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轲:工业遗产与科技文明的握手:成都机车厂厂房改造设计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2020IAF锋建筑节梦想发布会暨年度颁奖典礼
主题:工业遗产与科技文明的握手:成都机车厂厂房改造设计
嘉宾:华轲
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城市更新事业部总监/高级工程师
以下为演讲文本👇
谢谢大家,很荣幸今天能够作为首个演讲嘉宾站在这个台上。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成都基准方中其中一个未建成的项目,它是在成都东郊的一个成都机车车辆厂旧改的项目。
我简单花一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基准方中。我们基准方中起源于成都,2002年成立,到目前为止已经是拥有7300名技术人员的一个大型的民营设计企业,涵盖的业务类型除了我今天要介绍的城市更新和历史建筑保护这个版块以外,其他七个门类都有非常多的涉足。
基准致力于用生活方式营造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再生,在不同类型的项目中贯彻着对城市的解读,让闲适恬淡的生活方式回归居民的生活,并最终拥有幸福体验和认同的感受。
那么基准的方法论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展开:第一个是基于对客户价值导向和市场调查进行的开发策略的研究,第二个是区域保护规划以及风貌保护导则的这种规划层面的研究,第三个也就到达了我们设计的主体、本体,即街区和建筑。
我们一般对于城市更新项目以及工业遗产项目都会基于城市历史文脉延续,从商业开发、风貌整治和功能更新、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等等维度上去考虑这些单体应该怎么做。最后,我们希望通过景观、室内、甚至光环境,来共同呈现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环境和整体氛围。
设计完成了之后,如何能够比较高价值高效果地进行一个呈现?其实这有关于我们对于价值要素的工艺研究,包括幕墙体系、反光照明体系、甚至于机电设备、结构的解决方案等等。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当中,我们还会对传统的工艺、木质、石质、夯土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达到我们设计的一个高标准进而落地。
回到我们要分享的项目本身来讲,成都机车车辆厂现在是属于中车集团的物业,它原来是新中国的第一座铁路工厂。
第一座铁路工厂怎么说呢?原来我们国家的重工业都集中在东部,或者东北,五几年时随着国家一五计划实行,成都当时作为大后方,就往这里搬迁了特别多的重工业厂和小的城镇。在这些搬迁厂房当中,成都机车车辆厂作为一个重点的搬迁对象搬到了成都,这个厂里曾诞生了非常多的中国首创、中国第一。
这一页PPT我主要想讲什么问题呢?我们中国已经实现了大于50%的城市化率,正在逼近60%。在这样高的城市化率条件下,其实城市的衰落也正在发生,而且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城市的衰落从表面现象来看,可能是老城区从功能上对我们新的需求存在各种无法满足的问题,比如停车、道路交通条件,比如办公楼的层高等等。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这些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最具活力、最具生产力和消费能力的人群,也就是说老城区无法挽留住我们希望给城市带来活力的人群。
所以,城市更新与其说是改造城市功能,复兴城市功能,不如说我们希望把这些流失掉的、重要的活力人口重新再邀请回来,把他们留住。
图上是成都的一些区位,我就不具体展开了。可以看得出来原来的成都机车车辆厂,在这幅图上展现出来的是当年工业时代的辉煌。它不仅有自己的厂区,还有自己的家属区、福利区、配套,也就是说整个产业链上下都在这个区域里实现了高集中度完成,非常具有活力,并且几乎成都半壁的工业产值都发生在这块热土上。
但是,随着产业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这一片土地上原来的产业工人、产业人群,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慢慢地下降了,他们的整个话语权、购买力、以及生产生活的参与度在逐渐地下降。中车集团基于此,为了复兴这个地块,于是邀请我们来做一个厂房的更新改造。
