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精彩回顾 | “课程与教学论”主题系列文章

教育学报 2022-04-24


孙振东  田 娟 | 关于学科课程的若干认识误区及其澄清

摘 要:近年来,对学科课程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学科课程导致知识的“碎片化”,学科课程脱离社会生产和生活,学科课程知识必须综合才能运用。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特别强调综合课程对实现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价值。事实上,学科课程知识具有内在关联性和整体性,作为课程的“学科”本身包含知识的应用性,人脑的综合功能为“分科学习综合运用”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科课程并不妨碍知识的综合运用。综合活动课程仍然难以超越学校教育“脱离生产生活”的固有属性,其对实现学生知识综合应用的作用是有限的。要使学生学会知识的综合应用,单凭学校课程的设计是不够的,根本路径在于实施“教劳结合”。


杨晓奇 | 教学“泛娱乐化”:隐忧与化解

摘 要:教学“泛娱乐化”是教学活动在“泛娱乐化”思潮的濡染与裹挟中所展现出偏离其所承载的崇尚科学、追求理性、秉承超越以及所具有的批判性,扭曲甚至丧失自身价值负载的非理性样态。造成教学“泛娱乐化”的原因在于教育消费主义思潮扭曲了教学的独特性;“快感文化”之于教育的全方位渗透褫夺了教学的严肃性;后现代知识观的“解构主义”扰乱了教学的真理性以及教育变革中所推崇的“拿来主义”动摇了教学的厚重性。化解教学“泛娱乐化”隐忧要以捍卫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为前提,扎实践行教育的教学性;积极重建教学知识观,坚守教学的真理性;回归教学“寓教于乐”的初衷,恪守教学活动的严肃性以及以“双创”精神面对本土教学遗产,深植教学的厚重性中予以达成。


于军民 | 论课堂教学中“教”的三重内涵——以钱梦龙的语文教学为例

摘 要: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之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其课程地位、实现路径得到深入研究。但关注“学”的同时亦不能忽视“教”的存在,更不能以矮化、异化“教”来达到强化“学”的目的。“学”与“教”彼此依存,休戚与共。研究“学”的同时,亦应研究好“教”。当对于“学”有了全新的认识,相应地,对于“教”的理解也应及时更新。课程知识的性质决定了“教”的三重内涵:教授、教导、教育。语文教育家钱梦龙的课堂教学是对“教”的内涵的极佳实践。



刘丽群 刘景超 | 论教科书呈现“他者”的书写策略

摘 要:国家认同的建构,既要确认其对内同一性,又要通过“自我”与“他者”的区分来识别其对外差异性。教科书对“他者”的呈现与书写,既是强调对外差异性的客观需要,更是凸显对内同一性的必然诉求。一般而言,教科书会采取将“他者”遗忘、定型、碎片化甚至扭曲等多种呈现方式与书写策略,将“他者”在教科书中空无化、刻板化、边缘化和敌对化。通过关照“他者”来反观“自我”,通过抑“他”而实现褒“我”,从而在教科书的字里行间、在教室的朗朗读书声里建构起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与坚定拥护。


高 维  颜蒙蒙 | 统编教材与国家认同——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

摘 要: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文献研究建构了包含5个类目(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地理认同)和15个次类目的教材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重视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正文和栏目涉及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数量约占总量的52.39%,全面覆盖了国家认同的5个类目及15个次类目,其中政治认同相关内容最多,尤为强调政治规范和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并结合“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栏目拓展课程资源,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全面促进学生的国家认同。


张 菁 刘佳悦 | 指向教学性的语文教科书作业系统比较研究——兼论统编本作业设计

摘 要:作业系统作为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性品质反映着教科书编写质量。基于教学性品质,比较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语文教科书共选篇目《背影》作业系统的内容设计与呈现方式,结果显示:内地教科书以“人文主题”组元,作业内容重视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以简答题型、整合性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香港地区课本以“语文能力”组元,作业内容注重提升语用能力,以丰富多样的分解性习题与针对性指导,专注于某一方面能力训练。针对统编本作业设计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强化语用训练、落实单元目标;优化习题设计、提供练习指导。


李海萍 彭嘉俊 | 由“术”达“美”:美术教科书70年之演进、成就与反思

摘 要:美术教科书在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前17年美术教科书的充实与提高、“文化大革命”时期美术教科书的无序与停滞、改革开放初期美术教科书的改革与繁荣、21世纪美术教科书的转型与深化。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确立了“由‘术’达‘美’”的美术教育理念,形成了分段设计且依次递进的美术教科书体系,建构了文化多元与文化自信融合的美术教科书内容,实现了从“教本”到“学本”的美术教科书价值转向。当下之美术教科书,在功利主义重压下应进一步落实其价值理念,在学科分割传统中应进一步促进其知识融合。



郭建鹏  陈  江  甘雅娟  计国君 | 大规模疫情时期如何开展在线教学——高校在线教学模式及其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摘 要: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对高校正常课程教学带来的挑战,各高校纷纷开展在线教学。教师采用何种在线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在线教学效果。通过量表调查某双一流大学310名教师和4 059名学生在线教与学的体验、投入和满意度,探讨了五种在线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高校师生在线教学的体验、投入和满意度水平较为正面,但还需进一步提升;(2)“录播讲授+直播互动”的在线翻转课堂模式在全部教学指标上都显著优于其他在线教学模式;(3)教师的在线教学体验和深层教学关注显著预测教学投入,学生的在线学习投入在学习体验和学习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为了保证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在线教学互动,改善师生教与学的体验和投入。



(以上文章,点击标题,可全文阅览)



【更多精彩 扫码关注】


联系电话:

010-58805288

投稿网址:

xkjy.chinajournal.net.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