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

其他

报名 | 北大国际法学院研招开放日,期待与您相约!

发现中国唯一提供完整美国法教育(JD)的法学院探索全球唯一将美国职业法学教育(JD)和中国法律硕士(JM)教育完美结合的地方培育我国涉外法律人才的先锋和摇篮想了解这所独特的法学院吗?机会来了!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5研究生招生系列活动即将开启我们诚挚邀请计划申请或报考STL的同学及家长踊跃参与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STL)2025研究生招生首场活动定于3月30日在深圳举行,届时将为您提供全方位了解STL的机会。活动流程和阅读材料将通过邮件发送给成功报名者,名额有限,赶快报名吧!此外,我们还将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广州等地举办线下宣讲会,让您更加深入了解我们的项目。敬请关注学院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的最新动态。2025研究生招生开放日活动日期:2024年3月30日(周六)全天报名时间:即日起至3月25日(周一)中午12:00活动地点: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大楼活动日程:校园参观、学院介绍、课程体验、交流活动等报名方式:请扫描下列二维码报名。联系方式我院招生办公室提供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若对报考或申请有任何疑问,可通过以下方式咨询:邮件咨询:咨询保研或考研相关问题,可发送邮件至admission@stl.pku.edu.cn;咨询夏令营相关问题,可发送邮件至shp@stl.pku.edu.cn。电话咨询:请于工作时间致电
3月18日 下午 6:30
其他

创院十五周年系列访谈 | 海闻:锲而不舍——北大情·教育梦

序言海闻老师是恢复高考后首批考进北京大学的下乡知青,1982年赴美留学,成为恢复高考后北大自费留学第一人,20世纪90年代最早一批放弃国外终身教职回国的经济学家之一。1995年,他与林毅夫、易纲、张维迎等人一起在北京大学创建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前身)并任常务副主任。在北京的成功并未阻止海闻老师继续探索教育创业的新方向、新尝试。2005年,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海闻开始兼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主持北大在深圳的建设和发展事业。当时深圳研究生院师资缺乏,百事待兴,面临许多挑战。海闻老师临危受命,怀着一腔热血南下深圳。带着雄心壮志的海闻老师,在充分比较北京与深圳各自的区位优势之后,提出深研院办学的整体方针——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能否由北京大学在深圳研究生院设立一所具有实验性质的法学院,以满足中国融入世界中日益增长的对国际化法律人才的需求?带着这样的设想,海闻老师于2007年飞赴纽约,动员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前校长、著名法学家雷蒙到深圳创办了中国唯一有美国法J.D.项目的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下文称
1月24日 下午 5:00
其他

第一届 “State of STL” 年度发展报告暨新年晚会圆满落幕!

此外,通过校友渠道报名的校友嘉宾从2013届到2023届横跨十届,他们分别来自融通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Odyssey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创院十五周年系列访谈 | 执行院长马克·费尔德曼(Mark Feldman):心怀好奇,探索无垠

Grossman教授的本科《宪法》课程,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促使我更认真地思考未来从事法律行业的可能性。2和平队志愿者Q:大学毕业后,您在莱索托(Lesotho)担任和平队(Peace
2023年12月7日
其他

创院十五周年系列访谈 | 菲利普·麦康纳院长(Philip McConnaughay): 活力之城,创新之院

Mandela)从监狱获释。在节目中,法官和陪审团将审理一些重大的人权问题,审判的片段将播放给世界各地法学院的学生陪审团。第一个案件涉及法国禁止年轻的穆斯林女孩在公立学校佩戴头巾的法律。Cherie
2023年11月29日
其他

创院十五周年系列访谈 | 名誉副院长严思德(Stephen Yandle):人生不设限

News的法学院排名中位居首位。我有时会担心,人们是否更多地被STL的声誉而非其独特的使命所吸引,这可能会改变学院特色。但这些潜在的变化是伴随成功而来的挑战,目前算不上什么严重的担忧。Dean
2023年11月12日
其他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十五周年院庆活动成功举办

15年前,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的海闻敏锐地察觉到: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国家急需一批具有国际法律知识、拥有独立涉外工作能力和资格的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要在中国设立一所专门从事涉外法学教育的法学院,提供高水准、国际化的法学教育。2007年,海闻飞赴纽约,邀请康奈尔大学第11任校长、法学教授杰弗里·
2023年10月22日
其他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报告

employment.2023应届毕业生共143名。143名学生汇报了就业情况,全部学生都有求职意向。Salary
2023年9月28日
其他

创院十五周年系列访谈 | 名誉副院长严思德(Stephen Yandle):架设跨国沟通的法律桥梁

未完待续*本篇访谈由陈欣园、何梓萱、李雪晨、卢晴、袁梅紫同学采访、撰稿及翻译;由周庭宇、何梓萱、卢晴、孙凡舒同学校对。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创院十五周年系列访谈 | 创院院长杰弗里·雷蒙(Jeffrey Lehman):迎风而上

