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外大街拾玖号

其他

新外·日历|《启功联语日历2024》:岁序更新,化臻上理,金龙集庆,六合同春

用最实用的书写形式表现最优美的书法本书是启功系列日历的第8本,题材是启功先生联语作品。👆点击图片购买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启功先生在世时也喜欢书写对联,经常自己集古人联语或者自撰对联。本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启功先生书写的对联,一部分是启功先生以联语形式书写的作品。读者在欣赏启功先生优美的书法作品时,也会体会联语的诗词韵味,从而增长知识,提高鉴赏水平,获得心灵愉悦的感受。
2023年10月24日
其他

云书展 | 北师大出版社高等教育“中国语言文学”公共/通识课程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语言文学类公共/通识课程教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类教材、经典文学导读类教材、语言类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和写作类教材几个大类,针对高校文化、文学、语言类公共/通识课程而编写,既有大家名师编写的经典教材,也有关注地域特色、注重另辟蹊径的特色教材、创新型教材,能良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多方面素养培育。《中国文化概论》(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张岱年、方克立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云书展 | 北师大出版社高等教育引进版心理学教材

心理学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社会所迫切需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科优势,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立足学科前沿,结合大学生的阅读和学习特点,出版了一系列心理学学术专著和高校教材,这些教材被国家教育部,北京市等省、部级单位列为重点精品教材,并在很多高校投入使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切欢迎。本套教材门类齐全,特色突出,覆盖面广,质量优异,广受读者好评。用科学的方法传授心理学用严谨的态度研究心理学用个性的方式诠释心理学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心理学《家庭治疗》(第11版)作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云书展 | 北师大出版社高等教育“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课程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完整,全面覆盖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外国文学与文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文字学、民俗学、语文教育、儿童文学等专业方向。本类教材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及其他重点高校的优质作者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优势,具有较高的内容品质,又与教学实际紧密相连。同时,本类教材已经过多轮教学检验,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定期修订,其中多种图书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荣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材奖项,能良好地服务于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需要。《文学理论新编》(第4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一等奖童庆炳
2023年7月5日
其他

云书展 | 北师大出版社高等教育美育类教材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类学科教材加强对美育重点基础课的深度挖掘,形成大师精品课系列;打造“走进大学美育”“走进艺术学”“走进传媒艺术学”等融媒体艺术直播课程,建构以《大学美育》(第2版)、《艺术学原理》(第4版)、《传媒艺术导论》(第2版)、《西方现代美术史》(第2版)、《国民美育教程》等领衔的“艺术通识课”教材群,提升人文艺术类专业课领域的教材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艺术类图书《我的第一套经典钢琴曲》《知·艺》《大学音乐课》《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丛书》《艺术漫步》等形成“专业普及化”和“专业大众化”的“专业知识再生产”新趋势;“艺术学经典译丛”系列提升精品艺术学教材的精品化程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依托高等教育类美育专家资源,邀请美育名师,围绕美育专题录制“走进大学美育”“走进艺术学”“走进传媒艺术学”“走进现代美术史”等高质量的线上直播课,通过绿幕抠像、部分AR模拟技术、短视频制作等信息化手段,营造出“沉浸式”的文科通识类和融媒体公益示范课,并通过直播课带动美育垂直类社群宣传,让众多年轻一线教师充分体验到美育名师课程讲解“临场感”,观摩国家教学名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新兴学科课程的准备过程。这种“教学资源前置”的教材出版思路调整,吸引凝聚“美育课”这一新兴课程对开课教师的关注度,让更多一线教师在教材出版前就能顺畅地跟随名师一起在云端“提前备课”,客观上也提升了文科教师教学中实现信息化资源配置的主观能动性。社会效益方面,其一,大学美育融合出版资源依托的“新外·高校教材名师云端讲坛”,已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评选出的“出版发行业年度创新案例20强”。其二,依托新形态融媒体教材《大学美育》形成的相关评论文章已刊登在《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美育学刊》等国内知名报刊;围绕大学美育系列教材形成的“大美育”产品线,已与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研究所、戏剧与影视学研究、艺术学人、艺术学理论研究、艺术学研究、艺见集、设计学理论等知名艺术类垂直公众号形成了紧密合作,迅速构建起围绕“大美育”产品线的学术营销宣传矩阵。《大学美育》(第2版)作者:王一川
2023年7月4日
其他

云书展 | 北师大高等教育 “双创” 类教材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创”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在2012年8月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要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体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的贺信中指出:“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广大青年在创新创业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青春光彩。”2018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要强化大学生“双创”教育培训,“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双创’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为社会发展输送优质的人才资源。对高校的“双创”教育来说,这一意见的颁布意味着“双创”教育进入了2.0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为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新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更加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为更好地适应“双创”教育的新要求,服务高校双创教育发展,实现国家“双创”发展战略目标,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地方院校特有的资源,整合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找准定位,结合“双创”教材的实践性、时效性与专业融合度提出的新要求,在教材体系、内容侧重、编写流程、数字资源等方面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设计,进一步推进“双创”教材的高质量发展,力求打造更多“双创”类新形态、立体化标杆教材,目前已出版《创业基础》(“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创业基础与实践》(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基础——跨界与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精品教材,教材凸显“双创”学科实践性优势,真正让“双创”教育变成沉浸式育人课程,为全国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助力。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云书展 | 北师大高等教育影视艺术与传媒类教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秉持“扎根教育、守正创新、弘扬文化、传承文明”的初心使命,多年深耕图书出版领域,涵盖学前教育、少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教师教育、家庭教育等,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终身教育产品体系和服务运营模式。北师大版教材研究基础深厚、教育理念先进、编写质量上乘、服务水平专业。云书展分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四个板块,本次高等教育云书展主要涵盖心理、文学、影视、艺术、创业、劳动教育等众多学科,集中展示以《中国文化概论》《当代教育心理学》《艺术理论教程》《大学美育》《创业基础》《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等为代表的本科层次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多种入选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的高等教育教材,如《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5版)、《普通心理学》(第5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通论》等。《大学美育》(第2版)作者:王一川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新外·新书速递 | 缅怀陈垣先生 弘扬励耘精神

