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州暴雨,一句“千年一遇”不能挡住所有追问

海边的西塞罗 成哇 2023-07-11



这是天灾,但我们并非不能“未雨绸缪”。


昨天我们在文章《我悟了,最适合吴亦凡的人,原来是王思聪》当中刚说,也许会有新的大新闻,“解救”吴亦凡,今天,大新闻就来了。 
据官方媒体报道,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郑州市出现罕见的持续性强暴雨天气,累积平均降水449毫米的雨量不但突破了当地气象历史记录的极值,也使郑州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地铁灌水,医院停电,水库决堤等等,整个郑州成了一片“泽国”。
目前暴雨造成的伤亡人数还在统计当中,但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大灾。
每当遇到这种“天灾”的时刻,公众总会很自然的追问,这其中是否有可避免的因素——毕竟,中国城市每遇暴雨必泽国的情况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每次赶上这种时刻,总有人喜欢强调,这是“xx年一遇”。比如这次郑州的事情出了以后,有当地媒体第一时间就定性其为“千年一遇”,引来公众的不少质疑。
抛开是否真的“千年一遇”不谈,很多媒体片面强调“千年一遇”的言外之意,大家其实都听得出来:这就是天公不作美啊!非人力所能抵挡!大家别多想哈,也别抱怨,各安天命就是了……

