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古文拾遗、文言文古诗常识、常识汇编(持续更新)

《论语》练习33

2020北京各区期末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0北京各区高三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议论文标杆文

2020北京西城高三期末作文议论文例文

2020北京各区高三期末古诗鉴赏汇编

2020北京各区高三散文阅读汇编

2020北京期末高三各区作文、微写作、语言运用汇编

2020北京高三西城区期末记叙文例文

2020北京高三期末丰台区议论文《我看流行语》例文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议论文标杆文(最全版)

2020北京各区期末《论语》习题汇编

2019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论语》习题汇编

2020北京各区期末《红楼梦》6分试题汇编

2020北京高三各区语言运用题6分汇编(最无聊的新题型)

《论语》练习33


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高三(下)统练语文试卷

2020学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二(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北京市2020高考高三一模试题门头沟、平谷、延庆文言文汇编

北京市延庆区2020年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  文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平谷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2020高考高三一模试题西城、门头沟、平谷、延庆散文汇编

北京市2020高考高三一模试题西城、门头沟、平谷、延庆古诗阅读汇编

北京市2020高考高三一模试题西城、门头沟、平谷、延庆(语言运用、微写作、作文)汇编

高考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北京市西城区2020届高三统一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校正版)

2020年北京市高三西城一模议论文范文

2020年北京市高三西城一模记叙文范文

(含答案)密云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2020年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1.(2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一年365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归乡的日子选择在春节?这个问题,牵涉到中国时间的秘密。

       过去二十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历法中节日的排列。最后我发现了中国古代人时间生活的秘密:原来中国古人按照阴阳观念思考问题,依照阴静阳动的原则,他们给自己的时间生活划分出了鲜明的节奏。这节奏就体现在节日安排上:一年之中,前半年为重;半年之中,前三个月为重;12个月当中,奇数月份为重;一月之中,前半月为重。这个排列有两个变例:一是八月份,宋代开始,中秋节成长为大节;另一个变例就是十二月,十二月是偶数月,但节日分量很重,并且集中在后半月,这和来年一月份的前半月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

       当这一规则具体展开于一年的农业生活中时,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节日具有怎样鲜明的内在节奏!一月之中,当人们为前半月的节日忙碌过后,后半月的平静生活显得非常可贵。当后半月的生活显得过于平静,下一个月新的节日期已经来临。当一个节日较多的月份结束后,到来的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少的月份。然后到来的又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多的月份。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年之中,当万物萌生的春季这样一个节日繁多的季节结束后,是稳定的成长,是夏季这样一个节日相对减少的季节。而当收获的金秋来临,同时到来的是又一个节日的盛季。而那之后是冬季,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节日排列由相对减少到伴随着新年即将来临而转入迎新的准备期。一年中节日的最高潮将在这之后如期到来。这一切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节日生活的内在节奏。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这一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先民的时间轨迹雕上了美丽的刻度。这一内在节奏,有如万象喧然与处子般宁静的契合,有如一曲美丽的乐曲。一个个月份如一节节平稳流畅的乐章,八月中秋则是中间华美的变奏,而十二月后半的节日集中期与来年正月前半月合而为一,构成一年中澎湃激扬的节日高潮。这就是中国时间的乐章,它既葆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谨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驰有度,它是我们先民时间生活的内在的旋律。而“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它占有绝对性地位。而这个地位,是千百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人文化积累的结果。早在殷商代,已经有了近似于“年”的观念。人们在年终会开展大型祭祀活动,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神灵。到了周代,尽管“年”的日期和今天有所不同,但过法已经有很多相似之处。从那个时代起,年已经是一家人、一族人欢聚一起共度良辰的日子。两千年多少朝代兴替,两千年多少世事沧桑;“年”却一直留下来,并且不断生长,成为民族的传统被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人的节日传统。它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传统。

(取材于刘晓峰《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

       材料二《红楼梦》里,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哪个节日都过得神采飞扬,唯独说到过年,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就写得很无聊。

       前八十回里,两处写到过年,一处是元春省亲前,“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贾府领了此恩旨,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一句话就把个新年打发掉了。到了五十三回,曹公正儿八经要写一回过年了,细细地写贾府里祭祀、焚香、吃年酒、进宫朝贺,写得排场极大,像一幅画儿,画上的每一个人,做的都是规定动作,不像其他节日里,欢声笑语间,便凸显了各自的性情。

