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1.顾贞观《金缕曲》: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听众朋友你好,今天这一讲,我们要聊到的是清代初年和纳兰性德齐名的一位词人顾贞观。说他和纳兰性德齐名,其实他成名比纳兰要早得多。在当时词坛的地位也更加的崇高,被纳兰性德视为最亲密的挚友。清史稿甚至将他的传和纳兰合并在同一篇传记里,在纳兰性德还没有成名之前,顾贞观,就已经和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程维松,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了,他的诗集《弹指词》甚至还传到了海外。


顾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是无锡人。早在康熙五年,也就是1666年,顾贞观就考中了,顺天府乡试的第二名举人称为顺天南元,。清代的顺天乡试,也就是在北京举行的考试,无论哪个省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但是按照惯例呢,第一名解元必须是属于直隶省人,第二名必须是属于南方人,故称南元。那个时候的纳兰性德还只有12岁,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而已,而顾贞观已经官任国史馆典籍,主要工作也是掌管清朝历史的修撰,一度很是得到皇帝的信任。康熙三年顾贞观就得到过皇帝的亲自接见,还曾经陪同康熙出巡。顾贞观又是一个极有个性的文人,越是接近权力的中心,他越是对朝廷内部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感到寒心。在康熙十年,他毅然辞职,挂冠而去,回到老家无锡,继续过他江湖古文的生活,自称第一飘零词客。这一年才17岁的纳兰正好进入国子监读书,少年纳兰性德和顾贞观擦肩而过了,但相差18岁的这两大才子,注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相逢,并且成为生死之交,顾贞观写下的这首著名词作《金缕曲》就是顾贞观和纳兰性德友谊的最好见证。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康熙十五年,也就是1676年,40岁的江南落魄文人顾贞观再度进京,而22岁的纳兰刚刚成为金贵的新科进士。就在这一年,年龄悬殊,身份悬殊的两大才子终于会面了。纳兰一见顾贞观就大叹相见恨晚。很快他们结为忘年之交,不过顾贞观的这一首金缕曲,却并不是为纳兰性德而定,他其实是写给顾贞观的另外一位好朋友吴兆骞的,那么这三个人顾贞观、纳兰性德、吴兆骞之间到底发生了一段怎样曲折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和这首金缕曲又如何能够见证纳兰性德和顾贞观可歌可泣的友谊呢?我们不妨一边读词,一边来回顾那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大家一听这几句词,可能会有一种感觉,这首词的开头有点儿像写信的味道呀,的确起句:“季子平安否,”就很像我们平时写信开头常说的问候语某某别来无恙否?季子指的就是指吴兆骞了,吴兆骞字汉槎,好季子,人称吴季子。所以季子平安否的意思就是吴季子你好,别来无恙否?这说明写这首词的时候顾贞观和吴兆骞并没有在一起。“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接下来这几句,又说明它们分开不仅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而且彼此之间的距离还非常遥远,分别以来已经经历了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而且那么漫长的旅途,母老家贫子幼,谁能安慰你的孤独呢?顾贞观当是在北京那么吴兆骞又在哪里呢?吴兆骞在宁古塔。也就是今天黑龙江的宁安县。大家看清代的宫廷剧,可能也听到过这个地名。一般有人犯了大罪,动不动就是被流放宁古塔,比如说甄嬛传里面,甄嬛的父亲一家人就曾经被流放宁古塔,那可是偏僻荒凉的苦寒之地啊。吴兆骞本来也是江南人,他是吴江人,就是今天江苏的吴江县,从小刻苦攻读,才华横溢,被誉为是江左三凤凰之一,那他又怎么会被发配到宁古塔去呢?


事情要追溯到19年前,也就是顺治14年1657年,在江南举行的乡试当中,有考生贿赂了主考官,考试作弊,事情败露以后,一时是舆论哗然,朝廷震怒。这就是著名的丁酉科场案。顺治皇帝命令将这一科参加乡试的举人全部押送到北京,由他在太和殿亲自主持复试,吴兆骞儿就在这一批考生当中,他并没有参与作弊。可是他天性桀骜不驯,视复试为奇耻大辱。所以即使是面对至高无上的皇帝,他也一个字都没有写,故意交了白卷。皇帝一看,这还了得,果然又是一个欺世盗名的家伙,于是吴兆骞也被当作是不学无术的舞弊人员,被杖打40大板没收全部家产,妻室儿女和他一起流放宁古塔。



