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古典学丛编(刘小枫主编)

古工坊 古典学研究 2023-07-02
古典学丛编

深入了解西方古典学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在问题,有助于懂得前车之鉴:西方古典学为何自娱于钻故纸堆,与现代问题了不相干。认识西方古典学的成败得失,有助于我们体会到,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人必经之途仍然是研习古传经典。中国的古典学理应是我们已然后现代化了的文教制度的基础——学习古传经典将带给我们的是通透的生活感觉、审慎的政治观念、高贵的伦理态度,永远有当下意义。本丛编旨在引介西方古典学的基本文献,凡学科建设、古典学史发微乃至具体的古典研究成果,一概统而编之。


出版说明

近百年来,我国学界先后引进了西方现代文教的几乎所有各类学科——之所以说“几乎”,因为我们迄今尚未引进西方现代文教中的古典学。原因似乎不难理解:我们需要引进的是自己没有的东西——我国文教传统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并无“古典学问”与“现代学问”之分,其历史延续性和完整性,西方文教传统实难比拟。然而,清末废除科举制施行新学之后,我国文教传统被迫面临“古典学问”与“现代学问”的切割,从而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古今之争”。既然西方的现代性已然成了我们自己的现代性,如何对待已然变成“古典”的传统文教经典同样成了我们的问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我们实有必要深入认识在西方现代文教制度中已有近三百年历史的古典学——这一与哲学、文学、史学并立的一级学科。


认识西方的古典学,为的是应对我们自己所面临的现代文教问题,即能否化解、如何化解西方现代文明的挑战。西方的古典学乃现代文教制度的产物,带有难以抹去的现代学问品质。如果我们要建设自己的古典学,就不可唯西方的古典学传统是从,而应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古典学:恢复古传文教经典在百年前尚且一以贯之地具有的现实教化作用。深入了解西方古典学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在问题,有助于获得前车之鉴:古典学为何自娱于“钻故纸堆”,与现代问题了不相干?认识西方古典学的成败得失,有助于我们体会到,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人,必经之途仍然是研习古传经典。中国的古典学理应是我们已然后现代化了的文教制度的基础——学习古传经典将带给我们的是通透的生活感觉、审慎的政治观念、高贵的伦理态度,永远有当下意义。


本丛编旨在引介西方古典学的基本文献:凡学科建设、古典学史发微乃至具体的古典研究成果,一概统而编之。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西方典籍编译部乙组

2011年元月


Papyrus Oxyrhynchus 3679, with parts of Plato's Republic

已出书目

● 《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2004年) 
● 《哀歌集:拉丁语汉语对照全译本》(2005年/2010年) 
● 《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2005年) 
● 《俄耳甫斯教辑语》(2006年)
● 《俄耳甫斯教祷歌》(2006年)  
● 《古希腊星象说》(2008年) 
● 《论埃及神学与哲学:伊希斯与俄赛里斯》(2009年) 
● 《〈埃涅阿斯纪〉章义》(2009年)
● 《菜园哲人伊壁鸠鲁》(2010年)  
● 《惧怕差异:古希腊思想中政治科学的诞生》(2010年) 
● 《古代世界的城邦》(2011年) 
● 《第二代智术师:罗马帝国早期的文化现象》(2011年) 
● 《古希腊文学常谈》(2012年) 
● 《维吉尔的帝国:〈埃涅阿斯纪〉中的政治思想》(2012年) 
● 《古典语文学常谈》(2012年)
● 《古希腊政治的起源》(2013年)  

● 《〈理想国〉汉译辨正》(2013年) 

● 《西方古典文献学发凡》(2014年) 

● 《表演文化与雅典民主政制》(2014年) 

● 《希腊古风时代的真理大师》(2015年) 

● 《古罗马的教育:从西塞罗到昆体良》(2015年) 

● 《古希腊修辞学与民主政制》(2015年) 

● 《古典学与现代性》(2015年) 

● 《论月面》(2016年)

● 《探究希腊人的灵魂》(2016年)  

● 《希腊神话的性质》(2017年) 
● 《尤利安文选》(2017年) 
● 《赫尔墨斯秘籍》(2019年) 
● 《论王政》(2019年) 
● 《赫西俄德的宇宙》(2020年) 
● 《希腊的自然概念》(2021年) 
● 《〈伊利亚特〉和她的诗人》(2021年) 

西方传统   经典与解释

Classici et Commentarii

古典学丛编

刘小枫  主编




01



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

[意]尼古拉斯 著

溥林 译

141页,2004年7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伊壁鸠鲁被视为古代唯物主义的代表,却也有着极为深刻的政治哲学,对霍布斯以及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思想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书是作者在施特劳斯的《卢克莱修简注》一文启发下,经布鲁姆具体指导所做的一次对《物性论》的“贴近阅读”。重新捡出或挑起柏拉图式哲学与伊壁鸠鲁式哲学的古老论争。通过了解这次“贴近阅读”,我们中间有心的读者兴许会产生自己亲自去阅读的兴趣。该书分为导言、理论的诗性表达、诗的结构以及前四卷的分析、我们的世界及其中人的发展和处境--卷5和卷6以及结论:卢克来修和现代性五部分。


目  录

* 上下查阅更多内容


中译本前言/刘小枫

序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理论的诗性表达

第三章 诗的结构以及前四卷的分析

第四章 我们的世界以及其中人的发展和处境――卷5和卷6

第五章 结论:卢克莱修和现代性

人名术语对照


02



哀歌集

——拉丁语汉语对照全译本[古罗马]普罗佩提乌斯 著王焕生 译460页,2005年11月/2010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古罗马爱情哀歌作为古希腊罗马诗歌传统的一个重要代表,一直流传后世,经过欧洲中世纪反宗教的流浪诗人的诗歌,人文主义的抒情诗,17、18世纪的诗歌,直至歌德。歌德对普罗佩提乌斯的诗歌评价很高,并且在他的影响下写了《罗马哀歌》。时至今日,普罗佩提乌斯的诗歌仍然受到人们的爱好,是人们爱读的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抒情诗之一。普罗佩提乌斯的《哀歌集》共分四卷,均以哀歌体写成。著名翻译家王焕生先生历经多年,译出优美典雅的中文本全集。


目  录

译者前言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注释

专名索引


03



古代城邦

——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法]库郎热 著

谭立铸 等译

377页,2005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问世于1864年(同治三年、太平天国十四年),在这一年里有好几位后来一度影响学问思想界的大人物出世,比如德国的韦伯、英国的霍布豪斯、西班牙的乌纳穆诺以及后来成为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之一的席勒。这些人物无不表明,那个时候欧洲的学术思想正前浪推后浪地向现代化迈进,与现代“学术规范”接轨。而本书却似乎不合时宜地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宗法”制度,全书共分五卷,前三卷依“信仰”—“家庭”—“城邦”的顺序论述古代的城邦政制,从而表明古代的城邦政制基于宗教信仰和家族制度。第四卷论述古代的“平民革命”,第五卷论述古代城邦制度的消失。


目  录

中译本序言(刘小枫)

