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警察殴打打人学生,舆论撕裂的背后
你手放哪呢,出生啊
薅广电羊毛!100元话费实付94.6元,还有电费96.9充100元!招团长~
警察踢打校园欺凌者:当事人不愿返校,派出所拒收锦旗
疯传!广州地铁突发!警方介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改变了我们对吃的追求吗?|播客征集
Original
Jing的明日之路
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2023-03-13
收录于合集
#疫情
23 个
#未来生存技能
21 个
#播客
30 个
#媒体报道及荣誉
13 个
三个月前,我们发起了一次播客征集:
疫情中怎么填饱肚子
。
在过去三个月里,很多人对食物有了新的体验,
有人爱上
了垃圾食品,也有人学会了诸多烹饪技能,还有人通过食物获得了安定。
的确,很多东西都改变了。
那么,
疫情改变了你对吃的追求吗?具体改变了什么?
你的哪些饮食习惯改变了?受得了天天做饭吗?喜欢吃自己做的饭吗?
那段时间你最想吃什么?最不想吃什么?现在最想吃什么?
你学到了哪些食物技能?跟谁学的?未来还想学吗?
有哪些难忘的食物和食物故事?食物帮你缓解焦虑了吗?
在不确定的未来,你想如何和食物相处?
我们写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想听到你的答案和故事。
也许这是一次让你梳
理过去三个月生活经验的机会,
欢迎来和我们联系哦~~
roadtotomorrow@163.com
下文英文版首发于Sixth Tone(4月8日)
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取
2020年春节,受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菜场和超市关门,外卖停摆,手机app抢不到菜,我第一次意识到“填饱肚子”会成为一个问题。当时,一个上海城郊的生态农场解决了我的食物危机,这次危机让我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可持续的食物体系。
没想到,过了两年多,历史再度重演。我所生活的上海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疫情,超市、菜场的生鲜货架被抢购一空,网上抢购蔬菜肉品也变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社交媒体上甚至流传着人们在小区挖野菜的段子。那个曾经解救我的农场,也因为物流限制而无法供应食材。
各个微信群里,大家又开始交流怎么填饱肚子的问题,我顺势发起了一次声音征集,做了一期播客
《疫情中,我们怎么填饱肚子》
,让大家分享在疫情中如何获得食物、如何保存食物、如何吃得好一点。
我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答案。比如,年轻人的冰箱里常常储存了很多家乡寄来的食物,以肉食为主;除了冷冻蔬菜,年轻人开始学习制作泡菜、酸菜、菜干等传统保存食物的方法,没想到这些奶奶和妈妈们的手艺就这样被传承下去了。
4月1号“足不出户”后的第一顿正餐,做了家乡美食——手抓饭。图Jing
反观疫情以来这两年里,我和身边朋友们的饮食习惯确都发生了一些转变。一个最重要的改变莫过于,很多和我一样曾经依靠外食和外卖的年轻人,开始尝试自己做饭。一方面,因为疫情被困在家中,不得不自己做饭;另一方面,在自己做饭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首先,自己做饭大大降低了饮食的花费。“省钱”可能是当下吸引低消费欲望年轻人的最好策略之一,临期食物的火爆就是一个证明。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临期食品行业加速发展,市场规模达318亿元。
虽然很多年轻人厨艺不佳,但做饭除了填饱肚子,还有重要的社交功能。不管是在社交媒体上晒食物,还是邀请朋友来家里吃饭,食物总是最容易引发交流互动的途径。
甚至有一些人把做饭当作缓解压力的方式,让自己从工作压力和社会新闻的氛围中抽离出来,做一些自己能掌控的事情,让自己感到“治愈”。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发起围绕食物的社交活动。比如,一起去逛菜场、参加食物工作坊、办分享家乡菜的小家宴等。
去年中秋节,我们也做了一次
“零废弃月饼大作战”
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公众关注类似月饼的食物浪费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全球有三分之一的食物是被浪费或损耗的。
考虑到单纯的数据和行为说教难以吸引公众的兴趣,于是我们邀请大厨来教大家,把即将被浪费的月饼改造成新的美食,结果受到了很多关注。从活动中我们也发现,年轻人对于亲自制作食物还是有很大兴趣的,只是需要恰当的吸引点和引导。
更重要的是,随着外卖相关的新闻越来越多,许多原本十分依赖外卖的人开始意识到,便利的外卖背后隐藏的众多问题:廉价不卫生的外卖料理包,高油高盐高添加剂的烹饪方式,难以追溯的食材来源,外卖骑手被严重剥削的处境……