序言2008年10月22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英文简称“STL”)举办创院典礼。在深圳这片改革创新的沃土上,一颗关于法学教育的种子破土而出。那一年,在许多人保留的飞机票、特快列车或者长途巴士票据存根上,无论从哪里出发,终点站都是“深圳”。走过风风雨雨的十五年创业路,STL仍然是一所还很年轻,正当青春的法学院。见证STL创业之路的,除了一代代的老师、学子,还有国法门前的一棵巨榕。这棵巨榕,因着2011年STL大楼的动土修建被移到现在的位置,据说也因那次的乔迁改变了枯荣的时序。但从戊子到癸卯,从深研院B栋到现在的STL大楼,每年六月,一代又一代学生会在她的树荫下合影留念,向STL道别,然后踏上奔赴七洲四洋的旅程。尔来十五年,亭亭如盖矣。如今,沿着北大深研院正门往里走,第一眼便会看见这棵巨榕。教授、学生每天漫步穿梭。这段联结国法楼与正门的小路或许有一天也会成为大沙河畔的“法学家小径”。今天,我们开启“创院15周年系列访谈”,邀请你一同走上这小径,再一次踏上STLers的创业路。作为访谈的开篇,我们的主角是STL的创院院长——杰弗里·雷蒙(Jeffrey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2023年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4研究生招生宣讲会报名通知(本科专业不限)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顺利举行教育随笔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3届毕业典礼顺利举行

Law,英文简称“STL”)2023届毕业典礼顺利举行,逾200位师生和家长欢聚一堂,共同庆祝2023届159名STLers顺利毕业。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西安站 |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4研究生招生宣讲会报名通知(本科专业不限)

创立于2008年全世界范围内唯一同时提供完整普通法J.D.(英文教学)和中国法法律硕士(中文教学)学位教育的法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涉外法律人才
2023年5月1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武汉站 |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4研究生招生宣讲会报名通知(本科专业不限)

创立于2008年全世界范围内唯一同时提供完整普通法J.D.(英文教学)和中国法法律硕士(中文教学)学位教育的法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涉外法律人才
2023年5月18日
其他

开放日活动回顾 | 欢迎来到STL!

4月9日9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本科在校生和社会人士到访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参加2024研究生招生开放日活动Philip
2023年4月11日
其他

法律图书馆 | Resources Recommendations in November

questions.如有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邮箱地址: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法律图书馆|“Movie Night”活动圆满结束

Wikipedia活动结束后我们也征集了一些同学的观影感悟~会感叹无论再看多少遍Hamilton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法律图书馆电影展播 | Movie Night

Wikipedia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他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帮助起草了宪法,并担任过财政部的第一任秘书。他是美国金融体系的创始人和首席架构师。来自维基百科Why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法律图书馆 | 新数据库(OCL&OLRL)试用通知

library.如果您遇到任何使用问题,请联系图书馆。编辑:Ziyi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法律图书馆|闭馆通知

网页获取更多信息。👉https://lrcguides.stl.pku.edu.cn/az.php很抱歉为您带来不便,感谢大家的配合与支持!祝大家假期愉快,注意防护!编辑:Songling
2022年10月1日
其他

法律图书馆|新数据库(MPECCoL)试用通知

TrialMPECCoL数据库限校内访问试用期一个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的学习欢迎大家了解详细信息Brief
2022年10月1日
其他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报告

employment.2022应届毕业生共126名。126名学生汇报了就业情况,其中124名学生有求职意向。*
2022年10月1日
其他

法律图书馆 | Wolters Kluwer-CCH威科信息出版集团数据库培训

International机构联合推出,为您提供与仲裁相关的最必需资料;拥有定期更新和强大的搜索功能,帮您随时掌握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3.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国法图书馆学生助理招聘

亲爱的同学们,想在STL学习期间赚取额外津贴吗?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其他学生或老师吗?法律图书馆为您提供了快速了解教学资源、与STL师生保持互动等绝佳机会。快来申请成为一名法图学生助理吧!申请指南资格与要求1.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创一代”毕业十年访谈|张汝全:严谨、踏实,用专业演绎实力

call,如今成了自己与客户交流的底气。其次,是思维与国外客户同频。因为都接受过普通法的训练,张汝全会更了解美国客户的想法,可以迅速在对方提出的common
2022年8月4日
其他

