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类文言文之《晏子春秋》汇编
政论类文言文之《晏子春秋》汇编
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B.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C.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D.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骖,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B.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借指监狱,可引申为捆绑,在文中意为“囚禁”。
C.大夫,古代官职名。在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D.桓公,指齐桓公,他与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怀王并称为“春秋五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辅佐了齐国的几代国君,节约俭朴,食不兼味,妻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他也能危言危行,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
B.越石父是个贤才,曾经被囚禁,晏子解开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他却请求与晏子绝交,因为他认为晏子不了解自己。
C.晏子车夫的妻子要求离婚,原因是晏子身居宰相之位却有甘居人下的态度,而自己的丈夫不过是个车夫,却神气十足,洋洋得意。
D.司马迁认为晏子敢于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
(2)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夫子,夫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予①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
注 ①宰予,孔子的弟子。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维其行 维:维护,保持
B.不自以为约 约:困厄,困窘
C.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 过:探望,拜访
D.吾罪几矣 几:(到了)极点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见景公而不见晏子②岸土赤而壁立
B.①以一心事三君②皆以杏仁澄之
C.①婴则齐之世民也②是何楚人之多也
D.①因宰予而谢焉②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7.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评价对方的一组句子是( )
①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②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
③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
④今吾望儒而疑之
⑤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
⑥因宰予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己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身穷陈蔡 ”的窘况回击孔子的讥讽,并因此非难儒生,显出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9.翻译下列句子。
(1)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2)语有之:言发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公置酒于泰山之阳。酒酣,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曰:“吾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弃是国也而死,其孰可为乎!”
晏子独仰天而大笑。公怫然怒曰:“寡人有哀,子独大笑,何也?”晏子对曰:“今日见怯君一,谀臣三人,是以大笑。”公曰:“何谓谀怯也?”晏子曰:“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享之?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曷为可悲?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助哀者,谀也。怯谀聚居,是故笑之。 ”
公惭而更辞曰:“我非为去国而死哀也。寡人闻之,彗星出,其所向之国君当之,今彗星出而向吾国,我是以悲也。”晏子曰:“君之行义回邪,无德于国。穿池沼,则欲其深以广也;为台榭,则欲其高且大也。赋敛如撝夺注,诛戮如仇雠。自是观之,天之变,彗星之出,庸可悲乎!”
于是公惧,乃归,填池沼,废台榭,薄赋敛,缓刑罚。三十七日而彗星亡。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撝(huī)夺:掠夺。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置酒于泰山之阳 阳:山南。
B.天之分也 分:职责。
C.公惭而更辞曰 更:更加。
D.薄赋敛,缓刑罚 薄:减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泣数行而下 ∥ 晏子独仰天而大笑
B.其孰可为乎 ∥ 则欲其高且大也
C.不肖者得之以伏 ∥ 夫盛之有衰
D.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 ∥ 则欲其深以广也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景公感慨来日无多,为自己不能持久地造福于齐国百姓而悲伤落泪。
B.三个近臣看见景公悲伤,便陪着景公哭泣起来,其中谄媚之态毕现。
C.晏子认为,景公的贪图逸乐以及暴敛伤民才是齐国真正的忧患所在。
D.晏子抓住景公不愿意遭遇灾殃的说辞,并借用这一话题来劝诫景公。
13.文章中晏子认为国君应该如何治国?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1)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①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②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③去之。晏子曰:“不可!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取材于《晏子春秋》)
(2)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④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先王之济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取材于《左传》)
(注)①丁公太公:丁公太公以及下文的桓、襄、文、武,集中指齐景公之前历代齐国国君。②铫耨:两种耕田农具。 ③禳:迷信的人向鬼神祈求消除灾殃。 ④子:指梁丘据,齐景公近臣。
1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襄、文、武将皆相之 相:辅佐。
B.大暑而疾驰 疾:快速。
C.宰夫和之 和:调和。
D.是以政平而不干 干:追求。
1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景公出游于公阜 政不饰而宽于小人
B.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 以泄其过
C.梁丘据御六马而来 子犹驰而造焉
D.非据孰敢为之 先王之济五味也
16.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使古而无死,何如?
假使将来我们不是消亡而是回到古代,会怎样呢?
B.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先生一天内就多次指摘我的过失,现在还有谁能这样呢!
C.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梁丘据不过是与您保持一致,哪里称得上是与您相和呢?
D.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如果只是用清水去调和清水,谁还会去饮用它呢?
