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濒危语言志 |《西藏察隅松林语》调查手记

宋成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2-05-19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中国濒危语言志》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得到国家出版基金支持,荣获中国出版集团2019年度中版好书。这套书详尽记录有关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及各种口头语料,包括歌谣、故事等,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保存和展示。同时,收录语言中的文化词,并配以相关的图片。


其中《西藏察隅松林语》由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宋成、谢颖莹,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大勤、李佐文所著。今特刊此书的调查手记,以助读者了解作者调查和编著过程。



《中国濒危语言志》

曹志耘 总主编


《西藏察隅松林语》

调查手记


文 |  宋成


2015年 



2015年,我幸运地赶上了语保的“第一趟车”,跟随导师李大勤教授正式开始了语保工作。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开始接触到松林语,并对松林语进行了第一次纸笔调查和摄录工作。

7月31日,经过三次严格培训的中国传媒大学语保团队在学校文法学部401办公室开了赴藏前最后一次会议。会上明确了每一位课题成员的分工并进行了行前检查。8月1日,团队从北京飞抵成都,第二天即转机飞抵昌都。下飞机后,我们乘坐了12个小时的长途汽车,过邦达草原、怒江七十二拐、然乌湖、德姆拉山,于晚上10点多到达察隅县城。8月3日,团队成员开始寻访合适的摄录场地,但走遍察隅县城,居然无一处可用:八月雨水充沛,桑曲澎湃的水声可以覆盖小半个县城;整个县城到处都在修房补路;县广播电视台无隔音设施。在办好边境通行证并联系好包车后,团队决定先启程赴下察隅,到达后即入住镇上的农场生态宾馆。

8月4—19日,团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农场生态宾馆摄录场地的改造,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015年立项的格曼语与义都语的语保工作。

8月20日,团队分兵两路,为2016年语保项目进行准备。松林语团队离开下察隅镇,包车前往上察隅镇。途中因公路桥被泥石流冲毁,越野车只能冒险涉水过河。入住上察隅培训中心。在镇上及米古、松林等村落,通过问询、筛选及试录,最终确定了松林语的发音人——上察隅镇松林村村委会主任田成。田成懂汉语,当地知识渊博,面对镜头落落大方,对待自己的语言有异于他人的热情和关注,是非常理想的发音人。 8月21日,田成处理完村务并向上级政府请假,开始与团队配合,进行纸笔记录工作。在2014年调查的基础上,仅用三天半时间就完成了词汇、语法部分的纸笔调查。在此期间,田成与家人常备佳肴美酒款待,和谐融洽。8月25日,田成跟随团队来到下察隅镇,开始进行预摄录工作。田成和团队以极大的耐力及毅力,用时五天半,完成了词汇、语法部分的摄录工作。


8月31日,团队从下察隅镇返程。9月2日,回到北京。


松林语第一次摄录场景  

察隅县下察隅镇 /2015.8.30/ 宋成  摄


2016年



2016年,松林语课题立项,同时团队还有达让、错那门巴和仓洛门巴一共四个课题。吸取了去年8 月雨水多、蝉鸣大的教训,团队决定 6月下旬赴藏。另外,为了满足语保课题的新要求,松林语工程需重新摄录。


6月22日,团队从北京飞抵重庆。6月23日,从重庆飞抵林芝,住巴宜区。6月25日,从林芝到察隅,坐12个小时的大巴,过鲁朗、波密、然乌湖、德姆拉山到达察隅县城。6月26日无法办理边境通行证,县城仍如去年,无一处可用。遂于6月27日进入下察隅,入住农场生态宾馆。


6月29日,在布置好相关摄录场地后,松林语课题组的曲世锋博士和我直奔上察隅。从下察隅到上察隅,整个河谷里飘着仙境一般的雾气。入住上察隅培训中心后,我们徒步2小时,进入松林村。


上察隅在印度洋暖湿气流回旋的作用下湿润多雨,小路旁植被茂密,时有涓涓小流从崖上涌出,靠近贡日嘎布曲一侧时而为大片稻田,时而为湍急河谷。路过村庄时,鸡犬相闻,一派田园风光。但是路况很差,泥泞不堪,步行两个多小时,无车和行人经过。田成家在村口不远,院落不小,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田成和妻子都在家,招待了我们酥油茶和自酿青稞酒。我们谢过主人,谈起工作。听说去年的工作成果不合要求,需重新来做,田成虽有些失落,但是他出于为族群、为自己语言的考虑,还是愿意继续配合我们的工作。晚上回去时,田成和村里的小伙子泽仁一起骑摩托车带我们去镇上,可惜我们体重太重,路又湿滑,连续摔翻在地,从此不敢再坐摩托车。


