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陕科大王思哲/宋浩杰&电子科大廖家轩:本征氧空位工程多锚定位点助力高性能锂硫电池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1-12-23
【研究背景】
锂硫(Li-S)电池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高密度储能装置。然而,发展到现在,商业化的锂硫电池仍然面临着一些尴尬的问题,比如锂硫电池的绝缘问题。锂硫电池仍然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S8的绝缘性,S8和Li2S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锂多硫化物(LiPSs)的溶解和扩散以及锂枝晶的形成等等。其中,最紧迫的问题是LiPSs的不可逆溶解所产生的LiPSs穿梭问题(可溶性硫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穿梭,使反应界面恶化)。

【工作介绍】
近日,陕西科技大学宋浩杰、王思哲团队提出了以W18O49纳米棒插层纳米碳作为功能性硫宿主的复合材料。W18O49的本征原子结构中含有丰富的氧空位,该复合阴极不仅通过W-S和Li-O键的强库仑相互作用,获得多个活性位点来稳定Li2S和固定多硫化物,同时还能加速多硫化物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具有低的电化学极化和快速的离子扩散。这种设计的阴极在2 C下实现了长达1200次的稳定循环,每次循环的衰减率为0.038 %。此外,阴极在6.4 mg·cm-2硫负载下也能获得稳定的循环性能,进一步证明了该复合阴极的优越性。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以“Immobilizing Polysulfide via Multiple Active Sites in W18O49 for Li-S batteries by Oxygen Vacancy Engineering”为题在线发表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DOI: 10.1016/j.ensm.2021.09.020)上,文章第一作者/通讯为王思哲副教授,联合通讯作者为廖家轩教授和宋浩杰教授。

【工作新颖点】
1. 首次构建W18O49纳米棒-纳米碳作为锂硫电池正极中的催化和吸附介质。
2. 证明了W18O49纳米棒-纳米碳对LiPSs的有效捕获和催化转化。通过EPR/XPS/UV-vis分析,确定不仅通过W-S和Li-O键的强库仑相互作用实现多个活性位点固定多硫化物,而且加速多硫化物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LiPSs转化。
3. 由于本征氧工程,W18O49与LiPSs (-5.64 eV) 和 Li2S (-4.30 eV)的高结合能是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实现的。
4. 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高达4 C的高倍率能力和出色的长期循环性能,在1 C下可循环1200次,衰减率低至0.038 %。

【图文导读】
1. WO@NC复合材料的表征
图1. (a) TEM图像; (b) DF-STEM图像; (c) HRTEM图像与SAED图案和晶体结构图; (d-h) EDX图谱图像; (i) XRD图案; (j) 拉曼光谱; 和(k) WO@NC复合材料的N2吸附-解吸曲线分析(插图显示相应的孔隙分布曲线)。

TEM显示直径约为5 nm的W18O49纳米棒均匀交织在纳米碳上。同时可以看出,纳米碳具有松散的结构,有利于负载硫。元素分布图中显示W(蓝色)、O(绿色)和C(红色)元素的能量色散x射线谱图也证实了杆状W18O49交织在纳米碳上的形态。

2. W18O49表面的“氧空位工程”及机理解析
图2. (a) WO@NC和NC的(b) O 2p和(c) W 5f峰在Li2S6溶液中浸泡前后的EPR和XPS谱图; (d) 2.05 V下Li2S8溶液在WO@NC基体表面的恒电位放电曲线; (e) WO@NC/S阴极在0.1 ~ 0.5 mV·s-1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 (f) WO@NC复合材料在Li2S6溶液中保存不同时间的紫外-可见光谱; (g) WO@NC绘制充放电过程中丰富的多硫化物锚定位点和Li2S稳定位点的结构特征示意图。

在Li2S6溶液中浸泡后,EPR曲线显示出可忽略的峰值信号,这表明局域W5+/OVs通过W5+的电子供给诱发了多硫化物的俘获。通过XPS测试也进一步确定了氧空位锚定多硫化物的机理。530.8、532.0、533.2 eV处的O 2p峰分别代表W-O、氧空位和C-O键。在Li2S6溶液中,O的2p峰随着峰面积的减小而向较低的结合能移动,这可能是由于多硫化物与O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与偶极-偶极静电相互作用有关。这种Li-O亲和性证明W18O49具有亲锂性与吸附多硫化物的特性。W5+也向较低的结合能转移,证实WO@NC与LiPSs结合了W-S和Li-O的协同双键。

