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榴询财

其他

事关钱包:小学如何择校

年。别动不动就说优录,就这么确定孩子可以进入年级前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为什么要加入《16号内参》

元起。这不仅仅是一个专业、及时的理财信息分享圈,更是一个个性化的沟通交流圈,你猜多少钱?一年
2023年6月2日
其他

事关钱包:小升初如何选择学校

很多人肯定纳闷,为什么石榴叔突然谈小升初择校问题?因为绝大多数来咨询石榴叔学区房的家庭,最终都卡在这个问题上。对学校认识的不全面,以及对孩子自身水平的错估,加上看了一些营销号为了带货学区房,在一堆假数据影响下,不知道如何下手,家庭内部甚至出现了矛盾。所以我决定专门写一篇,系统地谈这个问题,很多家长最近为这个事头疼。01首先,需要给自家孩子一个准确的定位。为什么择校之前谈这个问题?双减之下,很多地方公办小学考试难度大幅下降,尤其期中期末考试,满眼都是95+,家长开心,学校也乐意。就拿南京来说,这两年很多初中优录,已经把校内考试参考分数线从295分提高到298分,要知道三门总分才300分。不单纯是竞争激烈,而是分数低了筛不出来。很多家长直到孩子小学毕业,都不了解真实的学习水平。在一些教育弱区,成绩中上等的孩子到了强区,直接滑到中等。原本班级前五的孩子,放到全市这个大池子里,就变得平庸了。为什么要找准孩子定位?因为很多家长期望值过高,尤其孩子从普通小学去一线初中读书之后,心理上无法适应落后,家长很失望。如何准确定位?找一把准确的标尺,也就是找一张教育强校的卷子,一做就知道。关注拾榴询财,评论区特别精彩👇02关于学区房需不需要买,这个话题今天不深入讨论,观点摆在这里。你对教育有期望值吗?你会鸡娃吗?你愿意通过花钱降低教育风险吗?你想给娃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吗?如果你的回答都是“YES”,那就买学区房,因为目前没有其他方法能降低教育焦虑。如果你的回答中有“NO”,那别买了。为什么?首先,我很赞同一个观点,买了学区房不等于就能考上好高中。花这笔钱只是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来到了一个更鸡的圈子,毕竟都是为教育砸了几百万的家长,至少大部分都鸡血很足,愿意配合学校搞学习,目标一致,没有乱举报的家长。其次,到了这个环境,可能孩子和家长要付出的更多,因为学校、老师、同学都在冲,头部跑得更快,天花板更高。你不冲,那就等于学区房白买了,因为躺平的话,到哪里读书结果都一样。究竟买一线公办,还是二线公办,我的观点是,要买就买最好的。不买最好的,不如不买。不买最好的,以后也卖不掉。当然,要结合自身经济实力,以及实际居住地和学校距离。特别是这两年,公办学校也烦不了,为了出成绩,公开优录,公开掐尖,导致一线公办和二线公办初中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优质生源在集中。简单说,越强越强,越弱越弱。二线公办很多初中也搞强化班,只可惜天花板太低。中等学生的推进率也上不去。很多家长寄希望于指标生来上个好高中,别忘了,高考才是远方,即便通过指标生上了好高中,可是成绩不行就是不行,中考分数的差距,5分就是一个档次,到了高中很容易被碾压。很多一线高中的老师给我反馈过这个信息。此外,一线初中之间也有差异。我倒不觉得,体量大、学生多是一个很关键问题,毕竟一线初中的教学都是体系化,有教研中心来统一。倒是教学模式很关键,蛇形分班和快慢分班受益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快慢分班最大的受益人是好学生,头部学生可以吃得好,吃得精。蛇形分班的受益人是中间这部分孩子,因为阶层没有固化,有足够的向上空间,自我突破。03民办学校现在还值得去上吗?一线民办值得,只是优录门槛越来越高,找关系难度越来越大,赞助费也越来越贵。为什么?因为一线民办初中抓的是真紧,也真出成绩。各种公办的不允许,在民办这里是不存在的,比如快慢分班、周末补课、寒暑期补课、教辅升级、低年级晚自习......家长做好后勤和安抚工作就可以了。不过,一线民办的压力也是巨大,需要孩子的心理素质比较好。对成绩有期望值,可以一线公办保底,努力冲刺一线民办。至于二线民办,只有强化班值得上,普通班成绩是一塌糊涂。三线民办基本都是在混。超过1500个家庭咨询过我们,点击了解详情👇04学区房为什么最好五年级再买?一方面,对教育政策动向的观察,另一方面,学区房缓缓下跌也是趋势,可以少投入。很多城市要求孩子提前一年落户。今年南京报名有很多有意思的案例,其中一个要引起大家注意,那就是父母在没有离婚的情况下,因为和孩子不在同一个户口,在报名时,遭到学校的退件。后续发展,我们会跟踪,但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提前问清楚户籍政策,该离婚的早点离婚,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让自己很被动。结当下这种教育环境,已经很清晰,要么躺,要么鸡,做选择题吧,没有其他答案。中间那部分群体,迟早都要站队。可能大家觉得,现实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残酷,教育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揪心。只要中考高考制度没有改革,人才筛选机制没有调整,孩子最终都要面临公开竞争。内卷之下,头部孩子太疯狂了。当然,不鸡孩子,鸡自己,也是一个好办法,给孩子换条赛道。这个以后有机会再写一篇,另外小学如何择校也在我的计划中。-END-推荐阅读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哪些城市楼市扛不住了

这轮楼市小阳春,在一个月前悄悄结束。虽然不少楼市自媒体还在嘴硬,强调市场温和复苏的大趋势没有变,金九银十很快会来,但数据从来不会撒谎。01从目前公开的数据看,即便是一二线城市,二手房带看、成交数据也在全面掉头,更麻烦的是二手房挂牌量,还在快速增加。为了佐证,我们对国内主要城市,在链家外网的二手房挂牌量,做了一个统计对比:新房呢?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售楼处的人突然变少了,而且不是一个板块变少,也不是一个城市变少,而是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售楼处,在3月下旬出现了来访量减少的状态!4月以来,新房销售佣金,全面上涨。就拿南京江北某盘来说,2月份达到2.55%,3月降到1字头,最近又涨回了2.3%。南部新城的某些盘,最近一周几乎跳涨1个点。售楼处不约而同房价打折上调佣金,说明什么?说明4月份销量惨不忍睹,五一特价房源不得不早早登场。关注拾榴询财,评论区特别精彩👇02石榴叔一月份在《拯救楼市的行动正式开始》一文就预测过:“在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之后,想象力要打开。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符合条件的地方,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可能在3.6%-4.1%之间”。根据央行的数据,截至3月末已有83个城市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其中太原、金华、郑州、珠海、石家庄、沈阳、衢州等40多个城市利率下限至4%以下。部分城市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今年以来连续下调,例如沈阳,先从4.1%降至3.9%,很快又改成3.8%。目前,柳州、南宁、中山和珠海等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能做到3.7%,全国最低。厦门、哈尔滨、福州、长春等10多个二线城市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为3.8%。此外就在本月中旬,浙江温州、金华、丽水、舟山、衢州也将首套房贷款利率调整为3.8%。贵阳、惠州、天津等地的首套房贷款利率降至3.9%,而昆明、大连等地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为3.95%。根据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3年4月,重点监测的百城首套房主流房贷利率平均为4.01%,破4就是时间问题。03相比之下,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还处于高位。上海首套4.65%,二套房5.35%,北京首套4.85%,二套房5.35%,深圳首套4.60%,二套房4.90%,广州首套4.30%,二套房4.90%,杭州首套4.30%,二套房4.95%南京苏州首套4.1%,二套房4.9%当然了,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即便是同一个城市,也有热点区域和非热点区域。怎么办?政策区别。就比如今天,合肥宣布非限购区,购买首套房首付最低2成,二套最低3成。超过1500个家庭咨询过我们,点击了解详情👇04利率会一直处于低位吗?最近,房贷利率即将回涨的声音,越来越多。虽然今年2-3月,二三线房价环比上涨城市数量明显增多,满足阶段性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要求的城市范围,已由38个城市缩小至5个。但市场热度的迅速降温,让利率转向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绝大部分城市二手房价格仍处下跌通道,需要政策支撑和刺激。就全国来看,降息是大势所趋,尤其是放款速度和三价取低这一块,已经松动了。3月贝壳百城银行平均放款周期为21天,较上月缩短7天,这也是2019年以来最快的放款速度。带押过户的全面推广落地,也是为了促进交易。此外,就今天,“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新闻,最后说几句。有自媒体认为马上要收房产税了,我觉得有点过度解读。虽然这是未来征收房产税的基础,技术问题解决了,但就目前楼市来说,只要市场没有明显升温,至少年内落地可能性极低。结对于楼市,我们一直以来观点没有变化,也就是我们提了好几年的“一九现象”。如果你要买“一”里面的房子,那看到好的随时可以买,如果你要买“九”里面的房子,那真不急,等等更香。当然,如果你是要卖,那上述逻辑反向操作就好了。此外,纯投资,就算了。二三四五线城市,未来一两年是最后下车的机会,对于涨回去,不要抱有幻想。有一句话总结得好: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END-推荐阅读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今晚直播:来自成功者的分享,藤娃教育你也能复制

年孩子被美国藤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系提前录取,还同时拿到剑桥和帝国理工大学工程系录取通知。-END-推荐阅读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北京出差一周,所见所闻

上周老南出差了一周,一是去了些私募机构聊聊,二是和当地各行各业的客人聊聊。信息量挺大,选部分内容,碎片化说说。先提下,别忘了周二晚8点(21号)直播,之前说过的,请了老南一朋友,孩子被宾大数学系提前录取,同时拿到了剑桥和帝国理工的录取。家长来讲讲孩子的教育规划,老南过年期间聊过,非常有收获,记得点预约。01观点一,复苏很明显这次是老南去北京出差,住宿最贵的一次。全季、亚朵这个级别,七八百都便宜的了,已经有1100+的房价了。碾压不少城市的五星级酒店了。和北京当地金融机构的朋友聊,说不止是宾馆,最近好点的饭店都爆满、排队,连KTV都爆满了。当然,这些并非旅游,而是商务,年后各种商务出差都快速恢复中。还有几个文化领域的客人,聊到节后文化领域放开也很明显、很快速。从好莱坞大片的引进,到港台艺人个人演唱会的快速重启等等。互联网行业依旧寒气逼人,老南和好几个大厂的客人聊下来,今年的KPI都定的比较保守,而且缺乏新行业的大力投入。比较有意思的,是一个外贸行业的客人和老南说,虽然海外需求疲软,订单还没恢复,但他们那个行业,跟踪下来,发现海外去库存速度很快,美国已经快到底了,欧洲速度也很快。他估计他们行业很快会迎来补库存的机会。不过老南还不确定这是个别行业的情况,还是全行业的情况。所以,可见的范围,看得出复苏进行中,没有谁能阻挡中国人搞钱的欲望。关注拾榴询财,评论区特别精彩👇02观点二,弱复苏而非强复苏。前阵子,不少砖家都在大喊,牛市要来了。老南在文章中,和媒体采访中,一直比较谨慎,提醒大家多跟踪相关数据,现在谈牛市过早了些。这次拜访的几家私募,业绩都是拿得出手的,交流下来,观点出奇的一致——弱复苏。当然,他们为防止判断错误,也设了几个观测指标,一旦出现迹象,那立刻修改为强复苏,修正仓位。各家八卦中,也聊到不少有意思的事,如某家前几年业绩不错,规模快速冲百亿的私募,第二年业绩一落千丈,规模快速回落到20亿。不过这次听到的最有启发的一句话,是——市场最大的基本面是投资者结构,甚至比企业基本面更重要,毕竟估值给4倍还是40倍,差距太大了。这句话,大家不妨好好回味下。03观点三,投资者在亏损中反思各类地产非标信托的暴雷,以及过去两年的股票下跌,还有去年底的债券下跌,让不少客人对投资心怀畏惧。不少银行的朋友反馈,现在最好卖的是大额存单。很多投资者,别说股票基金了,银行理财都不敢买了。而且很多三年封闭期的基金一开放,迎来了不小的赎回潮。大部分投资者依然缺乏成熟度,19、20股市好,猛买股票产品,21、22年亏了大钱。22年看股市不好,猛买债基、银行理财(债券型),年底回撤直接互相踩踏。现在只敢大额存单,但也许过一两年,股市起来后,追高的还是他们。合理的资产配置,专业的产品选择,科学的持有周期,以及耐心得等待,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04比较有意思的,是和几个做电商的朋友聊。说互联网,5年就是一个时代,我们这些老人都看不懂年轻人在玩什么,就算看得懂,年轻人也不一定带我们这些老同志玩。反正看不懂,就先停下来,别乱折腾。大家也从ChatGpt,聊到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会有不小的影响,小朋友的教育,也难免会要重新规划。说一大学教授,已经开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招收对AI感兴趣的小孩,从小开始培养这方面的兴趣。结所有的聊天,聊到最后都是玄学。2023年,是过去20年,艮土大运的最后一年,也预示着过去20年地产大周期行将结束。2024年,中国将会步入下元九运,离火大运的20年,科技,文化,要好好多琢磨琢磨。聊天区,欢迎大家说说,节后你所在行业的最新情况。最后继续代言老南的干货:《2023年如何理财——到底了吗?》
2023年2月19日
其他

今晚直播:大跌之下,学区房能动手了吗?