1984年版前言(阿尔多)

导言


卷一 古代人的信仰

第一章 对灵魂及死亡的信仰

第二章 对死者的敬礼

第三章 圣火

第四章 家庭宗教


卷二 家庭

第一章 论宗教是古代家庭的组织原则

第二章 婚礼

第三章 论家庭绵延、禁止独身、无育离婚、男女不平等

第四章 论承嗣与出继

第五章 论亲属关系;论罗马人所谓的男系亲属关系

第六章 所有权

第七章 继承权

1.古代继承权的性质与原则

2.继承权属于男子而非女子

3.论同辈继承

4.出继与承嗣的结果

5.最初并不存在遗嘱制度

6.家产的不可分性

第八章 家庭的主权

1.古代父权的原则及其性质

2.父权种种

第九章 古代家庭的道德观念

第十章 罗马与希腊的氏族制度

1.古代著作中的氏族

2.关于罗马氏族的几种流行解释及我们的看法

3.氏族是具有最初组织与统一的家族

4.家庭的扩充;奴隶与被保护人


卷三 城邦

第一章 胞族与部落

第二章 新的宗教信仰

1.自然界的诸神

2.新宗教与人类社会演进的关系

第三章 城邦的形成

第四章 城市

第五章 对筑城者的敬拜:关于埃涅阿斯的传说尼。

第六章 城邦的诸神

第七章 城邦的宗教

……


卷四 革命


卷五 城邦制度的消失


附录


04



俄耳甫斯教辑语

吴雅凌 编译473页,2006年1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编译者通过本书向读者介绍了古希腊传统文化谱系中的一个古老的教派:“俄耳甫斯诗教”,它是与荷马—赫西俄德教派相并列,甚至更幽古的教派(一般研究者倾向于认定,荷马—赫西俄德的诗教是政制性的宗教,俄耳甫斯秘教则似乎是如今所谓“民间”宗教),集诗歌和宗教教义与宗教生活实践为一体。译著者搜集整理了各种文献,编订了“俄耳甫斯诗教:传说与教义”,这是本书的第一个部分;随后是经考订的现存俄耳甫斯诗教“原始文献”的全部汉译;最后的附录部分译介了两篇研讨论文,便于读者大致了解西方古典学界关于这个问题的晚近研究进展。


目  录

前言(刘小枫)

俄耳甫斯教:传说与教义

俄耳甫斯是谁?

传说和神话中的俄耳甫斯

神谱叙事:赫西俄德与俄耳甫斯

人谱叙事:狄俄尼索斯与俄耳甫斯

“俄耳甫斯教的生活方式”

灵魂的冥府之旅

俄耳甫斯生平辑语

俄耳甫斯教义辑语

一、古辑语

二、俄耳甫斯教徒铭文辑语

三、德尔维尼手抄件辑语

四、二十四叙事圣辞辑语

附录

布里松:达玛斯克基乌斯和俄耳甫斯主义

卡拉姆:爱若斯与俄耳甫斯教宇宙起源说


05



俄耳甫斯教祷歌

吴雅凌 编译176页,2006年1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俄耳甫斯教是古希腊最著名也最古老的神秘宗教,集诗歌和宗教教义与宗教生活实践为一体。本书向读者集中展示了与俄耳甫斯诗教教义相互印证的另一种俄耳甫斯诗教的重要文本——87首俄耳甫斯教祷歌。祷歌是任何教派信众的日常食粮,从宗教生活的意义上说,它甚至比教派的教义还要重要得多。本书中译稿依据西方古典学晚近两种公认比较成功的祷歌注疏本迻译。为便于读者理解,特附录一篇西人晚近的研究论文。本书不仅值得与《俄耳甫斯教辑语》相互参看,与荷马、赫西俄德、品达、柏拉图对勘获益可能会更大。


目  录

编译前言

一、俄耳甫斯教祷歌今昔/4

二、关于焚香/6

三、译本和注释/7

俄耳甫斯教祷歌

俄耳甫斯致缪塞俄斯:同伴,善用它吧!/3

1.赫卡忒/7

2.普罗提拉亚/9

3.纽克斯/11

4.天神/13

5.埃忒耳/14

6.普罗多格诺斯/15

7.星群/17

8.赫利俄斯/19

9.塞勒涅/21

10.自然女神/23

11.潘/25

12.赫拉克勒斯/27

13.克洛诺斯/30

14.瑞亚/32

15.宙斯/33

16.赫拉/35

17.波塞冬/37

18.普鲁同/39

19.打雷的宙斯/41

20.掷闪电的宙斯/43

21.云/44

22.海洋女神/45

23.涅柔斯/47

24.涅柔斯的女儿们/49

25.普罗透斯/51

26.大地/53

27.众神之母/54

28.赫耳墨斯/56

29.献给珀耳塞福涅的祷歌/59

30.狄俄尼索斯/62

31.献给库瑞忒斯的祷歌/64

32.雅典娜/65

33.尼刻,或胜利女神/67

34.阿波罗/69

35.勒托/72

36.阿尔忒弥斯/73

37.提坦/75

38.库瑞忒斯/76

39.科律班忒斯/78

40.厄琉西斯的德墨特尔/80

41.安塔阿母亲/82

42.弥塞/83

43.荷蓉女神/85

44.塞墨勒/87

45.双年狄俄尼索斯·巴萨柔斯/89

46.利克尼托/90

47.佩里基俄尼欧/91

48.萨巴梓厄/92

49.伊普塔/93

50.利西俄斯·勒那伊俄/94

51.水泽女仙/95

52.双年庆典之神/97

53.西勒诺斯萨图尔和洒神信徒/99

54.安斐厄托/100

55.阿弗洛狄特/101

56.阿多尼斯/103

57.地下的赫耳墨斯/105

58.爱若斯/107

59.莫伊拉/109

60.美惠女神/111

61.献给涅墨西斯的祷歌/112

62.狄刻/114

63.正义女神/115

64.献给诺秣司的祷歌/116

65.阿瑞斯/117

66.赫淮斯托斯/119

67.阿斯克勒皮奥斯/121

68.谷癸厄阿/122

69.厄里倪厄翁/123

70.欧墨尼德/125

71.墨利诺厄/126

72.梯刻/128

73.代蒙/130

74.琉科忒/132

75.帕拉伊莫/133

16.缪斯/134

77.谟涅摩绪涅/136

78.厄俄斯/138

79.忒弥斯/139

80.玻瑞阿斯/141

81.泽普斐柔/142

82.诺托斯/143

83.俄刻阿诺斯/144

84.赫斯提阿/146

85.许普诺斯/148

86.俄涅瑞/149

87.塔那托斯(或死神)/151

附录

吕达尔思考俄耳甫斯教祷歌/155


06



古希腊星象说

[德]莎德瓦尔德 著

卢白羽 译164页,2008年3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星空和它那“闪烁着的无尽星辰珠玉”,一直以来都激发着人类的想象力。对古希腊人来说,与星空相遇就是与诸神相遇。他们抬眼遥望星空,这广漠无垠的星空彷佛一个穹隆。古希腊人在这穹隆之下体会到了幸福的安全感。他们在大地上随处都能发现具体的形象,而他们在天上也看到了各种形象——星座。