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外卖带来了大量垃圾,除了餐饮垃圾,还有大量的包装垃圾。据统计,2020年中国外卖行业交易规模达6646亿元,外卖订单量达171.2亿单。外卖包装垃圾以塑料材质的餐盒、餐具、打包袋为主。以北京市为基准,每份外卖订单共计使用塑料60.197g,则全年外卖行业塑料垃圾产量约103万吨。
疫情发生后,我慢慢习惯了自己做饭,外卖的次数就明显变少了。在疫情发生前,可能每周都要点一两次外卖。但过去一年,我点外卖的次数,用双手就可以数的过来。我的很多朋友也有同样的经历。
自己做饭仅仅是改变饮食习惯的一个开始。因为一旦开始做饭,就会和食物有更多接触,从购买食材到保存食物,从学习不同食物的烹饪方法到了解食材的营养学知识,食物的面貌开始变得丰满多样起来。
自从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定时扔湿垃圾成了一个有点麻烦的任务。了解到用厨余做家庭堆肥后,我做了一些尝试。一方面是因为病毒,对微生物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扔厨余垃圾的次数。堆肥成功后,好不容易堆成的肥料,如果没有被好好利用,总觉得有些可惜。于是,我又开始尝试阳台种植。
家庭堆肥尝试。图Jing
作为一名连花都养不活的植物杀手,种菜无疑是独特而新鲜的体验。我带着一股小学生做课外试验的兴奋,当看到种子发出小芽时,竟然激动地叫了出来。可能对于独生子女一代、并且没有养宠物经验的我来说,突然体会到了生命诞生的那种喜悦。
虽然,最后种出来的菜也没吃到几口,但这个从餐桌到餐桌的过程——做饭、厨余、堆肥、种菜、做饭——让我感受到了一次小小的食物循环。而在我阅读了很多食物的书籍后,才明白食物的本质正是一种自然的循环。
关注食物浪费的人经常会说,自然中没有食物浪费,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然而,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食物的循环被打破了。《城市与食物循环经济》报告(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2019)数据显示,城市中只有不到2%的食物副产品和有机废弃物中的生物营养成分以堆肥或其他方式被重新利用。
更糟糕的是,城市里食物垃圾如果未被有效地资源化利用,就会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负担,中国城市的厨余垃圾通常占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一半左右,而且食物腐烂还会增加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
由明日之路和兜着走发起制作的堆肥入门指南
植树节,一起堆肥Bar!
疫情隔离期间,很多人发出感叹:没想到2022年的今天,还得为了吃而发愁。在物质丰裕的现代社会,也只有发生灾难和危机时,食物才变得异常珍贵。而疫情恰恰是一个让我们反思的机会。因为在不确定的未来,灾难和危机恐怕仍会突如其来。
最近,食物保存成为了一种刚需,我们分享了两篇食物保鲜的文章——
《除了抢菜,食物保鲜也将成为一项未来生存技能》
、
《除了菜,你吃的所有食物都可以延长保鲜》
,意外成了爆款。一时间,食物保存成了一项基本生存技能,除了整理冰箱,泡菜也成了朋友圈的热门词。
我也是在去年才学会了做泡菜,而我冰箱里还有两包妈妈腌制的酸菜。除了发酵食物,我的冰箱里还有家乡的肉、干果,以及妈妈回老家前包的饺子,它们成为我“足不出户”的几天里宝贵的食材。
3月28日得知浦西要在4月1号“足不出户”时,赶紧做的泡菜。图Jing
在“足不出户”的前一天,我去河边散步,发现几位想挖野菜的阿姨,似乎印证了网络上的段子。吃野菜原本也是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住在乡村的人常常认识不同的野菜,并把它们做成特色美食。而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若不是遇上疫情,大概也不会想到野菜的食用价值。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食用城市绿化带里的野菜存在一定风险。因为,城市里的野菜被划为景观植物,会被定期喷洒农药,它们不是自然中食物链循环的一环,更多是承担观赏和填充绿化率的功能。
浦西“足不出户”前寻找野菜的上海阿姨。图 Jing
乡村野菜和城市野菜的不同命运,似乎也在告诉我们,需要换一些角度看待我们身处的世界了。在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关系中,食物是最典型的代表,如果能重新认识食物,也许会让我们在未来不确定的危机中有更多余地。
如果问我,疫情对吃的最大改变是什么?我想,那就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思考,我们和食物到底是什么关系。
疫情让我意识到,现代人类社会中,食物不仅是商品,更是自然的馈赠,也是连接人类的最有力量的情感纽带。也许只有在这样的人与食物的关系中,才能构筑起更可持续的食物体系。
更多精彩内容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