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冷

其他

12月看的10部电影和10本书

电影《大鱼》剧照共3883字,阅读约需8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写在前面(看过的胖友直接看正文~):我会在每个月末,把自己这个月看的书啊电影啊剧啊动漫啊,汇总起来,大致做一下介绍,大家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去看。这个书单和影单,不系统,不固定在某个领域。
2023年1月5日
其他

想【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最重要的诀窍只有一点

电影《英国病人》剧照共2204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稍微想了想,发现我曾好几次讲过一个事儿。比如2020年2月4日,我在留言区回复一位胖友:还是看书写文章令我快乐,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我都有看书写字。比如2020年12月14日,我在文章中说:我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几乎是每一个环节都喜欢,读书也好,写作也好,学习新的东西也好,和大家互动也好,我都是专注且愉悦的。不是因为“自律”或者“上进”,而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比如2022年7月21日,我在留言区提到:工作真的让我快乐,可能是因为一直处于心流状态。是不是丧心病狂?!竟然真的有人热爱工作!01我跟你们说,刚才那些话一点点都没有掺假。这几年,我最快乐的时候,大都是工作的时候,尤其是写文章。给你们看我今年11月19日随手写在备忘录里的东西吧:真的超级充实,工作真的超级充实超级快乐这是一种无法言传的快乐和坚定这种感觉真的真的太好了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种感觉笑死,很浮夸的话语,因为是写给自己看的,随便写写,没啥修饰。这是我想跟你们讲的一个事情,那就是:工作本身,就让我快乐。我不是因为这个工作能赚多少多少钱,能涨多少多少关注,能取得多少多少成绩,才觉得有动力的。而是这个过程本身,就会给我带来极大的乐趣和价值,让我感到发自内心的平和与喜悦。我以前没有抽象地思考过这个事儿,直到前段时间看了一本神书,叫做《蚱蜢:游戏、生命与乌托邦》,它认为一项活动有可能具有这样两种价值:工具性价值和内在价值。——这组概念之前在一篇文章中讲过,当时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阐述的,和今天这篇文章并不重复哈。打颗栗子,我很讨厌学习政治,但我想考研去中文系,于是不得不认真学习政治,那么「学习政治」对我来说,就是工具性的,我做这件事,是为了达成读研的目的。再打颗栗子,有些人很讨厌自己的工作,但ta需要养活自己,于是不得不按时上下班,那么「工作」对ta来说,就是工具性的,ta做这件事,是为了达成赚钱的目的。讲到这里,应该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工具性价值了,相应的,大家应该也能想象什么是内在价值吧?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就喜欢做这个事儿!做这个事儿本身,就让我们觉得开心和快乐!哪怕完全不为了某种结果,过程本身就让我们觉得愉快。比如说,玩游戏、吃东西、看电影、看书……这些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具有内在价值的。02那么,工具性价值和内在价值是完全相互独立的吗?不是!就比如我前面打的自己的栗子,对我来说,我的工作具有极大的内在价值,但同时,它也有很高的工具性价值,让我成为小有名气的学习博主,给我带来了不错的收入,等等等等。