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论语》练习题12

张继彦 彦师语文课堂 2022-05-09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


《论语》练习题1

《论语》练习题2

《论语》练习3

《论语》练习题4

《论语》练习题5

《论语》练习题6

《论语》练习题7

《论语》练习题8

《论语》练习题9

《论语》练习题10

《论语》练习题11


1、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②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③《礼记•学记》:“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注】①操缦:小曲。②博依:指可以歌咏的杂曲。

(1)《礼记•学记》所写的内容与材料①中孔子的话有怎样的关系?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要评析孔子的观点。

 

2.(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雍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墨子•拼柱》:“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今用又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2)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你怎么评价孔子、墨子的义利观?

 

 

3.(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

 

注①造次:危难时。②器:某种器具。③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

(1)孔子对子贡的评价是“器也”“瑚琏也”,他的言外之意是   

(2)综合以上材料,评说孔子的君子观。

 

 

1答案:(1)“游于艺”的意义和做法.

(2)①孔子主张培养学生的道、仁、德,六艺为其根本,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平衡的发展.

②孔子认为修德、学习都要知行统一,注重实践,善于变通,勇于改错.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②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③不学调琴的基本动作,就不能调好琴弦;不学广博的比喻,就不能很好地体悟诗意;不学冕服皮弁等各种服饰制度,就不能很好地行礼;不引起对于六艺的兴趣,也就不能乐意地学习.

 

2答案:(1)孔子不反对富贵,但强调义的重要,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墨子以利人、利民为义,主张义与利统一,义利并举.(2分,每点1分)

(2)孔子的义利观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守法致富,在义与利矛盾时要先义后利,重义轻利;防止见义忘利.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所以这些都不是天下的良宝.现在用义在国家施政,人口必然增多,刑政必然得到治理,社稷必然安定.之所以贵重良宝的原因,是因为它们能利人民,而义可以使人民得利,所以说:义是天下的良宝.

 

3(1)子贡还不是君子(子贡只有某个方面的才能)

(2)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君子之本,任何时候君子都不能舍弃仁;君子不应该只有一种才能,而是拥有多种才能。这种立德在先、又重多才的君子观,也是现代人人生修养的指南。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抛弃了仁德,怎么样去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匆促急遽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一定和仁德同在。”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子贡问孔子:老师,我是什么呢?孔子说:你啊,可以用一样祭器来形容。子贡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瑚琏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