个敏感问题,一一解答和披露。还是那句话,“买学区房,本质是教育规划问题”。由于话题比较特别,本次直播依然没有回放,希望大家能谅解。超过1500个家庭咨询过我们,点击了解详情👇-END-推荐阅读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这份报告刷屏,怪不得新生儿越来越少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原本是祝愿有情人天长地久的日子,没想到刷屏的却是多地令人唏嘘的婚姻登记大数据报告。非要总结,那就是“结婚少、离婚多、结婚晚”已经成为趋势。很多人不解,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在这里先做个预告,本周四,也就是2月16日,晚上8点,石榴叔会在微信视频号做一场直播,针对近期很多家长关注的学区房问题进行分析和答疑。比如南京市场,真有热点学区在短短一年半时间,从360万跌到205万。到底了?现在能买了?中介说市场反弹是真的?小学学区怎么成了鸡肋?初中学校之间的差距在拉大?直播中都会有答案。记得预约。01这两年,大家对于人口问题的关注度空前,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新生儿数量变少了很多。到底是不是年轻人不想生呢?这只是主观原因之一。还有两个其他原因,一是年轻人数量减少,导致适婚人群总量减少,适育人群也跟着走,二是婚恋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看一个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80后、90后、00后人口分别为2.23亿人、2.1亿和1.63亿,整体呈不断下降趋势。光是2013-2020年,对应出生人口总体就下降11%。这个数字,近两年还在扩大。这意味着什么?未来若干年结婚登记人数,会一路下滑。02从数据统计不难看出,中国结婚对数和结婚率自2013年开始就一路下滑。2013-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从1347万对的历史高点持续下滑至763.6万对。再看江苏的最新数据。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都在捧ChatGPT,还记得波士顿动力?

最近,ChatGPT火了起来,在后台留言让老南说说的也不少。不少也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保不住了。01在聊当红的ChatGPT前,我们不妨回顾下,之前也享受这待遇的网红——波士顿动力。他的机器人、机器狗,当年也是在网上各种刷屏。毕竟MIT背景,军方支持,2013年被财大气粗的Google收购。那时候,网上各种言论,人类马上就要被机器人取代了。但是,高昂的研发成本,加上长期不盈利,波士顿动力2017年,被卖给软银,之后关注的人也不多了。实际上,2020年又被卖给了韩国现代汽车,估值只剩11亿美元,相较6年前,下降了66%。当然,这并不否认波士顿动力,在机器人技术上的先进性,以及雄厚的技术储备。但是,相对于民用机器人用车轮,军用机器人用履带,波士顿动力的炫技,导致了极高的生产、使用、维护成本。再先进的技术,没有市场,也是玩不转的。如同前21年火爆的元宇宙,facebook改名为meta,all
2023年2月12日
其他

楼市的暖意,你感受到了没有

这几天,关于楼市的报道突然多了起来,“回暖”这个词出镜率非常高。专家称“现在处于复苏的起步阶段”,你信吗?中介表示忙疯了,各种晒带看记录和签约排队,你信吗?小道消息满天飞,看完许多人坐不住了。形势变得这么快?已经见底了?01楼市的确正在经历小阳春。从我们掌握的情况,以及一线从业人员的反馈看,交易变活跃。体现在数据上,就是带看和交易同时上升,房价在连跌数月之后,终于涨了。中介挂在嘴边的“年前降价没人看,现在天天有人来”,“卖家心态有点飘,可能还想涨价卖”,的确是事实。问题来了,究竟涨了多少?从量来说,确实创了去年十月份以来的新高,但总体还是处于比较“弱”的行情。有些自媒体喜欢搞文字游戏,用“环比”来放大结论。要知道,一月份是春节呀!最离谱的是有一篇报道,说在云南西双版纳,有楼盘春节以来的成交量暴涨
2023年2月9日
其他

港股的“恒纪元”,还有多久?

最近,在留言区问老南港股的粉丝特多。有的还拿出一篇文章来问老南,说最近几个月,港股被爆买了1000亿。听得老南笑而不语。01这篇文章的标题,“大举增持、暴增1000亿”,很容易让人误以为1000多亿资金杀了进去。但看文章里,1000亿的来源,是“四季度内地公募持有港股的市值,比三季度增加1000亿”。4季度,恒生指数上涨15%,恒生科技上涨18%,内资喜欢的互联网龙头,如腾讯上涨了23%。所以,市值增加1000亿,并不代表杀入了1000亿资金。而且,追踪恒指最大的ETF盈富基金(2800.HK),这轮反弹中,资金其实是外流的。关注拾榴询财,评论区特别精彩👇02说回港股,其实去年下半年,全市场都知道,港股很便宜了,严重低估了,但没人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涨。边上也有朋友,从300开始抄底腾讯,不断跌不断买,一直买到200。实际上,真正在200抄底到腾讯,并这波一直拿到400,感受翻番乐趣的极少,大部分要不是高位一路持有下来,要不是300多一路抄底下来。但你回头看下这轮反弹,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港股这轮的最低点,是10月31日;人民币本轮对美元的最低点,是11月1日,之后人民币升值了7%多。而且实际上,港股也就3个月,就彻底完成了估值修复。如果从估值角度看,当前港股的TTM-PE,已经到了历史分位点的53%,这还是最近回调了下。也就是说,港股的β机会已经差不多了,下面就是个股的α机会了。昨天,老南在朋友圈,转了篇券商的港股分析文章,一朋友在后面发了句神回复:港股可能是个三体的,不是一颗恒星决定的。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太精辟了。03如果经常听老南直播的,会记得老南经常提到一个逻辑。港股是一个典型的离岸市场,不同于美股、A股这样的在岸市场,影响市场的因子,更复杂。一方面,港股过去10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港股的权重,是香港的银行地产这些。之后因为内地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高科技、医药等业态,成了港股的主要权重。所以,港股从基本面而言,受内地这颗恒星的影响,非常大。另一方面,香港作为自由港,金融中心,实行联系汇率制,港币和美元挂钩。而且香港作为一个800万人口的城市,靠自有资金体量,是支撑不了40多万亿市值的市场的。A股靠14亿人,也就70万亿市值。所以,驱动港股的子弹,是全球的资金,受美元利率这颗恒星的影响,非常大。再次,港股毕竟姓港,也受到本地金融情况的影响。如本轮,因为香港过去一年,楼市出现了15%的下跌,导致不少港币犹豫中,银行间港币充裕,使得港元拆借利率,大幅低于美元拆借利率。图片来源:东北证券付鹏因此,香港市场的目前流动性,是由港元过剩导致的。也就是香港本地的金融,也是影响港股的恒星。这三颗恒星,在不同周期,对港股的影响不同,程度也不一样,以至于港股的分析维度复杂,也容易出现极端行情。如前两年的“乱纪元”,腾讯能跌到200以下,如今的“恒纪元”,3个月能指数涨50%,腾讯这样的巨无霸能翻番。结当然,随着港股当前估值进入“合理”区间,修复已结束,市场进入了新的博弈阶段。一方面,内地复苏的力度如何,将决定港股未来的方向;另一方面,如美国通胀顽固,利率长期维持高位,也将使得当前港股的流动性宽松不再。因此,这个时候,港股未来怎么走,就看你对上述两个“恒星”的判断了。你要问老南怎么看,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最后继续代言老南的干货:《2023年如何理财——到底了吗?》
2023年2月7日
其他

流浪气球,会吓跑北上资金吗?

这个周末,一个流浪气球,一个惊掉全球的美国就业数据,有可能搅动全球资本市场。01先说说气球,这事的前因后果,相信大家已看了不少新闻了。一个民用的,没有动力的高空气球,随着西风带飘到了美国。即使美国国防部官网都承认,在上一届政府,就至少发现过3次类似情况,而且是没有军事威胁的,但引发了轩然大波。涉及到了党争,涉及到了反华,然后今天人家做了个show,加油机护航下,F22+响尾蛇导弹,击落了气球。而且,之前中美在沟通的布林肯访华,也随之取消。说白了,这就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毕竟都发生过N次了,但这次显然闹得很大。中国的外交部,甚至国防部,都对此发表了强硬的观点。这其实是个法律问题,虽然美国媒体管这个叫“气球”,但国内官方的说法,一直是“民用无人飞艇”,也就是法律意义上的“民用航空器”。按照《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美国向没有威胁的失控“民用航空器”开火,显然是违背公约的。但现在市场更关注的是,这个事件,是否会引发中美新一轮对抗。毕竟,12月以来持续两个月的反弹,北上资金是主力。根据一些江湖消息,这次北上的确是真外资,但大部分是对冲基金,而非长期投资机构。也就是说,这批北上资金,对于一些事件的敏感度,会非常高。所以,周五,北向出现了连续17个交易日净买入后的,首个净卖出。这事就要跟踪观察下了。关注拾榴询财,评论区特别精彩👇02再说说上周五,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披露,全市场震惊。1
2023年2月5日
其他

注册制来了,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昨晚,证监会就《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规章、规范性文件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也就意味着,A股全面注册制,即将开始,这真是中国证券市场里程碑的一件事了。对证券类投资,也会带来长期巨大的影响。注册制,其实有两个层面可以聊,一个是表面,即制度本身;一个是背面,即政策意图。尤其后者,更有意思。01从制度本身角度而言,是注册制与核准制的区别。以前公司想上市,即使达到上市条件,是需要证监会核准的。18年底开始,陆续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试点注册制,把审核主体从证监会搬到了证券交易所,相对之前更加市场化。当然,和香港、美国相比,还是更严格。过去4年注册制的试点,其实还是能推演出未来对A股的影响。毕竟上市企业数量增加,供给增加,很多之前的逻辑都会发生变化。对于券商投行而言,承销收入提高了,属于行业的长期利好;对于很多希望上市融资的公司而言,融资机会更大了;对于PE、VC股权投资而言,退出的机会更多了。当然,对于一些垃圾股而言,“壳”价值会逐步消失,花钱借壳不如直接上市了。喜欢搏借壳重组小道消息的散户,亏钱的概率更大了。而且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不少小市值、业绩一般的公司,会和港股一样边缘化,没人关注,也没交易量。对于不少专业性比较差,喜欢搞小票的散户而言,亏钱的概率会越来越高。关注拾榴询财,评论区特别精彩👇02而且,A股的新股不败的神话,也将彻底结束,感受下这破发率和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但实际上,细看会发现,市场更加理性了。不是什么新股都一顿乱炒。未盈利的、估值高的,破发率高、上市后涨幅低。其实说白了,就是散户亏多了,长记性了,不敢闭着眼睛打注册制的新股了。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注册制试点后,A股退市率上升明显,虽然淘汰率还低于香港、美国,但也说明市场淘汰的力度在增加。所以,从制度层面看,中短期角度,注册制是个偏中性的政策,有利有弊。但长期而言,对中国证券市场,利大于弊。03其实,这篇文章,老南更想聊的是这个政策的背后,也就是政治意图。去年,老南曾在《如何愉快的度过经济下行期》一文中,提过这么几句话:你会发现,每次危机中的救市方案,都会带来巨大的机会。如15年的房产棚改,08年的4万亿,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西部大开发,92邓公南巡后的下海潮,78年的“小岗村”,等等等等。哪次不是改变命运的重大机遇,关键在于,机会出来后,你看不看得到,以及看到后敢不敢。南小鹏,公众号:拾榴询财如何愉快的度过经济下行期所以说,危机危机,越危越有机。今年很多人都在期望,会有各种砸钱拉动经济的方案。但只要算算账就知道,财政压力巨大。更何况当前的内、外压力都巨大,所以砸钱的概率是很低的。越是在这个背景下,越是有可能看到不少政策上的突破。这种突破,是十年一遇的级别的。背后带来的利益分配、财富机会,自然也是十年一遇级别的。关键就是,你能不能把握住。结今天我们看的注册制全面落地,只是系列政策的开始。老南预计,在未来的这一两年,也许会看到各种政策的突破,如我之前在《春节长假,这些数据很有意思》中所说:如果说过去几年,国内更多是“公平重于效率”,未来几年,可能会恢复到“效率重于公平”。这两者并非绝对的矛盾,而是不同周期下的必然选择。不过,还是要提醒一句,普通散户,小钱炒炒股就算了,别大钱去博,注册制后散户会越来越难,最好还是通过公募、私募产品去参与。听我劝,总比亏多了才明白这个道理要好。最后继续代言老南的干货:《2023年如何理财——到底了吗?》
2023年2月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电车真不比油车省钱,很多人算错了一笔账

