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枫 | 山戎文化烁古今
热烈祝贺《扶贫笔记》入选2020年7月中国好书榜单!
作者杨一枫用记者的笔触、散文的语言,记录了基层扶贫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思所感。今刊其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山戎文化烁古今
文 | 杨一枫
登上楼梯,周围的色调深沉而不阴暗,一步一步,渐渐仿佛回到过去,接触到历史的本质。我陪着报社的记者,走进滦平山戎文化博物馆。一层、二层,时光在推移,战国时期的滦平呈现在眼前。
1976年初秋,滦平县兴州公社的一个村子正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乡亲们突然听到了高音喇叭里传来了惊人的消息:工地上发现了古墓群!消息很快传到了县文物部门,他们立即派人来到现场,于是,便有了当年10月份至1979年春近三年的考古发掘。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共发掘古墓葬近百座,出土文物千余件。发现了许多青铜短刀、动物形牌饰、削刀、玉石饰件等文物珍品,具有非常明显的土著民族特色。这是滦平考古史上第一次完整的大规模发掘,据县专家王国平介绍,“山戎文化”这个概念由此诞生。
从1976年到1993年考古发掘,揭开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处于奴隶社会阶段的山戎族神秘的面纱。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獯鬻,居于北蛮。”这说明,在唐尧、虞舜的上古时代,就已有山戎一族,居住于中国北方。据滦平山戎文化博物馆馆长张艳平介绍,近年来考古与史料证明,事实上,山戎自为一族,在春秋战国前一度相当强大,在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曾建立了孤竹、令支、屠何、无终诸国。山戎势力强大,不断南下侵扰中原,与鄂、齐、燕、晋等中原诸国,屡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山戎痛燕”等事的背景。自然,中原诸国也不断攻伐山戎。
从史料上可以看出,山戎是生活在燕山一带,以林中狩猎和放牧为主的游牧民族。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山戎人在游牧的同时,逐渐开始了农耕。山戎曾栽种冬葱和戎菽,享誉塞北。《管子·戎篇》载:“(齐桓公)北伐山戎,出冬葱与戎菽,布之天下”。
春秋末期,山戎逐渐衰落,后被消灭掉。王国平说,承德是古老山戎民族的腹地,滦平是山戎人活动的核心区域之一,所以滦平所出土的文化遗存是比较“原汁原味”的山戎文化。
出了博物馆,来到山戎文化森林公园,公园三山环抱,青翠围绕,远远地看去,公园中心广场有一尊巨大的雕像。走近了一看,是一个半蹲着的人身,托着下巴,令人吃惊的是,他托着的是“青蛙”的下巴。原来这是山戎的图腾——蛙面人身雕像。这尊雕像高高地蹲在这里,给整个广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周围群山上风吹树叶的沙沙声竟然也有了奇瑰的格调。
来滦平之前,没有想到这里会有这么深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没想到这里的文化潜力是这样的深厚,这积淀这潜力给我们发展旅游来带动脱贫和促进乡村振兴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图书信息
《扶贫日记》
杨一枫 著
作者亲赴扶贫攻坚第一线,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扶贫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用一个个亲身经历的扶贫小故事,书写当下中国精准扶贫的大历史,真实再现了一线扶贫干部进村入户、济困扶贫的事业情怀和精神风貌,生动呈现了当代精准扶贫的攻坚场景。作品有温度、有情感、有方法、有哲思,让读者能够深刻体味脱贫攻坚背后的苦乐,感受脱贫攻坚路上的酸甜,认识脱贫攻坚事业的伟大。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此书
往期回顾
杨一枫 | “活”在今天的昨天
杨一枫 |《扶贫笔记》:扶贫,也是扶己
写手好字,受益一生!《新华字典》(第12版)配套字帖同步来袭!
《新华字典》第12版 | “新华绽放——商务印书馆文教读书月”启动
邢福义 | 看得懂,信得过,用得上——学风和文风的“九字诀”
邢福义 | 语言的文化与文化的语言
《光明日报》+汉语语言学研究+多视角漫谈=?
李维 | 《写在NLP小书出版之时》
辞源
教师工具书
学生工具书
新书
中国辞书学会
佳文摘选
语言天地
书单
博士姐姐小课堂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