陈垣先生是20世纪老一辈知识分子热爱祖国、献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典型代表。在其学术生涯的不同阶段中,他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始终把个人的治学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不断开拓创新,以“动国际而垂久远”的优秀学术成果和教育成就,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一百二十周年庆典之际,推出《动国际而垂久远——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40
2023年3月13日
其他

新外·好书圆桌|(现场实录+媒体报道集锦)人工智能时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我跟图书馆请的那些先生们还不太一样。比如王宁老师,大家读她的书就可以了。我不是,我是一个桥梁。大家通过我的引导去读经典,经典是托尔斯泰。我的讲座是桥梁,是通向那些原典、通向世界的桥梁。
2023年3月2日
其他

新书分享会| 人工智能时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思享者:我在北师大听讲座》

人工智能时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思享者:我在北师大听讲座》新书分享会当前以ChatGPT为人工智能风暴眼的人工智能如日中天,受到社会各界热议。电视剧《三体》最后一集,两个质子大小的超能计算机把所有人的视网膜上刻了“你们是虫子”。面对高科技洪流,我们不禁思考,人类是不是逐步沦为渺小无力的虫子?会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毁灭?每个人与生俱来拥有满腔的好奇心,一个丧失好奇心的人就像天天生活在自动驾驶中,求稳而没有任何期望。似乎人工智能更加剧了削弱人类好奇心和创造力的进程,使我们深陷充满竞争和压力的世界。如何让我们灵魂独立,不畏孤寂,摆脱沦为“电子宠物”的厄运?相信唯有不断阅读和学习,提升不可替代的能力,才能减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步伐。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专家讲座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支持下举办的大型公益性学术交流活动,开办三十余年来,已成为广受好评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2022年恰逢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不谋而合,期望能有更多读者分享主讲嘉宾们的学问与智慧、精神与思想,于是《思享者:我在北师大听讲座》应运而生。该书出版后获社会各界人士认可,荣登“腾讯好书”2022年11月好书榜,《新京报书评周刊》给予重点报道。疫情雾霾消散,如愿线下相聚。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力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正荣先生、文化学者崔岱远先生和北京广播电视台《打开文化之门》栏目主持人米夏女士,与读者朋友探讨在当前人工智能时代,读书和思考对于成长和成功的意义。活动现场与嘉宾互动可得精美礼品!1活动时间2023年2月24日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新外年度推荐 · 腾讯好书 |《思享者:我在北师大听讲座》

大家好!我们今天以刚刚出版的一套书(再版书)“大家小书”作为由头,来讲一讲我们对于“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个题目的认识,与大家分享。开场前瞿老师让我先说,那我现在就有权请瞿老师先说。(观众笑
2023年1月5日
其他

新外 · 重磅新书 |《启功字课日历2023》:柏叶为铭 椒花献颂 辞旧迎新 卯岁光明

END-编辑:Federica2022.10.24更多好书|敬请关注👆更多推荐:《启功先生旧藏自摹粉本集》开箱视频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新外·荐书|一本看得懂的《心理学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书

比起枯燥乏味而又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系列丛书,《心理学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是一本条理清晰而又通俗易懂的好书,作者以研究的选题与构思为起点,结合最新的研究实例,系统介绍了心理学的研究设计和统计方法,以科研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做为全书的结尾,内容全面而简洁,令人眼前一亮!对于新入门且急需科研训练的学生来说,本书堪称一份描绘了心理学科学研究全过程的知识图谱。该书针对学生时常问到的“怎样寻找一个有价值的选题”“对于研究选题完全没有想法怎么办”等问题,切中学生的核心困惑,有的放矢,足以成为优秀的教辅材料。作者简介
2020年10月2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撕裂进行时:疫情之下的公共舆论场|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二十二)

撕裂进行时疫情之下的公共舆论场文:王芳王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现任亚洲社会心理学会(AASP)秘书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前任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00引
2020年3月17日
其他

分化与整合:从抗疫心理援助看中国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二十一)

公益歌曲《因为我们在一起》:“相信我,相信你,绝不轻易说放弃。”分化与整合从抗疫心理援助看中国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文:张建新张建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现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执委会(IUPsyS)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亚洲社会心理学会(AASP)主席。引
2020年3月15日
其他

“庚戌之疫”:清末东北三省鼠疫对社会带来的冲击与影响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二十)

信息、信任、信心:疫情防控下社会心态的核心影响因素5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五)|【圆桌】疫情下的社情民心:青年学人的视角6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六)|
2020年3月10日
其他

