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何在?领略广州地铁八大换乘站结构设计之美!
|文:GGvsQQ、仰望LK
几天前
Metro Bay和大家共同探寻
体育西路站落成背后
各种不为人知的历史渊源与设计秘密
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欢迎回顾:
体育西路站为何沦为“地狱西”?带您探寻广州地铁“宇宙中心”不为人知的秘密!
与此同时
也有不少读者朋友反馈
希望了解更多广州地铁换乘站的设计秘密
一饱眼福的同时
进一步开拓眼界
Metro Bay将满足粉丝们的期待!
我们在本期推文中
挑选出广州地铁8座风格各异的车站
为大家呈现
复杂而震撼、精巧而绝妙的设计图
同时探索这8座车站结构设计的“妙手”所在!
广州火车站
广州火车站改造效果图
(图:周海成)
广州火车站平面示意图
广州火车站3D结构图
广州火车站目前是2号线与5号线的换乘站,近期还将接入11号线、14号线、芳白城际(22号线北延段),成为广州首座“五线换乘站”;远期更将接入37号线、佛山5号线、广清城际,成为史无前例的“八线换乘站”。
单单换乘线路数量,广州火车站就已经冠绝群雄。不过,换乘线路越多,轨道标高越容易冲突,换乘流线就越复杂,再加上位处火车站这样的铁路枢纽,车站的设计及建设的难度就更加“难上加难”。
而广州火车站将线路巧妙地分为了多个组团——2号线与5号线为既有线路组团、11号线与14号线为在建线路组团,芳白城际为西侧组团,37号线、佛山5号线和广清城际为北侧组团。如此,各组团之间能够更加便于协调。
注:上文广州火车站的设计图只包含2、5、11、14号线,并非最新设计,仅供参考。更多内容欢迎回顾:
深度 | 广州火车站方案上新,14号线换乘再“归西”?能否优化?
深度 | 结合广州火车站及片区改造,详析22号线广州火车站设站可能性
广州东站
广州东站总平面图
可见四条线路成“井”字型布置
广州东站3D结构图
广州东站11号线、18号线剖面图
广州东站预测换乘客流分布图
广州东站目前是1号线与3号线的换乘站,目前在建的线路有11号线和18号线,远期还有37号线接入。
其中,1号线、3号线、11号线又与18号线巧妙地组成了“井”字换乘布局,能够尽可能减缩短了两两之间的换乘距离、减少了客流冲突,可谓该站“妙手”所在。
广州东站18号线下穿200米宽的广州东站铁路轨道区,因此其建设将采用明暗挖结合的工法,而主体结构采用大断面暗挖工法以保证东站铁路轨道区的正常运行——这将创造全国最长、最大断面暗挖下穿轨道的纪录。
注:上文广州东站设计图可能并非最新设计,仅供参考。
广州南站
广州南站航拍
(图:GGvsQQ)
广州南站(地铁及城际)平面示意图
广州南站(地铁及城际)平面示意图
广州南站是广州地铁第一个“四线换乘站”:2号线、7号线、22号线及佛山2号线在此处汇聚。此外,位于国铁站房东侧地下的城际站台接入了广佛环线与佛莞城际,再加上广州南站作为全国到发客流量首屈一指的高铁站,广州南站地下轨道的设计挑战重重。
广州南站地下车站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有多长?如果从佛山2号线站厅最西端走到广佛环线及佛莞城际站厅的最东端,长度可能达到两公里!对于“长出天际”的地下结构,广州南站必须要保证换乘距离尽可能短,以提升换乘的便利性——因此,22号线、佛山2号线在既有条件处处受限的情况下,尽可能紧贴着广州南站站房布置,以缩短换乘距离。
不过很可惜,如此做法只能算是“俗手”已落下后的“妙手”——广州南站作为全国最早建设的特大型高铁站之一,除了在国铁站房正下方的2号线、7号线之外,未能给将来可能接入的轨道交通线路进行预留。这就导致后续建设的线路只能分布于高铁站房之外,只能通过长通道换乘,换乘距离较远、便捷性较差。因此,以后面对高铁站枢纽站的建设,真正的“妙手”,应在建设之初便预留足够多的线路接入高铁站的地下空间,以应对不时之需。
海珠广场
海珠广场站总平面图
海珠广场站换乘流线图
海珠广场站换乘单向循环流线图
海珠广场站为2号线与6号线的换乘站,位于广州老城区中轴线与滨江经济带的交点,地理位置特殊,换乘客流量较大,2020年以前常年位于前十。
海珠广场站设计建设存在两大难题:一是2号线建设时未有预留6号线的站台换乘节点;二是2号线的6A编组与6号线的4L编组相差较大,6号线载客量仅为2号线的一半。
面对第一个难题,海珠广场站6号线建设的同时开凿2号线站台底板、增设站台换乘节点,使换乘体验得以大幅优化。面对第二个难题,海珠广场站创新采用“单向循环线路换乘”的模式——即由6号线换乘2号线,使用换乘节点;由2号线换乘6号线,采用站厅换乘,在保持换乘流线顺畅的同时,也尽可能避免了6号线小站台的拥堵。
