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早餐

商业

“周杰伦概念股”,巨星传奇终上市

对于周杰伦和他的粉丝们,7月13日很特别。7月13日早间,巨星传奇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这家主营业务为新零售、IP创造及营运的公司,深度“绑定”周杰伦,被誉为“周杰伦概念股”。此外,13日午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显示,周杰伦嘉年华演唱会福州站审批通过,将在2024年5月16日-5月19日连开四场。一时间,粉丝再度沸腾。图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周杰伦概念股”的由来巨星传奇在业务运营上与周杰伦深度捆绑,公司拥有周游记IP、周杰伦二次元人物形象“周同学”商标,其新零售业务的主要产品同样受到周杰伦相关IP赋能。公司还拥有周杰伦其他演艺项目(包括综艺、演出、颁奖典礼等),甚至周杰伦与好莱坞电影拍摄的非独家优先投资权。图源: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根据招股书,巨星传奇一众高管云集了多位周杰伦“身边人”。周杰伦母亲叶惠美为巨星传奇的控股股东及创始人,作词人方文山为公司首席文化官。核心高管还包括一手发掘周杰伦音乐的经纪人杨峻荣、曾经的魔杰电竞CEO马心婷、周杰伦经纪公司执行高管陈中等人。据统计,叶惠美、杨峻荣、马心婷、陈中等人通过各自控股公司持股,作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超64%。图源: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招股书值得一提的是,在772页的招股书申报稿中,“周杰伦”三个字出现了366次。也就是说,周杰伦虽然并未直接持股巨星传奇,但是不可否认,这是当之无愧的周杰伦概念股。明星IP矩阵吸睛巨星传奇有两大主营业务,分别为新零售业务和IP创造及营运业务。其新零售主要为健康管理及防弹饮料产品开发和供应;IP创造及营运则包括IP内容创作和管理,IP销售许可及销售相关产品。除周杰伦外,巨星传奇合作的明星IP矩阵颇为吸睛。巨星传奇与刘畊宏、王姵云(Vivi)夫妇合作,将其培养为健身超级IP。公司负责了刘畊宏夫妇多个账号的直播带货运营,以及二次元IP形象“刘教练”“Vivi”的运营推广。巨星传奇也与庾澄庆签下合作协议,其他合作艺人还包括南拳妈妈组合第一代成员张杰、梁心颐、詹宇豪等。图源: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招股书2022年末,巨星传奇再次启动了《周游记2》的拍摄,预计将制作12集综艺内容,并于2023年下半年播出。同时,综艺脱口秀节目《乐来乐快乐》已开始拍摄,由公司合作明星庾澄庆主持、周杰伦参演,预计2023下半年播出。资料显示,巨星传奇为刘畊宏打造超级健身IP,使其抖音账号粉丝数增长至2022年末的7150万,成为抖音历史上月度增粉最高的账号。据了解,2022年,巨星传奇通过抖音店直播带货销售产品的收益为3410万元,明星IP直接赋能新零售。此外,公司与中国香港女演员、主持人陈法蓉的艺人经纪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其打造明星IP、媒体内容及活动策划等。港交所的上市仪式上也可见陈法蓉的身影。另一个好消息则是周杰伦嘉年华演唱会福州站审批通过。此前,周杰伦2023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官方宣布今年接下来将有呼和浩特、天津、太原、上海场次。图源:微博@周杰伦中国网jayCn今年以来,演唱会为各地旅游消费带来巨大活力。“演出带来门票收入的同时,短时间内产生聚集效应,拉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玩等一系列消费,推动与之相关的舞台配套设备、演艺技术服务等就业机会增长。”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刘克智表示,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为代表的大型演出项目已成为地方拉动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6月29日至7月2日,周杰伦演唱会海口站吸引了15.46万人次的观众,为海口带来了9.76亿元的旅游收入,超过海口端午假期旅游收入的3倍,甚至比五一假期的旅游收入还高出约1亿元。强大的消费带动能力,再次体现了周杰伦本人的影响力以及其IP的经济价值潜力。自2017年创立开始,巨星传奇就参与策划周杰伦的世界巡回演唱会。之后,巨星传奇先后担任周杰伦演唱会的策划服务供应商、宁波“巨星行动超级夜”的策划服务供应商及投资方。2021年,巨星传奇与周杰伦的艺人经纪公司杰威尔音乐签订为期10年且可再续10年的IP授权协议。社交电商快速崛起虽然手握明星IP,但是公司的新零售业务是主要收入来源。巨星传奇的新零售业务与传统电商不同,主要为社区社交电商。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巨星传奇营收分别为0.87亿元(人民币,下同),4.57亿元、3.65亿元及3.44亿元。数据显示,魔酮系列减肥产品、护肤品等零售产品在历年营收中占比分别达到93.3%、79.9%、82.5%和69.8%。魔酮咖啡的“出圈”,源于2020年上半年周杰伦参与主持的综艺节目《周游记1》顺利播出,节目内出现了魔酮咖啡等产品的植入广告。也就是说,周杰伦本人虽然没有代言该产品,但其却为该款咖啡产品的宣传提供了极大助力,大大提升魔酮产品销量。图源:巨星传奇集团有限公司招股书招股书显示,魔胴咖啡是一种防弹咖啡,源自“生酮”概念,即人体可以在不吃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燃烧脂肪。防弹咖啡的概念于2004年首次在美国推出,并自2016年起在中国商业化。除魔酮系列减肥产品外,巨星传奇还计划推出更多与减肥、低碳水、代餐等概念相关的产品,包括红参饮品、抹茶系列零食等,并围绕宠物食品、宠物玩具、IP文创扩展新品。CIC灼识咨询表示,中国新零售市场快速发展,将在可预见的未来进一步渗透中国零售市场。2022年至2027年,中国新零售市场预计将按18.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27年,中国新零售市场将达到人民币5.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按产品类型划分,中国社交电商行业主要包括消费者健康、美容及个人护理,以及服装、食品及饮料等其他产品类别。在消费者健康细分市场,受益于轻量化生活趋势和忙碌的生活方式,以及日益增长的健康意识推动,健康管理产品发展迅速。按总商品交易额计,自2017年至2022年,健康管理社区社交电商行业的市场规模由人民币168亿元增至人民币25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8%,并预计将进一步增长,到2027年将达到人民币384亿元,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4%。图源:CIC灼识咨询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管理及防弹饮料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各公司正努力通过生产与高热量产品口味相似的低糖代餐产品(如防弹奶茶)来创新代餐产品的风味及口感,以迎合消费者的各种偏好。CIC灼识咨询认为,截至2022年,按总商品交易额计,巨星传奇为中国防弹饮料市场最大的公司,市场份额为24.9%。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3年7月16日
其他

定期存单粥少僧多,银行出招大肆限购

三四年前,银行对居民存定期的态度还可谓是热情以待。毕竟那时银行的资产负债端相对平衡,没有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尽管理财收益不错,但存定期送米面油的诱惑还是能对部分储户形成致命吸引,再加上大额存单利率也能达到4%以上,收益上并没有那么拉胯。如今,每一个想存大额存单的用户,都在被银行“拒之门外”。没想到,银行也会有不需要大肆拉存款的一天。作为银行的家属,相比于季度末帮亲戚完成存款任务,到处求人贷款反倒成了一种常态!银行拿大额存单开刀!今年一季度,根据央行的数据,当季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虽说有银行为冲刺开门红吸收存款的动因,但今年的数据确实极为异常,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几乎与2021年全年增量数据相媲美。前不久四月出炉的数据显示,存款和贷款(短期及中长期)出现双降。当时对于钱去哪儿的分析大致有两个共识:理财收益回升吸引了部分资金、还房贷去了!不过,数据层面并没有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全部事实。根据笔者询问上海地区几家银行支行,客户依然对存款情有独钟,对于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仍旧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对于银行来说,根据iFinD的统计,对比2021年同年,在上市的42家银行中,绝大多数的净息差都在收窄,且2023年一季度相比去年而言,收窄的趋势依旧在延续,如果银行再不出手,员工的超额效益拿什么发。来源:iFinD,财经早餐制图以前银行员工喜欢在朋友圈发这样的话术:利率下调是大势所趋,存款要趁早,且行且珍惜!以前看到这种话还有些反感,总以为银行在变相制造焦虑,想“骗”人存钱。如今在朋友圈再看到这样的话术,劝你最好相信。为了浇灭储户存款的一腔热血,银行也是想出了各种办法,从国有大行到地方性银行,存款利率降了一波又一波,部分存款利率已经告别“3时代”,可热情还是依然高涨。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跨城寻找高额存款的现象愈发突出,可见保本依然是人们当下最重要的诉求。最近,听说银行又出了一个狠招:干脆设置一些限购条件,只开放给特定人群!当然这个方法也不是所有银行都在用的,大家去银行存款的时候可以留意。有关媒体走访北京地区发现,多家银行纷纷下架大额存单产品,客户经理对有关大额存单的咨询也闪烁其辞——要么说没有,要么引导客户购买理财产品。针对此情此景,笔者在过年期间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彼时在咨询上海地区某网点客户经理时,他们也是极力推荐集团旗下的一款银保产品,对于大额存单的回应能少说尽量少说。最近,笔者也咨询了上海这边的情况,根据某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员工反馈,他们行已经限制了购买大额存单的人群,比如,只有在本行开立过养老金账户的客户,或者退休工资在本行代发的客户才能购买。这种方法也不是银行第一次用,早在2019年的时候,根据《常州日报》的报道,当时由于本市不少银行大额存单产品需抢购,银行纷纷出招,管控额度、下调利率、提高购买门槛等办法来限制储户购买。路被堵死之后当保本保息的大额存单之路被堵死后,钱的投资出路在何方?事实上,当大额存单的利率被调低以后,与普通定期存款相比,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除非在个别地区,利率特别敏感的地方,储户才会为了0.1%的利率差做出存款搬家的动作。现在不同银行间的利率差距在缩小,比如招商银行网站挂出来的一款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3.1%,光大银行上海地区利率为3.18%,利率相差不到0.1%。来源:招行网站与一般定期相比,以光大银行上海地区为例,20万起三年期普通定期存款利率为3.18%,大额存单的利率也是3.18%。对于一心只求保本保息的客户来说,两者本质已无差别。另外,通常银行也会有一些特殊的存款优惠政策,比如对公司代发用户或者特殊的园区客户发行的定期产品,这种优惠需要咨询银行相应工作人员,人家一般也不太会特别大肆宣传。存款利率调降背景下,增额寿险和万能险成了银行主推方向,年利率大约在3%~3.5%之间,也算在不确定中提供了一些确定性。但这种产品也有不友好的地方,时间太长,熬时间换个复利的增长。不过,据中证报,最近多款3.5%的人身保险产品已下架。另外,安全程度上,国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2023年第三期和第四期储蓄国债(凭证式)的利率较此前也出现下降。其中第三期期限三年,票面年利率2.95%;第四期期限五年,票面年利率3.07%。特别长的例如三十年的,就得牺牲时间,况且很少有人一下定个三十年吧,利率也高不了多少。结语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重回“8元时代”,怎么又又又涨了

5月30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本次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提高100元和95元。图源:国家发改委按此计算,折合成升价,92#汽油、95#汽油及0#柴油均上调0.08元。以油箱容量为50升的小型私家车为例,加满一箱汽油,将较之前多花4元左右。复盘今年以来的油价调整情况,2023年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共历经11次调整,其中4次上调,2次搁浅,5次下调。在此次上调后,国内大部分地区的95#汽油将重回“8元时代”。国家发改委官宣一箱油涨4元5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新一轮油价调整结果: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3年5月30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提高100元和95元。本轮上调政策落实之后,折合成升价,92#汽油、95#汽油及0#柴油皆上调0.08元。国内消费者用油成本略有增加。以油箱容量为50升的小型私家车为例,加满一箱汽油,将较之前多花4元左右。物流行业成本支出亦有所增加,以月跑10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38L的重型卡车为例,到下次调价窗口开启之前的时间内,单辆车的燃油成本将提高142元左右。回顾本轮计价周期,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王雪琴表示,前期由于市场担忧经济数据弱于预期,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原油价格震荡偏弱。但后期沙特口头提振油价,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大降,市场对夏季需求高峰存在向好预期,原油价格震荡中走势偏强,原油变化率由初期负值转正后持续在正值水平范围内运行。国家发改委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及其他原油加工企业要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确保市场稳定供应,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不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的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消费者可通过12315平台举报价格违法行为。年内“4涨5跌2搁浅”多地95#汽油重回“8元时代”虽然本次油价有所上调,但上调幅度并不算大。整体来看,此次调价后国内成品油油价较年初仍处于较低状态。复盘今年以来的油价调整情况,2023年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共历经11次调整,其中4次上调,2次搁浅,5次下调。图源:中国证券报尤其是在上一轮中,5月16日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遇“二连跌”局面,汽柴油零售端跌幅远大于批发市场下调幅度,导致本周期内国内汽柴油批零价差不断收窄。涨跌互抵之后,标准汽柴油每吨均下调70元,折合成升价,92#汽油及0#柴油分别下调0.05、0.06元,车主出行成本仍在减轻。在上一轮油价下降后,国内多地95#汽油价格回到8元/升以内。而在此次上调后,大部分地区的95#汽油将重回“8元时代”。调整后,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见下图。图源:国家发改委瑞达期货研究院研报指出,近期国际原油期价小幅回升。美国债务上限谈判达成初步协议,提振市场风险偏好;4月消费者支出增长高于预期,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提升,美元指数处于两个多月高位。欧佩克联盟5月开始额外减产160万桶/日,供应趋紧预期支撑油市;美国夏季出行高峰来临提振需求预期;市场关注6月4日欧佩克联盟部长级会议,俄罗斯淡化进一步减产的前景。展望后市,卓创资讯认为,国际原油方面,美联储大概率暂停加息,而沙特等联合减产实际减产力度恐将低于计划减产量。所以市场较为中性,宏观压力减轻而减产支撑有限,国际油价有望维持高位波动为主。据卓创资讯数据模型显示,重新计算后的原油变化率处于正值偏低水平,也就意味着成品油零售限价在新周期初始为上调预期。财友们,你们昨天下班回家路上,油箱加满了吗?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财经早餐】2023.05.31星期三

澎湃新闻:上海东航置业有限公司暂停网红热盘云锦东方云筑摇号,后续认购销售活动的开展情况将另行公告。退款公告显示,因摇号选房时间暂不确定,如需退出本次认购活动的认购人有权要求退还认购金。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好公司也不安全,可能更容易出现亏损?

