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师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劝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赤壁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促织》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鸿门宴》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谏逐客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六国论》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庖丁解牛》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与妻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高一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大学之道》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兼爱》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人皆有不忍之心》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五石之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原文译文及习题


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B.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

C.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绳索

D.及凯旋而之               纳:收藏

2.下列属于作者认为庄宗的“盛”“衰”原因的一句是(    )

A.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此三者,吾遗恨也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4.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② 及凯旋而纳之  凯旋:取得胜利

尔其无忘父之志  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

④ 抑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⑤ 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

下沾襟  泣:流泪

A.①②④B.①⑤⑥C.①④⑤D.②⑤⑥

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锦囊,负而前驱      而皆背晋归梁

B.此三者,吾恨也        小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

C.此制作之意也          虽逾色,不能复化

D.其矢,盛以锦囊        奉盆缶秦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与所以失之者         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B.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②独伶人也哉

C.①契丹与吾约兄弟       ②天下笑

D.①自然理也             ②莫能与

7.与“尔其无忘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事之不济,此天也B.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家祭无忘告D.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中的“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梁君臣之首B.吾得事之

C.忧劳可以D.而智勇多于所溺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B.此三者,吾遗也           恨:怨恨

C.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10.对下列各组一词多义的解释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盛:①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②请其矢,以锦囊(装)

③其意气之,可谓壮哉(旺盛)

④故方其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B.困: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之(围困)

②而智勇多于所溺(困扰)

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矣(困厄)

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难)

C.微: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小的事)

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稍微)

③从数骑出,行人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D.其:①尔无忘乃父之志(副词,表示祈使语气)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衰也(语气词)

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大概,表示揣测语气)

11.下列句中的“所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二、情景默写

12.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尚书》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的事警诫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其他

13.给加点字注音

(________)       ②仇(________)       ③请其(________)      ④李存(________)

14.古今异义。

①岂非人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②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

③其意气之盛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15.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

今义: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与其”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等呼应)。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名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16.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梁君臣之首

(2)契丹与吾为兄弟

(3)抑其成败之迹

(4)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17.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泣沾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负而

(4)仓皇

18.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一夫

(2)乱者四应

(3)而告以成功

(4)忧劳可以国,逸豫可以

19.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梁,吾仇也。

特殊句式:

译文:

(2)其系燕父子以组。

特殊句式:

译文:

(3)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特殊句式:

译文:

20.辨析文言句式,分析倒装句的特点。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1.省略句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以锦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22.被动句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3.

其成败之迹        动词,_________________

是故百仞之松,伤于下而末槁于上      名词,_________________

贵以贱为,高以下为基                名词,_________________

奉至尊,章洪业,皆在力任贤          名词,_________________

24.

本其成败之迹                        连词,_________________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为之不厌        连词,_________________

屈心而志兮                          动词,_________________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黜百家        动词,_________________

25.一词多义

衰之理              (_____)

请其矢,以锦囊      (_____)

其意气之,可谓壮哉  (_____)

故方其也            (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组,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B.梁君臣之首               函:木匣子

C.忧劳可以               兴:使……兴盛

D.天下之豪杰               举:全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无忘乃父之志  意气之盛

B.世言晋王将终也  莫能与

C.及凯旋纳之     而皆背晋以归梁

D.则遣从事一少牢告庙  方其系燕父子

2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伶官传序”的“序”属于书序,和“跋”一样,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

B.《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也属纪传体,记载了梁、唐、晋、汉、周五代史实。

C.“太庙”是指皇帝的宗庙,与“一夫作乱而七庙隳”的“七庙”意思一样。

D.“少牢”是指古代祭祀用羊、猪各一头;“太牢”是指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

2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说晋王李克用临终前交给庄宗三支箭,目的是希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

B.作者认为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

C.庄宗把箭“藏之于庙”,用兵时则“以一少牢告庙”,表现出对父亲遗命的恭谨态度。

D.作者认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

3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说,自古有之,惟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欢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立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然而后世不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夫兴亡治乱之,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有删改)

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相党引以为朋者 暂:暂时

C.然而后世不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嘲笑

D.夫兴亡治乱之迹:事情

3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闻朋党

②舜亦不疑而皆用

③大凡君子与君子同道为朋

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3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观点的一组是( )