坦尾
大坦沙岛设计效果图
坦尾站位于岛中心
坦尾站换乘流线图
坦尾站剖面图
坦尾站为5号线与6号线的换乘站,是广州地铁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天地换乘站”——5号线为高架车站,6号线为地下车站。其中5号线站台与珠江大桥-双桥路高架并行,站台钢结构雨棚采用双曲面造型,似白色飞鸟展翅,飘逸生动,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融洽,成为了大坦沙地标之一——将地铁高架车站设计融入城市景观,这在广州地铁车站设计中还是首次。
不过,位于高架上的5号线与位于地下的6号线高差达到20余米,如何实现便捷换乘,又成为了摆在设计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而破解这一难题的巧妙之处在于设置多组不同方向布置的扶梯——由6号线换乘5号线,先通过扶梯上至地面站厅,后调转方向上至二层,随后再左/右转上最后一组扶梯至5号线站台。如此,一能够解决大高差的无法仅靠一组扶梯换乘的问题,二能够高效利用竖向的立体空间,缩短扶梯需要的横向距离长度。
嘉禾望岗
告别了人山人海
嘉禾望岗站的轨道多了几分静谧
(图:黄嘉)
嘉禾望岗站换乘流线图
嘉禾望岗站换乘流线纵向剖面图
嘉禾望岗站全日分向换乘客流分析
嘉禾望岗站为2号线、3号线与14号线的换乘站,是广州地铁第一座正式的三线换乘站。作为广州北片区进城的唯一节点,在广州地铁线网中位处于至关重要的枢纽地位。
在14号线开通前,嘉禾望岗站是广州地铁第一个同台换乘车站,换乘相当便捷,大大方便2号线沿线乘客换乘3号线,前往白云机场等地;整体换乘秩序井然,鲜有拥堵情况出现。然而,14号线改变了这一”岁月静好“的局面——如何处理14号线一期在该站全员换乘的客流?
设计者交出的答卷是:将14号线岛式站台与2号线、3号线平行布置,将10股换乘流线整合为7股,一定程度能够减少客流流线冲突与交叉、缓解嘉禾望岗换乘站厅的拥堵情况。此外,在用地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嘉禾望岗站将原站台改造扩大成三线共享站厅,尽可能缩短了14号线与2号线、3号线之间的换乘距离。
然而,此番“妙手”,也难以提升乘客的搭乘体验:随着14号线的开通,嘉禾望岗站换乘人流暴增,日均客流量一举跃居全广州地铁线网第三。无论是工作日早晚高峰,还是节假日,该站人头涌涌,客流控制已成常态。究其原因,除了3号线本身运力不足之外,也与当初低估了14号线换乘客流有关。因此,未来换乘站的设计,必须要预留足够的冗余空间,以容纳意料之外的大客流。
公园前
公园前站总平面图
公园前站3D结构图
公园前站为1号线与2号线的换乘站,车站所处位置为广州传统中轴与中山路的交界处,周边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繁荣昌盛。从1999年建成至今,公园前的换乘设计依旧堪称典范,令人赞不绝口。毫不夸张的说,公园前站绝对是广州地铁最完美、最优秀的十字换乘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由于该站是广州地铁第一座换乘站,当年在设计建设时可谓是“不惜血本”:两线均采用“西班牙式”站台(一岛双侧式站台),乘客右门下车、左门上车,避免了乘降人流冲突,大幅提升了乘降效率;由两侧侧式站台下车至中间岛式站台上车的模式,换乘距离极短;岛侧换乘有大量换乘节点,面对大客流冲击时应对能力绰绰有余……公园前站的令人称道的细节,数不胜数。
时至今日,公园前站仍是全国唯一一座“双西班牙式”换乘站,其换乘功能之优异,在全国范围内都无其他车站可出其右,堪称地铁十字换乘站设计之标杆。
珠江新城
珠江新城复杂精妙的平面设计图
珠江新城站立体平面图
珠江新城站换乘流线图
珠江新城站为3号线和5号线的换乘站。无论是对于广州地铁线网,还是对于广州城市格局,珠江新城站都位于绝对的中心,无需多言。
珠江新城站采用了“上岛下侧”式十字换乘的布局。这种布局模式换乘距离短;客流流线与进出站客流互不交叉、不易混乱;岛-侧十字换乘通过能力较好,应对大客流的能力优于一般的岛-岛式十字换乘;建设规模、投资额相对适中……可以说,珠江新城站采用的是能够最佳平衡投资额与换乘功能二者的设计,本应是一着“妙手”。
然而,每到高峰期,珠江新城站进站限流的队伍浩浩荡荡、长不见尾,3号线、5号线的站台人满为患、人山人海,换乘节点的相当拥堵、不堪重负……究竟是什么导致珠江新城“妙手”的设计沦为了“俗手”?