可是,真的不需要多想吗?一个现代大型城市,如果遇到“千年一遇”的暴雨就活该内涝无减轻之法吗?这事儿其实很耐琢磨。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城市排水系统是参照苏联模式建立的,苏联由于处于高寒少雨的寒带、且降水量相对平均,在城市排水设计中只做了地下管渠排水。这套系统被照抄到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我国来,成为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底层模板,给中国的城市排水后来的治理带来很大麻烦。
其实类似的困境,在当年城建学苏联的国家中也有不少,比如在越南,虽然胡志明市的管渠排水系统的径流量已经因地制宜的做了扩大,可一到暴雨天,在市内开船就比开车方便。
就像很多专业人士早已指出的那样,对于非寒带的大型城市而言,单有一套苏式的地下管渠排水系统是不完备的,一遇特大暴雨肯定抓瞎。这不单是管渠设计径流量大小的问题,而是这个系统就不是干这个活儿的。就像你若得了新冠,光吃感冒药肯定没用,因为它压根不对症。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排水系统有两套:
第一套是小排水系统(minor system),也就是我们从苏联那里学来的管渠排水系统,地下管道径流量设计的合理一些,应对一下普通的降雨是没问题的。
另外一种是大排水系统(major system),主要是为了应对超过城市管网设计的特大暴雨,这个系统在我国近些年才刚刚开始起步。
其实比较成熟的“大排水系统”,你没准也见过,今年春节《唐人街探案3》上映,电影中有一幕,秦风和唐仁完成三个挑战之后,在绑架者的提示下找到了小林酱的位置——龙Q馆。
这个名字奇怪的地方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大名”叫做“首都圈外郭放水路”。
别看电影中表现的场面已经很宏大,其实真实中的“龙Q馆”比这还大得多。它是一条全长6.4公里、直径10.6米的巨型隧道,内有5个绑架者劫持小林酱的那种立坑,每个深度约70米,内径30米,总储水量达到67万立方米。
这样浩大的工程,是日本东京都会同周围各县,耗时整整13年建造,花费2400亿日元(约180亿人民币),从1993年动工开始,直到2006年才正式启用,期间参与的各都县政府都已经换了几届,但一直持续把这件事做了下来。
而正如电影表现的,投入这么巨大的“龙Q馆”,在平素长时间都处于几乎空置状态,大多数老百姓是想不到政府为他们做过这个“大工程”的。你看电影中的秦风,也是想了很久,几经提醒,才最终想到了有这个犄角旮旯的存在。
是的,大排水系统,它就是都市中一个沉默的地下巨人,平素躺在那里,引不起任何人的注意。只在危难时刻,才会出手力挽狂澜。
可是日本人为什么要建造它呢?因为首都圈里居住着3000万人口,日本首都圈内各政府需要为这些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台风、暴雨不来则已,如果万一来了,城市严重内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怎么办?
这样的“大排水系统”其实相当于城市给自己买的“保险”,防的就是咱有些媒体总爱甩锅的“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天灾。
所以,“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不是完全不可防控、不可减的,就看你有没有心做这种“大排水系统”,能不能把人命真当回事儿。
这几年,中国各大城市的发展确实非常迅速,比如此次事发的郑州,最近十年内就吸纳了整整400万人口进入。城市规模增长十分迅速,是上一轮各省会抢人大战中的得胜者。
但是就目前看,中国很多城市的平素看不见的“保险性基础设施”是没有跟上的。大部分城市的决策者似乎也不太愿意将市政建设的资金投入到这种“看不见的工程”上。
有两个问题阻挡了他们这样做:
第一个问题是,由于我们城市排水系统学苏联的样板,本来就没有“大排水系统”和相应的建设标准和国家统一规划。在全国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国家也不太可能再重新出台相应的“全国一盘棋”式的硬性规定,因为这种全国一刀切的规矩,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比如在“大排水系统”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城市规模和发展预期各异。东北的哈尔滨和海南的三亚肯定不可能套用同样的标准。如果统一定标,不是后者不够用,就是前者造的太多,形成资源浪费。所以大排水系统即便要增建,也只能是各地各城市自定标准的“良心活儿”。成为雨果所言的“城市的良心”。
而一旦将标准下放给各地方,你会发现光有良心也是不够的。即便每个城市的施政者都有心干好这个“良心活儿”,也会遭遇操作上悖论:到底怎么定标准,大排水系统建大还是建小呢?
造“大排水系统”是要投钱的,日本首都圈的故事告诉我们,这笔钱还不是小数,城市发展的越大,这个系统越是无底洞,还要考虑到城市发展增量的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目前中国人口增速放缓、各地掀起抢人大战的大背景下。每多投一分钱在这种“看不见的基建”上,就意味着在高铁、公路、电力、5G等等这些“看得见的基建”上会少一分钱。这会给城市在“抢人”中带来极大的劣势。
而如果抢不到人口,城市经济发展势必放缓,人口和城市规模出现停滞甚至萎缩,到时候地卖不动,税收不上来,那么兴建过大的大排水系统不仅会带来财政难题,也会成了永远难以用上的无用之功。到那时,敢下决心上马这种工程的领导,他的仕途还要不要了呢?
说的形象些,由于“大排水系统”没办法搞“全国一盘棋”式的举国工程,只能让地方自己定标,这就相当于让比赛选手自己延长自己的赛道:本来的同样百米跑,你却要让某些选手多跑个几十米才算赢,具体多少米还让他们自己定,加的多了也没有奖励,那肯定只有傻子才会主动给自己加码了。
所以“大排水系统”的建设,是一个中国目前正在遭遇的治理悖论。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种背景下,一旦摊上特大暴雨,你让各地方官媒能说啥呢?那只能强调“千年一遇”、“百年难遇”了呗。谁摊上算谁倒霉。
一句“千年一遇”的背后,是这种发展悖论的无奈。
但我们还是希望“千年一遇”“百年难遇”在不远的将来不要再被常拿来强调,希望我们的大排水系统尽早跟上我们的城市发展速度,希望我们的城市在暴雨中少被淹。
全文完
我知道写这篇文章,肯定又会有人角度清奇,说我“尬吹日本”,说我“拉踩自己的祖国”,说我“带节奏”,质问我“居心何在”云云……
我知道,现如今就兴这个调调。
在此声明,我并不觉得我们若用心搞这种基建,会搞不过任何发达国家,中国的基建能力是世界有目共睹的。
我只是想指出,在目前的格局下,各地确实缺乏搞“大排水系统”这种高投入、回报不易见的工程的动力。没有动力,再好的能力也无法体现。这个问题需要尽快得到重视和解决。归根结底,我希望的是我们的国家未来能更好。
至于那些就是看此文不爽的人,说我直言,你们其实并不关心同胞生命,你们看新闻,只是想“我强人弱”的yy中爽一把。我建议你们取关我的号。多看胡总编发的微博:在胡总那里,只有德国水灾才是个悲剧,郑州水灾则是“必然”。
你们估计只对这种言论感到全身舒畅——只愿有一天,当你们被“千年一遇”的暴雨困在地铁里,在齐腰深的积水中打开手机准备求援时,看到胡总这种高论,能保持涵养、不骂一句:“个龟孙儿!x恁娘!”
本文3000字,感谢读完,今天不求三连了,放个求助方式,愿需要的朋友看到。
请原谅,我一个小号主,只能做这么多了。
愿郑州加油,愿河南安康。
愿我们中国在暴雨中挺住,站直了,别趴下。

猜您喜欢(点击下方标题即可观看):

1.BBC纪录片《世界金融发展史》

2.维生素D的真相你不懂

3.战俘营里的大学

4.给山药削皮手会痒?只因为你少了这个操作

5.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研究证实,棕色脂肪能让人做健康的“胖子”

6.学区房究竟有多大作用?看看最牛学区房--从孟母三迁谈起

7.新研究发现“伟哥”的新用途: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延长寿命...

