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专题】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和原则

国际汉语名家讲坛 语通天下国际汉语教育科技 2020-03-13


名家专题十一——崔希亮教授

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和原则





      为了让大家能更深入地了解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小编每周会以我们名家讲坛的一位主讲嘉宾为主题向大家介绍嘉宾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周向大家介绍的主讲嘉宾是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全球直播第六场的主讲嘉宾——北京语言大学的崔希亮教授






崔希亮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授,曾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2005-2017),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现任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兼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获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人文科学名誉博士、韩国启明大学艺术学名誉博士,罗马尼亚锡比乌卢西安.布拉嘎大学、康斯坦察奥维迪乌斯大学名誉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及汉语熟语,著有《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语言理解与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导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70余篇。





崔希亮教授于北京时间2019年7月6日进行了以“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和原则”为题的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第六场全球直播。让我们从讲坛开始一起来了解一下崔希亮教授在汉语教学领域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吧!



全球直播现场照片







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和原则





本讲围绕“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和原则”这一话题,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和原则”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讲解。在讲座之初,崔教授便指出我们这个学科有着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多元的的教学需求。我们这个学科因所站立场不同有很多名字,“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等等,多样的名字是由多元的需求决定的。






首先,崔教授结合教学经验和具体教学案例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做了总结和分析。理念之一为明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等。在教学之初教师应区分不同的教学类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教学任务。理念之二为明确以学习者为中心。何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按照学习者需求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设课;为学习者编写教材、选择教学模式、定制教学内容、研发测试项目以及提供可选择路径。理念之三为对外汉语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很多应用研究都源于教学实践;同时对外汉语教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精心策划和设计。理念之四为要以现代教学技术和网络资源作为支撑。网络时代带来了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线上学习、信息资源、教学时空、研究格局、教学技术的变化。随着5G时代的到来,第二语言线上教学会有很大的突破。理念之五为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崔教授提出“知识是内功、能力是拳脚。”因而需要储备知识和提升能力。知识储备方面需掌握汉语知识、外语知识、驻在国的知识、语言学知识、语言学知识、中国文化知识、中国历史地理知识、中国社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百科知识。能力提升方面则需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外交能力、表演能力、特殊能力、理解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亲和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最后,崔教授着眼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并进行简要分析。原则一是教什么?教谁?在哪里教?教学前应搞清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形式和教学的地点等,这个原则与上面提到的教学理念一是相呼应的。原则二是技能训练,非知识讲授。以学生技能训练为主,教师知识讲解为辅,注重句型操练、分技能训练、功能性训练以及任务型训练。原则三是循序渐进。了解学生的习得顺序和学习阶段,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习得规律,重视课堂设计并适当安排复现。原则四是因地制宜。教材、教学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要因地制宜,并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原则五是法无定法。教学有法而法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汉语的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法。








想了解讲座的全部内容就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进行收看吧~






崔希亮教授的研究涉及到现代汉语句法学、现代汉语语义学、认知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等多个领域且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崔教授2000年后有关对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崔希亮教授对外汉语教学

部分研究成果 



  2005年  

1





2005年,崔希亮教授发表了《欧美学生汉语介词习得的特点及偏误分析》一文,文章以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为根据,探讨欧美学生习得汉语介词的几个问题:介词使用频率的问题、偏误率的问题、偏误类型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教学对策。通过上述研究,文章发现欧美学生汉语介词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日本和朝韩学生,也高于母语人群,而欧美学习者彼此之间在使用汉语介词的总体水平上相当接近;欧美学习者汉语介词的偏误情况与日朝韩学习者大致相同,只是介词单项之间的差异没有日朝韩学生大;从偏误类型上看,共有九种情况:介词冗余、框式介词缺少呼应词语、介词结构出现的位置不当、结构错位、结构不完整、体貌标记错误、词语搭配问题、语义模糊、介词混用。文章还针对欧美学习者提供了一些介词教学策略建议:一是针对不同的学习者确定不同的学习难点;二是整体把握欧美学生学习汉语介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用认知图式来阐释结构和语义的问题。




  2007年   

2





崔教授2007年针对“汉语二语教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在《世界汉语教学》上发表了《谈汉语二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一文,文章首先介绍了在汉语二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中出现的三大分歧:一是学科的定名问题;二是学科的性质问题;三是学科内涵问题。文章指出汉语二语教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它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可以图示如下:





第二语言教学还是一个交叉学科,学科基础可以图示如下:





但是作为一门学科,汉语二语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各学科的大杂烩,其核心理论应是建立在应用语言学的基础上的。文章又进一步指出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建设不完善,要想有突破,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要加强语言习得规律的研究;第二,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第三,要加强对汉语特点的研究;第四,要加强对学习者的研究;第五,要切实改进研究方法;第六,要有意识地进行理论建构。




2010年

3





2010年,崔教授发表了题为《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的论文,文章主要回顾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历史,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之间的逻辑联系,即:今天我们通常用“对外汉语教学”来指称“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用“汉语国际教育”指称“在海外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进而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前景。文章最后强调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我们要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培养精通中国文化的博雅君子,更要培养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的中国通。





汉语国际教育的“三教”问题已经成为热门话题,针对这一话题,同年,崔教授发表了《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一文,主要探讨汉语国际教育的“三教”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三教”问题的背景和现状, 然后述及多元背景下汉语教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即:普适性研究与特殊性研究、面向教学的语言要素研究、针对语言要素的教法研究、针对学习环境的教材研究、各类课程和教学模式研究、真实教室和虚拟教室教学研究、检验教学效果的测试研究,最后对“三教”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看法:教师——教学队伍,需要良性发展;教材——教学媒介,需要有的放矢;教法——教学捷径,需要灵活多样。文章最后强调教师是“三教”问题的核心,决策者和教师自身都应该关心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多角度、多层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解决“三教”问题的基础。




  2011年   

4





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育的学术研究问题,崔教授2011年发表了《从问题到理论还是从理论到问题》一文,文章主要围绕“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育,或者说语言学的研究,乃至一切的学术研究,是从问题到理论还是从理论到问题”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当前学术界有四种研究思路:从理论到问题,从问题到理论,从问题到问题,以及从理论到理论。无论在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育,还是语言学研究中,研究者既要有问题意识,又要有理论意识。只从问题到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从理论到理论,这个理论就是一个漂亮的外壳、皇帝的新衣、道士的袈裟。因此,文章主张从问题出发,从问题到理论,用理论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因为理论的普遍性和可推广特性使一种理论可以用于解决一连串问题。并强调问题驱动的研究才有生命力,有了理论这把利器,问题的研究才会越来越深入。




  2012年   

5





2012年,崔教授发表了《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文化走出去》一文,文章首先指出中国文化要想走出去,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必须重视——中国文化的载体中文,离开语言,文化是走不远的。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承和传播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为津梁,文化为舟楫。文章强调“中国文化走出去”有着重要意义,我们仅从战略上认识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还不够,还应该认真研究、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策略。“中国文化走出去”依赖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和对话能力的提高,同时也需要加快培养兼通中西学术的人文学者。





汉语教师的发展的问题一直是汉语教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针对这个问题,崔教授同年发表了《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文化修养》(此文是崔希亮教授在中山大学举行的题为《汉语教师的学术生涯规划》的讲座的一部分节选。)一文,文章指出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汉语知识;一点外语知识;语言学知识,尤其是语法知识;教学法知识;中国文化知识和百科知识也很重要。汉语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独立研究能力、理解能力、文化敏感性、课堂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引导技巧、一技之长。文章还强调汉语教师要积累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最后文章呼吁汉语教师要有赤子之心,要有学术自觉,还要融通,要超越,要把汉语教学作为一生的事业。




  2013年   

6





继2012年发表的《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文化修养》一文,崔教授2013年又针对汉语教师的学术自觉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发表了《说汉语教师的学术自觉》一文。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汉语教师的学术自觉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汉语教师为什么要有学术自觉?第二个方面,汉语教师应该研究哪些问题?第三个方面,汉语教师的学术自觉包含什么内容?针对第一个方面,文章指出本学习环境的多元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和多元理论背景下的汉语教学研究都要求汉语教师要有学术自觉。对于汉语教师的研究内容,文章指出在教学中被学生问到的问题都是需要研究的,并且除非专业教师必须要在本学科领域深入之外,语言教师遇到的问题更多的还是汉语本身的问题和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问题。最后,文章明确了汉语教师的学术自觉包含的内容:汉语教师的问题意识、汉语教师的理论自觉、汉语教师的学术生涯自觉。




  2014年   

7





2014年,崔教授发表了《关于语言教育的若干思考》一文,文章指出语言具有多重价值,因此语言教育也应该具有不同的侧面。我们目前的语言教育存在着一些亟须检讨和解决的问题,如: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冲突问题、母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外语教育布局不合理、语言国别研究深度不够、面对语言教育的革新准备不足等。在大数据时代,语言教育的格局和面貌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教学理论、教学法、教学模式、语言学习的模式和研究范式都会因之而变。未来社会语言教育会呈现以下特征:(一)开放的学习平台;(二)公开的教育资源;(三)自由的学习空间;(四)自主的学习时间。随后,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一些与语言教育有关的理念问题。 最后,文章强调汉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匠人,在课堂之外应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