春节期间饭局不少,往年饭桌上的话题主要是股票、房子、疫情(股票的占比越来越低),而今年变成了保健、旅游、电车。虽然大家有点想聊挣钱的话题,但无从谈起,还容易扫兴。说起电车,这两年就一个字“火”,周围下手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今天专门谈“省钱”这个话题,因为舆论导向最近有点歪。特别强调一下,本文无意卷入品牌之间的攻击,更不讨论冰箱、彩电、沙发三件套。01什么叫舆论导向有点歪?软文多到完全掩盖真相,有争议的地方必见水军,自媒体集体在“恰”电动车的饭。无意抹黑电车,恰恰相反,我也是电车的追逐者,即将入手。为什么电车表面看很省钱?简单计算用车成本。有多便宜?的确便宜得吓死人。举一个案例,每天通勤
2023年2月1日
其他

火爆春节档救不了影视股? 放量大跌暗示什么

兔年开年第一个交易日,估计出乎不少人预料。因春节档票房不及“预期”,影视、院线,全线放量大跌:A股早盘高开不少,之后持续低走,尾盘差点为负。尤其是春节前一直反弹的港股,今天也大跌,股价3个月翻番的腾讯,今天也跌了7%。但如果节前看过老南的视频《2023年如何理财——到底了吗?》,应该淡定得很。其实春节前,有媒体采访老南(见今天视频号),老南也提到部分观点。01其实,节后的市场延续了节前的特征——迷茫。你会发现一会大盘价值股涨几天,一会小盘成长股涨几天;一会医疗消费涨几天,一会“新半军”涨几天。整个市场完全看不出主线。节前如果你看了各家券商研究所的策略报告,会发现23年,各家分歧特别大。广发证券戴康看好港股、招商证券张夏看好科创、中信建投陈果看好成长、天风证券刘晨明看好新能源、安信证券林荣雄看好大盘成长、海通证券荀玉根看好价值、消费。所以,至少到现在,市场在基于各自的预期进行交易,尚未有某个行业、板块,形成如19、20年的价值股、21年的赛道股那样的全市场合力。关注拾榴询财,评论区特别精彩👇02前阵子,老南和一个做私募的朋友聊到这个问题,他一个观点和老南长期以来的“信标”观点,高度一致:市场不是预测出来的,是走出来的。如果问我哪些股票业绩会好,我算算能告诉你。如果问我哪个股票会涨得好,我还真不知道。也许很多人觉得这话很没水平,但其实说的是值千金的真话。想必前阵子,大家都看到一个新闻,某大券商2022年10大预测错了9个。在业内看来,这其实挺正常的,尤其去年黑天鹅丛生的情况下。所以,越是专业的投资者,不是不预测,做投资不会没自己的倾向,但更关注的是应变。如今年,老南看了不少公募基金经理的文章,有一段映象很深刻:还需要观察经济基本面,是否有强复苏的信号,或者新的容纳大资金量的景气赛道走出来,市场主线切换至蓝筹行情或者成长股行情。如果没有,则市场大概率在2022年底部的基础上震荡修复,个股根据自己的基本面,走阿尔法行情。是不是觉得和上面说得很类似?03所以,老南在初六写的《春节长假,这些数据很有意思》中,就提到了今年投资,要观察的大方向:下面,就看国内复苏的速度,和美国衰退的程度,这两者最终决定全球资本市场的走势。如出现最优组合,就是全球开始牛市;如出现最差组合,A股也跌不下去了,无非多底部横盘些日子。包括在视频中,也提到过一些观察的宏观数据点,盯紧了就好。其实,真正的高手,这会都准备好了子弹,盯着市场的交易和各宏观数据,不见兔子不撒鹰。一旦市场合力被市场交易出来,就全力以赴。04此外,今年还是要防范黑天鹅事件,即使市场机会来了,也不能仓位太重。最近半个多月,不少苗头都不大对。海外如北约同意给乌克兰现代主战坦克;以色列直接无人机去伊朗境内轰炸军事目标。欧亚存在战场扩大化的可能性。另外,德州州长公开支持禁止中国人购买土地的法案,他发的推分分钟点赞大几万。无论这个法案能否通过,但这个政治倾向,已经非常夸张了。昨天,海外媒体披露美国空军四星上将,空中机动司令麦克.米尼汉向下属军官发送了备忘录,声称美国将在2025年与中国开战,并告诉他们做好准备。这可是美军战场规划重要执行人员,说明对方已经进入执行阶段了。还有前两天,海外媒体披露,美、日、荷已达成协议,限制对华芯片设备出口,更进一步限制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所以,未来5到10年,只要能有和平稳定的环境,坚持改革开放,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时间还是在我们这一边。结2月份,老南也将有一次直播,到时候和大家聊聊最近的市场。年报季到了,今年的年报,会很有意思。记得关注我们公众号,和石榴叔朋友圈的通知。最后继续代言老南的干货:《2023年如何理财——到底了吗?》
2023年1月30日
其他

春节长假,这些数据很有意思

当大家看到老南这篇文章,就说明快乐的春节假期,进入倒计时了。不知道大家过得如何?欢迎留言区写写。老南哪里都没去,毕竟哪哪都人多,就每天带小朋友,去山里拍拍鸟:不过,今天还是要聊聊,节后的理财市场,会如何?毕竟疫情放开后的首个长假,还是值得观察下的。01先看几组数据。首先上场的,就是这几天到处在吵的票房。截止到初四的数据,基本可以断定,23年春节档,无论是票房还是观影人数,都可以超越22年了,但21年的最高峰,还有段距离。老南也去看了流浪地球2,就两字:牛逼。任何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强盛,永远在科幻片,而非古装片。想想美国的《星球大战》,是哪个年代出品的。尤其是能构建一个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科幻片。甚至能提出科技与人文最本质的问题:没有科技支持的人文将毫无能力,没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将毫无意义。关注拾榴询财,评论区特别精彩👇02第二组数据,是春节旅游出行数据。网上有很多统计,就在今天,文旅部给出了最新的测算数据: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注意细节,出游人数和收入,恢复到19年同期的88%、73%。然后再看个数据:据海南省商务厅1月26日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前五天(1月21日至25日),全省12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16.85亿元,比2022年春节前五天增长20.03%,比2019年春节前五天增长325%。注意细节,海南免税店销售额,是19年同期的325%。这两个细节很有意思,下文分析。03再看第三组分析,春运人次,这是统计到初三的。春运前18天,整体恢复到19年的50%多。但这里面有个细节,铁路和民航,都恢复到了70%上下,但公路仅50%。而公路发送量,占比可是75%的绝对大头。04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有了个初步判断。这个春节,各核心数据都超越了22年,虽然大部分没回到19年疫情前的水平,不过也基本达到70%-80%,在缓慢修复中。但其间的结构化,非常明显,也就是贫富差距。如海南免税店的爆量,如交通数据中公路和铁路民航的劈叉,但看到这里,千万别愤世嫉俗,其实这正是复苏的正常过程。毕竟3年疫情,叠加国内经济下行周期、去债务周期,大部分人的收入还是影响不小,指望全民消费恢复,是不现实的,核心还是收入的恢复,才能恢复收入预期,才能带动消费、地产。这才是正常的循环。其中,有钱人的消费,正是推动整个循环的第一步,因为这个阶段,也就他们掏得起钱。所以,你看到很多景区城市,动不动1000起的房费,也能满房,就是这个道理。结所以,如果说过去几年,国内更多是“公平重于效率”,未来几年,可能会恢复到“效率重于公平”。这两者并非绝对的矛盾,而是不同周期下的必然选择。没有效率,就没有发展;没有公平,就没有稳定。转移支付和扶贫攻坚,是符合全体国民根本利益的,不然沉默人群最终爆发出的不满,会很可怕。疫情的冲击,地产的去杠杆,还有未来的地方债务出清,我们未来才能轻装上路,而这些问题,还是要在发展中解决。如果你要在未来的市场里赚钱,就要理解,这才是最大的宏观。下面,就看国内复苏的速度,和美国衰退的程度,这两者最终决定全球资本市场的走势。如出现最优组合,就是全球开始牛市;如出现最差组合,A股也跌不下去了,无非多底部横盘些日子。最后继续代言老南的干货:《2023年如何理财——到底了吗?》
2023年1月27日
其他

61年来首次,中国人口负增长释放了哪些信号?

最近这一个月,关于人口的讨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我们更多面对的是死亡。就在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统计数据,又把人口问题推到台前。是的,中国人口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印证了“2022年是中国人口总量的转折点”的预测。这释放了哪些信号?01还是先来看数据吧。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总人口相比上年减少85万。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有一点,要提醒大家注意。这组数据的统计,是从2021年11月1日到2022年10月31日。也就是说,因为疫情,在12月发生的超额死亡,并没有在数据里体现出来。关注拾榴询财,评论区特别精彩👇02这组数据,这个结果,意不意外?一点都不。老粉丝们,还记得4年前,老南在《2019年如何理财》中,用的这张图:很多人认为,目前遇到的人口问题,是8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挖的坑,甚至批评决策者,“现在鼓励生三胎,早干嘛去了?”事实并不是这样,就拿日本来说,没有实施计划生育,但16年前就开始人口负增长。要解释计划生育,就必须设身处地地穿越到当年的历史进程中。当时的中国,还是农业社会,轻重工体系严重匮乏,而且城市化率极低,农村人口为主。所以农业社会多生一个人就是一个生产力。从1965年到1975年第二次生育高峰,中国新生婴儿大概2.6亿左右,这部分人口目前在中国人口中占比很高。这里还有个数据要补充,那就是中国人均寿命的延长。1965年的时候才49.5岁,而到1975年能达到63.9岁,所以那段时间,中国人口暴增。进入80年代,知青返城,政府在粮食供给、就业安置、住房分配等问题上都面临极大压力,产生人口大于人手的直观感受。刚好那几年,国家在经济上遇到了周期性危机,这么多人的吃饭、就业、医疗、教育问题解决不好,会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于是国家痛下决心,在1982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并严格地执行了20多年。即便如此,从1985年到1991年的第三次生育高峰,还是生了1.3亿人。这也是为什么不敢松动一胎政策的原因。不过人口控制,必然会出现人口断层,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过渡会非常剧烈,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本质就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渡期,人口超生的代价。什么时候还?就是现在。有兴趣的,可以看我们21年写的《从超生罚款到三胎开放,你不知道的那些事》,详细分析过背后的逻辑。032022年中国人口减少85万人,主要还是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了人口负增长。来看一些基础数据吧!2022年死亡人口1041万,2021年是1014万,2020是997万。死亡人数幅度在增加。2022年出生人口956万,2021年是1062万,2020是1200万。人口人数幅度在下降。所以开头我也说了,出现人口拐点,一点都不奇怪,明年数据可能更难看。结合此前,官方公布的其他数据,还能明显发现少子化和老龄化正在加剧,确定进入低生育率陷阱的状态。为什么?大道理,我也不多说,继续看数据。2021年当时公布过结婚登记情况,20-24岁人群占比仅为16.5%,25-29岁人均占比为35.3%,3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合计高达48.2%,晚婚成为了主流。原因?大城市化、经济压力以及婚恋观念变化。晚育,也就自然而然了。还有个数据,很少被关注,那就是出生人口性别比。相比1988年,2003年出生的女性减少了50%。毕竟男人现在还不能生孩子。04人口出现拐点,接下来呢?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短时间内依旧能享受人口红利,但一旦趋势确立,要不了10年,红利消失殆尽,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就会全面爆发。按照其他国家的经验,人口转折点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所以各国都在鼓励生育,日本在这方面做得相对好一些,包括儿童医疗免费,对低收入家庭补贴每月给予1万日元或1.5万日元,直到孩子初中毕业等。那我们呢?如果什么都不做,韩国就是上限,极低的生育率,极高的年轻人压力。虽然从周围了解到的情况看,政府对于刺激生育已经有所行动,包括增加生育补贴、延长产假等。但这些可能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度,不够持续。随着主力人群年龄的增长,全面三孩放开后的堆积释放效果,只会越来越弱。最关键的是,给年轻人生存的空间。结人口问题,一直都是非常透明的,因为各种数据赤裸裸得躺在面前。可以说,在出生人口低谷达到婚育年龄高峰之前,出生人口还是会继续下降。下一个拐点会是什么时候?也许2030年。今天我们在深度分析这些数据的时候,绝对不是看热闹,也不是一味的悲观,关键是找到机会,发现到坑。比如和婴幼儿有关的行业,就别碰了。随着新生人口减少和人口外流,人口和产业更加聚集,小城市的机会越来越少。房价普涨的时代彻底结束,分化会严重。包括银发经济和医药行业,未来也是有机会的,只是没有那么快,竞争会很激烈。我永远相信,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最后继续代言老南的干货:《2023年如何理财——到底了吗?》
2023年1月17日
其他

