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酒质,这两个字经不起推敲!

Giota 知酒僧 2022-05-06
欢迎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知酒僧”。

出去浪了一圈,虽说把电脑带在了身边,装模作样心想着熬夜兴许都能码一篇,但顿顿喝酒的日子很难写几个字。

我喜欢喝完酒写一写,可那是没喝到断片,一旦断片了,时间仿佛凝固在了某个节点,硬硬的,冰冰的,生命像是强行格式化了这一段,任第二天醒来左思右想也照旧是毫无头绪。

即便浪的这些天从未断片,但总是酣喝至深夜、凌晨,待我第二天醒来,朋友早已安排了新的行程,哪里还想得起来行囊里还躺着敲敲打打的家伙。

于是乎这么些天总是重复着从清晨的目光如炬辗转到夜晚的醉眼迷离。我并不觉得累,只是把招待的友人折腾得够呛。

这期间好多消息没来得及回,有些粗心的老哥问四月购酒指南,其实没到四月就发了:四月购酒指南:价格调整幅度较大

这行情瞧着有点闹心。

听说前不久刚结束的春糖成了酱酒的天下,抢占了焦点,把浓香、清香挤得没地方站了。有人改了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编了首春糖打油诗,把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剑南春等非酱香名酒揶揄得不轻。

虎落平阳遭站在风口的二师兄欺负。此情此景,我们倒也不必长吁短叹,年岁更替兴衰轮回,时间在流转,薪火却代代相传。穷富不过几代的说法在白酒领域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按“代”来算,而是“年”。

酱酒的火热瞎眼可见,买同样的酒,掏出去的票子越来越厚,酒却越来越寡淡。不少酒企基酒告急,他们曾经最爱宣传储存五年勾调灌装出厂,以此为卖点来引得消费者的青睐,现在也偷偷从五年基酒调到了两三年。

也有人提出了各种建议,比如酒厂可以技改扩产,但做这种决定并不容易。一个酱酒厂从两万吨产能提到三万吨乃至四万吨不是件“登青天”的难事,可万一技改好了,行情却在走低,酒生产出来卖不出去,损失与风险这口锅谁背得起?

所谓酱酒稀缺、产能稀缺是人为的,而非不可抗力所致。

没人知道这波火热能持续到几时,对背景深厚的酒厂来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先把能赚的业绩、政绩拿到手再说,数年一个轮回,下一任接手时是烂摊子还是香饽饽并不是当朝宰辅需要费心思量的事。

他又不是家天下的君王,随时被替代,所作所为无非是在位时多攒点本钱罢了。某酒厂落马领导一掷千金,豪赌输掉九位数,酒商抢着为其买单;年轻姑娘为了条码、钱途,争相侍寝。

纸醉金迷、香艳环绕。人性经不起考验,党性亦只出现在夸夸其谈的会议。

与欲望相比,酒质的变化在他们眼里无足轻重。况且品牌之下,酒质确实不值一提,只有硬度、品牌欠缺时,才会强调品质与价格。但凡品牌够硬,品质说得过去,他们就有多种话术来掩饰、粉饰,毕竟消费者与酒厂对“酒质”一词有着不对等的理解。

关于这一点,我的理解是:酒厂拥有定质和定价权,但好坏的评判权在消费者手里。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酒后可以指点酒质这片江山,哪怕你不懂酒,依然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四来,入口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好与坏的标准,对错倒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花钱买酒喝,说话向来是硬气的,于你于我皆如此。



我在前面一篇文章提到了一款贵州老牌酱酒,说闻香别具一格,细腻而又浓烈,有糊香、奶香,经久不衰,很多人非常好奇,问我到底是哪路神仙竟有如此特质。我说:待我试后再说。

这不是卖关子,在喝之前说任何结论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那段时间我饱受咳嗽折磨,咳到嗓子沙哑,肺疼,试酒勉为其难,只好拖着。

后来咳嗽略有好转,迫不及待打开品尝,闻香不错,但喝下去有点寡淡,作为酱酒,我觉得算是缺陷。若与新款习酒1988的变化相印证,倒也有几分说得过去:瞄准、覆盖更多人,不得不喝酒的人有几个不喜欢“柔”呢?

虽然很多人猜来猜去是哪款酒,但竟没有一个人猜对。这款酒是湄窖的,我从电商购入,价格极其虚高,仅以我的饮用体验而言并不建议入手,因而具体是哪款就不多说了。

白酒市场的基本盘并不会骤然激增,酱酒规模能提升多少取决于蚕食其他香型的力度有多大,以前酱酒为茅是瞻,风格向茅台看齐,一众小弟跟在大哥后面摇旗呐喊“茅台老仙,法力无边!”,但如今他们意识到再怎么像茅台,也不会成为茅台,那些已经有些规模的酱酒厂不得不走上了差异化的道路。

尽管每家酱酒都在膨胀,口号清一色百亿不是梦,可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剑南春会在一旁看着却什么也不做?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怎么写酒质话题,也很少写品评白酒的文章,一方面是我有意降低了喝酒频次,另一方面我是觉得酒质本就玄幻,品评酒质的前提是有一套标准,可惜每个人的理解千差万别。我写酒只能按自己的标准来,常常得罪部分酒的拥趸、酒商和从业者。

