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真题汇编
浙江省舟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0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六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921高中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浙东北联盟(ZDB)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

浙江省A9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丽水四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浙江省十校联盟2020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921高中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学年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丽水四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浙江省丽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0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内部)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

浙江省衢州四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个人都是整个的国家。”这(chǎn)明了民法“人民至上”的内质,可谓切中肯(qìng),也展现了民法广阔而包容的外沿。

B.这时河中心翻滚起白色的鳞鳞水波。楼船上宴饮正(hān),箫鼓齐鸣,乐工歌伎们唱着舞着,歌声与那(shāo)公划船的声音上下相应和,不绝于耳。

C.她一下子进入泥(nìng)的树沟,拾起了(sǎn)落在里面的紫叶碧桃树枝,制止人们继续剪枝。可工作人员告诉她,为了整齐划一,就要把所有的树头都砍掉。

D.海棠已盛放,嫩叶掩映胭脂一样的花朵,盛开与含苞待放的,红娇粉艳,搅得人心摇摇。晚间路过那里,夜空蔚蓝苍茫,一树花蕾(lěi)仿佛旋(xuán)转的瑰丽星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作赋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文化活动,可谓源远流长。登上高楼或高台,人的视野开阔,心境也自然开阔,所谓“思接千载”“精骛八极”。想法多了,情感也就丰富了。[甲]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文心雕龙·诠赋》)。”于是将所见所感摄入笔端,援笔成诗成词。[乙]登高诗词众多,所写内容多样,然而所抒发的感情却基本上脱不开哀怨愁苦、沉郁伤感之类。不管是由衷而发,还是勉强而为,愁情确是登高诗词中最突出的情感,然细细品味其“兴感之由”,又各不相同。

登上高台,人的视野自然开阔,所见景象也就浩渺无垠。处于壮阔的自然山川之中,人愈觉自身的渺小;与无穷的宇宙相比,人备感生命的短暂。[丙]所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登高激发了文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探讨,而探讨的结果往往是慨叹人生苦短。所以很多登高诗词都抒发了诗人身世不幸、壮志未酬的悲痛。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源远流长B.精骛八极C.备感D.往往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两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B.C.

 



5.请将下面的句子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现实主义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无论中西。之所以说不尽,在我看来是因为,____。心理学也指出了一个事实,____。因此存在着两种最基本的方式,一端是包含着自我的世界,在另一端是被世界包围的自我。以中国美学来审视,这与王国维关于“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论断有异曲同工之妙。___,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与写意等一系列二元对立均由此派生而来。

①这种基本的审美认知和表征方式构成了人类艺术丰富多彩的形态

②艺术的基本问题就是艺术家如何处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③现实主义是艺术家看待他们生活世界最基本的认知方式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③②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反省)  则耻师焉,矣(感到疑惑)

B.窃计欲赵走燕(逃跑)  越国以远(把……作为边邑)

C.张良出,项伯(同“邀”,邀请)  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D.大阉亦逡巡畏义(迟疑不决的样子)  草行露宿(在荒草间)

7.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予羁縻不得还B.使不辱于诸侯

C.为击破沛公军D.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旅行

梁实秋

①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闹饥荒的时候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乡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之后,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寝。至于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以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我记得做小学生的时候郊外踏青,是一桩心跳的事,多早就筹备,起个大早,排成队伍,擎着校旗,鼓乐前导,事后下星期还得作一篇《远足记》,才算功德圆满。旅行一次是如此的庄严!我的外祖母,一生住在杭州城内,八十多岁,没有逛过一次西湖,最后总算去了一次,但是自己不能行走,抬到了西湖,就没有再回来——葬在湖边山上。

②古人云:“一生能着几两屐?”这是劝人及时行乐莫怕多费几双鞋。但是旅行果然是一桩乐事吗?其中是否含着有多少苦恼的成分呢?

③出门要带行李,那一个几十斤重的五花大绑的铺盖卷儿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难关。要捆得紧,要捆得俏,要四四方方,要见棱见角,与稀松露馅的大包袱要迥异其趣,这已经就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能胜任的了。关卡上偏有好奇人要打开看看,看完之后便很难再复原。“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很多人在打完铺盖卷儿之后就觉得游兴已尽了。在某些国度里,旅行是不需要携带铺盖的,好像凡是有床的地方就有被褥,有被褥的地方就有随时洗换的被单,——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携带铺盖究竟还容易办得到,但是没听说过带着床旅行的,天下的床很少没有臭虫设备的。我很怀疑一个人于整夜输血之后,第二天还有多少精神游山逛水。我有一个朋友发明了一种服装,按着他的头躯四肢的尺寸做了一件天衣无缝的睡衣,人钻在睡衣里面,只留眼前两个窟窿,和外界完全隔绝,——只是那样子有些像是xxx,夜晚出来曾经几乎吓死一个人!

