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炁开脉轮
冬病夏治在三伏
弘道净炁
自利利他
生命·命运·健康-共同体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请你关注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疗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足发凉、女子宫寒、子宫肌瘤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虚寒性慢性疾病。
“夏治”指在夏季这些慢性疾病的缓解期通过艾灸或针灸等疗法,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秋冬季节少发病或不发病,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冬病夏治三伏灸
“冬病夏治”穴位艾灸,又称“三伏灸”,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
三伏灸是利用夏季气温升高,人体的阳气充沛,这个时候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针对不同体质和病情,进行穴位艾灸,可打通经络,疏通人体的阳气,调节脏腑的功能,以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使一些宿疾得以康复。
我们看看今年的三伏灸时间:
伏前解毒
2022年6月15日-2022年7月15日
初伏
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
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
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伏后加强
2022年8月25日-2022年9月5日
请大家坚持在伏天常喝温水、姜枣茶,少喝冰镇一类的饮料和食物。
今年40天的伏天,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今年7月16日开始就将进入三伏天,大家要做好准备哦!
冬病夏治在三伏!
冬病夏治理论渊源
“冬病夏治”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的“春夏养阳”理论。针对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相应治疗,从而使疾病减轻或治愈。
“冬病夏治”符合中医理论中的“天时相应”及“治未病”思想。通过“春夏养阳”可以纠正机体阴阳平衡。除了艾灸,还可以应用针刺、内服中药等传统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除了针对常见的虚寒型哮喘、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病症,还可应用于骨关节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当然,具体哪些疾病可用“冬病夏治”理论进行调养,还得依靠医生作出正确判断,并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出个体化诊治方案。
日常调护顺应夏气
《黄帝内经》指出夏季养生应做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句话指出夏天人们应晚睡早起,情志保持舒畅,切忌发怒,使精神适应夏气,则气机疏泄顺畅。
在心理层面切勿有大喜大悲、激动愤怒等极端情绪。
不良情绪在夏季最先伤心。心主神志,心伤则神乱;心亦主血脉,心伤则脉乱。
在饮食方面,宜补充足够的水分,可多食用西瓜、冬瓜、丝瓜、薏米、绿豆等食物,清心解暑。饮食宜少油少甜,可适当增加盐分,切勿贪食生冷,否则伤及脾胃,出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的症状。
夏季细菌滋生较快,谨防急性胃肠炎、痢疾等发生。适当运动,应选择在清晨、傍晚等凉爽时段进行,运动方式宜缓和,如散步、打太极等,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一定要注意避免大汗伤津耗气。
有条件多进行户外活动,走到山林溪涧,呼吸清新空气,疗愈身心。三伏期间闷热难耐,切勿贪凉快而袒露肚脐腰腹。室内空调冷气十足,造成了室内外较大的温差,建议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尤其从室外进入室内后,应避免空调冷风直吹侵袭,造成伤风感冒或骨关节疾病的发生。
每日可用淡盐水冲洗鼻腔,促进鼻腔毛细血管舒缩,避免冷热刺激引起过敏性鼻炎发生。
三伏天是夏季养生关键时期,也是冬病夏治的绝佳时机。懂得顺应天时,将身心保健融入日常生活中,促进气血阴阳平衡,才能起到未病先防、养生保健的效果。做好应季养生保健,勿错过冬病夏治好时机。
相关链接:
点击链接寻妙缘
点击链接寻妙缘
最近新文点下看:
最近新文点下看: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感恩原作者,感恩前平台!
死心踏地,上座定时。
身口意定,三密加持。
事上制心,安分守己。
八道十善,证道净一。
关注分享 共同成长
死心踏地,上座定时。
身口意定,三密加持。
事上制心,安分守己。
八道十善,证道净一。
关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