拯救楼市的行动正式开始

还记得上一篇文章的最后?“在大量数据面前,对于楼市接下来种种极为乐观的预测,立刻变得无力,现阶段楼市需要稳住”。怎么稳住?如果说过去,各地政策东一榔头西一棒,还有些偷偷摸摸的话,那么进入2023年,一些新的信号非常值得关注。011月5日晚,央行和银保监会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住建部领导表示,对于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于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对于购买三套以上住房的,原则上不支持。这是什么意思?针对不同人群,政策不一样。要注意,这是决策层第一次在首套房上,明确可以降低首付和降低利率,是对精准施策的表态。各地未来在落地执行上,有了更多的依据。没错,就是首套应降尽降。关注拾榴询财,评论区特别精彩👇02外面有一种声音,认为给首套房亮绿灯,意义不大,因为有钱的刚需都上车了,剩下的都是口袋没钱的。实际上,各地早在去年,对于首套房的认定,就已经放宽。以杭州为例,在去年11月发布的《关于调整杭州市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政策的紧急通知》中,就有这么一条:“对于在杭州市无住房、但有住房按揭贷款记录且相应贷款已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条件再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可按首套房贷政策执行。政策调整范围为杭州市限购区。”南京的银行早在去年年初,就调整首套房贷利率认定标准,只要结清贷款且名下无房就可以。所以,这个政策的受益者,绝不仅仅是刚需,也有刚改。去年8月份,5年期LPR降至4.3%,这是5年期LPR在一年内的第二次下调。根据历年房贷利率情况来看,4.3%已经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房贷利率最低可至4.1%。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2月首套主流利率平均为4.09%,二套平均为4.91%。底到了吗?要知道房产持有最大的成本是利息,所以救市千万条,降息第一条。可能有人不知道,2022年四季度,42个一、二线城市中,有8个城市悄悄将首套房贷利率降到4%以下,分别是温州、石家庄、贵阳、武汉、天津、泉州、昆明和大连。当时全国首套房贷最低的城市,为清远,仅有3.7%。所以,在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之后,想象力要打开。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符合条件的地方,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可能在3.6%-4.1%之间。截至目前,有38个城市符合动态调整房贷利率下限条件,包括:天津、石家庄、太原、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福州、厦门、郑州、武汉、南宁、兰州、唐山、秦皇岛、丹东、锦州、吉林、牡丹江、无锡、徐州、扬州、温州、金华、蚌埠、九江、济宁、洛阳、平顶山、宜昌、襄阳、岳阳、常德、韶关、湛江、惠州、桂林、北海。03政策工具箱除了降息,下一个动作,恐怕就是降低首付比例。降首付比例就是允许加杠杆,解决需求端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问题。非限购城市最低20%首付(东莞已经开始执行),限购城市执行30%,甚至京沪深杭蓉等重点城市,二套房首付比例也可能下调。至于二手房参考价,不少城市名存实亡,很多银行已不按参考价放款。我认为必要时候,二三线城市今年会全面放开限购。结有一种说法,目前各种房地产利好政策,都不如直接刺激,让深沪京涨起来,重新树立信心。想法是美好的,但决策层不可能这么干,原因很简单,不想重走老路。眼下楼市调控既要“紧”又要“松”,求的就是稳。我觉得,今年对于新房的政策可能会有更多的倾斜,清库存才是当务之急,至于这样的政策环境和金融环境还会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所以首套自住和改善置换,赶紧入场。最后继续代言老南的干货:《2023年如何理财——到底了吗?》
2023年1月11日
其他

城投156亿贷款推迟20年,你的理财有影响吗?

这两天有个新闻比较火:大家也比较关心,比如对经济会有什么影响?我们的银行存款还安全吗?我们买的其他产品安全吗?今天和大家深度聊聊。常看老南文章的应该知道,早在几年前,老南文章中就反复提醒:国内两大风险,一是房地产领域,二是地方债务。前者21年下半年以来,已全面风险释放,而后者,还在风险释放早期。对于地方债,最近不少文章各种否定,但实际上,很多事的背后,并没这么简单。01地方债其实并非新鲜事物,本轮地方债的腾飞,主要是从08年开始。08年除了众所周知的4万亿,还有一个巨大的融资通道诞生了——信托非标。在那个年代,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发行债券,其实门槛不低的,受到各种限制。尤其是地方,要百强县,或者要省级发改委批准,难度非常大。但对地方而言,4万亿的配套资金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而完全不需要上级审批,想发多少就发多少的“政信类非标”,就是这种:也就是地方ZF控股的某公司,作为融资主体,而非地方ZF自己作为融资主体。本质就是地方国企,但被赋予了“薛定谔”的地方信用。相信不少人之前都买过类似的产品。差不多10多年前,老南还在券商工作,和总部债券部的投行领导,拜访各地财政。其中一个局长对于金融杠杆的认知,当时还是很先进的。他说,以前我们就这点财政留存,医院、学校、马路到处都要用钱,完全不够。但现在,我们只要确保这些留存,足够还利息就可以了,本金只要可以续作,我们的资金使用效率,翻了N倍。理解没?以前1个亿只能干1个亿的事,现在1个亿的收入够还利息就行,能干10个亿的事。基本上从08年之后,整整10年,这个产业链,让无数的人赚的盆满钵满,不少地方也通过这个渠道,大量融资,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的GDP。所以,这类公司的收入,主要就是靠ZF补助,应收账款,基本都用在了当地财政。感受下,某县的城投数据:这个平台,每年只有小几千的净利润,但要还2亿左右的债务本息,所以,大头是政府补助收入。关注拾榴询财,评论区特别精彩👇02当然,这个提升GDP,往往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的确超前完成了不少县级市的市政建设,提高了当地居民生活品质。而且这个过程也拉高了整个基建生产链的就业、收益。但另一方面,的确有超出需要的浪费,比如当年闻名的某县水司楼:此外,长期债滚债,财政纪律缺乏约束,也导致部分地方债务超标,只能借新还旧。实际上,这些风险在过去几年,已经开始了。去年老南在视频里就提到过,广发统计的地方城投非标违约数据: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些违约,可以说和地方ZF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最早期的城投非标,是有三件套的——ZF承诺、财政承诺、人大决议。那个时候,还真是刚兑。后来,上面严格禁止了这类行为,三件套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说到底,就是一个地方国企借钱。如果还不起,也就是地方国企破产而已。无非之前地方还有个忌惮,就是万一违约了,其他金融机构就不和自己玩了。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下天津GDP是哪年突然断崖的,这个开端,正是从当地一笔城投非标违约开始。导致被各地金融机构列入黑名单。但现在已不是当初,疫情3年的消耗,加上卖地困难,地方的财政压力前所未有,各地不断爆出违约。就在前两天,财政部网站刊登了《财政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072号(财税金融006号)提案答复的函》,说得非常直白,各位感受下:
2023年1月8日
其他

视频来了:2023年如何理财——到底了吗?

《2023年如何理财》,如期而至。从2019年第一期开始,这已是第五个年头。22年的标题,是冬月梅花凌寒开,今年则很直接——到底了吗?老南相信,大家普遍关心:股市到底了吗?房价到底了吗?人民币贬值到底了吗?债基银行理财下跌到底了吗?以及最关心的,我们的经济到底了吗?在本期视频,我们会和大家一起“复盘2022”,分析各类资产、各类策略;以及为何今年有的基金抗跌,明年还能继续?为何4季度债基、银行理财调整,还能买吗?我们会一起寻找
2022年12月14日
其他

工作又保不住了?这事听了后,有点慌

老读者应该知道,我们公众号长期以来的文章,还是以缓解焦虑为主。不过最近,老南遇到个事,还真有点小焦虑,今天和大家聊聊。01上周,老南这里一客人,在我们这里咨询很多年了,突然问了个事,关于AI。因为涉及隐私,所以具体情况会说得模糊点。这客人的工作,是美术设计,前阵子,他们公司开始测试一个AI作画系统,结果他发现,居然AI进行美术设计,真的可以替代人工了。几句描述,大家感受下:有点当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味道;可以听懂人类的想法;部分设计师工作量降低九成;这样的一个设计师,大概1w块/月。当时老南听到这事,就觉得有点小牛逼,但也没多想。关注拾榴询财,评论区特别精彩👇02结果没两天,巧得很,老南看到一个新闻:在美国,一场绘画比赛,一个AI的作品,战胜了所有人类,拿到了第一名。各位感受下:事后评委表示,并不知道这是AI的作品,但即使知道,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关键这事,在网上吵翻了,不少人在网上直接开喷,认为这个作者没有资格获奖。因为这个作者不是画师,而是一家游戏公司的老板,这哥们看到一个AI画图软件——Midjourney,进入公测阶段,就申请了个玩玩。输入文字,让AI返回符合描述的图,然后就把其他画家碾压了,拿了个一等奖。03然后,这事还没完。就那天,老南朋友圈里,看到某大厂出来的一朋友,也在谈AI的事,就和他聊了几句。这哥们是技术出生,脑子很活,老南之前听他提过,在做人工智能的一些产品开发。然后,他把自己的产品视频,发给老南看了下,依然很震感。速度是目前人工的50倍,精确率更是比人工高很多。用他的话说,这个设备,可以让这个细分行业里,70%的人下岗。不过,他对于人工智能,也有自己的观点,即:别指望AI能做创新型工作,那不容易。但是,AI真正能大面积取代的,是“重复脑力劳动”。04注意这个关键词,“重复脑力劳动”,非常精准了。所以,焦虑就在这里了,你的工作,属于“重复脑力劳动”吗?如果属于,你要稍微焦虑下,尤其你离退休还有N年,真要考虑下自己的职业规划了。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AI的替代还早,甚至这只是资本在炒作。当然,这里面的确少不了资本的炒作,但只要你去亲身体验下,AI在部分行业的应用,就会理解,这个趋势已经在形成了。如同当年工业革命,把不少行业直接淘汰一样,历史的车轮,就是这么无情。之前是人被机械碾压,这次是碳基被硅基碾压。结老南后来和开篇提到的客人聊了下,建议他关注下ai作画的项目管理,和模型调整。有些趋势,既然挡不住,就要提前拥抱。下周四晚8点,石榴叔会就南京学区房的交易新动向,以及中小学教育新变化,做一期直播。很多人关心学校排名。哎!现在哪里还有排名,外面造假成风,对孩子来说,只有适合和不适合。很多大实话,真不能写进文章,会被举报。-END-作者:南小鹏,拾榴询财创始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作者。金融从业
2022年9月8日
其他

石榴叔一对一学区房咨询

为什么限定南京?学区房的背后是教育,不同城市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包括升学政策、招生政策、学校情况等,需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掌握一手消息。石榴叔长期关注教育,深入一线市场,在南京操作过几十套学区房。3
2022年9月5日
其他

暗夜一对一房产咨询介绍

99%。随着房产黄金时代落幕,普涨已经不可能了,一九分化时代来临,作为大资金吨位级标的,房产的一次不当决策,都可能让你的阶级之路到头,让你的后代更加艰难,可谓一错毁三世。1
2022年8月30日
其他

如何愉快的度过经济下行期

最近很多人问老南,要不要移民。1先聊个宏观数据,上周五,4月社融数据出台,市场上各种悲叹,尤其是新增贷款断崖式下跌:这里面最明显的,是居民部门贷款,在过去5年里,仅次于20年1月,也就是新冠首次爆发的那个月。但是,反而有个数据出现了增加,就是M2。4月M2同比10.5%,较前值走高0.8个百分点,M2增速已经创下2020年12月以来的单月新高,M1增速同样超过了去年绝大部分月份。这就很有意思了,社融下滑,尤其是个贷断崖,意味居民需求萎缩;但M2上涨,也就是企业和居民存款偏强。其实原因很简单,4月的社融,基本靠政府加杠杆来扛着:4月份,光增值税留抵退税,就超8000亿,所以M2上来了。但因为疫情,不少业务客观受到了影响,包括个人信心,也导致需求萎缩,个人和企业加杠杆意愿不强,所以社融下去了。2所以,如我们《楼市大营救,开始了?》中聊到,最近会在鼓励自住房产购买上,开很多口子。但特别注意,这个举动,只针对居住属性,依然会严格压制金融属性。如今天,宣布首套房,贷款优惠20bp的政策。但很多人没关注到,这个政策的指向,有个定语——普通自住房。以上海为例,这个普通自住房的标准,了解下:1、五层以上(含五层)的多高层住房,不足五层的老式公寓、新式里弄、旧式里弄等;2、内环≤450万元/套、内外环间≤310万元/套、外环≤230万元/套;3、单套建筑面积≤140平方米同志们,上海内环450万以下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房子,想想都摇头啊。3这两天,不少朋友和老南聊天,最近负面新闻看了太多,是不是要移民?老南一概建议,不要在焦虑的心态下,做出重大决定,务必冷静思考,尤其现在互联网上,很多信息真真假假。另,都推荐他们去好好看看,老南推荐多次的,温铁军在香港大学的讲座《十次危机》。为何老南在这两年,反复建议大家看温老这个讲座,就是让大家降低点没意义的焦虑。焦虑只是一种情绪,情绪从来都不能解决问题,情绪只会让你做出错误的决定。更应该把问题看透,看明白,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认真看完这个讲座,你会发现,每次危机中的救市方案,都会带来巨大的机会。如15年的地产,08年的4万亿,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西部大开发,92年邓公南巡后的公务员下海潮,等等等等。哪次不是改变命运的重大机遇,关键在于,机会出来后,你看不看得到,以及看到后敢不敢。所以,为何我们年初视频里,2022的“每年一图”,是这张?现在明白没?
2022年5月15日
其他

楼市大营救,开始了?

