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柳永《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朋友你好,今天这一讲,我们要一起分享柳永的一首词,这首词可以说是改变柳永命运的作品。写这首词的时候,柳永还不叫柳永,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叫做柳三变的词人。我们先来读一读柳三变的这首《鹤冲天》吧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这个词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喜迁莺》诗经·小雅·《伐木》当中说:“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所以后人就以莺迁作为乔迁之喜的祝贺之词。像白居易就写过这样的诗句:” 桂折因同树,莺迁各异年。”将莺迁和折桂并提,比喻在科举考试当中一举及第的成功,晚唐词人韦庄写的两首《喜迁莺》词,就都是吟咏进士及第的喜悦,而且词中还出现了争看鹤冲天的句子,用鹤冲天来代指进士及第一飞冲天。所以《喜迁莺》又有了《鹤冲天》这个名字。虽然词牌名和词的主题内容并不需要一定有直接的关系,但柳三变的这一首《鹤冲天》倒还真是讲他的科举经历的,只不过他写的不是进士及第之喜,而是叹名落孙山之悲。所以,他一开始很是幽怨的感叹:“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黄金榜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金榜题名了。关于金榜题名这个词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根据玄怪录的记载,有个叫崔绍的人进了冥府之后,判官的把他带到一处瓦廊下,廊下又有一座小楼,判官引着他进了门,发现楼里的墙壁上沾满了金榜、银榜和长铁榜。各个榜上都写满了名字,金榜上写的都是将相的名字,将相以下的贵人列入银榜,至于各州府县的官员,就列入长铁榜,而且在三类榜上提名的人当中,都必须是在世的活人,而人一旦去世,名字也就从榜上自动除去了,所以后世就将考试及第称为金榜题名。所以,柳三变一开始就说:“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就是说自己考试落第了,没有金榜题名,金榜题名的希望落空了。唐宋人称状元为龙头,因为状元是名列榜首的那个人,梁灏的及第诗就是这样写的:“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龙头属老成。”也是用龙头代指状元.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明代,当然是说圣明的朝代了,柳三变虽然考试落第,心里满是委屈,可他总不好意思,公然怪罪皇帝昏庸,不懂得慧眼识英才吧,因此他才委婉的说,虽然这是一个圣明的时代,可是再圣明的时代也偶然会有那么一个两个贤才遗落民间的,你又能埋怨谁呢?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所谓“未遂风云便,”就是运气不好,没赶上好机会,既然考场失意,那还不如尽情放纵,潇洒走一回呢,又何必斤斤计较人生道路上的成败得失呢?“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才子词人,当然是柳三变的自称了,可见柳三变,虽然考试落第,可他的自信心并没有受到打击,他不认为自己的失败是能力不够,而是机会不好.虽然他还只是一介平民百姓,那也是白衣卿相啊,也就是说穿着布衣的卿相,虽然没有卿相的官爵头衔,可他的才干比起朝堂上那些衣冠楚楚的大夫、卿相来,一点儿都不逊色呀,古人穿着的衣裳服色是何官职,身份密切挂钩的,绝对不能混搭。比如说平民百姓,或者是地位低微的小吏,没有功名,没有正式的官职,就只能穿白色的衣服,当然穿什么颜色的就代表什么官职,根据朝代不同,会有一些变化。以唐代为例吧,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穿紫色、四品穿深红色、五品穿浅红色、六品穿深绿色,七品为绿色、八品服深青色、九品服浅青色。后代就常常以“著绯”表示当了中级以上的官员,也就是五品以上在古代,这就算是成功人士的象征了。
例如白居易刚刚当上五品官员的时候,就写了一首诗给他的好朋友元稹《初著绯戏赠元九》:“那知垂白日,始是著绯年。这样看来自是白衣卿相,表面上看,似乎是柳三变的超级自信,认为自己身负卿相之才,至少也应该是穿紫色官服的那一类人物才对,再不济也可以著绯。可是没想到考了半天,至今还是一介白衣,老天真是瞎了眼,命运何其不公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词的上阕看上去内容挺丰富的,其实柳三变只说了一件事儿,我没考上。
柳三变大约生于987年左右,第一次考进士,具体是哪一年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考了不止一次,而且是屡战屡败。直到景佑元年,也就是1034年,才最终考中进士,这一年,他大约是将近50岁的人了。
这首鹤冲天应该是写于他第一次考试失败之后,因为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一个偶字说明写这首词的时候呢,他还没有那种屡屡失败的体验,他还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认为偶尔的一次考试失利,不过是运气不好而已。而且第一次经历的偶然性失败,并不能够完全摧毁一个青年人的豪情壮志。所以这首诗虽然有很明显的怨气,但依然不失青年人的豪情,依然能够豪迈的宣称“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正是因为带着年轻人这种不服输的狂傲之气,词的下阕就进一步将这种狂放不羁的情绪,发挥到了极致。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烟花巷陌当然就是指歌妓舞女聚集的秦楼楚馆,丹青屏障是指色彩艳丽的屏风。其实也是对秦楼楚馆香艳之地的描绘。即然在考场上失意了,年轻的风流才子转尔就去寻求爱情的安慰,“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他在考场上没有得到主考官的赏识,可是在笙歌艳舞的烟花巷陌里,他找到了音乐上和情感上的知音,更重要的是柳三变,甚至是发自内心的觉得自己和歌女们的命运是相似的,他在考场上是一个沦落失意的读书人,而歌女们也是不得已而沦落风尘啊,像宋代的著名歌妓严蕊,就曾经写过一首《卜算子》词,感叹自己身不由己的悲惨命运,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代】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像严蕊这样才貌双全的歌女,在唐宋时代,并不少见。唐宋时代歌女往往经受过非常严格的训练,尤其是那些在同行当中出类拔萃的歌女,一般都至少具有三大基本素质,首先当然是美丽妖娆的容貌身姿,善解人意的温柔性情,其次,就是能歌善舞,精通音乐的才艺。可以这么说吧,比起美貌来,多才多艺才是歌女们真正的必杀技。最后更高素养的歌女,还必须具有能和士大夫文人酬唱激辩的才华。时代尚诗,歌女们就都能写诗。时代尚词,歌女们往往都能填词。有学者甚至这样评价歌女,这样一个群体,对于文化的贡献,唐宋元诗记、词记、曲记,多如过江之鲫。