也就是说,读书、思考、写文章这几件事,于我而言,是工具性价值和内在价值兼备的。《蚱蜢》那本书也打了一颗很合适的栗子:我们可以说木工是一项工具性活动,也就是说对房子的存在来讲是工具性价值。但是,如果有个人享受单纯盖房子的过程,那么原本被视为是工具手段的活动,现在也同时有了内在价值。对那些真正能在工作中享受乐趣的人来说,也可能是这样。这大概是最为理想的工作,既能让我们喜欢和享受这个过程,也能带来某种成果甚至成功。如果仅仅具有内在价值会怎样?我们活在这个现实世界中,需要吃饭,需要住房,需要穿衣,于是有许许多多“正事”要做,常常不敢花太多时间做一些“无用”的事情,即使这些事情会让我们很快乐。我从小到大都很喜欢看书看电影,但其实在开始更新书影总结系列之前,是不太敢花太多精力在上面的,因为它对我的工作没多少直接作用,而且10本书10部电影,平均下来一天需要2小时的样子,这时间我总觉得花不起……后面我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更新书影总结,一方面可以作为固定栏目,成为工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可以满足我自己的喜好。当我平时看书看电影的时候,会非常心安理得,不会再去担忧这时间是不是花在工作上面更好?它既具有内在价值,又有工具性价值,一举两得。那么,如果一件事情看起来只具有工具性价值,而没有内在价值,该如何让自己愿意享受过程呢?Tal讲了自己的故事,当时他在哈佛大学教积极心理学,他当然是很喜欢心理学的,可是,反复教一门相同的课,一直讲相同的内容,让他觉得无聊极了,不再有教学的动力。可是,他不得不教这门课,这是他的工作。他是这样做的,他知道自己喜欢学习新东西,于是在工作之余,每天抽出1小时的时间,阅读一些没读过的东西,并且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常常在课堂上跟学生分享自己新读的书、新冒出的想法。于是,虽然还是在教相同的课,但因为他在其中融入了具有内在价值的事情,这件工具性的活动,也变得有乐趣起来。03我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儿:做只具有工具性价值的事情,会消耗我们的能量。如果我们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拿到奖学金,但本身没有从学习中得到乐趣,那么每次去学习的时候,都需要给自己打鸡血、找动力,学习的过程也觉得枯燥、厌烦。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减肥、减轻焦虑而去跑步,那么想到跑步这件事,就会觉得很累很排斥,制定了一次又一次计划,还是很难开始,开始了也很难坚持。之前看到和菜头在《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这本书中讲的一段话:我一早就发现了和菜头大猜想:凡是需要坚持去做的事情,最后多半都坚持不下去。至于说到写作,我没有坚持过写作。我从来不是个勤奋的人。能一直那么写下来,是因为其中有乐趣。“是因为其中有乐趣”,用我们前文提出的概念来讲就是:是因为它除了工具性价值之外,还能带来内在价值。当我们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当我们能从跑步中得到乐趣,这些事情,自然而然就会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73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11月看的10部电影和10本书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12月22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11月看的10部电影和10本书

