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安全研究 | 机构之风险
中国保险业安全研究 | 机构之风险
国际疫情冲击下,任何公司都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保险业影响最大的公司是美国政府总计累积向AIG提供1823亿美元资金援助;对中国保险业的最大重创应该是“平安投资富通”,具体结果成了“谜”,我们只知道平安集团不得不将投资富通的238.7亿元人民币(37.8亿美元)账面价值进行减值。
——小城不小说
《中国保险业安全研究 | 风险之源头》指出,中国保险业安全问题的四大风险源头:最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危机)、最大的风险源(投资业务)、重大的危险源(承保业务)和重大的隐患源(保险机构)。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08年金融危机下的美国国际集团(AIG)。2008年9月16日,美联储在拒绝雷曼兄弟的求救任其破产的次日,却又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地决定援手AIG,向其提供了850亿美元的过桥贷款。此后美国政府又三次注资,总计向AIG提供1823亿美元资金援助。
为什么金融危机会导致金融机构破产,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例,金融危机导致金融机构破产的原因如图1所示。
图1 金融危机导致金融机构破产的结构图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
美国国际集团(AIG)是世界保险和金融服务的领导者,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保险服务机构,业务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AIG有四个主要的经营业务领域:非寿险服务、寿险及退休保障服务、金融服务、资产管理服务。
AIG为什么会濒临破产,显然不是因为其不重视风险管理,也不是其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如图2所示),而是因为金融危机导致风险的传递,风险进行了自我进化。
图2 AIG建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结构图
面对疫情的影响,任何公司都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保险业的最大重创应该是“平安投资富通”。
从2007年平安首次“出海”投资比利时富通集团,到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出现巨额亏损,平安通过各种渠道,与比利时政府进行长达数年的索赔、诉讼、仲裁。
关于这段历史已经成为了“谜”,我们自知道2012年平安集团不得不将投资富通的238.7亿元人民币(37.8亿美元)账面价值进行减值。
88家产险公司,2020年1-2月份47家公司出现了负增长,负增长超过20%的公司有22家(图3);还有什么呢?
这22家公司,除了鼎和财险、出口信用和永安财险之外,其他公司保费都相对较小。为什么会出现负增长,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故事,保证险暴雷、股东内斗、高管长期缺失、经济下行、找不到北……
除了这22家公司以外,还有那些公司值得关注呢?从产险行业来看,财产险占比83%,意外险占比3%,健康险占比14%;各家公司险种结构差异比较大。
最近各家产险公司陆续公布了2019年的经营成果,一些公司净资产已经接近0,一些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接近底线,一些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那是一个杂乱,一些公司董事会、股东会都无法召开,一些公司迟迟没有完成审计,一些公司看不起别人更看不清自己……这些公司我不打算一一爆料,因为每一个都是一部小说。
91家寿险公司,2020年1-2月份33家公司出现了负增长,其中外资寿险整体负增长11.7%;负增长超过20%的公司有19家(图4);还有什么呢?
除了国寿存续之外,其他公司为什么会负增长,相对来说原因比产险还简单,除了股权之外就是战略除外(没打算做)。
91家寿险公司,2020年1-2月份非保险合同交费39家公司出现了负增长,其中负增长超过20%的公司有27家,整个行业负增长48.02%(图5);保费收入和非保险合同交费合计38家公司出现了负增长,其中负增长超过20%的公司有23家。
这些公司都曾经高歌猛进,都是保险人膜拜的对象,有公司是因为疫情,有公司是因为战略,有公司莫名其妙。
联想到自己曾经写的一篇文章《中国非寿险业转变发展模式的策略——破产制度的完善》,看来只有“破产”才能促进保险业转型。
在发达的保险市场中,保险公司破产如同其他企业破产一样,都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在日本,1991年经济泡沫破灭,之后保险业进入寒冬,引发破产潮,1997-2001年5年间,便有9家保险公司申请破产。
在美国,1977年到2009年间,A.M.BEST对其进行财务实力评级(FSR)的4962个保险公司中,平均每年有22个,一共703个保险公司出现财务问题进而破产。
在中国,虽然《保险法》《破产法》《公司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也提到了保险市场退出的问题,但是内容抽象、规定泛泛,根本无法运用到具体的实务操作之中。
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发改财金〔2019〕1104号),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的程序和路径。
目前,部分保险公司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种路径依赖的“闭锁”状态,即“激进策略——数字掩盖问题——经营状况恶化——提高数字掩盖新问题——激进策略”的恶性循环。