上察隅镇七一文艺会演  

察隅县上察隅镇 /2016.7.1/ 宋成  摄


6月30日,上察隅镇镇上突然多了好多青年男女,原来七一节本地所有村中的文艺队都来到镇上表演。作为村委会主任,田成免不了要为村子捧场打气,于是7月1日我们和当地百姓一起过了节,和上察隅镇的小学生们一起观看了演出。下午,田成和我们一起回到下察隅镇,开始进行新标准语保的摄录工作。


7月2—20日,松林语语保摄录工作艰难进行并完成初步摄录。连续多日的停电停水,让所有的电脑和摄像机都没了电。机器罢工,但是发音人没有罢工,我们准备好与藏东南相关的动植物图册,开始为濒危语言志的写作增加语料。田成不愧是百事通,一整本图册上几乎所有的鸟类、菌子都能说出松林语的名字,并且对猎物和采集物的习性了如指掌。


7月21日,团队部分成员由李大勤老师带队,去墨脱进行错那门巴语和仓洛门巴语的语保工作。曲世锋博士和我陪同田成回上察隅,开始整理故事语料,并试图深入了解与松林语相关的各种事实。


下察隅到上察隅断桥与临时木桥  

察隅县上察隅镇 /2017.8.10/ 宋成  摄


7月22—30日,曲世锋博士和我每天徒步松林村,利用田成工作的间隙,完成了如下工作:

1.为确定音系,寻找老男、老女、青男、青女进行基本词录音。

2 为完成濒危语言志,录制所需的语料。

3.7月29日是难得的好天气,曲世锋博士和田成一起去村后山腰的烧香点,顺便拍摄松林村的全景图。太阳不大,山路上也不湿滑,但曲世锋博士仍然摔得满身污泥,跌跌撞撞完成了烧香壮举。


8月1日建军节,同7月1日一样,此地仍然有节日庆典。

8月2—9日,初步摄录的检查工作和故事的转写工作同步进行。期间邀约到巩固村的旦增先生为我们用松林语讲述《格萨尔王传》。先生连讲几日,故事场面宏大,精彩至极。但可惜的是先生口齿略有不清,无法作为工程的口头文化发音人。上察隅镇的人大主席白玛拉吉女士也热情地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各种需要的信息。

8月10日,在听说下察隅镇来电之后,我们和田成回到了下察隅。

8月11—16日,我们利用达让语课题组录制的空隙,补录了不达标的音视频。就在这个阶段,松林语语保工程出现了录制中最大的困难——歌谣。

松林语的歌谣在这一代已经消失,人们耍坝子、跳舞时所唱的歌曲和舞蹈的伴奏全都是藏语歌曲。这让我们和田成犯了难,甚至一度想放弃录制歌谣的念头。最后,田成用了一天的时间,把人们经常唱的藏语情歌,巧妙地改编成了松林语歌曲,并唱得优美、动听。

8月17日,松林语语保工程已经完毕,濒危语言志所需要的材料也都已经录制完毕。我们动身回乡。8月19日,回到北京。


2017年 



2017年,我作为课题负责人的博嘎尔(珞巴)语立项,同时,松林语濒危语志的写作也迫在眉睫。

7月5日,团队再次出发。第一站是米林,目标是完成博嘎尔(珞巴)语的语保工作。7月24日完成初步工作后,我只身前往昌都为另一个课题组进行摄录前的准备工作。到了这个时候,路上的险阻与风景,其实都算不上什么了。妻子得了病,必须去北京手术,在昌都的几天,我上火严重,嘴里都是泡。每天工作之外的时候,多在强巴林寺外面为她祈祷,这时候才略微感受到宗教的寄托感。妻子手术的那个下午,我在澜沧江边整整坐了五个小时,听到手术顺利的消息,我才缓缓抬起头,看着昌都人民庆祝解放的铜像,穿过广场回到了宾馆。

8月9日,安顿好昌都的课题组,我从昌都前往察隅,做濒危语言志调查的最后工作。当晚到达县城,天色已黑,入住的是稻香宾馆。8月10日,第一个办完边防证,坐上前往下察隅的小巴士。与往年的简单登记不同,今年在下察隅镇前的钢桥哨所被盘查了几句,中印的摩擦冲突也为这个平静的小县城增加了一丝紧张。靠近沙马前哨说扎话的几个村子,除了村民一概不得出入。中午到了下察隅,与扎话课题组的王亚飞和刘洁一起吃了饭,而后就坐出租直奔目的地上察隅。整整一路上,雨都在连绵不停地下着,看似不大,但熟悉此处的人们都知道,河谷一点儿雨,两岸山上则是暴雨如注。贡日嘎布曲的水不断地涨着,就在路上亲眼看到连接河对岸村庄的索桥被冲垮。另外,2015年被冲断的桥仍然未修,平时可以从旁边的水流里得过且过,但今年只能到这里换车。我拎着沉重的箱子过木板桥时,还是颇为紧张的。到上察隅镇后,入住上察隅培训中心。从此开始了在断断续续停电的状态中生活着、工作着。

