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郝景芳:让孩子有学习动力的2个必备要素

郝景芳 童行学院 2019-11-30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发愁如何去Push孩子学习。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结果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终极的动力始终是“自推”,但是如何实现孩子的“自推”呢?


今天的文章是景芳线上讲座「给孩子聊聊宇宙」系列分享的第二篇。第一篇《跟孩子聊明白新事物的三个要诀》,可戳蓝字温习。


本文除了讲座的部分内容,还加上了一些心理学研究结论,主要解答家长们心中的两大问题:

 

  1. 如何让孩子产生自发性的学习目标?

  2. 用什么来给孩子保驾护航,让他不至于半途而废?

 

(文末附完整讲座的收听方法,请查收)

 


01

如何让孩子产生自发性的学习目标?

—呵护孩子的短期兴趣和长期目标

 

学习动力分两层,一层是短期兴趣,一层是长期目标。


所谓短期兴趣,绝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对学习很有效果的助推器。短期兴趣,要是孩子真正的兴趣才行。比如孩子可能对于画画很有兴趣,可能对于化学很有兴趣,也可能对于编程很有兴趣等等。


这个兴趣不一定非得是和学习相关的,不一定非得是有现实价值的,唯一重要的就是它必须是真的,不能是父母指派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的家长朋友可能觉得孩子的兴趣跟以后赚钱、工作没什么特大的联系,或者和他的身份性别不符等等,就强加干预,把孩子的兴趣强行扭转成比较光鲜的、听起来很了不起的兴趣。


如果孩子太小就被“阉割”掉自主开发兴趣点的能力,完全被束缚住,这会让他在其他方面也失去对事情的主动性和好奇心,其中必然包括学习知识。


被否定兴趣让他感觉“我不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我喜欢的可能是没用的”、“兴趣不重要”。而这在他学习过程中也是影响很不好的,孩子失去了自发性,对于书本中的知识,也很难敞开心扉,真正去欣赏知识的美好。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最好还是不要干预孩子的兴趣,不要强制孩子去学习一项他不喜欢的技能。因为真正的兴趣才是让孩子产生长远目标和动力的源泉。


真正的兴趣其实就像一种好习惯一样,无论时间长短,都能让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孩子喜欢文学就看文学,喜欢天文就了解天文,喜欢画画就画画,喜欢跳舞就跳舞,这个是父母不应该左右的。

 

再说长期目标,它会给孩子很强大的人生动力,让孩子觉得人生是有意义的,让他在单纯的内心种下一颗种子——“我的人生就要朝那个光亮去奔跑!”


比如“我的人生目标就是:有一天要成为NBA球星”,这样的话并不可笑,我们千万不要打击孩子,告诉他:梦想往往是你不可能实现的,不好好学习,别说当不了球星,你可能吃饭都吃不饱呢云云,这样做都是不鼓励、不推荐的。


不能产生“自发性人生目标”的孩子是无法产生健康的“自发性的学习目标”的。就像上面对于兴趣的态度一样,我们呵护孩子对未来的想象,这样在孩子为了任何目标前进的路上,回荡在他耳边的,才不会是“我这样想是不是太天真幼稚了?”、“最后是不是一定是实现不了的?”;而是“再做些什么事我就可以更接近它一点?”、“我还需要在哪些地方提升自己?”


不敢做梦的孩子是软弱的,家长们鼓励长期目标,将会打造出勇敢的孩子,而这份勇敢也会在学业上帮助孩子翻过那些本不该存在的心理障碍。让他在学习知识时少问一些“我是不是注定弄不懂这个事儿?” 、“我是不是比别人笨?”而是“我想要弄明白这件事,应该怎么做?”


这个敢于为长远理想付出的态度,也会让他在人生选择、自我成长方面更加独立,懂得主动思考,强化他的“自推力”。


 

02

用什么来给孩子保驾护航,

让他不至于半途而废?

——用孩子的自我满足感作为驱动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的意义,其实是要靠他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效能感推动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持续觉得“我现在有能力做成很多事,我未来想做什么事也都是一定能学会的!”


这样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和自豪感的激励,我们其实在三四个月的孩子身上就能发现了,他如果发现自己能翻身了,或者能爬了,能扶着东西站起来了,会对自己简直满意的不得了,他会特别的高兴,对于这个事情就想要反复的尝试,其实这就是人的一个本能。


我们不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感觉到很大的挫败感、很多的压力感,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而是应该让他真正感觉到“我哪哪都行,我真的挺不错了,我每一步都是踏踏实实的有进步,我又得到了什么,我又学会什么,我好棒!”总让孩子有这种感觉,他就一直保有和现实生活握手的动力。

 

鼓励孩子说起来很容易,但父母在生活中往往不是太注意得到的,父母容易注意到的是孩子缺失什么,什么不行。我女儿原来写5是反的,根本不会,写6也写的是反的。但是她后来写对了,我就鼓励她说“你前几天写5还不对,还是反的,妈妈都没有教你,你自己给写对了,真不错,我都没有想到!”