       两处描写加起来,可以凑成曹公对于过年的感觉,这是一个既乏味又充满繁文缛节的节日。假如我们认同《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的话,这也基本上是贾宝玉的春节印象,他是不喜欢过年的。

贾府里其他节日大都是自家人在一起吃饭,贾宝玉深受宠爱而如鱼得水,但除夕就不一样了,他要见到的人不只是亲人,还有亲戚。一些老妯娌,是贾府旁支亲眷,宝玉也该上前喊一声奶奶。她们坐在一起,会聊些什么呢?书里没说,二十九回里,倒有个样本。那个无聊的张道士,见了贾母,先是夸老太太气色好,又赞宝玉发福了,然后自然而然地就说到宝玉的婚事上,提起前日在哪个人家见到一位小姐生得好模样,要给宝玉做个媒。大年下,与贾母握手相见的老太太们,大抵也是按照这个格式走。提亲话题之外,她们还喜欢问你在社会上的定位、现状和前程;还有那些来拜年的叔伯,他们会问得更仔细。这让逃避学堂成天跟姊妹们混得不亦乐乎的“无业游民”贾宝玉情何以堪?贾政在家的日子,虽时常把宝玉骂个狗血喷头,但亦有当父亲的虚荣心,没准儿会像某些章节里曾有过的那样,把他拎出来,让他当众做首诗什么的。总而言之,那些不快乐的记忆,贾宝玉或者说曹公都曾体验过,让他懒得再提。说到底,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

       最初,“年”是个吃人的怪物,人们要用鞭炮、用喧天锣鼓去驱逐它。这也许可以说明,年,原本自恐惧而来,来自对生命与岁月的恐惧,所以,人们要用狂欢把那恐惧压下去。驱逐恐惧的另外一种做法,是确定自己的坐标,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会让人觉得把握住了光阴,心里踏实。所以,在新年的各种仪式里,人的自我被抽离,变成一个个符号:在祖宗灵牌前虔敬的后代,与鬼神巧妙周旋的凡人,必须融入欢乐海洋的一分子;还有,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在生命坐标上不偏不倚稳稳立住的那个点。可是,对于曹公来说,哪有什么适当与不适当,只有我想与我不想。家财万贯可能瞬间成空,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举案齐眉又如何?新年只是时间的节点,而非人生的节点,何必这样欢天喜地又禁忌重重地去制造噪声、垃圾和狂欢后的虚空呢?清清静静地过自在流年。这样的新年,想来才能让宝玉心生欢喜。

(取材于闫红《我们就是那个不爱过年的宝玉》)

       材料三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年味只是一种存在于记忆中的味道。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原本也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但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原来的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东西,不再是今天人们的必需,那么“年”这样的传统节日就会发生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

       现在的人们对于过年,似乎只剩下了回家、团聚、吃饭,然后就是离家、工作。回家过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形式、一种强迫、一种责任、一种负担,完全没有小时候那种望眼欲穿的过年心情了。就是相聚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放下手机、离开电脑、不看电视,和家人说说心里话,唠唠家常呢?

       年还没完,该走的就踏上了归程。过年,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回家的一个必要的理由而已。因为很多原因,过年时放鞭炮的少了,单位挂大红横幅、红灯笼的少了,这在某种角度上说,是时代的进步,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一种自我调整。但客观地说,街上一点喜庆的颜色和气氛也没有,无疑对于年味变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取材于赵晓林《过年成为一种形式:年味不知“味”》)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时间”特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思考问题的阴阳观念。

B.节日安排的节奏符合古人所持阴静阳动原则。

C.严格遵循节日数量逐月恒定更替的内在规律。

D.节日安排有如变化多姿而又谨然成序的乐章。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把归乡的日子选在春节原因的一项是   

A.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

B.年在我们的时间生活里占绝对性地位。

C.年作为家人、族人欢聚的日子是古已有之的传统。

D.年处在春之初,是合家商定全年计划的最佳时刻。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宝玉“不喜欢过年”原因的一项是   

A.过年充满繁文缛节,十分乏味。

B.被提亲,被关注地位和打探前程。

C.成为长辈满足虚荣心的应景人。

D.重要的时间节点,恐惧生命流逝。

4)材料二的“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一句中,“主流”和“非主流”分别指什么?

