查看原文
其他

王其亨:探寻中国古建筑之美

王其亨 城市设计联盟 2022-04-2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纯干货,不啰嗦







王其亨

名古建筑学

津大学教


我想还从我们常识性的问题讲起,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必须回过头看看我们本民族走过哪些路,留下哪些遗产。


1
中国传统建筑的自然之美


我在全国建筑院校来回走,经常发现西方体系下的现代建筑教育,我们中国的内容太少,我们这一年和法国合作,法国的本科生来天大,天大的本科生到法国,然后有一个法国教授,人家尊重中国,每年就问我们的学生,你们知不知道自然美是起源于中国,我们的学生答不上来。


自然美从40年代英国的美学家,然后到80年代,法国的美学权威,一直认为,自然美一直到今天,欧洲没有这个传统,也没有相关的审美的理论体系,但在中国谁都清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等等这些审美的命题到了魏晋时候高度的理论化,而且一定和建筑结合起来。


“建筑是人类存在的本体”


我刚1964年要学建筑学,我就发现建筑学的课程头两年我自学够了,我就读中国的建筑物,外国的建筑物对着读,我好失落,因为小孩嘛。以大为美,以高为美。像国外级的一个柱头上,可以最大的柱头上站上百人。


我们中国建筑哪有那么大的家伙,当时就是这样的简单的比较,后来慢慢读书多了以后,发现文化不是去比外在的,是比他内在的,那就是他的价值观,他的思维方式,它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服务的相应的成果,而我们的建筑当中就大量的浓缩了这种代表具有现代意义价值观,你比如尊重人性,就像海德格尔讲的,建筑是人类存在的本体,但是孟子说了同样的话,而且2400年前把它上升到本体论,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环境和建筑是一个共同体,离开环境不能够存在建筑


我们现在学西方的建筑师的,这个建筑是最重要的,环境服从我,所以搞得我们城市杂乱无章,但是你看看我们古代的城市村落一定是和谐的,有序的,反正孟子这句话是经典地代表了先秦的思维。


再往前追,真正第一次关于美的下定义,一个是比孔子早的晏婴,一个是武举,楚庄公通过建筑来标榜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修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行宫,要爬上去得三休,爬爬最后恢复上了,休息一下再上。他很得意,他就问武举,美不美?


武举说我不知道这个有什么美,他就讲了一系列的道理,外部空间的一系列的感受应该是无害,空间的体量尺度一定要有节制,不能够和人的心理感受相冲突,这就是贯穿中国几千年的建筑的设计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自然对话,而且是审美型的这么一个居住环境境界。


2
以北京紫禁城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理念


如果我们去欣赏中国建筑最精华的部分,肯定是明清的北京城,尤其是中心的紫禁城,简单讲,宫殿是天子奉天承运,那么它的约束机制就是勤政爱民


北京紫禁城


《尚书》里头就有几句话,天听自我明听,天视自我明视,这话的意思,老天爷听到的就是老百姓听到的,老天爷看见的,老百姓看见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老百姓想的事情,老天爷一定照着办。


这种民主的概念,民本的概念,是远远走在全界前面的。就是因为这种观念塑造了我们的建筑空间,包括皇宫极尽雄壮之能事,但是仍然是人性的,人走到里头,不会像走进欧洲的教堂,进去后感到自己渺小,但中国绝对没有这样的空间。


“百尺为形”的舞台效果


你比如说午门,简单讲,午门是整个紫禁城的正门,它是最高的,也没有超过三十七米,30多米按照中国古代的话叫作百尺为形。就是我在这讲话,你听得最好的和口型同步的0.1秒,大家知道多少米?34米。


午门


然后坐在舞台上我做个小动作,后面能看看清楚的,也是按照视敏度,也是这个距离,中国人把它叫做百尺为形,现在影剧院观演建筑全部是拿这样设计,你沿着中轴线走进故宫,所有的建筑遵循这个尺度规律,只有太和殿、午门从中轴线上,一边100尺,35米,皇帝走中间边上有大臣的话,一个轻微动作,一个眼色大家都可以沟通。



太和殿在中国古代体系下是全国最高大的建筑,建筑本身26米高,加上8米高的台阶,总共才35米。35米什么概念?我们现在随便找个建筑,超过它,这完全是人性化的空间,但是欧洲教堂绝对不是,他强调神的意思,这是大概中国建筑最大的不同。



