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个技巧,让亲子共读效果加倍

吕丽莹 童行学院 2019-11-30

共享教育,共享未来,点击关注童行计划


童行书单发布以来,问得最多的就是,我家孩子x岁,能读吗?童行书单100本分为25个探索主题,每个主题有4本书,从内容上讲,我们参考了3-6岁孩子的阶段特点,绘本的难度略有不同,推荐3-4岁组读前两本,5-6岁组读后两本,但在具体主题的知识体系搭建上,我们考虑到了知识本身的层级和递进,这四本书讲的是不同的方面,也请大家看到我们的伴读课程之后,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再判断要不要购入。


本身孩子的发展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理解能力也并不在一条水平线上,所以硬要说这本书适合大龄、那本书适合小龄,可能都会有孩子和家长反对。但总体上,照顾到不同年龄孩子的选择偏好,我们的选择倾向是,3-4岁小龄组的绘本偏重认知和故事,5-6岁大龄组的绘本偏重情节和知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探索主题和哲思话题继续展开。


今天,专注孩子的语言和认知发展的丽莹老师红豆妈,就来结合跟她家小红豆的共读经验和专业研究,给大家展开讲讲如何让亲子共读的效果加倍。


前一段时间在家里整理绘本,赫然发现,近三年来我断断续续收入的绘本已经上千册了,还不包括一岁多淘汰的那批布书和玩具书。


而且,绝大部分书红豆都读了不止一遍,她呢,也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婴孩,变成了能够跟我讨价还价的小姑娘。不算不知道,每天3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绘本共读,不知不觉地就有了这么丰厚的积累。


现在买书太容易,动不动各大电商的大促就得买回来几箱,我家的绘本存量绝对算不上多的,但读绘本这件事,怎么才算读了?从头到尾读一遍算吗?看看图读读文字算吗?


有一次听朋友聊起,说孩子每天要读二三十本书,我大吃一惊,这岂不是要读好几个小时?!没想到她说,小小的绘本上也没几句话,从头到尾念完也要不了几分钟,不到一个小时就讲完了。


这种方式有点让人遗憾。当然每家都有自己的阅读方式,亲子共读重要的是一起相处的时光,但就这样囫囵吞枣地刷书,可能有点浪费了绘本本身的巧思。


每一本用心创作的好绘本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着大量生动的细节和可供扩展的内容,可以让孩子实实在在地学起来、玩起来,而不仅仅是一个图画层面的故事,或者语言层面的表达,动用一些小技巧,就可以让亲子共读收到更好的效果。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在我家常用的小技巧吧,抛砖引玉,也期待大家在评论里一起讨论。



技巧1

多种演绎方式,齐头并进


大部分人理解的读绘本,可能都是抱着孩子拿本书,逐字逐句地开始讲,语言输入搭配图片刺激,就完成了阅读的过程。正常情况下这种读法也没什么问题,内容本身的趣味性也会吸引孩子的注意,让他能跟随着读下来,但也常常有跟不下来的情况,比如还没讲完呢他就去玩别的了。


我的自身体验也很明显,虽然红豆很喜欢大人讲故事,但对讲故事的人是有偏好的。


工科男爸爸只会照本宣科,连声音起伏都变化不大,红豆兴趣缺缺的听完一本,就要求,爸爸你把我举到肩膀上吧!


奶奶相对的更能声情并茂,我不在的时候,红豆会跟奶奶讨价还价,我要讲三本,不要两本!


当然最爱的是我的版本啦,那可是在用生命演绎啊,常常半小时讲下来,不仅仅是口干舌燥,也会精疲力尽。谁说陪娃读书就不是体力活了呢?!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大脑偏好多重感官的刺激,刺激越强烈,记忆越持久,而单通道的信息输入本来就容易让人疲惫,小孩子当然也是这样,这时候,就需要采用更多的演绎方式了。

  • 增加视觉刺激和动手操作,同孩子一起把绘本故事画出来;

  • 运用全身大肌肉运动去演绎,手脚并用地把绘本演出来;

  • 运用其他玩具,比如用乐高、积木搭建绘本,全方位、多角度的演绎一本绘本;


听懂一个故事并不难,理解一个故事,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一个故事,对孩子来说是不容易的,多重演绎的方式能够帮助他跳出自我为中心的视角的局限,亲自动手也便于他将新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技巧2

复现的魅力,不容忽视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00多年前就在研究记忆和遗忘了,他发现我们人能记住的东西非常有限,很多内容可能在一个月之后就忘得一干二净。但从他的研究出发,研究者也发现了对抗遗忘的一个重要方法,增加复现,也是就是让同一个事物重复出现。


对于孩子来说,重复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记住故事的情节,而是在一遍一遍的加深理解,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点无聊,但实际上,他们的小脑袋里每次都在发生变化。


第一遍,他可能跟着图片和文字搞懂了大概,当然也可能没搞定;

第二遍,他发现了之前没理解的细节;

第三遍,他发现了更多的细节,和细节之间的联系;

第四遍,他开始预测妈妈接下来会讲的内容,并看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第五遍,他可能开始在已有故事的基础上,编造自己的故事了;

……


以上遍数可能不是实际发生的,但在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头脑中的变化是实实在在发生的,每一次的重复都是在实现认知的升级,而不是单纯地重复记忆。


红豆读书的时候,刚开始的阅读一定是专注于故事本身的,她会迫切的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要是我试图夹带点私货,她会严肃地要求,妈妈你不要说话,讲书!