人以群分: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社会分类及影响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十九)

公益歌曲《世界为你醒来》:“世界为你醒来,黄鹤飞回家园。”人以群分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社会分类及影响文:温芳芳温芳芳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学术骨干。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研究方向为面孔认知、刻板印象、社会分类等问题。引
2020年3月9日
其他

看见疫情下的哀伤,给心理助人者的工作建议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十八)

公益歌曲《漫长的告别》:“朋友啊,暮色总会消散,你知道。”看见疫情下的哀伤给心理助人者的工作建议文:王建平王建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博士,中科院-哈佛医学院博士后。中国第一批注册督导师(D-06-073),美国认知治疗学院Fellow和认证治疗师(01097)。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常务委员,中国认知行为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副主任(2007-2017)。《哀伤的理论与实务:丧子家庭心理疗愈》作者,主编、翻译教材、专著30余部,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中外学术论文160余篇。精神医学临床工作10年,心理咨询/治疗临床实务工作30余年。引
2020年3月8日
其他

越担忧越关注:新冠肺炎流行期民众的社会心态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十七)

公益歌曲:“把每一次山高路遥,写成等你回家的歌谣。”越担忧越关注新冠肺炎流行期民众的社会心态文:徐富明徐富明心理学博士,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心理学专委会委员。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行为决策及应用,管理心理与行为。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研究成果两次获得省部级成果奖。引言
2020年3月7日
其他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群际歧视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十六)

公益歌曲《珍惜》:“等待阳光的消息,只是等待你。”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群际歧视文:佐斌佐斌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学者”,心理学院教授、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领域为文化与社会心理学,聚焦社会认知、刻板印象、文化与群体认同等问题。引言
2020年3月6日
其他

面对失控和复杂,我们用错了决策模型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十五)

“我叫罗伯特·内弗,我是纽约的幸存者……每天正午时分我都会在南街海湾,如果任何人能听到……我能提供食物和住处并保障你的安全……如果还有人能听到,你并不孤独!!!”
2020年3月4日
其他