电影《花火》剧照共2687字,阅读约需5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写在前面(看过的胖友直接看正文~):我会在每个月末,把自己这个月看的书啊电影啊剧啊动漫啊,汇总起来,大致做一下介绍,大家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去看。这个书单和影单,不系统,不固定在某个领域。
2022年11月30日
其他

我悟了!这3个事儿我真的悟了!

电影《万物理论》剧照共2077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今天分享几点心得体会吧,都是很朴素但很有用的那种!对我的生活啊工作啊状态啊各方面,影响还蛮大的~01以前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买东西要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我也就看看,没特别当回事。读书的时候,还有刚工作的时候,没什么钱,我总是买尽可能便宜的。我老觉得,买那么贵的干嘛。当然,也不是完全冲着便宜买,而是在保证这个东西质量可以、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才会购买。这种消费理念,一直延续到我工作之后,甚至收入提高很多了,也依然如此。如今我回头去看,理性复盘的时候,才发现:好家伙,买便宜的东西可真浪费钱啊!我把过去几年的淘宝订单都翻了一遍,发现:买过6个简易鞋架,价格从20块到百来块不等;买过4个吹风机,价格从几十块到两三百块不等……这些东西都哪去了?实不相瞒,一个都不在了。很多很多物品,都是这样。啊啊啊不想一个个回忆,翻淘宝订单的时候,痛,太痛了。那些东西,用了一年两年,觉得不那么喜欢或者不那么好用,或者就要搬家了,就会想着把它处理掉,反正也不贵,要么扔掉要么送人,一点都不心疼。回头一看,白白浪费了很多钱。怎么说呢?其实那些钱,加在一起完全够买一个比较好的同类物品了。用个十年八年,品质优,体验棒,多好呀!那有的胖友可能会说,如果确实没多少钱,不就应该买便宜的嘛?这也是我之前的想法,但当我回看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候确实很穷,但其实也完全可以买一些品质好的东西,而不是买一堆“垃圾”,全浪费了……那有的胖友可能会说,如果是在租房住,当然不能买好的了,随便买买,凑合用呗!这也是我之前的想法,但是现在,买了也扔了一堆“凑合”的东西之后,我意识到,即使是租房,也应该尽量买好的东西,不然的话真是纯纯浪费钱。大家想啊,买了好品质的东西,我们也确实使用了,这个体验也享受到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根本不亏啊!啊啊啊,真的,我终于悟了,就是要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东西。不是说一定要买最贵的,而是品质达到一定的标准,自己足够喜欢足够珍惜,这样就可以了。简单粗暴地讲:为了省钱,买足够好的!买(相对)贵的!02上次关于囤货和收纳的那篇文章,有胖友在留言区说:新鲜感真的只在购物时才有,到了以后就急不可待地想把它们用完。我表示很认同:真的是这样!所以现在我不喜欢买东西了,我发现,我更喜欢扔东西,是指用完了之后扔掉,真的好快乐!这条留言和这条回复,都获得了200左右的赞,看来还是很多人有同感的。这也是我这半年来很重要的一个收获:不再执着于拥有,而是更追求体验。因为呀,无论拥有什么东西,常常只在刚买来的那几天,觉得新鲜觉得快乐,没过多久,就没啥感觉了。新手机也好,新电脑也罢,新衣服也好,新鞋子也罢,都是如此。很遗憾,无论多贵多好的东西,它们给我们带来的兴奋感,常常是“一次性”的。那么,不停地“拥有”新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我现在觉得,在追求“拥有”的同时,不如去把时间和金钱,投入更多在“体验”上面。比如去爬山,比如去见朋友,比如去植物园溜达,比如去吃大餐,比如去旅游……这些“体验”,有的需要花钱,有的不需要花钱,但都能带来新鲜和快乐的感受。对物品的拥有,常常需要消耗金钱、占用空间,于是处处受限。但是“体验”,却如此轻盈。我很希望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丰富广阔,如今我意识到,这种丰富其实无法来自于我拥有多少东西,而是来自于我体验了多少事物。03其实我一直都很想留出时间好好学习写作,好好学习英语口语,好好学习摄影,但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往后推。比如最近,我的理由是:我要写课程,我要每天写作3000字,这个工作量太大了,我应该先专心把课程弄完,尽量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上面,等3个月后,闲下来了,再去做我想做的事情。但我最近想通了,管它的呢!我就是要现在开始!写作也好、英语也好、摄影也好,现在就开始!因为,如果我把想做的事往后延,那就意味着,我现在要克制自己,过一段苦行僧似的生活。从小到大我们都是这样被教育的:现在先好好努力,以后就自由啦,就可以享受生活啦!可是,这个“努力”怎么就一直没有尽头呢?!我不管,我现在就要过我想要的生活,我现在就要每周都留出时间学习写作、英语和摄影,我现在就要每周都出去爬山、逛博物馆、见朋友。你们猜怎么着?我的状态竟然更好了,课程写得更快更顺利了,工作的时候更愉悦了,玩儿得也更尽兴了……因为,我很有奔头呀,我知道自己现在就可以去过“理想的生活”,不用等待,不用压抑,于是,动力十足,无论是玩还是工作,都可开心了。而且,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以前我需要把手机锁起来才能管住自己,现在,完全不需要了!我感觉哈,可能玩手机是一种代偿,因为我不太允许自己出去玩嘛~现在我会问自己:要么去做事,要么出去玩,你现在想做哪个?你想做哪个都可以,你是自由的。然后就可棒了!“学”得投入,玩得痛快,没啥灰色地带。胖友们!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读大学也好、工作也好,都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给自己找到一些人生的乐趣呀!今天所讲的3点感悟,其实本质是一件事:现在就要享受,现在就尽量用好的东西,现在就去体验,现在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Why
2022年11月24日
其他

聊聊恋爱吧(学习博主做这事合适吗?

