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倒马桶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11-1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点击上方图片发现更多美文

王 喜 根 在 线



栏目主编:李建丽

责任编辑:张亦怡

友情朗诵:舞



倒 马 桶



江苏|王喜根


(点击绿标即可收听舞的诵读)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地人到扬州旅游,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现象,别出心裁地编了个“扬州三大怪”,其中一怪就是“马桶沿街晒”。

虽然现在绝大多数人家都用上了抽水马桶,“马桶沿街晒” 不雅观,当属城市陋习。可是,不管什么时代,吃、喝、拉、撒、睡,总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再说,我们不能回避历史,厕所是城市的文明标志之一,谁叫长期以来备受欺凌的中国落后、贫穷呢!

如今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都会记得,清晨,当人们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大街小巷便传来“倒马桶!”的吆喝声,家庭主妇赶紧把小孩从热被窝里拍醒,抓紧时间小解,然后,揉揉惺忪的睡眼打开房门,让倒马桶的将沉甸甸的马桶搬出去。

倒马桶的担子通常备有清水,粪便倒入粪桶,用少许清水将马桶涮一下,接着,挑着担子又走向下一组人家。

吃过早饭以后,家庭主妇像约好似的纷纷出来刷马桶,马刷是竹子做的,刮在硬梆梆的马桶上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响声在老街古巷内连成一片,能传出去很远。刷好以后,便将马桶盖架在马桶上,迎着太阳晾晒。

因此,在那个年代“马桶沿街晒”成了扬州城一道尴尬的风景线。

常言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那时,农村没有化肥,全靠绿肥、猪粪、人粪,为了庄稼丰收,农民经常撑着船到城里买粪。据说,在旧上海倒马桶还是个挣大钱的行当,“粪把头”手下往往有四五百辆粪车、千把号倒马桶工人。

倒马桶工人正名叫“清洁夫”,绰号叫“倒老爷”。他们都是一些种田人,因家庭贫困或灾荒所迫,跑到上海做这个行当。他们也分帮:苏北帮、江南帮、苏州帮,其中苏北帮人多势众,地盘最大。

倒马桶地段分得很清楚,不容他人染指。倒马桶按月收费,粪便拉到苏州河卖给农民再赚一笔。“大粪吃香,黄金万两”,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粪把头”两三年后拥有自己的洋房、汽车,这在旧上海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新闻。

不过,江南一带城镇五六十年代倒马桶是免费的,收粪的都是附近的菜农,不光成年累月帮助倒马桶不收费,而且到了腌菜季节还会主动送大菜(一种长白梗青菜)上门。

大菜是按人头、性别分的,女的送一百斤,男的送五十斤,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体现“女尊男卑”。当然,一般人家都要腌五六百斤大菜,光靠送远远不够,需要多少,尽管跟倒马桶的讲,人家立马拣上好的菜,一担一担给你送来。由于肥料足、品种好、管理精细,一棵大菜都有两三斤重。

码好的大菜有一人高,出于好奇,我总喜欢把最粗最壮的大菜挑出来用秤称一称,“那一棵三斤四两”、“这一棵三斤八两”,反正是没事找事做,有时“哗”的一下,把码好的菜垛搞倒了,母亲的斥责声随之而来,我吓得一溜烟逃出家门,和小朋友打弹子球去了。

作者往期作品链接

1、铜匠2、铁匠3、锡匠4、银匠5、车匠6、蔑匠7、皮匠8、画匠9、白铁匠10、补锅匠11、裁缝12、秤行13、箍桶14、厨子15、剃头16、中药房17、毛笔店
18、炮仗店19、棺材店20、染坊

21、修脚

22、修伞

23、放鸦

24、摇麻绳

25、做木梳

26、擦背

27、弹棉花

28、代写书信

29、修钢笔


《人民作家》公告(点击标题查看)

1、关于开通《人民作家》作者个人文化名片系统的公告

2、《人民作家》第一批会员名单

3、《人民作家》第二批会员名单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2、3、4、5、6、7、8、9、”

作者简介

文/王喜根

江苏扬州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经济报原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著有民俗文化读本《扬州古巷风情(上下)》《农耕年华》《江南老行当》《寻访中国古村镇》。

诵/舞

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关干部,《人民作家》平台特约主播。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本期目录



熊梅生在线

走进鲁迅故居(江苏|熊梅生)

李燕巧在线

成长写意之:你的善良(北京|李燕巧)

刘炜在线

雨天就得想点晴天的事(广东|刘炜)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倒马桶(江苏|王喜根)

王少坤在线

乱哄哄的民主选举(江苏|王少坤)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较量(广西|黄锦秋)

往期目录(点击标题阅读)



李燕巧在线

成长写意之:暂时的舍弃(北京|李燕巧)

朱步楼在线

提升你的情商(江苏|王喜根)

朱国平在线

我为流水你为云 ——大西北掠影(七)(江苏|朱国平)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修钢笔(江苏|王喜根)

王少坤在线

出击的时刻(江苏|王少坤)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最难舍是亲情(广西|黄锦秋)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的文学作品可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文稿统筹:13770247051(微信)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