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形上学方法:闻思正法

孟晓路 十念生 2019-04-14

7.2闻思正法

讲下一个问题。本来闻思正法,《瑜伽师地论》是在倒数第四五两条,我准备把它提前,就放在持戒之前来讲。闻思正法对于今天的状况,非常重要。天台智者大师于《小止观》、《释禅波罗蜜》、《摩诃止观》等书中皆开示二十五法作为修禅的前行,但这其中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没提闻思,没提教理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智者大师的一个疏漏。二十五法第一是具五缘,谓持戒清净、衣食具足、闲居净处、息诸缘务、得善知识;第二是诃五欲,谓色声香味触;第三去五盖,谓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第四调五事,谓饮食、睡眠、身、息、心;第五行五法,谓欲、精进、念、巧慧、一心。细寻这里面的确没提到闻思的问题。智者大师讲止观的书千余年来于禅修者中一直享有巨大权威,后世的中国佛教界盛行轻视乃至废弃教理研究、跳过解的阶段信后直接修禅的风气,这除了禅宗不立文字的影响外,不能不说与智者大师的以上疏漏有一定关系。



《瑜伽师地论》中是把闻思正法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前行资粮特别提出来的。为什么这个东西重要呢?就要看它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闻思正法的目的第一是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二是要明了修行的原理、路线和方法。这也是我们的要讲的问题,我们上学期讲缘起论,是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学期讲修行论,就是要研究修行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了解实修的种种路线,知道该怎么走,碰到问题了,大致有个处理的思路,碰到什么境界,能够给它定位,知道该怎么办。这都是闻思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要建立起正见。所谓闻,就是听闻佛和善知识的开示,在今天,我们主要是阅读经论。思即思维,思维你阅读来的经论义理。那么第一个目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佛法的话就是要发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也就是背尘合觉,正确的人生观就是走一条背尘合觉的道路。背尘就是出离心,我们要出离六道轮回,出离我们的烦恼妄想执著;合觉即菩提心,就是发起求觉悟、求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这就是正确的人生观了。世界观就是缘起,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佛法中就打通了。因为世界是依有情而建立的,怎么来的还应该怎么回去。第二点就是要明白修行的原理和方法。佛法闻思修的次第,在儒家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乃至平天下这些条目,闻思就相当于儒家的格物致知,也就是一开始要通过研究,然后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乃至达到对于修行方法的了解,都是闻思和格物致知要解决的问题,修就相当于以后的诚意正心那些条目。可见佛法如此,儒家也如此,总之讲理性的教法都应该如此。只讲信的,那我们就不说了。世间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不讲理性的,就强调信,我们传教,你信就行了。凡是强调理性的教法,肯定是要以闻思与格物致知这些为前提。



那么闻思这个阶段的方法是什么呢?冯大阿阇黎在其书中(见《法华特论》书端之发凡)有一个非常精要的开示。就指出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怎么建立的!他说:“依俗谛言说,指陈世出世间之法理而如实不误者,谓之显教。……可以自力参究。”显教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明了世出世间的法理。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两个方面,世界观人生观和修行的方法,这都属于条理之事。“自力参究者,以事迹经验为基,显教开示为鹄,从而契会万法之正确条理也。”这就是闻思阶段的方法。闻即是阅读,只要对文意理解大致不错,就算是正当的闻的工夫了。思要融汇贯通,要以“事迹经验为基,显教开示为鹄。”也就是不能光读佛书,还要跟事迹经验结合起来,跟你的整个人生经历和所见闻的世界事相对照起来。以此为基础,去对照推求显教开示得到底对不对、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在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之间来回循环,直到把它们打通。不断地这样循环对比,用佛法去解释经验,用经验去验证佛法,事理之间的隔膜会愈来愈小。那你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就愈来愈透彻了。我对格物致知的解释是,格物就是直接经验的获得,致知就是间接经验的获得。格即来,引申为至,格物就是至物,去接触事物,去到事物那里实践,积累直接经验。致知就是获致其知识,也就是通过读书得到间接经验。把读书跟实践结合起来,来回地循环,直到能够把事实和道理打通,才能建立起合乎正理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把修行的方法弄清楚。