法律图书馆 | Library Closure & Online Chat Service

5填写需要咨询的问题,等待回复。注:只回答图书馆的相关问题喔!回复时间可能根据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内容有所调整,但我们会尽快在24小时内回复~Type
2022年7月17日
其他

Asif Qureshi 教授出版专著 The Americanisation of the World Trade Order

教授的这本著作是一个极好的参考研究…这本书提供了关于美国对外贸易法的一些批判性视角和观点,是对这一话题和国际贸易法研究的重要贡献。”Qureshi
其他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3研招宣讲会——经济金融专场

他是国际投资和国际投资仲裁领域的学者,论文观点曾被引用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独立行政法人经济产业研究所(RIETI)、世界经济论坛(the
其他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3研招经验分享和交流会:武汉大学专场(本科专业不限)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简称“北大国法”或“STL”)创立于2008年,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同时提供完整中国法法律硕士(“J.M.”)课程(中文教学)与普通法Juris
其他

招生活动报名 | 校友交流会:合规业务专场(本科专业不限)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简称“北大国法”或“STL”)创立于2008年,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同时提供完整中国法法律硕士(“J.M.”)课程(中文教学)与普通法Juris
其他

“创一代”毕业十年访谈 | 孙牧然:推开法律之门

请问师姐心目中好的实习生或者初年级律师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有哪些?热爱法律、有好的法律思维基础、基本功扎实。其它的技能和需求可以在工作当中学习和感悟。2
其他

2022年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

六、结业证书学员按要求全程参加活动并完成考核,将获得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结业证书。七、联系我们网址:https://stl.pku.edu.cn电话:0755-26032287
其他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3年研究生招生线上宣讲会报名通知(本科专业不限)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简称“北大国法”或“STL”)创立于2008年,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同时提供完整中国法法律硕士(“J.M.”)课程(中文教学)与普通法Juris
其他

南燕20年 | 以南燕之飞翼,展国法之宏图——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二十周年发展记之国际法学院

编者按值深研院建院20周年,南燕新闻社推出各学院系列专访报道,通过鲜活的人物和故事,详实的数据和资料展示学院学科在深圳的发展历程、丰硕成果和未来展望,在时光的记忆中传递北大精神的磅礴力量。以南燕之飞翼,展国法之宏图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二十周年发展记之国际法学院文/国际法学院采访小组责编/
其他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报告