④原始的交通工具,并不足为旅客之苦。我觉得“滑竿”“架子车”都比飞机有趣。“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那是神仙生涯。(1)在尘世旅行,还是以脚能着地为原则。我们要看朵朵的白云,但并不想在云隙里钻出钻进;我们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并不想把世界缩小成假山石一般玩物似的来欣赏。我惋惜米尔顿所称述的中土有“挂帆之车”尚不曾坐过。交通工具之原始不是病,病在于舟车之不易得,车夫舟子之不易缠,“衣帽自看”固不待言,还要提防青纱帐起。刘伶“死便埋我”,也不是准备横死。

⑤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大隐藏人海”,我们不是大隐,在人海里藏不住。岂但人海里安不得身?(2)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成年的圈在四合房里,不必仰屋就要兴叹;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不必牛衣也要对泣。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只有那么一大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走在街上,熙熙攘攘磕头碰脑的不是人面兽,就是可怜虫。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虽无勇气披发入山,至少为什么不带着一把牙刷捆起铺盖出去旅行几天呢?在旅行中,少不了风吹雨打,然后倦飞知还,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样便可以把那不可容忍的家变成为暂时可以容忍的了。下次忍耐不住的时候,再出去旅行一次。如此的折腾几回,这一生也就差不多了。

⑥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哈兹利特(Hazlitt)主张在旅行时不要伴侣,因为:“如果你说路那边的一片豆田有股香味,你的伴侣也许闻不见。如果你指着远处的一件东西,你的伴侣也许是近视的,还得戴上眼镜看。”一个不合意的伴侣,当然是累赘。但是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太多了嫌闹,没人陪着嫌闷。耳边嘈杂怕吵,整天咕嘟着嘴又怕口臭。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晚,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到美国落矶山上旅行过的人告诉我,在山上若是遇见另一个旅客,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脱帽招呼,寒暄一两句。这是很有意味的一个习惯。大概只有在旷野里我们才容易感觉到人与人是属于一门一类的动物,平常我们太注意人与人的差别了。

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如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地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有删改)

12.作者在第一段中记叙小学时的郊外踏青经历有何作用?

13.理解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1)在尘世旅行,还是以脚能着地为原则。

(2)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

14.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语言特点。

15.作者为什么把旅行中的“逃避”“枯寂”说成是一种“乐趣”?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诗历题辞

[明末清初]黄宗羲

余少学南中,一时诗人如粤韩孟郁上柱、闽林茂之古度、黄明立居中、吴林若抚云凤皆授作诗之法。如何汉魏,如何盛唐,抑扬声调之间,规模不似,无以御其学力,裁其议论,便流入为中、晚,为宋、元矣。余时颇领崖略,妄相唱和。稍长,经历变故,每视其前作,修辞琢句,非无与古人一二相合者,然嚼蜡了无余味。明知久久学之,必无进益,故风雅,意绪阔略。其间驴背篷底,茅店客位,酒醒梦余,不容读书之处,括韵语,以销永漏,以破寂寥,时有会心。然后知诗非学之而致,盖多读书,则诗不期工而自工。若学诗以求其工,则必不可得。读经史百家,则虽不见一诗而诗在其中。若只从大家之诗,章参句炼,而不通经史百家,终于僻固而狭陋耳。

夫诗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天下之治乱,皆所藏纳。古今志士学人之心思愿力,千变万化,各有至处,不必出于一途。今于上下数千年之中而必欲一之以唐,于唐数百年之中而必欲一之以盛唐。盛唐之诗岂不佳,然盛唐之平奇浓淡,亦未尝归一,将又何所适从耶?是故论诗者但当辨其真伪,不当以家数。若无王、孟、李、杜之学,徒借咀嚼之力以求其似,盖未有不伪者也。一友以所作示余,余曰:“杜诗也。”友逊谢不敢当。余曰:“有杜诗,不知子之为诗者安在?”友茫然自失。此正伪之谓也!

