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琳琅满目:第二十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目录

编者 科举学与考试研究 2023-12-16




第二十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目   录



编者按:今天是“第二十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原计划报到、分发会议资料的日子,现将本届研讨会论文集目录先予发布。科举学的广博性、众多学者参与研讨会的积极性,由此目录可见一斑。



一、童生试与考棚贡院


明万历三年限童生入学人数政策

及其影响  汪维真

清代童生试的几个问题  李世愉

清代童生试的组考和实施  胡平

晚清童试考官考生研究  王夏刚

考试不止为选才:

清代童试的取额设置与调整  张亮

清代童试中的地方政府

  ——以《南部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刘艳伟

蒲城考院与蒲城科举人物  

李亚茹、石秋艳、王东周

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的人文旅游价值探析

赵临龙、王沛华、卫明真

清代号舍考棚管理与士人生活研究  尹玉青

晚清安徽县级考棚的兴建与转型

——以太和县为例  李晓、许露

论周代泽宫与后世贡院  毛晓阳、罗立祝

明代顺天贡院创建考辨  郑欣

庙学与科举的融合促动机制及实践路径

赵国权、张亚美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研究  李晓頔


二、科举学与科举总论


公平之外——第二十一届科举学研讨会开幕式

致辞  [美]李弘祺

一门方兴未艾的专学:

科举学的考据、义理、词章  刘海峰

三十而立:

论科举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  冯用军

中国科举研究三十年历史回顾  朱沛沛

三十年来科举学的形成与发展  苑津山

论厦门大学科举学人的学术求索与认同  许露

“日本科举学”的思想射程与话语批评  吴光辉

奇才、奇器、奇观:

探讨科举制度及其独特性  [美]戴沙迪

科举制度没有中断的东方文明  王必成

中国科举制度

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张纯厚

科举制度:文官选拔与社会不平等  丛彧

千年科举激发古人勤奋向学的

制度源泉、激励机制与现实启发  冯建民

科举制度下的家道结构变迁

与家庭成员角色  钟伟春

科举交往史:由关系视角下移的科举史  赵凯


三、断代科举


《科举制度形成史》的结构与内容  [韩]河元洙

察举制向科举流变的动力分析  袁浪华

汉文帝与科举  邢培顺

唐人登科名录四补  许友根

唐代进士宴集礼俗研究  申蕾

从韩愈经历看唐代科举秘诀  孙君恒、龚谈

北宋科举制度改革对士阶层的影响  赵竟硕

从“夹袋册”看宋代科场作弊用书  李夏豪、徐红

弊与除弊:南宋四川类省试的

行废之争与最终确立  游君彦

金代前期状元释褐职任考  周腊生

元至正十一年右榜、左榜

进士人数辨析  沈登苗

延祐复科与胡安国《春秋传》的确立  秦行国

明清乡试录取率综考  苑津山、曾思鑫

明代乡试资格考试中的科举配额述论  裴家亮

明代科场案及其官民应对  安依林

明代科举循吏的仕履与历史贡献

——以《明史·循吏传》正传为中心  李航

明代的座主门生与政争再探  李思成

明中后期科举中式举子的举债

及其政治影响  刘明鑫

《明代登科总录》武进士补考  师毅

明代状元群体仕途研究  牛明铎

明代状元谥号研究  孙伟良

论清代科举议中的“随场去取”设想  周倩

清代观风考试源流考  黄政

清代汉人武科铨选的运作与困境  冯俊

清末科举功名废除的研究  尹雪

旧符犹在:一个科举人的日常生活

——以《何宗逊日记》为中心  刘佰合

清代进士科举文献的存世情况研究  孔伟伟


四、科举地理


试论北宋河北路“防城举人”  何天白

元代江苏进士初考  姜琴琴

关于明代进士地域分布研究的意义

及其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郭培贵

《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

明代进士籍贯考纠谬  吉益乐、丁婷

清代科举“两湖分闱”与地方文教振兴  秦煜萱

清代畿辅翰林的时空分布考探  许振东

清代八旗举人旗籍分布研究  张森

晚清顺天与山西乡试借闱的比较研究  傅冠华

《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

清代进士考  王凡、严得秋

地方科举观念的生成与呈现

——以(道光)《徽州府志》为中心的考察王晓峰

康雍乾时期杭州科举的蔚兴  吴科杰

道光前期广东新进生员及其中举年龄

(1826—1828)  郭文安

“鼓舞宜亟”政策下的清代边省科举  王 力

清代以前广西科举考论  韦骅峰

清代贵州举人数额考述  马菲菲

弃武修文:清代贵州土司呈请科举

及其转型研究  郗玉松

清代甘肃为科举最不发达省份

——基于乡试中额、陕甘合闱与战略地位

的视角  陈尚敏

1897年甘肃乡试朱卷涉及人员

行迹探寻  季洪斌

家族、地方官与社会:

清代宁夏进士的教育养成  林光钊


五、科举教育


论科举制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樊丽

科举考试命题的规制理念及其借鉴  田建荣

科举考试自考基因的传承与嬗变

——兼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制度创新

徐萍、樊本富

考试制度对现代社会环境

及专业技术教育传承影响 崔玉珍

我国考试史中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的矛盾思考

——以考生报考为例  张傲冲

中国考试传统背景下

如何培养儿童自我效能感  李思佳

中国传统人才选拔制度变革

的动力分析  袁浪华

法史为鉴:反思选才中公平

与效率的平衡  孟诗程

宋代太学三舍法中的“校定”考  陈烽

从养士到取士:

北宋官学何以分担科举取士职能  罗青意

论科举与明代讲会式书院的发展  何白嘠力

明代科举文化世家与地方教育

——以湖北嘉鱼李氏为例  朱志先

士道与师道之间:

明清科举制下塾师阶层的群体样态  程春玉

明清三原宏道书院与科举制度  张力

清代詹联甲书院试卷考述  倪清华

清代广东各府州县民籍学额数的考订

与生员估算  蔡正道

太平天国的基础教育与科举制度  王明前

清乾隆朝科举改革及其

对高考改革的启示  刘海峰、毛鹏程

清代府学额的分拨与地方治理

——以淮安府学额纠纷案为中心的讨论柯丽玉

清代的武学与武生考述  李立民

何处寻出路:晚清武备学堂

对武试人员的改造与安置  刘红军

近代学堂的兴起与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王卫

从书院到学堂:

废科举前后学田的归置路径及其款产流转  尚伟

近代北京大学与北洋大学合并事件考论

——以进士蔡元培、举人汪大燮为中心

的考察  刘希伟

基于科举与高考的比较反思

我国区域公平问题  孙艺源

从科举到高考:

教育机会分配问题研究  林传舜

从科举到修学能力考试:

韩国考试文化之流变  凌磊


六、科举文学


南北朝文学体制变革与科举制的萌芽  余成洋

隋朝举士制度变革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谢丹

唐代宗朝政治的文学性表达

——以试赋为例  王士祥

宋代科举考官锁院活动探析

——以锁院诗为中心的考察  李木洲

北宋经义文与“王氏之学”  钱建状

复古与制衡:论嘉祐二年科举改革

与欧阳修的取士思想  林立

被遗忘的真相:苏轼省试被落与

宋代说书举关系考论  费习宽

明代制义选本演变及其文学史意义  王玉超

明代古文选本与科举  郑天熙

明代《诗经》科举注本的特征

与学术价值  于浩

新见王世贞科举之作四篇及其价值探究  贾飞

论明清小说中秀才群体的生存状态

及社会内涵  刘雪莲

《稀见清代科举文集选刊》前言  陈维昭

清代《红楼梦》程本续书中

的科举描写  宋巧燕

经学视角下的阮元八股文观  刘明昆


七、科举文化


耦合与同构:文化仪式视域下科举文化

当代社会功能再审视  吴灼

明末改定《性理大全书》的尝试:以詹景凤撰

《詹氏性理小辨》为例  [日]三浦秀一

阳明学者争夺科举话语权的尝试

——以《四书私存》对《四书章句集注》的批判为例  李江

科举考试:

乾嘉考据学兴盛的重要外因  李兆禄

中、日、欧美学者对程朱取士背景下兴起的

清代汉学成因探讨  王美盈

科举“岁时”民俗的形态、仪式与内涵

——以福建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白金杰

家风传承对清代福建科举家族形成的

影响与作用  刘一彬

雪泥鸿爪话科举

——南京地名中的科举文化  杨克瑞

民国宪法文化对科举考试的

传承与演进  杨明勋

日本内阁文库藏《进士三代履历便览》

的体例与价值  韦志文

日本科举制度特点探析

——唐日比较的视角  程伟、刘鑫南

科举制度与儒学在日本的早期传播  王方

《评定所科文》与琉球的科举制度  陈刚

中国高丽进士李穑的“燕客录”

——以李穑诗为中心的考察  申万里

朝鲜时代初期科举的经义与词章之争  张景昆

朝鲜王朝科举“宾贡”探析  张晓波

明乡人在越科举考论(1819—1919)  平兆龙



编辑、排版:韦骅峰

审核:李木洲


更多精彩阅读:

  1. 刘海峰:参加科举学盛会的十大理由

  2. 好事多磨:第二十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将推迟召开

  3. 第二十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2日召开

  4. 关于延后举办第二十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5. 第二十一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预邀函

  6. 刘海峰: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7. 获奖佳作||清代教育考试中的几个概念辨正

  8. [越]丁克顺:越南儒学科举及其对越南文化与教育的贡献

  9. [日]三浦秀一:明代宣德、正统期乡试解额制度的影响

  10. 水上雅晴:琉球“科试”制度浅论

  11. 〔韩〕朴贤淳:朝鲜时代的科举应试法

  12. 科举文学与主体性的制造:八股文里瞥见的“吾”和“自己”

  13. 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14. 科举文化:“科举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15. 杨巴金:杨万里《诚斋集》所载岳父罗天文一家的科举盛况


投稿邮箱:ksyj2007@126.com


点击下方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