8.撬开扇贝的壳时,它的200只眼睛正在盯着你……

9.美文选刊|十大经典西部片(上)

10.吃辣的学问,全都在化学丨味觉化学

11.从森林走来,栖息在城市中

12.BBC纪录片《化学史》全3集

13.BBC纪录片《香水》全3集

14.美文选刊|中华美食行天下(上)

15.不要吝惜你的“赞”

16.止痛不用吃止痛药?修改基因或许也可以

17.美文选刊|独特的摩梭文化,你了解吗?

18.美文选刊|十大经典西部片(下)

19.美文选刊|中华美食行天下(下)

20.新研究发现:人造甜味剂会促进全身炎症和脂肪肝的发展,不过有一种甜味剂例外…

21.氟化物能防龋,到底哪种方式更有效?

22.他因科学研究被蛰了1000次

23.压力导致脱发的科学依据

24.【诺奖得主Wilczek科普专栏】要不设立一个反诺贝尔奖?

25.地磁场的两极倒转,曾推动物种大灭绝?

26.数坛上的一代“歌王”——辛格

27.“白娘子”真的有毒!

28.受哲学思想的启发导致的重要科学发现︱科学史

29.头发稀疏、脱发和秃顶的原因终于找到啦 |荣登《自然衰老》杂志

30. O

31. 治不好的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在作怪

32.BBC纪录片《植物王国》全3集

33.观念的囚徒:哈耶克从未过时,却注定是少数

34.塑料不消化,吃下去大不了拉出来?不,它还跑进了人类胎盘

35.天然的广谱杀虫剂——鱼藤酮(Rotenone)

36.过去十年,考古学十大里程碑发现

37.美文选刊|为何探索火星?

38.袁靖老师说牛,真牛!

39.飞行器像蜜蜂一样避障?《Nature》发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机器学习飞行器

40. BBC纪录片《数学的故事》(全4集)

41.BBC纪录片《 科学的故事》全6集

42.BBC纪录片《植物私生活》全6集

43.BBC纪录片《生命的奇迹》全5集

44.BBC纪录片《睡眠十律》

45.BBC 纪录片 《发现中国:美食之旅》全4集

46.BBC纪录片《人类感官 》全3集

47. BBC纪录片《现代世界的天才》(全3集)

48. BBC纪录片《糖脂大战》

49. 间歇性禁食的益处再添新证:降血压立竿见影,胆汁酸或是关键!

50.BBC纪录片 《生命》全10集

51. BBC 纪录片《强迫症·心魔 》

52.BBC纪录片《健康饮食的真相》

53.BBC纪录片《维生素的真相》

54.BBC纪录片《锻炼的真相》

55.BBC纪录片《地球脉动 I 》全11集

56.BBC纪录片《人脑探险 》全6集

57.BBC纪录片《进食、断食与长寿》

58.类器官的前世今生

59.雄蝇授精后,会“看守”雌蝇,直至受精卵排到牛粪上…动物奇特的生殖方式里隐藏着怎样的演化奥秘?

60.传递快乐的分子——多巴胺(dopamine)

61.抗衰老基因疗法,是美好的前景,还是无良的骗局?

62.博物学的浪漫,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丨展卷

63.有颜色、有花香,甚至还有花蜜,为什么还不配叫花?

64.失温冻死,不仅仅在严冬,也不仅仅在室外

65. 中国古代的金矿

66. BBC纪录片《狗的秘密生活》

67. 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传奇》全8集

68.NHK纪录片《敦煌莫高窟》全2集

69. BBC纪录片《伟大的作曲家》全7集

70.闲谈美国大学tenure track制度:菲尔兹奖得主也曾挣扎

71.长寿大法哪家好?人类能否学得了?

72.端午节,为啥纪念的是屈原而不是他

73.BBC纪录片《地球改变之年》

74.BBC纪录片《地球伟大河流》

75.BBC纪录片《德国艺术》 全3集

76.NETFLIX 纪录片《社交困境》


77.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78. NHK纪录片《血糖飙升:揭露潜在威胁》

79.颠覆性研究:早餐吃巧克力,不仅不长胖,反而有助于减肥

80.纪录片《金城兰州》全4集

81.BMC子刊:50万人大型研究,喝任何咖啡都能降低肝病风险

82.BBC纪录片《压力的真相》

83.专访理论物理学家内森·塞伯格:数学对终极物理学理论的导引

84.PBS纪录片《众病之王:癌症传》全3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