端坐于天上的,是帕修司和赫拉克勒斯这样的“英雄”,他们的生命伴随着伟大的功绩和沉重的苦难。有些英雄在大地上创下了伟大的功业,也承受了伟大的苦难,而今在天空中以星座的形式出现。如果我们抬眼仰视他们,如果我们能够记起他们的事迹、苦难,这些星座在我们心中激起的就不仅仅是崇高感,还有亲切感。


作者是著名著名古典语文学家莎德瓦尔德。他为我们讲述天空中的英雄和他们的故事。莎德瓦尔德想要把古人特有的那“既令人幸福也令人振奋的体验”介绍给我们,兴许会让人“在夜晚散步回来时,重新从天空和其上的形象纪念起构成我们的人性——就人性乃是神性的一部分而言”。


目  录

中译本前言

一 天空、月亮和行星

二 大熊座(或天车座)与猎户座

三 英仙珀修斯与仙女安德洛墨达

四 双子座

五 天琴、天鹅和海豚座

六 赫拉克勒斯(武仙座)

七 阿耳戈号(船底座)

八 北冕座

九 御夫座

十 晨曦与太阳

附录

译后记


07



论埃及神学与哲学

——伊希斯与俄赛里斯

[古希腊]普鲁塔克 著

段映红 译

150页,2009年1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普鲁塔克的《伦语》由78篇主题和风格各异的短篇作品合成。这部万花筒式的作品包含的论题极为庞杂,涉及政治、教育、神学、神话学、音乐学乃至百科式的杂论,文体也并非都是“论文”,也有对话和如今所谓的小品。在《伦语》中普鲁塔克明确攻击当时的两大哲学主流——伊壁鸠鲁派和廊下派,对柏拉图的心仪却溢于言表。因此,普鲁塔克被看做柏拉图式的哲人。《伊希斯与俄赛里斯》是《伦语》中的一篇,普鲁塔克在这里用柏拉图来解释更为远古的埃及神话,有如斐洛用柏拉图来解释旧约。但也有古典学者看出,普鲁塔克解释埃及神话很可能有其政治意图:在罗马帝国统治的时代彰显希腊古典文明的深远源头,暗示“雅典人的声名靠的不是战争而是智慧”。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默尼埃 法译本导言

论埃及神学与哲学——伊希斯与俄赛里斯


08



《埃涅阿斯纪》章义

王承教 选编

王承教 黄芙蓉 等译

405页,2009年10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是古罗马最著名史诗的解读文集,为《埃涅阿斯纪》每一卷挑选一篇解读文章,另有三篇整体性的研究成果,讨论其结构、诸神和匀称之美。该文集目的有二:其一,通过阅读本文集进一步熟悉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故事情节,并提供对部分情节的解读;其二,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及其列出的文献注释,对当代维吉尔研究有一个大致的框架性的了解。也因此本文集收入的文章大多发表于20世纪中后期,以期能涵括更多的文献材料。


目  录

编者前言 《埃涅阿斯纪》的解释传统

哈里逊 埃涅阿斯在迦太基:《埃涅阿斯纪》的开篇

诺克斯 蛇与火:《埃涅阿斯纪》卷二中的比喻

劳埃德 《埃涅阿斯纪》卷三新探

伊默斯 狄多的悲剧

格林斯基 《埃涅阿斯纪》卷五与《埃涅阿斯纪》

沃登 《埃涅阿斯纪》卷六中的结构与欲望

泽特泽尔 《埃涅阿斯纪》卷六中的正义与审判

普特兰 《埃涅阿斯纪》卷七与《埃涅阿斯纪》

贝肯 埃涅阿斯在奇境:《埃涅阿斯纪》卷八研究

帕夫洛克 尼苏斯和欧吕阿鲁斯情节中的史诗与悲剧

贝纳里奥 《埃涅阿斯纪》卷十

罗森关尔 维吉尔与英雄主义:《埃涅阿斯纪》卷十(孙爱萍译)

格罗斯 缀金披风:帕拉斯的寿衣与《埃涅阿斯纪》的结(姜江译)

科尔曼 《埃涅阿斯纪》中的诸神

达克沃斯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匀称之美

附录 维吉尔相关年表


09



菜园哲人伊壁鸠鲁

罗晓颖 选编罗晓颖 吴小锋 等译366页,2010年3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菜园哲人伊壁鸠鲁》第一部分介绍伊璧鸠鲁思想最具代表性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在先前的国内研究者中大多还未曾引起过重视甚至注意,却可能是我们真正理解伊壁鸠鲁的关键所在。第二部分关涉伊壁鸠鲁在西方思想史中的传承与影响,选文所及的范围仅涵盖了这一影响的某些极为紧要的部分,于学界深入理解伊壁鸠鲁对西方思想史深广而隐秘的影响当有所帮助。本书各篇文章的作者,如施特劳斯、努斯鲍姆、朗佩特等人,都是古典学界的重要人物。


目  录

编者前言

菜园中的伊壁鸠鲁

弥特希斯 快乐、幸福和欲望

努斯鲍姆 伊壁鸠鲁的诊疗:论证与虚妄的欲望

瓦尔德特 伊壁鸠鲁式的正义

费斯蒂吉埃 伊壁鸠鲁和他的诸神

克莱 伊壁鸠鲁学园中的个人与共同体

思想史中的伊壁鸠鲁

施特劳斯 卢克莱修疏证

阿斯米斯 伊壁鸠鲁派与“诗与哲学之争”

韦德 斯威夫特与伊壁鸠鲁

梅奥 伊壁鸠鲁与霍布斯

容孔茨 早期基督教对伊壁鸠鲁主义的赞许

朗佩特 尼采的伊壁鸠鲁是谁?


10



惧怕差异

——古希腊思想中政治科学的诞生[美]萨克森豪斯 著曹聪 译278页,2010年1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恐惧多样性”这个主题的统摄下,作者潜入古希腊自然哲人、谐剧诗人、肃剧诗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纷纭言辞掀起的急流当中,力求从“多”与“一”这个认识论上的主题洞穿古希腊先贤们教诲的奥义。本书涉及的内容非常繁杂,依照先后次序讨论了一位谐剧诗人、四位前苏格拉底自然哲人,三位肃剧诗人的三部经典肃剧;此外还涉及到柏拉图的七篇重要对话与亚里士多德的大部头著作《政治学》。


目  录

中译本前言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悲喜剧的序幕——阿里斯托芬《城邦民大会妇女》

第一部分 惧怕差异

第二章 前苏格拉底的挑战

第三章 女人及否定差异的悲剧:三个版本

第二部分 柏拉图与含混的统一诉求

第四章 苏格拉底与雅典城

第五章 《默涅克塞诺斯》和《治邦者》中的自然生成与统一

第六章 美好城邦:苏格拉底逃离悲剧

第七章 柏拉图的《会饮》:重估美好城邦

第三部分 亚里士多德:差异与政治科学的诞生

第八章 家庭的挑战

第九章 政治学研究:统一来自分裂


11



古代世界的城邦

[苏联]安德烈耶夫 等著

张竹明 等译

322页,2011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城邦问题不仅是西方古代社会和文化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古代历史和古代政治研究的中心课题,更因其与哲学的古代含义及哲人在古代的命运有着天然的联系,不断引起我们的重新思考。


