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北京朝阳高二(下)期末​语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年北京卷新高考作文范文集锦(13篇)


高考精品讲义集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之写景、游记类讲义

多则材料类作文的类型、审题与写作方法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论语》阅读汇编(含解析)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论语》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古诗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微写作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1届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题

北京东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统一检测高一语文2021.1


考场中诗词散文里的端午节

2021年北京卷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2019-2020北京高一(下)学期期末名著阅读汇编

2020-2016北京中考真题古诗、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0-2016北京中考真题记叙文阅读汇编

2020-2016北京中考真题议论文阅读汇编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各区古诗阅读汇编

2021初三人大附中零模测试卷

2019--2020学年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作文题目汇编

2019-2020年北京语文八年级(下)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9-2020年北京语文八年级(下)期末古诗鉴赏汇编

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下)期末语文

北京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2020北京中关村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

2020北京四中高一(下)期末语文

2021北京朝阳高三期末《冷门与热门》议论文

2020北京东城高二(下)期末语    文

2021年北京市中考真题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1北京西城高一(下)期末语文




2021北京朝阳高二(下)期末

2021.7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8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3小题,共4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共20分)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取材于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取材于司马迁《报任安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屈平王听之不聪也      疾:痛心

谗人间之,可谓矣      穷:贫穷

不毕见             靡:没有

不获世之垢            滋:滋润

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草创未               就:完成

A.①⑥       B.②④      C.②⑤      D.③⑥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邪曲害公也           近自托于无能

B.竭忠尽智事其君         退而论书策舒其愤

C.悲志                  传之

D.想见其人               然此可智者道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方正之不容也               B.信而见疑

C.蝉蜕于浊秽                D.虽万被戮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谗谄之蔽明也

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混淆黑白,蒙蔽怀王

B.举类迩而见义远

列举的事例浅近,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C.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自从上疏后,就掉入了污泥浊水之中

D.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也想探求天道与人事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

5.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骚》讽谏了当时的政事,阐明了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

B.司马迁读《服鸟赋》,因不能与屈原同生共死而怅然若失。

C.《史记》记载从黄帝至当时的历史,探求成败兴衰的规律。

D.司马迁希望完成《史记》并传于后世,即使受辱也不后悔。

6.屈原作《离骚》与司马迁著《史记》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并根据文段内容作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题。(21分)

李于鳞先生传

(明)王世贞

李于鳞者,讳攀龙,其家近东海,因自号沧溟云。当其业成时,海内学士大夫无不知有沧溟先生者。

于鳞九岁而孤,其母张【1】影相吊也。家无余资,捕鲈不足以资脩脯,而自其挟册请益,塾师为之逊席者数矣。晋江王慎中来督山东学,奇于鳞文,擢诸首。然于鳞益厌时师训诂学,间侧弁而哦若古文辞,诸弟子不晓何语,咸相指于鳞“狂生狂生”,于鳞夷然不屑也,曰:“吾而不狂,谁当狂者?

于鳞既以古文辞创起齐鲁间,意不可一世学,而属居曹无事,悉取诸名家言读之,以为纪述之文厄于宋,班氏姑其佼佼者耳。不以规矩不能方圆,拟议成变,日新富有。今夫《尚书》《庄》《左氏》《檀弓》《考工》,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于鳞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

俄出守顺德【2】,问所以守顺德者,于鳞曰:“晨兴坐堂,属吏考计,延见乡老,问疾苦,为兴除,脱若承蜩矣”于鳞皓皓自濯洗,勤于大要。居久之,政声流通三辅。于鳞尝马牧地【3】垂三千金,留永济仓粟,毋灌输京师,以饷戍卒。于鳞又谓:“京师仰东南饷,不时至,而燕、齐、汴、赵边河百里而近者,毋出赋钱,皆赋菽粟,浮于河,达京师,缓急一策也。”时颇是之。

寻擢陕西按察副使,视其学政。于鳞谓:“陕,古西京也。先朝士大夫北地外,多阳浮慕古文辞,而时离之。”亡何,其乡人殷中丞来督抚,以檄致于鳞,使属文。于鳞不怿曰:“文可檄致耶?”会其地多震动,念太恭人老家居,遂上疏乞骸骨,拂衣东归。