电影《莫里斯》剧照共2286字,阅读约需5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自己,都是在用考试思维看待恋爱这个事儿。这种考试思维,体现在方方面面。1、“等我变得足够好,才可以去谈恋爱”(这一点之前在女性号写过,看过的胖友,可以跳到第2部分)有胖友跟我说:冷冷,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有朋友给我介绍不错的男生,我也蛮有好感的,可是我好普通啊,长得不够漂亮,也不会打扮,成绩也很一般,我总觉得自己配不上,别人不会喜欢我的。虽然我也想谈恋爱,但始终迈不出那一步。这种想法真的超级常见,我们似乎把谈恋爱当成了一场大考,有几门必考科目,那就是长相、学历、工作,而这几门考试都有标准答案,我们必须每科都拿到90分,否则,就失去了入场资格。是不是这样?这不是很奇怪吗?要知道,谈恋爱根本没有标准答案,真正促使两个人彼此产生好感的,往往是那些软性的、无法直观衡量的东西,比如性格的适配,比如精神的交流,比如兴趣爱好的契合……打颗眼前的栗子,大家不是因为我的学历而喜欢我的,我不是因为学历,而区别于其他学习博主的。哈哈哈,这颗栗子虽然不怎么合适,但好像也挺合适的。(废话文学人是复杂的、综合的,单单用学历、工作、长相去定义,真的太狭隘太狭隘了,也真的太考试思维了。这种考试思维,其实彰显了我们价值观的底色,那就是:只有学习和工作是正事,我要花尽量多的时间去努力,考上更好的学校、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归根结底,是我们的社会,评价和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太单一了,以至于,在没谈恋爱之前,我们总以为,恋爱的入场券也是在这几个维度足够优秀。这种想法真的逻辑不通。你肯定见过不太熟的同学,感觉各方面都很普通,甚至有一些明面上的缺点,这些缺点如果放在你身上,你会觉得很不自信,认为没法进入亲密关系,可是,这些同学却都在谈着不错的恋爱,而且真的是被对方欣赏和爱护的恋爱。你甚至会觉得有些不理解。当你真正去跟别人接触、互相了解,并且进入到一段亲密关系之后,你才会从理性和感性上,都深刻地认同这一点:恋爱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怎样“普通”的人,都会被喜欢。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完全没有关系。2、“我要好好搞学习,谈恋爱会影响状态”有不少人会这样想诶,觉得谈恋爱是闲情逸致,是“不那么有用”的事情,虽然谈不上不上进吧,但总归应该为学习让道。尤其是学业任务繁重的时候,断断不能恋爱。因为,恋爱会让我们情绪波动,产生许多内耗,影响状态。可是,其实吧……你之所以会被影响,不是因为恋爱,而是因为你自己。你本来就是一个容易被大事小事影响的人,用我之前的话讲就是:常温常压下易燃易爆炸。而这个问题,即使没有恋爱,也是你需要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你不可能指望自己一直活在真空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人和任何事打扰你,只要一门心思搞学习就行,大概只有高考的时候能尽量接近这种环境,但大家知道,高考是非常态,是一个有太多人工干预和调控的地方。正是因为有这种高考思维(需要在真空环境中学习),所以我们才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影响:最近和父母关系不好,我无心学习;今天晚上聚餐,我无心学习;上周和对象吵架了,我无心学习……除了身体/心理上的病痛,和失去至亲好友,其他的一切,其实都不太能构成影响我们学习/工作状态的理由。容易被影响,本就是我们需要学会解决的问题。恋爱,并不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这里阴阳怪气一下:说得好像不谈恋爱你就每天都好好努力了似的。3、“一定要奔着结婚去,不然就是浪费时间”有不少读者跟我这样诉说,每次都拿着结婚的标准衡量对方,然后就会发现各种不符合期望的地方,始终无法开启一段恋爱。呼~这是把恋爱当成了一个任务呀,而且想一步到位把它做好,目的性很强。好累啊,高考、考研,以及在这期间一场又一场的大考小考,还不够吗?为什么把恋爱也当作一场考试,一定要考95分甚至满分才行?放轻松,恋爱是一种体验。有人会觉得,谈恋爱很费功夫,如果没有结果,那就是浪费时间。这还是前面所讲的那种思维,认为只有为学习和工作付出的时间、培养的技能,才是有意义的。但其实,软技能也是技能;过程本身,也是意义。大家知道的,我对效率的追求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我特别喜欢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某个确定的任务,比如1小时写完一篇文章、2小时看完1本书……日常生活中,因为一些琐碎事件花费时间时,我就会不耐烦,觉得生命被浪费了。后来我意识到,其实这些跟人打交道、跟事务打交道的过程,也会给我带来很多成长。之前找对象的时候,见了一个又一个人,吃饭、聊天、看电影,花了大量时间,都没下文。我是这样,我朋友也是这样。她很烦躁,觉得浪费时间。我告诉她:你可以把这个过程当作一种体验,你去观察人类,借此提升自己对异性、对他人甚至对世界的认知水平。hhh,这可不是瞎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软技能也是技能,也很重要。——当然,这依然没有摆脱“有没有用”这一价值观,但是,大家想一想啊,我要是跟你说,没事儿呀,允许自己浪费时间,那也很难说服你呀。从“有用”的角度入手,会更容易接受。谈恋爱就更是如此了,它真的会给你带来超多成长,变得更成熟、更完善。哪怕是上野千鹤子(女性主义先驱),在《始于极限》中都是这么说的:我至今相信,恋爱是谈了比不谈好。因为在恋爱的游戏场上,人能够深入学习自己和他人。恋爱会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欲望、嫉妒、控制欲、利己心、宽容和超脱。结语大概就是这样。胖友们,一直以来,中考、高考、考研、工作,这些真的太累了,卷来卷去,恋爱虽然不能说是卷外之地,但真的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考试”更丰富、更多元的。在这里,就暂且放弃考试思维吧。好好学习的同时,也好好体验。//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73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冷冷心得丨我是来劝你别在双11花钱的!!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11月24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11月17日
其他