本书精心选译的13篇文章汇集了上世纪80年代苏联史学界对城邦问题研究的一流成果,内容涉及城邦问题的方方面面,既有城邦问题研究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城邦概念、城邦形式的普遍性和城邦的发展趋向问题这样的纵向研究,也包括城邦与帝国、城邦与城市、古希腊罗马城邦与东方(如古代也门、印度)城市国家这样的横向比较研究。


目  录

重印说明

出版说明


弗罗洛夫:现代古希腊罗马史著作中的城邦问题

科谢连科:城邦与城市

安德列耶夫:古希腊罗马城邦和东方城市国家

贾可诺夫/雅各布森:“诺姆国家”、“地域王国”、“城邦”和“帝国”

安德列耶夫:斯巴达是城邦的一种类型

伦金:古代也门的城市组织

库吉辛:古代东方和世界通史

列文:古代印度共和国

乌特钦科:城邦——帝国

乌特钦科:罗马公民权问题

哈赞诺夫:关于早期国家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

克列逊/斯卡尔尼克:关于早期国家的各种学说和假说

科恰科娃:十九世纪初的约鲁巴城邦


12



第二代智术师

——罗马帝国早期的文化现象[美]安德森 著罗卫平 译365页,2011年5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西方学界研究第二代智术师的第一部专著,填补了西方古代文学史中的一大空白,使得一段模糊的文学史时段的面目变得清晰起来。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具体认识古罗马帝国早期文史,尤其有助于我们了解何谓“智术式的”写作方式。此外它还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古希腊文史与古罗马文史的连属关系,更不用说有助于我们了解基督教文史初期的所谓文化背景。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社会生活中的智术师;准备,序幕,演讲;问道经典;阿提卡风格与反阿提卡风格;古之希腊,今之希腊——罗马等。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前言

文献缩写

导论:罗马帝国和希腊文艺复兴

希腊文化的摇篮

城市与皇帝

博学之士及其世界

第二代智术师的研究方法

一 社会生活中的智术师

学生和老师

智术师与城市

旅行者智术师

荣誉和豁免

摩擦的渊源

过渡期的智术师

公元四世纪以后

二 准备,序幕,演讲

准备:修辞初阶训练

序幕:开场白

表演:践练

更多的践练:在集会和法庭上

三 问道经典

两个文本:《奥德赛》和《斐德若》

某些方面的才艺

智术师的想象世界

四 阿提卡风格与反阿提卡风格

阿提卡的声誉

从语言进人风格:一些智术的例子

五 古之希腊,今之希腊—罗马

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往昔的身影

“智术师史学”问题

智术式写作的固定套路

雅典与罗马:智术师的视角

智术师的传记:从斐洛斯特拉图斯到欧纳皮乌斯

六 烹调和奉承:智术的哲学与哲学的智术

七 智术师的景物描写

八 情爱故事:讲故事的智术师

九 佯谬的卑微:博学者的游戏

“毫无尊荣的事物”:卑微的世界

荷马的狂欢

智术师的会饮

可笑的往昔:自马拉松谈开去

“另一个”亚历山大

奢华历史:食客与妓女

公鸡哲人与乌鸦智术师:动物志记

典型的混合:亚历山大论王者的精神营养

微型写作的技艺

想象与嬉戏

十 虔诚和教育:智术师及其诸神

接受犹太一基督教

异教徒的回应

十一 智术师的自我描写:四份文本研究

在作品中漫游的智术师:狄翁的《波利斯特内斯纪》

智术师的白日梦:路吉阿诺斯的《航海对话》

智术师的自我辩护:阿普莱乌斯的《申辩》

智术师的自画像:里巴尼乌斯的《第一演说辞》

十二 终章:价值与评价

一种文化现象

部分书目

版本、译本、注疏本

二级文献

索引


13



古希腊文学常谈

[英]多佛 等著

陈国强 译

233页,2012年9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为线索,对公元前700年到公元550年间的希腊文学做了概述,涉及一些主要作家,包括荷马、柏拉图、阿里斯托芬以及欧里庇得斯。书中大量引用了这些作者作品的原文段落,让读者对这些文字的质地有直观印象。本书聚焦于不为当代人所熟悉的希腊文学元素——希腊人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后世最具有吸引力的元素。大家公认最具吸引力的元素出现在最具创造性的时期(公元前700-公元前300年),但是本书依然叙述了其后的八百年。在后来的八百年间,早期灵感的影响才得以见到。本书依据了现有文献涉及诗歌、肃剧、谐剧、科学、哲学以及演说术。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初版序

第二版(1997)序

古代希腊地图

一 导论(多佛撰)

二 荷马和赫西俄德的诗歌(维斯特撰)

三 其他早期诗歌(维斯特撰)

四 悲剧(多佛撰)

五 喜剧(多佛撰)

六 古典时期的史家(多佛撰)

七 古典时期的科学与哲学(多佛撰)

八 古典时期的演说辞(多佛撰)

九 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50年的希腊文学(格尼斐撰)

十 公元前50年之后的希腊文学(波维撰)

年表

深度阅读书目

索引


14



维吉尔的帝国

——《埃涅阿斯纪》中的政治思想[美]阿德勒 著

王承教 朱战炜 译

389页,2012年11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古罗马最伟大诗人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解读,吸收了塞赫维乌斯解读的核心洞见:维吉尔的诗歌乃伊壁鸠鲁主义的著作,其中的虔敬或诗学想象乃作者的巧妙设计,目的在于面对大众保全其详尽教诲和面向其详尽教诲保全大众。本书指出了卢克莱修的教诲如何需要修正,方可在实践方面成为人类灵魂和城邦的安全的根基,而在理论方面成功捕获整全的万物性质的真理。


当代关于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解释中,最具争议的是这个问题:在这部诗作中,维吉尔支持奥古斯都还是反对奥古斯都,支持帝国还是反对帝国,支持罗马还是反对罗马。本书的论证将表明,维吉尔的意图远逾此一争论之外。维吉尔的意图既非支持亦非反对奥古斯都的罗马帝国,而在于建立他自己的帝国。在阿德勒看来,维吉尔是个诗人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他却更是个政治哲人:维吉尔在《埃涅阿斯纪》中讨论的是人该当如何合宜地生活。


目  录

译者前言(王承教)

致谢辞

导言

上编 迦太基与罗马的根基

第一章 《埃涅阿斯纪》的主题

第二章 约帕斯之歌与埃涅阿斯之歌

第三章 迦太基的启蒙

第四章 曾有一次罗马的启蒙吗?

