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谭盾联袂挪威小提琴家韩沐夕与奥斯陆爱乐乐团合作。



文 | 张萌



日前,谭盾带着他的三首小提琴协奏曲,再一次回到了北欧最负盛名的现代艺术节——乌提玛现代音乐节(Ultima-Oslo Contemporary Music Festival)。



艺术节上惟一的东方面孔



作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规模最大的现代艺术节庆活动,乌提玛现代音乐节自1991年创办以来,从最初艺术家们自发组织的小型活动,已经发展成为当代音乐和相关艺术形式的重要舞台,并得到了挪威文化和教会事务部以及奥斯陆市议会的全力支持,甚至挪威王室哈肯(Haakon)的赞助。


虽然是现代音乐节,但乌提玛的视野并不限于音乐,电影、舞蹈、戏剧、木偶剧、装置艺术等艺术门类都被纳入其中。这也最大限度地彰显了其一贯秉承的“促进艺术的独特性、趋势和创新,并使每个人都能欣赏到高水准的艺术”的宗旨,更使得每届音乐节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呈现。


今年的音乐节依然体现了这种多元交融的特色,来自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家们在这里尽情地展示着他们天马行空的艺术创造。作为音乐节上惟一的东方面孔,谭盾携其既具有前卫混搭个人风格,又带着浓厚东方异域色彩的三部小提琴作品亮相,引起了本就以热情包容而著称的奥斯陆观众的极大兴趣,这一点演出现场座无虚席的盛况就可以得到证明。



充满诗意的数字鸟森林



专场音乐会上,谭盾联袂挪威小提琴家韩沐夕(EldbjørgHemsing)和奥斯陆爱乐乐团,一口气献上了三部小提琴协奏曲。作曲家本人更是献身前台,执棒担任指挥,尽显自己“全能艺术家”的身份。


第一首作品《帕萨卡利亚:风与鸟的秘密》是谭盾应卡内基音乐厅和美国国家青年交响乐团的委约而作。一直以来,谭盾对于探索自然界中声音和颜色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热忱。他甚至认为,人类发明音乐的动因之一,就是在寻找一种与鸟儿和风交流、与自然对话的方式。达·芬奇曾说:“要了解鸟类在空中的运动,首先需要掌握关于风的知识。我们也可以通过水的运动来证明这一点。”受此启发,谭盾决定把波浪和水的概念当作一面镜子来发现风和鸟的运动。为此,他别出心裁地选用了古老的帕萨卡利亚的手法来结构整首作品,在以八小节为单位结构的音乐陈述中,充分利用了这种既包含着内在的统一与规范,又孕育着微妙的突破与变化的原则,使得音乐的色彩、和声、旋律和织体渐次展开。


其实,中国古代音乐中便不乏模仿自然之声音的作品。带着这样的想法,谭盾为古筝、唢呐、二胡、琵琶、笛子和笙等中国传统乐器创作了一段鸟鸣音乐,并预先录制上传到网上。音乐会现场,观众和交响乐团先后在指挥的引领下,用手机随机播放出预置的音响。这个互动桥段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在现场起此彼伏的鸟鸣中,音乐会顿时变成了一座“充满诗意的数字鸟森林”。


第二首作品由《戏梦摇滚》和《戏梦人生》两个乐章组成。在不同音响符号和文化意象的重叠与撞击中,严肃正统“精英文化”的象征——交响乐、中国纯正“传统文化”的代表——京剧、充满反叛精神的“俗文化”——摇滚乐这些看似不搭界的艺术形式,被作曲家生生糅合在了一起。这看似又是一次天马行空、特立独行的艺术创意,其实是谭盾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他说:“我在纽约读书的时候,学校是在上城,在那里学习交响乐、哲学等等比较抽象的艺术。住的地方是在下城,身边到处都是爵士、即兴、说唱、摇滚,很生活化,特别接地气。两种东西都很有魅力,没有高和低,干嘛要设限呢?”



接通东方与西方



当晚最受瞩目的当属世界首演的小提琴协奏曲《火祭》。了解谭盾创作的人可能记得,早在1996年,他就曾写过一首在中国民乐界轰动一时的同名胡琴协奏曲。此次,他虽借用了前曲中的音乐语汇,却对其进行了从里到外的重新改造,使得作品在富于东方神秘色彩的音响呈现中,表现出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意象。全曲的音乐叙事分为四个部分:残酷的战争、无辜的人、天鸟的咒语、永恒,四个主题创造了人类与自然母亲对话的仪式:为战争受害者、人类历史上遭受苦难的人们举行的音乐仪式,以及对永恒和平的祈祷。


受中国古代礼仪和宫廷音乐的影响,《火祭》演奏的过程再现一场祭祀活动,具有强烈的仪式感。交响乐团被分为台上、台下两个部分,分别代表着人类和大自然母亲。观众被夹在两个声场中间,成为仪式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音乐语言上,整部作品由一个“re”音贯穿。作曲家解释说:“这个‘re’包含了多层的意义——重新开始(Restart)、再次(Renew)、复活(Resurrection)……意在召回战争中殉难者的亡魂,让他们再活一次。”音乐伊始,代表先知的小提琴家韩沐夕在观众席中缓缓起身,奏出第一个“re”。这个长音穿越时空,延伸出一条指引着亡灵回家的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提琴家和奥斯陆爱乐对于现代作品出众的诠释能力,作品中无处不在的东方韵味的语汇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作为来自东方的听众也没有丝毫的违和感。难怪谭盾在演出后一再感叹,希望能与北欧的音乐家们展开进一步的合作。


谭盾是当今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综观他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中一些独有的特质。首先,他总是能在现代技法的运用和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观众的欣赏口味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尽管这些技法有时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音乐语言的范畴,具有了某种行为艺术的意味。但对于普通听众,特别是首次接触其作品的听众而言,往往会因为其天马行空的艺术创意而获得前所未有的聆赏快感。其次,透过谭盾的作品,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他与中国文化母体,特别是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荆楚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透过这些特色鲜明的音乐语言,他试图表达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世界性的文化诉求。这也使他的作品能够赢得世界各地观众的共鸣。这些特点让谭盾的创作具有了鲜明的后现代特色,很难用一种既有的风格概念加以界定,并往往会在观众和业界引发广泛的关注乃至争论。


这就是谭盾,一个游走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世界公民”。正如他在音乐会之前,主办方特别举办的题为“接通东方与西方”的论坛上所讲到的:“东方和西方、过去与未来、视觉与听觉……这些界限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划定出来的,会干扰人的想象力。当我还是个孩子时,生活在中国湖南的乡村里,我可以看见声音,能够听见颜色,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因此我在创作时,会让自己回到最原始、最自然的生命状态。在那里,人的感官可以最大限度地打开,东方和西方、过去与未来、视觉与听觉,这些东西都是相通的,都是ONE!”





- THE END -



推荐阅读



从里盖蒂的关门弟子,到世界瞩目的中国作曲家 | 人物


1987年,我们的电视连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32年前,他是第一位登上人民大会堂演唱的外国人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小渔村里成立的交响乐团,如今跻身国内乐团第一方阵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文革”后胡坤在国际知名小提琴比赛获奖惊了世界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纪录片中的音乐神童都成“家”了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1979年小泽征尔携波士顿交响乐团来华,发生了什么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这样唱,我们就把民歌“丢了”


孙鹏杰泄露天机:钢琴比赛中评委一分钟内就已打出分了


歌词里的“的”:是de还是di ?


乐感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都误解了“合唱”这件事


怎样才能 “打开喉咙”?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直接发送“订阅报纸”到后台。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