康熙十五年,也就是1676年,当顾贞观再次来到北京,并写下这首金缕曲的时候,离当年吴兆骞被流放,已经过去了19年。19年啊!了解了当时吴兆骞的冤屈,了解了19年的漫长分离,我们也许才更能够体会时当中流露出来的牵挂和担忧。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季子啊,季子,你远在宁古塔那样的苦寒之地,你现在还平安的活着吗?即使有朝一日你能够再生还,恐怕这一生经历的苦难也不堪回首了吧,这一路走来,你上有年迈的高堂,下有嗷嗷待哺的幼子。家贫无立锥之地,谁来安慰温暖你这漫长的人生苦旅呢?从前你被那些魑魅魍魉的小人诬陷,不得不与宁古塔的冰雪日日周旋,这一切你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吧。


上阕还有一个典故,我要重点讲一下,那就是覆雨翻云手这一句。翻云覆雨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杜甫的《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的本意是用天气的善变,来比喻世事反复无常,或者惯于玩弄权术,感叹人心善变,世态炎凉。春秋时期的管仲、鲍叔牙那样的贫贱之交,在当代已经看不到了。完全不带功利色彩的纯粹友谊,被现在的人像粪土那样抛弃了。顾贞观用翻云覆雨这个成语,分明就是为吴兆骞的冤屈鸣不平,你们这些小人玩弄权术,为了争夺各自的利益,却冤枉牺牲了多少像吴兆骞这样的才学之士。


顾贞观和吴兆骞是同乡,又是好朋友尽管他对好友的冤屈十分同情,可惜,他虽然才名卓著,却是无权无势,只不过是一介江湖人。就算他想尽办法,也不可能救出吴兆骞,19年过去了,直到康熙十五年,顾贞观才看到了一丝希望,因为就在这一年,他和纳兰性德结为了生死之交。顾贞观是漂泊江湖,无官无职的一介平民,纳兰却是宰相纳兰明珠的长公子,康熙皇帝的表弟,当年的新科进士。但他们俩抛弃世俗的偏见,迅速结为忘年之交,顾贞观飘逸的才情,高洁的人品,征服了青年公子纳兰性德,而纳兰的真诚率性,也让顾贞观深为感动,他们经常在一起填词作赋,谈诗论画,甚至在价值观上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都藐视权贵,看重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独立,他们之间的相知并没有参杂半点功利的因素,顾贞观对自己的名利一无所求。可是他认识纳兰之后,求纳兰做的唯一一件大事,就是求他将吴兆骞救出苦海,让吴兆骞在有生之年返回故乡。



大家也许会想,这对大人来说还不是举手之劳吗?他的父亲明珠是当朝宰相,这个人还不是小菜一碟,再说了,吴兆骞既不是主犯,甚至连从犯都算不上,只不过是被冤枉的一个普通考生而已,而且他已经被流放了19年,再大的罪行也该处罚到头了吧,可是事情远没有想象当中那么简单。顾贞观一开始为这事求纳兰的时候一听,立刻摇头,梁汾兄这可使不得呀,这是顺治帝手里的案子,你说当今皇帝怎么可能去否定自己的父亲呢?第一次没有得到纳兰肯定的答复,顾贞观并没有灰心,他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两首情真意切的词,就是两首《金缕曲》。本来是他寄给远在宁古塔受苦受难的好友吴兆骞的,除了我们今天讲到的这首之外,再另外一首寄赠吴兆谦的词当中,顾贞观还充满深情和感慨的写道:“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同为漂泊流浪的天涯沦落人,近20年的分离,他们不知道今生还能否有重逢的那一天。悲莫悲兮生别离呀,当年的至交知己,如今天各一方。“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人生的悲剧难道真的就没有一个终点吗?如果说这首《金缕曲》的上半阕,主要是表达顾贞观对朋友的牵挂担忧,下半阕就是顾贞观对朋友的郑重承诺了。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牛衣的典故,我在讲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的时候详细讲过,意思就是因为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顾贞观说他朋友的坎坷命运用红颜薄命来进行比较“比似红颜多薄命薄,更不如今还有。”都说红颜薄命,原来才子薄命,更胜于红颜哪!一想到季子你远在他乡受尽苦难,我就忍不住泪流满面。但万幸的是,你还可以与妻室儿女团聚在一起,你一定要坚持住啊。哪怕是乌鸦变成白头发,马头上生出了马脚,我也不会放弃对你的营救。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下阕又用了一个重要典故“廿载包胥承一诺”。申包胥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当年伍子胥逃离楚国的时候,发誓要报仇,灭掉楚国,因为楚王杀掉了他的父亲和哥哥,而伍子胥的好朋友申包胥却说你有本事灭了楚国,我就有本事复兴林楚国。后来伍子胥果然兴兵伐楚,楚国军队的连连失利,都城郢被攻占,楚昭王仓皇逃亡隋国。申包胥却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赶往秦国去请求援兵,被其他公拒绝之后,申包胥一连七天水米不进,痛哭声日夜不绝,一直传到了秦哀公那里。秦哀公被申包胥这份拳拳爱国之心所打动,终于决定兴兵救楚。申包胥也实现了他复兴楚国的诺言。