1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景公北望齐国心有所动,想引发大家议论,没想到晏子借机讽谏。
B.为了能讨得齐景公的欢心,梁丘据顶着酷热大张旗鼓地追随齐景公。
C.臣下坚持违抗国君的命令提出自己的不同政见,才能实现君臣相和。
D.国君认为一些措施不可行,臣下也应就其中的可行因素向国君陈述。
18.结合以上两则文言文,简要概括晏子所说的“和”与“同”的区别。
阅读下面两篇选自《晏子春秋》的短文,回答文后各题
晏子治东阿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
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景公召而数之曰(________)(2)分食食之(_________)
20.翻译句子:
(1)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2)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1.根据文中内容推测:
(1)“愿乞骸骨”中“乞骸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是为宰藏也”中“为宰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两篇短文,概括景公的形象特点:
景公:_______________
23.司马迁仰慕齐相晏婴的功业和人品,在其列传的赞语中,直抒胸臆:“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根据上面两篇短文对晏子的记载,分析司马迁“忻慕”晏子的“功业和人品”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分条概括并简要分析。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①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之观而不厌 厌:同“餍”,满足。
B.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
C.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
D.弛刑罚 弛:废除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曷以禄夫子 何以解忧
B.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所思在远道
C.婴闻为人臣者 因为长句
D.关市讥而不征 恍惊起而长嗟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B.晏子认为,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如果使国家安定,自己也能安居。如果使国君尊贵,自己也能安身。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2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2)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踰月,而国莫之服。
景公饮酒,田桓子侍,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请浮①晏子。”公曰:“何故也?”无宇②对曰:“晏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是隐君之赐也。公曰:“诺。”
晏子坐,酌者奉觞进之曰:“君命浮子。”
晏子曰:“何故也?”田桓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宠之百万以富其家,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今子衣缁布之衣,麋鹿之裘,栈轸之车,而驾驽马以朝,则是隐君之赐也。故浮子。”
晏子避席曰:“请饮而后辞乎,其辞而后饮乎?”公曰:“辞然后饮。”
晏子曰:“君赐之卿位以显其身,婴非敢为显受也,为行君令也;宠之百万以富其家,婴非敢为富受也,为通君赐也。臣闻古之贤君,臣有受厚赐,而不顾其困族,则过之;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君之内隶,臣之父兄,若有离散,在于野鄙 ,此臣之罪也。君之外隶,臣之所职,若有播亡,在于四方,此臣之罪也。兵革之不完,战车之不修,此臣之罪也。若夫弊车驽马以朝,意者非臣之罪乎?且以君之赐,父之党无不乘车者,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党无冻馁者,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如此者,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公曰:“善!为我浮无宇也。”
(取材于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
注释:①浮:同“罚”。②无宇:即田桓子。晏子 ,名婴。
2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裂其衣,断其带 裂:撕裂
B.临事守职,不胜其任,则过之 过:过错,过失
C.若有离散,在于野鄙 鄙:边邑、偏远之地
D.若有播亡,在于四方 播:逃亡
2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②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原毁》)
B.①望见晏子而复于公曰 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逍遥游》)
C.①今子衣缁布之衣 ②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D.①若夫弊车驽马以朝 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3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您为什么不命令宫廷内的女子不要佩戴男子的饰物
B.意者非臣之罪乎
大概不是臣的罪过吧
C.母之党无不足于衣食者
母亲的亲族都对吃穿条件感到不满足
D.国之简士待臣而后举火者数百家
国家贫寒的士人等待我的救助才能维持生计的有几百家
3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群臣之爵莫尊于子,禄莫重于子。
②为彰君赐乎,为隐君赐乎?
3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评价下列人物在文中的表现。(任选两人评价即可)
①景公______ ②晏子______ ③田桓子______
3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晏子之晋,至中年,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赎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申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于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乃令粪洒①改席,尊醮②而礼之。
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③,夫子礼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粪洒:扫除清洗。②醮:古代嘉礼中的一种礼节。③摈:通“傧”,傧相。
3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
B.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
C.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
D.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
3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何绝我之暴也 暴:暴躁
B.士者诎乎不知已 诎:屈从
C.请鬻于世 鬻:实
D.免人于厄 厄:困境
3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载而与之俱归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吾乃今日睹而赎之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①而申乎知已 ②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D.①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3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胸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嘉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远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傲,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景公问晏子曰:“寡人意气衰,身病甚。今吾欲具圭璧牺牲,令祝宗(1)荐之乎上帝宗庙,意者祀可以干福乎?”