前不久还有人在知乎给我留言,说他在茅台一线干过,在中国,就没有别的酒厂的酒比飞天茅台好的。说我这种人根本不懂酒,枉为“知酒僧”,我猜他甚至想说知酒僧不配为人吧……

结果他挨了一顿喷。

有人觉得老酒加的多就是好,有人觉得茅系风格才最高,偏好差之毫厘,结论便失之千里。即便是专家、国评,翻车的例子也多如牛毛。

记得曾经有次国评换届考试,都是各个酒厂的人才,有经验老道的江湖前辈,也有天赋异禀的青年才俊,天天泡在酒里,具备成为顶尖品酒师的一切条件,你能说他们不懂酒?还是不了解酒质是什么?喝到后来你猜怎么着?

其中一轮用的酒样是水,一众专家先入为主,评得那叫一五花八门,据说只有一个人喝了出来,并且坚持是不同类型的矿泉水。

可见玄学如斯,恐怖如斯。

我也参加过多次线下盲品,平时聊酒神采飞扬,盲品大多沦为翻车现场,尽管目前我依然全身而退,但指不定第一次翻车就发生在下一次。

同一个人,平时夸飞天茅台吊打南山敬老院,飞踢北海幼儿园,可几轮下来喝不出哪款是飞天不说,连不入其眼的某些酒在他的表格得分都比飞天高。

我想这场面绝不只存在于某一个人身上,而是普遍现象。

数日前我在知乎写过一条想法,摘抄如下:

经常有人问我某某酒怎么样、某某酒什么价格合适。

关于“酒怎么样”,我其实喝过的酒款也有限,中国白酒太多,哪怕每天不重样地喝,这辈子我也喝不完,尤其这两年冒出来很多新花样酒,而我又有意控制喝酒频次,很多酒想试,却没来得及试。特别是喝的酒款多了人也懵,时间久了记不住每款酒的特点不说,还容易错乱。

我不是那种精细的人,不会每次喝酒还要记录一下,连照片也不拍,这也是为什么我的文章很少配图的原因,确实是每次喝的时候忘了拍。我写东西靠的是心血来潮,而不是计划。

之前尝试过给酒打分,但在我的理解里,这是件不可能做好的事,打分标准一定会崩,感官体验的分数与最终成型的分数相去甚远,因为人是有偏好和感情的,会倾斜。

不信的话可以盲品打分,所得的分数与看着瓶子、品牌喝的分数是不是天壤之别?若论真实,盲品的分数才是不掺假的。

喝酒不用太深沉,这是件给人带来愉悦的事情,而不是负重前行。

我打分并不系统,是自娱自乐,初版excel表格都不知道丢哪里去了,哪怕是做天梯图我都时常会有纠结之处,何况精细打分?同款香型,89.5与90.0到底差距在哪里?他们中间隔着多远的距离?讲不清的。有个团队做GR白酒评分,GR是人名缩写,也崩了。

酒评只是个参考,娱乐成分更多些,尝试一些有意思的酒,在自己所能理解的范围内把酒喝明白,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面对“某某酒怎么样”的问题,我虽然大多数时候有自己的看法,会稍微讲一讲,但更多地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喝喝看,听起来很像是在敷衍,但我也没更好的办法,绝知此事要躬行嘛,别人的意见终究只能稍作参考。

关于“某某酒什么价格合适”,这个念叨起来更是挠头。

我前面提到我并不是个做事精细的人,不信烂笔头,全靠脑袋记,而我又偏偏是个脑子不好使的。我已经记住了部分酒的大概价格,但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

加之去年开始,酒价变动幅度很大,我也不是每天都在关注这些,毕竟有别的事要做,比如烧菜洗碗干点家务活什么的……

今年的酒,价格方面已经没有太多值得深聊的内容了,见好就收,“见好就收”的意思是:万一你一不小心见到好价酒,就赶紧把它收了吧!

其他时候随缘,刚需有刚需的道,非刚需有非刚需的法。

你说什么价叫做合适呢?说低了买不到,说高了又坑人。反正我是觉得在行情走俏时,普通人退散吧,不要去凑热闹,抄底是没本事抄底的,总能做到少被割两茬韭菜吧?

酒质带给人的体验是个性化的,但也有相对客观的判断规则,即便这个规则看不见也摸不着。薛定谔的猫适用于相差不大的酒,可左可右,可万一你坚持认为江小白比茅台好,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大多数人不认可罢了。

欢迎、感谢关注知酒僧,祝好!

延伸阅读:

两千多元酱酒单挑:红运郎、习酒30年和飞天茅台谁更胜一筹?
你好,潘金莲!
小二,上茶!
不靠谱年终总结:知酒僧误入江湖
这叒是一篇关于白酒却没有主题的文章
口粮酒怎么选?不同价位的良心口粮酒推荐!
阴暗角落的巨头
茅台精品与习酒30年的单挑,以及一些絮絮叨叨
聊聊近期喝过的酒,普茅、汾酒50年、青花郎等

如果您喜欢知酒僧,喜欢这篇文章,请帮忙点个“赞”和“在看”,谢谢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