全球疫情:我国民众风险感知的最新动向与应对策略

公益歌曲《亲爱的》:“阳光会在夜晚,为你点亮星河。”全球疫情我国民众风险感知的最新动向与应对策略文:林颖林颖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干部素质测评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2003-2005年在复旦大学从事管理学博士后研究。兼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合作硕士生导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公职人员心理健康管理分会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浦东社区工作者发展研究学院特聘专家等。长期从事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心理、内隐认知与学习。导LEAD语在我国疫情明显呈下降趋势时,要警惕中国正在从疫情输出国转变为疫情输入国。随着中国境外新冠疫情形势不断升级,在我国尚未启动限制入境措施,以及出入境筛查的有效性尚未明确之前,要谨防出现国际病例及其带来聚集性疫情的可能,以及由于疫情国人员入境入住入户而引发新的群体性恐慌。01近日社会心态动向监测分析显示,境外疫情正成为我国民众的最新关注热点并可能引发群体性恐慌根据百度舆情风云榜热点榜单,查看截止到3月1日10:30的排行情况。在七日热点排行榜中,“韩国发生超级传播”进入榜单前三位;在今日热点事件排行榜第一位的是与疫情相关的东京奥运会消息;在民生热点排行榜中,第8、9、10条显示分别与日本、斯洛伐克、意大利疫情有关。监看上海某心理热线近期个案报告发现,近两日某国际社区居民来电主诉韩国邻居返沪,对社区的防控措施以及邻居的自律性表示担心。笔者比照疫情暴发以来与疫情相关的心理咨询案例发现,主诉的恐慌原因与疫情发展及防控措施变化呈现紧密的正向关系。据此判断,在疫情背景下,心理热线个案可以作为社会心态的“风向标”;该个案的风险感知和恐慌心理具有一定代表性。根据近两日辟谣信息发现,部分地方出现国内的境外人士或境外人士回国感染新冠病毒的谣言。比如,北京日报客户端2月28日报道,望京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辟谣,确认网传“望京大西洋新城社区一名韩国人确诊”为虚假消息;2月29日安徽歙县公安局紧急辟谣回应“安徽一地大批华侨包机返乡”传言。早期研究表明,人们对越是重要且信息越是模糊的事情容易形成传言(谣言);在危机或灾难背景下,谣言是人们表达内心恐慌、希望寻求确认和掌控感的压力疏导机制。综上三条路径分析可见,在全球疫情暴发背景下,国外入境者正在引发国人的恐慌;在外国人聚集地,个别的恐慌有可能快速传递、感染,从而形成群体性恐慌。02我国民众对近期疫情入境人员的风险感知特点:恐慌背后的原因疫情之中,人们因害怕与担忧而更加渴求信息。人们根据信息来判断自己的处境和风险,产生情绪感受,然后决定如何行动。根据近期出现的全球疫情热点信息,笔者推测可能引发以下风险感知。第一,感知到境外疫情不容乐观(1)关于美国:美国近一周股市大跌近4000点,美国国内出现集体恐慌;美国的医保制度导致大量美国民众支付不起高额的新冠病毒检测;据路透社2月28日报道,美国加州目前需要跟踪调查8400多名乘坐商业航班抵达的乘客是否出现新冠肺炎症状,但是加州目前只有200个检测试剂盒;网传新冠病毒的发病国是美国而非中国,(《振动全球!美国吹哨人爆料:感染或超1000例,CDC刻意隐瞒?》,中国基金报);美疾控专家公开表示,新冠或类似严重流感,最终死亡率远低1%(澎湃新闻3月1日)。(2)亚洲国家:日本应对钻石公主号邮轮疫情的防控策略;《是时候担心日本的疫情了》,吴晓波频道;韩国11名军人确诊,覆盖四大军种,军中7700人隔离;英国《金融时报》28日报道,美国军方已经封锁其在韩国的军事基地;韩国大邱出现超级传播者以及床位紧缺、市长求助;新加坡采取宽松防控策略。(3)欧洲国家:意大利总理孔特公开说新冠病毒“不过是比流感厉害一点儿的病毒”(新京报2月29日报道);网络盛传的意大利人歧视并辱骂亚洲人,造成当地华人恐慌;意大利与周边国家频繁往来,意国疫情有可能继续在欧洲扩散。上述信息比全球疫情报告的数据更可能影响公众的风险感知,并使公众对疫情报告国数据背后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比如,全球疫情报告中印度疫情数据多日显示累计确诊3人、治愈3人,近十多天的新增病例为零。再比如,在全球疫情报告中尚有许多国家未开始报告疫情,而其中一些国家与我国来往密切。综合这些信息,公众对境外疫情的风险判断可能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2月27日当地时间所表示的:现在中国以外地区才是最大担忧,全球疫情处于关键时刻。第二,感知到疫情国人员正在大量涌入比如,网易2月29日“温州头条:温州人出手了!意大利华人别哭,娘家人帮你到底”,报道了意大利华侨的处境以及准备集体返回的信息;部分国际社区居民陆续感知到外国邻居正在返回,并且这种感知在朋友圈快速传播。由于我国尚未明确全球疫情暴发背景下的对外策略,地方或社区也尚未将入境者信息纳入疫情报告范围,人们只能根据身边信息和网络信息来判断风险的存在。信息的模糊性导致人们渴求信息,个别信息及其引发的恐慌被快速传播、放大。第三,感知到针对疫情国入境者的防控措施难以执行到位一方面,我国(地方/社区)对疫情国入境者采取的防控措施尚不明确;另一方面,公众根据已有网络信息容易形成一种模糊认知,即大多数国家的民众对新冠病毒的认知不同于我国,重视程度和防护程度都不如我国民众,从而担心入境者对社区隔离等措施的接受程度和执行程度。疫情风险感知是测量公众心理恐慌的重要指标。持有上述风险感知的民众容易陷入不安全、不确定、不可控的感觉中,即所谓的“无形的恐慌”。03全球疫情暴发背景下潜在群体性恐慌的应对策略(一)尽快明确疫情严重国名单,重点城市(重点社区)加强针对性防控尽快明确疫情严重国名单。要对国外疫情进行综合研判,以更准确估测各国疫情的真实性。综合研判至少要考虑各国在以下六个方面的情况:(1)政府的防控态度是否积极;(2)是否大面积采取有效的检测手段(如美国的检测费用很高);(3)医疗物资和医护人员是否充足;(4)是否采取隔离或阻断交流等非药物性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国与国的来往情况);(5)包括民众情绪在内的社会稳定程度;(6)与我国人员、商贸往来交流的密切程度。