employment.2021应届毕业生共92名。92名学生汇报了就业情况,全部学生有求职意向。*
其他

教授访谈 | 朱庆育:STL,法学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STL,法学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朱庆育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访问教授01渊源与初印象Q:朱老师今年是第七年来STL授课了,一开始来STL授课的原因是什么呢?又是什么让您一直坚持下来的呢?第一次来STL,是2014年的Q1。葛云松老师受学院委托,邀请了几位老师以访问教授的身份过来授课,进行中国法的课程改革,我是其中之一。刚开始我很犹豫,因为在此之前我几乎不出差。每周都要来的话,有点接受不了,觉得会很辛苦,时间也紧张。但经不住云松左忽悠右忽悠,我最终答应试一试。因为不确定是不是能坚持下来,我接受云松的建议,先开一门选修课——民法研讨课。没想到这一下子坚持到了现在。现在想想,我能一直坚持下来,可能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我虽然授课不多,一年就一门选修课,也谈不上有多大的影响力,但这边教师本来就少,去留一个人影响都挺大,我想,每年都来,也许对刚刚博士毕业,来STL工作的少伟、对学生稍微可以表达一点支持之意;二是这边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好学精神让我觉得比较惬意,身体虽然比较辛苦,但精神很愉悦,愿意每年过来换换环境,透透气儿。我来之前,STL中国法的课属于点缀性配角,主要由北大本部的老师过来讲。老师们的时间都很紧张,所以他们一般是来深圳住几周,集中授课。但集中授课,知识一下子全灌过来,学生很难吸收,并且这种授课方式跟培训学校似的,不太像正常的大学。不过这些我事先都不知道。授课时,觉得大家都是学过基础课的研究生了,研讨课又属于所谓的高阶课,所以我基本没有讲授,只在每次课的最后一节就同学们的报告和讨论作总结。第一次讨论课的主题直接就是“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表现不错,我对授课效果也比较满意。学期结束时,有同学和我聊天,说:“朱老师你知道吗?讨论主题大部分我们都没怎么学过,包括第一次的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我当时很震惊,问他们民法基础课是怎么学的。这才了解到,原来每门基础课像集训一样上几次就结束了,而且那时候STL招收的法硕绝大部分都是非法本法硕。更让我震惊的是,上课的时候,我完全感觉不到学生几乎没怎么系统学过基础课。学生程度当然也是参差不齐,但这种参差不齐就像其他任何法学院一样,属于正常现象。每次课的讨论,负责报告的同学也默默努力做课下准备,没有人抱怨说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至少我没听见抱怨声,而每次报告的质量也是可圈可点。到现在为止,我接触的所有STL学生中——也可以把“STL”这个限定词去掉,那一届都是最刻苦的。那届学生的刻苦,基本上奠定了我对STL的好印象,也是我愿意继续来STL授课的重要影响因素。2014年,朱庆育老师在民商法师生交流会上02自由的“试验田”Q:朱老师经常提到STL是一块独一无二的“试验田”,代表了法学教育的另外一种可能。那STL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试验田”又在试验些什么呢?对外宣传上,STL的最大特色是美国法教育,拿美国法J.D.和中国法J.M.双学位。无论从拓展知识面还是国际化程度的角度来看,这当然都是特色。不过,我个人不是特别强调这一点。我说相较于“体制内”大学,STL是一块独一无二的“试验田”,代表了法学教育的另外一种可能,这种可能也许可以反向影响“体制内”大学的法学教育,主要是我基于教师角度的个人感受。对教师来说,理想的大学里最让人神往的,大概莫过于教学自由:想开什么样的课,判断什么是重要的知识,怎么样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以什么方式授课,怎么考核学生以便检验教学效果,所有这些都是自由的;至于校方的任务,则是甄选并延聘有责任心有学术追求的教师,然后放手。但在“体制内”,这些当然是做不到的。“体制内”大学,课程是被设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像利益分配,而不太关注知识的科学构成。一般情况下,老师只能在既定的框架内选择上什么课,并且受到诸如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指定教材、考核方式、课堂巡查以及教室监控等等这些越来越严密手段的制约,稍有不慎,就酿成教学事故,轻则通报批评,重则教职不保。所有这些日益加重的制约,是朝着以照本宣科为标准授课方式的方向推动,等到目标实现的那一天,教师也就变成了复读机器。这听着有点夸张。至少就目前的现实来看,好像还不至于,也不能说体制已经到了密不透风的程度。我任职的南京大学有一种本科生课叫DIY课,在常规课程体系之外,由本科生自己邀请老师开课,在教务处备个案就行,授课则是在晚上或周末这些不排常规课的时间段,考核方式也任由老师和学生商定。我应邀开过一次课,内容是在STL所开研讨课的简版,感觉不错。说回到STL。之所以说只是我的个人感受,是因为我羡慕传说中的民国大学的教育方式,尤其是西南联大,所以对这方面会比较敏感一些。我们所看到的西南联大当然是经过了后人的美化,只不过恰恰是这种美化,代表着一种追求。无数人说过,西南联大最重要的精神是自由——教学自由、研究自由、学术自由,而学生在这种自由的氛围中也得到充分成长。陈寅恪先生所称道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能只有在这所独特的大学里才得到过比较好的诠释。而STL,在我看来,是目前各高校中最接近这种理想状态的。STL当然也是体制内大学(学院),所以我前面所说的“体制内”大学都要加上引号。