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神经科学家: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大脑高效学习

思维智汇 思维智汇 2021-12-23



人们通过大脑进行学习,为此,专家们不断寻找能令大脑高效学习的方法。致力于神经科学与教育领域研究的专家玛丽亚·哈迪曼表示:以大脑为靶向的学习,需要对目前的教学环节进行改进,辅以艺术教育手段,去强化教学效果。虽然人们的大脑存在差异,但通过不断的练习,就能改变大脑,提升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为什么背了很多遍的东西,临考前依然记不住?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究竟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是它所喜欢的?为什么有的学生 “死记硬背”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则完全不行?

随着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的发展,这些困扰教育界的话题,也同样成为科学家们热衷探讨的话题。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神经教育倡议” (Neuro-Education Initiative)的创始人和负责人玛丽亚·哈迪曼(Mariale Hardiman),一直致力于神经科学和教育方面的研究。

▲ Mariale Hardiman,曾在一所公立学校任教30年

哈迪曼一直坚持,大脑是有可塑性的,“老师并不需要了解大脑中的每个化学反应机制,但是应该懂得一些基础的神经科学知识,明白学生的大脑是在不断发育的……”

为此,她出版了《脑科学与课堂》一书,提出风靡北美的 “以大脑为目标的教学”模型,简称“脑靶向教学法”(Brain-Targeted Teaching),即通过改进教学中的六大环节,让大脑真正进行学习和思考。

《脑科学与课堂》

如今,在很多美国学校,都可以看到这一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运用。

最近,哈迪曼在接受美国垂直教育媒体EdSurge采访中表示:大脑的学习效果,可能还与“共情”和“同理心”有关。

她认为,如果在其他学科课程里,加入艺术方面的学习,不仅能改变课堂环境的枯燥,使学习者更容易和学习内容产生情感上的连接,还能影响大脑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延长注意力持续时间。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为什么增加艺术的教学内容,能提高大脑的记忆和学习效果?结合她的最新采访,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脑靶向教学:引发真正的学习


90 年代是脑科学研究迅速发展的时期。过去几十年里,涌现出很多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也让教育界感到振奋。

认知神经科学家哈迪曼,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博期间,就开始关注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研究儿童应该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应该如何教学。

但是,当她刚开始提出“以大脑为目标的学习”这一理念时,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连她的教授都对此不解:“这是我听过最蠢的研究题目,你还能用什么学习,用脚吗!”

哈迪曼解释说:虽然我们都知道学习在大脑中进行,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学都能引发真正的学习。我关注的是怎样真正地,让大脑进行思考、学习。

作为一名认知神经科学家,她基于来自脑科学、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创立了“脑靶向教学法”,希望真正破解“激发学生兴趣”“让学习有效且持久”的教育难题,在情绪和认知、注意力和记忆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将“大脑是如何学习的”奥秘,转化为课堂实践。

目前,这种新型教学法已经在美国各地蔚然成风。

它提出从情绪、环境、设计、掌握、应用、评估这六个方面,改进教学。包括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建对学习有利的物理空间环境;设计学习体验;勾勒知识大图景,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以及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


2017年,一档《灰质:用大脑学习的方式来教学》(Grey Matters:Teaching the Way the Brain Learns)的纪录片推出,它用一年时间跟踪记录了美国中小学各科教师们在课堂上实施“大脑靶向教学法”的故事。

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罗兰公园学校(Roland Park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毗邻,同时也是哈迪曼曾经担任校长的学校,自然成了她推行“脑靶向教学法”的首选之地。

多年来,“脑靶向教学法”的精髓,已经渗透到了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该校的课程设计总体原则是:以新融旧,将每个习得知识点都无缝整合到学生既有的知识网络中。借此,去提高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尊重大脑神经元“互相连接,一起激活”的规律。

在教学策略上,也力求做到多元化。将音乐、戏剧、表演等艺术内容,融入现有的学科学习;增加课堂辩论、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大脑进行信息反复“输入”和“提取”的训练和刺激,真正改变大脑结构,形成永久性的连接。

更值一提的是,罗兰公园学校连走廊的壁画,都经过一番“精心设计”,尽量选用广受学生欢迎的艺术家和流派的作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从脑科学角度解释,这是为了突破拦在前额皮质(主宰认知)前面的边缘系统(主宰情绪)的阻碍。因为大脑更钟情于有趣的信息,会自动拦截、过滤或忽略不那么新、不那么重要,或不那么让人兴奋的信息。




艺术,促进大脑记忆和认知


纪录片《灰质:用大脑学习的方式来教学》的拍摄者拉蒙那·佩尔邵德,还分享了自己采用“脑靶向教学法”在家教女儿学习的home schooling经历。

刚开始,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任务的艰巨性。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成天都在不停地责问女儿“你怎么就是记不住?怎么就是理解不了?”有时候甚至为了女儿的学习,母女俩对峙一整天。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闻哈迪曼关于大脑处理、存储和提取信息的演讲。她意识到:自己和女儿之间缺少积极的情感连接,使得整个学习辅导过程变得阻碍重重。

“女儿根本谈不上享受学习的过程,更何谈让知识过关斩将,到达大脑的前额皮质层,得到积极的处理和储存?”她决定尝试这种立足于脑科学的教学法。

实践下来,佩尔邵德有了自己的体会,“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在好玩的环境里,开心地学习。因为我们的大脑倾向于记住好玩的事情。

