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2020年上海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9篇)


第3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决赛)范文 《对“独立思考”的再思考》

2020年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选登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卷


上海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含作文(持续更新)


第33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决赛)范文 《对“独立思考”的再思考》

2020年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选登

2019—2020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七宝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语文试卷

2019年上海市高三一模古文一和古文二汇编

2020年上海市中考作文优秀范文(3篇)

2019年上海中考《这事,真带劲》优秀作文5则


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吴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徐汇区上海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嘉定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浦东新区2009-201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金山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题



2019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语文试题

上海市杨浦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上海市长宁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描绘洞庭湖恢弘气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2)料得年年肠断处,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二、名著阅读

2.下列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三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三个女子的命运。她们依次是(   )。

①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A.贾探春  贾惜春  贾迎春B.王熙凤   妙玉    贾探春

C.薛宝钗  李纨    史湘云D.林黛玉   贾巧姐  秦可卿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注释)风正:风顺、风和。

7.体裁看,这首诗歌属于_________

8.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体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B.颈联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诗虽有“乡书”“归雁”等词,但毫无沉重的羁旅之愁,心情舒展欢快。

D.尾联即景抒情,因见自然界的变化而触动归思,想借归雁传达音信。

9.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评价“风正一帆悬”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10.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乃使画工(________)                  (2)案图召(________)

(3)于是上(________)                    (4)人形好丑不延寿(_______)

11.下列句子中,与“籍其家,资皆巨万”中“籍”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霸上。(《鸿门宴》)

B.成述其。(《促织》)

C.秦者秦也。(《阿房宫赋》)

D.无以,则乎?(《齐桓晋文之事》)

12.翻译句子:

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

13.本文的情节可概述为:______________,元帝因失去昭君而“穷案其事”,结果“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14.《史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是时(__________)          (2)胡皆兵而去(_________)

(3)天子使中贵人广(_________)      (4)杀其骑(_________)

16.下列句子中,与“大军不知广所”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百姓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

B.行李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C.曰:“牛何?”(《齐桓晋文之事》)

D.以筒水灌,始出,状极俊健。(《促织》)

17.这则故事表现了李广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两个四字短语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1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待其戏而贺以之也。(成:促成)

B.周公以王之言不可焉而已(苟:随意)

C.小丈夫缺缺者之事(直:只是)

D.设未得其当,虽十之不为病(易:容易)

19.“是周公教王遂过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周公教导成王成就自己的功业。

B.这样做是周公引导成王就这样过吧。

C.这是周公教导成王能够如意的生活。

D.这样做是周公在引导成王铸成过错。

20.下列句子中,表明作者认为“桐叶封弟”不可信的一组是(   )。

(1)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

(2)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

(3)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

(4)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乎

(5)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

(6)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

A.(1)(2)(3)B.(3)(4)(5)

C.(1)(3)(6)D.(1)(3)(5)

21.概括本文的主旨,并做简单的评价。

 

 

六、材料作文

22.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中推动科学与文明的进步。面对广阔的世界,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动我们不断追求,努力发现。

对“好奇心”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明月夜    短松冈    

2.A

 

7.五言律诗

8.C

9.本句作者聚焦“船帆”这一小景,写微风吹拂下船帆端端直直高挂的样子。通过侧面描写,用风力恰好适合扬帆,来表现江平野阔的宏大场面,与前一句“潮平两岸阔”相呼应。由此产生以小景传大景神韵的效果。

 

10.        宠幸    察看    达到,比得上    

11.B

12.等到昭君临去时,元帝召见她,昭君的长相是皇宫里最美的,而且擅长对答,举止娴静文雅。

13.    画工画像    画工受贿    画工皆弃市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

乃使画工图形,“图”,“画”的意思,句子翻译为:(元帝)就让画工画像。

案图召幸之,“幸”,“宠幸”的意思,句子翻译为:根据图象的面貌召见宠幸她。

于是上案图,“案”,“察看”的意思,句子翻译为:于是皇帝察看图像。                     

人形好丑不逮延寿,“逮”,“达到,比得上”的意思,句子翻译为:画人物的美丑他们不如毛延寿。

11.

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例句,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A项,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B项,异:形容词作名词,奇特本领。

C项,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D项,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故选B

12.

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本句翻译时应注意:及,等到;善,擅长;闲雅,娴静文雅。

13.

本题考查对文本情节的理解概括能力。

根据文意,本文情节可分为四部分: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为第一部分,可概括为“画工图形”,译为“画工画像”。

“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为第二部分,概括为:画工受贿。

“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为第三部分,概括为:元帝失去昭君,然后“穷案其事”。

“画工皆弃市,……于是差稀”为第四部分,概括为:画工皆弃市。

参考译文:

