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文学·时空书写 | 班宇:径直走入虫洞 -《读书》2023年第6期

Editor's Note

吴越《必须写下我们》关乎当代文学所创造的世界:她途经的时间被一个个空间所分割,行在首尔、北京、沈阳与都江堰的街巷,凝神于上海男装店的二楼与都江堰光明街的理发店里。此篇涉及城市与时空书写。敬请取阅文末的【全球城市】【全球文艺】相关文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读书杂志 Author 班宇

编者按 

评论家评论作家的作品,顺理成章,但反过来,由作家出手,评介评论家,或曰文学编辑,这种形式就很少有,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形式可能会超越一般评论中的“套路”。青年作家班宇就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



径直走入虫洞

文 | 班宇

(《读书》2023年6期新刊)


想要概述《必须写下我们》有点困难,也并非不可能之事,尽管扫过目录,我们便可获得一个隐约的印象——这是关于作家的故事:这一代与上一代的,海内与海外的,位于核心与身在边地的,从事虚构与非虚构的写作者们。如同一块时代的病理学组织,作家和他们的人生故事被裁剪出来,安放在一块小小的、不规则的载玻片上,亟待下一步处置。读者需自行滴入染液,即阅读这些作家的文学作品,使之充分融合、发生反应,进而在显微镜下现出诡秘动人的形状与纹理。但是,这样的形容仍然不够充沛,与此同时,书中收录的这些篇章也穷尽了近年来非虚构作品的全部形式——人物特写、事件报道、活动速记、对谈问答、小说评论、印象记等,灵活丰富,不妨看作一次非虚构课业成果的集中展示。再者,不谈最后两篇与文学这个题目无关的长报道,之前的每一篇文章里,我们都不难感受到作者吴越对话时的强度与位置,并非谦逊到如同隐身的在场者,只知一味退让;也不是激进乃至冒失的挑衅者,渴求从失控的间隙里盗猎所谓的真实。吴越似乎拥有一种维持平衡的方式,很像她所写的那些杂技演员,自然而机敏,在暗处下过苦功夫,读解能力与反应速度一流,总能与惊险擦身而过,且从不赋予其决定性的结构。在这样一位无法轻视的对手面前,受访者在不经意间便完成了一次交付,当然,她也总能在最恰当的时刻收束动作,轻盈着地,这几乎从未失手。以及,读这本书时,我也愿将之作为吴越个人的一份生命笔记,一次勾勒陌生性的永恒运动。关于文学,虚构与非虚构,或历史、尘土、幽灵、技艺,再或并肩渡过的劫难。她途经的时间被一个个空间所分割,行在首尔、北京、沈阳与都江堰的街巷,凝神于上海男装店的二楼与都江堰光明街的理发店里,游走在对身份的长期困惑与将之迅速抹平的壮烈变革之间,不同年代、地域的回响在此交织一片,彼此折射。显然,这也是一次确认自身的持久旅程,与作家张悦然的对话里,她曾简短地回顾了自己的生涯:

我们与十五年前各自的样子大相径庭。二〇〇一年“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在上海市作家协会大厅前留下了一张合影……尽管激动不已,我几乎立刻就远离了这个对我来说有些喧嚣不适的话题中心。本科就读时,收到《萌芽》约稿信,稍写了几篇,后接到“新概念”获奖者与前辈作家对谈的邀请信,谁也没告诉,直接放进抽屉。实习先去广告公司,然后去主流媒体,干了十年记者。也不知怎么,忽然,我就走回了文学这条路,就像是径直进了一个虫洞。


2016年8月17日,李其纲著《新概念作文大赛历史》新书发布会上,左起张悦然、吴越


也差不多在十五年前,我在展览上见过一件名为《虫洞旅行纪念》的装置作品,艺术家将接触式麦克风粘在旁边的上下水管道上,就地收录声音素材,辅以调变,观者可以随时戴上耳机,聆听一段来自异世界的复杂混响。怎么形容那种声音呢?琐碎而细微、幽深而绵长,如同进入黑夜的漫漫旅行,有着一种五彩纷呈的空旷与单调。奇妙之处还在于,那些即将到来的声响永远是未知的,若有若无,不可预测,没办法确切分辨它的成分构造,走步声、冲水声、说话的声音、点烟的声音、外面的风声、云朵相互驶过的声音、太阳下落的声音,或近或远,全被纳入其中。就是这样,一截管道连通着宇宙的不同时刻,所有人都是演奏者。这也暗合了我读过此书后的另一个思绪,如果被访对象是演奏者,那么作为采访者与书写者的吴越,究竟是一位听众还是指挥家?以及,我们所共同出演的,到底是一支什么调子的协奏曲?

