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2021年北京五年高考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近三年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及部分作文

2021北京高考真题语文(教师版)

考场中的诗歌之唐诗的豪迈与悲伤

考场中的诗歌之宋代诗词的豪放与婉约

考场中的诗歌之咏史怀古送别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边塞诗篇

考场中的诗人之田园诗篇

3考场中的诗人之王维、李白、杜甫


2017—2021年北京五年高考真题古诗阅读汇编

__________

 

 

 

一、古代诗歌阅读

(2021·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3.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2020·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5.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6.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2019·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8.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9.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018·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1.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2017·北京·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晓行巴峡

王 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山,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①树杪:树梢。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4.“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5.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参考答案

 

1.A

2.D

3.①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

②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句内容的能力。

A.“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错误,根据“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可以寄托自己的余生,并非“幽僻苍凉”。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A.“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错误,诗人并非远离官场,而是被贬惠州做官。

B.“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错误,本诗中作者并未表达对劳作的热爱,主要表达了闲适之情。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错误,原作中第二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也不对仗,第二句“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对仗,“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等句也不对仗,结构上并不一致。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含义的能力。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两句意思是:鱼鸟哪里知道,只要我自己内心安闲,外物也自然安闲,这体现出人只要乐天安命,顺应自然,就不会为外在环境所苦,而感到闲适自在。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两句则是描述诗人的心境,“悠悠”指繁多的外物,“未必尔”即未必就是这样美好,但作者姑且能够以自己认同的事物感到快乐,即只要内心超脱,即使外物不顺心意,也能够自得其乐。

 

4.B

5.D

6.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7.C

8.A

9.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10.D

11.A

12.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13.C

14.B

15.《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整理不易,转载标明出处


2021北京高三期末微写作汇编含部分例文

2021北京语文一模微写作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微写作汇编


北京市农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古诗、古文、散文、名著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语言表达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微写作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默写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作文题目汇编

2020—2021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汇编

2021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


十月的寒冷与温暖(讲义版)

2021北京朝阳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届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之作文范文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八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市九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1北京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默写汇编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0-2021北京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非连续文本阅读汇编

2021北京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微写作汇编


2017—2021年北京五年高考真题《论语》阅读汇编

2017—2021年北京五年高考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2017—2021年北京五年高考真题情景默写汇编

2017—2021年北京五年高考真题作文题目汇编

2020—2021年北京五年高考真题《红楼梦》阅读题及解析

2017—2021年北京五年高考真题微写作汇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