5)材料二引用了《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张道士给宝玉说亲的例子。其实二十九回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情节:张道士捧了一盘子贺物,其中有一块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忘掉是谁带的,宝钗急忙笑告(人物)有这样的物件,因此引起了(人物)的冷嘲热讽:“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由此我们还可以想到《红楼梦》中两个经典的“姻缘配”:一个前世的木石前盟,一个现实的。   

6)过年是中国人不肯放弃的传统,可是,当下“年味”却越来越淡。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年味”变淡的原因。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论梁元帝读书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区区者乎?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也;察其微言,以用其精义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取材于清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

 

注释:六博投琼:古赌博游戏。取青妃白:比喻卖弄文字技巧。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

夸:夸耀

B.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

锢:禁锢

C.迷影迹而失微言

微言:不重要的言词

D.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自反:自我反省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则与六博投琼、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

那和沉迷于赌博,喝酒,美色,又有什么不同呢?

B.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那就不奇怪从事“致良知”之说的学者,会群起而斥责了。

C.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

善于读书而有心得,又能以书导正的人则很新鲜。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我十五岁立志发奋学习。

3)作者认为梁元帝读书存在的问题有:     

4)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是:   

5)本文关于读书的观点,今天还有其现实意义,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3.(6分)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论语》中记录了许多孔子关于从政的对话,如《雍也》篇: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请简要说明孔子认为三位弟子能够从政的原因,这则短文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思想。

4.(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官池春雁(其一)

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两雁

陆游

两雁东西来,合群以南翔。镜湖接天台,海阔天茫茫。

冥飞远矰弋1,长路谙冰霜。君看此气象,岂复谋稻粱。

正尔下杜陵,已复掠潇湘。超遥万里程,燕雀安能量!

注释:【1】矰弋:射鸟用的箭。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第四句中“隔暮云”寓意归乡之途充满艰险。

B.陆诗中“镜湖接天台”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

C.陆诗“冥飞”两句写雁克服了长路中重重的艰难险阻。

D.两首诗分别用“鸂鶒”和“燕雀”来反衬雁的形象。

2)比较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两首诗中雁对“谋稻粱”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解说。

刘熙载《艺概》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有个我也。”请概括两首诗中“我”的形象。

5.(8分)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李白的《子夜吴歌》(其四)使人联想到不少有关战争的诗文,比如《国殇》中有“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    。”又比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有“郁孤台下清江水,    ?西北望长安,    。”再比如《书愤》中有“    ,    ”又让人联想到《曹刿论战》中关于人民为什么拥护战争的论断:“小大之狱,    ,    。”

6.(6分)名著阅读:

《红楼梦》第63回中,大观园里群芳夜宴,湘云抽到一支花签,题着“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因而笑言,将“夜深”二字改“石凉”两个字倒好,黛玉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中可以看出湘云怎样的形象特点?

7.(19分)阅读下面散文,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水之经典

肖复兴

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得是。但在我看来,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吟,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长流不懈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的多变纷纭,一辈子只当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

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杀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

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澄透明、纤尘不染,让人如同看到教堂里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里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让人懂得并真真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透澈的净,就在这里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枝沉木、水藻水锦,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幽深、清冽。因为它的洗涤,所有这一切,都显得比本身还要清纯与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塑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市俗庸俗,风骚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

九寨沟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童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现实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便会蹉跎生命;沉靡现实而背弃心灵、抛掷精神、亵渎纯洁,不懂得一点点现实永远不会给予而只有艺术才能焕发和唤回的浪漫与童话的情怀,便会麻木了生命而只剩下一个蝉蜕一样的空壳。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

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或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

谁也无法离开水,纵使我们可以离开摩天大楼、豪华别墅,可以放弃汽车电话、电视电影,抛下各种欲望,我们无法离开水。只是要看我们需要的究竟是哪一种水。我们选择着水,水也在选择着我们。

九寨沟和都江堰是水之经典。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都江堰的水滋养生命,九寨沟的水塑造灵魂,它们都极具个性,堪称“水之经典”。

B.文章写都江堰的水和九寨沟的水,既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又有独到深刻的思考。

C④⑤两段承上启下,强调了正是李冰父子将难以治理的水化为造福人类的生命之水。

D.文章开篇句不加标点,一气呵成,语势强烈,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水的喜爱之情。

E.老子所说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作者笔下九寨沟之水的特点。

2)文章第④⑥两段加点词语“现实”和“净”有什么丰富的含义?

3)作者对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作了怎样的高度概括性评价?这两处水分别给了人们什么启迪?

4)作者说“九寨沟的水可以把虬枝沉木等洗涤得清纯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其实,生活中类似这水的人、事、物还有很多,它们能滋养我们的生命,净化我们的心灵,比如书籍。关于这点,请你从《论语》、《平凡的世界》、《呐喊》、《雷雨》中任选一部,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本大题共3题,共65分.

