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汪惠迪: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汪惠迪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1-12-26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汉语词汇学》是《汉语修辞学》的姐妹著作。借鉴《汉语修辞学》的成功经验,保持《汉语修辞学》的鲜明特色,且又有突破。汪惠迪先生为此书写了书评。现谨将书评摘录于此,以飨读者。


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读《汉语词汇学》

文 | 汪惠迪


王希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修辞学家,多年前,我读过他写的语文随笔,文采斑斓,引人入胜。他的新著《汉语词汇学》35万字,开卷前我想,修辞学家著书立说,一定也很讲究修辞。不出所料,读王教授这部学术著作果然如沐春风,轻松惬意。原因之一是王教授运用了随笔漫话式而不是学究式的语言。


1

随笔漫话式的语言

运用随笔漫话式的语言说明作者心中始终装着读者,下笔时特别注重可读性。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空闲时间少,要他们硬着头皮一个字一个字地啃,王教授于心何忍?看看王教授是怎么写的吧。

一部学术著作,开宗明义很重要。王教授是怎样开头的呢?他说,婴儿牙牙学语时第一次叫了声“妈妈”,就开始了词的学习过程,同时开始了人生的历程。“从此以后,词就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我们就生活在词的海洋里,词在我们心中,我们在词的包围之中。”“词同我们共存。”“从一粒沙看世界,从一朵花看天堂。”“同理,从一个词中可看到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海洋,看到一种文化的大世界。”“一个人所掌握的全部词,就是他个人的词汇,一个或大或小的海,或许是小湖泊、小小的池塘。每个人的词汇就是他的人生历程的见证。每一个词都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密码。”从婴孩叫“妈妈”说到词,从词说到词汇,从词汇说到汉语词汇,从汉语词汇说到汉语词汇学。行文宛如清渠流水,顺顺溜溜。学术著作而运用随笔漫话式的语言来写作,这是王教授《汉语词汇学》的特色,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下面说第二点。


2

生动的教材

这就得先说说我自己。退休前,我在海外的一家报馆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读报,咬嚼报上的文章在字、词、句乃至标点符号等等方面有无失误之处。实践证明,语言文字应用中最多、最突出、最敏感,因而最棘手的就是词汇问题。新词新语新义新用法、文言词、方言词、地区词、异形词、外来词、字母词、网络词、零翻译等等,都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认真关注、思考和探究。老实说,直到今天,我的脑海里依然装着许多问号。虽然我早已退休,但我是带着问题读《汉语词汇学》的,我渴望从中汲取养料,找到往日未找到的答案。我也读过几本汉语词汇学的著作,但总觉得读跟不读差不多,原因是不能解决我碰到的语用问题。可是在王教授的著作中,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举例说说吧。

到过香港的朋友感到新鲜的是,茶餐厅特别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尚未收录“茶餐厅”,《全球华语大词典》收录了。茶餐厅是普罗大众消费场所,餐饮品种中西兼备,物美价廉。有的茶餐厅门口放着招徕顾客的告白牌子,上书“本店奉送啡和茶”。将“啡”和“茶”并列在一起,一看就明白,“啡”自是咖啡无疑。咖啡是音译词,“咖”和“啡”都是译音用字,不单独表意,二者必须组合后才能成词。可是在告白上“啡”字独用,与“茶”并列,居然成了一个词了。走进茶餐厅,叫一杯“斋啡”(black coffee,不加糖和奶的咖啡),这“斋啡”内地大多叫“清咖”,此外,香港还有“网啡”或“网咖”:“啡”或“咖”前都附加了一个语素,构成合成词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大巴、中巴、小巴、旅巴,迪吧、迪厅、迪园,的哥、的姐、的票、打的。外国人的译名有的一串好几个字,当年,我的同事打标题时,把戈尔巴乔夫叫做“老戈”,把齐奥塞斯库叫做“老齐”,问我可以这样处理吗?我说可以,但心里直嘀咕,这算什么名堂啊?王教授说:“非词素词素化之后,取得了造词资格,具有能产性。“多音节外语音译词经常通过紧缩法词素化。”他在第八章“语法造词”的第九节“短语和句子的词汇化”中备述原委。

网络新词“躺枪”用的是什么造词法?焦点造词法。到过新马泰的朋友或许都品尝过当地的“肉骨茶”,“肉骨茶”用的是什么造词法呢?王教授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是“张冠李戴式造词”,欲知其详,请翻原书。继而探讨其结构,有人说“肉骨茶”是偏正结构,因为表面上跟“柠檬茶”一样,但是,王教授说“肉骨茶=肉骨汤+功夫茶”,因此是并列结构。那么“肉夹馍”呢?该是主谓结构吧?不是。“肉夹馍=肉+(夹+馍)”,因此是偏正结构。这在第九章“词的结构”的第四节“词的句法结构”中有详细的解析。

王教授在他的著作中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例子,书面语和口语里的都有。我认为最富眼球效应的是今例。这些例子联系实际,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而且好些引自报纸,活剥鲜跳。比如在谈到“汉语的词没有形态变化”时举了个广告词:“做女人挺好。”他分析说,这句话有两种分析法。一是“做女人”是主语,“挺好”是谓语,“挺”副词,“好”形容词。二是“挺好”是主谓句,主语“挺”即“挺拔”(直立而高耸),动词。这说明,“因为汉语的词没有形态,改变词性很容易,词义随着词性而改变,组合十分灵活”。这样的汉语词汇学著作读起来常会令人莞尔,感到很亲切,一点也不枯燥。如果用作教材,教起来或研讨起来,互动时肯定更加生动。这是王教授《汉语词汇学》的第二个特色。


3

词汇学和“三个世界”