随着投资经验的增长,差公司会越来越难以入自己的法眼,好公司会越来越受到青睐,尤其是信奉价投的投资者。但大多数投资者都会遇到一个尴尬的现象,越是投资好公司,就越难赚钱,甚至更容易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像今年的这种行情。那么为什么好公司也会伤害我们,甚至伤害得更深呢?这里面的原因就有点复杂了,复杂的事情如果一定要简单说,可以总结为“您持有的好公司,并非好股票”。甚至您持有的好公司本身就不是什么好公司,但由于您在投资方面已经拥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这时就更容易错认好公司,并坚定不移的长期持有,最终被反噬。那么在投资过程中,我们如何减少被最看好的公司反噬?如何看清好公司是否是好股票呢?今天的文章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好公司与好股票之间的关系,讲一讲好公司背后的陷阱与投资技巧。讲之前,先给大家推荐一款靠谱的投研工具——估值宝,里面收录了上市公司的众多财务指标,比如主营业务、净利率、毛利率、ROE等,有助于提高大家对公司的选择和分析能力。工具之中还有相关的课程详细讲解投研方法,大家可以免费学习,扫描下方二维码,赶快进群体验吧~👆扫码关注一小步,认知提升一大步↑↑↑好公司的几种类型既然是好公司造成的风险,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好公司这个概念。随着投资者投资生涯的增长,对资本市场的认知会逐步加深,对好公司这个概念会越来越认同。但从笔者接触过的大量投资者中可以了解到,好公司在不同投资者那里其实是有着不同定义的。下面简单举例几个对好公司的认知。1、印象中的好公司(公认的好公司)比如许多投资者并非通过严格的分析找到好公司,而是凭借印象,凭借市场集体好看,来定义好公司。这个方法听起来就不太靠谱,但这么做的投资者确实是大有人在。这就导致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机会被认为是好公司,都有机会得到市场资金的追风。但这类公司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因为某种正面因素被投资者集体看好,价格出现大涨,但由于自身并非真正的好公司,价格大涨之后,业绩预期无法兑现,价格最终出现暴跌,甚至击穿起点。这类公司最典型的代表是有概念,却无力改变业绩的公司。2、盈利能力高的好公司相比靠印象判断好公司,凭借盈利能力判断好公司似乎就靠谱多了,至少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好公司。比如像银行、服装、食品、饮料等板块里都有不少公司具有很强盈利能力,甚至是暴利,但价格却长期不涨,甚至是跌跌不休。很明显好公司并不是单纯的高盈利能力,如果其他条件不足,高盈利能力的公司价格依旧会长期不涨,甚至大幅下挫。3、高成长的好公司增加成长性因素的投资者,会比单纯看盈利能力的投资者功力更胜一筹。但高盈利能力、高成长能力的公司似乎同样深藏陷阱。一些高成长能力的公司,不仅没有投资收益,许多公司还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这种损失未来或将很难快速赚回。那么怎样的好公司才是好股票呢?4、投资角度的好公司想要驱动价格持续上涨,好公司还必须符合好股票的要求。想要成就一只好股票需要好公司、好估值、好未来三者有机配合。好公司、好估值、好未来均非绝对意义上的很好,但一定要相互配合。比如:未来5年公司营收、利润具有30%以上的潜在复合增速,5年后增速降挡但依旧能维持较高增长状态,当前估值偏高。这种情况,只要估值偏高程度不大,未来依旧具有上涨潜力,只是高估后未来上涨潜力会降低。相反,如果当前增速较高,估值较低,但前景不佳,恐怕当前较高增长速也难以驱动价格上涨。衡量一家好公司是否是好股票,最重要的是知道其当前估值水平和发展前景。其实这也是做研究的核心,也是乐趣所在。好公司的估值变化路径万物皆有生命周期,公司也不例外。一家好公司从初创到消亡,一般都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初创期由于没有多少业绩,而前景被看好的缘故,PE估值往往高到离谱,甚至没有PE,用PS估值也会很高。但如果未来高预期的业绩能持续兑现,即使高估投资这类企业,投资者依旧可以获取丰厚收益。但这类成功的创业企业数量占比极低。所以,投资这类所谓的好公司,需要有较高的行业判断能力,和较大的风险承受能力。进入成长期之后,公司估值会大大降低,但与后面的成熟期相比,估值依旧不低,比如优秀一点的成长型公司,PE估值往往会高达上百倍。投资这一时期的公司,就需要重视我们上文提到的好公司、好估值、好未来三者的配合问题,对于配合不好的公司,需要严格规避,否则极易造成严重损失。进入成熟期后,公司价格的上涨动力仅来自于微弱的业绩增速(不同行业企业不等)和股息回报,由于公司再难通过高成长消化较高估值,因此,价格被高估后往往会由价格下跌来使之与基本面相匹配。对于这类公司即使基本面很好,只要估值走高,后续都会有较大的回撤风险。投资这一时期的公司,务必注意估值,在估值合理偏低时配置,如果公司基本面能长期稳定,且有小幅增长,或也能为投资者带来稳健收益。进入衰退期后,公司基本面往往会逐步恶化,即使当前估值很低,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很强,也难以驱动价格上涨,甚至对应的价格是跌跌不休。因为,让低估的价格与基本面吻合的路径,除了价格上涨还有基本面的恶化,衰退期的企业随着基本面的持续恶化,往往会带动价格一跌再跌。相比其他几个阶段,衰退期的企业风险最大,预期收益确定性最低,绝大多数此类公司不具有参与价值。可惜由于制度原因,这类企业在市场中的数量非常之大,在投资时需要仔细甄别,避免买入衰退型企业。总结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会有涨跌,但不是什么涨跌都值得我们去预期,去参与,只有具有符合我们投资系统中的严格标准,才值得参与。好公司价格下跌,更多的是有某种强硬因素驱动,而不是简单错杀。在投资好公司之时,一定要能参透公司经营、发展情况,掌握好公司估值与行业、企业生命周期之间的关系,做到心中有底,避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拥有一个好的投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笔者推荐大家使用“估值宝”,从赛道、估值、类别等多个维度,为大家提供了全方位的分析指标。而且指标之中还有相关的课程详细讲解投研方法,大家可以免费学习,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火速体验吧~👆扫码关注一小步,认知提升一大步↑↑↑注:更多精彩文章,可关注“投资老道”公众号↓↓↓
2023年5月31日
其他

富士康招聘一人奖金3500,高薪抢人为哪般?

电子厂招工的热度正逐步回升!5月27日,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发布消息称,自5月29日起加码员工招聘奖金,最高可达每人3500元。同时,小时工薪酬也有所提高,达到22元/时。5月份以来,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已三次加码招工奖励措施。在业内人士看来,该厂区开启火热招聘模式,或为即将到来的第三季度iPhone15新品量产做准备。郑州富士康招工返费最高可达3500元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在一份名为“内部推荐合伙人奖金加码啦”的推文中表示,员工招聘奖励政策分为两种,一种是返费模式,以制造部门关键工站为例,求职者返费奖金为2500元至3000元,介绍人推荐奖金为500元,合计最高可达3500元。图源:富士康iDPBG郑州招募公众号另一种则是同工同酬+小时差价。同样以制造部门关键工站为例,5-6月薪酬为每小时18.5元至19元,7月则增加2元,每小时达到20.5元至21元,同时介绍人每小时还可增加1元。查阅发现,这已是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5月以来第三次加码员工招聘奖励政策。5月2日,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对制造部门关键工站求职者的返费奖金为1500元至2000元;5月9日,该返现奖金上调500元,达到2000元至2500元;5月20日,新增小时工,且时薪最高可达20元;5月27日,返费奖金上调500元,达到2500元至3000元,且上调小时工薪酬2元/小时,达到20.5元至21元。值得一提的是,该招聘模式适合干满3个月以上的求职者。据招聘介绍透露,3个月可以拿到的薪酬合计为(底薪+加班费)*3+3500元返费,约为12500元至14000元。或为三季度iPhone15新品量产做准备除返费工、小时工外,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还一直在招聘正式工,入职奖金5400元,入职每满1个月发600元,分9个月发放。图源:富士康iDPBG郑州招募公众号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是负责苹果iPhone组装业务的单位,其郑州厂区是全球最大的iPhone组装厂区之一。在业内人士看来,该事业群启动火热招聘计划,或为即将到来的第三季度iPhone15新品量产做准备。一份招聘启事中这样介绍工作职责:“主要负责手机零配件组装等”。此前有消息称,苹果公司将于今年9月发布iPhone15系列手机。相比上一代,iPhone15系列同样分为四款,包括iPhone15、iPhone15Plus、iPhone15Pro和iPhone15ProMax等。事实上,除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外,果链上的不少公司近期也已加大了招聘计划。其中,昆山立讯近日发布消息称,立讯精密锦溪厂区入职奖励最高1800元,招聘职位为产线作业员,岗位包括排线、组装、测试和包装等。不过,注意到,尽管果链不少公司开始加大薪酬力度,但与往年相比,电子厂工人的薪酬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以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为例,其目前返现工月薪约在4000元至5000元之间,而去年iPhone14量产前,富士康曾开出万元奖励招工,当时即便在四线的小城,果链巨头也开出9000元的月薪抢人挖人。来源:证券时报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中小企业如何拥抱AI商业化转型

我们拥有一流的技术团队和先进的技术平台,可以为代理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培训。2.利润共享妙知云为代理商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丰厚的利润回报,让代理商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收益。3.品宣推广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财经早餐】2023.05.30星期二

催化,行业将迎估值业绩双修复。业绩端,各大厂商新游储备充沛,产品周期将陆续开启,我们看好新游陆续上线,将驱动市场规模进一步强劲增长,支撑各大厂商业绩向上弹性。估值端,AI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基金经理也是人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买基金,其实是买什么?》的文章。结尾向读者朋友留了一个问题:大家对公募基金经理有什么思考点吗?撇开因为所购基金业绩不佳产生的负面情绪宣泄,从网友的回复和点赞情况来看,最典型的一个想法是:如果一只基金一定期限内的业绩下跌严重,基金经理还好意思收管理费吗?看起来,广大基民对公募行业管理费的收取方式有不小的意见。非常巧合的是,上周五资管界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新闻,也和这个有关。综合媒体报道,招银理财发行的一只权益类理财计划(类似权益类公募基金)提出,该产品累计净值低于1.00元(不含)时,暂停收取管理费,等回到1元后再恢复收取。产品说明书显示:“如本产品当日累计净值低于1.00元(不含)时,管理人将从下一自然日起暂停收取固定投资管理费。直至本产品累计净值高于1.00元(含)后,管理人恢复收取理财计划固定投资管理费,固定投资管理费率1.50%/年......托管人对本理财计划收取托管费,托管费率0.08%/年。”相对于股票型公募基金目前主流的1.5%固定管理费和0.25%托管费率来说,这只产品是比较划算的。当然,托管费比较少可能也和其背靠招商银行这棵大树有关,该行在托管方面位于领先位置,可以给予关联企业很优惠的费率。从“不赚钱,不收管理费!”这句口号上,我们大致可以看得出两个问题:(1)招银理财对这只产品的拟任投资经理(类似基金经理)张英有比较充分的信任感。否则在发行时候如此高调宣布管理费优惠,一旦业绩不好,很容易产生反噬效果,到时候管理人非但赚不到钱,声誉上也会受到损失。(2)张英这位投资经理可能历史留名了,以前类似的这种浮动管理费策略只有在私募基金领域出现过。如今她成为公募大资管领域开创这种模式的典型,起到的是表率的作用。其实上述两个问题本质上就是围绕张英这个人的特殊性。回到标题,这个事件再次告诉我们,在大资管的世界里,基金经理是那个最重要的角色,直接通过自己的能力和思考,管理所募集的资金,投入到各类资产的配置中去。交着管理费的基民相当于基金经理的“甲方”,要如何评判一个基金经理呢?看业绩就行了?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看历史业绩。这当然在统计学上可能有显著的意义,一位历史上一贯管理业绩比较出色的基金经理,其未来的业绩也比较出色的概率是有的。相信对于这个说法,很多人并不会用复杂的回归模型去验证,就会轻易得出这个结论。但真的如此简单吗?我们再看这个消息: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昔日顶流走下“神坛”,业绩出现塌陷。统计2021年6月末规模大于200亿元的偏股型基金业绩发现,截至2023年5月21日,近两年以来,25只基金中仅有1只收益为正,其余基金亏损幅度均超过10%。其中,有两只基金亏损超过40%,9只亏损在30%至40%之间,8只亏损在20%至30%之间,剩余5只亏损在10%至20%之间。以上25只基金的经理全部可以称为“知名”基金经理,管理如此大规模的基金本身也体现其历史业绩的出众,但这两年的成绩却着实不好。很多人可能会纳闷,如果连历史业绩都靠不住了,到底要如何挑选呢?我们如果再把问题复杂化一些,即使一位基民可以挑选出一位几年内平均年化业绩表现非常出众的基金经理,这位基民自己个人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也可能是大幅落后的,因为这位基民可能出现了“高买低卖”的问题,并没有安安心心地将钱一直放在这只基金中。本文不是要宣传长期价值投资这类投资者教育问题,我们还是收回来看问题,把焦点放在选择基金经理这件事上。对基金经理的一种思考方式我们似乎可以逆向思考,相对寻求“应该怎么挑选基金经理”这种非常宏大、几乎无解的问题,不妨变换一个思路,以“不应该做什么来挑选基金经理”进行思考。以下是最不应该做的事:像前文中证报那样跟踪每个基金经理的2年期表现,并投资于当时当刻表现良好的基金经理。为什么?因为短期业绩的结果往往没有持久性,在2年内表现良好的经理人在下一个2年内的表现不一定会比平均水平好,而且经常差很多。普通投资者一定要有最基本的辨别能力,那些以当前时间点往前追溯1-3年业绩非常出色的所谓“很牛”的基金经理,并不一定会在未来保持相同的成绩。那么,如果上述情况属实,为什么国内外公募销售渠道的标准做法都是重点推荐近期(1至3年)业绩良好的基金,并突出宣传这些基金的经理呢?因为渠道并不是以负债端基民的立场看问题的,他们最看重的是如何才能执行一个行之有效的销售方式,可以为行业上下游所有参与者赚到钱。简而言之就是,当推介基金销售成为主要获利来源时,一只基金本身会不会在未来产生很好的收益已经不重要了。从学术上讲,各基金销售渠道在宣传近几年获得高收益的基金经理时候,肯定不会研究这些过去的高收益是否和未来的结果之间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关系。从行为学上讲,人们通常希望与赢家有所联系,即使一个宣传文案的底部有密密麻麻的小字提示他们过去的表现无关未来业绩,但很多基民依然对短期业绩趋之若鹜,就像对一个网红商品着了魔一样,争先恐后地去申购。由此,隔壁老邢提出一个比较新颖的对于基金经理的思考方法。我将之称为:“基金经理也是人”哲学。当我们分析任何一位基金经理时候,要把他们当一个普通人看待。普通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法做到永远不犯错误。美国一篇论文对2003年到2013年10年期业绩排名前10%的共同基金经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这些杰出的基金经理中约有90%在这10年内的某个时间段内曾有三年的时间处于总排名后10%当中。该研究表明,当时不管是美国个人投资者也好,还是美国机构投资者也好,普遍出现了“不坚定”的情况——在这前10%基金经理经历低谷时候撤出资金,去购买短期业绩飙升的产品。其结果就是,这十年中美国共同基金投资者的年平均业绩要低于共同基金年平均业绩超过600个基点。这个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三个思路:(1)长期的业绩(10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判断期限;(2)很多长期业绩较好,短期业绩较不好的基金经理可能只是暂时犯了错误,切勿提前离场,错失机遇;(3)对那些短期业绩较好,长期业绩还是空白或者不够好的基金要慎重。一句话总结就是我们要给予优秀基金经理犯错的空间,而不是用一时的情况代表全部。更何况,有些一时的不利反而能成为将来长久盈利的重要基础。比如在2005-06年错过MBS衍生品的基金经理可能那两年的业绩都不太好,但却完美避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从而可以在那几年大肆收购严重低估的资产,获得巨大的利益。当然,“基金经理也是人”这个思路也同样表现在对他们投资能力的判断上。一个人的经历和思路是有持续性和有迹可循的。比如,一个清华电机系毕业的基金经理和一个北大经济系毕业的基金经理对相关行业、赛道和个股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不同,旗下基金如果重仓的都是他们能力圈范围外的股票,就需要引起足够警觉。一个基金经理的投资哲学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从他们对外发布的各种资料中理解他们的投资哲学和风格。比如,一个以巴菲特为榜样,始终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策略的基金经理和一个喜欢较高频交易,习惯追逐不同热点的基金经理也会非常不同。请注意,这里我并不是要判断哪种基金经理是更牛的,只提供一个思考范式——用人性去判断一个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尾声这篇文章的很多读者也可能并不那么专业,对PB、最大回撤、主动/被动等等术语,或者各类指数都不太了解。对于这样的读者,请你们在购买任何基金产品前,去专业机构做风险测评。先别谈怎么判断基金经理,是否适合买基金才是第一个问题。【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延伸阅读】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同样的食物,这样错误地加工,致癌物就来了……

烧烤可尝试用电别用明火炭烤,改用电烤;用锡箔纸将食物包起来,让食物免受到“烟熏火燎”;烧烤的食物可以用葱姜蒜、柠檬汁等腌制,能减少烤肉时杂环胺的产生。5.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判断优质公司的5大关键指标

投资就是挑选好公司,如何挑选一家好公司想必也被人说了很多遍。在这里,笔者要告诉大家判断好公司的5个关键指标,能直接帮助淘汰掉90%以上的坏公司。首先有一点需要明确,真正好的公司并不是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来的,它往往是存在一定门槛的。一个真正的好公司,至少要满足三个维度:可理解、可追踪和可展望。可理解就是价值很容易看到,比如茅台;可追踪就是方向能够看明白,比如量子计算;可展望,就是空间足够大,比如新能源;这三个维度但凡有一个你能真正看明白,投资就算入了道。但事实上,很多人都看不明白,就是因为三个维度里还有具体的指标要去看。接下来就和大家谈谈这些具体的指标。开始之前,先给大家推荐一款靠谱的投研工具——估值宝,里面收录了上市公司的众多财务指标,比如主营业务、净利率、毛利率、ROE等,有助于提高大家对公司的选择和分析能力。工具之中还有相关的课程详细讲解投研方法,大家可以免费学习,扫描下方二维码,赶快进群体验吧~👆扫码关注一小步,认知提升一大步↑↑↑指标1:行业排名看行业排名就是看该公司处于什么行业的什么位置。这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排名靠前就说明了该公司在行业中具有竞争地位,如果排名太靠后,就说明没什么竞争力,可以直接pass。来源:估值宝以“估值宝”为例,它为我们提供了两个非常直接的挑选维度“行业类别”和“行业龙头企业”,基本可以一键看到好公司。指标2: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ROE(Return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中国人终于坐上国产大飞机!