于鳞归,则构一楼田居,东眺华不注,西揖鲍山,曰:“它无所溷吾目也。”无何而太恭人捐馆,匍匐还里,不胜毁,病困。久之,小间,寻暴心痛,一日卒。年五十七。所著《白雪楼集》三十卷行于世。

王子曰:世能名于鳞,莫能名于鳞所以其旁睨【4】千古。或谓其声不畅,实位不配望,寿不竟志,以为恨。夫漆园、玄亭【5】,杜门著书而生,寥寥者岂一于鳞也?呜呼!何恨哉?

(取材于《沧溟先生集》)

注释:【1】李于鳞母亲张氏,被尊为“太恭人”。【2】顺德:河北顺德府。【3】马牧地:地名。【4】旁睨:傲视。【5】漆园,战国时庄周为吏之处,这里代指庄子。玄亭,汉代文学家扬雄的住所,这里代指扬雄。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鳞其华而裁其衷          摭:选取

B.鳞尝马牧地垂三千金         蠲:免除

C.陕西按察副使             擢:提拔

D.于鳞不曰                   怿:生气

8.下列对句中“于”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为纪述之文厄于宋            于:从

B.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          于:被

C.勤于大要                   于:对于

D.所著《白雪楼集》三十卷行于世   于:在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侧弁而哦若古文辞  有时歪戴着帽子像吟咏古文辞

B.班氏姑其佼佼者耳   (汉代班氏姑且算是写这类文章的优秀人物了

C.脱若承蜩矣          像蝉一样脱身而去

D.它无所吾目也      它不会使我的眼睛混浊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于鳞幼年时家贫交不起学费,但他读书认真勤奋,痴迷古文辞。

B.李于鳞感慨先朝北地外的文人士大夫,多数只是表面仰慕古文辞。

C.文章记述李于鳞对母亲情感深厚,母亲逝后他伤痛过度抱病而终

D.文章结尾作者对李于鳞在世没有真正完成大志,深表遗憾和痛心。

11.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3分)

吾而不狂,谁当狂者?

                                                      

12.作者说李于鳞“旁睨千古”。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这样评价的依据。(6分)

(三)根据要求,完成第13题。(共6分)

1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

孔子于乡党,恂恂【1】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2】言,唯谨尔。(《乡党》)

注释:【1】恂恂:温和恭顺的样子。【2】便便:形容语言流畅。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孔子对“言”的观点,并就其中一点举例谈谈你的认识。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沁园春

陈人杰

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1】不难。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

金张许史【2】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3】。象笏堆床,蝉冠满座,无此新诗传世间。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

注释:【1】考:吏部每年对官员考核,任满一周年为一考。中书即中书令,是唐代中书省最高长官,为宰相。【2】金张许史:西汉宣帝时的四大家族,曾权倾一时。【3】宋初的诗人林逋隐居于西湖孤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简练之语将“得诗”和“得官”进行对比,强调诗和诗人的价值。

B.“纵横”“飞动”两句生动传神,充分描绘出气象万千的艺术形象世界。

C.“象笏”“蝉冠”借代高官显贵,他们虽富贵却未给后世留下动人诗篇。

D.结尾借杜甫说明诗人要想取得艺术成就,必须“井冻衣寒”处境困窘。

15.词作处处运用对比来表情达意,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D.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其一》)

16.请结合整首词,谈谈词人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认识。(6分)

(二)默写(共10分)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10分)

(1)面对兵燹之后的扬州,姜夔在《扬州慢》中写下“           ,犹厌言兵”,令人顿生“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

(2)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           ”,表达因不被重用而长夜不寐的郁闷和惆怅。

(3)中华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精华。《过秦论》中结尾“           ”一句,总结了秦灭亡的历史教训;《种树郭橐驼传》中的“能顺木之天,           ”,告诫我们要尊重事物发展规律;《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忧劳可以兴国,           ”,警醒我们忧劳辛苦才能振兴国家,贪享安逸必定带来祸患;《石钟山记》中的“事不目见耳闻,           ,可乎”,提示我们要重视实践,求真辨伪。