尽快明确需加强防控的重点城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28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的通知》强调,各地区要进一步细化实化防控措施,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单位管控。在全球疫情暴发背景下,疫情国返回或前来旅行人员应成为我国国际化城市关注的重点人群。参考世界权威评级机构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2018》,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位列一线国际化大都市,排在其后的依次还有成都、杭州、天津、南京、武汉、重庆、苏州、大连、厦门、长沙、沈阳、青岛和济南13个二线国际化城市。建议目前将除武汉之外的16个城市列入加强防控的“重点城市”(武汉在解除封城后,依全球疫情再定)。建议加强对境外返回或前来旅行人员的登记管理,并尽快出台针对入境者的分级分类防控方案。要做好外籍人士患病或疑似患病的应急预案。比如,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下,外籍人士的医院就诊通道与医药费用支付等相关制度规定,亟待明确。各地尽快确定须加强防控的重点区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有诸多国际社区或外国人聚集地。以北京为例,望京地区生活着超20万的韩国人;使馆区以欧美籍人士为主;日本人聚居在长富宫附近。再比如青岛,与韩国人往来密切。笔者查看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截止到3月1日18:00,上述国际化城市位列热门迁入地前十位的有广州、深圳、成都、苏州、杭州、上海,说明这些城市因复工需要等,人口流动性大,这也增加了人员密集的概率和病毒传播的风险。建议要加强对外国人聚集地(社区)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社区要补充和强化能沟通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要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随访到户,确保重点对象登记在册,异常情况及时处置;要组织好关于防控要求和疫情信息的翻译工作,将关键信息切实传达给疫情国入境人员,确保理解、接受和遵守。(二)做好外国人聚集地发生群体性恐慌的预案,条线联动并在社区层面精准实施心理疏导研究表明,负性疫情信息,特别是与自身关系密切的信息,更易引起民众的高风险评价。如果全球疫情呈现恶化、失控的势头,外籍人士聚集地的原住居民就容易猜忌和怀疑周围存在输入性的危险因素,个别突发事件可能短时间从“某地出事”迅速演化成“区域性的安全话题”,从而激活激化公众的恐慌情绪和不安全感。因此,建议地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功能,理顺“条块关系”,充分发挥卫健、宣传、政法、教育等纵向条线与基层党委、政府以及街道、社区横向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切实推进条块高效协作,精准实施心理疏导。以抗疫为契机,破解我国政府管理体系创新中的这个“困点”。发挥好宣传部门的作用,加强公众风险沟通和健康宣教(疫情防治宣传)。公众风险沟通是引导民众科学理性感知疫情并理解防控措施的过程,是心理疏导、缓解情绪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防控措施平稳运行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对公众进行风险沟通的最前线。通过向公众进一步普及健康防护知识,及时说明针对入境者的防控措施和要求,动态报告疫情国人员返回社区情况等,维护和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感,让人们感知到周围在有序运转,感受到变化是可掌控的。在恐慌情绪下,信息权威、公开、透明就是最有效的“安慰剂”;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卓有成效的防控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强心针”。发挥好卫生健康部门的作用,加强心理疏导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要规范风险沟通的重点内容和健康宣教信息,统一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图文结合传播核心信息,确保科学宣教、简明易懂。要参照权威组织的最新结论来发布新冠病毒和疫情信息。针对恐慌人群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表达方式,尤其对需要个别疏导的对象要增加正向表达,避免易感人群受暗示引发疑病。比如,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调查组近两日发布的调查结论中,关于新冠肺炎的粗病死率,武汉是5.8%,其他地区为0.7%;在用于心理疏导时,可表达为治愈率武汉为94.2%,其他地区为99.3%。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沟通策略,避免公众在疫情防控关键期掉以轻心,从而放松警惕和防控。要树立“防疫时期心理疏导靠人人”的工作理念,建立和加强心理疏导的社区联动机制。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平台,社区疫情动态、居民心理动态、社区疫情防控措施及其变化等信息要做到及时共享。专业的心理疏导往往关注人们的感受和反应,注重心理疏导技术和方法的使用,强调倾听、共情,以心理调适知识和方法等内容为主;在疫情背景下,要强调专业心理疏导和干预人员动态把握社区疫情和防控措施,随时回应居民疑虑,及时打消顾虑,从源头上消解恐慌情绪。(本论坛文章特辑《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将于202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论坛回顾:1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
2020年3月3日
其他