就像上面这幅图上呈现的,项目周围的地块其实大部分是要改造成居住区,要开发成成熟的商业楼盘。我们保护下来的厂房究竟如何更新,如何让它焕发新生,这变成了我们的课题。
这是场地的历史条件。其实可以看得出来,这个项目有两大价值:第一个是超大尺度空间和机械设备带来的艺术感和特异性的体验,第二个是大跨、通高以及老结构,非常有设计冗余。因为当时都有那种大型的行车可以来回地走动,现在设备搬迁走了后,也卸载了非常多的设备,大量的结构构建的设计冗余带来的空间改造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
我们也曾翻看过成都以及全国知名的这种工业遗产的改造项目,其实已经有过非常多的成熟、成功的模式,但我们仍然希望在这里做一些不一样的设计,创造一些差异化出来。
回过头来再分析一下我们的业主方,就是中车集团。其实中车集团代表的是一个非常强力的科技龙头,并且是一个我们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的推手以及排头兵。
所以我们想以科技文明的三大IP作为驱动,然后以主题商业为纽带,公寓、办公等日常的持续性的业态作为支撑。
这几类业态其实是想把整个中车厂厂区从传统意义上的厂房改造变成一个创意园,变成一个活力打卡地这种很新颖的场所。我们其实是想打造一个真正面向周围居民、市民、包括更大范围的成都市民,让他们参与进来的一个地方,集聚和吸纳更多的城市生活在其中。
这三大IP是根据厂房现有的空间条件进行一些植入。我们在整个三大IP以及商业业态的植入当中,其实也更多地考虑了我们作为对这个地方并不是很熟悉的人,参与到建筑当中的适应性以及舒适度。所以我们进行了一些动线的简化及强化,我们强调的是一种单动线,然后把单动线、一些主力空间以及配套服务空间进行串联,形成最后的功能符合。
这个是项目的总图,以及各个功能模块展现出来的组合图。
工业遗产的立面改造其实也非常重要。因为与建筑发生关联的人群除了参与到里面的消费者以及体验者之外,天天从它旁边路过的人也是我们服务的重要对象。所以对于立面来说,我们从设计的最开始就定了一个标准,既然是旧建筑的改造,我们一定要秉承“忆得起过去,望得见未来”这样的一个原则。
我们也是通过分析现有的价值元素,然后根据不同的业态植入了一些新元素,我们沿着最主要的城市干道进行了三种手法的处理。
最东边的柴油车间,我们是想保留它最具有历史感的状态,所以对它进行了审慎的改造。在效果图上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仅仅是把它的二层这种大窗户,原来是为了机械设备通风,改造成了橱窗式的,也在内部植入了一些活跃的时尚的元素。
最主要的是入口大厂房车间,其实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四季花街。这个四季花街外面我们用了一个大玻璃罩把它罩起来,在双层皮的幕墙的加持下,让它入口的感觉被强化,突出呈现。旁边我们结合了科技馆的业态,材料方面用耐厚钢板做得更新颖、更时尚,产生一种工业感和时尚感的碰撞。
这个就是我们做完后一个夜景效果的呈现。这张图其实展示的是整个厂区里的一个灰空间,也就是开放的室外空间中做的一个界面和场所的营造。
下图是三大IP之一的未来馆以及先锋剧场。
我们在内部空间的营造上都力求创新,包括立面的异质化表皮,鲜明跳脱,也包括第五立面屋面的突出。我们为少儿科技馆设置了一个屋顶的礼物,让少年儿童能够在各种科技馆元素中互动。看完了后能够爬到屋顶上鸟瞰我们整个厂区。这是科技馆主要的一面。
除了刚才的这些元素外,商业和办公的立面也继承了工业的感觉。我们让红砖、钢、还有玻璃一起带来猛烈的碰撞,以及砖砌的拱圈等等来营造工业感。
下图是我们想象中的方案二,我们把拱圈做了一个立体的变化,一个折边的处理。
下图是酒店业态以及商业业态的一种串联,还有总体的效果图。
其实站在这里讲未建成的项目说来有点伤感,我认为设计的价值其实不光是建筑师的自娱自乐,能否为业主实现目标,能否被业主买单认可,才是比较重要的。
在设计的道路上,与技术同行,与客户同行,与生活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的,甚至是清洁工阿姨,与他们同行,我们都不要忘了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呼声。我想这才是一位建筑师应该保留的初心吧,谢谢大家。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建筑师
MUDO 孙树瓅:当你运气不太好的时候——两个以退为进的设计故事
杨东子:疫情下的设计思考——MILESTONE里程碑|广设学院新春巨献
专访Terrain Studio|做好景观设计的窍门:不要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太开!