冷冷心得丨我是来劝你别在双11花钱的!!

电影《芳芳》剧照共2481字,阅读约需5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这篇文章的选题和行文,可能会让你误以为有广告,其实完全没有哈!我不是来让你花钱的,我是来劝你别花钱的。刚好双11嘛,做这篇推送,真是太合适了。「消费和囤货」这部分,每个人都适用,是我琢磨了好久才想明白的事;「收纳和搬家」,那些不知如何保持房间整洁以及曾为搬家感到头疼的胖友,一定一定要看!如果你暂时用不到(但是以后一定会用到),可以分享给你的家人,hhh,我是认真的哦,因为真的超级管用!消费和囤货1、不要怕错过优惠以前每次看直播间,每次打开淘宝,看到某个商品在做活动,优惠力度很大,而且商品本身也很不错,我就很想买。虽然家里还有,可能半年甚至一年都用不完,但我生怕错过这次优惠,以后就没了,那我不亏大了吗!于是,现在我家有4大瓶洗洁精(也就够用个两三年吧)、5瓶洗手液(也就够用个两三年吧)、80斤猫粮(吃到一年保质期也吃不完)……现在不是双11了吗?各大品牌各大主播,真的要把商品的优惠力度,说成天上有地上无了,还不抓紧时间囤一波?!话说今年双11,我一点东西都没囤。倒不是本着“不买立省百分之百”的念头,而是理性权衡之后,发现囤货不划算:第一,我们不会错过优惠;过了双11,还有双12,过了双12,还有什么新年特惠、618、国庆狂欢……总之,商家会想到各种各样的由头,搞活动、给折扣,就是为了让我们每次看到它,都产生消费冲动。那有的胖友可能会说,可是,双11的确可能是最便宜的时候,不趁机囤一两年的东西,以后再买,真的很不划算啊!这一点我也有想到,这是我想明白的另一点,我借此说服了自己。第二,趁便宜的时候囤货,并不划算;现在我家里一堆历史遗留物品,前面说的洗洁精、洗手液,还有我没说的洗发水、护发素、护肤品等等等等,大概都需要两三年才能用完。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东西买来之后,你好像就不太能感受到它是需要花钱的了?而且又是优惠买来的,有时候浪费了也不怎么心疼。还有,因为家里有非常多,于是用着用着就不喜欢了,这会带来两种可能:一是想着赶紧用掉,每次都刻意多用一些,反正有那么多呢,不在乎这一点;二是放那里吃灰,烦了,不想用了。比如我现在每次洗头发洗手洗脸护肤,都会刻意多去消耗囤货,用量可能是之前的1.5倍。所以,结果就是,当初在优惠活动中省下的一点钱,全在使用过程中浪费掉了,而且,使用的体验还不那么开心,因为东西在家很久很久了,没新鲜感了,不喜欢了。这就引出了我想说的最后一点。第三,囤货会消减使用新东西的快乐。在消耗品方面,每买一个新东西,其实都会给自己带来新鲜感。刚买来的时候,想到自己有这个东西,可开心了;买来立刻投入使用的话,心情也是很快乐的。但是,如果囤货的话,囤个半年一年还好,一旦超过一年,你对那些东西,哪怕没使用,都没那么喜欢了。就像是我现在,去年双11买的精华,连三分之一都没用完,A醇还没用过,但当时那种雀跃的心情,已经被审美疲劳挤走了。只有不囤货,才能在半年或者一年一次的采购中,经常获得新鲜感。比如换个味道的洗手液,换个品牌的洗发水,新的使用体验,还是很好很好的!我的理念是,有些物品,趁双11的时候囤个半年一年,还是可以的。但如果家里还有足够的量,看到优惠力度又挪不开眼,那就没必要了。无论是从省钱的角度,还是从使用体验的角度,我都找不到趁便宜(大量)囤货的理由。目前用不到就不买!