第五章 卢克莱修的教诲

第六章 愤怒

第七章 恋爱中的狄多

中编 更伟大的事序

第八章 再论《埃涅阿斯纪》的主题

第九章 黄金时代

第十章 埃涅阿斯建立罗马

第十一章 世界帝国

下编 虔敬的形象

第十二章 虔敬和英雄德性

第十三章 埃涅阿斯与诸英雄

第十四章 埃涅阿斯的教育(上)

第十五章 埃涅阿斯的教育(下)

索引

引文索引



15



古典语文学常谈

[德]克拉夫特 著

丰卫平 译

169页,2012年11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古典语文学常谈》一书是德国古典学者克拉夫特专为高中生和大学一年级本科生而写的。本书介绍了西方古典语文学的基本内容。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古典语文学专业、文学、传本及其研究、文本考订、古典语文、古典语文学史。另附有专业学习指引。其中文学部分及古典语文部分讲述较为详细。在《古典语文学常谈》作者克拉夫特眼里,古典学这门学科多少具有对西方文明传统的关切和抱负。从现代文明危机的视界出发看待古典学这门学科的意义,是古典学家尼采的主张,也是尼采提出古典教育的良苦用心所在。如今提倡古典教育,绝非为了“普及”古典教育,而是如尼采所说,“为了少数几个总是‘即将到来’却还没有在此的人”——古典语文学“以高贵的信念为前提”,这就是“出于道德动机整理故书”。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引言

一 古典语文学专业

二 文学

三 传本及其研究

四 文本考订

五 古典语文

六 古典语文学史

附:专业学习指引


16



古希腊政治的起源

[德]梅耶 著

王师 译

500页,2013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古希腊政治的起源》一书所辑的论文主要涉及以下两个问题:其一,希腊人如何发展出民主制?其二,希腊人的政治究竟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本书作者梅耶致力于提出一系列更为合理的范畴,通过这些范畴,我们得以对希腊政治的特点进行更加细致的比较与分疏,并借此加深我们对当代政治的认识。本书共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论“政治”的概念;希腊民主之前的岁月及其源起;政治与时代:希腊人对政治世界的理解、把握及其变化。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 论“政治”的概念

简述:从古希腊治邦者到现代政治概念

希腊人的政治:概述与问题

第二部分 希腊民主之前的岁月及其源起

政治平等之潮的涌动

1.使希腊人着手构建基于广泛阶层之政治秩序的偶因及其源起

2.作为变革之驱动力的政治思想及其社会史

克莱斯特涅与雅典公民在场性的制度化

1.研究的出发点及方法

2.旧秩序

3.克莱斯特涅的新秩序

4.克莱斯特涅改革意图的古今意义

5.克莱斯特涅改革之际阿提卡地区的公民状况

6.改革面临的问题

7.作为造就公民在场性之手段的改革举措

8.改革的远期目标

《和善女神》与政治的兴起鄂

1.公元前485年左右的局势:城邦秩序的政治化

2.悲剧中关于政治可能性的话语

3.《俄瑞斯忒亚》三部曲的整体架构及其主题

4.作为早期政治思想之见证的《和善女神》

5.复仇女神与公元前458年的阿提卡公民

6.综述:《和善女神》中的政治之知

7.“神学政治学”:从希腊政治思想传统看《和善女神》

8.政治思想史的巅峰与转捩

雅典人的政治身份与伯利克勒斯民主的建立

第三部分 政治与时代:希腊人对政治世界的理解、把握及其变化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人的政治与社会观念体系的转变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修史的进程及其中的重大事件

史学的起源

1.希罗多德的史学

2.希罗多德的史学与“历史”

3.希腊史学起源的可能性条件

进步思想的古代对等观念:公元前五世纪的“能力意识”

1.近现代的进步观念

2.关于“增长意识”的“第三概念”

3.古典时代“增长意识”的证据

4.“能力意识”

5.能力意识的发展

各章原始出处

索引



17



《理想国》汉译辨正

王扬 著464页,2014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王扬博士的《理想国》汉译是中国第一部按照西方古典学传统自希腊文以及相关各种语言版本全文翻译的《理想国》的本子,在学界引起高度关注。《〈理想国〉汉译辨正》可视为《理想国》汉译的姊妹篇,是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研究西方经典的力作,也为《理想国》研究提供了范式性的文本,是阅读柏拉图《理想国》的基本手册。


《〈理想国〉汉译辨正》依托西方学界大量研究资料和翻译成果,旨在详尽比较现有《理想国》汉译本译文的词句、段落、文体等非常细节的方面与希腊原文本的差异、疏漏和不足,以及汉译本在翻译上的创进与可以发扬的地方。


本书是国内第一次在严肃的古典语文学意义上推动《理想国》译本的格义工作,为今后《理想国》的汉译和理解柏拉图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  录

引言

汉译依据

工具书参考书目

卷一辨正

卷二辨正

卷三辨正

卷四辨正

卷五辨正

卷六辨正

卷七辨正

卷八辨正

卷九辨正

卷十辨正

· · · · · ·


18



西方古典文献学发凡

刘小枫 编

丰卫平 译

173页,2014年1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西方古典文献学发凡》由三篇文本构成,分别是维森博格的《西方古典语文学简史》、厄森胡特的《西方古代修辞术简史》以及耶格尔的《文本考据》。三篇文本分别扼要介绍了西方的古典语文学史、古代修辞学史和文本考据学(校勘学),头两篇提供的是西方古典学的历史概述,第三篇可以算作古典学训练的基本功,均属于古典文献学的常识,与我国的古典文献学没有太大差别。认识西方文教传统,是我们的古典学“专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本书有助于较为全面地把握西方古典文献学的面貌,从而与我们古老的文献学对勘。


目  录

编者前言(刘小枫)


维森博格 西方古典语文学简史

一、 古希腊语文学

二、 古罗马语文学

三、 西欧中世纪的古典语文学

四、 近代的古典语文学


厄森胡特 西方古代修辞术简史

引论:修辞术课程

一、 古希腊修辞术

二、 古罗马修辞术

三、 公元二世纪以来的修辞术


耶格尔 文本考据

一、 抄件

二、 抄件的阅读

三、 文本考订

四、 考订版


19



表演文化与雅典民主政制

[英]格尔德希尔 奥斯本 编

李向利 熊宸 等译

519页,2014年2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部文集是1996年在剑桥大学召开的一次古典学研讨会的结晶,撰稿人是欧美各大高校古典学学者,他们大体围绕公元前5至4世纪古典时期的雅典,从“表演”角度详尽分析了雅典民主政制的各种元素。阐释雅典城邦民主制下的“表演文化”是他们的共同出发点。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是一种高度竞争性的文化,这类竞争与表演非常相似,甚至很难区分——竞赛就是表演,表演就是竞赛。戏剧节是古典时期雅典民主城邦表演最为核心的内容,本文集有一半篇幅基本都是围绕戏剧而展开。“表演文化”不仅是文集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也是文集的一大特点。这个概念的提出有着鲜明的当代学术背景。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表演研究”波及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哲学、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本文集共13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戏剧的表演”、“表演的戏剧”、“修辞术与表演”和“视觉性与公民身份的表演”。各篇文章都有针对性地对古典时期雅典民主城邦的不同表演元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并且尽可能充分地揭示了相关表演元素的复杂性。