电影《星际穿越》剧照,该电影在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论之上进行改编,主要讲述了一组宇航员通过穿越虫洞为人类寻找新家园的冒险故事(来源:douban.com)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稍后再谈,我们姑且回到虫洞之中。如果吴越径直进入的是这样一个命定的隧道,那么旅途势必不会轻松:不仅在于时空之路的永不平坦,那些对被访者的好奇、着迷与探寻,根本上源于我们对自身内部陌生性的压抑。而书写,也即在纷繁的噪声之间捡取一条可被理解、可供体认的路径。以及,对于“走回了文学道路”这件事,很难看作一次奥德修斯式的返乡之旅——英雄飘落大海之上,历尽劫难,依靠的是神话这一载体的天然庇佑;我们只能自己发掘一条崎岖的精神小径:与街巷里的白马对视,在呼啸的荒原上扫荡,建造荡在湖心间的那艘小船,驶往历史晦暗不明的披屋,在那里,一根或者几根鱼刺梗在喉部,吞不下去也吐不出来。


上述几个瞬间的意象分别来自吴越与金宇澄、索南才让、双雪涛的采访及她的后记里。金宇澄的《洗牌年代》收录了一篇可谓逸品的杂文《马语》,语句精准,筋骨分明,似娓娓道来的说书人,笔锋遒劲,入景入情,记忆与现实重重叠印,穿梭往返,再铸这匹“高大而温良”之物。在吴越的采访里,起初便是金宇澄母亲的一封信件,记载了她与幼年金宇澄的一次出行,也与马相关:

有人牵一匹白马走过,舒舒盯着马看很久,睡午觉时问了一串问题:马为什么白颜色?有绿颜色的马吗?拉它到哪里去?为什么马要背一只袋袋呢?袋袋里有什么东西?
金舒舒最初与马的对视与发问,折叠于陈年信札中,一个甲子之后,小说家金宇澄——也即当初的金舒舒,展读母亲记录自己幼儿时期,感觉是“一个陌生人的故事”,但他仍然记得那匹白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上海淮海路街头,确实有马匹的活动。清晨有人牵着挂铃铛的母马走过,挨家挨户叫卖马奶,有人要买,当场就挤。那时居住上海西区的孩童,有金宇澄,也有王安忆。类似景致,王安忆在《弄堂里的白马》里亦曾提及。上海街头的白马,惊异了多少童眸。


金宇澄手绘白马之一


铃声骤起,惊异童眸,几笔荡至过去的鲜活世代,在《繁花》之前,于《回望》之际。吴越从金宇澄的父辈写起,惊心动魄地描述了一个家庭如何勉力维系、如何始终“不响”、如何疲惫而孤独地应对着时代之潮,以及那种即使逝去良久,仍不时可知可感的彻骨战栗,而这一切又是如何在写作中完成显影的。字与词的召唤,恰似沉默的白马,在梦境与现实里自由来去,提示着最初的时刻,补全了最后的声明。在书写双雪涛与索南才让的正文之后,吴越奉上两篇精湛的短评,一篇基于影视改编的维度,一篇谈对其短篇小说的印象,涉及文体特征、故事题材、叙事视角、语言质地等话题,充分展示了一位文学期刊编辑的职业质素。

仅仅这些也还不够,毕竟这不是一本编辑的经验手记。在更广阔的篇幅里,吴越呈现了出色的人物侧写能力,比如全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篇自述,莫过《陈村:上海最资深宅男》。我第一次读陈村的小说是二十年前,《一天》收录在高中语文的课外读本里。当时我有位同学读过此篇后,深受启发,举一反三,立即在考试时采取同样的句法模仿作文,语调奇诡,通篇确凿无疑的肯定句,“是”和“的”二字布满纸面:太阳是暖洋洋的,作业是写不完的,妈妈是爱过我的,好日子总是别人的,但生活还是可以过得下去的。毫不意外,老师打了很低的分数,他不太服气,拎着这篇《一天》前去理论,半晌,沮丧地回到座位上,我们问他情况如何。他说,老师跟他说了三点,第一,即便是优秀范文,如此模仿也无非流于表面,况且这篇过于怪异,不太可取,最好的也许只有一句,“饭盒里装的是白米饭和金黄金黄的咸带鱼”,色泽分明,如在眼前;第二,还是要多读一读余秋雨,比如《文化苦旅》这本,通天纬地,苍凉深邃,可谓感人至深,又有文化又很艰苦;第三,陈村是谁啊?