故宫里头你看看设计,如果看平面方方正正没有多少变形,屋顶形式就几种,居然进去以后非常宏大的一个交响乐,我们现在受到西方的影响就不停的变花样,结果做不出那么大气磅礴的,背后的设计理念观念不一样,没有调动人的全部感,文化储备。


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意境


但是古人就很聪明,同一个建筑,结果弄个匾,弄个楹联,完全的一个境界。我们现在设计学西方,从来没有这个理念,白宫什么意思?没有任何文化意义,中国人一翻译觉得叫白房子不好,叫白宫。


中国人一定把人把人文的意义赋予在自然的人类创造物上,所以离开点景题名绝对不行。我们进入太和门以后看到的太和殿,太和殿为什么要用太和两个字?也是代表了一种价值观,那个定义就涵盖了怎么样治理一个多元共生大一统的和谐的国家,这个是西方的治国理念从来没有过的,他们就不停地分,现在还在分。


太和殿


当然这个背后的内涵很多,畅春园、颐和园、圆明园,你们查查典故就知道,全部都是用文人的艺术作品当中去选择典故,但是宫殿绝对不同,一定是经典。作为古代治国的真理当中去选,包括日本马上要改年号,他也必须在周易或者在十三经里头选。这个传统影响了日本,影响了曾经的韩国和越南。


我曾经在95年交了一篇小题大做的文章,专门写宁寿宫花园,禊赏亭,那个亭就浓缩了整个宁寿宫的主题,然后后面所有建筑围着它转的,而且还原了宁寿宫花园的原来真实的立意。


宁寿宫花园禊赏亭


包括进去以后那山石,一般人认为是乾隆的败笔,堆得很满,很死。结果你放到历史场景,乾隆要的就是那种压抑感,因为它还原魏晋风流,就是这种场景,就是一个建筑,禊赏两个字背后包容的文化。


禊赏亭山石


我的老天,一展开,我自己目瞪口呆,收集了很多资料,我压了又压,结果很大篇幅一个文章。


但是在中国,我们现在建筑命名,往往经常就发现不会命名,缺少这种文化内涵,也不知道这种文化是洞穿时空的一个利器,可以引导你的潜理解,去解读这个建筑的真实价值和意义,这一点是非常高明。


埃德蒙·培根曾经评价嘛,人类在地球上最伟大的作品,现在就剩下紫禁城这一点,周围还在疯长,然后就站在楼上,看上去像模型,这是我们现代一个误区。


如果再不控制,人类地球上最伟大的作品就变成一个小盆景,一个玩具,这是我们当代人应该警惕的一点。


中国传统建筑划分了古代社会的空间结构


刚才说到这个宫殿,和它相近的就是住宅,那是一般常人的,但是那个确实,我的见解就是天伦之美,你得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你得按照社会游戏规则来行事,所以不能动粗口,也不能当街打人骂人,包括小孩。


但是一进门以后那个地方就是讲情,所以一个老爷爷80多岁了爬在地上给小孙女当马骑,小孙女给他扎鬏鬏,这在我们所有的民居里头,院里头是常见的现象,过去这叫天伦之乐。



而且往往那个空间不是厅,而是天井,就是沟通天地的,结婚的时候,大门一打开一定要经过这个空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这是一种非常注重人际情感沟通的一个场所。


皇宫里前朝部分那就是等级森严,但是到后边,尤其到园林里头,同样也是强调亲情。宫殿,让你做一个合格的合法的公民,包括皇帝也得循规蹈矩。


我这里说一句,我们的电视剧宫剧里头多得很,你们查查所有档案,无论康熙乾隆坐在椅子上从来不扶不靠,不可能翘二郎腿,因为它是代表国家的形象,但是在园林里头,你们看看哪个是皇帝,哪个是大臣,看不出来。



这个谜我很自豪,就是讲不停的思考,综合,然后突然参破,这个说起来也有趣,1994年,我跟我的好朋友每次会面以后,我就住在一个地下室(招待所),那天正好晚上就在思考,为什么有了宫殿,还要园林,他们是要什么样的文化现象?