图源:中国东方航空从立项研发,经制造、取证,到正式投运,历经16年,首架C919大飞机5月28日正式开启商业飞行!5月28日上午10时32分,中国东方航空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12时31分顺利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标志着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该航班标志着C919的“研发、制造、取证、投运”全面贯通,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中国大飞机的“空中体验”正式走向广大消费者。近130名首航旅客“抢鲜”当天,近130名首航旅客“抢鲜”感受了东航C919带来的空中之旅。MU9191航班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后,将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广大旅客、民航工作者共同见证C919成功商业首航。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按计划,东航首架C919在上海虹桥-成都天府航线上实施初始商业运行;后续随着该机型的陆续引进,逐步扩展投放到更多的航线。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2022年9月29日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TC证)。2022年12月9日,东航作为全球首发用户,正式从中国商飞接收编号为B-919A的全球首架交付飞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融入一系列中华文化元素据中国东航介绍,作为C919全球首发航空公司,东航将客户体验贯穿于C919服务流程、服务产品设计全过程,由旅客投票选出的主题餐膳在航班上亮相;此外,机上供应品也印制有与首架交付C919机身同款的专属中国印标识,让广大旅客感受特别的旅途体验。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该飞机客舱选装了20个12英寸吊装显示器,支持高清1080P电影放映,这也是东航单通道机队首次引入1080P的节目装载。东航专门为C919拍摄了“国色染山河,目之所及皆美好”为主题的专属航空安全须知视频。该视频贴合C919机上设施和特点,以愉悦视听的形式巧妙融入一系列中华文化元素,在航班起飞前为旅客先添上一份惊喜。东航C919公务舱、经济舱段均选用完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国产客舱座椅。其中,8个公务舱座椅为全铝合金框架结构,采用摇篮式设计,后靠可达120度、前后座椅间距超过1米;156个经济舱设计采用3-3布局;C919客舱拥有2.25米的过道高度,旅客能感受到舒适的顶部和前方视觉空间。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中国东航表示,未来,东航将携手有关各方,致力于高质量、精细化运营C919,瞄准“飞出安全、飞出志气、飞出品牌、飞出效益”目标,助力C919打造成全球业界认可的成功机型,不断增进旅客、公众对东航C919的了解和喜爱,为C919的大规模商业运营提供成功的实践样本,为中国大飞机事业持续贡献“东航力量”。多家航空公司下单目前,已有多家航司和飞机租赁公司与中国商飞签订了关于C919的合作协议。上海市科委发布的《2022上海科技进步报告》称,截至2022年底,C919大型客机累计获得32家客户1035架订单。2023年1月12日,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张玉金透露,目前C919订单数量已接近1200架,预计C919在5年内年产能规划将达到150架。2022年11月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银金租、工银金租、建信金租、交银金租、招银金租、浦银租赁和苏银金租七家租赁公司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300架C919飞机确认订单和30架ARJ21飞机确认订单。2023年4月27日,海航航空集团与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签署100架C919和ARJ21飞机框架性订单协议。本次签署的100架国产飞机中包括60架C919飞机和40架ARJ21飞机;60架C919飞机含乌鲁木齐航空和金鹏航空各30架。未来,双方还将在飞机进出口、航材维修、物流仓储、新技术应用、航材支援、维修保障、飞机构型优化等领域开展合作,成为“关心大飞机、支持大飞机、促进大飞机”的“梦想共同体”。5月25日,中国东航以网络互动形式召开2022年业绩说明会。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养民表示,2021年3月公司与中国商飞正式签署5架C919客机的采购协议,首架C919飞机已于2022年底交付公司,预计将于近期投入实际运营。C919将以上海为主要基地商业运营。公司拟在2022年、2023年完成5架C919引进,并将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公司航网规划,决定后续引进计划。5月25日,中国国航与南方航空也举行了业绩说明会,中国国航董事长马崇贤表示,2010年,公司与商飞签署了20架C919飞机购买协议,并持续关注C919进展。南方航空副董事长、总经理韩文胜则表示,南航对C919飞机保持高度关注,与中国商飞保持密切的沟通,将按照相关程序,推进后续工作。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3年5月29日
其他

买基金,其实是买什么?

近期,有着“华尔街之王”称号的传奇投资人Carl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报复性”存款又来啦,利率5%的银行定期重现江湖

一季度已经过去,存款市场依然没有上演新的故事!春节过后,短暂的“报复性”消费告别狂飙,迎来一个梦醒时分。今天借着几个新闻,来聊聊市场现状!敢存慎贷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居民端来看,精打细算过日子依然是大家的追求!两个有意思的数据,居民不仅爱存人民币,连外币存款也爱了。根据央行的数据,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几乎可以与2021年全年增量数据相媲美,仅3月份,人民币存款就增加了5.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此外,一季度外币存款增加576亿美元,同比多增82亿美元。3月份,外币存款增加288亿美元,同比多增363亿美元。信贷数据方面,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2亿元。去年居民的存款热情高涨,给银行负债端造成压力,为了提升资产端的业务,今年以来很多银行开始推进消费贷业务,但目前效果并不理想。从数据结构上不难看出,中长期贷款远高于短期贷款。既然都不太愿意消费了,为啥要借消费贷呢。房地产利好政策直接拉动了部分地区房子的销量,按照整个社会体量来看,作为房地产支持资金来源的中长期贷款自然居功甚伟。利率5%的存款又来啦受限于换汇政策以及居民需求影响,过去,美元定期存款及理财类产品既不是银行主推的业务之一,也不期望靠它来冲量。但万年不起眼的美元产品迎来了关注!据多家媒体的调研,最近从国有大行到股份制银行,再到各地城商行,不少银行的美元定期存款利率走高幅度明显,让人看得蠢蠢欲动。根据中证报的调研,去年10月、11月份开始美元存款业务就受到了关注,那时利率没现在这么高,今年以来逐渐突破5%,最高达到过5.5%。对于美元定期而言,起点金额基本在2000美元,1万多人民币就能存。如果只考虑利率的话,5%的利率直接吊打人民币大额存单。除了定期存款以外,美元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也有所上涨。某银行在售固收类美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可达5.1%,起购金额只需1美元,但利率会有所浮动。这个现象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有探讨过,大背景就是去年美联储开启的加息周期,直接导致国内银行美元相关产品利率节节攀升。但对于想购买美元定期存款的居民需要综合考虑汇兑损失:1.未来把美元换成人民币时的汇兑亏损,这部分主要在于汇率变化。假设你买了半年期的产品,到期后想换成人民币,就得考虑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损失。2.在银行兑换外汇时产生的交易费用。一般而言,兑换美元时,银行卖给你的价格肯定比你卖给银行的要贵,这个差价就相当于手续费了,类似于买卖股票时券商收取的交易佣金。之前大家还有一个担心,美联储如果将来还会加息,现在入手可能会错失一部分更高的收益。不过,在笔者看来,目前这点已经不足以构成主要干扰因素。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尽管不少机构喊话美联储降息,但出于对经济衰退的考虑,可以预见的是,为了控制通胀,美联储年内降息的可能性不大。被奉为美联储“三号人物”的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决策者在降低通胀方面仍有更多工作要做,并强调尽管银行业动荡带来了不确定性,但他们不会改变方针。不过,反过来想,美联储加息的节奏和次数已经日渐明晰。目前市场普遍认为,5月可能是最后一次加息,加息25BP的概率为61%。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无新事跟美元定期形成对比的是,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降的消息还在延续。据报道,近日,河南、湖北、广东等多地的中小银行发布公告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来源:某银行公告在调整之前,部分中小行的五年期整存整取产品利率最高能达到4%,本轮调整后,该产品利率降至4%以下,还有的中小银行三年期整存整取产品利率已降至3%以下。事实上,去年开始,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大行就陆续调低存款利率。但每次新爆出银行下调利率的新闻,都让人有种错觉:怎么利率又降了?这次来看,调低利率的主体集中在一批中小银行身上,并非一次系统性的普降。更多分析师也把核心原因归结于:是对之前存款利率下调的延续。中泰证券分析师指出,“2022年两次调整中,共性是中小行调整动力不足,最终都是大行率先发起,并非所有中小行都有所跟进。因此近期市场上存款利率的下调预计是中小行针对9月的补降。”此外,有些银行为了春节期间拉存款,会阶段性调升利率吸储,后面宣布下调也没什么特殊的含义。结语根据央行的社融数据,202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3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亿元。对比之下,202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2.01万亿元。目前信贷需求还是旺盛的,资金有两个大的流向: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2.36万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83万亿元,同比多2470亿元。可见,市场不缺钱,缺钱的可能只是我!【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延伸阅读】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银行又出大事:买个理财,还能被提前终止!

“目前负债端投资者刚兑思维和全面净值化的矛盾是所有理财子面临的最大问题,料短期内难以改变。”这是中信证券分析师对于银行理财市场的看法,也是大多数分析师对该行业现状的阐述。自理财新规实施以来,银行和客户之间铁打的关系变得不再甜蜜,银行有点风吹草动,居民们就以为它要“跑路”。比如,去年由于收益率下降造成的理财产品赎回潮。最近,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消息也不绝于耳!银行理财,冤家路窄家住上海的何先生表示,“突然就收到了消息,感觉一头雾水。”他所指的就是最近市场传播的银行理财被提前终止的事儿!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全市场累计约有300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针对这条信息,市场上衍生出了许多悲观的态度。我们不妨来冷静分析一下几个问题:300款理财真的算多吗?为什么要提前终止?首先,翻阅Choice的统计数据,可发现今年以来有近120只产品发布提前终止公告。即使剔除半数左右因投资金融衍生品触发敲出条件而终止的产品,仍有近50只产品属理财公司主动提前终止产品,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尽管数量高于过去同期,但放在整个理财发行市场,根据iFinD的统计,今年以来,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发行17000多款理财产品,如果按照300款的数量来算,占比大概只有1.76%左右,并不算特别高。来源:iFinD而放在整个理财生态系统,目前存续理财产品的数量超过4万只,每月新发3000—4000只,3个月终止300款的节奏,对于整个理财市场的运营结构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因此,这一点上看,笔者认为市场无需过度担心。另外,有业内人士指出,自理财净值化转型以来,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现象已经越发常见。之所以担心,是因为银行理财净值化之后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其次,为何会提前终止?翻阅某银行理财产品的终止公告,除了清算份额净值日期写得明明白白以外,公众关注的原因却有点稀里糊涂:根据市场情况,经合理评估!貌似解释了所有,又好似什么也没说!来源:某理财终止公告但如果你此前有仔细浏览过产品说明书,是可以大致找到答案的。一般来说,提前终止的情况包括:监管要求、市场剧烈波动等导致的收益大幅波动、产品管理人根据市场情况认为需要终止产品等情况。来源:iFinD就本次而言,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1.产品管理人综合研判认为后续存在不可控市场因素,提前终止产品比维持产品运作更有利;2.该产品投资业绩不及预期,触发了部分提前终止条款;3.因为产品规模大幅下降,导致产品规模过小甚至可能无法支撑产品运作成本。这三点原因可以归纳为一点:理财产品业绩运作不理想,造成规模缩水,发行方似乎也对当初锚定的收益率没啥信心!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欧美银行暴雷之后能否翻篇?存款出逃或是序曲

继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之后,欧美多家银行接连倒闭,引发了民众对于银行的偿付能力的担忧。尽管危机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这场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却并未结束。随着事件的发酵,资本市场上担忧情绪正在弥漫,不少业内机构投资者表示,欧美部分银行,将银行存款保持在25万美元的保险上限以上,而超出上限的部分可能将获得不到更多补偿。不仅如此,银行固定存款过低的利率,也使得投资者们正积极寻找其他理财产品。据外媒报道,自上月银行危机爆发以来,银行间存款流出,更安全收益更大的理财产品才是他们所中意的,人们热衷投资国库券和回购协议。当前几乎没有信用风险的证券以及纯政府货币基金已经疯涨。银行存款外流的情况已经发生,在欧美小型银行中尤为普遍。不少业内人士甚至表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似乎已经不能看了,然而现实究竟如何?第二波银行存款外逃银行危机,带来的不仅是金融危机,更是经济的震荡。值得注意的是,高盛集团在3月16日表示,由于近期美国小型银行压力给经济带来影响的不确定性,决定把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提高10个百分点至35%。而对于当前美国的投资者来说,除了担心在硅谷银行和另外两家地区性银行倒闭后出现进一步的挤兑,还要因为这些利率的上升落后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从存款账户中撤出资金,转而投向其他理财产品。其实笔者觉得这也是必然的,毕竟储户们选择银行理财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安全性,而随着欧美银行接连暴雷,银行显然已经不安全了,债券、基金等其他风险较低的产品自然受到关注。虽然,银行为了吸收更多存款,也会开始提高利率,以争夺更多存款,但即便如此,不少证据表明美国银行存款利率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相比正在越差越大。提高存款利率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显然不够。根据巴克莱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联邦基金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之间的差距,正处于历史常态范围的最大值,并在本轮周期内迅速扩大。而伴随着这种现象的是,储户选择基金的可能性会逐步加大,毕竟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永远是投资的根本目标。那么,相对来说能够带来更高收益率的货币基金和债券自然就吸引人们的注意。而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数据表示,美国货币基金的现金储备在三周内增加了约3040亿美元,截至3月29日,总资产达到5.2万亿美元。笔者认为接下来美国货币基金的吸引力只会越来越强。而除了货币基金,国债作为另一种安全且稳定收益的资产同样值得关注。而谈回到近期银行存款外逃的现象,笔者发现一个现象,美国银行倒闭风潮发生之后,和大银行相比小银行面临超出以往的大规模的存款外流压力。这一点,也很好理解,笔者认为对于民众来说,大银行安全性更高更能够保证资产安全。且大银行抗风险性比小银行强,所以不少人在银行业暴雷之后,或选择把存款从小银行转到大银行。
2023年4月7日
其他

危机时刻,美国人的存款去哪避险?

虽说欧美银行危机的噪音正在越变越小,但由其引发的余波依旧散发着余热!自欧美银行业危机爆发以来,“聪明而敏感”的美国民众上演了一出存款大转移的好戏!让人不禁感叹,不愧是一个经历了无数次危机的国家,美国人民的防风险意识又进化了。国金证券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硅谷银行破产风波已经基本平息,但其影响金融条件的强度和持续性是不确定的。恐慌之下,货币基金又担起了美国人民存款避风港的大任!
2023年4月6日
其他

【财经早餐】2023.03.30星期四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新冠疫情还没有正式宣布结束,但是已经很接近了。关于疫苗还是要打。不要恐惧新冠,也不要忽视新冠,我们可以回归正常生活,要拒绝新冠恐惧症和新冠忽视症,建造“新冠低血氧症”。►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晚上睡觉总是口干,别以为是缺水

夜里总是口干,是缺水吗?王阿姨今年52岁,近两年来她发现自己总是口渴,嗓子也经常干痒,去医院检查却发现正常,医院连药都没有开,让她回去多喝点水。后来大概过了两三周,王阿姨开始出现了眼睛干燥、皮肤湿疹等症状。心里不安的她又去了一趟医院,去医院检查还是各项指标正常,她也就干脆摆烂不管了,只是多喝水。那时正逢疫情时期,王阿姨又出现了发烧、腮帮子疼等症状,到了医院检查发现不是新冠。为了详细确诊病因,医生安排王阿姨住了院,检查发现王阿姨的血沉、类风湿因子指标远超正常值。之后经过免疫检查,王阿姨被确诊干燥综合征。而此前的口渴、腮腺炎、眼睛干燥等也都是这个疾病的症状。经过对症治疗之后,王阿姨明显好转了,不过医生建议她定期吃药复诊。干燥综合征到底是什么?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口干、眼干;可有牙根发黑、牙龈发炎、多发的蛀牙,讲话时需频频饮水,进食干性食物需用水送服;眼部易出现结膜发红、干涩、沙子进眼的感觉、泪少等症状,结膜炎频发;同时可伴有乏力、关节肿痛、不明原因的低热、体重减轻等症状,约2/3患者会出现内脏系统损害,表现为干咳、胸闷气急、低钾血症等。浙江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袁放主任医师介绍,干燥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口干、眼干症状易被老年人误以为是年龄增加后出现的正常反应而不被重视,往往需等到出现关节肿痛、四肢无力、发热、干咳、胸闷气急等症状才前往医院就诊。此时常有内脏器官累及,如累及到肺部可出现间质性肺纤维化,累及肾脏可出现肾小管酸中毒导致低钾血症,累及血液系统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累及脑部可出现脑中风等,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晚期的干燥综合征,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袁放说,临床中我们发现干燥综合征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发病率是很高的,其中以中老年女性居多。因此建议对于老年人如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口干、眼干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就诊,以诊断或排除这个疾病,使每一个老年人都有个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经常口干小心这几种病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睡觉前总是容易感觉到口渴,明明喝的水也不少,有时甚至半夜会渴醒,这是为啥呢?除了前文提到的干燥综合征,半夜口干还需警惕以下几种疾病的可能:1.糖尿病如果有“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以及口干等症状,要警惕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升高,导致渗透压发生变化,细胞失水就可能引发缺水等症状。2.呼吸系统疾病如果有口干症状,同时伴有呼吸不畅,要警惕慢阻肺或慢性支气管炎在作祟。呼吸不畅的患者,会张嘴呼吸,水分蒸发增加,就会出现口干症状。3.甲状腺异常如果口干并伴有脖子粗症状,要小心甲亢。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基础代谢率增加,散热增加,需要的水分多,而且总感觉口干舌燥。甲亢患者还可能出现腹泻、汗多、心率加快、心慌等症状。4.肝胆疾病口干+口苦症状,要警惕肝胆出现了问题。肝功能受损之后,胆囊也会受到影响,引起胆汁反流现象,就可能出现口苦症状,同时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黄疸、蜘蛛痣、肝掌等症状。睡前喝水有益还是有害?关于睡前要不要喝水这个问题,其实存在不少争议,有人认为睡前喝水不利于睡眠,也有人认为睡前适当喝水有助于维持身体稳定,那睡前喝水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呢?睡前适当喝水有助于保护心脏健康,增加皮肤光泽,还能提高免疫力。不过睡前喝水也有坏处,毕竟水喝多了,半夜需要起来上厕所,就会影响正常的睡眠质量。来源:浙江医院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两种投研方法,哪个更适合你