目  录

导言(戈尔德希尔)

一 戏剧的表演

借表演传播价值(塔普林)

奥乐斯在雅典(威尔森)

肃剧中的演员之歌(霍尔)

二 表演的戏剧

希腊肃剧中歌队声音的表演层面(卡拉莫)

演员与声音(伊斯特灵)

《公民大会妇女》中的乌托邦表演(赛特林)

三 修辞术与表演

雅典演说术中反修辞术的修辞术(赫斯克)

演讲台上的荷马解读(福特)

柏拉图与对话中的表演(冯瑞登 戈尔德希尔)

四 仪式与邦国:视觉性与公民身份的表演

游行表演与民主城邦(考沃拉奇)

雅典宗教中的壮观与隐秘(詹姆森)

镌刻表演(奥斯本)

公共性与表演(利萨拉格)


20



希腊古风时期的真理大师们

[法]德蒂安 著

王芳 译

219页,2015年1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我们的科学文明和常识性概念中,“真理”似乎意味着客观性、可传播性和一致性这些概念,而且真理似乎确实一直存在。那在古希腊世界又如何呢?作者之所以从希腊出发,原因有二。第一,西方历史上客观和理性的真理观源于希腊思想。众所周知,现当代哲学家对真理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他们不断地引用、研究和质疑帕默尼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第二,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的希腊对理性的建构是以“真理”的特定形象作为基础的。“真理”(a-letheia)在语义学上的字面意思是对“遗忘”的抵抗,是一种宗教性的力量。真理最初是言语,德蒂安意在捕获这些言语。而神话是古希腊重要的范畴,因此《希腊古风时期的真理大师》一书所研究的不是一般的真理,而是从神话学和语义学角度出发的,从“阿勒忒亚”(a-letheia)中得出的真理。在漫长的古风时期,掌握“真理”的不是后世所谓的“哲人”,而是“诗人”。诗人因为代天立言而拥有“真理”,甚至就是真理的主人。但势不可挡的世俗化的洪流让诗人最终从神坛上被赶下来,登上宝座的正是推动世俗化进程的“哲人”。哲学在这个必然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真理”的民主化就成了哲学。本书以研究帕默尼德、柏拉图、荷马及赫西俄德等为主,考察了神话思想系统内和理性思想萌发之时的精神、社会和历史语境,以界定“真理”在具备理性意义之前的含义。


目  录

中译本前言(程志敏)

序言:回归真理的入口

前言(维达尔-纳盖)

第一章 真理与社会

第二章 诗人的记忆

第三章 海中老人

第四章 言语的模糊

第五章 世俗化进程

第六章 抉择:阿勒忒亚还是阿帕忒

第七章 模糊与矛盾

索引


21



古罗马的教育

——从西塞罗到昆体良[英]葛怀恩 著

黄汉林 译

215页,2015年3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古罗马的文教理念和形式的著作。古罗马的文教理念和形式基本上由两个人奠定——共和制晚期的西塞罗和帝国初期的昆体良,因而,本书副标题是“从西塞罗到昆体良”。同时,作者对西塞罗之前早期罗马的传统和新希腊—罗马的文教亦有颇为精审的描述。


当今学校的三级教育建制和班级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发源于古罗马。葛怀恩这本《古罗马的教育》为我们窥察古罗马文教的历史发展提供了方便之门,有利于我们熟悉西方的古典文教理念和形式。


《古罗马的教育》全书章节划分颇详,行文简要却面面俱到。全书大致按时间顺序论述,分为四个部分:西塞罗之前的罗马文教状况;西塞罗的“人文”教育理念;西塞罗之后至昆体良之前的新变化;昆体良的古典文教理念。


目  录

中译本前言

前言

一、早期罗马传统

二、希腊与罗马的教育理念

三、罗马的第一代希腊教师

四、新希腊-罗马文化

五、马略与苏拉治下

1、普洛提乌斯•伽卢斯与“拉丁语修辞教师”

2、西塞罗的学生岁月

六、《论演说家》

1、《论演说家》的目的

2、“自由之艺”

3、文法与修辞术学校

4、历史、法律和哲学

5、西塞罗的“博学演说家”的理论

6、西塞罗式的“人文”

七、 回应及其原因

1、罗马贵族制的衰落

2、罗马社会的新成分

3、低下阶层的教育

八、 新式修辞术

1、学校中的维吉尔与贺拉斯

2、新式修辞术学校

3、修辞术与哲学

九、 昆体良

1、《善说家的教育》

2、基础学习

3、修辞术:“演讲练习辞”

4、补充学习

5、善于言辞的好人

十、 结论

参考文献

索 引


22



古希腊修辞学与民主政制

刘小枫 编

冯庆 朱琦 等

280页,2015年4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20世纪末期,西方学界曾发生过两场涉及西方古典文史的论争:一次关于古希腊修辞学,一次关于古典隐微论。这两场论争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却牵涉相同的问题——即公共言辞、公民教育与民主政制的关系。本书选编了古人论述修辞学、民主政制、隐微写作等主题的论文七篇,连同作为附录的论文两篇,共同构成这本《古希腊修辞学与民主政制》。与如今语言学意义上的修辞学不同,古希腊的修辞学实际上是因应民主政制而出现的一种政治理论。


目  录

编者前言(刘小枫)

米勒作为修辞共同体的城邦(刘世英译)

夏帕智术师的修辞学(朱琦译)

利文斯通写作政治学(刘世英译)

尼科尔斯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的捍卫(刘世英译)

马腾哲学的内传与外传(黄瑞成译)

巴格雷论隐微论的实践(冯庆译)

弗拉泽古今隐微论(冯庆译)

附录

戈斯曼文学教育与民主政制(朱琦译)

徐斯古代的密文书写(封卫平 雷立柏译)


23



古典学与现代性刘小枫 编

陈念君 丰卫平

244页,2015年8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编选译的三篇文献汇在一起,大致可以构成一部西方古典学的现代简史。莫米利亚诺是当代西方著名文史家、古史学家,他对19世纪西方古典学的概观描述脉络清晰,生动活泼。戈斯曼的长文以19世纪巴塞尔的两位古典学家的个案让我们看到,西方古典学与现代性的关系极其复杂。莱茵哈特是德国古典学家维拉莫维茨的学生,也是海德格尔和施特劳斯都十分敬重的古典学大师。这里选译的他的一组短文(选自文集《古代的馈赠》)大多具有自传性质,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古典学的现代困境的来龙去脉。


