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产险 | 呼唤产险新春天,寂静的背后是发展模式的重构
寂静的产险 | 呼唤产险新春天,寂静的背后是发展模式的重构
寂静的产险,是因为我们过度的依赖车险,导致产险的生态体系已经破坏,最终给产险公司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我们用费用来驱动车险的发展,我们用遏制费用来驱动车险的发展,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产险应该走“另外的路”。
——小城不小说
《寂静的产险》三部曲之《呼唤产险新春天,人伤管理平台让春天不再寂静》发布后,朋友给我留言“寂静的背后还是寂静”,我回复“你说的是恐怖片《寂静岭》”。
《寂静岭》讲述一名普通的母亲发现自己的女儿患上了致命疾病,她完全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事实,所以带着自己的女儿踏入了那片无人可以生还的领域——寂静岭,一种现实中恶魔的栖息地。
“寂静的背后还是寂静”,这种轮回的、辩证的问题永远是人们在不停的讨论与思考的话题。我明白,我肯定不会有一天快乐的宣布,我在这些极具魅力的问题当中找到了永久不变的答案。
但是,这就是辩论的魅力所在,因为在辩论过程中我们在思考,在思考之中可以更好的诠释保险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不仅能够变得更加智慧,也会变得更加的理智。
“寂静的背后还是寂静”,在这种轮回的、辩证的问题中,我们所要思考的的如何进行产险发展模式的重构。
人伤管理平台让春天不再寂静,我相信寂静的背后一定是发展模式的重构。
呼唤春天,唤醒一个人伤平台;呼唤春天,唤醒一个发展模式;呼唤春天,唤醒产险人的激情……
创新的理念最早来源于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于保险来说,可进行创新的内容包括产品、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客户体验、价值获取、流程、供应链、渠道、网络、品牌等,具体可参见我在《相互保险丛书》中的有关论述。
我研究发现,对于产险发展模式的创新,“创新十型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德勤·摩立特旗下从事创新咨询的机构德布林公司(Doblin)研究表明,成功的创新都是由3个大类里的10种创新基本类型组合而成。1998年起,德布林公司开始致力于找到成功创新案例之间的相似之处和规律,通过模式识别和复杂性管理技术,最终发现了创新的十个类型(如图1所示),其巧妙地融合了生产要素创新的各个维度。
图1 创新十型法概念图
在产险发展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可以考虑引入“创新十型法”,以此丰富产险发展模式的创新内容。创新十型可分为三大类:
业务模式为中心的创新,关注企业自身运营,包含盈利模式、网络(联合他人来创造价值)、结构(组织并配置人才和资产)和流程方面的创新;
平台为中心的创新,包含产品表现和产品系统方面的创新;
用户体验为中心的创新,涵盖了服务、渠道、品牌和客户交互方面的创新。
创新十型不是一个流程表,也不是各种类型的排列顺序,也不涉及等级体系,任意类型的组合都可以形成创新,企业可以从任意一个类型开始创新。
在判断公司应该采用哪些创新类型时,首先要判断公司创新的方向。目前,市场上所有公司的创新活动主要专注于三个中心的一个或几个:业务模式、平台或客户体验(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十型法下的三种模式概念图
在了解这三个中心之后,产险公司需要能够洞悉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已经在那里,关键还是清晰的认知自我)在市场中正在进行的创新活动,就能判断出公司是否应该有意识地对现有项目加倍投入或是另择创新方向。
这种创新要求产险公司专注于配置资产、能力和价值链上的其他要素,追求以差异化的方式服务客户并获得利润。商业模式转变首先从框架的左边开始(包括盈利模式、网络、结构和流程创新),然后不断向右移动,添加需要为公司商业模式增效的补充项目。
高效优质的业务模式是公司的经营特色,也将是公司未来能够补充传统保险市场空白的核心优势。
目前,产险公司经常是以它的产品为中心,并不断为其增加特性或功能,却很少有其他措施。开发这种全新的平台模式首先要从框架的中间开始(包括流程、产品表现、产品系统以及服务创新),整合这几类创新以创建一个坚实的基础,然后不断往框架的两端延伸,添加其他种类的创新以帮助公司的平台发挥作用。
卓越的平台能帮助客户化繁为简,可以通过联接不同群体、能力和产品发现新的机遇,在帮助客户解决挑战时,这种平台创新是最富有成效的。
这种创新要求产险公司以独特的方式联接、服务和吸引客户,改变它们与企业和产品的互动。这种转变要先从框架的右边开始(包括渠道、品牌以及客户交互)。然后不断往左边移动添加新的创新种类使客户体验发挥作用。
当市场中某类品类竞争过于激烈、陈腐守旧或是过于复杂,提供卓越用户体验就是不可或缺的。用户体验在面对高度互联的客户群时特别重要,因为任何关于客户体验的好坏消息都能像野火一样迅速传播开来。用户体验创新适用于任何行业,对于以客户制为基础的公司,更应注重提升客户体验。
针对“转变业务模式”“转变平台策略”“转变客户体验”等落地问题,我访谈了几家保险公司以及笃笃医联的CEO胡玉欣女士,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笃笃医联提出的“三大模式”是一个不错的借鉴,因为笃笃医联“三大模式”的思路正好契合了发展模式落地问题。
从流程来看,从查勘、定损、核价、人伤跟踪、风险调查、理算、核赔,全流程高标准按“提服务、防风险、实减损”的要求,完成案件的全过程服务与损失核定工作;当然,这些环节可以外包给专业的人伤管理平台,产险公司只需做好审计,并把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市场、开发产品,这样可以减少理赔环节的人力成本、职场成本、系统成本、管理成本。