(4)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           ,鸟倦飞而知还”,比喻自己厌倦官场,无意出仕;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蜀道苍凉空寂的环境氛围;杜甫在《蜀相》中借“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抒发对英雄长逝的感伤之情;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以“万里归船弄长笛,__________”,表明诗人要摆脱现实纷扰,回归精神自由的追求。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2题。

小说的气味

莫言

出生于中俄界河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在大海深处长成大鱼,当它们进入产卵期时,能够洄游万里,冲破重重险阻,回到它们的出生地繁殖后代。对大马哈鱼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我们不得其解。近年来,鱼类学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大马哈鱼尽管没有我们这样突出的鼻子,但有十分发达的嗅觉和对于气味的记忆能力。母河的气味,不但为它们指引了方向,也是它们战胜苦难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马哈鱼的一生,与作家的一生很是相似。作家的创作,其实也是一个凭借着对故乡气味的回忆,寻找故乡的过程。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他的小说《静静的顿河》里,也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特别发达的嗅觉。他描写了顿河河水的气味,他描写了草原的青草味、干草味、腐草味,还有马匹身上的汗味,当然还有哥萨克男人和女人们身上的气味。顿河的气味,哥萨克草原的气味,其实就是他的故乡的独特气味。

我喜欢阅读那些有气味的小说。我认为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能让自己的书充满气味的作家是好的作家,能让自己的书充满独特气味的作家是最好的作家。

一个作家也许需要一个灵敏的鼻子。猎狗的鼻子是最灵敏的,但猎狗不是作家。许多好作家其实患有严重的鼻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写出有独特气味的小说。一个作家应该有关于气味的丰富的想象力。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好作家,在写作时,应该让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气味。即便是没有气味的物体,也要用想象力给它们制造出气味。马尔克斯小说《百年孤独》中的人物,放出的臭屁能把花朵熏得枯萎,能够在黑暗的夜晚,凭借着嗅觉,拐弯抹角地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里的一个人物,能嗅到寒冷的气味。其实寒冷是没有气味的,但是福克纳这样写了,我们也并不感到他写得过分,反而感到印象深刻,十分逼真。

在有了录音机、摄像机、互联网的今天,小说的状物写景、描图画色的功能,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你的文笔无论如何优美准确,也写不过摄像机的镜头了。但唯有气味,摄像机还没法子表现出来。这是我们这些当代小说家最后的领地,但我估计好景不长,因为用不了多久,那些可怕的科学家就会把录味机发明出来。能够散发出气味的电影和电视也用不了多久就会问世。趁着这些机器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我们应该赶快写出洋溢着丰富气味的小说。

作为一个除了写小说别无它能的人,即便我看到了小说的绝境,我也不愿意承认;何况我认为,小说其实是任何别的艺术或是技术形式无法取代的,即便是发明了录味机也无法代替。作家的想象力可以无中生有。作家借助于无所不能的想象力,可以创作出不存在的气味,可以创造出不存在的事物。这是我们这个职业永垂不朽的根据。当年,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曾经把一本卡夫卡的小说送给爱因斯坦,但是爱因斯坦第二天就把小说还给了托马斯·曼。他说,人脑没有这样复杂。我们的卡夫卡战胜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这是我们这个行当的骄傲。

然而,仅仅有气味还构不成一部小说。作家在写小说时应该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感觉器官,你的味觉、视觉、听觉、触觉,或者是超出了上述感觉之外的其它神奇感觉。这样,你的小说就会具有生命的气息。它不再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文字,而是一个有气味、有形状、有声音、有感情的生命活体。我们在初学写作时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即许多在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本身已经十分曲折、感人,但当我们如实地把它们写成小说后,读起来却感到十分虚假,丝毫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许多优秀的小说,我们明明知道是作家的虚构,但却能使我们深深地受到感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我们在记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时,忘记了我们是创造者,没有把我们的全部感觉调动起来。而那些伟大作家的虚构作品,让我们感到真实,关键就在于,他们写作时调动了自己的全部感觉,并且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了许多奇异的感觉。这就是我们明明知道人不可能变成甲虫,但我们却被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的故事打动的根本原因。

那就让我们胆大包天地把我们的感觉调动起来,来制造一篇篇有呼吸、有气味、有声音,当然也有神奇思想的小说吧!让我们化身为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溯流而上,英勇无畏地前进吧!