3. W18O49表面氧空位与Li2S6和Li2S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图3. (a) Li2S6和(b) Li2S在W18O49(010)表面吸附的分子结构; (c) Li2S6(或Li2S)与一些常见金属氧化物的结合能比较(所有比较仅用于客观评价)。Li2S6-W18O49和Li2S-W18O49结构在俯视图(d)(f)和侧视图(e)(g)上的电荷密度差。电荷积累:黄色区域,电荷消耗:青色区域。(h) 原始W18O49、Li2S6-W18O49和Li2S-W18O49结构的DOS,(i) W d-轨道的PDOS,和 (j) O p-轨道的PDOS。

第一原理计算揭示了W18O49表面OVs与Li2S6和Li2S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之前报道的WO3相比,W18O49 (WO2.72)表现出更强的Li2S6 (-5.64 eV)和Li2S (-4.30 eV)的结合能,这是由于本征氧空位的存在。这一领先的结果表明,W18O49通过捕获氧空位的作用,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4. WO@NC/S阴极的电化学性能
图4. (a) 扫描速率为0.2 mV·s-1时的CV曲线; (b) 充放电过程的极化曲线对应于(a)中的虚线框; (c) 锂化/脱锂反应的起始/峰值电位的直方图; (d) 在0.2 C下循环性能100次; (e) 恒电流充电/放电曲线; (f) WO@NC/S和NC/S正极在0.2 C至4 C 的各种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g) WO@NC/S正极在2 C下循环1200次的长期循环性能。

从WO@NC/S和NC/S阴极在0.1 mV·s-1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以及相应的电阻抗谱,极化曲线和对应的起始电位直方图得知,WO@NC/S电池的峰值强度强于NC/S电池,说明WO@NC/S电池的锂离子在阴极材料上扩散的动力学更快。在循环性能上,WO@NC/S阴极提供了高可逆放电容量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2 C, 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4.7% (与第2次循环相比),同时显示了长达1200次的长期循环,在2 C速率下,每循环的低衰减率为0.038 %。

【结论】
提出了以W18O49纳米棒插层纳米碳作为功能性硫宿主的复合材料。W18O49的本征原子结构中含有丰富的氧空位,该复合阴极不仅通过W-S和Li-O键的强库仑相互作用,获得多个活性位点来稳定Li2S和固定多硫化物,同时还能加速多硫化物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具有低的电化学极化和快速的离子扩散。WO@NC复合基体的这些功能特性赋予了高可逆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证明了WO@NC基体材料在先进的Li-S储能应用中的优越性。

Sizhe Wang*, Yi Wang, Yaochen Song, Xiaohua Jia, Jing Yang, Yong Li, Jiaxuan Liao*, Haojie Song*, Immobilizing Polysulfide via Multiple Active Sites in W18O49 for Li-S batteries by Oxygen Vacancy Engineering,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1). https://doi.org/10.1016/j.ensm.2021.09.020

来自2区期刊的一项震撼成果:原型锂金属全固态软包电池,寿命>4100次!迄今最长!

2021-09-29

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2021-09-29

基于大缺电子稠环的非掺杂空穴传输材料助力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021-09-29

山大党锋课题组:P型基体助力反应动力学高效Ir-Te锂二氧化碳电池原子催化剂

2021-09-29

兰亚乾教授&陈宜法副教授等:共轭大环杂化催化剂促进Li-CO2电池CRR/CER反应动力学

2021-09-28

广东工大张文礼&KAUST Husam N. Alshareef教授AEM: 多级结构风琴状氮掺杂炭负极用于高性能钾离子储存

2021-09-28

氮氧共掺杂褶皱状碳纳米笼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2021-09-28

中南大学锌电池AFM:“锌”灰意冷,“铈”来运转

2021-09-27

卢怡君课题组:阴离子吸附助力镁金属在非亲核电解液中的可逆沉积

2021-09-27

电流倍率对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电解质界面层的影响

2021-09-27

陕师大刘生忠《AM》: 熔融盐辅助结晶获得近20%光电转换效率的CsPb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021-09-2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