中国人的野味执念:文化心理学的探究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十三)

信息、信任、信心:疫情防控下社会心态的核心影响因素5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五)|【圆桌】疫情下的社情民心:青年学人的视角6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六)|
2020年3月2日
其他

阴谋穹顶之下的众生心理群像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十二)

review.(经作者本人授权转载。本论坛文章特辑《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将于202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论坛回顾:1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
2020年3月1日
其他

疫情一线社会工作者如何行动、为什么以及行动原则:抗疫初期的实践反映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十一)

信息、信任、信心:疫情防控下社会心态的核心影响因素5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五)|【圆桌】疫情下的社情民心:青年学人的视角6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六)|
2020年2月29日
其他

公众的疫情风险认知与经济信心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十)

公益歌曲《平凡与伟大》:“万众一心彼此牵挂,世界再大也是一个家。”﹀﹀﹀公众的疫情风险认知与经济信心文:辛自强辛自强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院长、教授从事社会心理和经济心理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重点、一般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引用7000余次,出版《心理学研究方法》《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等专著教材10部,4次获省部级奖励。目前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经济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心理技术与应用》主编。引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准确把握公众对疫情风险的认知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对于研判社会心态并进行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0年2月6日至11日对全国1074名受访者的疫情风险认知和经济信心状况开展网上调查,研究发现:这期间公众对感染可能性和疫情严重性的评分已进入下降过程,而防控效能感在提升;公众知觉到的疫情严重性对短期经济信心有负面影响,但并未影响其长期经济信心,而疫情防控效能感对短期经济信心和长期经济信心均有促进作用;此外,疫情风险认知还受到疫情信息来源渠道、受访者学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近期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继2003年SARS疫情之后又一次需要全民动员来加以应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爆发以来,社会公众不断在媒体上了解到各种有关疫情的新闻,每天更新的确诊率、致死率等数据冲击着每个人的神经,几乎所有个体都切实感受到了疫情的风险,而且逐渐注意到疫情可能对我国经济形势造成的影响。在当前抗击疫情的持续斗争中,我们需要了解公众有关疫情风险的认知和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以准确研判社会心态并进行合理调控。对疫情风险认知的评估,虽然不同学者采用了不同角度,但大多从疫情传染的"可能性"和疫情的"严重性"两个角度来评判①;也有学者在研究人们对埃博拉疫情的风险认知时,提出了"防控效能感"维度②,它指人们对国家或个人是否能保护自己免受疫情伤害的信念,这种效能感就是对疫情及其伤害的可控性的判断。借鉴这些理论观点,我们采用大规模调查法,从传染的可能性、疫情的严重性和疫情的可控性这三个角度来考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对该风险的认知特点,以及个体人口学特征、信息来源等因素的影响。各类突发的重大事件,如战争、重大恐怖袭击(如"9·11"事件)、自然灾害(如汶川大地震)、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疫情)等都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除了关注疫情可能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外,我们还要关注疫情对公众经济信心的影响,因为经济信心会影响到人们的投资、消费等经济行为,进而影响经济运行。本研究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考察人们对2020年以及未来五年国家经济形势和家庭经济状况的预期,以分别体现其短期经济信心和长期经济信心;此外,还将探讨疫情风险认知对经济信心的影响。1调查样本与问卷本次调查于2020年2月6日至11日在"问卷星"平台上完成,有效样本量1074人,来自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男性542人、女性532人;年龄范围是17-71岁,平均年龄32.13岁,20-50岁者占93%;学历分为高中及以下学历、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拥有四类学历者分别为102、256、571、145人;城镇户口占71%,其余为农村户口;个人月平均收入2000-4999元者占22%,5000-10000元者占43%,10000-20000元者占19%,其余为2000元以下或2万元以上者。2月6日至11日期间,每天调查的人数分别为23、324、294、71、158、204人。调查采用自编问卷。除了有关受访者人口学资料、获取疫情信息的渠道等方面的调查问题,我们参考以往文献和理论框架,重点编制了一个包括13题的疫情风险认知问卷,问卷由感染可能性、疫情严重性、疫情可控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此外,我们参考已有同类问卷编制了经济信心问卷,经过研究梳理,得出以下结果。2受访者的疫情风险认知存在学历等因素的差异我们从三个维度调查了公众的疫情风险认知特点。首先,感染可能性。调查中受访者分别评估了自己、家人、社区或村庄居民、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自己在公共场所等五种情况下感染肺炎的可能性有多高(理论分值范围1-7,受访者在一个从1代表"完全不可能"到7代表"完全可能"的连续尺度上选择一个数字来代表感染可能性)。结果表明,受访者对自己和家人感染可能性的评分分别是2.95、2.96,而对社区或村庄居民的评分是3.69,后者得分明显更高;受访者对于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公共场所时感染的可能性评分分别是4.94、4.93,这个得分远远高于"不设场景"时对自己感染可能性的评分(2.95)。我们将上述5个情况下的评分合为感染可能性总评分,统计发现,该总评分不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户口类型差异。但是学历和感染可能性总评分存在曲线关系:高中及以下学历、大专、大学本科三类受访者的评分依次升高(分别为3.69、3.86、3.99),本科学历者的评分明显偏高,而研究生学历者评分明显下降(为3.71)。此外,在2月7日(6日的样本量较小,不考虑)至11日这5天里,公众对感染可能性总评分持续下降,评分依次为4.08、4.02、3.79、3.76、3.54。其次,疫情严重性。该维度包括4个题目:一是我觉得当前的肺炎疫情很严重;二是我觉得肺炎疫情将有加重的趋势;三是我最近经常担心自己感染肺炎;四是我最近经常担心家人感染肺炎。受访者回答这4个题目的平均分代表其疫情严重性知觉(理论分值范围1-7,受访者从1代表"完全不符合"到7代表"完全符合"的连续尺度上选择一个数字代表对疫情严重性的看法)。统计发现,疫情严重性评分不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户口类型差异;但是,学历和疫情严重性评分存在曲线关系:高中及以下学历、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四类受访者的评分依次为4.50、4.49、4.76、4.58,其中本科学历者的评分明显偏高。此外,从2月7日至11日这5天中公众对疫情严重性的评分持续下降,分数依次为4.80、4.79、4.67、4.47、4.27。