目  录

编者说明

莫米利亚诺 十九世纪古典学的新路径

引言

一 尼布尔与罗马土地问题

二 从蒙森到韦伯

三 乌瑟纳尔与古典语文学

四 没有边界的宗教史

戈斯曼 欧维贝克和巴霍芬的反现代论

一 欧维贝克和巴霍芬与巴塞尔

二 欧维贝克的反神学

三 巴霍芬的反语文学

莱因哈特 我与古典学

一 古典语文学与古典

二 记我的中学老师

三 维拉莫维茨

四 库尔提乌斯

五 默雷

六 奥托

七 两个时期的学术


24



论月面

[古罗马]普鲁塔克 著孔许友 译130页,2016年7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普鲁塔克是罗马帝国时期非常重要的希腊哲人,他一生坚持用希腊文写作,以传承希腊文明为己任,同时被视为柏拉图派政治哲学的传人之一。《论月面》是普鲁塔克名著《伦语》中的第十二卷第一篇,《伦语》共十五卷。《伦语》涉及的论题确实非常广泛,包括“政治、教育、神学、神话学、音乐学,乃至百科式的杂论”,“文体也并非都是‘论文。有对话和如今所谓的小品”。《论月面》(Concerning the face which appears in the orb of the moon,直译为“论月球中显现出来的面貌”)也许并不算《伦语》中最显眼的作品,但却是相当独特的一篇,虽然晦涩,却颇为有趣,一位古典学者评价说:“《论月面》使我们对普鲁塔克的理解更丰实,对他的旨趣、方法以及知识的广度产生更深的认识,而且,当然,对于学习古代科学史的学生有相当的重要性。”《论月面》的内容丰富,具有多方面的研究意义。它涉及天文学、地理学、反射光学、物理学等多个自然科学学科。17世纪大天文学家开普勒就盛赞这篇对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关于地球卫星的最有价值的讨论”。


目  录

中译本导言

普鲁塔克论月面

附录

凯尔尼斯《论月面》与柏拉图式的诗化地理学

库恩斯《论月面》的地理学意义

汉密尔顿《论月面》中的神话


25



探究希腊人的灵魂

[美]戴维斯 著柯常咏 陈明珠 戴智恒 等译安蒨 校337页,2016年10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探究希腊人的灵魂》意在表述灵魂与世界的深层连接——这一连接最终被理解为哲学;但是,过于直白地承认哲学的力量,很容易把灵魂的在世处境理想化,以至于灵魂的处境听起来只是单纯令人向往。灵魂将完全独自“在家”,但由于不再感觉到自身的问题,所以它也将不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会实现我们最深处的渴望——即哲学是最高的生活,这或许是事实;然而,一味强调哲学是最高的生活,却可能使人仅仅因为哲学的“最高”而去追求哲学,这样的追求跟构成真正哲学生活本身的追求智慧大相径庭。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柏拉图颂

致谢

导言:阿基琉斯的灵魂

第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

第一章 灵魂的双重性

第二章 为了自己而出离自己

第三章 灵魂作为自身与自我意识

第二部分 希罗多德

第四章 在运动中静止:希罗多德笔下之埃及

第五章 在静止中运动:希罗多德笔下的斯奇提亚人

第三部分 欧里庇得斯

第六章 鼓动千艘战舰出航的假象:《海伦》身份二重性

第七章 身处雅典人中的欧里庇得斯

第四部分 柏拉图

第八章法的灵魂:希罗多德和柏拉图笔下的巨吉斯故事

第九章正义的主题:论柏拉图的《克莱托普芬》

第十章 僭主的对象:希普帕库斯的灵魂

第十一章 柏拉图的《斐德若》:爱若斯与灵魂的结构

第十二章 灵魂的语法:柏拉图《游叙弗伦》里面的中动态

结语 苏格拉底的灵魂


26



希腊神话的性质

[英]柯克 著刘宗迪 译310页,2017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的第一部分着重批判了关于神话的种种宏大理论,作者认为由于神话千差万别,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神话学理论。为此,作者对通行的神话定义进行了检讨,他认为不应该将神话与民间故事、传说等生硬区分开来,神话只是一种特殊的民间故事而已。第二部分着重探讨了希腊神话的独特性质。作者分别讨论了希腊神话中的两大类别,即诸神神话和英雄神话,他试图说明,尽管希腊神话深受外来文化尤其是西亚宗教和神话的影响,但仍有其鲜明的特色。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神话与仪式、神话与哲学、神话与民间艺术等的关系。


目  录

注释书名缩写

前言

第一编神话的性质

第一章定义问题

第二章神话与民间故事的关系

第三章五大理论

第四章作为精神产物的神话

第二编希腊神话

第五章文学中的希腊神话

第六章诸神和人类早期历史的神话

第七章英雄

第八章赫拉克勒斯的神话生涯

第九章英雄神话的发展

第三编影响与转变

第十章神话与仪式

第十一章西亚对希腊神话的影响

第十二章从神话到哲学?

建议阅读书目


28



尤利安文选

[古罗马]尤利安 著马勇 编译296页,2017年5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尤利安是谁?尤利安是罗马帝国晚期的一位皇帝,公元361年至公元363年在位。同时,尤利安也是一位哲人。尤利安在参与政治行动之前,一直潜心于哲学学问。他对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非常熟悉。尤利安在登上帝位之前一直享有哲人的美誉。尤利安留存下来的作品包括八篇演说文体的讲辞,一部攻击基督教的残篇,几篇短文和大量书信。本书选收录了他几篇相对重要的作品。通过这几篇作品,能够回答“尤利安是谁”这个问题。


目  录

编者前言

尤利安文选

尤利安皇帝驳斥犬儒赫拉克勒奥斯 5

尤利安皇帝致哲人忒米斯提乌斯 25

赫利俄斯王颂 35

憎恶胡子的人 55

反加利利人 75

慰 藉 99

诸神之母颂 107

尤利安研究

哈迪 尤利安皇帝与其教育法案 122

贝洛克 背教者尤利安与吉本 136

蒂尔尼 “背教者”尤利安与希腊宗教 147


29



赫尔墨斯秘籍

[古希腊]赫尔墨斯(托名) 著

肖霄 译

564页,2019年7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赫耳墨斯教残篇是西方文明史上非常复杂的文史现象,最早的赫耳墨斯教文献可以确定的成文时间在公元前3世纪,《赫耳墨斯秘籍》中的18个对话残篇的成文时间则大致在公元1至3世纪之间。古代炼金术并非单纯技术性的自然科学,而是灵魂内修的神秘学说。《赫耳墨斯秘籍》并不包含炼金术的内容,但的确堪称“秘籍”。读过我国古书《抱朴子内篇》的读者,都不难理解外炼与内修的关系。《赫耳墨斯秘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西方文明传统的历史复杂性。


