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报2021丨公益促进残障融合,我们始终在用心倡导

CDB NGO观察 2022-04-26


2021年发展简报以“坚守前行”为姿态以“全新网站”为纽带以“NGO观察”为视窗连接公益,共享价值。
这一年,我们始终紧跟公益行业需求倾听公益人的声音记录行动者的改变倡导公益残障融合
25年来,我们坚信连接,让公益迸发更磅礴的能量交流,让公益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回望2021年,NGO观察(发展简报中文官方微信公众号)对全年的文章进行了梳理和摘选,以“公益建设”“观点发声”“公益行动”“残障融合”四个维度,全面盘点“发展简报”的原创文章。

本文是2021年终盘点的第四篇,主要是关于“残障融合”方面的文章,分别关注了残障人士的故事、融合就业、工伤职工等问题。

 

发展简报始终以“平等、包容、开放”的价值观,观察世界,传播价值。我们看到了残障者的痛苦与艰辛,也看到了他们的温柔与坚强;我们写下这些故事,不是基于他们“特殊”的外在,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内心。每一个人物都值得书写,每一个故事都值得回味。

 

发展简报始终以“专业前沿、理性客观、价值导向”的理念,用心地做出倡导:残障人士可以就业,也可以做白领;工伤职工如何再次回到社会……助残公益值得被更多人关注,值得被更多人倾注关怀!




麻风病:一辈子被隔离的一群人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从2020年到2021年,因为新冠病毒,我们大概都经历过隔离14天,隔离三个月。

而隔离,总是会让人倍感恐惧和凄凉。幸好,我们只是短暂的被隔离。但有一个群体,他们被“终身隔离”。这个被大众遗忘的群体,就是麻风病康复者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发麻风病例已控制在500人以下,治愈率几乎100%。从医学的角度,麻风病基本可以视为“全面消除”,但要说到“走向文明进步”,消除疾病远远不够,要做的甚至不仅是消除,而是找回。

本文讲述了几位麻风病康复者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与世隔绝的漫漫人生路,悲苦中也满怀对生活的热爱。



与重症肌无力相处20年,她结婚生子,变得温柔而坚定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林是重症肌无力病友中很特别的一位。

这不仅是因为她外表看起来美好干练,似乎与疾病、与激素毫不相关,更因为她笃定、坚韧、不抱怨。和她聊天是一种享受,她总是带着恬淡的笑意温柔地看着你,目光温暖,似乎能包容所有的善与恶、爱与痛,她是有力的,她的力量没有磅礴汹涌,而是细水长流的绵延不绝,那是温柔的力量,可以引向美好的力量。

本文记录了马林与重症肌无力抗争的故事。



小红星托儿所:让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是一组大脑发育障碍的复杂疾病,核心症状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社交互动障碍、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有问题、兴趣范围狭窄,以及刻板行为。

小红星托儿所,是一所实施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融合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招收普通孩子,也会接收一些康复状态较好自闭症儿童。在这里,自闭症儿童与同龄的孩子可以交朋友、玩耍,提前适应同伴社交,为将来的义务教育做衔接。

本文作者是基金会的项目专员,以真实案例和故事分享了“融合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让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的探索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彩虹天使咖啡屋:寂静世界里的温柔陪伴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冬天到了,彩虹天使咖啡屋稍微能轻松一些了。咖啡屋内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烘焙香味,在一个长发及腰的女生的指导下,师傅们正在小心翼翼地研发新产品。


不过,因为大家交流的方式是手语,令这个咖啡屋,有了一丝不一样的地方。听障人士,是这间咖啡屋之所以开起来的初心。


咖啡屋目前一共有15种手工糕点品类,坚果塔、金月娘、雪花酥……唇齿留香的糕点,配上浓茶,口腔里的美味化成了心里的满足。


在一个温馨的下午,发展简报采访了彩虹天使咖啡屋店长李绍嬅,走进了她和听障师傅们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坚守,有不易,有温暖,有热腾腾的人气。




我与心目影院有个约定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周六早上,保利电影院天安门店,一部电影被“念”给观众听。志愿讲述人的声音响起:梅艳芳朝观众挥了挥手,说了声,拜拜。随后,《梅艳芳》电影谢幕。


从早上九点半开始,到十二点结束,志愿者向观众们讲完了上世纪红遍亚洲的明星梅艳芳从少年时代到患癌逝世的一生。在电影播放期间,有熟悉梅艳芳歌曲的观影者刹那间忘记了自己在影院,应景地打起拍子来。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自己在影院,又安静地“观”起了影。


与视力正常的人观影情景不同,这间观影屋只留下了三盏灯。组成人员除了观影者,还有志愿者、影院工作人员。电影谢幕后,40多名观众的周末还没有结束,在互相诉说家长里短后,他们才慢慢离开。


这里就是转为“视障人士”服务的心目影院……




残障融合就业从哪里寻找突破口?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残障人群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少数群体,约占世界人口的15%,相当于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位残障者。而在中国,根据全国抽样推测数据,约有8500多万残障人士,占到我国全部人口的6%,相当于每16个人中就有1位残障者。所以,解决残障者就业,改善残障者生存环境,让残障者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


恩三基金会始终特别关注残障融合就业。因为易才集团及恩三基金会创始人李浩的祖父李恩三先生,自幼因患病导致终生聋哑,但凭借勤奋努力、自强不息的意志,独自抚养儿孙两代人成才。受祖父影响,李浩先生自易才集团创立之初,就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入手实践企业社会责任,为的是纪念祖父一生自强不息、乐善好施的精神


深耕公益领域八年来,“感恩、互助、愿为先”一直是恩三基金会的价值观。恩三基金会以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入手实践企业社会责任,长期为残障群体提供岗前 、在岗技能培训、推荐残障大学生等服务,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