晏子对日:“婴闻之,古者先君之干福也,政必合乎民,行必顺乎神。节宫室,不敢大斩伐,以无逼山林;节饮食,无多畋渔,以无逼川泽;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今君政反乎民,而行悖乎神。大宫室,多斩伐,以逼山林;羡饮食,多畋渔,以逼川泽。是以民神俱怨,而山川收禄。司过(2)荐罪,而祝宗祈福,意者逆乎!”
公曰:“寡人非夫子无所闻此,请革心易行。”于是废公阜之游,止海食之献;斩伐者以时,畋渔者有数;居处饮食,节之勿羡;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1)祝宗:掌管祭祀祝祷的官员。(2)司过:古代官名,掌纠正过失。
(2)故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适车舆以实藏,则国必富、位必尊。能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赡、身必安矣。能移无益之事、无补之费,通币行礼,而党必多、交必亲矣。夫众人(1)者,多营于物而苦其力、劳其心,故困而不赡,大者以失其国,小者以危其身。故立身于中,养有节:宫室足以避燥湿,食饮足以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寒温,礼仪足以别贵贱,游虞足以发欢欣。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故曰: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能以所闻瞻察,则事必明矣。
(取材于《管子•禁藏》)。
注释:(1)众人:这里是指一般的君主。
3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者祀可以干福乎 干:求取
B.羡饮食 羡:羡慕
C.用必赡 赡:充足
D.游虞足以发欢欣 虞:通“娱”
3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者先君之干福也 能移无益之事
B.行必顺乎神 意者逆乎
C.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 寡人非夫子无所闻此
D.斩伐者以时 宫室足以避燥湿
4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
因此神灵和民众都很顺从,而山川收回了财富
B.而党必多、交必亲矣
这样盟国就必定多,邦交就必定亲睦了
C.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即使没有灾祸,幸福却也不会来到
D.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
因此君主首先要看到违反常理者的下场并引以为戒
4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②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
42.以上两则短文都谈到“福”,请概述晏子与管子祸福观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日:“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日:“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
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日:“负郭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日:“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
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日:“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日:“所忧何也?”对日:“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已。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日:“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日:“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称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也。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民之明者。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日:“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
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4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树槐县令县:通“悬”,悬挂
B.不益刑益:增加
C.又不以私恚害公法恚:怨恨
D.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贼:盗贼
44.(小题2)下列用“/”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B.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C.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D.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
45.(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槐树,遭到拘捕,并被判罪。
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诉说。
C.撞树者的女儿就其父误撞槐树一事向晏子进言,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
D.晏子劝谏景公,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提并论,悖逆民心,难以有效地治理国家,最终使景公幡然醒悟。
46.(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一)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
(2)“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与之食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危庖治狗,以会朝属。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胔(zi):腐尸。
4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 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 特:只是
48.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
4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50.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2)翻译: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18分)
①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②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谄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秏①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②,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③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晏子春秋 内篇问上》)51.写出下列加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申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乃令粪洒②改席,尊醮③而礼之。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④。夫子礼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景公疥遂痁①,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梁丘据、裔款言于公曰:“吾事鬼神,丰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②之罪也。诸侯不知,其谓我不敬,君盍诛于祝固、史嚚以辞宾?”
公说,告晏子。晏子对曰:“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赵武曰:‘夫子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祭祀,陈言不愧;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建以语康王,康王曰:‘神人无怨,宜夫子之光辅五君,以为诸侯主也。”
公曰:“据与款谓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诛于祝史,子称是语何故?”
对曰:“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是以鬼神用飨,国受其福,祝史与焉。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暴虐淫纵,肆行非度,无所还忌,不思谤讟③,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其祝史荐信,是言罪也;其盖失数美,是矫诬也;进退无辞,则虚以成媚,是以鬼神不飨,其国以祸,祝史与焉。所以夭昏孤疾者,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于鬼神。”
公曰:“然则若之何?”