收纳和搬家前段时间,对自己的住处进行了彻底的整理,在这个过程中,我领悟了收纳的要义,甚至和朋友说:我意识到,这次整理之后,这辈子我都不需要再整理房间了。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剩下的所有工作,就是日常维持,只需要平时随手收拾就好。再就是额外的几个好处:-找东西会很快,大概是10秒-1分钟;-搬家收拾东西很快,半小时-1小时应该可以搞定;-搬到新家后归置东西也很快,大概半小时-1小时。收纳的要义是:把多种物品,变为一个物品。听懂了没?哈哈哈,是这样的,你们想啊,平时我们收拾东西、整理房间,是不是需要把一个又一个物品拿起来,思考把它放在哪里比较好?比如:这本书放在哪呢,想个20秒;这个杯子放在哪呢,想个30秒;这个摆件放在哪呢,想个1分钟……每一个物品,无论大小,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可想而知,平时整理房间、找东西、搬家,到底有多费功夫。如果我们把同一类物品,放到同一个地方,比如收纳箱里,直接把它变为一整件物品呢?比如我现在,会把非非(我的猫)的东西,像是伊丽莎白圈、指甲剪、疫苗本、罐头等等等等,全部放在一个箱子里;所有的电子产品、配件以及数据线,放在一个箱子;所有的洗护用品,放在一个箱子……箱子都是专门买的收纳箱或者收纳抽屉,至少可以用十年二十年的那种。几乎没有漏网之鱼,任何一件物品,都和它的家族在一起,齐齐整整。明面上的东西,只留下那些日常会用到的。于是,房间里的东西变得很少,大概缩减了几十倍。平时房间根本没啥变乱的机会,物品需要使用的时候迅速就能找到,用完了就放回原处,搬家的时候,压根不需要收拾,直接搬走、放好,即可。这种分类一定要尽量严格,我甚至用了一个专门的文档,进行分类和记录,非常精确。我一直很追求房间的整洁,以前也会收纳,但那时没有某种固定的标准,常常把很多“差不多”的东西,放在一起,于是经常需要整理,经常需要花时间找东西,搬家的时候,还是要一个物品一个物品地思考、权衡……这就是我保持房间整洁以及不再为搬家头疼的诀窍,关键就是这一点:把多种物品,变为一个物品。真的超超超超好用!以前几乎每周都要整理一次房间,现在两个月没怎么花时间了,但却时刻能保持95分的整洁;如果现在房东跟我说不租了,不到一个小时,我就能把东西全搬走。当然,保持整洁不是为搬家做准备。我总拿搬家举例,是因为「方便搬家」非常直观,可以拿来作为收纳和极简主义的最高标准,可以用来判断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一个东西。结语「我占有物品的同时,物品也在占有我。」这是最近非常深刻的感受。为了维持日常生活的秩序,人究竟要花多少时间?而这些时间,翻来覆去,都只是把房间维持原样罢了。它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个事情真的不好玩。认认真真收纳一次,从此退出收纳界。为自己节省足够的时间,获得更多的自由。真的超棒的。//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73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10月看的9部电影和9本书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11月17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11月10日
其他