“未来几个月,会有一轮又一轮的楼市松绑政策相继出台,毕竟不能等到快不行了,再人工呼吸。”这是一个月前,我们文章中,对楼市的判断。就这20天,超过40个城市陆续出台楼市松绑政策,名气大的二线省会城市,就剩下成都、西安、武汉、杭州了。加上各种销售数据的强势反弹,这是全面回暖的信号?1怎么一下就扛不住了?地主家没有余粮了。更惨的是一季度,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52.9%,土地流拍数量共计1631宗。具体看,土地出让金超过500亿元的省份只有4个,依次为浙江(904.5亿元)、江苏(525.9亿元)、北京(513.8亿元)和山东(511.0亿元)。能再具体点?就拿4月份来说,成都土拍6宗流拍、28宗底价!南京土拍6宗流拍、8宗底价!天津土拍15宗停牌、9宗流拍、5宗底价!其中不少还是国企央企在“下单”。二线省会城市尚且如此,三四五线城市更是卖不动。民企开发商今天的表现,和过去高溢价拿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怎么就不敢拿了?融资难、家底薄、资金链紧张。开发商现在谋求的不是发展,而是如何活下去,所以在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拿地非常慎重。当然,很多地方觉得好地现在拿出来,拍不上好价格,所以留留再卖……2政策究竟有多利好?根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有100个城市调整了房地产相关政策,四月份尤为密集。早期阶段,政策多以购房补贴或公积金贷款放松等,试探性松绑为主,主要涉及提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降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放宽公积金贷款使用条件等。最近政策力度明显变大,有开始对限购、限售在内的限制性措施解禁的,有补贴契税的,有买新房直接补贴房款的,还有首套房首付只要两成、二套三成的,个别开发商更是离谱,只要一成。要说让人拍案叫绝的新政,非长沙莫属——房子出租后不纳入家庭存量套数,有华尔街的操盘水平。一句话,想尽一切办法,刺激新房销售。特别有意思的是,多地政策出台都是偷偷摸摸的,官方没有任何文件,官媒也没有任何报道。为什么?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楼市政策放松的常态,只要不冒尖,自然不受关注。被追究了,就悄悄地把政策收回去。怕什么?怕房价暴涨,商品房作为民生商品,要守住这条民生底线,这也是中央的态度,从未松口。3这轮政策放松,有效果吗?从数据上看,有的,直接受益者是刚需和刚改。整个五一,尤其新盘销售,数据很漂亮,尤其同比。外面有一种说法,金五银六要来了。真的吗?我觉得这是极小概率事件,因为中央的态度非常坚决,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央行第一季度货币执行报告上写的非常清楚: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限售解除在于盘活存量,带动新房,而降低首付的目的,在于让刚需能上得起车。五一短期数据的爆发,只是真实居住需求,严重压缩之后的释放,市场信心根本没有修复。让我有些担心的是,市场分化变得比之前更明显。一个分化是针对新房的,好卖的和不好卖的。准确说,越好卖就越好卖,越不好卖就越不好卖。还记得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说的,一些率先解除限购限售的区域,反而成了官方认证不能买的。另一个分化是针对二手房的,新房和二手房已经是冰火两重天。很多城市二手房存量不断创新高,流动性接近冰点,限售一解除,大量房源涌入市场,根本承受不住。踩踏是必然的,之前被炒过头的,想跑就必须降价,谁降得多,谁就能先跑,一旦有真实成交,心理价被打破,市场情绪就会爆发。结千万不要有“救市就是让涨价”的心理,救的是房企,救的是新房的成交量,救的是......这次和过去不一样,一是没钱,二是没信心,三是房地产去金融化的决心无比坚定。稳!将是未来几年,楼市的中心思想。限售解除长期看,会让分化进一步加剧,卖二手房越来越难,所以要珍惜每个认真砍价的看房人,大差不差就签了吧!买新房的话,往人多的地方钻,接下来有大把的好机会,自住需求要放在第一位。控制杠杆!降低收入预期。纯投资?闭着眼睛买房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换句话说,买不好会亏钱的时代来了。即使未来几个月,还会有更加激进的松绑政策。-END-推荐阅读
2022年5月12日
其他

元宇宙的秘密,都在股价中?

资本定价能力1最近元宇宙火的很,海外是Facebook直接改名Meta,全面ALL
2021年11月4日
其他

最肥美的利润:业绩还是情绪?

记得看文末周四晚,老南做了场直播,不少粉丝反应没来得及听。考虑一口气讲了一个多小时,信息量太大,干脆把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一个部分,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下。关于投资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开始前反复强调,希望大家,不要简单抄答案,而是更关注老南的逻辑。因为我们都会犯错,但有逻辑的犯错,起码在复盘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的优化、迭代。1今天的《中国基金报》正巧发了个新闻——《分析师怒怼中芯国际技术大拿:你算老几?》,和我们这个话题非常契合:网传的某半导体业内交流群中,被称为“中芯国际光刻胶负责人”的杨晓松,被某券商分析师怼了。图片来源:中国基金报看的老南手捂菊花,笑而不语。这个冲突的背后,正是常见的,“股价”和“现实”的背离,也就是“预期差”。2在周四直播中,老南提到,对股票的认知,一定要好好研究这几年,茅台的股价,非常有代表性。18年以来,股价翻了6倍的茅台,最近半年,下跌了30%。为了更直观的看下茅台股价,和估值的关系,我们用“滚动市盈率”TTM-PE
2021年8月1日
其他

土豪设海外信托托孤,律师狸猫换太子自家人上位

https://www.eccourts.org/zhao-long-et-al-v-endushantum-investments-co-ltd-et-al/
2021年7月25日
其他

百亿基金排名集体暴跌,你的基金还好吗?

跳水梦之队1老南今年几次直播中,包括月初的《拐点将至,下半年如何理财》中,都反复强调过一个观点:今年,规模大的股票型产品(含公募、私募),会吃亏。为什么这么说?老规矩,看数据。这是老南从数据库中导出的一张数据表格:1、筛出百亿以上的大基金:一季报100亿以上的混合型基金,去掉B类C类、战略配售,以及2021年以后发行的。共76只,合计规模1.3万亿。2、列出3个时间段的业绩:2020年全年,2021年春节前,2021年春节后到端午前。3、算出这些大基金,在上述3个时间段的排名:排名越靠前,红色数据条越短;排名越靠后,红色数据条越长。然后这张图,太有意思了:图片来源:WIND、石榴询财1、无论是2020年,还是今年春节前,这些百亿基金,业绩排名都不错,有不少还很靠前。(第三、四栏,红色数据条,普遍较短)2、几乎所有百亿基金,今年春节后,排名全部大幅下滑(最右一栏,红色数据条,显著超越前两栏)。3、只有5只例外(黄色标记),其中3只,还有很强的行业属性,一个军工,一个半导体,一个新能源,看过我们年初视频的,是否会淡淡一笑。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春节一过,这些百亿基金,就不行了?2必须客观的说,大部分百亿基金经理,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还不至于过个春节,就放飞自我,集体水平下降了。原因只有一个,市场风格变了。从交易角度而言,19年以来的行情,主要是各种行业茅,还有消费、医药、新能源。基本都是大几百亿、上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大市值股票,市场形成了明显的抱团风格。还记得不,年初时候,市场上海盛传一个段子,市值低于300亿的股票,很多公募看都不看。这样的市场环境,对于百亿级的产品,无论公募私募,都非常容易发挥,抱团大市值龙头股就好。但这个风格,随着春节后的调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因为各种大盘茅,被蜂拥而至的资金抱团买入,太贵了。还记得老南在直播中,多次建议持有沪深300的,建议更换成中证500?因为代表中小市值的中证500,会明显强于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事实就是,春节后至今,中证500(下图紫线)跑赢沪深300(下图蓝线),近14%。而这些百亿基金的重仓股,呈现明显的超大市值特征。毕竟百亿基金规模,买20、30只行业茅,多容易;但如果是中小市值的票,那得要配置100到200只了,配置难度不是一般的大。通俗的说,去年的股市,犹如平原作战,大基金犹如大集团装甲化作战,直接一路平推,得心应手。可是今年,市场的机会,犹如热带雨林,是特种部队小规模分散作战,你装甲车压根开不进去。所以,这种风格的变化,在资产配置上,也要做对应的调整。3国内在基金配置上,往往重投前,也就是销售,但是弱投后,就是管理。对于上述的变化,并非是让大家,把手上规模大的基金都卖掉,而是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适度调整。如果你是求稳健的,那这些大规模的基金,拿着也好,但别预期今年,有特别好的超额收益。如果你追求超额收益,但手上大仓位,都在这些大家伙身上,那就需要适当调仓,选择一些规模较小,如30、50亿规模的优质基金。写到这里,还记得,去年年底,老南《拥挤的股市,要钱?要良心?》中,那预测不:明年市场还是有机会的。但今年暴增的规模,会在明年,让不少公募、私募,死的很难看。其实,选择优秀管理人,很多时候,不仅仅是看业绩。更要看在一些关键时点,是要规模(赚快钱)、还是要业绩(赚口碑)。只有把投资人利益,长期放在首位的管理人,才是真的,值得长期托付。毕竟,历史业绩已是历史,但道德操行,更持久。结所以,经常有粉丝留言,问基金如何配置。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几句话,或者一篇文章回答清楚。很多时候,不仅仅是把每个基金、基金经理的风格,了解的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要有交易思路,对市场风格有一定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基金组合的配置。但无论怎么说,长期把产品业绩(客户利益),优先于产品规模(管理人利益)的,都是值得尊敬的管理人。继续代言老南的年中视频,看过的都说好:-END-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创始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作者。金融投资从业17年,曾就职海通证券,国资紫金所。推荐阅读
2021年6月14日
其他

拐点将至,下半年如何理财

最近不少网友比较纠结。基金快涨回来了,要卖吗?股市春节后暴跌,最近反弹了,会持续吗?疫情以来大宗商品暴涨,通胀来临,对自己有什么影响?......熟悉老南的朋友都知道,除了免费的文章、直播,每年我们会做两期视频。一次是春节前后,给全年配置的建议。一次是年中,谈谈下半年配置的变化调整。今年的年中视频,原计划
2021年6月3日
其他

从超生罚款到三胎开放,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发展是硬道理昨天,三胎的有关新闻公布后,全网段子手开启了群嘲模式。瞬间,老南微信上,几百个段子,不重样的。但理性分析这事的,并不多,老南尝试写一篇。不对的地方,欢迎各位批评指教。1三胎这事,实际上,和99%的人,关系并不大。根据老南40年的浅薄人生经验,中产、小白领、还有那些躺平的年轻人,别说二胎,一胎都难。真正有兴趣的,只有两个群体,一是土豪,二是穷人。因为这两个群体,子女教育抚养的边际成本,可忽略不计。前者是太有钱了,付得起。后者是天生没钱,无所谓,也就多一双筷子,但未来多一个机会。也正因为此,没全面放开,还是限制在三胎,主要也是怕后者敞开了生,扶贫又要再来一次。老南估计我们的粉丝,对真正的穷人没什么概念,强烈建议看下竹内亮导演的这部纪录片,《走近大凉山》:
2021年6月1日
其他