当然,作家必须用语言来写作自己的作品,气味、色彩、声音、形状,都要用语言描述或者是以语言为载体。没有语言,一切都不存在。文学作品之所以可以被翻译,就因为语言承载着具体的内容。所以从方便翻译的角度来说,小说家也要努力地写出感觉,营造出有生命感觉的世界。有了感觉才可能有感情。没有生命感觉的语言,是打动不了人心的。

我国台湾的布农族流传着一个故事,在一个村庄的地下,居住着一个嗅觉特别发达的部落。这个部落的人善于烹调,能够制作出气味芬芳的食物。但他们不吃,他们做好了食物之后就摆放在一个平台上,然后,全部落的人就围着食物,不断地抽动鼻子。他们靠气味就可以维持生命。地上的人们,经常潜入地下,把嗅味部落的人嗅过的食物偷走。我已经把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部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我是一个经常下到地下去偷食物的小孩子。小说发表之后,我感到很后悔,我想我应该站在嗅味部落的立场上来写作,而不是站在常人的立场上来写作。如果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嗅味部落的孩子,那这篇小说,必然会十分神奇。

       (取材于莫言2001年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演讲辞)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大马哈鱼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  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B.拐弯抹角地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  拐弯抹角:委婉含蓄,故作神秘

C.这是我们这个职业永垂不朽的根据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价值长存

D.那就让我们胆大包天地把我们的感觉调动起来 胆大包天:不受束缚,大胆敢为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不一定有灵敏的鼻子,但一定要有气味想象力,可让无气味的事物有气味。

B.在信息时代,小说受到极大冲击,但作者仍信心满满,认为小说是无可取代的。

C.读者明知故事是虚构的,也能为之感动,在于作家创作时调动了自己全部感觉。

D.段作者发表一篇小说后感到后悔,因为觉得自己写作时的情感倾 向有问题。

20.文章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一个作家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小说具有“独特气味”?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6分)

21.文章第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2.大凡经典的小说,往往具有“独特气味”。请在《红楼梦》《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为了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校学生会号召全体同学学习国学,请你代学生会写一则倡议书。要求:理由充分,语言得体,有号召力。150字左右。

(2)建党百年,缅怀先烈,相信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感悟。请你为某一位先烈(或一组群像)写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描写。150字左右。

24.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百年变局,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有所思,有所为。

请以“百年变局与青春定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请以“当时只道是寻常”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21北京朝阳高二(下)期末语文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13小题,共47分)

1.(3分)B

2.(3分)B

3.(3分)C

4.(3分)C

5.(3分)B

6.(5分)答案要点:

都处于极度困厄之中,都为了抒发内心的忧愁愤懑。

【评分标准】概括原因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7.(3分)D

8.(3分)B

9.(3分)C

10.(3分)D

11.(3分)如果我不狂放,谁算是狂放的人呢?

12.(4分)答案示例:

文风上主张学古复古,古文辞创作颇有成就,有著作流传于世。

处理政事应对自如,治绩突出,为人推崇。

性情狂放,品性高洁,不屈从权贵。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参考答案:

观点:要听其言观其行;场合(对象)不同,说话态度应不同

认识:略

【评分标准】观点4分,认识2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4.(3分)D

15.(3分)C

16.(6分)答案示例:

“得诗”比“得官”更难,诗歌是天地清气的表现,无法轻易得到。

诗歌中蕴藏着广阔的世界,万事万物都可以入诗。

诗歌能让高洁自守、心怀天下的诗人,永远为人们敬仰铭记,胜于任何功名富贵。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0分)

