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省生态环境厅宣传教育处副处长周鑫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我厅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2022年云南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陈玉松先生;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副局长王小飞先生。今天参加发布会的还有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央驻滇部分新闻媒体和省级部分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欢迎大家!今天的发布会有两项内容:一是请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陈玉松先生介绍2022年云南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相关情况;二是回答大家关心的有关问题。下面,我们依次进行。首先请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陈玉松先生作介绍。有请!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陈玉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按照省生态环境厅本年度工作安排,今天举行2022年我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发布的内容主要是2022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情况。今年,我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决策部署,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不断落实执法责任、优化执法方式、完善执法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严格监管执法与主动做好服务并重,取得阶段性成效。一、聚焦重点强监管,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聚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中心任务,开展执法监管,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持续打造“绿剑云南”行动品牌为推进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发现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锻炼队伍能力水平,2022年,我们持续深入开展“绿剑云南”行动。着力加强事前统筹,聚焦重点区域,统筹部门力量,强化清单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明确工作重点。着力加强事中督导,精准深入检查,规范问题分类,实行移交分级,强化结果运用,共检查各类企业(单位)2809家,发现存在问题1694家,其中涉嫌环境违法337家,问题总数4239个,清单式移交有关州市政府或生态环境部门,督促整改或查处。着力加强事后问效,建立调度机制,形成工作闭环,推进问题整改取得实效。截至2022年9月30日,问题整改完成2195个,立案查处145家,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全省执法队伍能力水平得到跨越式提升。通过连续2年的工作,带动昆明等10余州(市)开展“绿剑”行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成功打造了“绿剑”行动品牌。(二)深入打击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测领域违法犯罪按照国家三部委安排部署,我省连续三年组织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双打”),我们紧盯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全链条,紧盯重点排污单位、排污许可重点管理单位等自动监测领域,会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合力打击,对疑难复杂案件实施挂牌督办、专案专办、提前介入、同步调查,切实做到追踪溯源和提升精准打击能力。截至目前,我省共查办涉嫌危险废物环境违法和犯罪案件共53起,自动监测环境违法案件3起。通过“双打”专项行动,有效斩断了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链条,严惩了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狠狠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嚣张气焰,此类案件得到有效遏制。(三)实施赤水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为维护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推动流域环境质量改善,我们持续开展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聚焦“查、测、溯、治”工作重点,以全面排查为基础,监测数据为支撑,精准溯源为关键,因地施策为核心,扎实开展排查整治工作。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共排查出入河排污口874个,其中干流164个,支流710个。截至目前,干流排污口已完成排查、监测、溯源工作,现处于整治阶段,对需要整治的88个排污口已完成整治60个,其余的正在有序推进;支流排污口已完成排查、监测、溯源工作,现处于“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编制阶段,拟通过取缔一批、规范一批、整治一批的方式推进整治。通过排查整治,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散点排污、超标排污、乱排乱倒污染物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群众生态环境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优良水体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四)强化企业排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为确保全省生态环境安全,杜绝重特大环境安全事故发生,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省政府工作要求,2022年,我们聚焦企业排污风险隐患,突出焦化行业这个重点,紧盯七大行业,落实省、州市、县市区三级监管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按照“企业自查、州市普查、省级抽查”的方式,组织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全省共排查企业529家,问题企业306家、问题数573个。截至目前,277家企业、541个问题完成整治,其余问题正按时序推进。我们建立“清单管理、定期调度、挂账销号、见底清零”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州市按时、按质、按量彻底整治到位,坚决把生态环境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五)开展线性工程专项排查整治围绕我省线性工程、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三同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省委主要领导的指示要求,我们组织开展了线性工程暨重大产业项目生态环境破坏专项排查整治工作。重点对我省2017年以来线性工程和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审批落实情况、施工期生态环境破坏、“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先建后补”等违法问题、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自主验收、落实生态环保措施生态修复等情况,按照“县区全面排查、州市重点核查、省级精准抽查”的方式,进行全覆盖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共排查重大投资项目1525个,其中15个项目不同程度存在“未批先建”违法问题,其余重点问题的排查正在有序推进。我们及时将排查发现问题清单反馈给州市人民政府,同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明确整治主体和整治时限、整治要求,建立工作调度、跟踪问效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着力推动解决生态环境破坏修复不到位,修复滞后等问题,确保整治工作落地见效。今年以来,全省严格执法监管,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456起,罚款1.87亿元。办理涉及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移送刑事拘留等环境违法典型案件45起,其中责令14家企业限产停产,适用行政拘留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7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起。通过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开展各项专项行动,依法审慎包容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打击逃避监管、偷排偷放等恶意情形,彰显了生态环境法治,取得了较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二、优化方式提效能,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云南高质量跨域式发展,积极推行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强化宣传引导,主动做好服务。(一)推行“六项机制”为主动高效支持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践行生态环境执法是主责、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主业的“双重定位”,我们创新提出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推行事前宣传、事前提醒、事发预警、执法督办、验收销号、回头检查“六项机制”,并在全省各级生态环境执法机构积极实践。