本文以恩三基金会为助残领域的优秀案例,介绍了他们在残障融合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残障人士在外企做白领?完全有可能!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残障”有时候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残障人士因被社会与公众不断地贴标签、从而形成的刻板印象,影响了残障群体平等享有基本服务和就业的权利。


为提高残障人士社会融合能力、增能残障人士公益组织提供服务及倡导的能力,发展简报【直面】栏目邀请到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商业与残障网络中国分支秘书长/融易咨询创始人周海滨先生,请他透过具体案例分析及实践经验,谈谈为什么要促进企业残障融合就业、企业怎样才能接纳残障人士、残障融合就业对企业的意义、残障人士去跨国公司就业需要哪些路径通道等。




周海滨:企业残障融合成功的三要素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2021年10月,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与发展简报共同举办了线上“工伤职工社会康复与再就业研讨会“。希望与法律、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助残公益组织代表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嘉宾,共同探讨如何促进工伤职工的社会康复与再就业状况的改善。


谈到融合就业与企业合作,最绕不开的关键要素就是企业。因为企业提供就业机会,接纳就业人员,作为最大的经济主体,企业怎么想?怎么与企业合作?在合作中遇到问题怎么解决?想必是残障融合就业中面临最多的挑战,但比起问题本身我们更关心解决方案。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商业与残障网络中国分支秘书长、融易咨询CEO周海滨先生,请他分享企业残障融合就业中有哪些成功要素?




傅志军:从庇护工厂到融合就业的法律与实践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2021年7月19日,“2021融合就业项目合肥启动会暨残障就业政策沟通研讨会“在合肥举办。


上海志君公益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浦东新区残联兼职副理事长 、中国残联研究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傅志军博士,做了“从庇护工厂到融合就业——残疾人就业法律与实践”的主题分享。


因长期致力于残疾人就业权益保障领域的研究,傅志军博士从融合就业政策解读及工作方向,针对残障就业的三个概念:庇护性就业、支持性就业、融合就业进行了阐述,重点探讨了国际层面CRPD 与融合就业以及我国法律与相关实践。




专题报告:工伤职工再就业和社会康复现状、困境与政策应对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一直以来,在我国学界、政府和社会上,存在着对工伤保险的认知误区,即工伤保险是小险种,覆盖人数少。其实,工伤保险并不是小险种。


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委发布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指出“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2021年8月18日,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灵活就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保障初步考虑在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大框架建立和实施。如果把2亿多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到工伤保险制度中来,那么工伤保险受保人数将达到四五亿,显然不是一个小险种。


除此之外,我国的农业劳动者也面临着工伤的问题。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农业劳动者中,职业性农药中毒的发生率在10%左右,此外还有农业机械事故等等,这个数据也不容忽视。因为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器的普遍使用使劳动过程中发生伤害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如果把农业劳动者也纳入工伤保险,那么,我国的工伤保险覆盖人数将达到近八亿人。


本文根据特邀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乔庆梅,在研讨会现场发布的《工伤职工再就业和社会康复的现状、困境与政策应对》专题报告整理成文。




让工伤职工先行拿到保险赔偿,这种制度怎么样?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由于很多工伤职工所在的用人单位没有为其依法缴纳工伤保险,在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无力或无意支付其工伤保险待遇,或者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而未赔偿医疗,导致很多工伤职工的生活和医疗无法得到保障。


工伤保险先行支付制度正是为了保障未获得工伤赔偿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和职业康复,对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个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充满温情的,但实施十年来,离最初的设想还有一定的差距。


北京义联社会工作事务所,是一家开展社工服务、课题研究、调查研究及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2020年恰逢工伤保险先行制度实施10周年,北京义联针对该制度的实施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调研,以期为该制度的完善献言献策。北京义联社会工作事务所的研究员韩容参与调研并分享了调研成果的内容。



工伤职工社会康复与就业的法治保障及建议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一般来说,工伤职工要回归社会或再就业,会面临心理和生理上的两重压力,仔细思考会有很多现实的障碍。


首先从劳动能力的鉴定角度来看,难点往往出现在“五级”以下的工伤职工其次,工伤职工的就业意愿和支撑也有很大不同;另外是来自就业市场环境的障碍。最后,是制度保障方面上的障碍


那么,从法律问题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化解上面这四个障碍?谁是责任主体,谁是义务主体?工伤职工如果实现回归,主要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市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或者主要是制度的问题等等,很显然这些均是工伤职工社会康复与就业的法律问题。




后疫情时代,助残公益如何应对挑战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在欧盟资金支持下,香港乐施会发展简报于2020年开始,共同推行“建设富包容性的社会: 增能和提升服务残障人士公益组织的服务质素和倡导能力”项目,当中透过收集残障人士及服务残障人士公益组织的故事,以提高大众对这个弱势社群的认识和关注,推动社会对残障群体更具包容性。



每年的12月3日是联合国大会订立的国际残疾人日,今年的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残疾人的领导和参与,迈向包容、无障碍和可持续的 COVID-19 后世界”。回顾这两年,疫情反反复复,公益服务或活动能否顺利进行,都是「要看情况」。


乐施会特地采访了3家于这段日子举办活动的服务残障人士公益组织,了解疫情对残障人士日常出行的影响,以及疫情防控对这些公益组织工作的实质性影响和应对策略。


▼简报2021文章盘点




整理:CDB

本文图片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中国社会组织:由重数量发展转向重质量发展彩虹天使咖啡屋:寂静世界里的温柔陪伴看得见的流动儿童 看不见的微澜引路人如何在抖音做公益郝南:互联网协作救援,是“键盘侠”的胜利李治中:在公益领域与儿童肿瘤作战公益组织数字化,务必了解这4个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