(1)废池乔木

(2)深巷明朝卖杏花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以致其性焉尔

逸豫可以亡身

而臆断其有无

(4)云无心以出岫

又闻子规啼夜月

隔叶黄鹂空好音

此心吾与白鸥盟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字该句不得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18.(3分)B

19.(3分)D

20.(6分)参考答案:

具有对故乡独特气味的回忆和描写。

发挥关于气味的丰富想象力。

调动全部感觉器官,让作品充满生命气息。

用有生命感觉的语言承载作品内容。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3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1.(4分)参考答案:

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呼吁作家们像大马哈鱼一样,战胜困难冲破阻力,创作出带有独特气味的小说。

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

【评分标准】3分,1分。意思对即可。

22.(5分)

  【评分标准】理解“独特气味”1分,结合小说内容阐述3分,语言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于鳞,讳名攀龙,他的家临近东海,于是自号沧溟。当李于鳞事业有成时,海内读书人没有人不知道沧溟先生。

于鳞九岁时父亲去世,和母亲张氏相依为命。(他)家里没有多余的资产,捕的鱼(指收入)不够用来交学费,可是自己携带书籍(向老师)请教,老师多次替他留出座位。晋江的王慎中到山东来督学,对于鳞的文章感到惊奇,把它列为第一名。然而于鳞渐渐不喜欢学习训诂,有时歪戴着帽子像吟咏古文辞,弟子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话,都指着于鳞说:“狂生狂生”,于鳞平静而不屑地说:“如果我不狂放,谁算是狂放的人呢?” 

于鳞凭借古文辞创作在齐鲁间有了名声后,想着不能够一生(只)学习它,而(现在)身居官位,清闲无事,就把各名家的书籍全都拿来阅读,他认为纪述类的文章从宋代就困厄不前了,(汉代)班氏姑且算是写这类文章的优秀人物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计划地改变,(才能)一天天地革新文风,(好文章)越来越多。现在《尚书》《庄子》《左传》《檀弓》《考工》等文章,它们的语言已经(好得)不能再好了,章法严谨。于鳞选取它们中的精华,裁夺它们的思想情感,琢磨字成为辞,再把辞连成篇,来追求和古代作者相匹配罢了。

不久李于鳞出守顺德,问他靠什么镇守顺德,于鳞说:“早上起来坐在公堂上,考核下属官吏,接见乡村父老,慰问他们的疾苦,为他们兴利除弊,轻松洒脱,如同以竿取蝉。”于鳞高洁自清,勤于治理要务。在顺德居官久了,(他的)政绩声望流传到了京城附近的地区。他曾经免除马牧地的赋税接近三千金,把粮食留在永济仓,不运到京师,以作为戍卒的粮饷。于鳞又说:“京师依靠东南地区的粮饷,(往往)不能按时到,而燕、齐、汴、赵离河百里的地方,不用出税钱,都用粮食代替赋税,放在河面漂浮运到京师,作为一种缓解急困的方法。”时人很赞同他的观点。

不久于鳞被提拔为陕西按察副使,视察那里的学政。于鳞说:“陕西是古代的西京,先朝北地之外的士大夫,大多表面上仰慕古文辞,可往往背离它。”不久,他的同乡殷中丞来督抚,用檄文招于鳞来,让他写文章。于鳞不高兴地说:“文章可以用下檄文的方式得到的吗?”正赶上这个地方多次地震,于鳞挂念年迈在家的母亲,于是以年老为由请求退职,拂衣归去。

于鳞归乡后,就建了一处房子在田园居住,向东可远眺华不注山,向西揖拜鲍山,他说:“它不会使我的眼睛混浊。”不久,于鳞母亲去世,他一路匍匐回到家乡,极度悲哀,得了重病。过了很久,病稍愈,不久突发心痛,一天就去世了,终年五十七岁。于鳞所著《白雪楼集》三十卷,流传于世。

我认为:世人能够知道于鳞,没有人能知道于鳞傲视千古的原因。有人认为于鳞的名声不畅达,实际地位配不上他的名望,在世时也没有完成他的志向,以此为憾事。像庄子和扬雄那样,关门著书而活着,难道仅仅只有于鳞一个人寂寥吗?唉!有什么遗憾的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