一次豆瓣建筑友邻的线下聚会:探访“正青年建筑师”热气建筑 | 张子岳 袁烨
顶级高技派事务所的中国实践 | 专访RSHP合伙人Richard Paul
Occhio Talk丨亚太地区首家精品酒店设计师Jason Briscoe访谈
Exclusive Interview : Jason Briscoe | AIA SH/BJ 2020 President
UniDesignLab专访 | JERDE副总裁Danny Ha:关注用户体验的设计更有价值
论一名建筑学大触的自我修养,俄罗斯小姐姐Anna带你走进建筑绘画的世界
专访幸福古村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得主俄罗斯建筑师Amir Idiatulin
做一个新兴建筑师的勇气或许是自成一派,探索属于自己的设计之路
在北欧各大建筑事务所求索,也享受探索生活的乐趣,来听听她的故事吧
罗德岛的多元化训练,让他们拿下了evolo一等奖重塑中央公园
个人经历
法国DPLG建筑及规划双硕士,负责AS北京分公司,创立尺间建筑,设计并创建中法双语幼儿园
毕业于ESA,创办法兰西泥瓦匠的人人小站,寸造工设创始人陆侃谈创业历程
曼大TUD海归建筑硕士毕业,不做设计做摄影,锐境建筑的2020
留法20年的建筑师,先后在AREP和包赞巴克工作,四十而立回到原点开工作室
就职于BIG和SHL,做建筑,做交互,做策展,设计跨界真的无所不能
东南毕业,法国执业,在保罗·舍梅托夫工作,回上海创业和睿设计
游学与朝圣,亲历OMA和SOM等顶级建筑事务所,一位在旅行中不断成长的建筑师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本科艺术设计,同济硕士学建筑,留法学城市设计,开事务所做室内设计
在包赞巴克事务所工作,回国成立and studio,扩大建筑师的职业服务范畴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离开霍尔事务所后,留在莫斯科做建筑,竞赛是他做设计的放松方式
裸辞建筑师,自从开始了“流浪计划”,他见到了那些让他想学建筑的风景
哈佛GAP一年,从BIG到AECOM,四所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美国康奈尔的教育体系、英企日企的工作经历,她的故事,有兴趣听听嘛?
从清华结构到康奈尔建筑,建筑是一个设计逻辑传达者的角色,而不是像工科那样给一个公式
接受英国建筑教育并在500强设计公司工作三年后,是什么让她放弃设计?
六年,本硕攻下西班牙最难读的建筑系;成为欧洲注册建筑师后,“每五年退休一年”
乘风破浪的奶奶:建筑规划双冕女王,柯布西耶的缪斯女神,97岁的她再夺加拿大皇家建筑协会金奖
创业故事
海归建筑博士生回国开咖啡馆创工作室,为能够驻扎在社区观察人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同济建筑学硕士毕业,如何转行游戏行业?
改行做各类设计,有个性的女建筑师教你如何“不务正业”
考过一注,玩过乐队,这位最爱骂建筑师的摄影师,誓要站着把钱赚了
华工研毕国企8年竟离职去地铁设计院后成为合伙人,来自80后建筑师的职业选择
东大硕士生从设计院转型市场营销后创办公司,80后的他想跟你谈谈建筑发展
建筑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