陈村


如果能够穿越回到高中时期,我很想把吴越的这篇文章交给老师读一读。那样的话,想必他也会对这位“资深宅男”心生羡慕,一个天真、自在、活泼之人,一位总有办法全身而退的逃脱大师,始终满怀正义、东张西望,所有的热闹都与他有关,又与他无关。我不知道采访进行了多久,但在这篇生动的自述里,我确实很愿意去想象吴越当时是在如何发问,又是怎样去捕捉那些言语的瞬间。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她的文章或与陈村的照相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原出的不只是事件和经历,还有笼罩其上的那一抹神韵。


除去这一层层温馨的光晕,至少有两次,我在书里也见识到了寒光初现的凌厉时刻。其一来自吴越与李黎的对谈,这一篇里,她的身份从采访者变为被访者,谈话的主题虽是“非虚构写作”,从中也不难读出吴越的文学观念与价值标的。以及,我自此也完全记起了与她探讨某一篇小说时的情状——她总能抓住小说内部作者最无能为力的那一部分,也许是无法或不愿说清,也许是不敢或不能完整面对,原因不重要。总之,一旦被发现,吴越便开始了她的“死缠烂打”,逼着作者和自己一起把问题想得更明确一点。当然,这会使小说有一个质地的跃升,但过程也绝不轻松。读这篇时,我发现吴越不仅对待作者如此,对自己也是追问不休——在模糊而容易触怒的未知地带,她敢于去思考、判断和表述,逼着自己把话说清,踏出更为清晰的印迹。比如,她谈及“非虚构”的主观性与作者倾向,即使提供了一个关于星空、寒夜、绿光和烘干机的伤感瞬间,也不妨碍在最后指出“非虚构写作不是、不可能是事实本身,而是对事实的某些认知的一类写法。”谈非虚构写作的定义与范畴时,她也勇于为此划定特征与界限,“新闻性”“个体性”与“文学性”—这些乍看起来似有所指的大词,细想过后,也是含混而无法自圆其说的所在。


李黎与吴越的对谈(来源:bing.com)


事实上,最精彩的部分来自她对于每一条原则的读解,有历史的依据,也有演变出来的种种特质。由此,我想到,在很多时候,她也是凭借着这样充沛、饱满的理由来与作者沟通的。即使在她阐述过后,我也总会产生一刻放弃这篇小说的念头,很想借用张楚的歌词,“我们也只能表现得这样”。这显然也不太行,用吴越的话说,毕竟“本质上,我们都听从了文学的召唤,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自己钻入的虫洞,自己选的路,无法放弃,只能缓步。


2019年9月20日,上海光的空间书店,双雪涛《猎人》分享会,从左至右:周嘉宁、双雪涛、金宇澄、吴越


第二次的寒光闪现于最后一篇《重返光明街》,尽管对于吴越而言,二〇一四年发表的《杂技四十年》也许更具代表性,标志着她“从写报道到非虚构的初始摸索”,但我更想谈谈这篇——二〇〇八年五月,四川都江堰的一条窄街上,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四年级女孩经历了那次地震,此时距她确诊已有三年,这个上午,她从成都化疗回来,由于老师的援救,她并未因此受到身体上的损伤。不过,灾后世界,哀声一片,需要援助、安抚的百姓无数,没什么人顾得上这位患病的女孩了。女孩的父母四处奔走,准备再要一个孩子,以取脐血来救治女儿,可命运却依然在捉弄这一家人,次年,弟弟出生的两周之前,女孩不幸离世。事后得知,新生儿与故去的姐姐血型不同,无法相配。


