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独角戏”中谢幕,以教学六环节开启思维型语文课堂
王乐任教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下文简称呼市十四中),十四年的时光让她成长为一名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接触思维型教学6年,她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学思结合,师生互动”的思维型课堂是高效课堂的支柱和骨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渗透是语文课堂的精神和灵魂。
她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创新实践,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得了全国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优秀科研成果奖项。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位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积淀,还需要勇于创新的精神。
思维智汇特别策划了“寻道思维型教学之教师篇”系列报道,旨在挖掘学校一线教师与思维型教学相关的事迹,分享思维型教学的典型经验,让更多学校、师生从中受益。
本文为“寻道思维型教学之教师篇”系列报道第七篇。
本文共4350字,仔细阅读需12分钟
▲王乐
课堂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
自2006年入职,我精心备课,课堂上滔滔不绝,总想把自己关于备课的所有内容都教授给学生,但学生整堂课都在听,感觉很累,效果也不甚显著。2014年,学校已经有一定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处于不断地探索精进阶段,教育理念上有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思想。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比如:
课堂形式活跃与学生思维活跃之间的有效契合问题;
如何真正靠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不是仅仅简单靠外在形式的“刺激”;
课堂教学任务与学生充分活动之间的矛盾调和;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大胆质疑,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这些是我一直思考却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2014年,学校聘请由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带领的思维型教学团队深入指导我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开始接触思维型教学理念。为期几年的指导,让我深受启发,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人的独角戏,而完全成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舞台。
▲王乐与学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先秦诸子选读》这几本选修作品,以前都是我逐篇去讲解,而学生因为与文本所处的年代有距离,兴趣点往往不能一直持续。我尝试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本,集体备课,查找资料,呈现一节完整的课例,给同学们做展示交流。期间,我会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解决他们遇到的棘手问题,最后做课堂点评。
如此一来,课堂一下沸腾了,学生一改往日的被动接受。他们讲得生动,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将深刻的诸子思想学说做深入浅出的理解,还能提出结合时代的创新性解读。有的小组为了呈现一节精彩的课例,查找了大量的资料,比如读了《史记》中的相关部分,观看了《百家讲坛》中的相关内容,有的甚至阅读了相关作家的传记,了解文本诞生的真实背景。
遇到相对枯燥的文本,学生们还想到了运用多种形式,比如新闻播报,史料小讲坛,三句半等。这很好地实践了课堂激趣、引发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学生们学习的内驱力被激发了出来,我的思维也跟着这群灵动的孩子一起放飞,真正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的美妙感觉。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共同推动课堂向高效、有效发展。
情境和问题:
激活思维,落实核心素养
呼市十四中在2014年引入思维型教学后,进行了三年的“学思结合,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改革。胡教授从思维型教学理论出发,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六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
在课堂教学的六环节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课堂模式的专业定位使我豁然开朗,于是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这些环节,使整个教学更加有序、高效。
之前关于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也有了解决方案,即某些没必要讨论交流的问题,可以简单带过。通过预习案,问题单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更为深刻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高中语文情境的创设,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让学生有积极的情绪。从更高层面来说,情境是一种文化,环境是否民主、自由、宽容、合作,其中的思想意识、舆论导向、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如何,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情境的创设是良好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情境的创设以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内驱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为主要目标。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
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让学生展示所拍摄的荷塘之景,讲述游览荷塘,观赏美景的感受,以学生真实生活体验来创设情境;
《赤壁赋》由《百家讲坛——康震评说苏东坡》的故事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感受经典魅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用生活中的哲学,处事智慧及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群来创设情境,将学习重点引入到课堂的学习重难点中,以认知冲突启发学习内驱力,完成学习目标,落地语文核心素养……
▲王乐与学生在课堂中
在课堂中,提问是师生众多形式的双边活动中最常见的互动。创设有梯度的问题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热爱,引发头脑风暴,积极创设思维型课堂。
