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相抑郁症才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发病状态

大话精神 大话双相 2023-05-13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时间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的标准,双相I型障碍的终生和12个月流行率估计分别为2.1%和1.5%。
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并不是一直处于疾病发作阶段。有56%的时间还是处于无症状时间。有症状的时间占据44%。在症状发作期间,抑郁发作占70%。


图1:疾病发作持续时间

双相抑郁症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抑郁症发作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自杀、恐慌发作和精神病的风险也高于躁狂发作。

但双相情感障碍中有60%的患者在发作初期会被误诊为抑郁症,因为大部分患者只有在抑郁发作时才会寻找医生的帮助。只有2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寻求治疗的第一年内被正确识别。

双相抑郁症亚型

医疗专业人员根据患者经历的躁狂、抑郁和轻躁狂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使用以下亚型诊断双相抑郁症。值得注意的是,双相II型障碍不是更温和的形式;它是一种单独的诊断。
双相I型障碍
至少经历过一次躁狂发作,可能在轻躁狂或重度抑郁症发作之前或之后。躁狂可能会引发精神疾病或脱离现实。
双相II型障碍
至少有过一次轻躁狂发作和一次严重的抑郁症发作,但从未经历过躁狂发作。
循环性情绪障碍(Cyclothymia)
至少两年来(儿童和青少年一次),经历了多次轻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不足以构成重度抑郁症。
其他特定和未指明的双相情感障碍及相关疾病
不能完全符合其他亚型资格的双相样症状和疾病。
与双相抑郁症共病的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通常与其他心理健康状况重叠,如精神病、焦虑症、物质或酒精使用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饮食失调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双相抑郁症?

虽然双相情感障碍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许多医学专业人士认为,有几个因素可能对一个人是否发展为心理健康状况起作用。生物学异常和神经化学失衡可能有一个因素,尽管其意义尚未完全理解。遗传学是另一个因素,因为那些有直系亲属(如兄弟姐妹或父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患双相的可能性大约高出十倍。

双相抑郁症的体征和症状

双相抑郁症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悲伤或绝望、睡眠困难和缺乏精力。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是两种类型的极端发作之间反复出现周期性变化——躁狂(或虚躁狂)高点和抑郁低点,没有可预测模式。
躁狂和轻躁狂
躁狂比轻躁狂更严重,可能会对日常生活造成更明显的干扰,症状更明显,缺乏情绪和行为控制。躁狂通常持续一周左右,而轻躁狂至少持续四天。躁狂和轻躁狂发作都需要以下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症状:
  • 显示异常乐观的情绪。你可能会感到跳跃或精力充沛。

  • 活动时间增加,可能会感到精力充沛或容易激动

  • 感到一种夸张的自信或幸福感。可能会感到欣喜若狂。

  • 睡眠需求或能力下降

  • 可能异常健谈,无法阻止思想流向言语。

  • 思想可能会加速运转,很难集中注意力。

  • 很容易分心。

  • 表现出糟糕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如危险的性行为、疯狂消费或仓促、不明智的投资。

抑郁发作
重度抑郁发作通常包括严重到足以对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的症状,并且往往比躁狂发作持续时间更长。需要以下五种或五种以上症状才能成为抑郁发作。
  • 情绪低落,通常伴随着悲伤、空虚、绝望或易怒的感觉

  • 明显失去兴趣或从几乎所有活动中获取乐趣的能力

  • 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或食欲明显增加/下降

  • 感到孤独或与社交接触隔离

  • 睡得太多或难以入睡。

  • 你的行为要么慢下来,要么躁动不安。

  • 能量损失或持续疲劳

  • 感到一文不值或让自己遭受过度或错误的内疚。

  • 感觉优柔寡断或思维清晰和专注能力下降。

  • 想法、计划、威胁或自杀未遂

混合发作

在混合发作期间,您可能会同时表现出躁狂和抑郁发作的症状。例如,在经历绝望的空虚或压倒性的悲伤时,你可能会感到精力充沛到极点。

双相抑郁症是如何诊断的?

对于所有治疗具有临床显著抑郁症状的患者的从业者来说,区分双相抑郁症和MDD是一项重大挑战。虽然必须确定躁狂或低躁狂史或事件,以确定双相I型或II型的诊断,但建立躁狂/低躁狂史可能特别困难。许多患者不认为躁狂或低躁狂症状是他们疾病的一部分,甚至可能会发现情绪升高是令人愉快的。

图2:双相抑郁症的关键分化特征
在25%-35%的患者中,混合特征(亚综合征性躁狂症状),如注意力分散、思维奔逸、刺激和躁动,是单相或双相抑郁症发作的一部分。混合特征与疾病复杂性更大、治疗反应减少、对抗抑郁药缺乏反应、结果更差以及自杀风险增加有关。