余不学诗然积数十年之久亦近千篇乃尽行汰去存其十之一二师友既尽孰定吾文但按年而读之,身苦趣,淋漓纸上,不可谓不逼真耳。

(选自《黄宗羲诗文选译》,有删减)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时颇领崖略    崖略:大概

B.括韵语        间:间或

C.不当以家数    拘:拘泥

D.身苦趣        横:横竖,反正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皆授作诗之法    大中丞抚吴者

B.风雅           将靖罪

C.时有会心         耻师焉

D.盛唐之诗岂不佳   日与徒上高山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诗集所作的题辞,文章简述了自己写诗的经历,并对诗歌创作提出了一些主张。

B.作者批评了“诗必盛唐” 的主张,认为写诗要有真情实感,不应该矫揉造作,评诗不应该以“家数”去衡量优劣。

C.作者认为应该多读书,拥有王、孟、李、杜那样的学识,这样作诗自然会更加精进,所以他赞赏自己的一位朋友所写的诗歌像杜诗。

D.文章叙议结合,叙述自己的作诗经历,内容朴实,情感真挚;谈论为诗之道,见解独到,说理透辟,发人深思。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余不学诗然积数十年之久亦近千篇乃尽行汰去存其十之一二师友既尽孰定吾文但按年而读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诗非学之而致,盖多读书,则诗不期工而自工。

(2)徒借咀嚼之力以求其似,盖未有不伪者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清]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①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②无那:无可奈何。

21.从题材看,这首词属于_______。上阕“昔昔都成玦”句,用“玦”来比喻_______

22.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哀念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5)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扬子江》)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寒假将至,学校下发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表,倡议同学们参观自然、人文景观,参加研学活动,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有些同学说作业这么多,哪有时间去进行社会实践;也有同学说,社会实践等走上社会再说,现在实践了也没用;还有同学说社会实践也是学习,对当下的我们来说,很有必要。

在高二年段的休业仪式上,你将以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发表演讲,请写一篇以“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主题的演讲稿。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切合身份,贴合背景,明确文体;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字音字形的能力。
A项,外沿——外延;
B项,鳞鳞——粼粼;
C项,散读sàn
故选D

 

2.C

3.A

【解析】

【分析】

2.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成语和词语的能力。

A项,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语境形容“登高作赋”历史悠久,使用正确。

B项,精骛八极:神飞八极之外。语境形容登上高处后精神思想可以纵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使用正确。

C项,备感:完完全全感受到。倍感:加倍、更加感受到。语境强调面对宇宙的无穷无尽,人们更加感到生命的短暂,应使用“倍感”。

D项,往往:表示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与语境常常慨叹人生苦短相符。

故选C

3.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项,(《文心雕龙·诠赋》)是对前面整句话的解释,应该放在引号外面。

故选A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宾语残缺,句子最后加“的特别国债”;

B项,介词位置有误,“由于”应放在“新能源”之前;

D项,“至少有74起左右”中“至少”与“左右”前后矛盾,删掉一个。

故选C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得体的能力,具体考查语句的排序。

根据话题一致性的原则,前文“现实主义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无论中西”的话题是“现实主义”,故可判定首句是③,排除ACD;根据“心理学”这个词,以及后面的具体解释;第三空有一个“这”,指代前文内容②;故语序为:③②①。

故选B

6.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识记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A项,“则耻师焉,惑矣”意思是: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惑:糊涂

故选A。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A项,句意为:我被牵制不能够回去。被动句。

B项,句意为:出使诸侯国不被侮辱。被动句。

C项,句意为: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为(我)击破沛公军,省略句。

D项,句意为: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被动句。

故选C



 

9.C

10.C

11.①通过数据分析,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精准扶贫。

②通过互联网+,让山区学生可以共享重点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12.①写出了小学生在旅游时的兴奋之情,也表现了旅行这件事情的不易和庄严。

②引出下文“及时行乐”的观点为下文写旅行的快乐与烦恼做铺垫。

13.(1)作者认为旅行还是要走走看看,交通工具原始一点没关系,如此才能领略风景。

(2)既指在家中空间有限,无法享受清风明月;也指在家不得不面对家庭琐事、经济状况等,无法安生。

14.①多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比成泥塑木雕、活鱼,形象生动。

②运用排比手法,多用整句。语言上整齐有气势。

③引用典故。引用嵇康的例子,丰富内容,增强趣味。

④语言幽默风趣。用诙谐的语调写出了真正理想的伴侣是很难找的。

15.①旅行可以远离家里的狭小空间和家庭琐事;并且旅行中的艰辛会让人对家有重新的认识,让家庭变得可容忍了。

②旅行可以让人远离不合意的伴侣,享受清福;在与大自然中的相处中却可以重新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作者将“逃避”和“枯寂”说成是“乐趣”其实包含了很多生活的无奈和内心的矛盾。

 

16.D

17.C

18.C

19.余不学诗/然积数十年之久亦近千篇/乃尽行汰去/存其十之一二/师友既尽/孰定吾文/但按年而读之

20.(1)这样以后(才)知道学诗不是光靠学习就能获得,大概要多读书,那么作诗不求工巧然而自然会工巧。

(2)只是借助玩味的工夫来求得相似,大概没有不虚假的。

【解析】

【分析】

16.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

D项,有误。“横”,置。

故选D

17.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A项,第一个“以”,介词,用,把;第二个“以”,介词,凭借……的身份;