后来困了就睡觉。


一个小厂的推销员,一进门,咣,铁门就一声,我就醒了,然后灯拉开,眼睛晃得够呛,他倒一会收拾完了,咕隆,躺下去打呼噜,我就睡不着就爬起来,突然恍然大悟。


一个门代表两个世界,外部的世界,你必须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要强调自己的礼仪文明,我必须服从于外在的社会的游戏规则,无论如何对个人是有压抑的。进入门以后,你当膀爷也可以,穿个大裤衩摇着扇子,这个两种不同场所,审美的内容方法也都不一样


然后一下恍然大悟,最后去读文献,果然丝丝入扣,全部都扣得上。用毛泽东的一句话,感觉到的东西,你不能够立刻理解他,理解的东西,你能够更深刻地感觉它。


你比如说你们到北海的画舫斋,你看了以后一理解,皇帝在最小的空间里头读圣贤的书,让自己内在的世界叫做镇心。接着出来就是古柯庭和一个800年的经历了很多朝代的古榆树对话,把它当做一个贤臣,接着出来就面临一方方塘,就是和老百姓对话了,那是很完整的一个园林,你把这个理解以后,一步步走,你觉得意境非常深远。



但是后来因为不理解,结果把那个门改成窗了,整个设计意向全部破坏了。这种因为对古代文化不了解,我们在现代文物保护当中还有很多误操作。在座各位有很多学建筑的,所以做一个项目前一定要严格调查,接着是认真的去挖文献,理解以后再做往往就可以做到位。

 

3
中国古建筑领先世界的技术与观念


灵活多样的承重方式


赵州桥当时就37米,两边没有推力,然后结构哗哗一盖,盖个房顶,全世界没有(比这)更大的建筑了,但是就中国古人不干,交通建筑用,但是宫殿建筑不用,这就是中国的实用理性的精神。


赵州桥

80年代的时候,我们把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做成模型,放到加拿大展览的时候,那就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一种技术。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中国传统建筑没有一个建筑能够用三大力学能够解释的,西方的三大力学都必须建立边界条件,这边界条件 一旦不满足他就没法计算。相当于你站在这儿,我给你钻几个眼,拿螺杆铆上,结果那个独乐寺那儿怎么样?把原来的土地夯了夯,摆上一个柱石,就堆上去了。1000多年。


中国传统建筑模型抗震测试


那年唐山大地震,那个独乐寺,是这种状况。摆动的幅度可以6米,最后回去。


“风水”的科学性


我曾经被建筑界封了一个绰号,中国风水第一人,我不敢当。“风水”两个字,实际上就是景观建筑学。最初一直到汉代到唐代叫地理学,这个就是风水的主体,他要考察的是地理、环境、生态、建筑和山水的对话,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对话。


韩国2006年要报世界文化遗产,我的老师之一,罗哲文先生就很急,我说你放心,我已经接到邀请,我一定阻止他们,我就把风水在中国最早的原始文件那是实物。你们有吗?3000年前的,然后就一路讲下来,最后梨花女子大学的校长很扫性的,不能也说了一句话,这个国际研讨会看起来还得再开,就是打掉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愿望。


当然前几年他们把李氏王朝的陵寝报了世界文化遗产,这在我们中国的话,明代清代几千座连地方的文物保护单位都算不上,58年修十三陵就彻底把恭亲王(府)的花岗石的华表、牌坊,砸碎,修了路。


所以我看到人家李朝鲜的王陵一共50多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心里都不知道该怎么讲,我们几千座比他档次更高的,在座各位可能将来有跨境这个领域,把自己投进历史当中,你才能够永存。

 

中国古代的建筑是一个综合性的载体,从嵇康的《琴赋》蔡邕的《隶势》,全是讲建筑。因为建筑空间的流动,节奏感、音乐感和音乐是相通的。这种美学跨界的应该值得关注。


以“样式雷”为代表的设计模型


我们中国古代建筑有过设计没有?怎么设计的?在我们系统研究之前基本上是空白。我们现在的建筑教育当中基本上没有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法,我接触样式雷以后,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和西方建筑史比基本上就是属于“失语症”,没有话语权。


1896年影响世界的一个权威著作,叫《比较建筑史》。它里边画了一张图叫“建筑之树”,简单讲就是人类的建筑文明怎么长起来的。

  


这个图曾经让我们中国人的建筑界的前辈忍无可忍的,主干是希腊,罗马,一直延续到当代,中国离根很近,但是是旁枝树,这个树边上还有印度的,他们多少有比中国还往上窜窜。换句话讲,中国建筑尽管发生很早,但是后来停滞了,而且根本对世界建筑没有什么影响。



看着这张图是有点憋气是吧?所以这张图也是促进我的前辈(中国营造学社等),包括我们的团队,希望把这个“失语症”矫正过来。

 