目  录

中译本说明(刘小枫) / 1

赫耳墨斯秘籍

卷一 赫耳墨斯之论说:珀伊曼德热斯 / 3

卷二 从赫耳墨斯到塔特:普遍论说 / 72

卷三 赫耳墨斯的神圣论说 / 90

卷四 赫耳墨斯对塔特的论说:搅拌缸或“一元” / 99

卷五 赫耳墨斯对其子塔特的论说 / 119

卷六 善仅在神中,不在它处 / 134

卷七 对神的无知是人间最大的恶 / 145

卷八 一切存在之物都不会被毁灭 / 151

卷九 论理解和感受 / 158

卷十 赫耳墨斯之论说:密匙 / 175

卷十一 心灵对赫耳墨斯 / 211

卷十二 赫耳墨斯之论说 / 238

卷十三 赫耳墨斯在山上与其子塔特的秘密对话 / 264

卷十四 赫耳墨斯对阿斯克勒庇俄斯,心灵的健康 / 308

卷十六 阿斯克勒庇俄斯向阿蒙王定义宇宙 / 319

卷十七 阿斯克勒庇俄斯向阿蒙王定义宇宙[续] / 341

卷十八 论受身体情感妨碍的灵魂 / 345

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圣书 / 361

参考文献与缩写 / 509


29



论王政

[古罗马]金嘴狄翁 著

刘小枫 编

王伊林 译  戴晓光 校

371页,2019年7月

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金嘴狄翁是罗马帝国初期“第二代智术师”运动的重要代表。在狄翁传世的演说辞中,四篇“论王政”最为重要,算得上有分量的政治思想史文献。但狄翁关于王政的演说辞并不限于四篇“论王政”,还有其他短篇,皆可对观。因此,本书汇编了狄翁所有涉及王政论题的演说辞,整体呈现他的王政思想。此外,古典学家莫勒斯是研究狄翁演说辞的权威学者,本编也选取他的两篇研究作为附录,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本书汇编了狄翁所有涉及王政论题的演说辞,旨在整体呈现他的王政思想。本书内容包括:狄翁生平简介,利比亚神话,欧波亚演说,论德性,地峡演说,论仆人等。


目  录

编者前言

狄翁生平简介

论王政之一

论王政之二

论王政之三

论王政之四

利比亚神话

第欧根尼,或论僭政

欧波亚演说

论德性

地峡演说

论仆人

波律斯特涅斯,或在故国的演说

阿伽门农或论王政

论王政和僭政

论法律

论自由

附录

莫勒斯 金嘴狄翁的王政演说

莫勒斯 金嘴狄翁、希腊、罗马


30



赫西俄德的宇宙

[美]克莱 著何为 余江陵 译296页,2020年7月华夏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赫西俄德的两部作品:《神谱》和《劳作与时日》。《神谱》从宇宙初创一直讲到宙斯登基,《劳作与时日》则诉说了我们所生活的黑铁时代。赫西俄德的两部诗歌皆不过千余行,却囊括了宇宙从开端到结束的演变过程。本书通过对两部诗作的共时性互补性解读,梳理作品中的人神关系,书写其变迁与发展,重构赫西俄德整全的宇宙视角。


倘若将《神谱》与《劳作与时日》合起来看,它们或许在希腊人关于永恒的重大的问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最早的经久不衰且系统的反思,而这些问题至今仍困扰着我们:人类与那些强大的神明之间具有何种关系?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对人类生活是友善的、敌视的还是冷漠的?人类在这样的世界中应当如何生活?赫西俄德关于上述问题的见解,极大地影响了整个古代世界。


目  录

目录

中译本说明

致谢

缩略语

导 言

第一章 引读:《神谱》

第二章 引读:《劳作与时日》

第三章 序歌

第四章 人类的起源与本性

第五章 两则普罗米修斯神话

第六章 对神明与人类的看法

第七章 混交物种

结语:奥利斯的赫西俄德与卡尔克斯

参考文献

索引


31



希腊的自然概念

[加]纳达夫 著章勇 译  张文涛 校 312页,2021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哲学在古希腊的兴起是西方思想的头等大事,西方哲学家们一再强调哲学的希腊品性。纳达夫的《希腊的自然概念》将焦点放在苏格拉底时代之前的自然概念,通过古希腊诗人、哲学家等人对自然的探究,深入分析了早期自然概念中包含的人们对宇宙、人类、历史等核心问题的思考,由此回应古希腊哲学的起源问题。全书共分四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挖掘自然概念的内涵。首章从“自然”本身的语义出发,在“论自然”“探究自然”等表达中分析“自然”一词的词源含义。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古希腊宇宙起源神话与赫西俄德的作品,从中提取影响了后期“论自然”著作的宇宙论、政治观念等因素。第三章和第四章则论述了从第一位论自然学者阿那克西曼德到原子论者的“探究自然”的著作及其学说理论,深入探讨前苏格拉底哲人对自然的多个层面的思考。由于希腊的自然概念对于哲学的早期历史及其随后发展都具有决定性意义,本书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重建古希腊的“自然”这个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 1

前言 / 1

缩略语 / 3

导言 / 5

第一章 “论自然”的含义 / 18

第二章 作为“论自然”著作前身的宇宙起源论神话 / 61

第三章 阿那克西曼德的“探究自然” / 107

第四章 从克塞诺芬尼到原子论者的“探究自然” / 190

结语 / 271

参考文献 / 275

概念和专名索引 / 276

经典文段引用索引 / 277

译名表 / 292


32



《伊利亚特》和她的诗人

[德]卡尔·莱因哈特 著

陈早 译

640页,2021年8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深受尼采影响的莱因哈特,力求让语文学摆脱19世纪末历史-实证主义的负累,回归诗意和人文主义的教养目标。在学术的成熟期,莱因哈特的研究重心从哲学转入肃剧和诗。他把生后几年贡献给了史诗《伊利亚特》,辞世时留下4000余页手稿。这份丰富的遗产经下一代学者的精心整理而成书出版,定名为《〈伊利亚特〉和她的诗人》。本书顺沿史诗文本,展开了一卷卷细致的解读。莱因哈特的笔,在轰轰烈烈大怒大悲中复活了微妙无声的人心和优柔暧昧的神意。跟随他的目光,我们在古远的硝烟中领教着我们自己的轻狂、昏盲和矛盾。尼采曾期待语文学成为一门“阅读的艺术”,莱因哈特的这部《伊利亚特》研究大概就是这一理想并不算迟到的成功。


目  录

中译本导言 /1

导论 /20

第1卷 /52

第2卷 /129

第5卷 /148

第8卷 /165

第9卷 /255

第10卷 /290

第11卷 /299

第12卷 壁垒战 /316

第13至15卷 /329

第16、17卷 /365

第18卷 /457

第19卷 /478

第20及21卷 /490

第22卷 /527

第24卷 /534

《伊利亚特》与《阿佛罗狄忒颂》 /598

补遗:关于早期亚历山大里亚的荷马文本 /614

德文版编者后记 /629







 

  ● 刘小枫 | 神秘难解的《赫耳墨斯秘籍》

  ● 姚云帆 | “好人”论——昆体良对西塞罗演说家德性要求的修正

  ● 万永奇 | 普鲁塔克与修昔底德对尼基阿斯的叙述

  ● 普鲁塔克如何从教育的角度考察政治家的德性

  ● 《埃涅阿斯纪》卷六中的结构与欲望

  ● “要记住准备火焰,让火焰熊熊燃烧” ——《伊利亚特》(卷4-8)中的战争劝谕解析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古典史学丛编(刘小枫主编)

  ● “经典与解释”书系推介 | 德意志古典传统丛编(刘小枫主编)

(编辑:陈琳)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