个人的精力与时间总是有限的,当你选择对一家公司进行深度研究的时候,可能就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覆盖太多的公司;而当你选择覆盖更多的公司时,必然是做不到太深度的研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我们在做投资研究的时候,是应该“深度研究”一家或几家公司呢,还是“广度覆盖”更多的公司?所以,为了应对这个问题,老道今天要介绍两种投研方法给大家。介绍之前,拥有一个靠谱的投研工具很重要,老道在这里推荐估值宝,里面收录了上市公司的众多财务指标,比如主营业务、净利率、毛利率、ROE等,能够帮助投资者们提高对公司的分析能力。除此之外,工具之中还有相关的课程详细讲解投研方法,道友们可以免费学习,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群火速体验~👆扫码关注一小步,认知提升一大步↑↑↑1、关于深度研究什么样才算深度研究?至少要研究清楚该公司的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公司具体业务与发展脉络、公司产品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公司股东与管理人员水平,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与布局,以及公司的财务状况,并要搞清楚公司未来发展的催化剂与风险点。更重要的是,以上这些基本面的情况需要是可以在逻辑上自洽的闭环,而且公司的基本面发展一定要得到财务数据上的验证。深度研究可以让你对一家公司的理解更透彻,敢在公司估值比较低加仓或抄底,在股价波动的时候坚定持有,从而获得超额收益。但深度研究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就是覆盖公司太少而带来的研究风险。对与大白马股来说,通常其研究风险会比较小,但大白马股往往估值都不会低,也就无法获得超额收益;能获得超额收益,往往是一些困境反转或加速成长类的公司,但是这样的公司深度研究的难度就会大很多。而且有时候花费很大精力研究之后,才发现该公司并没有价值,甚至有造假嫌疑,那你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就等于白费了。2、关于广度覆盖顾名思义,广度覆盖就是覆盖更多的公司,当然对这些公司的了解也就不如深度研究那样的透彻和全面。A股市场的基金经理一般都是广度研究者,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因为A股的风格比较极端,变化也很快,想要业绩稳定,必须理解多个行业的逻辑,把握大量公司的机会;另一个则是因为机构有专门的研究团队,研究员都是深度研究者,机构的投研分离模式也要求广度覆盖与深度研究的结合。但广度覆盖同样会有缺点。首先,如果是散户的话,精力有限,广度覆盖就代表没有时间对很多公司进行深入挖掘,必须要放弃很多好的研究对象。其次,广度覆盖还容易错杀好公司,一般深度研究会对研究对象长期跟踪,当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研究判断这种变化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从而确定是否淘汰基本面变化的公司。而广度覆盖对公司了解不深,当基本面发生变化超过了自己的研究能力时,为了“安全”只能“走为上”,容易错杀。最后,广度覆盖还要放弃一些利润段,因为广度覆盖研究的不深,很难在公司基本面好转的初期抓住时机入场,最后能获得的就只有业绩稳定增长时的利润。3、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深度研究者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逻辑来判断其未来的经营趋势,因此需要有把握企业发展逻辑的宏观视觉,再从细节上对逻辑进行验证,去判断企业未来的经营趋势,所以更适合研究经验丰富且有创业或企业管理经验的投资者。深度研究者一般都喜欢自下而上的选股,虽然重点是在公司,但也要理解行业发展框架,要弄清楚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以业绩和估值为抓手,一步步地深入企业经营。深度研究者一般都是买入后长期持有,适合交易能力一般的投资者。虽然说是长期持有,但能保持五年以上成长的公司毕竟很少,公司成长更多的是阶段性的,所以重点研究的目标也需要不断换血,一旦不合适了就果断换掉。广度覆盖者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选股,从行业研究入手,挑选好的赛道,先搞懂行业投资框架,再将多家行业内的公司一起研究,提高投资效率。选择广度覆盖研究,就必须放弃那些弹性股票,因为研究一家公司投入的时间精力少了,就必须要求公司本身有比较高的确定性,那些确定性比较差的公司,你就需要话更多时间精力去研究与追踪。其实深度研究与广度覆盖并没有谁优谁劣的,主要的是与自己的性格、投资习惯、能力方向等相配。例如,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散户更适合深度研究。因为广度研究的投资标的,对于时机的要求很高,而在研究覆盖广度和信息来源方面,散户肯定是拼不过机构投资者的。另外,深度研究适合研究型的性格的投资者,要耐得住寂寞,拿的住票;而不太喜欢研究,但交易能力比较强的投资者,可能更适合广度覆盖。所以投资,不一定要找到最好的方法,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反而更重要。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个好用的投研工具——估值宝,里面收录了上市公司的众多指标,如:主营构成、财务分析、投资亮点风险、财报分析、重要指标、杜邦分析等,而这些指标都可以在估值宝工具中进行。而且指标之中还有相关的课程详细讲解投研方法,道友们可以免费学习,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火速体验吧~👆扫码关注一小步,认知提升一大步↑↑↑注:更多精彩文章,可关注“投资老道”公众号↓↓↓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团队有情绪,如何管理

集体情绪(collective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一个人停止内耗,从四次放下开始

有人说:“一个人最顶级的情商,是能够与自己和谐相处。”内心简单了,事情就简单了;杂念放下了,生活就轻松了。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把烦恼都放在心里反复咀嚼,而是学会了和内耗说不。放下他人的眼光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在心中反复思量;因为别人的一个不友善的态度,而不断地反省自己。一个人经历的事情越多,越会慢慢发觉: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与其迎合别人,不如取悦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忽略自己内在需要,过度在意他人的想法,只会让自己束手束脚,失去生活的乐趣。正如作家马德所言:“讨好了所有的人,就意味着要彻底得罪了自己。”迎合他人,失去的是站立的底气;悦纳自己,收获的是一生的福气。一个懂得聆听内心声音的人,才能活得真实、率性、洒脱。勇敢的活出自己,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放下过高的期待心理学中有个“冷热水效应”:假设桌子上有三杯水:一杯温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当你先把手放在冷水里,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热;当你先把手放在热水里,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凉。面对同一杯温水,人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感受。人与人相处也是如此,面对同样的处境:期待高的人,困于人、囿于情;期待低的人,安于己、了于心。这世上,既没有理所当然的关心,也没有坚不可摧的情义,只有人情冷暖苦自知。如果把太多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可能难免会感到失望。人与人相处的最佳方式,就是从不高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降低对他人的高期待,拉开与人的近距离,才能相处舒服、久处不厌。放下心中的执念人生诸多烦恼,追根溯源,不过“执念”二字。很多时候,一味执着于眼前的得失,往往却失去更多。比别人优秀时,会产生优越感;比别人差时,则会滋生自卑感。它就像鞋子里的一粒沙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硌脚。盲目比较,是一个人最大的灾难。卡耐基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生活,永远是跟自己赛跑,而不是跟别人较劲。放弃执念、拒绝攀比,于我们而言,无疑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成熟。学会给欲望做减法,才能把自己经营好,把日子过简单。放下无谓的担忧生活中的许多烦恼,不过是我们的“庸人自扰”。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参与实验的人,把自己对未来七天的烦恼,投入烦恼箱中。三周以后,心理学家打开箱子,让参与实验的人去核对自己的烦恼。结果却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都没有发生。站在原地担忧各种问题的出现,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焦虑。许多事情,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最慢的脚步不是跬步,而是无数次徘徊;最快的脚步并非冲刺,而是一次次行动。迈开自己的步子,入局,踏踏实实去做事,可能会发现,情况其实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把当下的事情做好,比什么都重要。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活在当下,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来源:人民论坛网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汽车降价,车险会降价吗?

近期,车市“价格战”引发市场强烈震动和社会广泛关注。2023年以来,多个汽车品牌相继调整价格。特别是进入3月份,部分企业在部分地区通过企业降价、政府补贴的形式促进汽车消费,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一定程度的价格混乱和供需失衡。对此,中汽协于近日表态:“此轮降价的炒作应尽快降温,使行业回归正常运行状态,确保全年行业健康平稳发展。”汽车市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车险业务的发展,本轮“价格战”会否对车险业务造成影响?汽车增销支撑车险反弹今年3月以来,湖北省开启新一轮购车政企补贴,对东风汽车旗下多个品牌的多款主力车型补贴数万元,优惠金额从5千元至9万元不等。随后,30余家车企跟风降价,纷纷发布促销政策。受政策影响,当地4S店门庭若市。对于此轮“价格战”,市场普遍认为,导火索是特斯拉在2022年底开启多轮降价,给燃油车企业带来竞争压力。同时,由于政策调整、市场恢复缓慢等原因,我国汽车终端销售略显疲态,传统车企面临清库存压力。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表示,现在是这轮汽车“价格战”规模的高点,继续扩大降价规模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到4月份左右,本轮“价格战”会结束。从保险行业角度看,汽车降价引发汽车销量增加,车险保费会跟着“火”一把吗?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汽车降价,车险会降价吗?“汽车价格下降,意味着车损险的车均保额降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车损险车均保费的下降。”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考虑到车险是绝大多数车辆的标配,汽车销量增长会带来车险需求量的增长,理论上会导致车险保费收入总量的增长。研报显示,在汽车销售补贴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下,1月份汽车产销量下滑,导致车险保费增速放缓。根据乘联会数据,2月份,狭义乘用车和广义乘用车零售辆数同比分别增长10.3%、10.4%,环比分别增长7.7%、9%,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车险保费增长。例如,人保财险今年前两个月车险保费同比增长6.3%,2月单月保费同比增长18.2%。近日车市出现降价潮,3月份汽车销量有望出现强势增长,为车险业务的反弹提供了支撑。在李文中看来,倘若汽车价格“内卷”持续,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可能会向上游的零配件供应商传导,引起汽车零配件价格的下降。从这个角度来讲,车险理赔成本会降低,从而进一步引起车险价格的下降。“但是,这种多层传导的效果会逐级减弱,且价格优惠力度大得多是冷门车型和库存车型,对车险价格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另外,考虑到3年疫情防控期间,车险出险率明显下降,车险综合改革给车险经营带来的压力并没有完全显现。随着经济与生活恢复常态,车险理赔成本压力也会上涨,车险保费继续下调的空间有限。因此,车险价格明显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李文中表示。一家大型财险业务人士表示,理论上讲,汽车价格降低,车损险保费会相应进行调整。车辆降价幅度越大,车损险价格降得越多。但如果是小范围的浮动,对保费影响不大,因为车险费率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车险综合改革后,保费定价跟风险相匹配,而不是单纯按车价定保费,汽车价格短期降低对保费的影响很小。挥之不去的成本忧虑汽车降价,销量提升,可能会带来车险新单量的增加,但纵观车险业务发展,成本投入以及赔付率增加仍是车险经营主体无法回避的“忧患”。2022年,车险一度迎来高光时刻,赔付率下降带来的红利,促使车险综合成本率明显优化。但随着2023年社会经济生活恢复,车险出险率将回归正常,加之新能源车占比增加,预计今年出险率将明显提升。另外,6月1日起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进一步扩展,保费整体折扣可能有所下降。谈及车险赔付成本,车辆维修费用高企的趋势不容忽视。根据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汽车零整比100指数呈持续上升态势,从2018年9月的325.83%升至去年12月的365.38%。汽车零整比指标可以综合反映汽车消费者用车成本负担和汽车保险赔付成本的变化,零整比系数越高,车辆维修成本就越高。以目前的车险保费成本,应对车辆维修成本增加,多出部分无疑需要保险公司买单。据了解,燃油车的车险赔付率在60%~70%,新能源车的赔付率远高于燃油车,能达到85%甚至90%,再加上一些税费,保险公司很难盈利,甚至要亏损。事实上,自车险综合改革实施以来,头部险企都在实施低成本策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车险利润水平整体平稳。中型公司作为价格接受者,承保利润由盈转亏。而小公司亏损加大,随着承保数量的增加,平均成本难以快速回落,甚至高于车险综合改革前的平均成本。“价格战”非长久之计经过两年多的车险综合改革,车险行业普遍费用率下降、赔付率上升,“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今年1月,银保监会对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进行了调整,明确自6月1日起,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由[0.65,1.35]扩大到[0.5,1.5],车险定价将进一步市场化。车市的“价格战”无异于饮鸩止渴,反观车险市场,当保险公司拥有了更多自主定价权,“价格战”又能否避免?华创证券认为,放大定价自主权有助于车险灵活定价,提高风险与保费的匹配度。扩大定价系数浮动范围打开了价格下限空间,短期内可能加剧“价格战”,但长期来看,行业恶性竞争无序降价、保费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较小。华泰证券指出,定价系数的扩大可能会导致2023年车险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不排除中小险企通过低价获取优质车险客户的可能,但保险公司可能会提升高风险车险业务的价格。财险公司如何避免陷入“价格战”?建立差异化车险经营与竞争优势,是提升承保利润的最佳路径。业内人士认为,车险应逐步向服务主导、产品供给多样化和细分客户经营等模式过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成为公司差异化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定价能力、风控能力将决定保险公司的成本控制成效。从监管层面来看,银保监会在扩大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的同时,也着重强调了对商业车险产品的监管,分别对各银保监局、各财产险公司以及保险业协会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各银保监局要持续做好车险市场监测,强化车险费率回溯监管,确保辖区车险市场平稳运行;各财产险公司要严格执行车险各项监管要求,提高费率厘定的科学性,按照监管规定做好条款费率备案工作;保险业协会要依法合规做好行业自律,防止垄断和非理性竞争,优化行业服务标准。来源:金融时报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美国继俄罗斯之后,成了欧洲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意味着什么?

转眼间,俄乌开战已经有一年有余。当前,欧洲的石油供应格局如何?根据欧盟统计局周二发布的数据,去年12月欧盟18%(近3450万桶)的原油进口来自美国。这意味着,从去年年底开始,随着欧美针对俄罗斯原油的制裁生效,美国超过俄罗斯成为欧洲最大的石油供应国。而与此同时,据外媒报道,俄罗斯方面作为对西方国家制裁措施的回应,俄罗斯曾承诺从3月到6月将每日减产50万桶石油。但从经合组织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来看,尽管受到欧盟制裁和G7价格上限的影响,俄罗斯出口原油却并没有明显下降。俄罗斯海运原油的出口量仍保持在日均300万桶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水平,自2022年初战后以来可不低,俄罗斯出口原油流向何方?国际原油贸易格局或将改变?在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一直是欧洲原油主要出口国之一。石油出口一直是俄罗斯的一大进项。根据方正研究员数据,过去20年,俄罗斯石油出口在该国总出口收入中占比维持在30%上下。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诱发的石油危机导致油价飞涨,苏联曾经迎来了历史上最富裕的一段时期。基本上,欧洲国家都有着较高的能源依赖率,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而丹麦曾经是唯一的能源净出口国。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石油进口的24.8%和2020年25.7%来自俄罗斯,而美国以13%的数据位于第二位。但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出口进行制裁,2022年,以美国为首的G7联盟对俄罗斯的石油开始限价,其标准为每桶60美元。综上,欧美对俄罗斯原油的抵制,导致了俄罗斯在欧洲原油出口的前景“暗淡无光”,俄罗斯原油的出口转向势在必行。事实上,自2022年初开始,欧洲原油进口的格局已经悄然改变。据美国EIA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原油出口达到创纪录的360万桶/天,较2021年增长22%(64万桶/天);到去年12月,欧盟18%的原油进口来自美国。而就美国方面来看情况也是一样的。与2021年相比,2022年美国对欧洲的原油出口增长了41%。2022年,在增加购买美国原油的十大出口目的地中,七个都是欧洲国家。从时间节点来看,尤其是在2022年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爆发后,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就原油而言,欧洲国家进口美国原油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而对俄罗斯来说,需要开拓的是欧美以外的市场,来弥补欧洲市场的出口量较少的损失,出口转向势在必行。而据外媒报道,俄罗斯能源部长尼古拉·舒利吉诺夫在一场能源论坛上说,俄罗斯致力于将原油和石油产品出口从欧洲这一“传统市场”转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等其他市场。具体来看,不少数据表明俄罗斯的海运出口原油流量依然不减。据笔者了解到的数据,1月以来,俄罗斯的海运原油发货量维持在300多万桶,尤其是在2月底,达到了高峰,这个水平较2022年有所上升,不少专业人士评论,俄罗斯原油出口转向较为成功。从数据上来看,今年3月,印度是俄罗斯基准乌拉尔原油的最大买家。运往印度的乌拉尔原油将占到所有海运乌拉尔原油出口的50%以上。此外,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说,去年俄罗斯对印度的石油销售增长了22倍。此外,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总量为1568万吨,同比增长23.8%,占中国原油总进口量的19%,在30个进口来源国中位居第一。这意味,俄罗斯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而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2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164万吨,同比下降14%。我国原油进口的转向变化不言而喻。【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是时候认识一下洪都拉斯啦!