在词当中,顾贞观就是借用申包胥一诺千金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忠诚。“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我会像春秋时候的楚国人申包胥一样,为了挽救朋友,而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请你把我这封信珍藏在你的衣袖当中,请记住我一定会信守我的承诺。纳兰读到顾贞观这两首血泪和成的词之后,被他和吴兆骞的生死友谊深深打动,尽管他和吴兆骞素不相识,但他还是郑重的允诺顾贞观,这事儿我一定全力以赴帮你办成,但是请你给我十年时间。顾贞观一听十年,这太令人绝望了吧,他忍不住冲口而出,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呀,吴兆骞比我年纪还大,在塞外已经受了19年的苦了,恐怕等不了那么久啊,请以五年为期。


就一个并非重要罪犯的文人,纳兰一开口就需要十年的时间,以他的性格和他对顾贞观的友谊,这绝对不是故意拿架子显摆自己,而是这件事确实非常棘手。为什么呢?因为首先丁酉科场案是顺治帝手下处理的案件,作为儿子,康熙绝对不可能轻易去否定自己的父亲。其次呢,这个案子早就不是一个普通的作弊的案件,他已经扩大到了民族斗争的层面,是清朝统治者打压汉族文人的结果。因此,纳兰想要营救汉族文人吴兆骞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和严峻,尤其是按当时处罚的规定,以及其他人的先例来看,流放宁古塔的汉人不但生还的可能性极其渺茫,而且即便是死了,按规定连灵柩都不得归葬。正是纳兰深知营救吴兆骞的难度,所以他才不敢轻易答应顾贞观。但是纳兰性德的重情重义在这次事件当中再一次发挥的淋漓尽致。为了营救吴兆骞,他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功名富贵都不要了。所以他就回答顾贞观的词里这样说:“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让吴兆骞从塞外活着回来,居然成了这个时候纳兰奋斗的唯一目标。那么这次满汉人士联手发动的营救行动到底有没有成功呢?事情接下来的进展完全验证了纳兰的担心,营救的过程真的是困难重重,具体的营救细节我就不详细说了,总之,君子一诺千金。


纳兰性德为此事多方奔走,花钱出力,打通各个关节,还去恳求他的父亲纳兰明珠出手帮忙,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多次面求康熙皇帝。在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和再次的努力之后,在康熙二十年,也就是1681年的10月,康熙皇帝终于下旨赦免了吴兆骞。51岁,流放塞外23年之久的吴兆骞一家,终于从宁古塔回到了北京。朋友们感慨万分,“抱头执手,为悲喜交集者久之”。纳兰父子俩也因此而贤明大著。而这一天离顾贞观请求纳兰营救吴兆骞整整过去了五年时间,正好是当年纳兰成诺的五年期限。君子一诺就是这样,千金不换。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这一集我们感受了清代词人顾贞观、纳兰性德和吴兆骞的生死情谊。下一期我们将回到北宋,去体验北宋词人贺铸的夫妻深情,下一期我们再会。

31.白居易《花非花》: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32.冯延巳《鹊踏枝》: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33.冯延巳《鹊踏枝》: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34.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5.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6.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37.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8.张志和《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9.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0.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风雨渡江

41.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42.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43.苏轼《浣溪沙》: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44.周邦彦《兰陵王》: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