这就要求我们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保证孩子的情绪是愉悦的、对学习感到兴奋的;如果处在压力、负面情绪的包围下,大脑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会明显减退。


当然,在哈迪曼提出来的“脑靶向教学法”中,“好玩”只是首要目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借助音乐、戏剧、表演、文学等艺术教育的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不管学习什么,都需要与学生的遗忘做斗争。怎样巩固学习内容,防止记忆衰退?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会通过重复训练,一遍遍地用同一种方式,教同样的内容,让学生增强记忆。

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十分无聊,效果也不一定好。为了避免课堂浮躁和效率低下,如果能在课堂上增加艺术的形式,提供不同的教学活动,则会大大增强学习效果。

“一般来说,大脑更喜欢有创造性的、新颖的学习方式。她建议把艺术科目嵌入每一个学习单元中,利用艺术科目来强化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设计教学方案,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而具体到某一位老师,他又该如何把艺术内容纳入课程?

这对老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在哈迪曼的研究中,她发现,老师往往会有很多顾虑和紧张,比如,有的老师说“我真的不喜欢唱歌,我不想在自己的学生们面前唱歌。”

哈迪曼表示,其实,并不需要老师自己唱歌,他只要放 CD 或者播放音乐。而且课堂上的艺术活动很简单,完全不需要学科老师取艺术方面的学位。”

当然,具体每一门科目,如何加入艺术的形式,比如,在文学、历史等课堂上,融入观看电影、博物馆参观等艺术活动,设定什么样的主题?如何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则需要每位老师自己摸索了。

同时,这也需要学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方面,赋予老师一定的发挥空间。



大脑需要更个性化的学习


哈迪曼所在的研究中心,在2014年实施了一项实验,研究“和传统教学相比,艺术整合教学能否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项实验中,随机分配两组儿童,学习相同的学科单元,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儿童,在共同的学科内容基础上,整合添加了艺术元素。学习结束十周以后,相当于间隔了一个暑期,再来测试他们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水平。

虽然已有详实的资料说明,艺术科目会带来许多益处,比如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创造性思维、拥有更多问题解决方式等。但这项实验,还是有了新发现。

哈迪曼发现,在学习了含有艺术元素的科目后,那些原本成绩薄弱的学生,其记忆水平有很大的提升;而原先成绩较好的学生,则没有太大的变化。

哈迪曼推测,当一个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已经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可能就不太需要借助为他多样性活动来变得更好;但是对于那些学习吃力,成绩起伏不定的学生,如果在课程学习中增加艺术内容,则能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表现。

“没人知道怎样缩小学生成绩之间的隔阂,我认为艺术科目也许能提供一种最有可能的学校改革,真正缩小学生学业水平的差距。”哈曼迪表示,会继续研究这一课题,看能否通过整合艺术内容的创新教学,让所有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


与此同时,这也说明:大脑在学习和认知方面,是因人而异的,没有什么“一刀切”的学习方法,适合所有学生。

哥伦比亚大学的大脑研究员Lara Boyd博士,在一次题为《颠覆你对大脑的认知,我们是如何学习的》Ted演讲中分享:“鉴于我们每个人大脑的独特结构和功能,神经可塑性的模式,在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可以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而别的孩子却不能;为什么有的人能轻松地学习语言,而另一些人却能学会任何运动并表现出色。

这一发现,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启示:每个孩子都有着各自擅长的学习领域;而且由于大脑接收知识的方式各不相同,因此,即使是同一课程,有些孩子学起来就是要比其他人更吃力。

在传统教学环境中,那些无法适应“死记硬背”和“你讲我听”的学生,很容易在学业上变得薄弱,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这一切,都根源于大脑的差异性。

所以,最好的学习策略,一定是因人而异的。

Lara提醒:只有用大脑喜欢的学习方式,重复那些对大脑有益的行为习惯,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当然不管怎样,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重塑大脑的神经,让大脑产生改变。

“在帮助你学习方面,没有什么比练习更有效了。练习难度的增加,以及付出努力的增加,会给你带来更强的学习能力,促成大脑结构的变化。”Lara说道。

正如“1000万小时训练”这个很流行的概念,我们想要学习和掌握任何一项技能,需要进行一万个小时的刻意训练。

不过,Lara博士认为,时间长短并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而有些人只需要很少的时间。”

参考文献 | Sydney, J.;‘This Neuroscientist Wants to know your Brain On Art—and How It Improves Learning’.

  方兆玉《“脑靶向教学法”风行美国》


来源 |  外滩教育
编辑 |  思维智汇
第二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正式报名通道现已开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长按识别进行在线报名:


独家 | 林崇德: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
独家 | 胡卫平——要培养孩子的各项核心素养,先决条件是培养孩子的思维
独家 |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独家|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将哲学思维渗透到数学教育中
【寻道】以思维为“核心动力”,这所学校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独家 | 湖南湘潭九华和平小学丁素平:“学思维”课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国际数学大赛集体失利,只是因为我们缺了这样一种教育
改变我们的下一代,从思维教育开始
“学思维”开学第一课来了!看看这些“玩”high了的课堂都是什么?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联系我们:13521950921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