“六项机制”注重预防为主、惩教结合,注重提前介入、关口前移,注重主动服务、工作闭环,努力做到执法有温度、处罚有力度。同时,向社会发布《致全省企事业单位和有关生产经营者的一封守法公开信》,列举了常见的七种环境违法行为,提醒行政相对人予以关注,得到了社会和企业广泛好评,成为我厅微信公众号年度热度信息之一。推行“六项机制”是践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具体体现,也是提升企业守法意识的内在需求,更是主动高效支持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探索。(二)实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为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要求,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不断推进正面清单制度化和常态化。规范正面清单管理,制定出台管理制度,重点将治污水平高、环境管理规范等企业优先纳入正面清单管理,按第三季度统计,我省共有761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采取差异化执法监管,对纳入正面清单企业原则上采取非现场执法监管,特殊情况严格把关后实施现场监管,对纳入正面清单企业审慎包容执法,今年以来,对省内正面清单企业开展非现场执法监管2291家(次),帮扶923家(次),减免处罚20家(次)。实施正面清单动态调整,严格对照标准和条件,在日常执法监管中,对不满足条件的移除正面清单,今年以来,共有36家企业被移除正面清单。通过正面清单的落实,有效引导形成企业自觉守法与强化执法监管并重的良性互动局面,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让自觉守法企业受益,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现场执法检查次数,节约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能。(三)拓展非现场执法监管大力推行非现场执法监管,逐步从传统的现场执法模式向数据驱动的非现场执法模式转变,做到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非现场执法意识不断深化,依托现代化监管载体,精准高效发现问题线索,向科技借力,以合力促效,非现场执法已成为日常执法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式,结合云南实际,初步形成非现场执法与现场执法相辅相成的监管格局。以9月份为例,借助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和排污许可管理系统非现场巡查,发现问题线索1254条,占全省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总数的36%。各级生态环境执法机构采取提醒函、预警函、电话、网络等方式及时进行核查处置,督促指导有关企业开展环境问题的纠错整改,形成非现场发现问题线索、推进问题整改的工作闭环。非现场执法方式有力提升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发现问题的渠道,扩充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了执法监管的效能。(四)加大执法普法帮扶力度为不断增强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和行政相对人法治意识,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执法机构大力开展“以案释法”“送法入企”活动。制定印发了执法普法和典型案例管理等制度,规范了生态环境执法全过程普法和典型案例的收集、报送、发布工作,落实行政机关执法普法责任,省生态环境厅通过新闻媒体分三批公开发布了15个典型案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充分发挥了典型案例的震慑教育、政策导向、规范执法、执法警示作用。全省生态环境机构将执法普法纳入执法监管全过程,积极组织开展企业环境守法培训和重点帮扶,不断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帮助企业消除违法隐患,降低违法风险,营造良好的执法守法环境。昆明市制定出台了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优化执法方式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13条措施,率先在全省建立“企业环保服务局长接待日”和“法治进企业月宣传制度”,收到良好的效果。(五)大力推进执法监管服务一线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作风革命和效能革命的有关规定,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围绕统筹安全与发展重点工作任务,把基层和一线作为服务发展和执法监管的主战场,带着目标任务、问题清单到基层单位、重点园区、项目一线现场办公,在现场发现解决问题、指导帮助整改、检验整改质效。今年下半年,围绕“七个聚焦”工作重点,全省各级执法机构上下联动,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帮扶,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一线,切实掌握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现状,摸清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底数,督促完成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任务,指导解决执法监管重点难点问题,提升基层执法监管效能,督促指导企业完成问题整改,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截至目前,省级已对9个州市开展了防风险、抓安全、保稳定监督帮扶,下一步,将继续落实“一线工作法”,不断巩固扩大工作成效。三、强化建设夯基石,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主力军大力开展执法能力建设,推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执法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执法效能和执法监管能力。(一)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为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主力军为目标,着力推进生态环境执法省级顶层设计、制度建立、体系完善、机制创新。结合云南实际,今年以来我们陆续制定发布了区域交叉执法检查、专案查办、部门协调联动、第三方辅助执法、轻微违法免罚等20项制度和规定。我厅与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与公安厅共同发布生态环境联动执法联勤等制度,有效填补了我省行刑衔接工作短板。发布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和基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下一步我们还将按照“健全一批、完善一批、见效一批”的思路,陆续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助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有效完善和提升全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执行力。(二)强化执法练兵,提升执法效能为提升人员岗位技能,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队伍履职能力,2022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继续组织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实行“全年、全员、全过程”练兵,突出“实训、实战、实效”。着力深化思想认识,把执法大练兵活动当做一项统领性、全局性、贯穿性的工作来抓,成立了执法大练兵活动作战指挥部,定期评估通报州、市活动进展,开展“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指导帮扶,全省活动有了明显起色。着力加强工作统筹,将执法大练兵活动与“绿剑云南”行动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着力补齐制度机制建设、移动执法系统使用、典型案例发布、案件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着力激发队伍活力,高标准、高规格举办全省生态环境执法比武竞赛,对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6家单位和18名个人进行了表彰,这是我省首次举办此类活动。活动的成功举办,有效推进了执法大练兵活动走深走实,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提振了队伍的“精、气、神”,成效十分明显。(三)强化能力建设,提升保障水平全面统一着装,截至10月底,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制式服装着装实现全覆盖,队伍形象和风貌为之一新,标志着我省执法规范化、正规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加大培训力度,全省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均参与了新行政执法证件换证培训考试,积极协调生态环境部对我省执法人员开展一次国家级岗位培训,按计划组织开展了执法岗位培训和案卷质量评查培训,我省执法人员培训机制不断完善,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加强装备配备,按照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有关要求,通过两年5300多万执法能力建设资金的支持,全省执法装备基本满足一线执法人员需求。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升级移动执法系统,建立以移动执法系统为核心的执法信息化管理体系,拓展移动执法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应用对接,完善移动执法系统功能,强化移动执法系统使用,不断提升执法信息化水平。以上通报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