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前沿 | 速速收下!!今年上半年这四大顶刊中与三农有关的文章合集


本文整理了2022年上半年《管理世界》《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中与三农有关的文章供读者阅读参考。
本文由三农大数据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人工整理,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管理世界



中国贫困治理经验总结:扶贫政策能够实现有效增收吗?

《管理世界》|| 2022年第2期

罗良清(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

平卫英(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

单青松(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王佳(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摘要: 本文利用建档立卡脱贫户的实际调查数据,使用收入组合的Copula熵作为分裂标准构建决策树模型,用以评价单项扶贫政策对家庭收入的影响,进而通过划分不同收入水平及相依结构的家庭群体,评价不同政策组合的增收效果。研究发现:第一,不同扶贫政策组合所划分的家庭收入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第二,兜底保障、就业扶贫和扶贫小额信贷是增收效果最为显著的三项政策;第三,对于家中有劳动力的极端贫困家庭,兜底保障与就业扶贫的政策组合更能发挥出稳定的增收效应;对于不需依靠兜底保障类政策的一般贫困家庭,产业扶贫政策的增收效果更为显著。故本文认为有必要对不同贫困群体采用针对性的扶贫政策组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扶贫政策;政策评价;决策树;非参数统计

阅读原文:中国贫困治理经验总结:扶贫政策能够实现有效增收吗?


如何破解农地流转的需求困境?——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

《管理世界》|| 2022年第2期

李江一(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秦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瓶颈并非供给不足,而是缺乏需求。因此,如何创造有效需求是进一步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称“新型主体”)能否成为农地流转的需求引擎。研究发现,新型主体既能通过自身农地需求直接拉动农户出租土地,又能促进农户投资间接带动农户租入土地。但农户的农地流转决策与务农比较收益有关,非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低,新型主体以直接拉动效应为主,而平原地区务农比较收益高,新型主体以间接带动效应为主。在各类新型主体中,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自身农地需求大而具有显著的直接拉动效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助联合能带动农户之间的农地流转,而农业企业暂不具有显著的农地流转效应。最后,本文发现新型主体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整体利用率,并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和农户收入。研究表明,新型主体能成为破解农地流转需求困境,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户收入的有效抓手。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地流转;比较收益;双重差分模型

阅读原文:如何破解农地流转的需求困境?——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例


分层次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破解“愿落不能落、能落不愿落”的两难困境

《管理世界》|| 2022年第4期

程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赵俊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殷浩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伍振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

孙成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揭梦吟(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摘要: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落户城市意愿和城市落户政策的结构性特征的分析发现,城市吸纳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供给和农民工落户城市意愿存在结构性错配,农民工市民化面临“愿落不能落、能落不愿落”的两难困境。应分层次制定农民工落户政策,以“愿落尽落”“应落尽落”为原则推进重点人群落户,强化对不同类型城市差异化落户政策的执行考评。对县域内农民工,应着力提升县城的吸引力,提高他们在乡村和县城的就业质量和生活品质。对跨省农民工,应着力提高大城市的开放性,提升公共服务容纳能力和社会保障的承受能力,通过“人地钱”挂钩等激励政策合理分担落户成本。对县外省内农民工,应推进省内统筹,实现对省内农民工的统一服务管理。
关键词: 农民工;落户意愿;落户政策;结构性特征;市民化

阅读原文:分层次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破解“愿落不能落、能落不愿落”的两难困境


数字经济、非农就业与社会分工

《管理世界》|| 2022年第5期

田鸽(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张勋(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摘要: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以“宽带中国”政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将其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借助于双重差分法,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非农就业。本文接着从数字经济的两大核心内涵(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出发探讨了数字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内在机制: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消费互联网(以数字金融为代表)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低技能劳动力向低技能偏向的数字化非农行业流动,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工业互联网(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高技能劳动力向高技能偏向的数字化非农行业流动,这意味着数字经济能够依据劳动力技能实现有效的社会分工。这些发现均证实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关键词: 数字经济;非农就业;社会分工;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

阅读原文:数字经济、非农就业与社会分工



经济学(季刊)



信息化能促进农户增收、缩小收入差距吗?

《经济学》(季刊)|| 2022年第22卷第1期

朱秋博(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朱晨(国农业大学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彭超(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部)

白军飞(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及信息化追踪调研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匹配倍差等方法,在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了信息化对我国农户增收及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化总体上促进了农户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对农 收入有 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 一抑制作用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信息化的总增收效应具有较大持续性。异质性分析进一步 明,信息化的增收效应对较高收入和较高受教育水平农户更加明显,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关键词: 信息化;农户收入;收入差距

阅读原文:信息化能促进农户增收、缩小收入差距吗?