只不过,STL因为学位项目的高度国际化,学院管理和师资配备的特殊状况,再加上远离学术喧嚣之地的特殊位置,可以不受如同其他大学的“体制内”限制。至少就我个人而言,能在这里感受到教学自由带来的愉悦。这一点是我最看重的,也是我为什么说STL是一块“试验田”的最重要考虑。STL这些年来影响力迅速扩大,不是因为STL的宣传攻势很强,恰恰相反,这是一所低调内敛的学院,更不是因为获得多少省部级课题省部级奖项省部级人才省部级批示以至于导致排名提升,而是非常简单的,因为这些年的毕业生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区分行政级别的指标体系没办法为人才培养质量背书,有时候,反倒是越追求指标,实质的学生培养投入越少,没有这些指标的制约,可能还更容易回到教育的本原。STL以非常有限的师资培养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毕业生,在我看来,根源就在于教学自由的贯彻。教学自由不仅仅关乎教学与学生培养质量,还直接对教师的学术研究产生影响。大学老师的教学和研究一定是相辅相成的。老师的研究兴趣一方面从自己的阅读中来,另外一方面从教学里来。教学是检验研究程度的最好试剂。如果授课时不能清楚表达,往往意味着没研究清楚,教学中呈现的问题,同时又为研究指示了方向。教学自由对研究的促进,我其实已经有过深受其益的经历。我的《民法总论》是在我法大十年授课讲义的基础上写的。那时候我是年轻教师,一无所有,也不报课题,也不争利益,在学校基本上就是一个透明的存在。没人关注我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从容按照自己的计划做事,不必浪费时间在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上。所以,年复一年我都是在阅读、备课、教学和写作中度过。备课时遇到什么问题,尽己所能去阅读资料,上课没讲清楚的,回来继续研究,觉得差不多清楚了,再回到课堂上接受检验。这样,讲义一年一年积累,体系一年一年清晰,认识也一年一年深入。等差不多可以定型了,就动手写教科书,这才有了《民法总论》。如果我的授课有什么可取之处,如果我的《民法总论》有什么可取之处,得感谢法大的宽松环境和一届一届好学的学生。很难说法大的宽松和相对自由的教学科研环境是校方有意追求的结果,更大的可能是,法大的管理体制比较粗放,网格比较大,也就有更多的网格外生存机会。不仅如此,法大和其他任何一所“体制内”大学一样,追求的都是官方指标,我想,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在校方会是一个透明人。在这个意义上说,法大的自由是一种“漏网”自由,并且打捞这种自由需要付出因为无官方指标而透明的代价。话又说回来,不能满足官方指标,仅仅是成为透明人,而不会有其他不利后果比如教职之忧,这其实已经是非常宽容了,要放到现在,在任何一所高校都可能教职难保。只存在“漏网”自由的法大尚且如此,我想,在有意追求教学自由学术自由的大学里,教学和研究的相互促进作用也许会更明显。这一点在STL已经得到部分印证。我在STL兼职任教的这七年,有几年是在讲相同的主题,就是画家村案。一次一次讲过之后,我从画家村案中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不仅仅包括法律之内的解释适用问题,还有很多法律之外的土地制度、经济制度乃至更宏观的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问题,以至于几年下来,课时量从30小时变成60小时,还是讲不完。在这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自己。通过一次次授课,我对画家村案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看得越来越清楚,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知识天花板的所在。如果我的生活还能像十几二十年之前一样单纯,又或者在STL的教学不是兼职而是全职,这些年在STL授课积累起来的画家村案的讲义,差不多也可以写成一本书了。稍微总结一下。教学自由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保障,也是学术研究的有益前提。STL能在市场需求的竞争中胜出,就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同时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受行政指标主导的“体制内”大学,因为无论是作为教学“产品”的毕业生,还是作为研究“产品”的学术著述,最终都要接受用人市场和读者市场的检验。STL正在招聘中国法常驻老师。如果能聚集一批追求教学自由学术自由的志同道合的老师,不以官方指标为指挥棒,在规模效应下,相信STL的成功还会继续放大,前景不可限量。2017年,朱庆育老师在《民法总则对话》讲座上03两种不同的焦虑Q:在STL的授课这些年,老师所感受到同学们的变化是什么呢?STL学生的一个特点是焦虑,所以也许可以从焦虑这个角度说说变化。从我第一次上课到现在,都能感觉到STL同学们的焦虑。有的焦虑是STL特有的,有的焦虑则是和其他“体制内”大学共有的。特有的焦虑,在我来STL的头几年感受比较明显。首先,STL的课业焦虑。非英语专业的同学面对第一年纯英文授课的美国法课程,压力很大;英语专业的同学面对法律的学习,压力也很大;既非英语专业又非法律专业的同学,则面临双重压力。其次,在STL读书的经济压力也很大,STL的学费是国内法律硕士项目中最高的。另外,STL的同学还有“身份认同”上的焦虑,大家一方面会觉得自己是北大的学生,另一方面又因为STL地处深圳,难免有一种被“放逐”的感觉。同学们还有一个普遍的困惑:怎么能把法律学好?这个困惑看起来很普通,但实际上带有很深的STL烙印。STL同时学美国法和中国法两套法律。两套法律怎么各自学好,又怎么融会贯通,这大概是STL同学一直以来的困惑。有这些焦虑和困惑其实是好事,这表示同学们把关注点集中在学习上。