近日,一个地处中美洲北部,北临加勒比海,南濒太平洋的丰塞卡湾的国家——洪都拉斯(全称:洪都拉斯共和国)成了媒体的座上宾。疫情过后,这个不怎么在大家视线当中出现的小国的一举一动似乎也在释放出某种信号:要开放、要拼经济。2020年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际,洪都拉斯也没躲过冲击,但该国对于经济重启的步调却很快。2020年5月份,中国驻哥斯达黎加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援引洪都拉斯《新闻报》的报道,称洪都拉斯总统埃尔南德斯5月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在保持防疫举措的同时分阶段重启经济,应对疫情“新常态”。分阶段开放药店、超市、加油站;开放餐厅(仅允许提供外卖和自助服务)、理发店、教堂和集市等场所;商场、健身房、公园、出租车服务等。
2023年3月30日
其他

这5种食物晚上吃太多,是在“没病找病”

一日三餐中,晚餐最是“五花八门”,有人大鱼大肉,有人以粥果腹,有人干脆不吃,时间跨度也从傍晚五六点一直到凌晨一两点~晚饭吃不对,吃得晚又贪嘴、不忌口,小心身体越变越差!很多人正在面临“晚餐危机”网上曾有过一项关于“国人晚餐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54.2%的人晚7点前吃饭,晚7~8点吃饭的人占33.3%,12.5%的人晚8点后才能吃上晚饭,晚10点后吃饭的人也不在少数。而多项研究证实,晚饭太晚会增加疾病风险。长期处于不当的进食时间,真的会让你“身陷险境”!①土耳其多库兹爱吕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7点后吃晚饭的人,比7点前吃晚饭的人,在一整夜保持高血压的可能性高出了2.8倍。②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全球卫生研究所一项研究显示,超过晚上9点吃晚餐,将增加罹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③日本东京大学一项研究发现,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很短,约2~3天更新一次,更新在夜间胃肠休息时进行,此时受到进食“打扰”,会影响其修复。而吃得过晚,容易造成夜间食道反流,引起反流性胃炎和食道炎。时间长了,甚至引发胃癌。因此晚餐要适当早点吃,最好不要超过晚上七点。这5种食物晚饭尽量别多吃除了进食时间,食物的选择也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类食物就不建议在晚上吃太多:1.易产气的食物一些食物进入消化道后会产生大量气体,容易导致恶心、反胃、胀气、反流等不适症状,包括:①豆类及豆制品豆类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能拖慢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速度;此外还含有肠胃胀气因子,容易引发胃肠胀气、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等现象。②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花椰菜、芽甘蓝和卷心菜中含有一种复合糖叫蜜三糖,这种糖难以被人体吸收,一次性食用太多,在肠道中酵解时会产生气体而引起胀气。③高淀粉类的食物包括红薯、马铃薯、板栗、菱角等。这类食物本身不易消化,再经肠道细菌充分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和氨气,引起胀气。2.热量爆炸的甜品蛋糕、面包、点心等也不适合晚上食用过多。甜品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晚上是人体休息的时间,糖分容易在体内堆积,时间长了便转化成脂肪,增加体重;过多的糖分还会对皮肤造成影响,加速衰老;还有研究显示,睡前吃甜食的人群中,有将近70%的人爱做噩梦。3.油炸食品听说,炸鸡可乐和熬夜很配~但其实跟脂肪更配。油炸食品营养价值较低,油脂含量也较高,容易在体内堆积脂肪,长期下去,发胖只是小问题,严重的可能会造成胆固醇偏高、高血脂等。4.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国际心理生理学》一项研究显示,晚餐添加辣椒、芥末等辛辣调味品,会导致受试者中3/5的人睡眠质量变差。另外,晚餐也尽量别吃含酒精的东西——大多数酒精经过肝脏代谢,喝酒可影响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甚至容易诱发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一小部分酒精也会进入胃部,减少胃壁分泌的前列腺E,造成胃黏膜水肿和充血,从而引起食欲减退以及腹胀等。5.老吃剩菜有些犯懒和节俭的人晚上会吃点中午的剩菜打发自己。但晚餐是需要“查漏补缺”的,补足白天没有吃够的营养。更何况剩饭菜中相对营养流失较多。因此,更建议晚饭选择新鲜食物。这不能吃,那不能吃,那到底吃什么呢?晚餐的正确打开方式1.吃高质量碳水发表在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全球多家银行接连“暴雷”,中国或成避风港?

最近全球多家银行接连“暴雷”,局势变化莫测。先是由美联储加息导致的硅谷银行倒闭,接着互惠银行以及签名银行也在短短5天之内宣布破产倒闭,后是百年品牌瑞士信贷银行“暴雷”被瑞银收购。此外据外媒报道,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瑞士信贷、瑞银集团等银行,了解其是否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而就在上周五,德意志银行的股价在德国法兰克福股市一度暴跌15%,收盘时跌幅为8.5%,报8.54欧元/股。一时之间,欧洲主要三大股指当天全线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2%,收盘时跌幅超过1%。欧美多家银行发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接着一个发生危机,市场上恐慌情绪弥漫,出于避险考虑,更安全的中国市场受到关注。据外媒报道,花旗银行23日发布的报告称,近期欧美银行业的动荡明显,中国会是今年“相对安全的避风港”。笔者觉得花旗银行此番言论,可不是空穴来风,中国市场是相对安全的避风港自然是有道理的。中国市场或成避风港?事实上,全球资本市场上恐慌的情绪早就出现了,我们都知道美国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是加息,而百年品牌瑞士信贷银行“暴雷”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些年有关瑞信银行经营性问题的质疑时有发生,瑞信在管理内部的确存在一些问题,2019年瑞信就发生了跟踪高管“间谍门”。此外,瑞信营收方面的数据也不太“好看”,瑞信连续亏损,2022年净亏损73亿瑞士法郎。而近期的瑞士信贷银行,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据外媒报道,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瑞士信贷、瑞银集团等银行,了解是否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值得注意的是,若美国一旦查明瑞信银行违反了美国制裁,瑞信和瑞银势必面临不小的打击和巨额罚款。尤其是瑞信,刚被收购没多久,内部组织架构还没完成,抗风险能力很弱。而正是由于当前欧美金融市场的这种局面,导致各方对其并不看好,而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又能否成为避风港?全球最为知名的花旗银行得出这种结论,显然是有依据的。判断一个市场的资产是否安全,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当地的货币政策、营商环境、经济增速(GDP)、资产负债情况、新兴产业情况、金融系统是否稳定等等,笔者在此不一一列举。首先,从去年底以来,我国的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对于境外资本来说,一些原本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已经消失。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经济能加速增长的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3月27日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表示,中国经济正强劲复苏,趋势非常稳固且动能强劲,202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的贡献可能超过1/3。此外,汇丰投资管理全球行政总裁尼古拉斯·莫罗也看好中国的金融市场。据外媒报道,尼古拉斯表示,随着欧美市场出现通胀危机,各国央行持续加息,与经济周期增长前景更为乐观的亚洲形成巨大反差。在他看来,亚洲市场投资的吸引力在于:不仅具备超额收益的潜力,在资产配置中因为中国市场和欧美的环境差异还可以实现分散投资。笔者也认为,随着美联储的不断加息,其银行业面临不小的风险。但无论美联储怎么加息,其通货膨胀的问题也难以解决,这一点上欧洲也是如此。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性较高,美元汇率降低,人民币汇率正在走强。在此情况下,作为中国资产避风港作用凸显,对于外资来说,能很好地起到对冲风险的作用。此外,在产业方面,我国部分产业在全球发展居于前列,具备竞争力,这也是我国被国外资本所看好的原因。比如,我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在全球属于领先水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出口汽车数据每年攀升。综上,也难怪花旗银行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了。【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延伸阅读】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欧美银行相继“暴雷”,网传大量资金流入香港,现实如何?

近期硅谷银行突然破产,瑞银集团宣布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士信贷银行。欧美银行接连出现危机,市场上避险的情绪弥漫。与此同时,网上不少传言称:“全球富豪们将大量资金转入香港”。甚至有传言称香港某银行出现了排队存款的现象。然而现实真的如此吗?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近期是否涌入了大量资金呢?香港资金回流是大势所趋?近日,全球资本市场变化莫测,先是由美联储加息导致的硅谷银行倒闭,后是瑞士信贷银行“暴雷”被瑞信收购。而近期,网传“全球大量资金被转移至香港
2023年3月27日
其他

三大运营商3591亿投资转向了

近日,随着三大运营商成绩单相继发布,2023年资本支出也公之于众。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以及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分别给出了1832亿元、769亿元和990亿元的资本开支,三家这一关键投入金额合计达到3591亿元,这一数字在2022年实际发生了3519.28亿元。不过,资本支出金额最大的中国移动自5G建设周期以来,首次出现下滑。表面上看,三大运营商资本支出呈现略微增长趋势,但细分领域已经出现微妙变化。其一,在于2023年对5G建设投入的迅速减少,其中中国移动将从2022年的1100亿元降至830亿元;其二,三大运营商对于算力网络的投入明显加码,其中中国电信预计增长超20%。在算力逐渐成为“奢侈品”的背景下,算力网络应运而生,成为算力资源健康发展的最优解。而在业内看来,三大运营商是建设国内算力网络的主力军和直接力量,是国内算力的核心底座支撑,运营商投资算网利好数字经济全产业链。中国移动资本开支小幅下降数据显示,中国移动2022年实现资本开支为1852亿元,其资本开支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为22.8%,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中国电信2022年资本开支则为925.3亿元,略低于年初规划的930亿元;而中国联通在2022年则实现了742亿元的资本开支。同时,三大运营商也公布了2023年的资本支出,这也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家中,中国移动率先开启资本开支下行周期。据悉,中国移动2023年计划资本开支为1832亿元,这一数字也是自5G建设周期开启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在2020-2022年,中国移动的资本开支分别为1800亿元、1836亿元、1852亿元。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预计2023年资本支出整体仍将呈现增长趋势。其中,中国电信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扩大投资,资本开支水平将达到990亿元,同比增长6.99%。而中国联通预计2023年资本开支水平将达到769亿元,较2022年的资本支出742亿元同比增长3.64%。整体来看,三大运营商2023年资本支出总额合计达到3591亿元,仍较2022年的3519.28亿元微幅增长2%。5G投入渐入尾声不过,从三大运营商2023年资本开支结构看来,5G建设方面的投入已经出现趋势性下降。从细分来看,中国移动计划2023年的5G网络投资额为830亿元,较2022年减少130亿元。该公司计划新增36万个5G基站,2023年累计将达到164.5万个5G基站。中国移动首席执行官董昕在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2020-2022年为公司5G投资高峰,2023年预计公司资本开支下降,资本开支占收入比也持续下降。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初,中国移动方面就曾表示,从2023年开始,若没有其他重大事项,资本开支会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预计三年后,资本开支占营收的比重会降低到20%以内。而在中国电信方面,其预计2023年移动网投资同比将下滑2%至315亿元,占资本支出比例为31.8%,较2022年降低2.8个百分点,该公司规划2023年可用5G基站数达122万站。另外,中国电信2023年宽带网投资也同比下滑16%至155亿元,占资本支出15.7%,较2022年降低4.4个百分点;而其运营系统和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滑6%至140亿元,较2022年降低1.9个百分点。在中国联通方面,该公司虽然未公布具体资本开支结构,但该公司此前曾公开表示,5G的资本开支高峰主要集中在2020-2022年,这三年中国联通每年的网络开支计划都在700亿左右,其中5G的投资占到350亿左右。该公司称,持续3年后,5G的投资就将开始进入下降阶段。也就是说,从2023年开始,中国联通在5G建设中的投资将有所下降。掘金“算力网络”此消彼长,三大运营商在2023年不约而同的将资本支出向算力网络领域倾斜。实际上,在ChatGPT、文心一言等AI产品引爆算力需求后,算力已经成为“奢侈品”。而算力网络成提供普惠算力的最优解,或将成为智能时代的标志性基础设施。根据中国移动方面规划,该公司计划2023年在算力网络领域投资452亿元,较2022年增加117亿元。该公司计划新增云服务器超24万台、对外可用IDC机架4万架。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晚间的业绩会上明确表示,中国移动在生成式AI方面已经有了四方面布局,一是已经构筑了算力网络;二是已经有NLP、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等各方面的能力,去年已经有了30多亿元的变现;三是数据方面的优势;四是在运维和客服方面已经实现了AI的广泛运用。另外,中国电信2023年的产业数字化投资同比高增40%至380亿元,占整体资本支出比例达到38.4%,较2022年提升9.1个百分点。其中,IDC预计投入95亿元(2023年达到56万机架),算力(云资源池)投入195亿元(达6.2EFLOPS)。而按照中国联通规划,其算网投资占比将超过19%,不少于146.1亿元,预计同比增长超过20%,着力打牢数字底座。据了解,算力网络是通过新型网络技术将云、边、端等分散的算力节点连接起来,动态实时感知算力资源状态,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统筹分配和调度。东方证券一份研报指出,以ChatGPT为代表的AI算法的持续突破将极大驱动算力需求。而国家大力发展数据要素,也凸显了数据作为新时代石油的价值。数据量的高速增长、以及对数据价值需求的增长将驱动对算力的进一步需求。该机构认为,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丰富的计算场景,不同应用对算力精度、延迟、带宽等提出不同需求,算力正是支撑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基础与核心。而从目前来看,国内算力存在着供需失衡、成本较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困难,实现跨地域与跨行业共享、弹性按需调动,算力网络应运而生,成为算力资源健康发展的最优解。在业内看来,算力网络将成为这个数字经济时代、智能时代的标志性基础设施,未来获取算力将像获取水、电一样便捷、价低。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爱喝茶,但你真的会喝茶吗

期待一场下午茶的邂逅,相遇健康饮茶人。听说明前龙井甚有味道?除了龙井,这世上还有诸多好茶呢~春分后,踏青出游正当时,《白蛇传》故事中的赠伞一节正是清明前后踏青发生的。对于茶农来说,清明前后是采茶好时候。中国饮茶历史悠久,饮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一大经济作物。根据茶叶的产地、炮制、储存方法的不同,茶叶可分绿茶、红茶、白茶、乌龙、普洱等很多种。很多人喜欢喝茶,也知道饮茶对身体有益,但要选择合适的茶,才能做个健康的饮茶人。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茶?经常用脑的上班族,或常熬夜苦读的人,宜饮茉莉花茶、绿茶。经常运动,或是从事体力劳动量较大工作的人,不吃肉就会提不起精神的人,宜饮乌龙茶、红茶。整天坐着不动,很少做运动的人,宜饮绿茶、花茶。质虚寒,或是经常胃痛、胃酸过多的人,宜饮红茶。抽烟一族,宜饮绿茶。每次上厕所都觉得是一件苦差,经常便秘的人,可试蜂蜜茶。体形发胖的体质燥热者、胆固醇、血脂过高的人,多喝普洱茶、苦丁茶。苦丁茶软化血管、降血脂的功能较其他茶叶更好;而普洱茶的性质温和,适合体质虚寒的人饮用。不同人群饮茶有哪些禁忌呢?贫血患者: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铁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使机体得不到足够的铁,易导致缺铁性贫血。高血压患者:若饮过多过浓的茶,由于咖啡碱的兴奋作用会引发血压升高。孕妇:切忌浓茶。茶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咖啡因等,对胎儿在母腹中的成长有许多不利因素,为使胎儿的智力得到正常发展,避免咖啡碱对胎儿的过分刺激,孕妇应少饮或不饮茶。同理,哺乳期妇女亦不宜饮茶。消化道溃疡病患者:茶可以刺激胃酸分泌,饮茶可使胃酸分泌量加大,增加对溃疡面的刺激。醉酒者:茶叶可以兴奋神经中枢,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负担。饮茶还会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从肾脏排出,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因此,心脏病或肾病患者,不要饮茶,尤其不能喝大量的浓茶。发烧者:茶叶中咖啡因可使人体体温升高,会和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肝脏病患者:茶叶中的多种物质需经肝脏代谢,饮茶过多超过肝脏代谢能力,会有损于肝脏。神经衰弱者: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兴奋神经中枢,神经衰弱者饮浓,尤其是下午和晚上,容易引起失眠,加重病情。泌尿系结石患者:泌尿系结石多为钙盐,多于碱性环境中生成,茶叶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盐,会与尿液中的钙结合为结石,同时,饮茶会导致尿液碱化,形成容易生成结石的环境,泌尿系结石患者大量饮茶,会加重病情。饮茶是一种文化,茶可浮沉,饮茶人亦是浮沉两种变化,拿起,放下。人生如茶,沉时坦然,浮时淡然,拿得起也放得下,一切心在超然。来源:杭州市五云山医院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 AI+”时代下,企业如何借力ChatGPT降本增效?

ChatGPT,作为OpenAI研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自上线以来,瞬间火爆全球。而一些具备敏锐嗅觉的公司,早已利用ChatGPT赋能企业,实现了ChatGPT商业化,赚得盆满钵满。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目前市场上企业都是如何借力ChatGPT,能否为你打开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新思路。企业打开ChatGPT的多种方式行业知识和技术实践是企业级AI成功的关键因素。ChatGPT技术在企业应用同样如此,选择合适的场景,采用受控的企业流程,通过开放的架构,才能使ChatGPT技术在企业安全落地。ChatGPT和LLM(大型语言模型)是AI领域令人激动的创新,会直接加速对话AI的应用,客户服务(利用AI来进行互动和交谈)是最重要的企业AI应用场景之一。以下是用AI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的几种方式:方式一:客户服务ChatGPT可以用于客户服务领域,自动回复用户的问题。在这个场景下,ChatGPT可以通过训练,学习客户的问题和回答,从而为客户提供快速、准确的响应。这不仅可以节省客服人员的时间,也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方式二:营销和广告ChatGPT可以应用于营销和广告领域,帮助企业制定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营销策略。通过ChatGPT的分析和预测功能,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行为,并相应地调整他们的营销策略,从而提高销售和收益。方式三:自然语言处理ChatGPT可以用于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数据。例如,ChatGPT可以用于分析和识别大规模文本数据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方式四:智能助手ChatGPT可以用于开发智能助手,帮助用户完成各种任务。例如,ChatGPT可以作为语音助手,帮助用户控制家电、提醒用户日程、回答用户的问题等等。这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的生活便利性和体验。诸如此类还有Copy.AI能快速帮助用户生成市场销售文案,包括博客、广告、推销信、销售副本、社交软文等。ChatPDF上传大型合同、论文、书籍、法律文件等PDF,帮助阅读整理重点,并且可以向ChatGPT提问,自动生成总结。可以理解任何语言。VScode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多地住宅成交量上升,房地产市场暖风能吹多久?