就是这种小的进步,她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是父母意识到了,父母认出来了,并且加以鼓励,孩子就会对此事感到特别自豪,她就接着自己在那里写数字写得没完没了,她觉得很开心——我终于学会了!

 

当然鼓励孩子也有技巧,尽量不要夸孩子比别人好,而是要让他和自己比较。比如我说女儿写5能够写的好,跟和别人比是没有关系的,也不是在夸她就是所有孩子里面最聪明的,而是说真她比昨天的自己有了超越和进步。


其实孩子本身就会被这种自我超越所鼓励,这个也是在儿童心理学里面非常重视的一点,就是去鼓励孩子真正能看见自己、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我们童行学院的slogan就是发现自我、探索世界,发现自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就是让孩子有遥远的梦想,但是在生活里面也能一点一滴的不断的通过自我进步、自我激励来成长。这样的成长型思维是对一个人非常、非常有好处的。希望我们都能够更多的一起来看见孩子、鼓励孩子,让他们发展出探索精神跟思考能力。


他们是我们中国未来的创新一代,我期望他们都能够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再说一点,我现在为什么做童行学院通识教育课堂。因为我想要更多地去帮到在生活里面可能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或者没有足够的经验,或者是不太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思维引导的爸爸妈妈。


我们会把我们很多好的理念,和平时对孩子进行引导的好方法都凝聚到课程当中,用真正正确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思考精神。同时也是期望能给有共同志愿的父母一点点帮助,希望我们能够志同道合地一起往前走。


感兴趣的父母可以关注我们的童行学院公众号,这里有我写的更多关于教育的文章。


我们最近也已经开放了年度课程的第一个主题馆「人类馆」,给新加入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免费体验(公众号后台回复“体验’,即可开始体验)


我们也希望能够让更多父母感受到我们课程创新的启发思维的形式,希望更多孩子喜欢我们的课堂,也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给到我们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做的更好,帮助我们给孩子提供更好的通识教育!

 



课程免费体验


文中说到的《年度大课》是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和科学家奶爸王立铭,为4-8岁的好奇宝宝量身定制的通识启蒙课程。


现第一个主题单元「人类馆」正在限时免费体验中


扫描下方小程序码👇

现在就开启一场认知升级吧



收听完整版讲座


如果您想收听完整的原版讲座,可以9.9元单买,或者限时邀请3名好友助力,免费获得讲座听取资格,及原版讲座文字稿。


如何助力?免费获得讲座


扫描下方二维码👇

点击【免费听课】—【链接分享】

3位好友助力成功,即可领取课程


助力图片演示,看这里👇

1

1、点-免费听课

2

2、选择助力方式

3

3、点击发送给对方的分享链接/图片,查看助力进度

4

4、助力成功

领取课程


快去邀请好友一起加入吧~



重要提示


1

本场讲座纳入《育儿微课:你的眼界、孩子的边界 大师讲座系列》中,已购用户可直接收听。

2

购买课程后,你可以在公众号「童行学院」菜单栏的——「一起童行」——「我的其他课程已购」中找到该课程。

3

如有问题,请联系童行小星老师(ID:tongxingxiaoxing)或叮当老师(ID:tongxingdingdang)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童行学院是谁?

一起童行,从星标开始


童行理念

中国教育还缺什么?

学习枯燥,是因为这一点没做对

重新回想育儿之路,什么是有用的

启蒙是安静,听见思维生长的声音

面对应试教育焦虑,我做出这样的选择

那些爱学习的孩子,是我们“推”出来的吗?

我们还在用19世纪的方法,教育21世纪的孩子


实操技能

父母的焦虑何处安放

孩子是如何理解死亡的?

孩子的思维工具箱,准备好了吗?

为什么你说的道理他都懂,却不做

给孩子讲知识,怎样才能更有价值?

这样做,为孩子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你敢不敢相信,那些你看不见的时间

不是科学家,也能为孩子做好科学教育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这四个关键点,你注意到了吗?

应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家奶爸有办法!

延迟满足的能力是靠等待得来的吗?王立铭教授解读被误读的"棉花糖实验"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