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型教学为引领,她找到了概念教学真正的“打开方式”
高咏晴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的一位地理教师。这位教龄仅三年的青年教师大方坦露对自己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不自信。
然而“不自信”的她面对概念教学,从不以为然到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发表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却只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迷茫和困扰她都曾经历,她的经验也说明,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才是踏实前行的最好方式。
思维智汇特别策划了“寻道思维型教学之教师篇”系列报道,旨在挖掘学校一线教师与思维型教学相关的事迹,分享思维型教学的典型经验,让更多学校、师生从中受益。
本文为“寻道思维型教学之教师篇”系列报道第六篇。
▲高咏晴
“学校常有公开课,我在准备公开课时,经常处于一种抓耳挠腮、无从下手的状态。”
“非科班”出身的高咏晴现在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下文简称育新学校)的初二地理教师。就读研究生期间,她学的是荒漠化防治——在野外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相比于学习地理教学论出身的“科班”教师,她对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不满。同时,教学经验的欠缺也加深了她的危机感。
类似情况或许是很多青年教师在职业道路上难以避免的。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读书。高咏晴选择不断学习理论知识以夯实基础,提高自身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型教学给予了她很大帮助。2019年4月份,高咏晴调入育新学校。由于育新学校与思维型教学团队进行合作,她参加了思维型教学培训,由此接触到思维型教学。
“思维型教学就像一根拐杖一样”。对高咏晴而言,思维型教学理论帮助她指明了备课与开展教学工作的方向;分享了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思维型教学专家不仅对思维型教学理论体系进行整体解读,还会为教师分享的内容提出意见、建议,共享经验。学习思维型教学的过程也让高咏晴将目光放到了地理概念教学上。
勇于尝试,上好一节概念教学课
2019年暑假,高咏晴接到了一个任务:准备一节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概念教学公开课。
接到这个任务之初,她似乎又回到了那种无从下手的状态。完成这项任务,高咏晴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上一节概念课?
概念教学是思维型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时的高咏晴却对地理概念教学的意义不以为然。她认为概念教学对于物理、数学、化学等理科更重要,这些学科中包含着诸如压强、加速度等概念,涉及到公式的推导和计算,都是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可以直接考查学生的内容。
相比之下,地理偏向于文科,其中的核心概念,如地形、气候等,往往是通过读图等方式以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并不会以概念的形式直接出现在题目当中。因此,尽管接触了思维型教学,但高咏晴对于地理概念教学仍是心存困惑。她试图寻找可借鉴的经验,但无论是教材提示的教学方式还是地理学科上公开课的传统方式,皆与地理概念教学存在一定差别,缺乏实质性的帮助。
▲高咏晴在校园中
一次思维型教学培训会上,胡卫平教授指出,中学生形成概念的心理过程可分为:感知活动、思维加工、理解应用、形成结构。
而概念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感知事物,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概念。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明确内涵,理解外延。
第四阶段:解决问题,应用迁移,形成结构。
由此,高咏晴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进行感知,再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了解概念的内涵、形成对概念的描述,避免死记硬背的低效学习方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节历经一个多月打磨的地理概念教学公开课上,高咏晴凭借自主学习、思维型教学团队专家的指导以及教研组其他老师的帮助,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公开课的内容是《中国的地形和地势》。在课上,她首先以《徐霞客游记》为教学主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资料,创设了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她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在学生阅读徐霞客《滇游日记二》中的描述后,她引出问题:
徐霞客是从哪些方面记录自然环境的?
请结合徐霞客对自然环境的描述,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自然环境?