10月看的9部电影和9本书

电影《野草莓》剧照共3322字字,阅读约需7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写在前面(看过的胖友直接看正文~):我会在每个月末,把自己这个月看的书啊电影啊剧啊动漫啊,汇总起来,大致做一下介绍,大家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去看。这个书单和影单,不系统,不固定在某个领域。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真相是:越要求自己自律,越是做不到自律

《初吻》剧照共2181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你们有过忌口的经历吗?真的真的真的太痛苦了啊啊啊!!01之前跟大家分享过,好几年前我面部皮肤生病,算是个疑难杂症,怎么都治不好,医生、病友以及网上看来的真假难辨的信息,都说要忌口,尤其是甜食。当时过得那叫一个惨呀。白天的时候,有人在旁边的时候,结伴去便利店,或者一同分享食物,我都会很克制,拒绝甜食。但是,脑子里,从早到晚都是“甜食甜食甜食”,晚上的时候,一个人的时候,常常悄咪咪打破禁忌……说真的,治病的过程,我根本没有做到过忌口。倒是痊愈之后,没有任何束缚,我反而很少吃甜食了。这之前,有多少甜食,是为了反抗“我不能吃甜食”的规则而吃的?还有,几年前我总想着减肥,于是制定严格的饮食计划,甚至付费订阅营养师制作的食谱,还斥巨资买来直接照着吃的21天食物包。总之,各种方法都尝试过,除了减肥药。但是吧,我越是去安排,越是去约束,越是去制定规则,反而越做不到。坚持不了两天,我就会打破计划,吃我想吃的东西。后来我放弃了,觉得好像也没必要,虽然不算很瘦,但也不算胖,就这样吧。我再也不跟食物较劲了,顺其自然,尊重身体的需求,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想吃啥就吃啥,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没有任何规矩,从不约束自己。与此同时,我也一直都忘了称体重。可能过了两三个月吧,称了下,好家伙,瘦了10斤。然后一直延续到现在,整日胡吃海喝(其实就是正常吃喝),随心所欲,百无禁忌,体重也一直没变过。这之前,有多少食物是为了反抗“我不可以随便吃东西”的规则而吃的?打这两颗栗子,是想说明,真的,很多事情,越是去制定规则,规则越详尽越苛刻,结果反而越差。02最近经常收到的一类提问是:冷冷,我有个很重要的考试,我应该每天好好学习,我也制定了很细致的计划,可是经常一上午都在玩手机,就是不想开始。我会问提问者:你是不是制定了那种从早到晚一直学习的计划?答案每次都是肯定的。我会跟提问者说:就是因为你希望自己从早到晚学习,所以大脑很反抗这个事情。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没有任何自由度,大脑就会觉得很压抑,于是一直拖着,不愿开始。我会建议ta每天给自己留2小时的玩耍时间,只要完成任务,这2小时想干啥干啥,这样就可以把自己从那种抗拒中解救出来。学习这个事儿,和我前文说的吃甜食、减肥,都是相通的。越是约束,越是会反弹。那些“堕落”和“放纵”,有多少是为了反抗“我不能玩!”的规则而去做的?重要的是,不要把规则制定得太严苛,不要把计划制定得太死板。如果太死板太严苛,就会成为一种束缚,进而激发我们的反抗意识。一定要尊重我们生而为人合理的欲望,比如甜食,比如好吃的,比如想玩想放松,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需求,我们不可能通过压抑和克制的方式,把它们解决掉。一定要找到一个出口,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安抚和满足。