公寓是极差的投资产品

定向消灭中产的八大陷阱之一1最近,石榴叔和一个分销的老板聊天,他说现在分销对住宅兴趣都不大,卖公寓好忽悠,专门找小白买,能蒙一套是一套。毕竟不限购,总价低。很多人好奇,卖一套公寓,中介究竟能拿多少佣金?最多十个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佣金够高,很多销售和大V,就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引导客户购买。去年,有一段时间,不少楼市自媒体不是这样说嘛:不买公寓,就不是独立女性......这是要鉴定女生智商?美其名曰,婚前财产。文案写得真不错。如果不结婚,在闹市区有个属于自己的小窝,应该会有安全感一些(总好过位置偏远的住宅,夜晚一个人时想出来走走,都会觉得不安全)如果结婚了,自己的公寓可以拿来出租,或者放着偶尔来住下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总好过,结婚之后吵架了,对方不认错不哄。你想一个人安安静静想想这段关系的时候!你都不知道还能去哪里?等于,花了几十万,买的不是房子,而是安全感。不买是不是就没安全感呢?PUA式营销,鉴定完毕。2在投资界有句老话:“中介抽水比例和标的实际价值呈反比”。我们在这里说的公寓,是40年产权,不能落户,没有学区的。简单粗暴地说,市面上95%的公寓都是坑,而是是大坑,剩下的5%,多半不会拿出来公开出售,更不需要中介到处找买主。这几年,公寓进入“野蛮生长”阶段。有几组各地公寓的数据,供大家参考:成都:目前的公寓产品的库存,即使从现在开始一套都不新增,够卖5年;济南:达到了近5年高位,去化周期高达46个月;郑州:需要99个月才能完全消耗公寓存量;广州:需要17个月才能完全消耗公寓存量;深圳:自2015年以来,每年公寓的供应量都大于成交量,2018年和2019年公寓供应量,约为销售量的两倍。存量压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各地批了超量的商业用地,开发商随行就市打擦边造了超天量的公寓。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公寓的生态系统出了问题。公寓,作为过渡型产品,尽管商水、商电、没有燃气、梯户比高、公摊高、物业费高等缺点明显,但在房地产市场是个很好的补充,给买不起、买不了住宅的人提供了一个选择。然而随着公寓遍地开花,早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人员流动性大,安全隐患多,管理混乱,设备老化快,没准你的邻居就是个公司。目前购买公寓的,绝大部分都是投资客。3投资考虑的是回报率和流动性。卖得出的房子才能称之为投资品,卖不出的房子就是消费品。你到附近中介门店问问,他们一年能成交几套公寓。公寓为什么卖不掉?在二手交易环节中,足以让你交到口吐白沫的税费。举个例子,一套200万购入的公寓,2年后卖280万,需要缴纳40万的税,大概15-20%(各地会有差异,算法比较复杂,不增值就不高,增值越多就越高)。同样的普通住宅,满2年只要2%左右。按照有些地方二手房交易的惯例,房东如要买家承担全部交易税费,公寓的市场接受度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想买公寓的人,为什么不去买新的?老公寓想脱手,只能狠狠地打折,谁又愿意呢?房东的心情可想而知……公寓,现在在银行是无法抵押的。别信什么“买公寓当房东,低投入高收益”、“如果烂了就当出租,一直租下去,给小孩留点财产”,如今公寓的租金回报率,连银行R2、R3级理财都跑不过。2021年1月8日,潘石屹在SOHO中国租赁表彰会上表示,在中国,公寓回报率在1%。即便在一线城市优质区域,回报率也就在2%左右,这还没把空置率算进去。三四线城市甚至根本就租不出去。我不知道有些中介是怎么算出来7%的回报率,大概率是和“公寓托管”联合割韭,制造一种前程美好的假象。又或许一年都拿不到,毕竟合同签了,首付交了,带你买房的中介,就把你从微信里删了。结肯定会有中介说,早几年买的公寓,现在租金可以覆盖月供,白落一套房子。我就想说,如果当时你买的是住宅,恐怕已经翻倍了吧。参照物很重要。当然了,对于那些极限刚需,如果确实是要买公寓的话,首要考虑地段、人气和品牌,最好选平层,打消未来以小换大的想法。最后,还想提醒大家,警惕“商改住”,这是一个掉进去完全没机会爬出来的天坑。好了,继续代言,我们一年一度的视频,看过的都说好:-END-作者:石榴叔,资深媒体人,从业20年,专注金融、地产行业。因为有着敏锐的嗅觉和独立的思考能力,擅长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穿透产品。真相比真理更重要。推荐阅读
2021年2月7日
其他

拥挤的股市,要钱?要良心?

谈良心,伤钱1开篇不说股市,照例先讲故事。这阵子,有个叫丁真的藏族小伙,突然爆红起来。原因是长的帅,以及“清澈”的原生态笑容。随即,丁真所在的理塘,上了热搜。可以看下百度指数,长期被所谓摄影天堂“新都桥”(绿线),碾压的“理塘”(蓝线),突然飚了起来。老南作为05年,就开始川藏线瞎逛的老驴而言,估计很多冲着丁真,而去理塘的,要失望而归了。318国道,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风景美不胜收。但理塘,其实长期都是一个洼地,因为旅游资源相对匮乏,往往都是过路的一个休息点。当地唯一一个知名景点,就是长青春格尔寺。老南05年拍的:最近丁真爆红后,老南和一帮常跑318的朋友聊了下。都觉得,理塘这次火是火了,但当地旅游资源,完全扛不住这样的关注,搞不好最后适得其反,把口碑搞坏了。俗话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没真材实料的火,那是虚火,反而伤身。2019年的网红,你还能报出几个人的名字?(杨超越除外)2回到我大A股,4季度以来,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拥挤。截至10月末,公募基金规模,达到18.31万亿,创历史记录。截至11月末,今年新基金募集规模,
2020年12月6日
其他

为什么理财越折腾越亏钱?

过度交易,越过越亏钱1开篇先问大家个问题,你算过,你持有多少个理财产品不?基金、银行理财、保单、信托、私募、股票等等。16年,老南从金融机构出来创业,做买方理财咨询以来,每天各种客户、各种产品的咨询,也浏览大量业内、业外信息。发现,理财,明明是很简单的事,被越搞越复杂了。2如基金,老南见过最多的客人,持有30多只。按照老南的习惯,每次季报、年报出来,总要看看股票仓位、个股持仓、阶段业绩、基金经理有无更换等信息的吧?30多只,光看看,再分析一轮,就是极其痛苦的事。而且,基金本身就是高度分散投资,你持有这么多基金,股票分散程度,本身就已经高度指数化了,不如直接拿指数基金了。问这客人为啥这么多基金?不是某某销售推的,就是网上某大V推的,结果不知不觉,就买了这么多了。关键,从来只推荐买,然后就没然后了。毕竟,人家销售佣金、广告收入都拿完了,谁还管你以后怎么办?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家庭理财,权益类产品,构架个公募或私募的组合,其实钱少3、5只,钱多7、8只就可以了。又不是几个亿,需要那么复杂?大部分理财操作,只是在销售人员KPI、自媒体软文的诱导下,进行的无效操作。所以,大家说老南直播太少了,一年也就3、4次。那是因为,真没那么多值得说的啊,大部分都是杂音。3还记得今年1月,老南写的《一天狂卖超800亿疯抢背后》不?短期业绩靓丽的,先趁着热度,赶紧募资,把规模做大,把管理费多赚点。销售机构也拼命吆喝,认购费、尾随多赚点。至于以后赚不赚钱,管他洪水滔天。实际上在12月也写过(《基金大涨能追吗?》),当时就提醒大家,这事不靠谱。现在,感受下,这位被吹成神的基金经理,旗下管理的基金,之后的业绩排名。大家都在红框,短期排名最高的时候冲进去,之后就………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从业6年,因为一年业绩第一,就从几十亿,快速跳到管理800多亿。业绩怎么可能好。有意思的是,老南在写这篇文章时候,还发现一个瓜。这哥们管理的,业绩最好的一只,广发鑫享混合(上图蓝线、绿框),排名的确很好,而且明显比他自己管理的其他基金,好很多。不过,相对于800多亿的总管理规模,这只神奇基金,仅不到4亿,而且是封闭的,买不到。看到这里,这只业绩神奇的基金,背后的套路,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权益类投资,在老南看来,适度择时,别买在行情高位,或者行情高位该走要走。然后选择个靠谱的管理人,尤其别追热度,长期持有就好。当然,并不是所有受追捧的产品都不好,但这样的产品真不多,而且你即使追了,也买不到多少。实际上,A股市场,长期年化(最好10年),有个10%-15%是及格水平,15%-20%是优秀水平,20%以上,是大宗师水平。明明很简单的事,被搞得很复杂。现在,回头看看老南9月底写的《蚂蚁战略配售基金,谨慎参与吧》,是不是也是一样的道理?当时多少人在推?1300万人买了。老南写这篇,当时留言区给骂的。现在呢?当然,当时老南并不知道蚂蚁会被暂停上市,无非专业角度,判断这事不靠谱而已。毕竟,我们这个公众号,5年了,从不接软文、不接广告,就是为了客观。4此外,这几年,因为互联网金融的高度发展,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完成全球几乎各种品种的交易。有产品,就有生意,有生意,就自然有推广、有广告。但这些为了生意而推广,怎么可能客观?如老南在5月《听说港股打新稳赚钱,我笑了》、10月《港股打新,五个月前的预测对了》文章中,连续两次提醒,港股打新风险加剧。最近这一个月,不少人快把之前赚的吐光了,甚至直接亏狠了。图片来源:TradeGo实际上,家庭理财,真没必要搞那么多品类,又是黄金、又是港股、又是比特币、又是原油、又是可转债。你真有这么专业?能把这么多交易品种的逻辑、风险都搞明白?大部分都是一开始小试试,挺赚钱的,然后大资金冲进去,被割韭菜了。当然,推荐你去交易的大V,是没任何风险的,人头费赚的盆满钵满。结所以,对大部分人而言,理财真的是做减法,选几个好产品,长期持有就好了。越瞎折腾,越亏钱。不过,长期持有,的确非常逆人性,瞎折腾,才是顺人性的。当然,赚钱这事,从来就没顺人性过。-END-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创始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理财通识第一课》作者。金融投资从业17年,曾就职海通证券,国资紫金所。好书来了避免踩雷是投资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一顿午餐钱,就可以答疑解惑!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老南新书推荐阅读
2020年11月5日
其他

港股打新,五个月前的预测对了

肉吃不到,别自己成了肉。1今天再聊下港股打新。5月份,老南曾经写过一篇:《听说港股打新稳赚钱,我笑了》,一方面提醒大家:不是不能打,但对专业要求非常高,需要对公司的基本面、估值、市场观点,有一定的认知。闭着眼睛打,搞不好年底一算,亏钱了。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为何这么多自媒体,几乎都在猛推港股打新,并包装成暴利。这阵子,只要去一些港股打新的论坛看看,太多这样的,你在大V那看不到的,真实声音:如嘉和生物:中签率低吧?搞不好还亏钱:如福禄控股:现金1手,如免认购费还行,如有50认购费,2%中签率,基本全亏。大甲,小甲,中甲全军覆没,还亏利息。乙组要涨30%才保本,利息亏得更厉害。甚至国配,要涨13%才保本。如云顶新耀:这才过去5个月,港股打新市场,已经比上半年,恶劣多的多。甚至老南这么小心的,都有新股出现小幅亏损。好歹中签的票,卖出基本在高点,算是总体还凑合,但也明显比上半年难的多。2为什么港股打新市场,会快速恶化?一方面,各路自媒体,为了赚推荐费,各种猛推下,越来越多懵懂小白,进入这个看似捡钱,实则非常专业,且凶险的市场。数据来源:trade
2020年10月15日
其他

蚂蚁战略配售基金,谨慎参与吧

理财,就是把账算清楚。1这两天,不少网友给我们留言,问“蚂蚁战略配售基金”能不能买。听的老南一脸懵逼,还有这种基金?产品怎么设计?然后问网友要来产品介绍一看,立刻手捂菊花,笑而不语。“计划战略配售蚂蚁股票”,咋就成了“蚂蚁战略配售基金”?完全两回事啊。2照例说故事。其实这半个月来,在财富市场,蚂蚁金服Pre-IPO的各种产品,那是相当的多。因为老南的主业毕竟是买方咨询,每天客户各种产品发过来,问能不能买。比如这种:【蚂蚁集团香港打新——**基金锚定额度,券商通道】1.**基金国际配售(锚定)额度,获配概率市场最高;2.券商通道,投行费用5.5%内扣,100万美金起投,没有后端carry;3.退出灵活,可委托券商或自行指令退出。上市在即,最后机会!还有这种:对于这些血统纯正的,真的是全仓干蚂蚁金服的产品,老南给客户的建议基本一致:不建议参与,真看好,可以参与港股、A股蚂蚁金服打新,然后上市后,暗盘或者开盘后买入并持有。3为什么?先想想,参与这些基金,赚的是什么钱?其实是两部分,一是新股收益,二是上市后收益。以阿里港股上市为例。176港元上市,开盘当天最高价189.5,最低价187。新股收益,在6.25%—7.67%之间。上市后,阿里最低跌到167,最高到292,上市后收益,在-5.11%—65%之间。前者,只能通过战略配售、锚定基金或者打新股这些方式参与。后者,有股票账户,就可以买入参与。那问题来了,我们算个账,用上面的那两个产品的条款,用阿里巴巴的走势,来衡量下。如是产品一,当天可卖出,要收5.5%的费用,那你的收益,只有2%上下,大头给机构赚取了。如是产品二,4%的固定费用,加上20%的提成,锁定一年。你新股收益的一大半给机构无风险赚走了,之后的上市收益,还要倒贴20%给机构。账算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金融机构挺黑的?其实金融,本来就是赚的信息不对称的钱。4回到这次的“蚂蚁战略配售基金”,为什么老南不是很建议参与。1、根据公募基金的监管规则,单只股票比例,不能超过10%。实际上,宣传材料上也提到了10%,但是一行小字。也就是说,这些基金,最多最多,只有10%的头寸,能参与蚂蚁份额,90%和蚂蚁无关。所以,只能叫“10%蚂蚁战略配售基金”。2、蚂蚁作为一个万亿市值的超级大盘股,上市首日价差,老南认为,并不会特别大,有可能和阿里香港上市类似,在10%以内。按照10%的头寸占比,对整个基金的增益,也就1%。别说吃肉,喝汤都没油花。所以,如果你真的看好蚂蚁的长期走势,上市后,合适的价格,在二级市场买入就好。如果想赚新股价差的无风险收益,老老实实打新,拼人品就好,而且估计价差也不会特别大。实际上,2018年7月发行过6只配售基金,封闭三年。2年多,收益率差不多2级债基水平,年化4%到8%之间。这两天,这几个基金的场内,都涨了不少。估计有人,直接去买这些去间接参与蚂蚁了,赚完就走。不过老南并不看好这思路。当然,老南也提出个质疑,国内任何金融机构上市,如工行上市,是绝对不敢,亲自下场猛推“工行战略配售基金”的,不然铁定给监管爸爸抽死。而这次5只600亿规模的“蚂蚁战略配售基金”,仅在蚂蚁销售。蚂蚁用自己的流量,让自己的客户,给自己上市充值,这种关联关系,有点赤果果啊。结当然,蚂蚁未来的走势如何,老南水平有限,不加以评判。只是,告诉大家,理财,无非把账算清楚,就可以了。-END-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创始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理财通识第一课》作者。金融投资从业17年,曾就职海通证券,国资紫金所。好书来了避免踩雷是投资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一顿午餐钱,就可以答疑解惑!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老南新书推荐阅读
2020年9月23日
其他