新一轮农地确权、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来自CHFS的证据

《经济学》(季刊)|| 2022年第22卷第1期

杨广亮(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

军辉(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摘要: 基于 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文研究 2009年以来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对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影响,发现本轮确权显著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完成土地确权后,转出土地的农户比例提高、转出面积增加。确权促进土地流转的主要影响机制是通过确权颁证稳定流转关系,降低交易成本。但是,我们尚未发现确权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证据。
关键词: 农地确权;农地流转;农地集中

阅读原文:新一轮农地确权、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来自CHFS的证据


收入增长与家庭能源消费阶梯——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调查数据的再检验

《经济学》(季刊)|| 2022年第22卷第1期

吴施美(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郑新业(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CRECS)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家庭的能源阶梯问题。研究发现家庭用能品种会随着收入提升呈现倒U形趋势,并且收入增长会助力于家庭的能源转型。其中,炊事用途随着收入增长能自发地进行能源升级,而“煤改电”政策则限制了收入效应在优化用能结构上的作用。考虑到中国的能源价格黏性,决策者应杜绝“一刀切”式的能源替代政策,将提高能源可支付性的重点放在收入增长上,加强效率瞄准,聚焦于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上。
关键词: 能源阶梯;家庭能源消费;“煤改电”政策

阅读原文:收入增长与家庭能源消费阶梯——基于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调查数据的再检验


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农户增收?

《经济学》(季刊)|| 2022年第22卷第2期

秦芳(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王剑程(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胥芹(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摘要:电子商务发展不仅可能提升电商经营户的收入,也可能对非电商经营户产生溢出效应,进而提升总体收入水平。基于 2017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农村电 商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收入。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电商发展能够提升创业水平、增加非农就业以及提高土地流转的概率。此外,对于不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关系的农户,电商发展的作用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电商发展具有较好的包容性。
关键词: 电子商务;农户;收入

阅读原文: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农户增收?


中国到户扶贫资金政策效果——来自家庭层面的经验证据

《经济学》(季刊)|| 2022年第22卷第2期

张静(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周慧(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 本文利用2006—2010年农村贫困监测的家庭面板数据评估了中国第一个21世纪扶贫纲要时期到户扶贫资金的政策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到户扶贫资金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和支出水平。但是,收入增长主要是来自政府转移性收入的增加,而非农户自身生产能力的提升所带来的市场收入的增加。在支出方面,农户在生产经营方面的投入和生活性消费支出都有所增长。在支出方面,农户在生产经营方面的投入和生活性消费支出都有所增长。
关键词: 到户扶贫资金;政策评估;家庭面板数据

阅读原文:中国到户扶贫资金政策效果——来自家庭层面的经验证据



经济研究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三权分置

《经济研究》|| 2022年第2期

刘守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阅读原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三权分置


农民工现象及其经济学逻辑

《经济研究》|| 2022年第3期

张车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赵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李冰冰(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摘要: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出现在我国的一类特殊社会群体,其根源主要在于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因此,农民工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制度现象。同时,农民工现象也有深刻的经济学根源。农民工发挥了特定的历史作用,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民工群体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而壮大,并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完成而退出历史舞台。农民工最终将完成从农业文明和农村文明遵循自然农时向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遵循法规秩序的转变,实现职业与身份的统一。关键词: 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城镇化

阅读原文:农民工现象及其经济学逻辑


农业与工业化

《经济研究》|| 2022年第3期

张建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张培刚发展研究院)

阅读原文:

长按扫码,阅读原文

中国社会科学



农民基本健康权利保障体系建构与演进逻辑——“防大疫克常疾”实践经验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 2022年第6期

尚虎平(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黄六招(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着力根治因大疫与常疾导致的人民健康水平不佳、平均寿命过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保障人民基本健康权利的核心任务。党和政府首先面向农村地区,推进农民基本健康权利保障体系建构,一种兼顾“防大疫克常疾”的健康权利保障体系建构事业开启并不断发展,它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全面推进、分散探索、政策创新到制度升级的演进轨迹。这种权利保障的发展演进逻辑,不仅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以组织记忆方式将防大疫克常疾链接为整体。中国农民基本健康权利保障体系的建构,使得防大疫各类“专用资产”合理地转化为常规性医疗保障资源,并通过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优势保证了防大疫克常疾的“预算拆用权”,进而形成了行动性增量保障农民基本健康权利体系建构的中国路径。为提升农民基本健康权利保障水平,我们要继续推进农村防大疫克常疾工作的一体化步伐,将组织记忆的经验予以制度化,从而进一步实现城乡居民健康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 农民基本健康权利保障体系;防大疫克常疾;组织记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阅读原文:农民基本健康权利保障体系建构与演进逻辑——“防大疫克常疾”实践经验探索





加入三农大数据·交流学习群,获取更多三农相关新鲜资讯








END



点亮特关小星星

搜索你感兴趣的文章吧

往期推荐


三农学术周报(第86期)|  从数据资源到数据处理,从实证分析到论文写作,这一篇全都搞定!

三农学术周报(第87期)|  这一篇让你阅览三农最新学术资讯

三农学术周报(第88期)|  6项未通过!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5月结项情况通报

三农学术周报(第89期) | 最新三农资讯合集!含金量超高!

三农学术周报(第90期)| 不容错过的三农学术最新资讯

三农学术周报(第91期)|  天气太热待在家还能学什么?看完这一篇你就知道了!


━━━━━━━━━━━━━━━━━━━━

资料搜集及整理 | 香菜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