A.①小人所好者,利禄也 ②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B.①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 ②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C.①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 ②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D.①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 ②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3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起笔不凡,鲜明地点出全文的主旨。开头一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朋党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人君要善于辨别。

B.第2段通过对比得出“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的结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领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C.第3段以尧之时进元、恺君子之朋,晚唐昭宗杀害名土的史实,阐明迫害残杀君子之朋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

D.文章不讳言朋党,引用史实来说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国,小人之朋有害于国,希望人君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

3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2)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36.请简要分析在第3段中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同光三年秋大水,两河之民,流徙道路,京师赋调不充,六军之士,往往殍踣,乃预借明年夏、秋租税,百姓愁苦,号泣于路,庄宗方与后①于畋②游。十二月己卯腊,畋于白沙,后率皇子、后宫毕从。是时大雪,军士寒冻,金枪卫兵万骑,所至责民供给,坏什器,彻庐舍而焚之。县吏畏惧,亡窜山谷。

明年三月,占星者言:“御前当有急兵,宜散积聚以禳③之。”宰相请出库物以给军,庄宗许之,后不肯,曰:“吾夫妇得天下,虽因武功,盖亦有天命。命既在天,人如我何!”因取妆奁及皇幼子满喜置帝前曰:“诸侯所贡,给赐已尽,宫中所有惟此耳,请鬻以给军!”宰相惶恐而退。及赵在礼作乱,出兵讨魏,始出物以军,军士负而诟曰:“吾妻子已饥死,得此何为!”

庄宗东汴州,从驾兵二万五千,及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所亡太半。至罂子谷,道路隘狭,庄宗见从官执兵仗者,皆以好言劳之。曰:“适报平蜀,得蜀金银五十万,当悉给尔等。”对曰:“陛下与之太晚,得者亦不感恩。”庄宗泣下。

(节选自《新五代史》)

(注释)①后:指皇后刘氏。 ②畋:打猎。③禳:祈祷消除灾殃。

37.《新五代史》作者_________,字永叔,是宋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3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庄宗方与后于畋游

(2)宜散积聚以禳之

(3)始出物以

(4)庄宗东汴州

39.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武功                  会论虞常,欲此时降武(《苏武传》)

B.宰相惶恐退              寡君若得食之不厌(《秦晋殽之战》)

C.请出库物给军            使归就戮于秦,逞寡君之志(《秦晋殽之战》)

D.陛下与太晚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所至责民供给,坏什器,彻庐舍而焚之。

(2)庄宗见从官执兵仗者,皆以好言劳之。

41.根据本文和高中课文《伶官传序》的内容,概括庄宗“失天下”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新五代史·一行传》序

欧阳修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贤材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负材能,修节义,而沈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俯首而包羞,孰若无愧於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

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於君,以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

能以孝弟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其事迹略可考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

郑遨传

欧阳修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因徙居华阴,欲求之。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

(选文出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节)

4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材有于中而不见于外韫:隐藏

B.处乎山林而麋鹿群:与……为群

C.去不违其义就:就职

D.欲以遨禄:俸禄

43.(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郑遨“放身而自得”的一组是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 ⑤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⑥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⑤⑥

44.(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修五代史,欲从五代的历史中找几个洁身自好的人物树碑立传,但“仅得者四五人而已”, 郑遨是其中之一。

B.郑遨、张荐明乱世不出仕;石昂不屈服于势利;程福赟以忠获罪,到死都不为自己辩白;李自伦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C.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

D.郑遨经常将自己的诗文誊写在丝绢上,后来这些诗文流落民间,人们将它当做珍品互相馈赠。

45.(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意必有自负之士,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

②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③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

46.请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

易 曰 积 善 之 家 必 有 馀 庆 昔 颜 氏 将 以 女 妻 叔 梁 纥1而 历 叙 其 祖 宗 积 德 之 长 逆 知 其 子 孙 必 有 兴 者 孔 子 称 舜 之 大 孝,曰:“宗庙 飨 之,子 孙 保 之”,皆 至 论 也。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注: 叔梁纥,人名,孔子之父。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B项,“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意思是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其中“原”,作词,译为“推其根本,追究”。

故选B。

【点睛】

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题中就是练习语境,推测实词含义。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2.D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庄宗“兴国”是“忧劳”所致,庄宗“亡身”是“逸豫”所致。A项说的是庄宗之父,排除A项。BC两项是作者的推测,排除BC两项。

故选D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