股票投资,买公募基金?还是私募?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过去这两年,A股的收益率相当不错,不少投资者,也更倾向于通过产品,进行股票投资。毕竟专业化的市场中,个人水平难以跑赢专业投资者。所以,很多客户咨询老南,买公募基金好?还是买阳光私募好?1目前国内,合规合法的,投资股票的产品,主要就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私募或信托形式)。所以,在进行股票投资,具体产品选择时,尤其对有一定资产规模的投资者,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本文不是简单的说,公募和私募谁绝对好,而是从选择角度来告诉你,哪个更适合你,以及选择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我们先看下,股票基金指数(橙色)、股票型私募指数(白色)、Wind全A(黄色),2007年以来的走势,比较下:图片来源:石榴询财
2020年8月10日
其他

牛B私募,背后的秘密

没想到啊!1今天聊个有意思的话题。最近,因为股市大火,找老南咨询信托的,越来越少,咨询投向股票的基金、阳光私募产品的,反而越来越多。虽然不建议在收获的季节播种,但产品本身还是要分析下的。在分析的过程中,老南发现个挺有意思的角度,自己之前也没注意过。2照例不涉及广告,就叫A、B、C,四个产品吧。A私募,最近因为一件事,多家媒体报道了下,好几个客人都来咨询。看下历史业绩,还是很不错的,这6年,妥妥的年化20%以上。而且大多数年份,排名行业前20%。然后,让我们换个
2020年7月19日
其他

优秀的管理人怎么选?

一将难求最近,每天白天老南都要去医院,做康复治疗,所以时间不够用,今天写篇短的。针对我们前天的视频后(《【视频来了】当闪电来临,你不应该在哪里》),老南看到不少网友留言问,如何选择优秀的管理人。必须要负责到底,把逻辑告诉大家。1首先,看产生收益能力。老南看优秀管理人,无论公募、私募,很少看年度排名。更喜欢看5年,或者更长周期的相对排名。因为,投资从来不是短跑,而是长跑。短期一年的TOP业绩,并不能得出未来每年都会很好的结论。其次,当年的年度排名,已经是过去时。从业绩归因角度考虑,TOP10的排名,大概率和集中持仓有关。如去年的TOP,基本都是重仓科技,今年上半年的TOP,基本都是重仓医药。搞不好,你看到过去的业绩好,就冲进去,正好赶上行业轮动,买进去就被套了,然后看到其他呼啦啦的涨。比如最近,你7月初冲进去买上半年最好的医疗类基金,这会可能不赚甚至微亏,然后周期类的银行地产,涨疯了。所以,老南更喜欢看长期业绩,如5年以上,是不是持续在行业的前30%甚至10%等。2其次,看产品风控。绝大多数人,只会看赚钱,从来不看亏钱。但优秀管理人,往往在风控上,有独到的地方。比如,你可以去看看,在市场不好的时候,管理人产品整体回撤情况。你可以在一些市场的走坏关键转折点,看产品净值的变化。(回撤:某一段时期内,产品净值从最高点,回落到最低点的幅度)也可以用一些工具,去看产品的SHARP比率等。3再次,看管理人逻辑通过上述筛选后,如果觉得不错的,老南还会去侧面观察管理人的逻辑和品性。一方面,老南会去看看这人的公开发言。毕竟整天看这些,看的多了,基本上能看出来这人的水平到底怎么样。另一方面,看管理人的披露持仓数据。如仓位、持仓股等,反推管理人是否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分析他的投资风格,市场研判能力,行业选择水平、偏好等等。这些公募都披露的很详细,季报年报里,全是宝。私募则比较麻烦,有些规范的私募,给投资人的季报年报,会披露的非常详细。但老南也碰到过一些垃圾私募,居然几年了,不给投资人披露任何信息。此外,也会采用一些量化工具(公募可以去晨星、东财。私募大部分是收费的,就不做广告推荐了)。去通过一些量化指标(如sharp、Beta、Sortino、年化波动率、标准差、相关性),去判断整体组合的有效性。4最后提醒下,老南比较重视业绩的透明性。公募相对还好,都是法定披露的。但私募,因为不要求必须公开,所以,不少私募,尤其是某些网红私募,喜欢玩套路。比如发一堆产品,哪个做的好,就公开哪个产品,其他做的和屎一样,就藏着掖着,不披露。所以,老南会看下这个私募,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了多少产品,披露了多少产品。对于故意神神秘秘,特别喜欢藏着掖着的,直接88。当然,也有种情况,就是钱赚多了,或者年龄大了,心态累了,曾经辉煌的业绩,也会慢慢落后。毕竟,投资是个非常辛苦的活,对身体、精神、智商、情商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也要通过一些方式,去判断。这种,只能靠小圈子里,各种八卦了。结以上这些,供大家参考,希望有帮助。短文一篇,更多是自己的经验,就不配图配数据了。好了,作为一个从不接广告的公众号,老南继续给自己带货,我们的周日新录的视频,欢迎大家品鉴:视频介绍:《当闪电来临,你不应该在哪里》-END-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创始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理财通识第一课》作者。金融投资从业17年,曾就职海通证券,国资紫金所。新书来了避免踩雷是投资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一顿午餐钱,就可以答疑解惑!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老南新书推荐阅读
2020年7月7日
其他

【视频来了】当闪电来临,你不应该在哪里

恐惧来自于未知。1最近,老南发现,我们文章后粉丝的留言,以及不少私信
2020年7月5日
其他

听说港股打新稳赚钱,我笑了

港股打新能发财?最近,不少朋友问老南,说看到好多大V,都在强烈推荐港股打新,包赚不赔,还说每年翻番,真的假的?听的老南手捂菊花,笑而不语。1很多大V,推荐港股打新,都会拿出这张图,告诉大家,过去4年,香港打新收益率,高的惊人。2016年115%2017年325%2018年270%2019年167%是不是感觉爽爆了?按照这个收益率,如果你2016年年初,投入100万,2019年年底,是3000万。可是,想想,几乎没门槛,每年翻番,会有这种好事?那香港怎么还有那么多人住笼屋?实际上,发这张图的,永远不会告诉你,这个惊人收益率,源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且不可能做到的假设:每只新股都能中签。而且计算收益率时,分母用的是,单只新股参与的资金。这种算法,就和你有一天赚了1%,然后对外宣传,年化收益365%一样,朴实无华且枯燥。所以,如果去一些论坛搜索下,(别看那些把港股打新吹上天,然后文末放个港股开户链接、9.9元打新培训的软文),真实打新的,往往是这样的描述:这哥们,今年一季度打新,基本没赚钱,好在靠康方回血了:图片来源:集思录这哥们,去年打新,大半年30%收益。今年,9个账户打新,亏钱中。注意个细节,30%的收益,本金2万,等会说。图片来源:集思录还有各种被券商XXOO,连个投诉电话,都没地方打的。图片来源:集思录
2020年5月28日
其他

5000万豪宅的股票大V,露馅了

阳光私募真的阳光吗?1照例开篇说故事。去年有阵子,连续有好几个网友,咨询老南,问同一家股票私募能不能买。老南虽然证券从业十几年,但这个产品的管理人,还真没听说过,便去认真研究了下。结果,就一股票大V,公众号篇篇10w+。再一查,其私募公开业绩,不到一年,而且平平无奇。顿时明白了,这几位,都是这位股票大V的粉丝,平时看文章,认为大V水平很高,就想冲进去买。所以,老南建议客人,这人虽是股票大V,但那些毕竟只是嘴上说的,能证实业绩的公开数据太少,产品发行的时间也太多,没横跨周期,难以客观分析判断,建议放弃投资,观察观察再说。之后也就没特别care这事。直到上个月,突然在网上看到,有好事者,扒了这家私募。源于这个股票大V,在公众号文章里,晒了自己刚买的,5000万的上海望江豪宅。然后,这位大V管理的私募,被网友扒出来,盛名之下,业绩很一般。然后,好玩的事情发生了。5000万豪宅的文章,被大V自己删了。更牛逼的是,大V把被人查到自己业绩的网站上的,收益为负的私募产品,全部不公开了,只留了几只目前正收益的产品。这八卦让老南看的,手捂菊花,笑而不语。2删除归删除,真要查,还有很有多路子的。看了下,目前这位股票大V名下,涨的最好的产品,也落后于私募行业平均水平。这家公司,整体产品的收益、回撤、sharp等指标,都明显落后于私募行业平均水平。这个业绩,即使放到公募基金,都很落后了。可是,要知道,私募基金,是要按高水位法,盈利提成20%的。也就是客户的收益,会更少。所以,私募基金,如果业绩不能明显高过公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什么要投?老南借着查这家网红私募,顺便也把网上,不少知名网红大V管理的私募,一只只翻出来看了下。除了有一两个,业绩是真不错。其他,绝大部分,惨不忍睹。但不妨碍被粉丝捧到天上。不外乎一朋友说,私募行业,就两种人出名,一种是靠业绩的,一种是靠嘴的,但业绩和嘴都很厉害的,还真没看过。3其实,对于中高净值客户,股票阳光私募产品,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配置。但选择起来,并不容易。一方面,因为私募业绩并不透明,没有对外公开义务。所以,很多人并不了解黑箱中的真实业绩。而且不少私募,明明发了一堆产品,但仅在公开网站,披露业绩最好的,或者盈利的,其他的一概不披露。如上述提到的股票大V,基金业协会披露发行了近30只私募,结果只披露了3只,原因你懂的。另一方面,普通人缺乏业绩归因、组合分析能力。完全看名气,和短期眼前业绩。如某年的阳光私募第一名,这私募经理老南还认识,吃过几次饭,深知道就一赌徒。然后那年运气好,赌赢了,当年从1元亏到0.4的产品,涨回1元,拿了个全国第一。然后顿时成了热门,轻轻松松融到了很多钱。可那些老客户,这么多年也才回本而已。果不其然,之后,他的业绩毫无悬念,继续垫底。另,不知道我们这里还有多少老粉丝,还记得4年前,老南就曾评价过,公募一姐王茹远的私募,名不符其实,结果还被一姐投诉删了文章。现在,谁还记得有这个人?她名下唯一的私募,5年下来的业绩,感受下:结前阵子,老南给一个做私募管理的朋友,提了一堆意见,修改网站,增加内容。老南和他开玩笑:你正正经经搞产品的,业绩也不错,怎么官网这么普通?和其他骗子公司比,差远了。实际上,这些整天忙着搞业绩的,哪有功夫折腾这些。但不注意这些,正规搞金融的,哪里比的过忽悠的?互联网时代,好酒也怕巷子深啊。当然对于投资人而言,曝光度高,历史业绩缺乏的产品,小心点没坏处。-END-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创始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畅销书《识破迷局——理财通识第一课》作者。金融投资从业17年,曾就职海通证券,国资紫金所。解读投资,透视风险,以理性和专业陪伴你的成长。新书来了避免踩雷是投资者面临的一大难题一顿午餐钱,就可以答疑解惑!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老南新书推荐阅读
2020年5月14日
其他

定投|你不知道缺点,就没办法赚钱

基金定投,不是给天才的圣礼,而是给凡人的午餐今天老南写这篇,真不是为了砸基金定投的场子。毕竟老南也一直倡导,把基金定投作为家庭股票投资的重要策略。写这篇的本质目的在于:1、任何一个投资品种,有优点,就必然有缺点。只有全面了解,方可扬长避短。2、近年基金定投,尤其指数基金定投,从之前不被重视,到被过于神话,还是希望恢复本来面貌。如不了解定投,可参考老南写的:《基金定投,看这篇就够了》,实际在这篇文章里,也提过定投的缺点和误区。写这类文章,各种数据整理、计算、分析,你们不认真看,看完不点赞不转发,对不起老南啊。
2020年5月10日
其他

一天狂卖超800亿 疯抢背后

前几天,突然不少人问老南,某新发基金能不能买,老南一律劝退。今天冒着严重掉粉的风险,聊下这事。1嗯,这只基金,就是19年大热门,广发基金刘格菘的新基金:看下宣传材料,19年业绩,的确牛的一沓。所以,上周五一天,募集了800亿,按照80亿的规模,每10万只能配到1万左右。投资者挤破头往里面冲,不少金融机构也大力吆喝,看的老南手捂菊花,笑而不语。2如果有点印象,老南早在一个多月前,《基金大涨能追吗?》一文中,就分析过这事: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说,要看持续性业绩?通俗的说,不能只看狼吃肉,还要看狼挨饿,狼挨打。这里并不评价广发多元好不好,而是业绩能否持续,目前还不好判断。即使去年底新换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的历史业绩,目前看也并不稳定,相对排名波动较大。暂不说刘格菘今年业绩如何,实际上,今年科技股,很可能还是市场热点。但仅说蜂拥抢购新基金这事,经不起推敲啊。在广发基金官网,可以看到,刘格菘成名的这三只基金,全都不限购,随时可以申购。
2020年1月19日
其他

行情起来了,基金还能追吗?