闻思的工作为什么重要呢?我给大家念一段贾题韬先生所说的话(见《论开悟》第四讲),是去年春天我读得非常相应的一段话:“我早年在学习《俱舍论》时,对阿罗汉的果位发生了怀疑。我们知道,佛教非但不怕别人怀疑,并且还提倡大胆地怀疑!每一部论著的成立,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反复的研讨和辩论!如《俱舍论》、《中观论》、《成唯识论》等,它们之所以被称为论,就是因为它们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人的卓识远见,而是经过大批学者和善知识们在精心辨析和缜密地抉择之后确定下来的。经得起风吹浪打的论,就是智慧的汗水和血肉汇集起来的海洋。要学会佛法,或真正弄懂佛学这门博大精深的知识,不经过反复的辩析和抉择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使感性上的认识升华为理性上的真实不虚的信仰。不是通过理智上的抉择而产生的信仰,那仅仅是形式上、文字上、名义口头上的灌输而勉勉强强生起的所谓信仰,终究是靠不住的,也经不起现实的考验。为了必须有相信自己的勇气,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把事事物物之本来面目彻底地弄明白其真正如人类所共许或聖哲们所赞许之所谓真理那样,然后再去相信真理!(理是实在的理,而不是编出来的。)不惜身命去捍卫真理。如果轻易地相信他人的鼓动与宣传,自己不去积极思索和体察,人云亦云,真正的信仰就无从生起!那样迷迷糊糊地信,最多不过是感情冲动而散发的五分钟的热量而已,也更谈不到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实际上定与慧的基础,主要在于思想要先得到一个明确的认识。这并不是坐在那里不动,或者只要能达到什么也不想的境界所能得。

我们现在一说到开悟,大家就觉得可望而不可及,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的认识为定作准备。如果你真正得到了定,开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里贾老讲到了两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信仰的建立和定慧生起的前行是什么。信仰的建立,如果没有经过闻思的抉择,没有经过像贾老说的那样用你自己的思维把事事物物的本来面目彻底地弄明白,然后再去相信,就只是迷迷糊糊的五分钟的热量而已,不会是真正的信。这个问题是非常关键的,要经过闻思的工夫,要经过理性的抉择,得到的信仰才是真实的,才会支持你一生去坚持它,去捍卫它,去为它而付出生命。我为什么能够把生命投进去,因为我闻思做得好,教理研究下了大功夫。我知道佛法是真理,我已经真真实实地跟其它的东西比较过了,佛法说得最圆满,其它的不如佛法,所以我对佛法的信仰是非常坚定的。我不会因为听到别人说没有佛,没有佛法,没有菩萨,没有菩萨行,没有轮回,没有六道,而起动摇。这就是初步的信位,就是靠闻思而建立起来的。


《华严经》上讲信位的菩萨主要的工作就是思维教理,三贤位中最初的信位是靠闻思建立起来的。我现在算是初步入信位。因为我再听到别人说什么,心也不会动摇了。你去看《华严经》中讲的,一开始是“闻说毁佛赞佛,毁菩萨行,赞菩萨行,毁持戒,赞持戒”,接着是“闻说有菩萨行无菩萨行,有佛无佛,有佛法无佛法,有涅槃无涅槃”,闻说这些都心不动摇。先是闻说对佛法的毁誉,进而闻说有无,都心不动摇了,一步一步更深了。反面的例子也很多,没有经过闻思就去学佛的人,很多都退掉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张蕾,杨老师最怀念的根基最好的弟子。杨老师九八年讲起这件事时,还是非常的遗憾,他说张蕾的根基太好了,她根基好到什么程度呢?她没学一两个月,准提九字咒的梵文就照见了。她本身也有特异功能,她额前有一个很清楚的小屏幕,什么东西譬如书上的字只要看一眼,再想时就在小屏幕上又出现了,对着小屏幕抄下来就行了,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总之她的特异功能很强,感应也很好。但这是她与生俱来的,也不把这当回事。杨昭杨勋希望她能够专心跟杨老师修行,要负责她的一切生活,还给她买房子,她都不干,因为有个机会去美国,怎么留也不行。最后还是去了美国。现在做得很好,跨国公司的经理做上了,可能比我大上两三岁,40来岁,可是现在根本不学佛了,也没时间学了,开始还念两句真言,现在也没时间念了。为什么说遗憾呢?因为她这么好的修密法的根基却不修,不是非常遗憾吗?她为什么不修呢?因为她的目的是这样的,学佛是为了聪明,为了消除业障,然后求佛菩萨保佑赚点钱,既然美国有那么好的赚钱机会,当然要去美国。就是说能够赚钱是目的,学佛能够赚钱就学,但学佛赚到的不多,不如去美国赚到的多,那我就不学佛。所以她当时就不学了,现在也不学。这就是目的不明,也就是出离心和菩提心都付之阙如,所以没有办法,再好的根基也没用。