春节后,多城房地产市场暖意初现,楼市复苏回暖的迹象愈发明显,多城带看量、成交量数据上涨明显,不过,这一轮由刚需及刚改客群支撑起来的回暖潮能维持多久还有待观察。上海二手房成交上升仍有议价空间以上海为例,据上海链家研究院的监控数据显示,2月份上海全市共成交二手房1.9万套,环比增长139%,同比增长52%,成交金额613亿元,环比增长118%,同比增长63%。上海链家研究院首席分析师杨雨蕾认为,2月份共成交二手房1.9万套,相当于去年刚解封后的成交水平,说明成交活跃。若剔除去年解封后,积压需求释放影响下的特殊成交情况,2月份成交量为近一年半以来,单月成交最高,说明节后的楼市有望逐渐步入正轨。不过,其认为,虽然目前市场回暖,但并未出现过热的迹象。“结合今年1月和2月的数据看,今年前2个月总成交套数在2.7万套左右,这一数据和去年前两月的成交量基本持平,整体的市场是比较稳定的。”上海地产分析人士说道。2月,上海二手房成交套均总价为317万元/套,成交均价39919元/平方米,环比下降4%,同比增长7%。成交结构来看,90平以下的刚需占比大幅提升,说明市场信心恢复后刚需购房者积极入市。分区域来看,今年2月份成交量TOP3区域为浦东、闵行和宝山。在经纪人看来,成交量上涨并非意味着所有的房源都好卖,目前仍以刚需和改善型客户为主。太平洋房屋闵行颛桥银都路片区负责人虞先生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的房源和客源量会比之前多一些,大概增加20%~30%,整体的需求量有所释放。目前,我们片区的成交量和去年解封后的6月、7月、8月三个月的单月平均成交量差不多,整个片区单月成交量在70套左右。”“挂牌价目前而言是相对平稳的,从成交趋势讲,成交的都是一些房东诚意想卖的房子,这类房子的价格通常不高,比较理想。目前基本都是刚需或者有改善需求的客户,有这种需求的会买也会卖掉置换,投资的客户几乎没有。”在虞先生看来,这一批购房的需求量是前期疫情和春节期间积压需求的集中释放。目前,上海的成交量有所回暖,在经纪人眼中,成交周期已明显缩短,但购房者入市仍相对理性。“之前的成交周期会比较长,客户会花两个月左右反复比较,目前的成交周期要短很多,基本上7至10天这样一个周期就下决定。一方面是这些客户本身有意愿和需求,此前因为疫情或春节等因素有所耽搁,现在会加快入市;另一方面,市场回暖也会对客户心态有一定的影响。”上述经纪人说。上海浦东潍坊板块的经纪人也表示,“春节过后,市场回暖明显,一些考虑子女入学、首次置业的客户诚意度提升。”不过,市场回暖也使得部分购房者担心价格会有所波动。市民孙女士反馈,“前段时间听中介说上海楼市很好,我也想换房,担心价格会有大波动,但目前来看我手机上关注的一些房源并没有成交,价格也没有上调,有一些还往下主动降了几万。”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指出,现在二手房成交量虽然上涨了,但议价空间还是有的。同时,二手房的新增挂牌量有所增多,一周新增挂牌量在12000-13000套,挂牌量多,市场可选余地多,房东叫价的可能性就不是特别强了。同时,今年新房的供应量还是蛮充足的,目前二批次新房名单已经出来了,市场可选余地又多了。杨雨蕾也提到,自2021年上半年以来,涨价势头被遏制住后,市场价格整体保持稳定。短期内尚未出现再度普涨的情况,主要因为去年市场去化速度趋缓,导致目前市场上二手房的库存依然处于高位,现阶段仍以去库存为主,且房主也倾向于趁着市场流动性恢复,尽快完成交易,而非抬高价格。全国住宅销售摆脱下降趋势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楼市成交回暖背后是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摆脱底部区间的这样一个大背景。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2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收窄至0.6%,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3.5%,这是自去年以来首次累计同比增长。放长周期看,今年1-2月销售规模仅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不过,随着2月一波成交量的释放,这一轮由刚需及刚改客群支撑起来的回暖潮能维持多久还有待观察。卢文曦指出,“2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量释放的速度的确是蛮快的,所以这种持续性还是有待观察。不过,2月成交量未冲至2万套以上,总体市场还是相对平稳的。3月份作为传统的小阳春,数据也不会差,但也需要看到,近两周市场上的一些成交量已经有些涨不动的意味在里边了。同时,最近一些新增客户量跟2月份及3月初相比,速度有所放缓。所以我们觉得在一波快速上升之后,其实市场应该还有一个回落调整的过程的。”从全国市场来看,机构统计数据显示,进入3月份前两周,虽然成交量依然维持在历史高位,但从增速上看,重点城市新房成交已经出现下滑趋势,二手房成交增幅也在收窄。这一波复苏行情的持续性开始显露不足。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第10周(2月27日-3月5日)重点10城新房成交16941套,环比下降5.77%;第11周(3月6日-3月12日)重点10城新房成交16895套,环比下降0.27%。新房成交在进入3月份后上升态势戛然而止,近两周连续下滑。二手房方面,2023年第10周(2月27日-3月5日)重点10城成交22719套,环比上升8.1%,涨幅较上周收窄11.2个百分点;第11周(3月6日-3月12日)重点10城二手房成交23810套,环比上涨4.8%,涨幅较上周收窄3.3个百分点。二手房市场复苏势头强于新房,3月份仍然维持涨势,但是从周度增幅来看也在走弱,上涨动力逐渐显露不足。购房者对楼市仍存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二手房成交量大增与挂牌量居高不下现象交织并存。作为近期以来楼市回温的主体,二手房市场可谓是抢占各大热门,多城二手房带看、成交数据亮眼。一方面是二手房成交量增加,市场行情火热,另一方面则是二手房挂牌量并没有因交易量的提升而减少,反而居高不下。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重点10城二手房挂牌量与成交量的比值升至45,达到近两年峰值,2月份随着成交端走强,挂牌量与成交量比值降至31,但是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诸葛数据研究中心指出,大量房源被挂出,一方面是在当前政策宽松之下,很多业主想要将房源挂出,以尽快实现以旧换新、以大换小,而另一方面,挂牌量的激增也说明部分群体可能继续持有房产的意愿不强,对未来楼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从近两年来看,在疫情黑天鹅因素干扰下,加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行各业裁员风波,失业率上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受到很大影响,购买力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很多房产持有者想要趁着这一波市场回暖尽快出手手头的房源。另外,作为市场先行指标的情绪指数对房价变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根据近期重点50城情绪指数,第11周(3月6日-3月12日)情绪指数结束了连续三周的上升局面开始转降。诸葛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第11周重点50城情绪指数为-0.59,较上周回落0.06。分城市来看,第11周仅有桂林、广州、惠州、福州等5城情绪指数维持升势,其余45城情绪指数均回落,其中,三亚、南宁、上海、珠海、威海、天津、中山等城指数下降明显,珠三角城市居多。旅游城市降势显著,其中三亚跌幅最为明显,三亚此前一波的市场热度主要是由疫情放开后的旅游热潮带动的,在这波热潮过去后市场开始回归真实表现。诸葛数据研究中心认为,整体来看,本轮市场回暖来势汹汹,多城楼市春意盎然,小阳春提前到来,预计3月份成交规模仍位居高位,但是二季度市场热度是否能够持续还具备未知性,目前来看动力不足,一方面热度由刚需撑起,随着人口结构的上行,刚需规模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二手房的供应规模远大于成交规模,客户可选择的房源居多。市场热度能否持续取决于改善性需求的释放规模,而改善性需求的释放则更依赖于政策的加持,如降低二套房的购房门槛等。来源:澎湃新闻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首现0费率!公募REITs竞争加剧

二级市场的火爆认购,持续预示着公募REITs的赚钱效应。近期跟踪发现,在公募REITs供不应求背景下,不少投资者逐渐将注意力前移到了项目的前期建设培育上来(即是Pre-REITs投资机会),以提前布局入场;并且在竞争激烈的REITs承揽发行端,出现了零费率现象。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上市项目持续增加,公募REITs二级市场的红利动能已悄然出现下降趋势,高速REITs和住宅租赁REITs市场红利动能趋势下降最为明显。在发行常态化趋势之下,未来不同公募REITs之间的价值分化会越来越明显,传统行业资产类型的租赁型REITs价值在二级市场上面临更大的价值重估风险,这将对投资者的价值判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通过Pre-REITs提前锁定投资份额根据云南云投中裕能源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基础设施基金公募REITs基金管理人选聘项目”成交供应商公示,项目于2023年3月14日进行了开标、评审。第一候选人为兴银基金,含税发行阶段(包括基金管理人财务顾问费及其他中介费用)费率为0.00%,含税存续阶段管理费0.1%/年,含税托管费0.00%/年。第二候选人中信建投基金和第三候选人红塔红土基金,三项费率分别为0.7%、0.18%/年、0.005%/年;0.5%、0.15%/年、0.005%/年。根据业内分析,从目前公开市场信息来看,能源类项目存续期基金管理费从0.045‰/年-0.28%/年;基金托管费一般为0.01%。云南云投中裕能源有限公司中标方案中发行费和托管费皆为零的现象还是首次出现,但也有可能是费用后置。但无论如何,这一现象或预示着低价获取项目的行为可能会进行深度演化。与这一现象互为呼应的是,在公募REITs整体供不应求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到公募REITs的前融端,即是Pre-REITs投资机会。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公募REITs自2021年推出以来截至2023年3月17日,累计发行规模801.18亿元,上市以来指数累计上涨幅度24.60%。而自2022年以来网下机构投资者认购倍数和公众投资者认购倍数上升明显,整体处在“僧多肉少”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很多看好公募REITs市场的投资者,选择把投融资的关注点放在项目的前期培育和建设阶段,以提前锁定投资份额,提升投资收益率。平安证券指出,我国的Pre-REITs形式包括直接投资项目公司,以及用私募股权基金、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投资于项目公司股权,其中以私募股权基金为主要产品形式。截至2022年末国内基础设施Pre-REITs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张江高科和光控安石成立私募基金收购张江光大产业园,并通过华安张江光大产业园REIT上市实现资金的成功退出,华安张江光大REIT是国内真正意义上的Pre-REITs通过公募REITs退出的案例。单只REITs最大回调幅度达到15.76%提前卡位就一定能分到一杯羹?在讲求风险收益匹配的资本市场里,并不存在稳赚不赔的投资,公募REITs也一样。实际上,很多时候投资者的注意力被REITs项目的火爆发行所吸引,对底层资产的投资收益变化缺乏关注。随着REITs项目持续扩容,不同资产间的收益差异逐渐出现,REITs二级市场的整体红利动能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在发行常态化趋势之下,未来不同公募REITs之间的价值分化可能会越来越明显。具体看,相关统计以截至2022年末上市的24单公募REITs为样本,将2021年上市的11单(发行规模364亿元)和2022年上市的13单(发行规模419亿元)分为两组,进行资本增值率分析,以判断REITs市场初期红利动能及趋势。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度上市的11单REITs资本累积增值率为15.19%,高于2022年度13单REITs资本累积增值率3.76%。从上市当年维度看,2021年度上市11单REITs在2021年的资本增值率为19.78%,高于2022年度13单REITs在2022年的资本增值率(3.76%)。并且,2021年度上市11单REITs在2021年度资本增值率19.78%,也大于其在2022年度的资本增值率-3.83%,即2021年度的资本增值在2022年出现回调,单只REITs最大回调幅度达到15.76%。具体到REITs的资产类型上,该统计指出,以传统资产类型为代表的高速REITs和住宅租赁REITs市场红利动能趋势下降最为明显,且进入价值重构的下行周期。以新经济为代表的产业园REITs和仓储物流REITs市场红利动能犹存,但进入减弱趋势,资产类型内部各REITs价值出现价值重估和调整,价值分化趋势明显。以碳中和为代表的新能源和环保REITs,因为规模较小,其市场红利随REITs市场整体动能减弱而减弱。该统计进一步总结到,市场红利快速下降趋势导致REITs资本价值由“情绪价值”转向“内在价值”为驱动的价值增长逻辑。从资产类型来看,产业园和仓储物流的“内在价值”驱动趋势较明显。公募REITs收益整体会趋于贝塔效应针对上述现象,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参与REITs项目的大多是机构聪明钱,这类资金具有较好的资源和信息优势,是公募REITs早期投资过程中的获益者。这个过程公募REITs的赚钱效应较为显著,但不会一直延续下去。“扩容速度越快,市场就会越快进入下一个阶段,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基本持平,不同资产项目间的收益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根据相关分析预测,当前阶段的公募REITs市场预计持续时间在2年左右,市场规模边界大约在2000亿元,在这个资产类型相对不足的阶段,REITs投资的风险较小,赚钱效应明显。但当市场规模达到4000亿元以上时,REITs的资产类型相对丰富,制度框架及其配套基本确立,投资的风险会有所增加,市场赚钱效应会有所降低。在市场规模突破8000亿元时,公募REITs市场的收益整体会趋于贝塔效应。上述统计结果指出,在市场红利快下降、REITs依靠内在价值驱动价值增长模式下,REITs二级市场投资风险显著增加,投资者需要具备REITs价值判断的能力。其中,传统行业资产类型的租赁型REITs价值在二级市场上面临更大的价值重估风险。“如果在2023年底公募REITs上市项目达到60只,有可能会出现属于REITs的指数。再往后,就会有基金公司开发跟踪该指数的ETF产品,这很可能是一个发展趋势。”某大型公募内部人士表示。该公募人士认为,公募REITs投资收益趋于平缓这一预期是符合现实的。从根本上说,公募REITs这类投资是盘活基建设施的证券化活动,投资预期所锚定的是现金流分红,而不是如成长股票那样的高收益。在该人士看来,拿来进行证券化的基建设施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资产。一般来说,最好的资产本身就有很好的投资收益,并不需要专门进行证券化。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产权类REITs对应现金流分派率平均为3.67%,特许经营权类REITs对应内部收益率平均为5.51%。来源:券商中国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美财长三天三改口,欧美银行业正经历信任危机

因周三的“过激言论”一度引发美股银行股大跌之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周四又迅速改口,强调“如有必要,准备采取额外的行动”。自上周以来,耶伦在银行业危机上的表态经历了数次“横跳”,这一系列操作直接加剧了美股市场近期以来的波动幅度。而更重要的是,在业内人士看来,政策的“不确定性”暴露出美监管当局对当前复杂市场形势的左右为难。“嘴炮”引发市场恐慌耶伦再度改口美东时间周四,耶伦最新的众议院听证词显示,美监管当局的态度再度转向。耶伦表示,如果有必要,可以再次向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储户提供联邦紧急退款。她说道:“正如我所说,我们已经使用了重要的工具来迅速采取行动以防止事态蔓延。这些是我们可以再次使用的工具。我们采取的有力措施确保了美国人的存款是安全的。当然,如果有必要,我们会准备采取额外的行动。”图源:美国财政部该声明传达了与耶伦一天前的讲话完全不同的信息,当时她告诉参议院听证小组,财政部没有考虑在未经国会批准的情况下为所有美国银行存款投保的任何计划。这番言论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彼时耶伦表示,尽管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相继关闭引发了市场的动荡,但美国银行体系仍然健全,美国政府目前并不考虑为所有的银行存款全都提供“全面保险”。她表示,美国财政部制定政策时,侧重于让银行系统的形势趋于稳定。耶伦强调,“倒闭银行的股东和债务持有人不受政府的保护”。“这些银行的处置程序所造成的损失不由纳税人承担。”她补充说,“对存款的保护由存款保险基金提供,而该基金的资金来源是受保银行的保费。”图源:美国财政部事实上,在硅谷银行以及一系列地区性银行爆雷后,耶伦的表态呈现出“反复横跳”。上周,耶伦曾表示,只有在“将产生系统性风险和重大经济和金融后果”的情况下,没有保险的存款才会得到保障。本周二,在美国银行家协会峰会的讲话中,耶伦表示,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联合行动降低了银行倒闭的风险。如果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遭遇存款挤兑,而这种挤兑有蔓延的风险,美国政府也将采取类似的保护储户的行动。本周三,在国会讲话上,耶伦再度改口,声称美国监管机构并不打算提供“一揽子”存款保险来稳定美国银行体系。到了周四,耶伦的表态又变成了“如有必要,可能再次采取行动”。美监管当局持续“摇摆”市场波动显著加剧自上周欧美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后,以联邦政府、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为代表的监管机构是否准备在挤兑发生时为中小银行提供支持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而耶伦这一系列操作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本周二,耶伦的承诺一度缓解了人们对银行业危机进一步蔓延的担忧,市场风险情绪有所好转,截至周二收盘,美股三大指数录得两连涨。但仅时隔一日,耶伦的表态便完全相反。她说,“这不是我们考虑的事情”,并补充说现在不是确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保险额度上限的合适时机。周三,在耶伦“收回”有关保证所有存款的言论以及美联储提高基准利率后,美股尾盘迅速跳水,周二一度大幅反弹的银行股全线回落。而周四耶伦表态的缓和也并未使得市场情绪显著修复,隔夜外盘标普和道指双双小幅转涨,但包括银行股在内的多数板块仍收跌。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表示:“其实,耶伦无法为银行存款提供担保。美国财政部不能够使用美国国会没有批准的钱,它自有的资金只有200多亿。并且财政部的自有资金只能够用于保持汇率系统的稳定,而不是用来为银行存款提供担保。”“所以市场因此产生的波动与基本面无关,而是情绪的短期定价。”洪灏补充道。对冲基金潘兴广场资产管理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亿万富翁投资者比尔·阿克曼(Bill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中古店的王者是“她”