问题与体育西路站类似——对广州城市“东进”的步伐预料不足,亦明显低估了3号线、5号线的客流增长速度。珠江新城站3号线站台虽说已经达到13.4米宽,这对于一般车站而言已经相当宽敞。但是,这里是广州最繁华的CBD——站台至少应该设计到22米宽,才不会出现拥堵的问题。此外,由于楼梯、扶梯数量不足,换乘节点的通过能力较低,无法满足珠江新城的进出站以及换乘需求。
面对珠江新城这一大困境,广州地铁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考虑如何用补救的“妙手”缓解拥堵——那就是进行站厅改造。改造后,珠江新城站可以通过站厅进行换乘,这个全新的换乘路径可以分流分担换乘节点的换成人流和压力,提升了整座车站的换乘能力,与此同时还减轻了3号线站台拥堵的情况。
珠江新城站厅改造前后对比图
(图:梁鑑潮)
不过,从今天的视角回看,珠江新城站面对过于庞大的换乘客流,让岛-侧式十字换乘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位于重要地段、客流极其巨大的换乘站,“双西班牙”式站台是更加无可挑剔的“妙手”。
在管窥广州地铁这8座各具特色的换乘站后
您是否被复杂又精妙的结构所震撼?
您是否为设计上的种种“妙手”所吸引?
您是否对上文内容感觉意犹未尽?
您是否还想更加深入了解广州地铁换乘站?
最新出版的
由广州地铁设计院权威策划编著的
《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集锦》
将满足您所有的好奇与疑问
为您带来广州地铁具有代表性的
共计21座换乘站的详细介绍
无论周边环境还是建设历史
功能布局还是设计结构
“妙手巧思”还是“俗手反思”
本书都将深入为您分析解读
《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集锦》
由广州地铁设计院官方策划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全书厚达462页
在涵盖了大量专业知识的同时
又很好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详细介绍了广州地铁21座换乘站
挖掘车站所处地段周边环境和特色建筑
还对各站的换乘功能评价、设计反思
内容丰富异常、精彩纷呈
排版精致用心、生动直观
图片琳琅满目、相当震撼
实在令我们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书中部分内容展示
▼
(请左右滑动图片浏览)
在Metro Bay看来
本书完全不像一般专业读物那样枯燥乏味
而更像是将专业知识与科普读物有机结合的巨著
既适合相关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又适合一般读者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书中部分内容展示
▼
(请左右滑动图片浏览)
上次文章发布后
读者朋友们高涨的热情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推文发布1小时内
100张优惠券名额就已经全部使用完毕
有许多读者朋友在后台向Metro Bay反应
希望能够增加优惠券名额数量
在与出版社沟通后
第二批Metro Bay专属优惠券来了!
此次优惠券数量增加至 200张
优惠额调整为 48元
依旧额外附赠 包邮 小福利
以回馈Metro Bay读者长期以来的支持
优惠券数量有限、且有时间限制
欲购从速噢~
如果大家希望收藏
一本关于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的介绍图集
一本包含了专业知识和科普元素的鸿篇巨著
那我们非常推荐您购买阅读
本书无论是分量、装订、印刷
还是排版、内容、图片
从收到的第一刻起
它会处处令你感到惊喜、震撼
优惠券领取方式
▼
本书作者介绍
▼
小彩蛋
▼
Metro Bay也为本书
贡献了“大海中的一滴水”
(注:本文配图除特别标注外,均引用自《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集锦》。)
- 往期精彩回顾 -
体育西路站为何沦为“地狱西”?带您探寻广州地铁“宇宙中心”不为人知的秘密!
现场直击 | 广州1号线“新车”?!直击首列翻新“大西”上线运营
- 专题最新推文回顾 -
建设进度图:广州地铁在建新线建设进度图【2022年4月】
热点解读:解读 | 风云突变!稳经济大势下,广州地铁规划建设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