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碳载体锚定的双配体MOF制备高效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

Energist 能源学人 2021-12-23
【研究背景】
氧还原反应(ORR)是氢燃料电池中的关键反应。由于ORR动力学缓慢,需要高载量的贵金属Pt作为催化剂,而Pt价格高昂且资源稀缺,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发展。单原子结构催化剂中,富含Fe-N活性位点,且金属原子均匀分散,原子利用率高,在酸性条件具有与贵金属催化剂接近的催化活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化合物(MOF)作为一种结构有序的多孔材料,在整个晶格空间内,过渡金属原子和有机元素有序排列,均匀分布。在高温热解过程中,高度分散的结构特征可以有效地抑制金属颗粒的团聚,最大程度的提高活性位点密度。目前,与氮配位的单原子铁、钴,锰等过渡金属元素对ORR催化活性最高。而实现由单个原子组成的高密度活性位点的合成仍然具有挑战性,需要对热解过程精确调控从而减少金属活性位点的团聚。

【工作介绍】
近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Hong Yang课题组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单原子Fe催化剂的合成策略。首先采用 1,4-二氮杂双环 [2.2.2] 辛烷 (DABCO) 作为含氮配体,对苯二甲酸 (TPA) 作为含氧配体,制备了双金属双配体MOF作为原子级分散前驱体(ADP)。随后,引入含氮添加剂辅助将ADP固定在导电载体上进一步提高Fe和N原子的分散,高温热解制备了均匀分散的单原子Fe催化剂。研究发现,载体锚定策略显著提高了金属位点的分散度,抑制了高温热解过程中金属活性中心的团聚,使得催化剂中活性金属主要以单原子Fe的形式存在。在0.1M HClO4电解质中表现出0.96V的起始电位以及0.84V的半波电位。同时,该策略同样适用于Co基催化剂,通过载体锚定策略,Co/C950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酸性介质中半波电位达到了0.78V,提高了接近100mV。该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Energy上。博士生Yu Zhou(周宇)、Talha Al-Zoubi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内容表述】
近年来,以ZIF-8为代表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金属Zn沸点较低,前驱体高温热解过程中可以用少量的活性金属Fe取代MOFs骨架中原有的Zn,从而实现Fe的原子级分散。众多以ZIF-8衍生的单原子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ORR活性,已经逐步接近DOE设立的2020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配体MOF作为反应前驱体。含氧配体与二维平面中的金属原子配位形成二维方形晶格,而这些晶格通过晶格点处的双齿含氮配体连接形成三维结构。双配体的使用有利于增加对于金属节点之间的距离的调控,从而实现对MOF内Fe原子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控。
图1催化剂的合成示意图

1. 结构表征
为了提高金属位点的分散度,采用导电碳载体与含氮添加剂将MOF前驱体锚定,随后在950℃下Ar气氛中高温热解制备得到催化剂Fe/C950。通过高角度环形暗场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同步辐射等表征手段,证明催化剂中不存在大尺寸的金属纳米颗粒或者纳米团簇, Fe主要以单原子的形式存在。而未加入导电载体的Fe-D-T950催化剂中除了单原子Fe还有金属纳米颗粒(Fe2O3)的存在。BET结果表明,碳载体的引入,使得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显著提高(从714提高到912 m2 g-1),更有利于单原子位点的形成,使得热解后的活性位点密度进一步增加。
图2 催化剂Fe/C950的(a)TEM。(b) ADF-STEM图。(c)XRD。(d) 氮气吸脱附曲线
图3 催化剂Fe/C950 和 Fe-D-T950的(a)XANES图谱, (b)EXAFS图谱

2. 电催化性能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950℃热解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佳。在酸性条件下,起始电位为0.96V,半波电位为0.84V,主要以四电子途径催化ORR反应。同时,研究发现,当MOF前驱体仅使用一种配体时,催化剂几乎没有ORR活性。而使用碳载体锚定的Fe950催化剂相比Fe-D-T950来说,催化活性显著提高。
图4  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a)不同热解温度。(b)对应的起始电位Eonset和半波电位E1/2。(c)不同转速下LSV曲线以及(d)K-L曲线分析。(e)配体对活性的影响。(d) 载体对Co基催化剂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双配体锚定策略对于制备Co基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同样有效,且表现出了类似的催化活性-制备条件的趋势。对于碳载体锚定的Co950催化剂,酸性条件下的ORR活性显著增强,半波电位提高了接近100mV。

【结论】
本文基于双配体MOFs前驱体,采用载体锚定策略高温热解制备了单原子Fe催化剂。电化学测试表明950℃热解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佳,在酸性介质中,半波电位为0.84V。研究发现,载体锚定策略显著提高了金属位点的分散度,抑制了高温热解过程中金属活性中心的团聚,使得催化剂中活性金属主要以单原子的形式存在。同时,该策略对于其他过渡金属活性中心同样适用。因此,这项工作可为燃料电池单原子电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Yu Zhou,Talha Al-Zoubi,Yanling Ma,Haw-Wen Hsiao,Cheng Zhang,Chengjun Sun, Jian-Min Zuo,Hong Yang. Boosting the activity of non-platinum group metal electrocatalyst for the reduction of oxygen via dual-ligated atomically dispersed precursors immobilized on carbon supports. Nano Energy, 2021,106547. DOI:10.1016/j.nanoen.2021.106547

通讯作者简介:
Hong Yang (杨宏) 教授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化学工程系Richard C. Alkire 讲席教授。1989年在清华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在维多利亚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在多伦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8~2001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2001~2011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化学工程系工作;2012年至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化学和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曾获得加拿大自然科学工程研究委员会(NSERC)国家科学博士奖,加拿大自然科学工程研究委员会(NSERC)博士后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AREER奖,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目前是Science Advances的副主编及其他杂志的编委。研究领域包括,纳米材料合成技术及机理、纳米材料氧还原电催化剂等在燃料电池,制氢等再生能源和储存方面的应用。

课题组主页: http://faculty.scs.illinois.edu/hyang/

来自2区期刊的一项震撼成果:原型锂金属全固态软包电池,寿命>4100次!迄今最长!

2021-09-29

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2021-09-29

基于大缺电子稠环的非掺杂空穴传输材料助力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021-09-29

山大党锋课题组:P型基体助力反应动力学高效Ir-Te锂二氧化碳电池原子催化剂

2021-09-29

兰亚乾教授&陈宜法副教授等:共轭大环杂化催化剂促进Li-CO2电池CRR/CER反应动力学

2021-09-28

广东工大张文礼&KAUST Husam N. Alshareef教授AEM: 多级结构风琴状氮掺杂炭负极用于高性能钾离子储存

2021-09-28

氮氧共掺杂褶皱状碳纳米笼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2021-09-28

中南大学锌电池AFM:“锌”灰意冷,“铈”来运转

2021-09-27

卢怡君课题组:阴离子吸附助力镁金属在非亲核电解液中的可逆沉积

2021-09-27

电流倍率对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电解质界面层的影响

2021-09-27

陕师大刘生忠《AM》: 熔融盐辅助结晶获得近20%光电转换效率的CsPbI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021-09-2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