在区分单相抑郁症和双相抑郁症时,可以考虑家族遗传史、发病原因、抗抑郁药治疗响应、躁狂症状和相关特征。‍‍‍‍‍‍‍‍

双相抑郁症的治疗

早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在双相情感障碍中产生了更好的结果。躁狂发作的一线急性治疗方案包括对躁狂症有阶级作用的DAPAs,以及其他类型的情绪稳定药物(例如锂、丙戊酸盐)。与躁狂症相比,双相抑郁症的治疗选择更少,卡利拉嗪、氟西汀/奥氮平组合、劳拉西酮和喹硫平(立即和延长释放)是唯一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方法;此外,卡利拉嗪和喹硫平是唯一被批准治疗与双相I型障碍相关的躁狂症和抑郁症症状的药物。

 

表1. 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选择

FDA批准用于治疗双相I I 障碍的药物

优势

副反应

躁狂

抑郁

卡利拉嗪

治疗躁狂和抑郁症状;良好的心脏代谢;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低

恶心、静坐不能和不安等

喹硫平;立即和延长释放

治疗躁狂和抑郁症状

体重增加和失语等


氟西汀-奥氮平组合(SSRI-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抗抑郁药组合,而不是单一疗法

体重增加和镇静


卢拉西多内

良好的心脏代谢

AE,如akathisia、金字塔外症状和somnolence;需要与食物一起服用


其他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药物(阿立哌唑、阿塞纳平、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

躁狂症的功效

AE因病原体而异(例如,锥体外症状、心代谢问题、akathisia、镇静、恶心)


批准进行维持治疗;降低自杀/未遂风险的证据

需要对肾功能、血清水平、TSH和心电图进行实验室监测;体重增加、甲状腺机能减退、认知障碍、恶心/呕吐、粉刺、肾功能变化、怀孕期间胎儿损伤、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卡马西平

对急性躁狂发作有良好的疗效

许多药物相互作用,包括与其他双相治疗;严重AE的风险,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增多症、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致畸


丙戊酸

对急性躁狂发作有良好的疗效;剂量可以合并到就寝时间

需要实验室监测肝毒性、血清水平(推荐);致畸性,包括脊柱裂;AE耐受性不好,包括体重增加、脱发、恶心和镇静;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拉莫三嗪

批准用于维持双相I型疾病;有利于预防抑郁症发作;耐受性良好

未批准用于急性情绪发作;对躁狂发作无效;6周滴定期至治疗目标剂量;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的风险;AE包括恶心、失眠、睡眠、背痛、疲劳;潜在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抗抑郁药


通常用于(误诊)双相抑郁症;对双相抑郁症无效;对情绪转换相关的安全性的担忧

尽管抗抑郁药已被证明对治疗双相抑郁症的抑郁症发作或混合特征无效,但它们仍然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最常见的处方药物(47%);目前为双相情感障碍开出的其他药物包括DAPA(22%)和情绪稳定剂。不建议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开抗抑郁药单一疗法,这可能与几种潜在的副作用有关,包括抑郁症、躁动、易怒、转向躁狂症或自杀念头等症状恶化。
心理治疗
谈话疗法可以成为双相抑郁症综合治疗方法的补充。
认知行为疗法(CBT)已被证明有助于降低双相情感障碍的严重程度。CBT专注于识别不健康的行为和信念,并用更健康、更积极的选择取而代之。CBT还可能有助于识别发作触发因素,并教给患者应对策略来管理症状。
人际关系和社会节奏疗法(IPSRT)专注于稳定日常节奏,例如当你吃饭、睡觉和醒来时,因为一致的常规使情绪管理更容易。
家庭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及亲人学习沟通技巧、相互支持的方法,以及帮助管理症状和触发因素的策略。
替代性双相抑郁症治疗
  • 住院

  • 电惊厥疗法(ECT)

  • 经颅磁刺激(TMS)

如果存在诊断不确定性、治疗难治症状、自杀倾向、需要强化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或临床医生或患者偏好,应考虑转诊到精神病专科护理。

欢迎转发推荐,让更多病友受益

1. 喝杯益生菌就能让你快乐起来?“精神益生菌”了解一下!

2. 精神益生菌,淘金热还是治疗新革命?

精彩

推荐


大话精神专业分站《大话双相》、《大话抑郁》、《大话焦虑》、《大话少年》上线了,欢迎关注!


● 出院后的这件小事可以大大减少再入院的概率● 抑郁症是什么样子?——来自抑郁症患者的声音● 试试5分钟就能减少焦虑的方法!● 不用吃药,治疗严重抑郁症5天见效?期待青少年人群的获批!

欢迎加入病友群

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

响应病友多年呼吁,大话精神编辑部在半年前搭建了患者交流群和家属交流群,半年来,已经有数千病友入群,每个群每天多达数千条信息分享。
面对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及其辍学等问题,家属群的父母们分享交流,彼此借鉴经验,为了孩子一起在努力。
我们非常欣慰能为病友交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欢迎更多病友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请长按二维码扫码入群。
推荐阅读


儿科医生如何评估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案例分析」--大话精神

患者自述经历双相情感障碍的起起落落--大话双相如何判断是抑郁症还是双相抑郁症?--大话抑郁抗焦虑药的常见副作用--大话焦虑孩子为什么要咬衣服或啃手指?这是有心理问题吗?如何解决?--大话少年参考文献

Rolin, Donna, et al. Is it depression or is it bipolar depress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urse Practitioners32(10):703-713, October 2020.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投稿请联系微信:dahuajingsh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大话双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