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江南·品|文人造园家的江南情结

【文人造园家的江南情结】


园林为什么如此之奇妙?


沈复《浮生六记》中有一段描述:其原因就在于“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纵观古代园林史,对园林情有独钟、难以割舍的文人浩若繁星,不止是游园、住园、品园,更多文人也参与了造园事宜。


造景施技,造园问道,造园家之所以重要,是在于他不是简简单单地撷取自然之物,而是凝练了人的情怀。


造园,“情趣”为之


造园,一向是中国传统文人之事。这可从元代画家倪瓒的《容膝斋图》说起。


《容膝斋图》中用于居住的房子是不大的,画家让房子小到只能放下自己的膝盖。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观里,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我们谓之“情趣”。


倪瓒 《容膝斋图》


“情趣”,一词造就了文化差别。园林作为文人直接参与的生活世界的建造,以某种哲学标准体现着国人面对世界的态度。


明清时期的文人园林,大都出自文人与画家之手。


文学家王世贞,喜好林泉庭园,写有大量园记,自己在太仓城里建“弇山园”,成为东南名园。明末的石涛在书画、诗文以及画论上都有造诣,在园林建筑的叠山方面,也很精通。


《扬州画舫录》《扬州府志》及《履园丛话》等书,都说到他兼工叠石,所叠假山。《扬州画舫录》卷二中记载:“释道济字石涛……兼工累石,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累石胜,余氏万石园出道济手,至今称胜迹。”


清光绪年间著名画家袁龙构画苏州吴江的退思园,雅逸不俗,颇有山水画意境。


扬州个园 · 叠石


苏州同里退思园


吴门烟水,有着孕育园林的沃土,而文人雅士正是这些园林的“设计师”。


其实,苏州园林的许多主人,既不是富可敌国的富商,也不是穷困潦倒之人,而是略有资财的文人雅士。


园林学者曹林娣曾说,“很多学者都提出苏州是一个隐逸文化市场,他们追慕陶渊明、嵇康、阮籍这一类人的魏晋风度,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物化成一个精神绿洲,通过物质建构,把自己的审美理想、人格价值、宇宙观等囊括其中。”


于是,从晚唐起,中国古典园林开始有了主题。园名,就代表了主题。


如沧浪亭,出自《楚辞·渔夫》里的沧浪之歌。屈原在流放时遇见一位渔夫,唱了这首沧浪歌,劝他随世沉浮。沧浪、渔夫作为文化符号,代表了隐逸。


苏州沧浪亭


养园,如养一生命


古人说,造园难,养园更难。


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澍看来,中国文人造园与今天的城市建造与建筑不同,园子是一种有生命的活物。造园者、住园者是和园子一起成长演进的。 


这从童寯先生所撰《随园考》中也可见端倪。随园主人袁枚,杭州才子,25岁(乾隆四年)中进士,35岁辞官,于南京造随园。袁枚所购是一废园,园主人姓隋,同“随”,故名随园。袁枚购得后,并不大兴土木,而是伐恶草、剪虬枝,因树为屋,顺柏成亭,不做围墙,向公众开放。


尤诏、汪恭 ·《随园湖楼请业图》


随园的修筑和景点颇能体现袁枚的匠心独运。“上登绿晓阁,朝阳初升,万绿齐晓,翠微(亭)白塔,聚景窗前。下梯东转,曰绿净轩,皆绿玻璃,掩映四山,楼台竹树,秋水长天,一色晕绿。”


单是随园窗户的装饰,就采用了当时国内非常稀少的有色玻璃,有蓝、绿、白等多色,营造出蔚蓝天空的“蓝晶世界”,冰晶玉洁的“白色世界”,绿杨垂柳的“绿色世界”,令人称奇。


袁枚经营随园五十年,就有如养一生命。


请横置手机观看 ↓

袁起 ·《随园图》


文人造园家,意趣几何


文人以山水画、山水诗文与造园互相启导,互相发展,塑造包含着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的空间意趣。


明代“吴门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诗、书、画三绝,应当时的园主王献臣之请,作《拙政园记》,绘《拙政园图》三十一景,并各赋其诗,还亲自栽下紫藤一株,成为苏州一绝。


今日拙政园匾额“远香堂”相传为文徵明所书,拙政园香洲的玉兰堂相传也为当年文徵明作画之所在,而文徵明手书于西山“雪香云蔚”亭的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更是把拙政园的山林野趣描述得淋漓尽致。


苏州拙政园


无独有偶,苏州城内另一古典园林“曲园”,也颇耐人寻味。他是清末著名学者、朴学大师俞樾在大学士潘世恩故宅“躬后堂”废地上建造的宅园。


曲园的风格就像文人俞樾为人处世的态度,谦逊文雅。没有太多的奇山怪石和绚丽花木,布局小巧精致,简单明朗,是典型的江南小园风格。


同治十三年,俞樾在李鸿章等人的资助下建造宅园,利用弯曲的地形凿池叠石,栽花种竹,构筑小园,名为“曲园”,取老子“曲则全”之意。


俞樾自云:“曲园者,一曲而已,强被园名,聊以自娱。”他自号曲园老人,对宅园多有题咏。


虽然园中的花园面积仅有200平方米,但是屋宅与小园分裂明显,整个曲园线条干净利落,草木有植,却不杂乱繁盛,叠石、回廊和小池颇有清静安宁之感。


晚年的俞樾热衷于教育事业,于曲园内传教授课,国学大师章太炎,书画巨匠吴昌硕等诸多名家都出自于他的门下。人依园而居,园因人而显,正是因为如此,曲园在江南园林中显得别具一格,充满了文人的气息。


苏州曲园


苏州之外,位于扬州古城东南的何园,乃园主人何芷舠在壮年辞官后斥巨资所建。何芷舠自书匾额“寄啸山庄”,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以此题名,园主人寄情山水田园的志节情怀便无须赘言。


何园,既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瑰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小品的情调,被誉为“晚清第一园”。其中,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更是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


中国多位古建园林专家称何园为“江南园林中的孤例”,著名学者余秋雨也对其赞赏有加。


扬州何园


除了建造园林,用诗文描述园林之外,文人对园林设计也各有自己的见解,对园林建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园冶》,就是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的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而文震亭的《长物志》、李渔的《闲情偶寄》,也都有论及园林规划、叠山、理水、置石、建筑、植物配置的部分。


若非造园家“匠心”独到,我们何以见到今日园林美景。




朗读者:葛华静

南京熙和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南大国学班学员,爱好朗诵、配音,心与薪声文化传媒签约配音员。


策划丨崔曙平

审核丨曹云华 崔曙平 编辑丨刘羽璇

校对丨徐红云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仅用于推广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若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阅江南·居

江南民居中的“理趣”

阅江南·意

六朝胜迹冠清凉

阅江南·筑

水村山郭酒旗风——绘画中的寺塔隐喻

阅江南·筑

园林,何以成“江南”

阅江南·品

夏日里的上海味道

阅江南·筑

雕栏玉砌春常在


 发现江南之美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