那时候的歌女不但为当时文人墨客之密友,且为赞助时代文化学术之功臣,歌女们的文学修养,还有他们多才多艺的禀赋,使得他们比一般的女子更能够赢得文人才子在精神上的共鸣。通俗的说就是文人和歌女们有话说、聊得来,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甚至还极有可能在情感上产生依恋,乃至于爱情。
无独有偶,不仅仅是中国的古代有这样的文化现象,恩格斯在谈到古代雅典艺妓的时候,也充分肯定了她们对于文化的贡献。恩格斯说:“斯巴达的妇女和一部分优秀的雅典艺妓,在希腊是受古人尊崇,并认为他们的言行是值得记载的唯一的妇女。“也许正是因为沦落在烟花巷陌的歌女们具备这样全面的文艺素养,柳三变才会在这里找到他情感上的慰藉,这种感情还颇有那样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惺相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你们这些朝廷官员看不上我没关系,幸好我还有自己的意中人,能够懂我,惜我、怜我,可以陪着我,挥霍我的青春,既然你们不要我,那我也不要这浮名了,何必为五斗米而折腰呢。青春那么短暂,转瞬即逝,还不如陪着心爱的女子浅斟低唱来的痛快。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我们现在再来听柳三变的这一番青春宣言,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这不过是考场失利的年轻学子的一时气话,糊涂话,当不得真。如果柳三变真的甘心把功名事业的追求都换了浅斟低唱的话,那他后来也不会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年近半百才终于考中进士了。从他这种对科举考试的执着来看,他的内心深处是把对功名的追求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的。
那我在开头的时候说过,这首鹤冲天,一向被认为是改变了柳三变命运的一首词,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北宋末年有一个故事,据说当年柳三变在词坛已经是才名卓著,因此就有人向宋仁宗。他没想到送人就一听柳三变这个名字就很不屑的说,就是那个爱填词的柳三变吗?那就让他去填词求啥官,这柳三变也是绝了既然已经被皇帝嫌弃了,他干脆就破罐子破摔,皇帝不是要我去浅斟低唱吗?于是从此之后,他每写一首词,落款的地方都要写上奉圣旨填词柳三变。这个故事影响很大,在这之后,这个故事又不断的被添油加醋,形成了不同的版本,而且细节越来越具体。例如还有人就说宋仁宗这个皇帝特别注重儒雅的文化风气,很讨厌那种浮艳虚博的文字,可是柳三变写了很多艳情词,早已名扬四海了呀。尤其是这首鹤冲天,惹怒了宋仁宗,这个柳三变还好意思说什么,明代暂遗贤,明明是你自己不好好学习,没考上进士,为什么要怪我们选拔人才没眼光,偏偏遗漏了你呢,而且居然还写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样轻浮的句子,太没出息了。结果等到再次参加考试领导要放榜的时候了,宋仁宗艺看榜上居然有柳三变的名字,就很生气,于是御笔一挥,亲自将他的名字给划掉了,一边画一边还批评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正因为柳三变,这个名字被宋仁宗特别关注了,柳三变,不得已才改名为柳永,直到景佑元年,才终于考中进士。又历经波折才终于谋得了一官半职。
我们听这个故事是不是变得相当精彩呀?尤其是联系到柳永这一生的考场经历和士宦经历,更让我们愿意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这个故事其实是一点都经不起推敲的,因为这个故事留下了一个最大的漏洞,时间对不上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宋仁宗登基的时候才13岁,根据先帝宋真宗的遗诏,是由刘太后垂帘听政,直到11年后,刘太后驾崩,宋仁宗才正式亲政,而柳永恰恰是宋仁宗亲政的第一年,也就是景佑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的,为了显示自己的宽仁。宋仁宗第一年还特意下诏说他非常怜悯那些贫寒士子,或者是多年考试不中的读书人,所以他就规定啊,凡是年纪超过50岁,多次考进士不第的学子,哪怕是这次考试没有及格,也应该给他们破例的录取机会。柳三变正是在这一年考中进士的,这样看来,宋仁宗不仅不是柳三变功名道路上的绊脚石,反而是他生命当中的贵人。他之前在考场和职场上的沦落失意,应该是发生在宋真宗和刘太后执政的时期。所以,我想要是宋仁宗看到后人编排他和柳永的故事,还变得这么有鼻子有眼的,他肯定会气得直嚷嚷,这一锅我不背。
既然奉旨填词,柳三变,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那么柳三变这个名字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才改成柳永的呢?根据当代学者薛瑞生先生的推测,应该是在他中晚年的时候,因为生病的原因,为了图个吉利,才改名为柳永,字耆卿。永就是永年长寿的意思,耆就是耆老,耆卿就是年老。而且身份尊贵的人。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考场上,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和考场失意的柳永比起来,22岁就高中进士,并且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苏轼可就风光多了,下一讲,我们就一起来回顾苏轼的经典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下一期我们不见不散。
31.白居易《花非花》: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32.冯延巳《鹊踏枝》: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33.冯延巳《鹊踏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4.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5.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6.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37.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8.张志和《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9.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0.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风雨渡江
41.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42.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43.苏轼《浣溪沙》: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44.周邦彦《兰陵王》: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