胡教授指导我们,提问的功能有三点:明确学习目标,指明学习重点;获得反馈信息,诊断学习状况;支撑学生学习,引导知识建构。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提问在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但在早先的教学中,我常常会在一整节课中设置很多问题,有些是无认知或低认知问题。这不仅浪费时间,还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目标不够清晰明朗。
接触思维型教学后,我了解了提问的五个标准理论,即问题设计要有思维性和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目标性和适切性;系统性和全面性;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一理论的支撑,让我找到了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思维的金钥匙。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问的有效高效,取决于教师设问的引导性,问题深入的梯度性。
比如,在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本时,我先由平日里与学生聊天的场景引入,让学生有代入感,接着谈到了一些生活中蕴含的处事哲学和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我将学生在课下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整理成问题群,并做了集体展示,由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展开本节课的教学。先从基本层面,文言现象入手,与学生一起总结规律,归纳方法,夯实基础。接下来以主问题“孔子为什么‘与点’?”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问题本质。
其间通过“孔子是道家吗?”、“暮春的鲁地可以沐浴吗?”、“逍遥享乐避世是孔子的形象吗?”这些子问题的解决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圣人形象并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和能力。
而理解本篇的重要思想只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落地语文核心素养,需要让学生有大情怀、大语文观,需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孔子的圣人形象并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巨大魅力。
所以我将学生以往学过的《论语》中的相关思想做了补充和深化,又给学生讲了一些关于孔子的故事,让学生对于孔子的形象的理解能够更立体。最后以随笔——“我眼中的孔子”结束文本的学习,以期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让他们深入理解伟大的担当精神,肩负时代使命,勇做敢做时代英雄。
一节课:
让文化底蕴渗透思维型课堂
虽然“学思结合,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气象,只涉及教学六环节的语文课堂是单薄的。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也在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我希望课堂除了有思维型教学的框架,还能渗透文化底蕴,让两者相得益彰。
有了课堂的思维框架,希望培养具有“大语文观”的我还力求将语文课堂打造得更加具有人文气息,文化底蕴。2016年,我参与了全国“十三五”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的渗透到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语文教育教学,让学生感悟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落地语文核心素养。
“学思结合,师生互动”的思维型课堂是有效、高效课堂的支柱和骨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渗透是语文课堂的精神和灵魂,两者相辅相成,让我的语文课堂充实、深入,有灵性。
▲王乐与学生
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有效教学培训活动中,我就《大天而思之》一课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大天而思之》这篇文本,主要涉及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荀子认为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与混乱没有决定作用,天地之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君上昏乱,政治险恶等人事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所以在天面前,不应该放弃自己应该付出的努力,而沉溺于对天的思慕当中。这篇文章气势磅礴,说理缜密,富有感染力。
由于文中字词障碍较多,生僻字不少,在讲授这一课时若仅靠教师,学生不能收到好效果。于是我先设计了“头脑风暴”环节,作为以夯实基础知识、创设学习本文缜密逻辑布局的情境。在规定时间里,我让学生自主疏通、记忆文言现象,然后再进行教师批量检测,这使得学生积极性很高,字词难关也被攻破。
接下来,本课的重点内容是学习缜密的论证逻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我联系一般议论文的写作逻辑,与学生一起进行了复习迁移,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就是一般思考问题所运用的思维——“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由此引导学生踏踏实实地分析本文的论证逻辑。
随后,学生先自主梳理,再进行组内交流、探究。教师作为引导者,做适时点拨,最后由各组代表作展示交流,最终形成师生合作完成的本文的段落及全文的论证结构总结。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深入理解了一般议论段的写作技法,即观点句,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
看到学生获得新知的喜悦感,我也由衷的高兴。我顺势出示了几组课外古文议论段,让学生加以分析,学生积极性很高,学习的内驱力得到了提升。最后我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自拟话题,写一个完整的议论段,对议论文的写作也进行了巩固和提升。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强化了语文“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
在一堂思维型语文课上,教学的六个环节影不离灯,共同为促进学生学习,培养核心素养发挥作用。这样的课堂改革不仅带领学生进入更有活力的思维型课堂,也让教师的学科素养得以提高、理论知识不断精进。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课堂教学的六环节为骨骼,以语文学科的内涵为血肉,才能打造出生动的思维型语文课堂。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湖南湘潭九华和平小学丁素平:“学思维”课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学思维”开学第一课来了!看看这些“玩”high了的课堂都是什么?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联系我们:13521950921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