对曰:“不可为也。山林之木,衡鹿④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县鄙之人,入从其政;逼尔之关,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强易其贿;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私欲养求,不给则应。民人苦病,夫妇皆诅。祝有益也,诅亦有损。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虽其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君若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可。”
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公疾愈。 (《晏子春秋·景公有疾梁丘据裔款请诛祝史·晏子谏第七》)
【注释】①疥,疥疮。痁(shān),疟疾的一种。②祝史,祝官和史官。古代祭祀活动中掌祝祷记事的人。后文“(祝)固”、“(史)嚚(yín)”指祝官,史官的名字。③谤讟(dú):诽谤,怨言。④衡鹿:与下文的“舟鲛”、“虞侯”、“祈望”都是官职名。
59.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作辟违,从欲厌私 厌:满足
B.神怒民痛,无悛于心 悛:悔改
C.县鄙之人,人从其政; 鄙:浅陋
D.承嗣大夫,强易其贿 贿:财物
6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丰于先君有加矣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私欲养求,不给则应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C.输掠其聚,以成其违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D.岂能胜亿兆人之诅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6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5分)
(2)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公疾愈。(5分)
62.结合文意,谈谈晏子认为鬼神没有保佑景公的原因。(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①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②矣。”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面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③,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取材于《晏子春秋》)
【注】①宰:卿大夫家臣。②免:此指免掉忧患。③胡:指齐国前代国君胡公静,长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公饮酒,日夜相继。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而君无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梁肉。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婴奉数之策以随百官之吏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子之暑,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患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于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料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①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于使人应之曰:“吾来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赌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载之暴也。”
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中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于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
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寝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弃乎!婴诚率之。”乃令粪洒②政席,尊残③而扎之。
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扎不受摈④。夫子扎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骈,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读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赠:自作“赎”。②粪洒:扫除清洗。③骖:古代嘉礼中的一种仅节。④摈:道“傧”,傧相。
7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何绝我之暴也 暴:暴躁
B.士者诎乎不知已 诎:屈从
C.请鬻于世 鬻:卖
D.免人于厄 厄:困境
7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载而与之俱妇。②以其求患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吾乃今日睹而赎之。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①而申乎知已。②胡为乎迎迎欲何之。
D.①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②秦亦不以城予赵
8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
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脑狭窄。
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直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
D.君子认为,晏子能运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散,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
参考答案
1.B
2.D
3.B
4.(1)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
(2)读了他们的著作之后,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以就编写了他们的合传。
【分析】
1.
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
“君”是“语及之”和“语不及之”的主语,所以“君语及之”和“语不及之”应分别独立成句,不能断开;“国”是“有道”和“无道”的主语,所以“国有道”和“无道”应分别独立成句,不能断开;“即危言”和“即危行”、“即顺命”和“即衡命”是对称结构,也应分别独立成句;由此排除A、C、D项。
本句的意思是: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家有道的时候,他就顺从命令去做事;无道的时候,他就衡量之后才实施。
故选B。
2.
本题考查理解、记忆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他与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怀王并称为‘春秋五霸’”说法错误。根据《史记索隐》的说法,“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的说法是:“春秋五霸”指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因此,楚怀王不是“春秋五霸”之一。
故选D。
3.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项,“因为他认为晏子不了解自己”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可见,越石父认为晏子既然已经将自己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自己;但了解自己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束缚。所以,越石父请求与晏子绝交,是因为他认为晏子对自己不能以礼相待。
故选B。
4.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遭”,遇到;“涂”,通“途”,路上;“左骖”,车左边的马;“载”,用车拉;“闺”,内室。
(2)“既”,之后;“行事”,事迹;“次”,编写;“传”:合传。
【点睛】
文言文的断句可以遵循下面几个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段,分层次。先通读所给文段或画线语句,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给定语句的内容划分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第二步,寻找标志,细切分。(1)查名词、代词、动词,定主语、谓语、宾语。(2)找对话词语:“曰”“云”“言”,定说话区域。(3)找虚词:辨句首、句中、句尾虚词位置。(4)查句式:定语序,防误断。(5)看对称,定上下句。(6)析修辞,定语句断点。第三步,通读文段,查连贯。反复诵读断后文段,检查所断文段是否语意贯通,符合语法规范。对个别疑难之处,可再次根据上下文及断句的技巧进行推断。
参考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作为,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吃饭不吃两道荤菜,妻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家有道的时候,他就顺从命令去做事;无道的时候,他就衡量之后才实施。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候。越石父是个贤才,因罪被囚禁在牢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很久没有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从前我被束缚起来,是因为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束缚。”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回到家里之后,妻子就要求离开。车夫问她离开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却做了齐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现在我看他外出的姿态,志向远大,思想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离开。”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太史公说: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和《晏子春秋》,这些书上说的太详细了。读了他们的著作之后,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以就编写了他们的合传。至于他们的著作,社会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论述,只记载他们的佚事。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却看不上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古语说:“要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当初晏子枕伏在庄公尸体上痛哭,完成了礼节然后离去,难道是人们所说的“遇到正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的表现吗?至于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
汇编不易
需要全部答案可添加作者微信付费10 yua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