路径依赖是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常用概念,是指制度变迁一旦在自我增强机制下选择了一条路径,它就会沿着这条路径走下去,也就是说,一次或偶然的机会出现了一种解决方法,一旦这种方法流行起来,它会导致这种方法进入一定的轨迹。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路径依赖决不是历史决定论,只要通过相关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替代,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就能退出锁定的低效率路径。
打破路径依赖,是保障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了打破目前的路径依赖问题,首先要确定退出“闭锁”的条件和作用机制,即进行路径替代的条件。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在社会系统中,要退出次优的路径依赖的变迁路径,其条件取决于形成自我强化机制的各种因素的性质,即该路径产生的递增收益是否具有可逆性和可转移性。
如果收益递增的强化机制来源于固定成本和学习效应,那么要发生路径替代退出“闭锁”状态的难度就很大。因为:固定资产具有专用性,很难在另一种路径中被利用,因此沉没成本很高;学习效应中的默认知识不具备信息传递性,因此引致的认知阻力就很大。
如果收益递增的强化机制来自系统的各种网络效应,如协作效应、适应性预期等,行为主体则只要加强信息交流,形成一致性行动,路径替代就可能发生。
从目前中国保险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两种原因都存在,各家公司要针对自己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同时保险监管部门也要配以相应的干预。
针对前者,即收益递增的强化机制来源于固定成本和学习效应,因此,在退出“闭锁”的过程中,保险公司要先压缩固定成本再监视自己的“学习”。
针对后者,即收益递增的强化机制来源于协作效应和适应性预期,因此,在退出“闭锁”的过程中,保险监管部门的干预和保险公司的一致性行动十分重要。
打破路径依赖,是保障中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了打破目前的路径依赖问题,除了路径替代的条件之外,还需要“破产”约束,这有这样才能引导保险公司正确处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从而促使其打破目前的路径依赖问题,建立高质量发展模式。
疫情就像一个蝴蝶效应,在加速许多事情的进程。关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总是看到各种各样的碎片化信息和思考,但很少有人能将疫情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承保业务、投资业务等影响结合在一起。
“国际疫情影响下的保险业”系列研究研判了这场突如起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保险业运行的影响,探讨了应对疫情冲击的保险对策,有效防控我国保险业发生系统性风险,保证中国保险业安全。
《中国保险业安全研究 | 问题之初探》:随着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蔓延,全球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为此,我们需要研判疫情对我国保险业运行的影响,并探讨应对疫情冲击的保险对策,有效防控保险业发生系统性风险,保证保险业安全。
《中国保险业安全研究 | 金融之保险》:经过7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金融大国,我们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信贷市场和外汇储备规模,拥有世界第二大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所以保持好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就是对全球金融稳定的重大贡献。
《中国保险业安全研究 | 保险之家底》:保险,作为一个强监管的行业,属于奇缺的货物;所以,一旦控制了保险的金融力量,从中牟取暴利也就不足为奇了。最近20年保险业年化ROE跑赢了GDP名义增长率、M2供应量增长率、沪深300指数年化增长率、CPI指数年化增长率……总体来看,保险业家底还算比较殷实。
《中国保险业安全研究 | 风险之源头》:国际疫情影响下,中国保险业暴露的十大问题隐含了四大风险:传统风险、经营风险、宏观环境风险、全球风险的传染和传递等;基于十大问题背后的四大风险,我们找到了中国保险业安全问题的四大风险源头:最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危机)、最大的风险源(投资业务)、重大的危险源(承保业务)和重大的隐患源(保险机构)。
《中国保险业安全研究 | 疫情之影响》:2020年,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和历史数据预测,预计保费零增长,投资收益率为2.34%,整个行业将亏损1500亿。这些预测也许是极端不利情景的压力测试,也许是基本情景下的经营结果,我们还无从下定论。因为疫情的发展还存在不确定性,目前要判断其对经济和保险的影响为时尚早,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对于保险业的危害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中国保险业安全研究 | 承保之风险》:保费下降将产生什么样的风险,产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又有所差别,但是承保之风险已经开始暴露,并在剧增,2季度将开始逐步爆发。怎么办呢?回想一下公司曾经做过的压力测试,拿出来看看还有用吗?
《中国保险业安全研究 | 投资之风险》:从“六稳”到“六保”,这个基调已经非常明显了,现在是底线思维。这就要求保险业的投资策略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要用“底线思维”来配置资产;同时,保险监管部门也应用“底线思维”监管保险资金。
……未完待续。
历史只有在回顾时才有意义,而且永远不会有最后定论。——亨利·基辛格
声明:本文仅代表本人的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
小城不小说
......更多请关注小城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