2015年 

8





继2007年发表的《谈汉语二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一文后,崔教授又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展开了具体讨论,2015年发表了《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一文。文章指出“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专业,关于这个专业的学科属性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这种不同的认识影响了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文章认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定位是交叉性的(如下图),很难简单地归之于某个单一学科。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学科基础是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教育学、认知科学和现代教育技术。




2016年 

9





2016年,崔教授继续针对教师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发表了《海外汉语教师的知与能》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汉语教师》两篇文章。《海外汉语教师的知与能》一文是针对海外汉语教师,从海外汉语教师的生涯准备、上岗准备及海外汉语教师的知与能等方面对他们应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他们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等问题进行说明。文章指出海外汉语教师需要进行语言学的专业训练,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事业心、责任感、包容精神和合作精神。外汉语教师除了进行上面所提到的生涯准备外,还应了解“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在哪儿教、教什么人、用什么方式教”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用什么方式教”四个方面。而在海外教师的“知”与“能”方面,文章做出了详细阐释,“知”包括:汉语知识、外语知识、驻在国的知识、语言学知识、中国文化知识、中国历史地理知识、中国社会的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百科知识;“能”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外交能力、表演能力、理解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亲和能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最后,文章强调汉语教师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以此为业,以此为乐,以此为荣,以此为善,以此为己任。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汉语教师》一文首先对目前汉语教师培养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是培养目标不明确;第二是本科生就业障碍;第三是汉语教师的职业生涯问题;第四是目前汉语教师队伍鱼龙混杂;第五是汉语教师的速成培训问题。明确了目前汉语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汉语教师呢?文章指出,我们需要的汉语教师应该具备这些条件:(一)专业训练;(二)国际视野;(三)使命感;(四)责任感;(五)包容精神;(六)合作精神。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和一个专业都在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崔教授2018年发表了《汉语国际教育的若干问题》一文,文章主要就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孔子学院内涵建设、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具体内容在此不一一赘述。




2017年 

10





2017年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向世界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意义,并提出了中国的倡议。汉语国际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是应该有所作为的。因此,崔教授在2018年发表了《汉语国际教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文,文章指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各种威胁,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积极响应。汉语国际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作为。这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的使命和性质决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仅为汉语国际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动力,提供了更友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文章强调汉语国际教育要在新时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






如对上面研究内容感兴趣,可以下载有关文章进行学习!





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

名家专题回顾



名家专题一:





郑艳群教授专题

郑艳群,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教育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计算机技术与世界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等。

链接:【前沿研究】新技术与汉语国际教育


名家专题二:



袁芳远教授专题

袁芳远,美国海军学院语言文化系终身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课堂任务教学法、教师行动研究、商业汉语教学等。曾出版专业书籍三部、汉语教材三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

链接:【名家专题】在教学环境下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


名家专题三:





周小兵教授专题

周小兵,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主任,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专著11部教材6种主建全球汉语教材库,含教材1万多册/种。

链接:【名家专题】周小兵——国际汉语教材库建设与教材评估


名家专题四:


储诚志教授专题

储诚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文部主任,语言学系博导,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前任会长,加州中文教师协会前任会长。

链接:【名家专题】储诚志——屏幕电书时代汉字教学策略的再思考


名家专题五:



张宝林教授专题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链接:【名家专题】张宝林——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设计理念与功能


名家专题六:



陆俭明教授专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学界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

链接:【名家专题】陆俭明——语言二语教学与语言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


名家专题七:



白乐桑教授专题

法国首任教育部汉语总督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欧洲汉语教学协会主席,法国汉语教学协会主席。

链接:【名家专题】白乐桑——中华文化教学的问题与障碍  ——从几滴水到大海


名家专题八:



张英教授专题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汉考国际继续教育课程及教师考试顾问。

链接:【名家专题】张英——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内涵及边界


名家专题九:



崔永华教授专题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曾在美国、德国英国任教,著有《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技巧》、《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链接:【名家专题】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名家专题十:



张新生教授专题

英国理启蒙大学中文教授,现代语言中心主任,英国特许语言学家协会荣誉会员,欧洲汉语教学协会副会长。曾任伦敦孔子学院院长。

链接:【名家专题】张新生——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能力标准



小编:小真



让我们一起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汉语走向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添加语通天下教研助理微信,

发送“姓名+地区+教学/研究方向”,可申请加入

“国际汉语教育互动交流群组”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THE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