在“如此普通和平淡的一条街”上,一抹过分锐利的寒光,先是挑开了一个祥和之家的脊梁,接着朝向大地的嘶吼之处奔去,于倏然的裂隙之间渐渐上升,最后化作一道青冷、淡漠的天色,永远地悬在这条街道之上,悬在每一位生者的头顶。灾难与创伤或可远去,思念却不可抑制,无分昼夜,伤口低语不休。即使迎来了新生,也完全可以想见这个家庭的全部历程,焦急、叹息、痛苦与希冀,以及被迫置换出来的卑微愿望,全部历历在目——甚至不能被称为是缩影,无论对谁来说,那都是极大的不公与不敬。它只能让我们一次次地往返于此时与彼刻,一个或者一群人悲愤而无力的心间,于那道天色的凝视之下。而在这座千疮百孔的事件废墟里,在这篇报道所有的可说与不可说之际,我们又该如何安放自己的位置?文章的结尾我读过多次,摘录在此,也愿我们记得曾与何人同在:

但愿光明街从此与光明同在,因为它是如此不起眼的一条街,因为它是如此普通和平淡的一条街,因为它曾在不为人知的黑夜中唱过那些悲伤与希望的歌,因为它让我们见识了在国家的肌体中一根毛细血管所能达到的尊严、善良和韧度——而竟不意识到自身的伟大。


最后,有必要说说我和吴越的初次见面。二〇一八年夏,我的小说发表在《收获》的“青年专号”上,清华大学组织了为期一周的青年作家工作坊,邀请同期作者共同参与。我当时尚未见识过任何的文学活动,觉得很新鲜,心怀忐忑,前去赴约。作为编辑,吴越也从上海飞来参会,见面后,我们互致问候,氛围友好、亲切,我甚至产生了一种之前在音乐节上与异地网友见面的幻觉——极为兴奋,却不明原因;似有千言万语,却也没说出什么来。不过,这种美好的相逢之际,我的内心却隐隐生出几分不安,没有缘由,无非一种严寒地带培育出来的生活直觉。果然,次日午后,我与吴越一同走在曲折的小径上,两侧是杨树与北方的旧楼,和睦、安静,雨后的风轻轻吹过,使人沉醉。当此心旷神怡之时,我忽然意识到似有不妙,连忙紧走几步,吴越不慌不忙地出现在我的身侧,以一种无法回避的真挚语气,不留情面地向我提出了几个问题——我早已忘了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不重要,反正我这个人平时也不怎么说实话,大概是蒙混过关,不过也为自己捏了把汗。现在,让我们把时针迅速拨到二〇二〇年的一月份,吴越忽然跟我说,准备来沈阳采访,我听后颇觉诧异,一时不知所措。那段时间,我正位于一个有点困难的写作情境里,不知她如何对此有所感应。多说一句,吴越确实是我认识的人里相当敏锐的一位,用张新颖在“前言”的话来说,这种敏锐“落在或抽象或实在的问题上,落在具体的人和事上,也落在细节上”。总之,抵沈过后,我们友好地吃了顿饺子,她来到我家,先是对地热这一取暖设施表达了充分的喜爱,然后端坐在位,展开心灵之拷问,这就有了本书开头的那一幕。实话来说,那也是我说实话最多的一次,毕竟彼得·汉德克有言,“我是凭借不为人所知的那部分自己而活着的”,抱歉,我还想活命。但我认为吴越也一定可以理解,如她在“后记”里对采访者的记述:“他们给予我的丰富、真诚的答案,一多半呈现在我的这本非虚构集子中,一少半永在我心。”我希望我也有一部分能存于她的心间,尽管这有那么点一厢情愿。回到之前提出的问题里,听众还是指挥家,好像也并不重要了,我们的这一部分可以自由地交付给任何一方,只要她比我们自己更值得信任。至于这一章到底是什么样的乐曲,我想,在我和吴越踏上小径的那一刻里,未来的音符已在逐一降临,尽管有些旋律尚不完整,也不妨碍去感受它的艰辛与美妙。此外,我还想记下一组仅存于想象之中的对话,来自我接到文稿的第一个瞬间。我盯着那些灵动的黑白文字,如在闪烁,如在雀跃,如吴越正在对我坚定地说着:必须写下我们!我答道,啊,必须地。

《必须写下我们》,吴越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即出


*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文中图片未注明来源均由作者提供


《读书》刚刚开通视频号,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关注▼

我们将每月不定期更新——

阅读思想,看见《读书》



©文章版权由《读书》杂志所有

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




相关精彩文章

微信订购

➡微信公众号菜单界面➡读书书店

➡点击每条图文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店铺主页



邮局订阅

搜索微信公众号中国邮政微邮局服务报刊订阅


搜索“读书”即可订阅 


邮局网上订阅地址:

http://bk.11185.cn/index.do#

邮购

读者服务热线:

010-84050425/51


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霞光里9号B座《读书》邮购部

邮编:100125

E-mail:dzfw@lifeweek.com.cn

⬅长按二维码

购买本期杂志




扫码关注我们



The END

更多阅读:

【情感研究】

保马书单 | 爱与心碎:“情感现代性”

七夕说爱情|系列讲座:爱欲:从柏拉图到福柯

情感研究·女性与性别研究丨“从情感进入:中国妇女/性别史研究的本土经验与理论反思”学术工作坊日程


【全球城市·上海】

全球城市|全球视野下的公共卫生与都市文明 学术研讨会(上海师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全球城市·上海|“从开埠到开放:上海都市化18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全球城市·上海|万国商团:一部全球视野下的上海史

全球城市·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全球城市·全球文艺|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2023·南京)一种出版,一种思想——新兴出版和青年写作实践

全球文艺·上海纽约|用文艺与世界角斗:田浩江×毛尖对话《角斗场的〈图兰朵〉》


【全球文艺】

全球文艺·上海纽约|用文艺与世界角斗:田浩江×毛尖对话《角斗场的〈图兰朵〉》

全球文艺·全球电影|与虹影有约:从小说到电影(UCLA中国研究中心)

全球文艺·纽约文艺|纽约美华剧坊·土耳其皮影剧团演出及座谈(纽约市立大学戏剧研究所主办)

全球电影| UCLA许鞍华+白睿文对谈 & 许鞍华新作《诗》放映

全球艺术·全球电影·全球城市|艺术家纪录片《朱徳群》伦敦首映

中国艺术家在全球|伦敦曲磊磊&纽约女性艺术·哈德逊河谷展览

全球文艺·当代中国|魏美玲《革命的身体:重新认识当代中国舞蹈文化》

全球文艺·中国舞|魏美玲《革命的身体》分享会

全球文艺·中国戏曲|梅葆玖弟子魏海敏哥大谈京剧

全球文艺|千野拓政:我们走向何方?-从《三体》和《灌篮高手》说开去

全球文艺·纽约文艺|Accent Sisters---可穿戴艺术群展:而是为了赋予花意义(10.1-15)


【全球城市·北京】

全球课堂·全球城市-北京|陈平原唐晓峰欧阳哲生等北大《北京研究》课程大纲

全球城市·北京|季剑青:旧京书写中的北京名胜(直播)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全球江南|陈丹丹:清初北京文化中的“江南”

用经济学打开历史|阿风:明末清初北京地区田宅交易税契制度的演变


【全球江南·全球城市·全球南方·文化中国的南与北】

“全球研究论坛· 全球城市系列”/ “长安与洛阳”  (第一季)

“分行的两京:唐诗中的长安与洛阳”/“全球城市研究”系列第一季

全球课堂·全球城市-北京|陈平原唐晓峰欧阳哲生等北大《北京研究》课程大纲

全球江南·大分流 | 邱澎生王启元分享明晚期白银经济和信仰世界

全球城市·南京丨商伟:李白的梦想“胜地”:金陵凤凰台

全球江南·苏州|马鸣谦盛明对谈白居易、计成与当代园林

全球江南·镇江·南京|刘礼红:江南水域与文人仕途:文徵明的金山情结

全球江南·扬州|喻宇明:论清代扬州红桥的文化意涵--城市景观、记忆之场与词的多重抒情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专题(一)|一座中国北方城市的江南认同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专题|中古中国的南北差异与南北融合—清华中古史研究生工作坊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全球江南|陈丹丹:清初北京文化中的“江南”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从江南、淮北到北方运河城市:区域史视野下的明清中国 | 大学问·学术沙龙002回顾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中国古代南方的区域治理与社会文化

陈丹丹|“Global Jiangnan” as Theoretical & Historical Framework(线上)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岭南|刘光临:税粮和产钱--岭南宋元方志资料考辨举例 (用经济学打开历史)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岭南|“岭南与民初前的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会议


