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外文研究文献选(三)
1在维吾尔流行音乐中演唱木卡姆:中国少数民族的现代性与流行音乐 (Singing muqam in Uyghur pop: Minority modernity and popular music in China)
作者:黃泉鋒 (Wong, Chuen-fung)
类别:期刊文章
语言:英语
出版地:英国
来源: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36(1), February, 98-118
时间:2013
探讨木卡姆对维吾尔族流行音乐的影响。少数民族流行音乐强调了地域的联系和迁移的经历,并展现了他们的身份困境。传统音乐符号为少数民族音乐家提供了一个文化场所,使其与音乐现代性相遇。维吾尔流行音乐中的多种风格影响使音乐家们得以自然地使用混生手法,并为本民族塑造出一种可信的自我之声。
2从萨满仪式到卡拉OK:一首中国民歌的变迁 (From shamanic ritual to karaoke: The (trans)migrations of a Chinese folksong)
《红太阳》中《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的曲调来自一首锡伯族的萨满祭祀歌曲
作者:Harris, Rachel
类别:期刊文章
语言:英语
出版地:荷兰
来源:Chime, 14-15, 48-60
时间:1999-2000
通过追踪20世纪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一首祭祀歌曲的演变,对中国文化中的民间音乐、国家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萨满教在察布查尔并未完全消亡,村民们仍然记得他们年轻时的仪式音乐,但这首歌不再在萨满教的背景下表演。在70年代,它获得了新的身份,成为一首革命歌曲,并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中国迪斯科曲调重新出现。
3让西藏听到:音乐、媒体和市场 (Getting heard in Tibet: Music, media and markets)
作者:Morcom, Anna
类别:合集文章
语言:英语
出版地:英国
来源:Production & consumption of music. Published by: Routledge, London. Pages: 32-58
时间:2011
以民族志的方式考察西藏的录音和流行音乐文化生产,探讨谁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发出,以及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出现的独立空间、经济自由化带来的盗版各自扮演的角色。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它主要是在大型跨国企业的背景下被讨论。本文探讨了中国的盗版问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并关注社会经济因素和国际法律及贸易问题,因为它们对西藏的文化表达和身份问题至关重要。
4中国流行、摇滚音乐报刊杂志:部分目录 ( China's pop 'n' rock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A selected list)
本文提供的部分中国摇滚、流行音乐杂志目录
作者:Micic, Peter
类别:通讯文章
语言:英语
出版地:美国
来源:ACMR newsletter, 7(2), 33-37
时间:1994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出版业蓬勃发展,有关流行/摇滚音乐的杂志和报纸显著增加。一般来说,流行/摇滚音乐杂志有三种尺寸:8×11英寸(如《当代歌坛》和《东方明星》)、7.5×10.5英寸(如《音像世界》)和5×7.5英寸(如《歌迷》和《歌曲》)。这些杂志的内容与西方的流行摇滚音乐杂志相似,包括关于中国和西方流行音乐的信息、关于流行/摇滚歌手的专题报道、歌曲作者和作曲家的简介、读者来信以及八卦专栏。几本杂志的内容显示出浓厚的地域色彩,可能代表了编辑和主办方有意识地尝试鼓励、促进和保护本土音乐传统。
5梵呗、佛教歌曲与流行音乐:从仪式到摇滚咒语 (Buddhist chant, devotional song, and commercial popular music: From ritual to rock mantra)
作者:陈碧燕 (Chen, Pi-yen)
类别:期刊文章
语言:英语
出版地:美国
来源:Ethnomusicology: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Ethnomusicology, 49(2), spring-summer, 266-286
时间:2005
通过探讨当代中国佛教音乐的三种主流体裁:寺院仪式的梵呗唱诵、现代佛教歌曲和流行佛教音乐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当代中国佛教音乐的全貌。这些体裁涉及到社会性、宗教功能、审美价值和地理空间的不同建构,并参与了复杂的制度、技术关系以创造一个现代宗教文化社区。
6以移民潮为题的港产粤语流行曲 (Cantopop songs on emigration from Hong Kong)
音乐工厂1991年推出的专辑《皇后大道东》
作者:李正欣 (Lee, Joanna Ching-yun)
类别:会议文章
语言:英语
出版地:美国
来源:Yearbook for traditional music. XXIV
时间:1992
自1981年来,以香港前途、1997年限及移民潮为题的港产粤语流行曲层出不穷。黎伟贤在《香港城市组曲》中首先创作《一九九七》,其后这一类型的歌曲在音乐风格、歌词用意和普及化方面各有不同的特征。自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后,港人对未来岁月的心态,也在鲍比达的《一九九八》、《百年寄望》中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1989年至1990年,针对香港前途的歌曲有黄霑的《香港X’mas》、王杰的《大海一角》、李健达的《不再流浪》、达明一派的《你情我愿》。反应港人热爱香港的歌曲有谭咏麟的《离别心曲》、许冠杰的《同舟共济》和《香港制造》。香港电台的“香港心连心”计划,目的在于激励港人对前途的信心。罗大佑在1991年初推出的《皇后大道东》和《东方之珠》,利用香港的殖民地历史及中国文化背景来反应香港人对未来的焦虑和切身问题。近期也出现了一些具有讽刺意味的流行曲,像卢海鹏的《同志My Friend》,细数了港人对“九七”的疑难困境。
720世纪30-40年代上海流行歌曲的崛起和类型特征 (The rise and generic features of Shanghai popular songs in the 1930s and 1940s)
作者:陈峙维 (Chen, Szu-Wei)
类别:期刊文章
语言:英语
出版地:英国
来源:Popular music, 24(1), January, 107-125
时间:2005
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家们共同创造了上海流行歌曲的黄金时代,标志着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开始。本文对上海流行歌曲的兴起进行了历史描述,并根据佛朗哥•法布里 (Franco Fabbri) 的五组体裁规则分析了它们的类型特征。这些音乐尽管受到了社会某些部门的严厉批评,但仍然通过唱片、广播和电影而大受欢迎。这些流行歌曲的音乐元素、抒情内容和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反映了参与的艺术家和机构的集体风格,以及在一个不同于当时世界其他主要城市的大都市中的观众口味。
待续
编译:穆谦
延伸阅读
国际音乐文献资料大全(Répertoire International de Littérature Musicale,简称 RILM)位于纽约,是一家为音乐研究者提供数字文献和检索工具的非营利机构。更多信息请见rilm.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