最后,疫情可控性。该维度包括4个问题,一是我觉得肺炎疫情会得到有效控制;二是我对本次疫情的形势感到乐观;三是我相信自己可以有效地应对肺炎疫情;四是我相信国家可以有效地应对肺炎疫情。受访者回答这4个题目的平均分代表疫情可控性或防控效能感(理论分值范围1-7,受访者要从1代表"完全不符合"到7代表"完全符合"的连续尺度上选择一个数字来代表对疫情可控性的看法)。统计表明,对疫情可控性的评分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学历越高,信心反而越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四类受访者的评分依次为5.58、5.48、5.40、5.24;我们还发现了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对疫情可控性评分高于女性,评分分别为5.48、5.35。此外,从2月7日至11日这5天里,公众对疫情可控性的评分持续上升,依次为5.34、5.35、5.37、5.46、5.62,这表明公众对防控和应对疫情的信心正在上升。3不同的疫情信息获取渠道影响着人们对于疫情风险的认知调查中询问受访者“在最近两周的时间里,你曾经从下面的渠道了解过肺炎疫情的相关信息吗?请在‘没有’‘偶尔’‘经常’中选择一个代表你自己的情况。”统计发现,受访者“经常”使用的疫情信息获取渠道依次是:微信、广播或电视台、门户新闻网站、微博或网络社区、政府网站、报刊及其网站、小道消息、海外媒体(详见表1)。将三个选项分别赋值为1、2、3,可以计算出每个信息渠道使用的平均值,其排序与“经常”使用的频率一致。我们将上述信息来源渠道分为三类:1、2、3为官方渠道;4、5为半官方或网络渠道;6、7、8为非官方渠道。统计发现,人们对三类信息渠道的使用情况能有效预测对疫情的风险认知。具体表现是,在这三类渠道中,非官方渠道使用越多(主要是小道消息起作用),对感染可能性和疫情严重性的评分就越高,而其他渠道使用情况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对官方渠道使用越多,对疫情可控性评分就越高,越相信自己和国家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疫情。4人们对于疫情可控性的评价与经济信心呈现正相关本次调查询问了受访者有关经济信心的10个问题,前5题询问他们相比2019年,如何看待2020年中国的总体经济形势、就业情况、物价水平,以及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和生活质量,后5题询问他们如何看待未来五年这些方面的变化。从选择比率上来看(详见表2),在当前的疫情期间只有28%至39%的受访者认为2020年国家总体经济形势、就业情况以及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和生活质量会“变好”(包括“稍微变好”“明显变好”),有62%至79%的受访者认为今后五年内这些方面会“变好”。显然,疫情影响了人们对2020年的短期经济信心,但对国家经济以及自己家庭经济的长期向好趋势的信心明显高很多。将表2中的5个选项分别记为1—5分,然后求出每个题目上的平均值。题目1、2、4、5的合成平均值代表短期经济信心,其中1、2为短期国家经济信心,4、5为短期家庭经济信心;题目6、7、9、10的合成平均值代表长期经济信心,其中6、7为长期国家经济信心,9、10为长期家庭经济信心;此外,题目3、8分别代表短期和长期的物价水平预期。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人们的长期经济信心(3.85)显著高于短期经济信心(2.98)。长期国家经济信心(3.79)显著高于短期国家经济信心(2.79);长期家庭经济信心(3.92)显著高于短期家庭经济信心(3.18)。此外,大部分人预期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物价水平都是上升的,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是自然的事情。短期经济信心的低迷显然与当前的疫情风险有关。统计发现,人们对疫情严重性的评分越高,则短期经济信心越低;而对疫情可控性的评分越高,则短期经济信心越高。然而,长期经济信心并未受到疫情感染可能性和疫情严重性认知的影响,但对疫情可控性的评分越高,则长期经济信心越高。概括来说,对疫情严重性的认知主要对短期经济信心有负面影响,而不影响长期经济信心;无论对于短期还是长期经济信心,疫情可控性认知或疫情防控效能感都有积极预测作用。5研判社会心态并予以合理调控的建议第一,公众知觉到的疫情风险水平在下降,而防控效能感在上升。在本次调查实施的2020年2月7日至11日这5天中,公众对新冠肺炎感染可能性和疫情严重性的评分在持续下降,而对疫情可控性的评分持续上升。自2020年1月20日全国打响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以来,新增疑似和确诊病例均一直在上升,至2月5日前后除湖北省以外的全国其他地区的新增疑似和确诊病例都开始不断下降,因此,我们在2月7日至11日的调查能够反映出公众对疫情风险认知达到高点后最初下降阶段的特点。第二,学历越高,对疫情风险水平的评分也越高。粗略而言,本研究表明随着受访者学历升高(从高中及以下学历,到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他们对新冠肺炎感染可能性、疫情严重性的评分也在升高,本科学历者评分最高,而研究生学历者评分有所回落;他们对疫情可控性的评分则正好随着学历升高而降低,学历越高,疫情防控效能感反而越低。这可能与高学历者获取了更多疫情危险性方面的信息,更能认识到疫情的复杂性有关。对此,可关注并采取相关举措调控学历较高者(如本科和研究生学历者)的风险认知,重点是增强其防控效能感。第三,获取疫情信息的渠道影响疫情风险认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70%以上的受访者“经常”使用微信与中央及地方的广播或电视台等渠道来获取疫情信息,此外也有通过门户新闻网站等渠道。更重要的是,调查发现“非官方”渠道使用越多,对感染可能性和疫情严重性的评分就越高,这可能是因为在微信朋友圈这一线上社会网络以及线下人际关系中,更容易传播那些反映疫情风险的信息或负面信息,而人类认知天生存在“负性偏差”,即负面信息更容易被人们注意和传播。非官方的小道消息是“双刃剑”,它可能有助于人们对疫情危险产生警觉而重视疫情防护,但也可能引发过度的、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慌。本次调查发现,对于官方信息渠道使用越多,人们对疫情可控性的评分就越高,就越相信自身和政府能有效防范和控制疫情。因此,在疫情防控中,应继续发挥好官方渠道主流媒体的作用。第四,合理呈现信息以引导公众对疫情风险的认知。本研究发现一项有趣的结果:受访者对于"你觉得自己感染肺炎的可能性有多高"这个问题的评分是2.95,而对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公共场所时感染可能性的评分显著更高,分别是4.94、4.93。这可能是因为当受访者设身处地地想象某种场景时,他们更能意识到传染的可能性,而进行"无情景的"、抽象的风险评估时他们对各种场景下(如公共场所、家里等)高低不同的风险程度进行了无意识的综合平均,所以就不认为有那么危险了,或者没有将自己"带入"到某种风险场景中。这一结果的启发意义是:一方面,人们认识到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公共场所可能面临更高感染风险,因而减少外出;另一方面,在引导公众对感染风险的评估时,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强调"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这些特定的场景信息,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人们有更高的感染可能性估计。第五,疫情对短期经济信心有负面影响,但长期经济信心未受影响。当前短期经济信心的低迷一方面是由于疫情确实造成了实际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疫情风险的认知会泛化到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上。本研究表明,人们知觉到的疫情严重性虽然有损于其对2020年的经济信心,但他们依然坚信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的趋势。此外,本研究证明,疫情可控性认知,无论对于短期还是长期经济信心,都有积极预测作用,因此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高人们对疫情可控性的信念将有助于提升经济信心。总之,我们要合理调控人们对疫情风险的认知,既要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的危险性和疫情传染的风险性,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也要相信疫情可防可控,坚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万众一心、集体抗疫最终一定能战胜疫情。此外,我们对经济前景应保持充分信心,因为这种信心会自我实现,将通过影响我们的生产、消费和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实际经济形势。
2020年2月28日
其他