汉元帝后宫里的宫女已经够多了,不能经常见到,(元帝)就让画工画像,根据图象的面貌召见宠幸。所有宫女都贿赂画工,多的达十万贿钱,少的也有五万多。只有王嫱不肯行贿,因此就得不到皇帝的召见。匈奴来朝拜,想求得美人做王后。于是皇帝察看图象,让王昭君去匈奴。临去时召见她,长相是皇宫里最美的,而且擅长对答,举止沉静文雅。皇帝很后悔,但是名册已经定下来了。皇帝对外国注重信义,所以不再换人。就追究查明行贿画工的这件事,画工都被在市中斩首,抄没画工的家产,都有亿万巨额。画工有杜陵毛延寿,画人像,无论丑的美的老的少的,他都能画的跟真的一样;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一起画牛马飞鸟的各种姿势,画人物他们不如毛延寿,下杜阳望也擅长画人物画,尤其善于着色,樊育也善于着色,但他们一天被杀了,京城的画工因此而比较少了。

 

14.    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15.    正值,适逢    带领    跟从    将要    

16.C

17.    勇敢坚定    富有智谋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做这种题重在对平时的识记和反复强化。本题是有关《史记》的作者及体例的考核问题。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其史传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常见实词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第(1)句“是时会暮”的“会”是副词,正值、恰巧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是:这个时候正值天色向晚了。

第(2)“胡皆引兵而去”的“引”动词,带领。该句可翻译为:胡人(匈奴)都带着自己的士兵离开了。

第(3)“天子使中贵人从广”的“从”,动词,“跟从”。该句译为: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     

第(4)“杀其骑且尽”的“且”,副词,将要。该句可译为: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常见虚词“之”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情况。题干要求选择:与“大军不知广所之”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的“之”是动词,译为“到、往”。

AB两项的“之”,都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C项,“牛何之?”的“之”,译为动词,“到、往”,与例句同。

D项,“以筒水灌之”的“之”,代词“它”,句中指代“蟋蟀”。

故选C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归纳能力。要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要回归文本找相应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从文中“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等语句,通过李广手下的“大恐”来反衬李广的勇敢镇定。从文中李广的话“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可看出他作战经验丰富,用“解鞍以示不走”迷惑住了匈奴士兵,这正是谋略高超的表现。

参考译文: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第二天早晨,李广才回到他的大军营中,大军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

 

18.D

19.D

20.D

21.本文论述了大臣应如何辅佐君主这一问题。通过桐叶封弟的典故,作者批评了君主随便的一句玩笑话,臣子也要绝对服从的荒唐现象,主张不要盲从统治者的言行,要看它的客观效果。这在君主至高无上的封建时代,是相当大胆的议论,发表这样的观点,需要非同一般的勇气和胆识。

【解析】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语境去理解,可以采用代入法去尝试和判断。

D项,“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的“易”,动词,译为“改变”,而不是形容词“容易”。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做这种题,重点是抓住每句的采分点,比如有无活用现象、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等。从本句的选项差异来看,主要是对“过”字的理解发生了偏差。“过”在句中不是“这样过(日子)”,更不是“成就自己的功业”“能够如意的生活”,而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为“铸成过错”。同时,原句的“是”是指示代词,意思是“这样做”指代的是用桐叶封弟这个举动。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整合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细读文本,然后带着选项回归文本去比对。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表明作者认为“桐叶封弟”不可信的一组。

第一句话“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是个反问句,是柳宗元的推论,译文是:把土地和百姓给予了小弟弟,让他做了君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意思是周公如果是圣人,绝不会把成王的游戏之语(玩笑话)当作一回事。第三句“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也是柳宗元的假设论证,反证周公的说法和做法是不可能发生的。第五句话的意思是:这只是小丈夫耍小聪明做的事。周公是大圣人,怎么会去耍这种小聪明的方式呢?总之,第一、三、五句从周公是圣人的论点出发,得出周公绝不会相信成王一时的玩笑之语,从而证明这个故事是不可信的。

21.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通读文本,把握作者的观点。很显然作者柳宗元对 “桐叶封弟”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持怀疑态度的。从大臣角度来看,不要唯君王之命是从,特别是国君荒唐的言论,更不能俯首帖耳、言听计从,要从社稷、黎民的角度考虑。这种观点,在封建社会即便开明的唐朝,敢于借读史书阐发出来都是难能可贵,需要很大勇气的;从皇帝的角度看,说话办事要有一言九鼎的分量感,更要有分寸感,做到谨言慎行,不能发出虚妄的言论。

参考译文:

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小弟弟开玩笑,说:“把它封给你。”周公进去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不可以开玩笑。”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小弟弟。

我认为事情不会是这样的,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竞促成了他那不合适的玩笑,把土地和百姓给予了小弟弟,让他做了君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便罢了,难道一定得要遵从办成这件事吗?假设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妇人和太监开玩笑,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凡是帝王的德行,在于他的行为怎么样。假设他做得不恰当,即使多次改变它也不算是缺点,关键在于是不是恰当,恰当就使它不能更改,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的呢!假若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铸成过错啊

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他,使他的举止行动以至玩笑作乐都要符合“中庸”之道就行了,必定不会去逢迎他的过失,为他巧言辩解。又不应该管束成王太严,使他终日忙碌不停,对他像牛马那样,管束太紧太严就要坏事。况且在一家人中父子之间,还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自我约束,何况名分上是君臣关系呢!这只是小丈夫耍小聪明做的事,不是周公应该采用的方法,所以这种说法不能相信。

有的史书记载说:“封唐叔的事,是史佚促成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