王希杰教授说:“词汇学和修辞学是语言学走向社会的桥梁,它们为语言学赢得社会效益,塑造了社会形象。词汇学是语言学中最富有情趣的学科。”又说,词汇学“理所当然地是语言学中最有人气、人味、人缘的学科”,“是语言学中最富有情趣的学科”。这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很是认同。可是在一般的词汇学专著中,“三人”在哪里啊?打着灯笼都找不着啊!难怪王教授要说:“词汇学是语言学中最落后的一个部门,甚至面临被清除出语言学的危险。”王教授指出,“当前词汇学的尖锐矛盾是:一方面它的研究成果特别丰富,大量词典问世,词语考释成果辉煌;另一方面,词汇理论却极其贫乏,还没有形成简明的、可以解释大多数词汇现象的框架。”“词汇学家必须联系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来研究词汇。”他的《汉语词汇学》就是按照这样的观点来揭示词的奥秘,构建词汇系统的。这是我要说的第三个特色。


4

词汇规范化

第四个特色是王教授关于词汇规范化的论述。我先谈几个我碰到的与词汇规范化有关的例子。我在文字工作第一线日常遇到的词用问题可谓形形色色。如果集中到一点来说,那就是词汇规范问题。

新马华人非常重视词汇的规范问题。比如报上的新闻中用了“打歌”,就有读者投书总编辑,责问“歌可以打的吗”?报上出现了“峇厘”(印尼旅游胜地),就有读者写信给总编辑,说“峇”字“是个道道地地、实实在在不入标准汉字之列”的“怪符号”。报上的股市行情报道中用了“收盘”(与“开盘”相对),有人投诉说用错了,因为在新加坡,“收盘=倒闭”,用“收盘”是“中国文化污染”。另一方面,却有新加坡人建议把新加坡使用频率很高的“榴槤”(durian)和“胡姬”(orchid)规范为“榴莲”和“兰花”;而在马来西亚则有人建议把“巴刹”(pasar)规范为“菜市”“菜场”或“菜市场”。

《汉语词汇学》的最后一章是“词汇的演变与规范”,开头王教授引用了古罗马诗人、批评家贺拉斯说的一句话,“‘习惯’是语言的裁判,它给语言制定法律和标准”。王教授说:“词汇在时间流中一刻不停地演变着。”“词汇的演变,是使用者都能够感觉到的事情。”“词汇世界是一个生生世世、新旧交替的世界。”“对于词汇的演变,人们应当承认它,顺应它,与它俱进。”词汇是否应跟语言的其他要素一样规范呢?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如何规范。

王希杰教授说:“对于词汇世界的混乱,词汇学家应当冷静、客观、理智地进行分析研究”,应当认识到“语言学家不是语言世界的立法者,也不是语言世界的警察。面对词汇的混乱无序现象,词汇学家不应当以鲧为师,而应当师法大禹,不是简单地堵,而是积极疏导”。

犹记得改革开放之初,英语日语冲击汉语,闽粤方言词语冲击普通话词汇,繁体字冲击简体字,在语言学界,有人大声疾呼,要纯洁祖国的语言,要打一场语言保卫战。王希杰教授认为“第一,任何语言几乎从来没有纯洁过。第二,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其生命不在于‘纯洁’。第三,语言绝对纯洁未必就是好事情”他说为了语言的“健康”是对的,“为语言的纯洁而斗争”是不妥当的。

王希杰教授认为“通常所说的语言规范化,其实主要是言语运用问题”,“言语规范其实是同言语得体相联系着的”。而词汇规范“往往并不仅仅是词汇问题,有时主要是社会文化心理的问题”,“仅仅从词汇角度来谈词汇规范问题,既说不清楚,也解决不了问题的”,“简单化地禁止、封杀或强行推广,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联系切身的经历来看王希杰教授关于词汇规范的论述,觉得他实事求是,说得很中肯。


要说《汉语词汇学》还有什么不足之处的话,就是这部著作还没有以全球华语为视野,没有把目光和研究范围投射和延伸到境外和海外,以超越自身生活的圈子,将汉语词汇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拓展。王希杰教授说,汉语词汇学的研究要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我想补充一句,必须立足我国这个核心地区,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努力加强跨国、跨地区的调研与合作。唯有这样,我们的研究成果才能适应与满足汉语国际传播的需要。


注:为方便阅读,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图书简介

《汉语词汇学》

一部汉语研究的新经典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为汉语词汇学专著,亦可作为大学本科选修课和研究生的教材。《汉语词汇学》是《汉语修辞学》的姐妹著作。借鉴《汉语修辞学》的成功经验,保持《汉语修辞学》的鲜明特色,且又有突破。词汇学目前还比较落后,缺乏独特的理论。《汉语词汇学》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在理论体系上有所创新。其创新点主要在于:

(1)贯穿语言和言语区分的方法论原则。把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运用到词汇学领域。

(2)贯穿作者提出的显性和潜性理论,全面运用到词汇学中来。

(3)贯彻作者提出的四个世界的理论,全面运用到词汇学中来。

(4)立足于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兼顾古代汉语。

(5)关注普通词汇学问题,努力探索世界语言词汇的共性,希望其基本观点和方法对其他语言的词汇也适用。

(6)探索汉语词汇的体系性,争取有所突破,推动汉语系会系统的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7)努力把学术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做到雅俗共赏,在繁荣汉语词汇学方面有所作为。




往期回顾


语音(音韵)、词汇(词义、训诂)与词典书目

学术论集、语言学理论、汉语知识丛书书目

语言学经典著作丛书、语言学经典译著丛书书目

中国语言学文库书目


辞源

教师工具书

学生工具书

新书

中国辞书学会

佳文摘选

语言天地


书单



博士姐姐小课堂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