现在的焦虑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不再是专属于STL的焦虑,汇聚到了各高校的焦虑洪流里。这两次上课,我在课堂上说STL越来越“体制化”。其中一个“体制化”的表现是:STL同学的焦虑和其他学校没有差别了。前几年,STL同学焦虑的是怎么把法律学好,以便以专业能力去证明自己。现在的焦虑可能更多是怎么找到好工作,怎么让履历更好看一些,怎么多实习、多和律所混熟一点。其他学校常见的逃课实习、考试要分的操作,在STL也开始出现了。同学们一直都很忙,只不过以前忙于学习,现在可能是忙于考证、实习,忙得没时间学习了。04“个性化”与“体制化”Q:STL逐渐变得“体制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我不太确定具体是什么原因,试着猜一下。一方面,可能和学生自身有关。早几届,STL属于“初创”阶段,几乎没有任何积累。同学们来这里像拓荒一样,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STL的名声和市场认可度也需要同学们自己建立。所以,大部分同学是憋着一股劲儿的,因为他们担心,如果不努力,会没有出路。现在,STL的市场认可度逐渐建立起来了,同学们从这种市场认可度中获得了相当程度的安全感,毕业生开始拥有STL的光环,证明自己不再那么个体化,也不再那么迫切。STL为同学们确立了一定的“体制依赖性”,这和同学们在大学阶段的体制依赖性比较相似。进而,有了体制依赖性,同学们好像也就更有理由和“主流”接轨,以驱散被放逐的感觉。和主流接轨,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和体制接轨。另一方面,也可能和老师有关。STL的常驻老师比较少,大部分中国法老师都是外聘的访问教授。STL的访问教授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并且得到同学们认可的,所以没有“混日子”的老师。从师资配比上来说,STL的师资质量毫无疑问是最高的。但是开的课多了,也许难免会多少带入一些各自的“体制内”习惯。STL风格的改变,可能和同学们自己的关系更大,毕竟访问教授来来往往,影响有限。STL是研究生教育,到这里上学的同学们都已经经过“体制内”大学的熏陶,如果STL又能提供体制依赖性,大学阶段的习惯很容易顺延过来。这些年STL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好,保送过来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我经常会想:“体制内”官方标准下的好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恰恰表明他们更符合官方标准,更“体制化”。也就说是,STL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好,也就意味着越来越符合官方标准。我还经常会说:某种程度上,高考成绩很好,未必表明具备足够的学习尤其是反思能力。高考当然很重要,可以甄选出大部分学习能力还不错的同学。但是高考成绩好,未必说明学习能力强,也许只是迎合能力很强。大部分高校的考试机制和中学其实也差不多,也是在考察迎合能力。这样的话,大学绩点高的同学,可能也表明“体制化”程度比较高。可是“体制化”程度越高,也就越失去个性。而在STL,恰恰是要鼓励个性的发挥。在这里,要在自由的教学中,让老师意识到自己知识不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能力不够。2019年,朱庆育老师《民法研讨》课程合影05困境与出路Q:在您看来,STL目前所处的困境是什么?可能的出路又是什么?刚刚谈到,STL越来越“体制化”,我说这种变化可能主要不是受老师影响。作出这个判断还有一个考虑:都是研究生了,比较不容易受老师影响。即使能影响,STL也还有一个缺陷限制这种影响的发挥,就是中国法的常驻老师数量太少。访问教授的课堂效果都不错,但上完课就回各自学校了。仅仅靠课堂是不足以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所以,如果STL要形成稳定的风格,在既有成就上继续往前迈进,需要有相当数量并且志同道合的常驻老师。否则,即使形成了风格,也很脆弱,很容易消失。现在,STL处在转型时期。一方面教育取得了初步成功,另一方面恰恰是这种成功对STL各方面尤其是师资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招聘新教师的时候,如果不能准确甄辨出志同道合者,STL目前形成的风格和所积累的成就可能很难维持。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影响STL往前走的因素可能还在于教学定位。之前一直强调STL是职业教育。从务实而不空谈的角度,这么说当然是对的。可是法律教育原本首先就是职业教育,为什么还要一再强调甚至引为特色呢?对这种强调,我稍微有点担心,担心会让同学们产生一种心理暗示:所谓的职业教育就是以从事法律实务为目标,而法律实务要求所学的知识都是有用的知识,那么,看起来没用的那些知识,我为什么要去关注它?我交了这么多学费,你为什么要拿没用的知识浪费我的时间?如果这样,职业教育可能会蜕变为急功近利教育。在急功近利的驱使下,焦虑于实习、考证这些看起来对找工作有直接帮助的操作,就得到某种程度的正当化。如果真有同学这么想,可能就误解了一个问题:即使以从事实务为目标,也不意味着可以不具备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不意味着可以越过无用的知识。很多时候,无用的知识是有用知识的基础。过于功利直奔有用的知识而去,结果可能是一无所获。这一点,少伟老师最近也有很深刻的思考。可是我们的J.M.本来就是对标美国的J.D.,尤其是在STL,更有理由走J.D.之路,难道他们也会有这个急功近利的危险吗?美国的法学院有没有这个危险我不太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J.M.