如果各位读者有机会去上海市区西南角的话,很容易被林荫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和充满异域设计韵味的小别墅所惊艳,成片的欧式风格街道景色可能会让人霎时分辨不清自己是走在上海的衡复风貌区还是巴黎拉丁区。这个区域的消费场景也一贯被人贴上“小资情调”的标签。从各式各样的咖啡店到琳琅满目的高级服饰,每过一个街头,游客都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小店——不管是店面设计还是里面销售的商品,都预示着海派的情调和洋气的气质。近几年,另一种商业特色渐渐成为这里的时尚新地标——越来越多回收、售卖高级奢侈品的“中古店”集中开设在这个区域里,使得上海成为国内奢侈品消费者足不出国就能购买到很多具备收藏价值二手奢侈品的好地方。中古店这名字来自于日本,说白了就是具备年代感的二手奢侈品商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随着经济的猛烈增长和当时日本国民收入的显著增加,来自欧洲的奢侈品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的消费目标。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和目标人群的扩大,二手奢侈品市场开始在日本蓬勃发展起来。这就让中古店产生了盈利空间。一家典型的中古店其实就像是一个奢侈品二手交易平台,主要的功能是:回收→估价→修复→出售→售后维护各类奢侈品。这要求这些商家具备很强的商品辨别能力和高级营销能力,中古店相比其他零售小店来说要有更高的技术含量。从2010年前后,随着国内赴日本旅游的游客数量井喷式增加,日本的这种流行中古销售文化也逐渐被国人所熟知。当年很多游客除了去日本的各奢侈品正规门店购买具备一定差价优势的商品以外,也会去中古店看看那些被日本商家保护完好、九成新以上的二手商品。随着疫情等影响,这两年国内的中古店生意也逐渐兴隆起来。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二手奢侈品有什么好的呢?为何有这个兴起的市场?对此,我询问了身边经常关注奢侈品行情的几位朋友,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1)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奢侈品,特别是高单价的箱包、成衣、鞋子、腕表等商品的销售额连续多年走高,已经逐渐走入了寻常人的购物清单中,下沉效应明显。部分二手奢侈品相比最新款的产品来说有一定的差价,能满足很多年轻白领的消费需求。(2)中古店中还有一些年代久远或者已经绝版的商品,能满足更高端客户收藏或者猎奇的消费需求。这其实和很多奢侈品牌每年都会大范围替换商品的设计或者发布一些限量版本的产品有关,稀缺性造就了这类二手商品的高溢价和收藏价值。试想下,对于那些已经拥有了几十、上百只爱马仕皮包的人来说,可以通过中古店卖掉一些自己不喜欢或者买重了的商品然后再用这些钱去购买更新奇的中古包也不失为一个挺有趣味的爱好。(3)还有一群人是希望通过中古店的调货能力,从那里购买到刚刚发布但正牌门店买不到的“全新”二手产品。这里面就有比较多的学问了,为何专柜或者门店都买不到的最新产品可以在中古店里买到呢?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2021年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数据,2010年~2020年我国的奢侈品存量约为四万亿元,而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只占奢侈品行业市场总规模的5%。这与发达国家占比20%~30%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中古店销售的品牌具有一个非常大的单一性:香奈儿(CHANEL)箱包等商品占据了最主要的交易份额。为何香奈儿成为了中古店的绝对王者?不管你走进一家东京的中古店还是一家位于上海的中古店,第一眼的感觉一定会是:怎么全都是香奈儿的商品!带着这个疑问,我询问了上海部分中古店的销售顾问关于当前中古市场的一些信息,他们的回答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皮包是二手奢侈品中销量和保值性最好的。这点也得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据的支持,2020年箱包皮具占到所有二手奢侈品交易额的58%;服饰鞋帽排在第二,占24.5%;腕表排在第三,占9.3%;珠宝配饰排在最后,占8.1%。贝恩公司的研报指出,历史上看,当奢侈品市场整体上处于萎缩状态时,皮具箱包和珠宝的市场表现一般是最好的,而高级手表往往是最差的。其次,香奈儿的二手包是这些中古店销售最好的产品,而且香奈儿二手商品价格一向稳定,所以这些店在门店中一般会将60%以上的空间,以及橱窗和进门最显眼的位置留给香奈儿的皮包等商品。市场表现决定了他们的选择。据其中一位销售顾问称,目前日本的中古店里也都是以销售香奈儿的产品为主。第三,除了香奈儿,这些店还会销售一小部分爱马仕、迪奥以及LV的皮包等商品。爱马仕一般排在香奈儿后面,占据第二大面积的销售空间。而对于其他品牌如BOTTEGA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财经早餐】2023.03.25星期六

10%-15%。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买假发,其中不少是年轻人。在“颜值至上”的消费环境下,脱发已不再是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标签,它离年轻人越来越近。中国已有超过
2023年3月25日
其他

反复做梦可能是身体在求救,这3种情况,看看你中招了吗

你在睡眠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小美(化名)是一名程序员,每天都在电脑前工作十几个小时,往往工作到深夜才能完成任务。虽然她十分热爱自己的工作,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生活让她的身体逐渐疲惫下来,她的精神状态也变得越来越不好。有一天晚上,小美很早就上床睡觉了,但却怎么也睡不着。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心里满是烦躁和不安,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抓住了她的心脏,让她无法得到安宁的睡眠。虽然小美睡着了,但之后又做了梦,突然惊醒,全身冒汗,心跳也变得极快。她感觉到自己仿佛一夜没睡,十分疲惫。睡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有助于身体和大脑恢复和修复。睡眠问题是现代人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其中反复做梦可能是其中之一。然而,反复做梦也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何我们会反复做梦?睡眠中有一个时期叫做快速眼动期(REM),此时身体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呼吸和心率都会变快,同时我们也容易做梦。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大脑活动会像我们清醒时一样高,甚至更高。在快速眼动期阶段中,我们的眼睛也会快速地在眼眶中来回移动。以下情况,可能是反复做梦的原因:压力过大: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反复做梦。焦虑和忧郁:焦虑和忧郁情绪也可能导致反复做梦。身体不适或疾病:一些身体不适或疾病,如胃痛、头痛、心脏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反复做梦。这些睡眠现象或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在睡眠中,有时我们会经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梦境,如反复做噩梦、梦境中出现身体疼痛或伤害等。这些现象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提示可能存在某些健康问题。1.反复做噩梦通常意味着我们的心理状态不稳定。长时间的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影响睡眠质量,使我们容易产生恶梦。2.如果在梦境中出现身体疼痛或伤害,也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去检查身体是否有问题。3.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祖玛珑香氛沐浴露&身体乳,品牌低价159起!

250ml官网价:430/250ml心动价:159/250ml↑点击图片了解详情↑祖玛珑限定香氛礼盒白苔与雪莲
2023年3月24日
其他

他们正在豪赌美国银行股

美国监管机构和瑞士央行发出的救助“口号”只是第一步!当下看来,似乎有风险的银行已经得到控制,可谁也没办法百分之百确认,银行暴雷就此终止。在这场银行暴雷风波中,有人看到了风险,有人看到了机会!
2023年3月21日
其他

美联储加息之下,除了银行还有哪些潜在“雷区”?

自去年3月美联储开启激进加息之路以来,市场就不断在推演由此产生的各种可能性!有人认为,美联储加息必然会带来一轮美国经济的衰退,这是加息所要承受的代价;也有人在分析过美国政府的高债务规模后,判断美联储的加息政策撑不了太久。复盘历史,美联储每次加息几乎都会掀起腥风血雨,只是每次的牺牲品都不一样。在美联储加息即将迎来一周年之际,硅谷银行和瑞信相继开始暴雷,难道这就是这轮美联储加息之下的“祭品”?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欧洲央行再加息,银行系统稳定吗?

前几天,欧洲央行再次加息0.5个百分点,在市场引发了较热烈的讨论。主要的争议点在于当前美国和欧洲的银行系统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危机,各家央行在去年的连绵激进加息动作在其中扮演了很关键的作用。以美国硅谷银行暴雷来看,最根本原因是由于2020年疫情席卷美国期间,为了快速拯救经济,美国当局采取了大肆降息、实施巨额量化宽松并向居民发放现金等放水措施。这些措施虽然可以快速缓解经济的低迷,为美国百姓的生活带来一定保障。但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带来了投机严重、股市泡沫和通胀飙升等副作用。尤其是通货膨胀飙升在2022年初开始成为西方各央行面临的最大问题。自此,美联储开始了一轮又一轮加息的路径,短时间内将联邦基金利率从0左右升至4.75%。货币政策的短期剧烈变化使得很多机构出现了巨大的动荡。伯克希尔在2021年录得897.95亿美元净利润,但2022年却净亏损228.19亿美元。按照巴菲特数十年的投资收益史,投资收益这样一来一回出现巨大落差大概率就是美股大盘的贝塔所导致的。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美股大盘剧烈波动的直接导火索。伯克希尔实力强劲、经营稳健,基本未受到这样剧烈变化的影响。但对于像硅谷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一方面2020年美国开始的“大水漫灌”使其存款暴涨,两年时间里上涨约1.5倍;另一方面2022年初美联储开始的激进加息政策又使得整个创投行业发生停滞,初创企业大量撤回存款,使得负债主要以初创企业存款为来源的硅谷银行在短时间内流失了大量的存款。其财报显示,2022短短一年内,硅谷银行的活期无息存款总额就下降了大约36%。低成本存款的大量流失对任何银行来说都是相当危险的处境,为了应付流动性危机,硅谷银行大量增加了较高成本的债务。然而,美联储的高强度升息行为又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同时侵袭了硅谷银行的财务健康。在资产端,前期流动性宽裕期间硅谷银行大量持有长久期的美国国债和MBS,但在去年形势下,这些投资出现了巨额亏损;在负债端,其较高成本的有息负债又因为加息而成本骤升。等到两边都在大量亏钱的硅谷银行希望以出售债券来获得一线生机并聘请高盛帮助其获得新投资者以补充资本金时候,市场却只看到了一个并不清晰的大窟窿。紧接着信心开始崩溃,一天之内,硅谷银行的用户彻底开始恐慌并出现挤兑潮,电光火石般,这家美国第16大银行从第一个坏消息出现后48小时内就倒闭了。此后,银行业的危机不仅从美国传导到欧洲的银行股价上,而且欧洲的银行业竟突然抢了美国银行们的风头,火速站上了世界银行危机舞台的C位。本月15号,以瑞士信贷发生严重财务问题,业绩出现巨额下降为标志,整个欧洲的银行业股价都出现了巨大挫折。当天,泛欧股指斯托克600指数的银行板块重挫7%,创一年多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德银、桑坦德等出现暴跌,联合信贷、西雅那等银行个股甚至发生了熔断。人们开始担心这家5743亿美元总资产的银行会不会面临硅谷银行那样的挤兑危机?百年瑞士信贷如果出现崩溃,将导致整个欧洲的金融系统产生极大危机,很可能会将其他欧洲银行卷入其中,引发远远强于由硅谷银行倒闭所产生的危机。瑞士信贷的麻烦还在继续,据报道,法国兴业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等欧洲金融机构,已经对自身涉及瑞士信贷或其证券的交易做出了限制。瑞信的股价周五再跌8%。与硅谷银行的问题不同,综合各机构分析,瑞信的问题更多来自于其自身风控出现了极大的缺陷,欧洲央行的激烈加息并不是直接的原因。但人们还是不禁要问,剧烈加息还是会影响到欧洲银行的各项业务成绩,欧洲央行在此时还按照既定速度加息是否会加重欧洲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呢?欧洲央行心无杂念在本次欧洲央行加息前,市场部分分析人士曾经预言,由于银行业的整体动荡还在持续,欧洲央行本轮可能会宣布加息规模较小的0.25个百分点,而不是此前被广泛预测的0.5个百分点。当最终结果出炉后,分析人士似乎看到了欧洲央行无比坚定的决心——一切以对抗高通胀为中心,别无杂念,货币政策不会被欧洲银行系统目前所出现的波折所影响。显然,欧洲央行对银行系统有较大的信心。分析其逻辑,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以下三方面理由:(1)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当前欧洲央行拥有更大的把握来控制欧洲各家银行的风险。由巴塞尔协议3所划定的对各家银行的风险紧箍咒正在起作用,当前各家欧洲银行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远远高于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14年起,欧洲央行成为了大多数欧洲重要银行的直接监管者,由此有理由相信欧央行对各家银行的财务信息有相当的掌握。(2)欧元区当前的通胀水平依然非常高,形势不容放松。由欧元区20个成员组成的地区的通货膨胀指数仍然大大高于目标水平。2月份,初步数据显示该总体通胀率为8.5%。在未来预期上,欧央行将今年的季度通胀率预期从去年12月的6.3%下调至5.3%,将明年的通胀率预期从3.4%下调至2.9%。但这些数字都还远高于欧洲央行2%的通胀目标。此刻减缓加息动作将影响到对抗通胀高企的整体战略。(3)瑞士央行果断出手,瑞信危机并未马上导致挤兑潮。据报道,瑞士信贷可以从瑞士央行借入540亿美元流动性支持,并回购约价值30亿瑞郎的债务。这个消息当天立即使得瑞信股价快速反弹,周四其股价单日再大涨近19%。瑞士央行的干预给了欧洲央行利率政策制定者非常大的鼓励,安抚了市场中对欧洲银行业的恐慌。综上所述,在依然严峻的通胀面前,欧洲央行决心继续保持既有加息节奏以快速平息物价上涨的压力。同时欧洲银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和硅谷银行还有很大区别,即使是瑞信这样的财务出问题的企业,其存款来源依然非常多元,虽然瑞信的最终命运依然未知,但欧洲银行业整体上未出现任何挤兑现象。对于银行业的支持上欧洲央行也有承诺,表示有足够的工具在需要时“提供流动性支持”。现在,银行业问题的皮球到了美联储和英国央行的脚下。即将在下周举行政策会议的两家央行能否轻松面对银行系统的不稳因素而继续选择较大幅度加息呢?我们拭目以待。【延伸阅读】
2023年3月19日
其他

危机中也有机会?对冲基金盯上了美国银行股

近期,美国硅谷银行(以下简称SVB)的倒闭危机引发美国金融市场以及美股银行板块的剧烈震荡。在SVB倒闭之后,3月13日美国多家银行股出现暴跌,第一共和银行(First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硅谷创投圈,风光不再

Capital)的直接跟投。此外,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已经是200多家风投机构的LP,并与美国多数风投机构建立了广泛业务合作关系。集团的投资子公司(SVB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油升银降”,巴菲特再显传奇本色?