样式雷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包括他的作品的实物,大量的原始的图纸、模型、档案,文献就知道这个设计过程是怎么来的,甚至根据档案可以还原他们设计工程当中每一天,这个资源,全世界是仅有的,这些作品大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看看后面那个表。



圆明园、高陵、十三陵、碧水山庄、颐和园、天坛、摄政王府、太庙……主要是他们作为负责人,下边还有个团队,他总领,叫掌案。


雷家玺

“样式雷”第四代  


雷景修

“样式雷”第五代  



雷司起

“样式雷”第六代  


雷霆昌

“样式雷”第六代  



“修旧如旧”的古建筑修复技术型当代


修旧如旧就是我们现在文物保护基本准则,因为那个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你人工的过度干预的话就丧失它的真实性。所以真实性,现在文物保护的头一条,你修就和没修一样,背后是一堆,非常深的,复杂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1994年瞿昙寺国家花了钱,就是按照这个原则修的。我主持(修复)。就跟没干预过一样,但是他不会偏不会斜不会漏。结果20多年的风雨,滴水不漏,也不沉降。

 

4
补充


研究古代文化,你第一条,必须了解古人的思维方法,这个文明为什么4000年一以贯之?大英博物馆你们要去走一遍,古希腊馆、古罗马馆、古埃及馆,一个横向比较以后,你作为一个中国人,自信自尊,无与伦比的文明。


我们这几十年的发展太快,然后带着一种现代化的误区,我们现在在钢筋混凝土的大楼里头,建筑就是居住的机器,人也变成机器,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这个是很悲哀的一个事情。


城市规划设计没有立法,应该控制,什么样的东西不能够肆意妄为。这个东西不是说你靠简单的多派多少警力,拉了多少警戒牌。(而是要)提高国民素质。你比如说我在1995年第一次到庞贝的时候,人家庞贝2000多年前的壁画,光艳如新,没有任何防护栏,你可以贴近去看,国民素质非常重要,我们富了,但是不等于我们内在的素质提高了,所以开讲了办这个节目是绝对有必要。


因为按照马斯洛的人的自我实现,第一个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最后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的需要里头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审美的需要,不光是艺术家,一流的科学家,能够创新的,都得懂得审美。


所以我过去每次到任何一个省会,两个点是首先要去的,一个新华书店,一个博物馆,新华书店就买书,博物馆就迅速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我觉得这个是有效的。


说到底建筑之美离不开工匠的审美,雕梁画栋的都是他们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也可以知道什么叫美,尤其什么叫大美。人类文明的传承,这才是真正的美的根源,美的根本,我很满意的,那就是教书,让更多人觉醒。


建筑之美就是一句话,你一定要多走多看,光走光看不够,一定读专业的书我尽管现在把外语彻底扔了,但是我始终是按照洋人的思维方式去在关注中国文化。


本文内容来自《开讲啦》、《国家宝藏》,由城市设计联盟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视频
【视频】节目首秀,一座地标建筑的诞生

院士观点
王建国院士讲城市设计
崔愷院士:城市设计的维度和视角
孟建民院士:面向未来的新型城市
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
何镜堂院士:城市IP的关键是文化
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
十位院士眼中的智慧城市

专家观点
仇保兴:城镇化,我们如何规避误区?
杨保军: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
张杰院长: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策略

张宇星: 城市设计的空间经济学

蔡震:城市设计的四个步骤

重要的不是手法,而是解决问题的逻辑丨霍普杯评委龚俊专访

金广君:城市设计在中国能走多远?

AECOM刘泓志:城市设计的三大策略

KPF:城市设计与人工智能


具体案例

雄安新区规划如何?(含视频)

中规院:石家庄总体城市设计战略

杨保军、崔愷、汤姆 · 梅恩同做一个城市设计,你能学到什么?

SOM:济南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


新乡市总体城市设计——城市特色实践

滨水空间的26种空间类型

什么是好的停车场设计?——静态交通空间

什么是好的口袋公园——绿地空间


什么是海绵城市?——吴昊专访

国家植物博物馆园区总体规划

THAD:万载古城

最新:杭州《钱塘江流域两岸总体城市设计》



城市资讯

新加坡如何在设计中脱颖而出?

CNN评出世界最美街道,名列榜首的就在大中国!



添加城市设计联盟助理微信,加入社群

城市设计联盟

内容定位:传播城市设计理念,分享经典项目案例和专家观点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设计相关从业人员和设计爱好者

视频访谈节目:定期邀请采访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园林领域专家

打造跨专业交流、咨询、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