在对故事内容比较熟悉之后,她开始沉醉于自我发现之旅,关注更多的故事和图画的细节,比如发现画面中重复的元素,发现故事中有趣的词汇。


再之后的阅读,她可能会加入更多创造性的元素,比如给我分配角色,妈妈你当巴巴爸爸,我当巴巴宝宝,现在下雨了!


在不断重复阅读的过程中,后来她可能不需要借助绘本也能回忆,偶尔在实际生活中还会想起绘本里的话,我们就再顺势聊一聊扩展的内容。



技巧3

从绘本到日常,适时的延伸


有的绘本如果不去延伸,确实一两分钟就能看完,比如低幼孩子都很喜欢的《蹦》,内容非常简单,全文就一个字,蹦,讲了各种各样动物的蹦,小小孩看了非常开心,不仅会用手指跟着跳跳跳,如果父母比较投入,用了多种演绎方式的话,一定也会跟着满屋子跳。


但这本绘本仅止于此吗?只要知道动物会蹦,和“蹦”这个字就够了吗?当然不是的。


可以观察,蝗虫蹦起来的时候,是怎样的?翅膀会张开吗?腿会收起来吗?可以对比,小鸡的蹦和蝗虫的蹦有什么不一样?小猫和小狗蹦起来的时候,腿都在什么位置?可以归类,动物和人的蹦有什么不一样?有翅膀的、没翅膀的都是怎么蹦的?可以扩展,现实生活中的狗是怎么蹦的?书里的狗为什么会这样蹦?


这样,基于绘本本身的讨论和延伸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而且,因为内容也是孩子熟悉的,是对已有知识的扩展,接受起来也更有兴趣。


在我们家的固定栏目睡前聊天里,我也会跟红豆聊我们一天的经历,从具体的经历入手,聊相关的绘本,聊具体的人;周末的时候,也带她去户外,去博物馆,去看剧,去任何她可能了解或想更加了解的地方。


时刻关注她已知的内容,她会更容易接受新的扩展。


孩子的学习是不严格区分场合的,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吸收新的知识,尝试用新的方式表达,所以最重要的学习场景,是日常生活。通过绘本延伸只是第一步,将学习融入日常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记忆的发生和存储是发生在大脑的同一个地方的,这样提取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新的知识更多地同旧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同生活经验、场景、情感联系起来,越不容易被遗忘,也越容易被提取,进而同更多的知识建立联系,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童行伴读课程

助你实现效果加倍


童行书单的伴读课程定位是给父母的伴读指导,清晰,简单,即学即用,所以我们的slogan是“每周30分钟,轻松在家启蒙”,不过,这个30分钟的时间,是共读一本绘本的时间,但消化吸收一本绘本,将里面的知识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只靠这30分钟肯定是不够的。


在30分钟之外,也期望大家能继续在共读过程中使用上述的三个技巧,搭配我们的课程引导和延伸,带着孩子多读几遍绘本,多讨论几遍问题,可能从一周两次,到一个月一次,再到几个月一次。


针对同一问题,孩子的理解和回答每次也都会不同,这就是思维的成长,很推荐大家把这些历程记录下来。


童行伴读手笺,孩子的成长看得见


最后想说的一点是,绘本是书又不是书。知识的学习有很多途径,丰富的感官体验,具体的生活经验,大千世界的各种素材,都是学习的材料,绘本绝对不是唯一的途径。


希望大家能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给出适当的引导,绝对不建议把这个课程当做老师授课的任务硬要孩子完成。


根据最新的学习理论,影响孩子接受信息的因素,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教,而是在教的过程中的关系。


师生关系影响学习效果,亲子关系也影响信息输入的效果,所以亲子共读效果加倍的一个前提,是轻松、愉悦、和谐的亲子关系,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最放松,也最容易接受新知识。


伴读伴读,先是陪伴,才是读书。


12

吕丽莹

语言学硕士,多年幼儿教育从业者

儿童语言及认知发展专家

童行计划导师、三岁红豆的妈妈


本文配图来自绘本《吃字的大鲸鱼》

扫描文章下方二维码,可以长期关注我们的更新。“童行读书看世界”全部25个主题的100本绘本书单已发布,回复关键词 书单 可索取,11月6日将开始正式的免费伴读课程学习,关注即可参与学习。还有更多专家、大咖研发的系列课程,欢迎你与我们一起童行。

理想走在现实之前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扩展阅读


童行书单与伴读计划

郝景芳: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学校,两大困难我们帮你面对

郝景芳:打开眼界一定要周游世界?我更相信这100本书的力量

郝景芳:我很感激,能汇集最优秀的你们,为孩子做件事

郝景芳:如何不让孩子被AI取代?

试读!童行伴读课:《达芬奇想飞》一本关于失败和梦想的书

共读《达芬奇想飞》,这些问题你们也遇到了吗?

童行理念

儿童哲思启蒙的重要性, 可能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你

促进孩子的大脑发展,什么最重要?

我们希望孩子,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人人都追求精英教育,我想给点不一样的

如何在家庭环境中,支持孩子实现个体化的学习?

如何利用国际企业的思维工具,帮孩子实现思维升级?


童行计划的家长社区现已开放,点击阅读原文可一键加入,欢迎大家分享共读心得、教养困惑,与教研团队面对面,与专家学者交流互动,欢迎大家加入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