这几天华尔街和美国创投界风起云涌,由硅谷银行突然倒闭所引发的美国金融市场动荡还在延烧。由于投资者害怕美国地区性中小银行还存在看不见的大窟窿,周一美股中的相关银行板块出现了多年罕见的崩塌行情。本周第一个交易日,标普区域性银行ETF下跌超过12%;美国股市银行股基准费城KBW银行指数周一下跌11.7%,创三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美国中小型上市银行全部出现暴跌(日跌幅在15%~47%之间),一些大银行也未能幸免于这轮疾风骤雨,周一一天之内美国银行下跌近6%,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重挫超7%。随着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等机构的组合拳出手,一些遭受挤兑危机的中小型银行暂时得到了喘息,比如与硅谷银行具备相似资产结构和无保险存款比例的第一共和银行周末闪电般地通过摩根大通和美联储获得了总计700亿美元的额外融资。但招商银行的报告指出,硅谷银行等机构近期的流动性危机和挤兑情况是美国央行货币政策在这几年快速转向所导致的“薄弱环节突发风险事件”,可能并不是一个偶发现象。关于此事,当我阅读越多研究机构分析这些处于暴风雨中银行的资产结构和抗风险机制报告后,就越加深了对巴菲特的敬佩之意。因为就在短短几个月前,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大幅度地减持了美国地区性银行股的仓位。据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的13F文件显示,当季伯克希尔累计减持美国合众银行91.4%的股份,降至670万股,减持纽约梅隆银行近60%,至2510万股。两者占总仓位的比例已经非常微小。从2020年疫情席卷至今,伯克希尔已经清仓了摩根大通、高盛和富国银行的股份,去年四季度该公司唯一重仓的只有美国银行一家,持有约10.3亿股,占总仓位比例约为10.7%,仅次于苹果排在第二。过去三年以来。银行股在伯克希尔总仓位的占比持续降低。美国合众银行和纽约梅陇银行按今天的市值计算在350亿~550亿美元区间内,都属于中小型银行,都是本次受到美国地区性银行危机冲击最大的机构。我的假设是:巴菲特以及其研究团队可能在2022年底甚至更早的2020年左右就预判到了美联储放水所引发的流动性危机将深刻波及美国银行业。特别是对美国合众银行这种地区性标志非常明显的机构,股神肯定提前掌握了市场主流还未掌握到的分析情报,才会在去年四季度狂甩91%的持股。当然,巴菲特的传奇无需多言,历年的投资回报率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也不用绞尽脑汁地去分析他到底如何判断出美国银行业的风险,因为正确答案极可能只有少数几个人才可以知晓。或许我们要做的,是综合地分析巴菲特最新的动作以判断未来的趋势。再次斥资购入西方石油股票除了伯克希尔刚公布去年的四季报以外(去年四季度净利润181.64亿美元,大幅度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近80亿美元),最近围绕这家投资机构最多的新闻是关于其时隔半年后又一次购入较多的西方石油股票。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文件,今年3月3日~3月7日期间,伯克希尔合计增持了580.18万股西方石油的股份,花费总额约3.5亿美元。至此,巴菲特持有西方石油的数量达到了约2亿股,持股比例也增至21%。此外,伯克希尔还持有近8400万份西方石油的认股权证和价值100亿美元的优先股。除了西方石油以外,伯克希尔还重仓了雪弗龙的股票(去年四季度末持有约1.67亿股,占总持仓的比例约8.2%,排在所有持股的第三)。我粗略计算了伯克希尔对雪弗龙和西方石油的总持仓,两者相加的市值已经稳超旗下所有银行股的市值总和,体现出这几年来巴菲特和其团队“油升银降”的总体策略思路。去年八月,美国监管机构已经同意伯克希尔最高可以持有西方石油50%的股份,华尔街也频频流传出伯克希尔要全面收购西方石油的消息。我们都知道巴菲特一贯是从财报中找出价值的。那么,西方石油最新的财务报告又有哪些亮点呢?2022年,西方石油的净利润为创历史纪录的125亿美元,由此产生的资本回报率达到28%,是2005年来最高的。此外,去年西方石油未计入营运资本的自由现金流达到136亿美元,使得公司可以偿还105亿美元的债务并回购约30亿美元的普通股。这个良好的盈利成绩主要来自于公司大幅度地提高了其在美国大陆页岩油、墨西哥湾以及国外油田的生产量和运营效率。旗下化工子公司OxyChem也创造了超历史纪录的收益。尤其值得指出,公司通过高技术模型和完整的勘探、储藏应用设计连续第七年提高了油井的平均生产率。此外,该公司还开发出氧气钻井动力系统和高效物流系统,使公司能够实现超过140%储量替代率,综合开采成本被压缩到每桶油当量(BOE)6.6美元。如果把价格调整计算在内,公司去年总储量替代率为172%,2022年底的储量增加到约38亿桶。储量替代率是反映石油企业储量接替能力的指标,储量替代率大于100%,表明储量的增加大于消耗。在低碳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领域,去年西方石油也取得关键进展。公司开始了第一个直接空气捕集设施的现场建设准备工作,并和商业伙伴签署了几项实质性协议,向不同行业的潜在购买者出售二氧化碳清除信用。公司还获得了超过25万英亩的土地来发展碳封存中心。空气捕捉设施可以被用于从空气中去除碳,据人大重阳研究院王衍行的研究,按照美国的相关政策,每去除一吨碳就可以获得180美元的税收抵扣。此外,旗下子公司还投资入股了一个叫做NET天然气电力的科技项目,帮助为其石油开采和空气捕捉设施提供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电力。综上我们不难得出,西方石油企业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裕,特别是在降本增效和对减碳环保领域研发的投入上有亮眼的表现。尾声目前看来股神或许提前掌握到了美国银行行业的风险,对西方石油的持续投资也获得了企业自身效益持续良好的回报。但说到底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看不懂石油行业。最近巴菲特的老友段永平在社交平台上宣布购入了一些西方石油股票,“我知道他(巴菲特)是认真的,就跟着买了差不多100万股(西方石油)。我不会加码也不会花时间的,反正花时间也看不懂。那么多人看了那么久苹果还是一头雾水,凭什么我能很快看懂这个?不过,我看懂老巴了,所以跟点好玩”,他表示。去年伯克希尔营收达到3020.8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9.4%。但2022年的净亏损却达到228.19亿美元,对比2021年897.95亿美元的净利润来说落差很大。我依然无法准确预测巴菲特这轮“油升银降”的操作到底能为其带来什么样的结果,静观其变是唯一的选项。【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延伸阅读】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硅谷银行破产,初创企业成“受灾重地”

作为美国创投圈的源头活水、科技创业公司投融资的重要渠道,硅谷银行(Silicon
2023年3月14日
其他

奢侈品涨价了 买的人更多了?

这两天流传在公司白领女性微信聊天中的重要话题可能就是:香奈儿又要涨价了!奢侈品皮包、服饰、鞋子和首饰等大多进口自欧洲的公司。去年以来随着西方通货膨胀的不断高企,奢侈品的涨价狂潮也随之而来。当然,国内奢侈品敢于涨价的根本逻辑还是在消费者愿意买单。现在别说周末了,就是平时下班后,在上海恒隆各家顶级奢侈品门店前也经常是大排长龙,这架势让人看得好像这些牌子都在打折一样。然而顶级的奢侈品牌如LV、Chanel、Hermes等都是从不打折的。消费行情之好可见一斑。同样,隔壁老邢经常留意发现,越是昂贵的牌子,前面的队伍很大情况下越是长,看来在奢侈品行业有一种价格越高越好卖的“市场法则”。贝恩公司最近报告指出,中国奢侈品市场在2017~2021年高速增长,虽然2022年受到疫情的因素影响出现同比下滑10%,但预计中国市场将在今年一季度结束前重新回归正增长。通常我们都能感受到,奢侈品的主要消费人群都是高净值人士。据普华永道最新报告,2021年,全球个人财富高于100万美元的人群数量仅占全球人口约1%,但其总财富约占全球财富46%;中国净资产高于1000万的人群仅占总人口0.3%,但贡献了我国奢侈品销售额的42%。我随机询问了身边经常购买奢侈品的朋友,虽然他们可能并不都属于高净值人群,但消费心理也有一定的参考性。综合他们的特点和回答,我总结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一些人物画像。首先是年轻人。我发现身边经常购买超过1万元奢侈品产品的朋友大多是90后。这可能和这部分人群从小生长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更加追求个性和前卫,热衷于社交有关。其次是具备一定金融常识的人。他们可能更看重奢侈品的保值性和稀缺性。也经常阅读我的文章,知道国际经济出现了非常剧烈的通胀情况,希望在自己喜爱的品牌涨价前及时入手,省下差额。当然这里要重点提一句,对待商品我们一定不能和投资混为一谈,要有抗风险意识。第三是那种真正有钱的人。他们往往希望自己带点神秘感和具备一定独特性,希望自己的穿着和使用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这部分人很可能是占比最少的。不管怎样,高净值人群一定是拥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和购买意愿的,随着全世界经济从2022年的停滞中逐步缓过来,这部分人群的数量应该还会逐年增长。对各大奢侈品公司来说,未来的销售业绩也很可能会继续增长。说到奢侈品公司,有些读者可能还不知道,其实全世界大部分的奢侈品牌都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手里,很多看似风格完全不同的品牌其实都控制在欧洲几个家族手中。全球奢侈品行业格局一般来说,世界公认的三大奢侈品公司是LV的母公司LVMH,Gucci的母公司Kering,以及Cartier的母公司Richemont。首先,这个“公认”并不是以营收的多少来区分而是以大众消费者心中的通常的概念为依据。据德勤发布的2022奢侈品全球力量报告,如果按照奢侈品营业额来进行排名,2021年全年世界前两大奢侈品公司确实是LVMH和Kering,但Richemont只能排到第六。LVMH和Kering的总部都在法国,而Richemont的总部在瑞士。LVMH从营收上讲是世界第一大奢侈品企业,旗下的品牌包括LV、LOEWE、RIMOVA、FENDI、CELINE、CHRISTIAN
2023年3月3日
其他

海尔徐萌:卡萨帝与用户共创生活方式

有人说,高端消费已经进入了寒冬。现在的网红茶饮纷纷选择压低售价,30元以上的饮品如今已属罕见;高端汽车的销量在2022年也出现了下滑,奔驰宝马也不例外。但其实高端消费的趋势从来没有停止,只是一批消费走向没落,另外一批消费崛起。据中国商报报道,高端消费品销售额在2023年年中将重回2021年的水平。不过,高端消费品牌在迎来机遇期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新的转变发生。贝恩咨询数据显示,顶级客户的数量在2022年持续增加,从2021年的1.5%增至2%,消费占比从上一年的35%提高至40%。所谓的高端消费的没落,很大程度上只是一言之词。每个人都对美好的生活充满着向往,这种期待当下尤为强烈,而崛起的高端品牌正是切中了这个要点。况且,所谓高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看法。有人喜爱城市的浮华,有人独爱世外的宁静,每一种生活都可以做到高端,高端消费因人而异,但永远存在。宋诗有云:春江水暖鸭先知。想了解高端消费的趋势,不妨跟着行业先锋军的脚步看看。比如在国际高端家电品牌中,以行业翘楚的卡萨帝为例,2月18日,卡萨帝选择在亚洲中心城区内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上海环球港开设第一个国际高端家电品牌的艺术生活馆。这次开店与以往不太相同,和大部分行业家电品牌通常在线下渠道以及电商的布局也有区别。那么,卡萨帝选择上海环球港,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用户思维搭建智慧场景卡萨帝是几年内出镜率非常高的一个高端家电品牌。从一些数据表现中可以看到卡萨帝的快速成长:2016年至2020年,卡萨帝实现了高均价下的高份额和高增长,连续5年复合增长率达36%;2021年,换道场景,依托三翼鸟开启新征途,全年收入达129亿,同比增长超40%,超越了过去5年的增幅。2022年,GfK中怡康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卡萨帝在多个品类位居高端市场第一,1万元以上冰箱市场零售额份额为38.6%,是第二名的2.5倍;1万元以上滚筒洗衣机市场零售额份额为79.4%,是第二名的11.4倍;1.5万元以上空调市场零售额份额为31.2%,是第二名的1.4倍。卡萨帝是如何达成这些高光时刻的?最核心的逻辑是,卡萨帝的服务和产品获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海尔智家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徐萌在与财经早餐的对话中提到,卡萨帝在不断地迭代升级。自对接海尔智家打造的场景品牌“三翼鸟”之后,卡萨帝所提供的高端智慧家电如今成为了场景的重要组成,构造了具有引领性的场景,而高端家电也能够依托一整套场景平台实现更大的价值。如果做一个类比,那么三翼鸟就像生态方,卡萨帝就是建设者。品牌共建放大了用户价值,让高端用户资源共享。但是消费人群也在改变,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今注重生活品质的正是逐渐成为消费主力的Z世代人群,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过去的几代人相比有很大改变,卡萨帝则率先洞察到了这一点。徐萌指出,Z世代年轻人有可能不会去传统的家电卖场,但环球港这样的时尚商业中心,是他们享受生活的乐园,卡萨帝艺术生活馆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电商城,而是一个提供体验、场景的平台。从创牌至今,卡萨帝从品质家电到高端智慧场景,最核心的就是站在用户的立场思考问题。过去,我们可能更关注一个家电质量是否可靠,但是如今,便捷、舒适也成为了大部分人的核心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自由嵌入式冰箱。由于冰箱散热需要间隙,最早是10厘米,2017年,卡萨帝将其做到了2厘米,大幅领先行业。然而即便如此,卡萨帝依然没有放弃对极致的执着追求。如今,卡萨帝做到了冰箱与橱柜完美融合,零嵌、平嵌、底部散热、90度直角开门。技术不断迭代,引领行业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装修思维。今天,如果要装一套高端卡萨帝家电,那么“家电不定,水电不走;橱柜不买,装修不搞”。这与以往房屋装修的逻辑大相径庭,科技让家电从最末位走到了最前端。消费者认知持续改变,卡萨帝也依托这样的用户思维高速成长。在消费升级过程当中,人们对高端家电的认知也在改变,通过卡萨帝的发展,我们看到了高端生活方式的本质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用户是卡萨帝最好的设计师近期ChatGPT爆火朋友圈,有人用谷歌编程面试题去问ChatGPT,发现它的准确率达到了L3工程师的水平,而这个岗位的年薪水平达到了18万美元。更加智能的科技一定会离我们更近,2020年海尔智家推出了行业首个智慧家庭场景品牌三翼鸟,依托5大能力,三翼鸟为用户开启一站式定制智慧家时代,并基于持续迭代的“1+3+5+N”的全屋智慧全场景解决方案,带动成套智慧家电的销量提升。目前,三翼鸟已拥有400+智慧场景解决方案,包含了1000+生活场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属于自己的智慧家。同时,作为三翼鸟智慧家的核心,智家大脑已掌握2000+专业生活技能,涉及生活方方面面。渠道方面,2023年三翼鸟将累计布局3300+智慧生活体验馆,覆盖304个核心城市,加速智慧家庭入户。“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在具体执行这个理念时,如何打造产品力,如何满足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下足功夫的。卡萨帝是用户思维的践行者,正是通过深度互通,卡萨帝与用户共创高端生活方式,才能获得高端消费者的持续认可。从用户对传统冰箱“容积大、空间小”的抱怨中,卡萨帝找到破题思路,发明了法式对开门冰箱;从用户对衣物混洗的抱怨中,卡萨帝发现了单筒洗衣机的短板,以“分区洗”开创了洗衣机“一机双筒”的先河,从此,用户可以将深浅衣物、内外衣、成人儿童衣物分区洗护;从用户对“空调病”的抱怨中,卡萨帝看到了传统空调在送风科技上的瓶颈,最终研发出双塔软风科技,带来舒适送风体验。一直以来,卡萨帝都在与用户进行共创,从以往共创高端产品,到如今深入场景,共创高端生活方式。从高端家电到高端场景、再到高端生活方式,卡萨帝在不断地超越自己。用户的需求持续在变,卡萨帝智慧生活的场景也会继续迭代,下一站永不停歇。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身体这6处“发臭”,一定要小心这些器官受损

气味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自然界中的气味可以沁人心脾、也能让人避之不及。而我们人体上的气味,还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身体发臭,小心大病对于健康人来说,如果饮食健康、作息正常,身体的器官几乎不会散发出臭味。而一旦身上某个部位出现臭味,就可能是身体给我们的健康预警。1.耳朵臭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是感冒常见的并发症。中耳炎常发生于儿童,耳朵进入异物或发生感染,易诱发中耳炎,主要症状是耳朵疼痛、流脓及耳屎变臭。2.鼻腔臭鼻腔内如闻到臭味,可能由于有异物进入,引发黏膜发炎,从而产生臭味鼻涕。有些萎缩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形成干痂并长期积存,产生臭味。若排除以上两种情况,则可能出现了幻嗅,多是熬夜、精神紧绷等导致。3.口臭一般来说,除去食用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外,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人,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分解残留物产生了有腐败味道的硫化物。有的人食管侧面有个类似小房子的结构,称为憩室。如果该部位有食物长期停留,便会发酵产生异味。此外,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一些患有胃肠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口臭情况较为普遍。而慢性或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当扁桃体存有细菌、食物甚至某些残渣,形成扁桃体结石时,也会产生臭味。4.汗臭汗液本身没有气味,但当其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物质,在体表被定殖的细菌分解后,就会产生一些难闻的汗臭味。一般来说,大汗腺分布比较多的位置,异味会更明显,如腋下、肛门周围、外阴等部位。不过,如果皮肤大面积发臭,比如出现尿骚味,需要去医院排查肾脏的问题。如果身体出现烂苹果味道,则需排查糖尿病酮症。5.小便臭若新鲜排出的尿液伴有刺鼻、难闻的臭味,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是膀胱与泌尿系统出现问题。一方面,如果是膀胱异样,可能是尿潴留,通常还伴有尿急、尿不尽的感觉。另一方面,可能与前列腺炎、尿道炎等泌尿系统疾病有关。6.私处臭女性私处出现鱼腥味,这是细菌性阴道病的标志。所有女性的阴道内都有细菌,平时处在平衡状态。但有时候它们的平衡会被破坏,比如月经期。在没去看医生前,不要贸然用非处方药自行处理。如何“制造”好闻的体味虽然每个人的体味不同,但是做到以下几点,可以让自己的体味更加“宜人”:汗液的分泌受温度、运动、情绪、食物、药物、疾病状态等影响,可以适当地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必要时使用止汗剂,减少汗液分泌。及时适度清洁,避免汗液在体表的驻留,减少体表的细菌量。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有利于汗液的蒸发和引流,并及时换洗衣物。在保证营养均衡、全面的前提下,尽量不吃有异味的食物,如大蒜、韭菜、咖啡等,戒烟限酒。学会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减少牙龈炎的发生。来源:养生中国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我替你问了ChatGPT:如何实现2023年的第一个小目标?

行研社最近把“顶流”ChatGPT请来了,并试着和他聊聊了一些2023年的行业商机。下面的回答内容由ChatGPT提供。“如何抓住2023的商业机遇?ChatGPT的在线回复1.重视新兴技术: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涌现,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机器人等,2023年是企业利用这些技术发展和扩大市场规模的关键之年。2.发展新兴市场:在未来几年里,新兴市场正在发展迅猛,例如中国、印度、东南亚等。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学会把握和利用新兴市场的机遇。3.投资可持续发展:在2023年,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经融入到商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企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有精准的定位投资于可持续发展产业,如相关节能技术、绿色能源、再生利用产业等。4.利用全球一体化:一带一路倡议,数字化经济发展等全球一体化趋势,企业要把握机遇,推动跨境贸易业务发展,加强社会企业协作。5.优先发展新产品服务:以客户为核心,利用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优先发展新产品,新服务的业务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2023年经济复苏后,有哪些线下商机?ChatGPT的在线回复1.家居用品零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也会越来越高,这时候,线下的家居用品零售市场将会出现极大的增长空间。2.旅游服务:一旦经济复苏,人们将更加健康、形势宽松,旅游市场将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3.文化娱乐行业:当这个行业回归到正常促销水平时,就会有极大的商机。4.餐饮行业:餐饮行业需求量稳定,除了使线上消费激增之外,也是线下竞争激烈的市场。5.物流仓储:随着科技的进步,线上购物消费大大增加,物流行业商机也会成倍增加。“经过疫情3年,企业经营发生了哪些重大改变?ChatGPT的在线回复1.线上经营成为主流:由于政策限制和消费者对安全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大力发展线上经营,使得“线上”成为企业的发展的主流。2.突出技术
2023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