教育不能和J.D.简单相提并论。美国没有法学本科,J.D.虽然是研究生教育,可它是法律专业的第一学位,同时也基本上是最高学位。而我们有法学本科,并且法学硕士之上还有博士教育,法学本科—法学硕士—法学博士是呈递进关系的法学教育常态三阶段。这样的格局决定了:第一,J.M.不可能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主流,无法类比美国的J.D.;第二,虽然J.M.被定位为实务型学位,与学术型法学硕士学位相区别,但想要成为实务型还是学术型,不可能由学位类型而是由学生自己决定,J.M.学生固然不妨从事学术研究,更重要的是,所谓学术型硕士也是绝大部分进入实务领域。所以,J.M.注定是尴尬的:非法本法硕面对法学背景硕士生,缺失四年的基础法学教育,市场竞争力不足;法本法硕和学术型法学硕士相比,又处于边缘地位,市场竞争力同样不足。这种尴尬严重影响J.M.的吸引力和生源质量。STL招收的是J.M.。这些年生源质量能大幅提升,只能说明STL本身的吸引力极大抵销了法硕之短,但这恰恰也表明,法硕之短能被抵销,是学长艰辛努力之功,后来者如果不继续努力,STL的良好局面不会持久,更不会改善。再说,法硕之短只是被抵销,而不是被清除,所以,如果不努力,短处仍会随时凸显。实际上,STL在短短数年之内赢得良好的市场口碑,固然是因为自身足够努力,不过也不必估价太高。还可能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也“得益”于对手的不够努力,用郭德纲的话说,“得益”于“同行的衬托”。一方面,“体制内”同等层次的竞争对手大量精力被其他事务消耗掉了,用于学习的时间少到惊人,另一方面,“体制内”法学本科教育效率如此之低,以至于即使非法本背景,经过一两年的努力学习,也可以超越绝大多数法本背景研究生。2021年,朱庆育老师《民法研讨》课程合影06“学习无用论”?Q:有一种观点认为:法学院学习的知识和实践是脱节的,因此法学院学习的知识大部分都是无用的。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觉得自己在法学院学的知识用不上,这是一个普遍情绪。如果这是个事实,原因可能比较复杂。首先,也许有老师的原因。“体制内”的不少老师教授的内容乏善可陈。讲稿可能还停留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水平,或者,即使是现在的水平,也不过是法学八股。对他们来说,上课无非是完成教学任务而已,或者,即使想好好授课,也限于水平有心无力。在这样的课堂上,不可能指望学生学到什么真正的知识,如果受到这种老师的影响,也不太能指望学生能有什么有效的课外学习。如果是这种情况,其实不是“法学院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老师教的内容本就不是应该学的。其次,也许有学生的原因。如果学生自己不好好学,即使遇到最好的老师,也是没有办法教好学生的。孔子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所谓下愚,不是指愚蠢,至少不是仅指愚蠢,更多是指“困而不学”之人。很难想象一个靠考前突击完成课程学习的人,能真正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即使考前突击取得了很好的考试成绩。恰恰是,靠考前突击取得好成绩的人有更大的迷惑性,当这样的学生面对法律实务无法处理的时候,他不会怀疑是因为自己学得不好,而更愿意归咎于“法学院学的东西用不上”。如果是这种情况,用不上是因为没学好,而不是“法学院学的东西用不上”。再次,也许有实务部门的原因。法律的学习有点特殊,不太可能在法学院完成全部教育,因为法学院无法真正面对司法适用。即使有案例课,也是被重新表述过的案例,是模拟实践,不是第一手的法律适用实践。所以,法学院所能做的,仅仅是尽可能精确地建立概念体系和规范理论,至于将概念与规范对应于现实案例,则需要实务的介入。这也是为什么法科学生有实习的要求。但现状是,很少有学生在实习的时候真正投入到法律适用训练中,实务部门也往往不愿意付出成本培养实习生或新进员工,而更愿意“坐享其成”,希望实习生或新进员工能马上上手,一入职就是熟练工。如果是这种情况,也不是“法学院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实务部门做了不切实际的要求。最后,也许还有社会环境的原因。如果这个社会的法治状况不佳,法律案件的处理讲究“功夫在诗外”,法律专业知识学得再好,可能也“用不上”。如果是这种情况,看起来确实是“法学院学的东西用不上”,但法律教育总不能因此转而教授那些“在诗外”的功夫。法律教育的意义,恰恰是要致力于让法律适用的功夫回到“诗内”。所以,这种情况下,让“法学院学的东西用得上”应该成为所有法律人的努力方向。我想,现在很多人相信“法学院学的知识用不上”,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一种逃避心理。学习很辛苦,如果不想付出足够的努力,就需要给自己找一个正当性——“法学院学的东西用不上”正好可以提供这种正当性。如果又不愿意承认自己学得不够好,这种正当性的心理暗示就会更加强烈。07寄语Q:您对STL同学的期待是什么呢?期待就是,希望STL的同学们保持并发扬刻苦学习的光荣传统,做好学生阶段该做的事。如果要说更具体的期待,STL的同学们在法律知识和思维的训练上可能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希望能发挥出来。这个优势是,STL同时教授案例法思维和制定法思维,如果能将二者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博采众长,那么,在职业市场上,STL的毕业生将拥有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2021年,朱庆育老师《民法研讨》课程合影end
2021年5月27日
其他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2研究生招生活动预告