……
她让学生从问题出发,结合地理图像,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尝试解决上述问题,从而理解并以自己的话概括出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其次,她展示“五种地形类型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五种地形类型,为新知、旧知搭建桥梁,引导学生概括地形的概念,并通过找出我国的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辨析地形和地形区的异同。
随后,通过提供相关资料,高咏晴借助徐霞客描述区域地形地貌的方法,引导学生描述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初步掌握描述区域地形地势特征的一般方法。
最后,仍以徐霞客为线索,她引出描述北京地形地势特征这一任务,希望学生能通过描述实现知识的应用迁移,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形成地理知识结构。
基于概念教学,总结分享实践经验
经历了这节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概念教学公开课,高咏晴总结出了开展地理概念教学普遍面临的问题,也对地理概念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一,地理教师对概念教学的重视不足。例如,在不同学校听课的过程中,她发现很多地理教师对地理概念不够重视,在课上经常将其一笔带过,忽视了概念教学对学生建构学科知识网络、掌握地理学方法的影响。而这也是当初高咏晴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她发现,概念教学的尝试对教师而言,有助于理清教学脉络,在备课过程中诞生更多富有创造力的想法,相较以往经历有了不同教学体验。对于学生而言,地理概念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扮演了基础性、前提性的角色。学生在地理概念教学中能够清楚概念是什么,概念怎么来的,概念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其相关外延有哪些。如果对地理概念掌握不牢,就容易出现“稀里糊涂”的学习状态,混淆近似的地理概念。
因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地理概念内涵的把握。同时高咏晴表示,她对地理教学认知不足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把对概念的理解局限在了内涵之中,割裂了与外延的关系。因此她强调要注重概念的外延与内涵的沟通,教师要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掌握概念的外延意义,这样才算是真正学明白了。
此外,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应用概念。例如,学习地形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特征,能够描述该地形特征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能够根据对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探究问题,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第二,中学地理概念繁多,很多定义较为相似,并且这些概念是被打乱分散到不同主题之下的,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参,都没有对概念的统一集合,所以概念教学容易在教学过程中被忽略。
但实际上,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是有限的。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把地理核心概念作为核心,联系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开展主题教学,这样有助于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完善学科结构,把地理学科的相关内容梳理得更为清晰。
例如《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一课中,纵向来看,“地形”是核心概念,其下包含着“地势”。横向来看,“地形”和“地形区”是一组相似概念;“山地”、“山脉”、“山区”是一组易混淆概念。因此,以“地形”为核心就可以构建起相关概念的知识网络。高咏晴认为地理概念教学应该突显概念,做到课内——让学生把握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内涵,并且能够区分不同概念;课后——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能理解已学过的以及相关的概念内涵。
第三,有的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因为概念不清而陷入学习困境的情况,但当他们试图通过概念教学改善教学效果时,却出现缺乏相关经验和方法指导的无奈局面。
在地理概念教学方面缺乏可借鉴的内容也是高咏晴的一大感触。基于自己的总结反思,她以这节公开课为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发表了论文《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概念教学——以初中地理“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第一课时为例》。
她在论文中指出:地理核心概念贯穿整个中学阶段,衔接了初高中的地理知识学习,同时还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石。另外,思维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概念教学又是思维型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进行中学地理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可以切实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思维品质和初中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发表这篇论文,是因为她希望自己的经验能为“如何展开地理核心概念教学”这一问题提供更多思路和经验,让其他教师认识到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踏实迈步,向研究型教师成长
论文的发表以及对地理概念教学的新体会,使高咏晴更坚定了一个想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最初诞生这个想法,是因为她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到现在为止,高咏晴教了三年书,她接触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其中有些人却不复刚踏上教学岗位的热情。尽管对现在的她来说,教育教学领域还存在不少盲点,但这样值得探索的空间恰恰激发了她对工作和学习的热情。
“我担心,当自己对教育教学得心应手时,是否会被淹没在日常教学的琐事中,失去现在的激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或许能提升她的职业幸福感。
但是,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高咏晴定了第一个目标:试着做个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核心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这一课题的产生与胡卫平教授的培训以及那一节地理概念教学公开课有关。一线教师的身份和经历让高咏晴更明白在地理概念教学中,老师需要什么。她计划这次课题研究,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引起大家的对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能提供一些关于地理概念教学的课例或习题,分享经验的效果,至少能为本校的地理教学提供一个概念教学的支撑。
明确了前进的目标,“充电”或许是她朝目标前进的方式。她承认自己还在努力平衡教学和研究之间的关系。由于经验不足,在教学和实践方面,她还要投入相当精力,因此她选择在周一到周五,把重心放在教学工作上;而每至周六,她会一个人待在办公室“充电”,一方面是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一方面是关注课题研究、分析课例。
调到育新学校的一年半时间里,高咏晴几乎没有浪费过周六的时光。她希望在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后,教学工作可以更得心应手,让自己有机会将更多时间用于课题研究,让自己离目标更进一步。“如果周六日都在疯玩,那么之后也会不踏实。每周一天的休闲娱乐时间,我觉得也够了”。
“踏实”是她对自己的评价,或许也是她追求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但是追求“踏实”的高咏晴一直在“不安分”地追求自我提升。她说自己是不自信的,总能发现与他人之间的差距,看到需要进步的空间,所以将周六的时间用于学习和课题研究对她而言并不是负担。现在进入假期,她很开心,但这不是因为有时间用于休闲娱乐,而是能够划分出更多时间用于自我提升和课题研究。
▲生活中的高咏晴
高咏晴的课题今年3月份刚启动,预计用两年时间完成。目前,她读了许多地理概念教学的相关文献,开题报告一稿基本完成,后续会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完善开题报告。
与此同时,这位青年教师的研究型教师之路也刚刚开始,要走好这条路同样需要她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但是走完这条路所需的时间绝不仅两年,或许是五年、十年,或许是整段职业生涯的时光。
独家 | 胡卫平——要培养孩子的各项核心素养,先决条件是培养孩子的思维
独家 |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寻道】以思维为“核心动力”,这所学校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独家 | 湖南湘潭九华和平小学丁素平:“学思维”课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学思维”开学第一课来了!看看这些“玩”high了的课堂都是什么?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联系我们:13521950921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