8月11—22日,与发音人色姆、米古乐、田成将所有松林语濒危语言志所需故事转写完毕,徒步奔走于米古、巩固、松林、西巴等村落,试图尽力摸清楚各个村庄语言使用情况。此期间,上察隅镇小学退休教师措拉珍、上察隅培训中心卓玛群宗与普布仓为我提供了各种珍贵的资料。除了松林语外,也利用晚上十点之后的时间,对上察隅藏餐馆的扎西江村先生进行了素苦话的初步调查,记录了相当数量的词和句子。这期间,妻子身体渐渐可以自理,从北京回到徐州家里。

8月23日返程,后又在米林将博嘎尔(珞巴)语的工作结束。8月27日回到北京。松林语的三期调查结束。


松林语发音人色姆 
察隅县上察隅镇松林村 /2017.8.22/ 宋成  摄


色姆感言:

作为一名准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参与到我们语言的调查研究工作中,尽我所能提供一些语料。


我的家里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松林村的人,在家与所有亲朋、村民交流时都会使用土话(松林语),但与学校的同学和其他不说松林语的村子的朋友交流时,大都说普通话(察隅话)或者汉话(普通话或四川话)。听爸爸说过,我们村曾存在大量丰富的故事,现在随着老一辈人的去世而纷纷消亡。我现在只知道非常少的故事与传说,我爸爸知道得更多。现在感觉都是藏语的故事和歌曲。


因为是藏族,之前我从没有意识到我自己的母语松林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资源,我也没有了解过松林语的使用现状,通过参与这次的调查,我才开始认真审视自己一直所使用的语言。


现在我感觉,松林语于我们而言,不应该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它承载着祖祖辈辈的文化积淀,是文化的记忆。在学校时我们使用普通话,但是回到家我们就应该使用松林语,多向爸妈学习地道的松林语,做到普通话和松林语都能熟练掌握。现在年轻人一旦离开家乡,就忘记了自己的家乡话,这点挺可悲的。


这次松林语语言保护工程我仅提供了一些语料,可对我的触动却很大,调查团队人员对松林语保护的热情也让我感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我做起,有意去多使用母语,多向身边的年轻人宣传保护与传承松林语的重要性。


(色姆写于2017年9月1日)


 (注:为方便读者理解,小标题为本期编辑所加)




★丛书信息★



一批鲜活的田野调查语料一份珍贵的语言文化遗产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用一本书记录濒危语言用一本书保留濒危语言留住乡音,记住乡愁
“中国濒危语言志”项目是语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分为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保护、濒危汉语方言调查保护两大部分。规划调查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点100个、濒危汉语方言点100个,按照统一的规范,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系统调查记录和加工保存,并编写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志、濒危汉语方言志。2019年出版首批中国濒危语言志30册,其中含汉语方言10本,少数民族语言20本。


★丛书目录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汉语方言(10册) 


《安徽祁门军话》  

《广东电白旧时正话》

《广东连南石蛤塘土话》

《广西钟山董家垌土话》

《贵州晴隆长流喇叭苗人话》

《湖南道县梅花土话》

《湖南泸溪乡话》

《湖南宁远平话》

《湖南通道本地话》

《浙江江山廿八都话》

 

少数民族语言(20册)

《甘肃东乡唐汪话》

《甘肃肃南西部裕固语》

《甘肃文县白马语》
《贵州六枝仡佬语》
《海南三亚回辉语》
《黑龙江同江赫哲语》
《内蒙古敖鲁古雅鄂温克语》
《内蒙古库伦蒙古语》
《四川道孚尔龚语》
《四川康定贵琼语》
《四川冕宁多续话》
《四川松潘羌语》
《西藏察隅达让语》
《西藏察隅格曼语》
《西藏察隅松林语》

《西藏察隅义都语》
《云南兰坪普米语》
《云南兰坪柔若语》
《云南芒市潞西阿昌语》
《云南玉溪撒都语》


<上下滑动可查看目录>










往期回顾



中国濒危语言志 |《西藏察隅达让语》调查手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 | 《西藏察隅义都语》调查手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 |《四川松潘羌语》调查手记中国濒危语言志 |《云南玉溪撒都语》调查手记彭建国 | 《湖南通道本地话》调查手记中国濒危语言志 | 《贵州六枝仡佬语》调查手记
庄初升|《广东连南石蛤塘土话》调查手记
《中国濒危语言志》:用一本书记录濒危语言,用一本书保留濒危语言
万献初| “因音辨义”与“以义正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