【东西南北的中国与世界】

东西南北的中国·东北|李纪《17-20世纪西文档案和传教士眼中的东北社会》报告会纪要

东西南北的中国|陈肖寒:未竟的志业--“多重政府制”在清代直隶口外的兴衰

东西南北的中国/清新史学工作坊:明清山西 & 胡箫白讲座-“董卜韩胡”与明朝西部边地


【历史上的海洋·水域·地方】
【历史上的海洋·水域·地方】专题-水权篇(其一:南方的水权问题-明到近代)
【历史上的海洋·水域·地方】专题-水权篇(其二:北方的水权问题-唐到近代)
【历史上的海洋·水域·地方】专题-水权篇(其三:江河湖海&沟渠井塘)

其他【全球城市】相关:
全球课堂·全球城市-北京|陈平原唐晓峰欧阳哲生等北大《北京研究》课程大纲
全球城市·城中村|《中国方案》中英文版&《乡村造就的城市:中国的城中村》-Positions特别专刊
全球城市·厂矿子弟与城中村|韩晗朱倩谈工业遗产社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全球二十世纪·全球城市·本雅明专题|王凡柯编译《本雅明电台》(附译后记)
全球城市·文学CityWalk|王凡柯沙青青郑诗亮:从柏林到广州戏院-本雅明的广播地图
全球城市·全球南方丨非正规性的迷思:印度、巴西和中国的住房问题与城市治理
全球城市·深圳|杨帆:The "Greater Bay" Visions: Future Making in Shenzhen
杨帆中大高研院讲座:“大湾区”愿景:在深圳创造未来
全球城市·大湾区|哈佛城市中国系列-袁奇峰:粤港澳大湾区的跨界竞争与治理
全球城市|哈佛城市中国系列:李志刚谈中国城市社区治理
全球城市|哥大“城市中国论坛”-中国城市发展的转型与机遇
全球城市·上海|“从开埠到开放:上海都市化18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全球城市·东京|复旦讲座--小川利康:周氏兄弟与东京--兄弟之间的文化体验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声明 ◀
—————————————————————————
“全球研究论坛” 所发布、转载、组织的文章、演讲、发言,所有内容与看法仅属于
原作者与原讲者,不代表“全球研究论坛”的立场和观点。
  “全球研究论坛”所组织的讲座/活动之影像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版权,归演讲嘉宾及“全球研究论坛”所有。欢迎听众参会,但未经许可,请勿私自录音、录像、编辑、传播。
 媒体合作,敬请联系 
globalstudiesforumofficial@gmail.com
—————————————————————————
——全球研究论坛——
Global Studies Forum
“全球研究论坛”(Global Studies Forum)是一个跨学科与全球研究的全球学术平台。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史、亚洲史、全球史;全球政经与社会;中外文学、世界文学;全球城市和城市研究;文化与媒介研究;中外哲学、世界哲学;女性研究与性别研究,等。
—————————————————————————
 ▶ 联系方式 ◀
网站中文版:https://www.globalstudiesforum.com/zh
网站英文版:https://www.globalstudiesforum.com/
邮箱:globalstudiesforumofficial@gmail.com
B站官方频道:全球研究论坛:https://space.bilibili.com/3493291622402783
微博:全球研究论坛GlobalStudiesForum:https://www.weibo.com/u/7838557265

Twitter:"Global Studies Forum" @GlobalstudiesGS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globalstudiesforu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1091445253
—————————————————————————
 ▼
敬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加星标
也请多多一键三连:转发、点赞、在看
感谢。

也欢迎读者入本公号读者群。请备注实名+学校专业+教师或在读,或实名+职业,私信发送您的微信ID到我们公众号的后台,由我们工作人员请您入群。


读者群意在促进读者/同道围绕本公号所分享学术著作与文章的交流与讨论,发展以读者/同道群为核心的专属严肃读书会,亦为防止可能会出现的失联。群中分享高水平讨论的群友,将有机会作为读者嘉宾,受邀参加“全球研究论坛”主办的线上讲座或其他线上学术活动。也欢迎实名并核实身份的群友,报名参加本公号专属严肃读书会,有卓越见解的群友,也将有机会担任与谈人或领读人。读书会视频与纪要,将酌情在“全球研究论坛”的公众号与B站等平台刊登。



本篇转载编辑:陈丹丹
微信编辑:何元博、李傲雪、张芊芊、刘姗姗
微信平台推广:何元博
其他平台统筹:李傲雪
"全球研究论坛"(Global Studies Forum)全球学术平台 创始人
----陈丹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