直面危机的勇气:积极心理学助力儿童提升心理复原力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九)

公益歌曲《会好的》:“害怕,请牵着我的手,这一切都会好的。”直面危机的勇气积极心理学助力儿童提升心理复原力文:谢刚谢刚美国加州弗里蒙特市联合校区学校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2020年2月27日
其他

从不同阶段和地区看新冠疫情期间的社会心理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八)

公益歌曲MV《等风雨经过》:“等风雨经过,等我们相见。”从不同阶段和地区看新冠疫情期间的社会心理文:郭永玉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郭永玉,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高校心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心理研究》《社区心理学研究》、Journal
2020年2月26日
其他

战疫、抗疫、和疫 : 从心理自助到文化自觉 |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七)

信息、信任、信心:疫情防控下社会心态的核心影响因素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五)|【圆桌】疫情下的社情民心:青年学人的视角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六)|
2020年2月25日
其他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六)| 互联网时代对社会信任的重构:以武汉疫情的发生为例

公益歌曲《保重》:“你从来不求当英雄,却值得世界去歌颂。风雨过后一定要重逢。”互联网时代对社会信任的重构以武汉疫情的发生为例文:翟学伟引言既往的社会信任研究框架是以传统走向现代最为典型,即学者们试图透过从特殊信任到普遍信任的研究来展示社会现代化的程度或者文化差异。此文试图面对现代性社会本身,即在一个科层制与信息化交融的社会,探讨信任的发生与运行的机制是什么。为此,借助于对“信”字的词汇排比,此文提出了基于人之行为的表达性信任和基于事况的实情性信任两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一个新的信任模型。若将这一模型用来分析武汉疫情,其间所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便能获得较好的定位和理解,从而可以进一步看出当下民众信任的转向与社会治理所面临的新问题。翟学伟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01信任研究的再出发(1)关系性或者交往性以及由此发生的交换性,这是说,如果人的生活没有依赖,就无所谓信任,而只有自信;(2)从既有经验中推断未知。这是指信任总是面临对未来发生情况的推测,但推测需要建立在过往经验的基础上;(3)有保证的方式和方法,这点会涉及到人品、文化与制度等。比如口头或文字协定、契约及相关的惩处(翟学伟,2019)。这点意味着,信任的产生也会伴随着危机,即信任危机,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保证自己所依赖的对象是可靠的。但尽管如此,人们也不会因此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不依赖于社会而一切自理的人。一个人再能干、再全面也需要依赖他人,也只能活在社会的分工协作当中,也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只要交往成为必须,那就是信任的开始。至于信任的范围,其最小单位至少是两人之间,最大单位则是全社会,甚至扩展为全世界。(图片来源网络)02信任的两个维度及其关联(图片来源网络)(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2020年2月24日
其他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五)【圆桌】疫情下的社情民心:青年学人的视角

周周:现在,疫情防控已经进入新的阶段。除了湖北省,其他各省的情况已经大有好转,当然仍然不能放松,但在整体上,已经出现“防控”与“复工”两手抓的局面。在此情形下,社会心理学能够为疫情防控提供哪些建议?
2020年2月23日
其他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四)| 信息、信任、信心:疫情防控下社会心态的核心影响因素

公益歌曲《岁岁平安》:“黄鹤楼,长江水,一眼几千年。愿亲人,都平安,春暖艳阳天。”编者按当前,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有力开展。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涉及社会心态治理、心理危机干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方面。本版今天刊发的3篇文章,从实际调查、经验总结和理论阐释的角度,分析疫情防控下社会心态的核心影响因素、心理学在疫情防控中的应有作为,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治化的实现路径,希望能对疫情防控提供有益参考,为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学理支撑。王俊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智库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项目批准号16ZDA231)首席专家。研究方向包括风险认知与风险社会、监控社会与隐私、社会发展与社会心态等,主编《社会心态蓝皮书》、《社会心理建设丛书》,出版专著《社会心态理论:一种宏观社会心理学》(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监控社会与个人隐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Development
2020年2月22日
其他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三)| 关注疫情冲击下涌现的“新弱势群体”

公益歌曲《同根》“几十亿人同根,同一家人,都有过纷争,可每当一方受困,是舍命陪伴的人。”关注疫情冲击下涌现的“新弱势群体”文:彭泗清
2020年2月21日
其他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二)| 变革学科范式,全面发挥心理学在健康治理中的作用

19–22(本论坛文章特辑《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将于202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论坛回顾: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
2020年2月20日
其他

抗疫:社会心理学的省思 (一) | 情感治理视角下的疫情心态治理

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为武汉抗疫创作了这首《黎明的编钟声》:此刻你们孤胆向前,但世界与你们并肩。情感治理视角下的疫情心态治理文:汪新建
2020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