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对美国的认知来自何处?

波斯猫 留学字典 2022-09-29

若干年前,我在美国读博士。有一阵子,系里来了位中国北方某大学的访问学者。


因为独自一人在这边做访问学者,所以跟我们这些中国留学生走的很近。我们上课,他常会来听;也会时不时来我们实验室转转,问问我们做的项目。关系还是不错。


后来这位老师回了国。没多久给我来了一封邮件,说出来做了一趟访问学者,学校要求写个报告,问我有啥我们专业的资料项目可以给他参考。


我那个时候在读书做实验的间隙,也爱写点小文章,正好有一些我们专业的发展历史、课程设置、实验室管理之类现成文章,就顺手转发给了这位老师。



过了一阵子,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那位老师基本上把我的文字拼拼凑凑,弄成一个文章,发在一个学术期刊中。


这个倒没什么。但是,让我感到吃惊的是,这位老师的文章里,很明显把我自认为很重要两点给删除了。


第一点,我讲到我们系老师——包括所有美国大学的老师——流动性很大。像我们这些本校博士毕业的,基本上都是不可能留校做老师。系里的老师,也是不断有其它大学过来的;然后也有在我们学校教几年就去其它学校的。比如我的导师,之前在一个加州的一个大学做了十几年的老师,然后跳到我们学校。


第二点,我们系跟业界的联系很大。比如我们有好几个老师,都是业内顶级公司全职工作好多年,带过团队,做过产品,然后到学校来教书。也有系里的的老师,完全从学校辞职去公司,或者自己开公司。


此外,系里还会经常请行业的人来我们学校开讲座,甚至请行业的人当兼职教授,直接能给我们开课。我本人就上过这类兼职教授的课,受益匪浅。对于像我这种毕业后想去企业的人来说,这些都能让我提前接触业界。


这两点,是我个人认为中国大学最应该学习美国的地方,却没有出现在那位访问教授的文章中。



所以不知道那位访问教授给学校报告最后是不是递交了,如果递交了,不知道是怎么写的内容,学校又能获得什么?如果学校以此作为改进学校教研工作参考的话,又能起到多大的效果?


这件事一直在让我思考,我们如果要正确认识美国——无论是国家决策层面,还是个人求学求职方面,我们首先如何保证我们获得的信息是客观、全面的?


最近几年中美关系比较紧张。有一阵子我曾特别关注过国内的官方媒体,关注一阵之后,总觉得我们对国外的报道哪里总有点不对劲。


后来我发现,这些官方媒体对国外的报道,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媒体,都是剪切、复制和翻译完成的。



真正有能力深入美国一线采访的记者,少之又少。即便是驻外记者,发回的报道很多还是复制国外媒体的——稍微具备英文能力的人,很容易搜索发现原报道的出处。


毫无疑问,如果官方媒体对于国外的报道,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长期在抄国外媒体报道的层面上,没有中国自己的视角,是很难向公众传递客观的信息。


这一切,与我们的媒体制度无关,完全是媒体业务能力的问题。


疫情期间,一位叫郭杰瑞的网红,是一个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美国白人,甚至被央视“聘为”的编外记者,好几期在美国纽约连线央视,报道美国疫情。



在这一点,西方某些记者在中国到处跑,撇开立场问题,至少还是有点新闻职业精神。


所以我在想,有机会走进美国、获得一手美国社会信息人,负责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媒体,有多少有能力、并且愿意给国人讲述一个真实的美国?


我的一个白人朋友,5年的时间在中国的3个城市教书,其中也游览了几十个中国城市,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回美国后,自己还出了一本书,是关于在中国的见闻,还有自己对中国的一些思考。


更为重要的是,这位白人朋友之后去读研究生深造,毕业后,进入美国的国务院,在负责亚太事务的部门工作。我常跟他开玩笑说:你现在的工作对中国的威胁很大,因为你对中国太了解了!


社会层面的事,暂时不多说。我觉得研究中国普通民众对美国的认知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一方面,我发现身边很多年轻人,对美国的不少认知是来自美剧的——我本人也是《老友记》等美剧的忠实粉丝。



但是很显然,如果一个人对美国的认识,如果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美剧,那也是不够的。我曾和美国人聊过美剧,不少美国人都是耸耸肩:肥皂剧嘛,你当真的话就输了。


这也很好理解,换个角度想一下:假使让老外看几部中国连续剧,然后他们认为中国就是电视剧中这个样子的。显然你也会觉得老外太单纯了!


另一方面,可以说是大部分人,对美国的认知是来自自媒体;而且对自媒体的信息缺乏辨析能力。久而久之,很多国人脑海中就会有一个自己假想的美国。我不止一次地被身边的亲朋好友问过“在美国看病是不是都不要钱”、“美国读书是不是都不要钱”、“中国老年人去美国,美国政府是不是也给发退休金”这类问题。常常让我哭笑不得!


这种基于自媒体信息的对美国的认识——甚至对于任何事情的认识,显而易见是不对的。背后根本的原因,是客观、真实信息传递的通道有限,包括我在前面说的,国内很多主流媒体的海外新闻的独立报道能力的缺失。


不过让我欣喜的是,最近几年,一些年轻人在打破了这种信息不对称。比如在B站上,有大量的海外留学生或者海外华人,录制海外生活日常视频,讲述海外学习、生活。


我看过此类视频,很多都是拍的非常真实。当此类碎片化的信息大量堆集的时候,一个真实、丰满的美国形象便出现了。


我同时也发现,中国年轻一代在对美国认知,更接近客观事实;对美国的态度,更为客观冷静,不卑不亢。年轻一代这无疑会使中国更具力量,而这种力量是基于个体自身的认知能力。


所以我希望,B站这样的平台,能够向国人大量传递关于这个世界的客观信息。因为它们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中国人获取信息的方式,甚至取代传统媒体,起到教育公众的作用,进而推动中国社会前进。


(本文由“波斯猫”供稿,《留学字典》独家刊发)

《留学字典》原创文章精选



教育·看世界

MIT有多少中国学生?我的美国黑人邻居 | 高中学历的李佳琦和他的时代 | 英国大学申请人数创新高 | 北大清华和哈佛MIT的毕业生去向 | 被隔离的2021年,出国赛道却异常拥堵 | 诺奖获得者的“非典型”学霸人生 | 中国学生打工赚足留学学费 | 北大、哈佛计算机专业的异同 | 美国每年为中国提供3所无形的“985” 
分享·留学圈
文科留学生进Facebook工作 | 在纽约讲脱口秀的哥大留学生 | 上海某区不招一年制硕士海龟 | 深国交帝国理工录取人数全球第一 | 年入百万上海家庭是否该出国留学 | 进藤校后,我发现这可能是错误的选择 | 从硅谷到上海,海归码农经历了什么 | 美国大学给国际学生奖学金 | “双减”下,本届家长感悟“体制外”教育真谛 | “学二代”浮出水面
数据·申请季
加州大学历年中国学生人数 | 弗吉尼亚2022年早生人数创新高 | 没被录取怎么办 | 美国大学国际本科生录取率 | 芝加哥大学新生背景 | 近三年早申数据汇总 | 耶鲁招生办解读录取流程(5篇)哈佛手把手教你填Common App | 哈佛对高中课程建议 | USNew大学排名文理学院排名 | 伯克利、UCLA在国内百所高中录取数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