最近不少网友问老南,基金涨了不少,能不能追?会不会跌?今天,请基金专家,“包子君”老师,和大家聊聊。市场上涨了一段时间了,又到投资者焦虑该不该买的时候了。每次在市场上涨一段时间后,总有不少投资者会问:还能买吗、会不会短期涨高了、要不要等市场调整一下再买?笔者遇到太多这样的问题,今天码一篇文章做一个统一的回答。1想做择时?你没这个能力...最近很多投资者会问笔者现在涨多了要不要等回调再买,笔者总想反问这些投资者在市场下跌的时候、低位的时候你为什么没多买点?万一将来市场有较大幅度的回调,投资者要珍惜市场提供的买入的机会。估计,当市场出现让投资者以较低价格买入的时候,投资者还是不敢买,因为那时候投资者往往看到的更多的是市场中“鬼故事”,而且这些"鬼故事"可能真的很吓人。当市场上涨时,投资者则焦虑会买在高点。大多数投资者就是这样的心态:越涨越不敢买,老想捡便宜。但市场真便宜的时候,也不敢买,怕被套。投资,投资者很多时候应该做逆人性的事,但投资者总在干顺人性的事。大家都想做好择时这件事,but,几乎没有人有做好择时的能力,包括基金经理。事实上,有研究表明基金经理整体平均择时能力为负。择时能力较强的基金经理非常少,并且随着投资年限的增加这个比例在逐步缩减。择时能力较差的基金经理非常多,并且随着投资年限增加而增大。问题来了,基金经理都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个人投资者总想着去做?2投资者的周期决定你的投资方式我经常跟很多投资者讲,在听别人观点时我们分清楚别人说观点是长期、中期、还是短期观点。因为站在不同周期视角下市场,你的投资思路是不一样。例如现在北上资金主要还是在坚定地买蓝筹股、白马股,而当下国内资金主要在炒芯片、5G、半导体、新能源车概念股。为何两路资金操作风格差异如此之大?因为两路资金投资的周期不一样,投资的思路和标的自然也不同。所以,行情起来了,基金还能追吗?这取决于你看市场的周期。短期看,目前市场情绪回升,但也没有过热。市场短期跌不下去是显而易见的。你要问我个人对市场短期判断的观点,个人是偏乐观的,而且觉得即使未来有回调,回调幅度也有限,而且每次幅度稍大的回调都是买入的机会。另外,投资者要谨慎的是市场资金都在追捧芯片、新能源汽车、5G相关概念股。市场经常把未来一二十年内发生的利好,想象成在两年内就实现、然后在两个月内拉高股价完成交易。中期看,市场没有大牛市,涨多了要谨慎。现在市场钱仍然不够多,这意味着市场中短期没有指数牛市,更多的是结构性行情或者局部牛市。这时候某些板块阶段涨多了,投资者不应该去追高。个人的观点是,当下不追高是基本操作。长期看,外资买,居民资金也会买,A股机会大于风险。现在北上资金简直跟推土机一样地买、买、买。北上资金买入的逻辑是立足于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同样,随着房住不炒的观念深入人心、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的持续走低,对于居民来说,中高收益的投资渠道数下来也只剩下权益类资产了。未来不断地有居民资金逐步地流入到权益市场中是大概率的事情。外资未来会持续买入,居民资金也会买,长期周期角度看,A股的机会大于风险。3投资者应该去做正确的事或许,投资者还会问,究竟要不要等市场调整一下再买?其实,我不知道未来市场会不会回调、回调到什么位置、什么时候出现回调,我没有这个能力。预测市场不是投资者该做的,我们也没这个能力。投资者应该去做正确的事...1、定投,可能是普通投资者最好的投资方式之一。投资这事,要么你足够专业且足够理性,要么你拥有常识且能远离市场,否则你“凭本事亏钱的速度可能越快”。大多数投资者不是专业的投资者,择时显然不是个人投资者该做且能做的事。定投是投资者不择时最好的方式之一,并适当远离市场的投资方式且可以有效地帮助投资者避免进行追涨杀跌操作的投资方式。对于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傻傻地”去定投并坚持定投下去可能就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之一。2、投资,尽量立足于长期投资。约翰博格在《共同基金常识》告诉我们:若想投资成功,你必须成为一个长期投资者。股市和债市在短期皆难以预测,但是人们已经证明,其风险和回报的长期模式具有足够的持久性,这可作为取得长期投资成功的基础。如果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你是从3100点买基金,还是2900点买基金,差别并不大。毕竟现在不是4000点,也不是5000点,你怕什么?3、选择优秀的基金经理,比你去关心市场点位高低更有意义。刻舟求剑的故事的股市你们听说过吧,一年前的3100点和现在的3100点不是一回事。对于优秀的基金尤为如此,殊不知同样是在3100点附近,很多优秀的公募基金的净值早就新高了。选择优秀的基金经理,比你去关心市场点位高低更有意义。投资者应该做的事情或许是买点优质的蓝筹风格和成长风格的基金,然后把选股的事情交给基金经理去。选择相信基金经理,即使买在阶段小高点也没事,因为优秀基金的净值都是不断新高的。4、寻找性价比好的资产。短期市场是涨是跌,我们真的无从知晓。投资者能做的就是少去预测,多去应对。其中应对的方法之一就是寻找性价比好的资产。从估值角度看,当前港股的估值优势比较明显,投资者或可以多加关注。关注港股的投资者机会笔者讲了好久了,而且笔者已经在港股、港股基金上都赚钱了。从2020年全年角度看,港股或许依旧是那个最具性价比的资产。-END-作者:包子君,国际金融理财师,基金投资专家,专注于公募基金的研究。推荐阅读
2020年1月14日
其他

指数基金怎么配?干货来了

节前,老南在《2020年如何理财?》中,特别提到了,通过构建指数基金定投组合,获取一个长期相对稳定的股市收益。之后,不少网友提出了很多问题,干脆给大家一个指数基金池,供参考。开始前,特别强调几点:1、如老南在《基金定投,看这篇就够了》、《2800点,又到基金定投时》中所述,基金定投绝非收益最高的投资方式,但是效率最高的投资方式。如要收益最高,你应该直接炒股、或者一次性买入主动性基金,但前提是你不能选错标的和时机。2、池子很大,但并非每只都要配。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配置,一般3、4只就足够了。指数本身就是高度分散的投资组合,如定投组合里放7、8只,甚至10来只指数,那基本没意义了。3、反复强调,定投不是傻投,不是一抱抱十年,而是切记止盈不止损,否则很容易到头来一场空。4、以下均为守正型的指数;一些出奇的妖孽货,如传媒、军工等,就不提了;还有些行业过于细分的,配置难度较大的,也不提了。1宽指基金:红利ETF(510880):适合于心脏不想太刺激,也不追求高回报的稳健投资者。沪深300ETF(510300):简单理解为沪、深交所流通市值前300只股票,偏大盘。中证500ETF(510500):简单理解为,排名在沪深300后的500只股票,偏中小盘。创业板50ETF(159949):A股最刺激的宽指,没有之一。也许未来科创板ETF会替代他。标普500ETF(513500):投资美股,这个就够了。插一句,国内还有德国、日本、越南等国ETF,但,普通投资者,没必要搞这么复杂。恒生ETF(159920):投资港股,这个就够了。港股走势经常特立独行,而且低估值只要敢买,早晚会涨。央视财经50(165312):被很多人忽视的一个基本面指数,长期跑赢上述宽指。2行业指数:中证医疗ETF(512170)、沪深300医药ETF(512010)中证主要消费ETF(159928)、中证全指可选消费(001133)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161028)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QDII-ETF)(513050)半导体50(512760)、科技ETF(515000)、5GETF(515050)银行保险地产,买指数不如直接买龙头股了。另,A股长期的风格切换,基本在这个行业池中,都可以覆盖到。3商品指数:黄金ETF(518880):买金饰投资,不如买黄金ETF。石油指数(501018):南方原油,是WTI原油价格*60%+BRENT原油价格*40%。特别提醒,还有个华宝油气,是股票型基金,不是商品基金,跟踪的是标普石油天然气上游股票。结在这个池子内,一两个宽指,一两个行业指数,合理搭配,适度调整,进行定投,长期看,10%到15%,其实挺简单的。但是,长期定投,止盈不止损,相当反人性,就看你还hold住了。-END-作者:南小鹏,石榴询财创始人,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江苏省理财师协会秘书长,金融投资从业十四年,曾任海通证券高管和国资紫金所负责人。解读投资,透视风险,以理性和专业陪伴你的成长。推荐阅读
2020年1月5日
其他

2020年如何理财?

1作为一个从不接广告、从不开打赏的奇葩自媒体,专业,让我们在“免费的理财靠谱,付费的理财咨询”道路上,前行了三年多。2019年,石榴询财,原创137篇理财科普文章;全网阅读量4300万;完成了401笔付费咨询;进行了367个金融产品验毒。还有各种奇葩的故事,甚至帮一客人追回500多万的被骗投资款。这一年,我们也拜访了很多投资机构,很多投资大牛,无数场饭局、咖啡、喝茶,探讨投资机会和陷阱。2年初,我们不经意,录了个视频——《2019年如何理财》,聊理财,没想到很受欢迎。当然,时间也证明了内容的价值。部分网友,甚至11月份,就开始打探下一期的消息。现在,一年一度的,《2020年如何理财》,如约而至。和去年一样,上半段,聊宏观。未来,是通胀还是通缩?不同的方向,南辕北辙的配置逻辑。下半段,聊配置。股票、债券、信托、私募、量化、股权、黄金等等等等,哪些领域,有机会,能赚钱?哪些领域,要谨慎,离远点?共2小时23分钟,字幕40653字。考虑到去年录制水平业余,今年采用了专业录制设备,并添加了字幕。3专业,自然有价值,也是有价格的。去年69元,今年还是69元。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本视频可反复收听结希望你别把这个视频,当成一场高大上的讲座。而是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泡上一壶茶,听一位从事金融的老朋友,聊聊干货,说说真心话。希望你看完,腰不酸了,头不痛了,腿也不抽筋了。胃口更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还是那句话,最好的理财,是心安了。推荐阅读
2019年12月30日
其他

基金大涨能追吗?

年底了,又到一年总结时。今年我大A股,看上去波澜不惊,但赚钱的机会,可真不少。今天聊聊。1先从个有意思的角度切入——公募基金。今年到目前为止,上证指数,15%的涨幅;中证500,20%的涨幅。但看下股票型基金,1143只中,没60%的收益,前10都排不进去。广发多元,目前以72%暂列第一。老南估计,这排名前10的名单,会吸引不少人的眼球,甚至跟风买入。实际上,排名第一的广发多元,3季报,就显示出现大量的申购。这只原来仅1个亿的迷你基金,规模较上期,增加了235%,翻了两倍。
2019年12月4日
其他

2800点,又到基金定投时

最近,多家媒体在采访老南时,都不约而同的,问到了基金定投的问题。
2019年6月5日
其他

你被资产配置忽悠过吗

原文为2016年所写的资产配置系列,今日重新修订:《你被资产配置忽悠过吗(一)》《你被资产配置忽悠过吗(二)》《你被资产配置忽悠过吗(三)》《你被资产配置忽悠过吗(四)》《你被资产配置忽悠过吗(五)》前言过去的一年,马爸爸的宝宝破2%了、银行理财破4%、股民爆仓、P2P跑路、信托刚性对付不再,各种理财大招都熄火了。突然间,智能投顾、资产配置火了起来,先是P2P平台扎堆开发机器人理财
2019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