再讲一个例子,雷丽萍,她跟张蕾是一块的,他们是三个特异功能小孩,雷丽萍,于瑞华和张蕾,都是最早跟杨老师学法的几个人之一。雷丽萍这些年跟杨老师坚持下来了,一直在修习准提法。但是她经过了一场生死磨难起死回生之后,她反省这些年的经历就是“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法,是为魔业”。她学佛修法的目的也是不明确。为什么遭这场大病呢?就是因为没有菩提心而修诸善法,是为魔业,招来魔了,魔能够乘隙而让她得那样大的病。她得了癌症,她本来是给人治病的,而现在自己的病却治不了,眼看就死了。她病了以后有几万人为她回向,可见这些年修的善法是够大的,但没有菩提心也没有出离心,那就不行,病是这么来的,还是好不了,眼看就死了。为什么她的菩提心生不起,没有出离心呢?她认识到是因为不研究教理,她说一看经就困就打盹,视经典为粪土,认为没什么价值就丢开了,没有认识到经典的重要性。所以她只是修人天善法,而不知求成佛,菩提心是要求成佛的,不要以为为人做好事就是菩提心。她也是一个例子,我现在很为她高兴,因为她终于明白了,觉悟了,她现在下很大工夫研究教理,这对她来说不容易,因为她属定门根机,宿生就没有什么教理的熏修。现在她在研究唯识,很令人随喜赞叹,她学得很费劲。既然能很费劲地去研究,说明她已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就是认识到了没有菩提心不行,为什么没有菩提心和出离心呢?因为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就需要下大工夫研究思维正法。所以她说:“我们都要来补自己的缺,我的缺陷就是这个了,就是教理了。”她的定功已经很好了,缺的是慧,如果有慧,今生会有成就的。



总之,闻思的前行是不可或缺的,闻思修,修是戒定慧,所以闻思应该是排在戒定慧前面的。我也是鼓励闻思了再去持戒。佛说有两种人,一种人,佛一说就信了,就去出家了,第二种人得经过思维才去信仰他,才去修行,即随信行和随法行两种根基,佛说他比较偏重于第二种。



下面回头来讲定慧的问题,如果你不经过闻思就去信,这种信仰不牢固,很快就退失了,就跑了,就不学佛了,这是贾老讲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是如果不经过闻思就去修,你的定慧无法生起。因为定慧的生起是以闻思为前行的,首先是定,定是怎么生起的呢?《瑜伽师地论》中讲到了六种成就的方法。《瑜伽师地论》中把定的修习叫奢摩他,即止;智者大师说,因位名止,果位名定。奢摩他由六种力而生起,第一种力是听闻力,第二种力是思维力,后边几种是忆念力、正知力、精进力和串习力。可见听闻力和思维力是首先的两种力,你要想证入奢摩他,首先得听闻和思维正法,这是证入止定的必要前提条件。修行入定,接通法流,想蕴是障碍,“想蕴若在,必障真如”。所以你要想明心见性就得破想蕴,不破想蕴不能明心见性。可想蕴怎么破呢?闻思的功夫就能帮你破想蕴,你不要以为你在思维好像想蕴多了,实际上这是浅识的见解。刚才说了贪嗔痴慢疑,心中有疑也是勾起想蕴的重大原因,疑怎么破呢?有很多疑问,是思想当中有很多东西还不清楚,你思维清楚了,就不再有疑,也就无需再想了。冯大阿阇黎强调破想蕴的重点在于要提高慧力,明白诸法皆空,无需痴想。所以还是要靠闻思得到愈来愈清晰的正见才行啊!


西学之中学渊源


形上学方法:道家线路之原理

形上学方法:道家线路之方法

形上学方法:证体方法:离言现证与意识思辨

形上学方法:旧约、新约

形上学方法:天主教、新教

孟晓路丨佛法怎么认识因果和五蕴

俱生法执未破之前因果有某种普遍性和必然性

孟晓路丨西方宗教人神对立

孟晓路丨佛法怎么认识因果和五蕴

俱生法执未破之前因果有某种普遍性和必然性

孟晓路丨整个西方哲学就是以盲引盲,背道而驰


形上学方法1绪论:传统学术的生机走出西方学术规范复兴固有规范

形上学方法2:形而上学方法总论

形上学方法3:哲学

形上学方法4:西方宗教

形上学方法5:从语言角度看东西形上学之差异

形上学方法6:道家


论  周  官

大学提纲并注

如何治经解经复兴经学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

中学统摄天下学术略论讲记(全集)

《中国世界观看世界及中华文明复兴》

走出西方伪普世价值——夷夏说略述

原始社会后继形态是奴隶制社会吗

中国夏商周三代的社会性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