从工具属性来看,要包括全景智能调度、智能高效的相机、标准作业流程预设、个性业务定制、作业过程系统管控、指标考核实时呈现等模块;同样,这些环节可以外包给专业的人伤管理平台,这样可以减少公司系统维护开发成本,同时可以为服务效率、案件质量、队伍管理提供强大支撑,为公司运营政策制定提供有力保障。
从落地来看,需要“强大高效的平台+规模化的专业一线服务人员”;同样,这些环节可以外包给专业的人伤管理平台,公司只需发布一条任务信息,这些平台就快速高效的跟进,让理赔运营管理不再繁杂,公司只需客观评价、管理好人伤管理平台即可真正达到“促服务、降成本、增效益”的目标。
前面介绍了“发展模式之创新”“发展模式之选择”“发展模式之落地”,剩下的就是公司需要确定发展模式重构需要投入的资源,可以将发展模式的重构分为三个阶段:改变已知、改变边界和改变游戏。
显然,随着发展模式重构的依次推进,需要的资源和带来的风险度就越高,因此,产险公司要有目的的选择采购一些标准化的创新活动,控制公司内部的创新规模,在创新数量和创新能力之间取得正确的平衡,在自我创新和采购创新之间取得正确的平衡,这样才能确保发展模式重构三个阶段的顺利展开。
通过改进现有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产险公司可以优化内部流程和管控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质量、性能和体验;例如,针对当前车险人伤管理的困境,产险公司急需要解决“现场查勘”“医疗跟踪”“医疗审核”“医疗服务”等关键人伤管理环节,急需一个人伤管理平台。这种改进带来的优势不会持续太久,因为竞争对手会有针对性地快速模仿和应对。
当为客户提供全新的综合解决方案时,公司需要对现有发展模式进行重构,以求与传统发展模式形成对比;例如,产险公司可以基于金融科技搭建“智能的系统+专业的线上专家+专业的线下队伍+基于数据的引擎”的人伤管理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专业与智能”的结合。这种程度的改进常常会给公司带来新的客户,并改变市场参与者对公司的预期。
随着上面两个阶段的推进,公司可以选择挑战并颠覆一切,例如基于“接人与人、连接人与物、连接物与物、连接一切”背后的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网、超能网,保险公司可以在适应未来社会的复杂性和群体的多样性基础上,构建面向未来的信息交互网(保险网)。这种改进将从根本上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模式,全新的发展模式(而不仅是产品或服务)将会诞生。
“发展模式之创新”“发展模式之选择”“发展模式之落地”“发展模式之阶段”之后,我们就高枕无忧了,显然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更多,因为叔本华曾经说过“无论何时,每个人都需要配备一定份额的焦虑,或者担心,或者困苦;正如一艘船需要一定的压舱物,才能走出一条笔直和稳定的航线。”(《论生存的痛苦和虚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有各的算盘,显然我不能替大家思考,但是可以给出一点思路,供参考。
所谓知己知彼,现状篇,我们要毫无保留,剖析自我,建议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市场主体、保费规模、经营效益、竞争情况、保险周期,注册资本和净资产、总资产和总负债,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机构分布和区域市场,险种情况和主导市场……
所谓鉴往知来,方向篇,我们要头脑清楚,量力而行,建议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如图3所示):市场趋势、发展环境、发展策略、发展定位……方向要清晰、明确,基于公司、市场实际情况制定,既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脱离实际。
图3 公司发展方向思考概念图
所谓知行合一,行动篇,我们要雷厉风行,全力以赴,建议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如图4所示):总体框架,预算+行动+考核;关键行动,机构+产品+区域+渠道+客户+运营+其他;行动逻辑,盈利模式+发展模式+管理模式……关键行动的创新和实践,要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形成,并贯穿“预算+行动+考核”的总体框架,形成盈利模式、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行动逻辑。
图4 公司行动框架思考概念图
所谓学以致用,学习篇,我们要知道一个公司的成功一定不是老板一个人的成功,而是需要建立一个组织得以持续学习的流程,思考未来各种可能的发展,并以此市场不确定性拟定公司的应变策略(如图5所示)。
图5 公司学习路线思考概念图
最后,我想起了斯蒂夫·乔布斯曾经的一句话:“时间有限,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于产险公司而言,又何尝不是,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研究别人身上,要从自己的初心出发,让自己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保险公司。
注:本文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和小编通过各家公司收集整理的数据。
数说保险文章
......更多请关注小城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