B项,第一个“于”,介词,对于;第二个“于”,介词,向;

C项,两个“则”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连词,却;

D项,第一个“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第二个“其”,代词,自己的;

故选C

18.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

C项,“所以他赞赏自己的一位朋友所写的诗歌像杜诗”错。作者认为朋友的诗像杜诗,但并非赞赏,而是认为他失去了自己的血肉情感是“伪诗”。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余不学诗”,“余”主语,“学”谓语,“诗”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故自成一句,“诗”后面断开;“然积数十年之久”,“数十年之久”是“积”的补语,后面断开;“乃尽行汰去”,“乃”,于是,断句的标志,前面断开;“存其十之一二”,“其十之一二”是“存”的宾语,后面断开;“师友既尽”,“师友”主语,“既尽”谓语,本句自成一句,前后断开;“孰定吾文”,“孰”,疑问代词,断句标志,前面断开,“吾文”是“定”的宾语,后面断开。

本句译为:我没有很好学诗,但是积几十年之久也有近千首诗,于是尽量淘汰,留存十分之一二。老师朋友都已去世,谁能裁定我的文字?只是按年代先后读下去。

20.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得分点:“然后”,这样以后;“致”,获得;“盖”,大概;“工”,工巧。

第二句得分点:“徒”,只是,白白的;“咀嚼”,玩味;“伪”,虚假。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在南中学习,当时的诗人如广东韩孟郁名上柱的、福建林茂之名古度的、黄明立名居中的、吴地林若抚名云凤的,都曾把作诗方法传授给我。怎样是汉魏,怎样是盛唐,如在抑扬顿挫声调之间,模仿得不像,无法驾驭学力,剪裁议论,就会流为中晚唐诗,为宋元诗了。我当时颇能领略大概,妄相唱和。年龄稍大后,经历了变故,每每看自己以前的诗作,觉得修饰词藻雕琢章句上,不是没有一两分和古人相合的,但总的讲,味同嚼蜡,一点没有味道。明知长久学下去,必定没有长进,所以对于作诗一事,就心绪淡漠了。其中在驴背上船篷下,在小旅店里,酒醒梦回,在不能读书的地方,有时搜括诗句,来消磨长夜,破除寂寥,却时时有所领会。这样以后(才)知道学诗不是光靠学习就能获得,大概要多读书,那么作诗不求工巧然而会工巧。假若想靠学来求工巧,那必定做不到。读经史百家,虽然看不到一首诗而诗就在其中。如果只在大名家的诗里,模拟章法提炼字句,却不通晓经史百家,终免不了狭僻固陋的毛病。

诗道很广,一人的性情,天下的治乱,都藏纳在其中。古往今来志士学人的心思愿力,千变万化,各有独到之处,不必出于一途。如今上下几千年中却一定要用唐诗来划一,在唐代几百年中又一定要用盛唐来划一。盛唐的诗不是不好,但是盛唐诗中或平或奇、或浓或淡,也未尝归于划一,那又将跟从哪一种呢?所以论诗的只应辨别它的真伪,而不应拘泥于家数派别。假若没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的学识只是借助玩味的工夫来求得相似,大概没有不虚假的。有一位朋友把他所写的给我看,我说:“是杜诗。”朋友谦逊地辞谢说不敢当。我又说:“有杜诗,但不知您的诗在哪里?”朋友听了,茫然若失。其实这正是所谓“伪”啊!

我没有很好学诗,但是积几十年之久也有近千首诗,于是尽量淘汰,留存十分之一二。老师朋友都已去世,谁能裁定我的文字?只是按年代先后读下去,置身苦趣之处,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纸上,不可以说不逼真了。

 

21.    悼亡词    缺月(或夫妻离别)    

22.①运用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通过燕子呢喃叙语,不懂忧伤,来反衬词人的孤独和悲伤。(写出“用双栖蝶来反衬自己的孤单以及对妻子的深情和悼念”也可。)

②议论抒情,“无那尘缘容易绝”直接点出了妻子逝世给自己带来的无奈和悲伤。

③用典抒情,借用化蝶的典故,表达了想要与亡妻双宿双栖的愿望,情感近似悲壮。(答“虚实结合”或“想象”也可,通过想象自己与妻子化为双蝶双宿双栖的情景来表达对妻子的深情。)

④直抒胸臆,“唱罢秋坟愁未歇”,直接表达了自己对亡妻的倾诉丝毫不能缓解愁情。

23.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妃嫔媵嫱    王子皇孙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扼腕墓道    发其志士之悲哉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