为给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加全面了解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简称“STL”)法律硕士&
其他

国法-北仲合作实务课程《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与实务》顺利开课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是中国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提供全英文环境下的美国法律学位教育(J.D.学位)、中国法法律硕士学位教育(J.M.学位),以及LL.M.学位的学院。
其他

教育随笔 | 茅少伟:北大STL法学教育的12345

北大STL法学教育的12345茅少伟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助理教授这两年,内外激荡、风潮交汇之下,关心法学教育的朋友明显增多了。“小透明”一样的北大STL(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英文名Peking
其他

我院LL.M.项目留学生Chinwekele Alli获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学习优秀奖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是中国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提供全英文环境下的美国法律学位教育(J.D.学位)、中国法法律硕士学位教育(J.M.学位),以及LL.M.学位的学院。
其他

讲座预告 | 12月11日:趋同或趋异?海洋法与气候变化(线上)

Oral,新加坡国立大学国际法中心主任主持人:Stephen
其他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报告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是中国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提供全英文环境下的美国法律学位教育(J.D.学位)、中国法法律硕士学位教育(J.M.学位),以及LL.M.学位的学院。
其他

2020年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

外语水平证明(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英语专业四级、八级成绩,或TOEFL、雅思成绩,或GRE/GMAT成绩等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证明材料至少一份);4)
其他

协力战“疫”—专访国法19级葛思嘉:毋以善小而不为

新冠疫情(COVID-19)爆发以来,国法学子在各地以自己的方式加入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我院19级学子葛思嘉发挥自己的日语和法律专业特长,在线上进行相关的志愿者工作,协助海外物资采购、疫情相关法律问答宣传和机场海关检疫工作。了解到她的经历后,我们联系到葛思嘉,对她进行了采访,以下是采访内容:Q1请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大家好,我叫葛思嘉,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19级学生。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很高兴能够在本次疫情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抗“疫”贡献一份力量。葛思嘉协助外事办工作人员确认物资采购Q2这次疫情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影响?受疫情影响,首次体验了一把宅家上网课。刚开始的时候有些慌乱,主要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各门课程的授课模式和进度。多亏了各位课代表,经过和教授们的反复沟通,逐渐摸索出了更为可行、高效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各科老师针对课堂内容的及时反馈也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到了学习的节奏。生活方面,难得有机会在家呆这么长时间,学习之余陪家人看看电视、聊聊天,也算是疫情期间的一种宽慰。Q3请问你为什么想到在疫情期间做志愿者?我大概是1月20日回家之后,才开始真正关注疫情。彼时,各大社交平台对疫情的讨论已逐渐升温,我每天都能看到大量来自疫区的求助信息,我想,面对这些声音,没有人不会为之所动。加之我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我更清楚地看到了疫情中普通人平实而深厚的力量,这使得我也想凭己所能,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其他

STL LL.M. Graduate Received Award from PKU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是中国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提供全英文环境下的美国法律学位教育(J.D.学位)、中国法法律硕士学位教育(J.M.学位),以及LL.M.学位的学院。
其他

国法教师接受在线教学培训,为下周开学做准备

McConnaughay院长指出,虽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我们的目标依然是致力于继续为同学们提供高质量的普通法J.D.和中国法律硕士课程教育。
其他

【图集】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19年优秀大学生迷你营成功举办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是中国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提供全英文环境下的美国法律学位教育(J.D.学位)、中国法法律硕士学位教育(J.M.学位),以及LL.M.学位的学院。
其他

院庆系列教授专访|Joy Xiang:“你们每一个人都很珍贵,且拥有成为领导者的潜力”

Cooperation)产生了兴趣。于是,循着内心使命的感召,她辞去项目经理的职位,重新回到华盛顿大学,同时学习法学博士、知识产权法硕士、和技术创业(Technology
2019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