8.(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②题。

【甲】春节在古代称为正旦、元日、元旦等,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才开始的。【乙】从本质意义上说,春节根源于上古先民的时间感受与时间意识。【丙】古人以天文、物候及人事活动等作为时间变化的重要参照,年的时间周期概念应该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已经为人们所掌握。【丁】年是农业社会的时间标志,体现着农人的生活节律。春节处在年度周期与四季循环的新旧交替时间关口,其节俗丰富、生动,充满了人性伦理之美、情感之美、艺术与智慧之美。春节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享受、保护、展示春节文化是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

将下面的句子填入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节的产生与古代历年概念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A.【甲】B.【乙】C.【丙】D.【丁】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哪一种修改是正确的?为什么?

修改一:春节不仅是一宗巨大的中国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修改二:春节不仅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宗巨大的中国文化遗产

9.(10分)微写作

       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300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而此时他身后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拒绝超越对手,慢慢地跟随其身后。后来,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

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这一消息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发表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10.微写作

       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300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而此时他身后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拒绝超越对手,慢慢地跟随其身后。后来,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

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请发挥想象,描写当时比赛终点的场景。要求:具体、形象,有画面感。

11.微写作

       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300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而此时他身后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拒绝超越对手,慢慢地跟随其身后。后来,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

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请以“对手”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12.(50分)作文: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20193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31日下午,救火队员遇突发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平均年龄仅为25.5岁。国家评定这30名牺牲人员为国家英烈,授一等功。

《人民网》

2019930日上映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中国机长》连上热搜。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成为网红,网民纷纷为英雄机长点赞。

《搜狐网》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从武汉到北京乃至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英雄,如钟南山、李兰娟、柳帆、龙巧玲、彭银华、韩红、林生斌、汪勇等众多的英雄。

《微信公众号》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2019929日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13.请以“风景”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叙述你的见闻和感受。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有文化内涵;写现实生活,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得体。


 

2020年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1.【解答】(1C.“严格遵循”过于绝对,原文有八月、十二月两个变例。原文为:这个排列有两个变例:一是八月份,宋代开始,中秋节成长为大节;另一个变例就是十二月,十二月是偶数月,但节日分量很重,并且集中在后半月,这和来年一月份的前半月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

2C.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这个论断。

3D.文中把“年”看成重要时间节点、“驱逐恐惧”、“恐惧生命流逝”的不是“宝玉”,而是一般的“人们”。原文为“这也许可以说明,年,原本自恐惧而来,来自对生命与岁月的恐惧,所以,人们要用狂欢把那恐惧压下去。”

4)主流:社会的主体趋势。这里指的是过年所体现出来的,以“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来换取内心的踏实,忽视真正自我的特点。

非主流:不属于主流的事物。这里指的是宝玉迥异于别人的,不考虑适当与否,只顺随自己的内心,过清静自在生活的态度。

5)金玉良缘

6“年”的绝对性地位缘于中国人千百年来从事农业生产的文化积累,而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文化逐渐淡化,人们对“年”不像以前那么重视。

过于注重外在仪式的过年方式,使人感觉自我被抽离,变成了生命坐标上的符号,这样的“过年”让重视自我的人感到乏味厌倦。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东西不再是今人的必需,“过年”的传统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有以前的“年味”。

为适应社会变化,人们过年时减少了鞭炮的燃放以及横幅、灯笼等的张挂,使得“年”节缺乏喜庆的颜色和气氛,减少了年味。

2.【解答】(1C.微言:隐微却又寓含精义的言论。句意:被文章典故迷惑而遗漏了隐微却又寓含精义的言论。

2C.鲜:少。句意:善于读书而有心得,又能以书导正的人很少。

3)片面追求形式;沉溺于书籍而置国事家事于不顾

4)修身治人;用其精义

5)面对书籍的海洋要学会辩别挑选,不能沉迷在某些“精神鸦片”般的糟粕书籍中;读书要学以致用,要为社会实践服务;要有利于我们在生活中立身为人,要有益于社会。

 

参考译文:

      (梁武帝承运三年)江陵沦陷,元帝烧掉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焚书)他回答说:“我读书万卷,还落得今天的下场,所以把书烧了。”有厌恶元帝不悔恨自己治国不仁,而归罪于读书的人说:“书哪里对不起元帝呢?”这不是懂得读书的人所说的言论。元帝自取灭亡,固然不是因为读书的缘故,而也未尝不是因为读书所导致的。拿元帝所著述的文章来看,收集华丽的史料典故,用来夸耀自己的博学,认为自己是读破万卷书,才有今日的成就。而当时,元帝被叛贼挟持,国家面临灭亡的危机,而元帝早晚苦读,乐此不疲,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迷于赌博,喝酒,美色,又有什么不同呢?人心一有沉迷依赖,则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禁锢志气,只有咬文嚼字专在文字上下功夫,得到了小知识而一忘了大道理,被文章典故迷惑而遗漏了隐微却又寓含精义的言论,这就是“大惑不解”者的借口,况且百家小道,就像青色白色相配的绘画小技巧,小小的文字技巧,对国家人民毫无帮助。

     有人说:“读先圣先儒的书,不是雕虫小技,实在不失为君子。”先圣先儒的书籍,岂是像佛教的言论,只要每天书写诵读就会有功德的吗?读书观察分析字句,就自命为君子,无怪从事“致良知”之说的学者,会群起而斥责了。

      那么应该怎么读书呢?明白人生的大道理,以确立修己治人的本体,观察隐微精义的言论,以之达到善于精通事理,心领神会的地步,而将之付诸实用。善于读书而有心得,又能以书导正的人很少,如太子李弘读《春秋左传》上记载臣弑君而不忍心读下去的很少,如穆姜命卜史占卦,能自我反省而知道惭愧的人也很少了。

      所以孔子曰:“我十五岁立志向学。”心志坚定学问才能精进,没听过胸无大志而以学为志的。以求学游移心志,异常邪恶的学说,粗俗的传说,放荡散漫的小聪明,严重的会腐蚀人心,小则浪费时间,元帝的所作所为至死都不觉悟啊!哪里能不归罪涉猎了万卷的书籍呢?一般的学者,却效法其卑陋,怎么可以不加以警惕呢?

3

孔子认为三位弟子能够从政的原因是仲由(子路)处事果断、端木赐(子贡)处事通达、冉求有才能。这则短文体现了孔子的用人观(或人才观):对于人才,要用其所长,要因材用人。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说:“仲由,可以让他管理政事吗?”孔子说:“仲由能决断,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可以让他管理政事吗?”孔子说:“子贡的心通事理,对于从政又有何难呢?”季康子继续问:“冉求可以让他管理政事吗?”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对于管理政事有何困难呢?”

4.【解答】(1B.“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分析有误,这句展现的是镜湖的无边无际,来反衬人的渺小。

2答案示例:

二者不同。“谋稻粱”是指禽鸟为谋生而觅食。杜诗中的雁虽不愿与乱聚成群的鸂鶒为伍,但为现实所迫,不得已而“谋稻粱”;陆诗中的雁在艰险中磨砺、不畏艰险而超然万里、志存高远,是不屑于“谋稻粱”的。

参考答案:

杜诗通过塑造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虽志趣高洁,但为现实所迫无法实现理想,内心充满矛盾、痛苦的自我形象;陆诗通过塑造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虽历尽艰险却不畏惧,志存高远、豪情万丈的自我形象。

5.【解答】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重点字:剑)

中间多少行人泪 可怜无数山(重点字:怜)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重点字:渡)

虽不能察 必以情(重点字:察)

6.【

答案:

原因:白天的时候,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备酒席行酒令。湘云被罚酒多喝了几杯。不久,丫头来报,湘云醉卧在园中的一个石凳上。

形象:浪漫不羁(不拘小节,随性皆可),娇憨可爱。

7

1CD

2)“现实”是指都江堰之水流淌过的这片平凡土地,是都江堰灌溉农田、哺育人类这种最实际的功用.(1分)(意思对即可)

“净”是九寨沟之水清澄透明、纤尘不染的干净,是九寨沟远离尘嚣、静静存在的清净,是这水让人洗却尘俗、坚守贞操的纯净.(1分)(意思对即可)

3)第一问: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1分)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1分)

第二问:都江堰的水,让人们懂得必须尽快在现实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1分);九寨沟的水,使人们懂得不能让心灵被尘俗淹没,要在繁杂的现实中保持精神的高洁(1分).

4)任选一部书籍,围绕“它们能滋养我们的生命,净化我们的心灵”来谈,有具体的阐释.

五、本大题共3题,共65分.

8

B

“修改一”正确。理由:修改二分句语序不当,“不仅……也”是递进,前句范围程度应比后句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