当我们允许自己去做的时候,反而会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想做了:好像,并没有那么想吃甜食;好像,并没有那么想吃东西;好像,并没有那么想玩手机……这样反而能更好地实现目标,就像我在甜食和减肥方面的收获,就像是我提建议的那几位胖友,他们说,自己真的更能学进习了。03对了,关于对自己宽容,我还发现了一个很棒的思路。前段时间我不是遇到些事情嘛,写作任务就落下了蛮多,重整旗鼓之后,我决定增加每日的工作量,把落下的都补回来,结果根本做不到,每天都很焦虑。刚好最近直播间也有好些胖友在为同样的问题困扰,暑假刚过去没多久,他们都觉得自己虚度了时间,要赶一赶进度,弥补之前的损失,但是吧,反而表现得更差了……更加拖延,更加自责。再比如,减肥也是一样的。很多想要减肥的人,都会有一种极端的倾向,希望一个月减掉10斤,希望把之前一直拖延没完成的目标,突击完成。过去很多年,我一直都是这种“弥补”思维。前些日子,这个事情我顿悟了。顿悟的那一刻,我真是如释重负,当时在备忘录里记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一气呵成。直接给你们看吧:我想通了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不要把之前堆积的没完成的任务,放到现在去做。不要想着,我要赶工,我要补上之前没做的,我有一大堆债要还。不要抱着弥补过去的想法去做事,而是,就从现在开始,按照我舒服的我喜欢的节奏,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事、去玩耍。之前我想着,我要一天写5000字,我要每天都写,我要把之前落下的全部找回来,我压力好大,我很抗拒,我很排斥做这个事情。甚至直接罢工,根本不愿意做。但是现在,我就按照我喜欢的正常的节奏就好,每天写3000字,这样就可以了。没有什么要补偿的,就从现在开始,一点都不晚。一点点去做,做我自己,做让我感到愉悦的事情,就可以了。开心,我觉得自己被解放了。我觉得自己自由了。我不需要逼着自己去做事,我现在就可以正常生活,正常工作,我没有什么需要弥补的。我可以周末去玩耍,我可以平时去玩耍。我也不需要想着我有一堆历史遗留问题没处理。没关系的,一切归零,从现在开始,按照正常的节奏,就可以了。足够了。结语好啦,最后总结一下:1、真相是:越要求自己自律,越是做不到自律。太多“不自律”的行为,都是为了反抗“我必须自律”的规则而进行的。重要的是,不要把规则制定得太严苛,不要把计划制定得太死板。一定要尊重我们生而为人合理的欲望,给予适当的安抚和满足。2、不要抱着弥补过去的想法去做事,就从现在开始,按照你舒服的、你喜欢的节奏,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事、去玩耍,这样就可以了。//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73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想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10月27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想

《普通人》剧照共2261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还在读书的时候,经常因为“铺张浪费”挨骂。我妈的口头禅是“家里还有”“家里什么都不缺”。她的观念是,如果这个东西还能用,只是旧了,那就不用买。我却常常想要新的东西。01还没收入的时候,这份心情常常被压抑。后来经济独立了,受妈妈影响严重,在想拥有新东西的时候,心里总是迈不过那道坎,脑子里响起的,都是我妈叨叨的声音,它们已经内化成我自己的思维。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我特别想要一个可爱的充电宝,但已经有2个了,虽说是朋友从她公司薅来的羊毛,而且我用了蛮久,有些旧了,但还是好用的。我足足纠结了一星期吧,很想买新的,但又觉得自己这样做不对,既然有能用的,就不应该再花钱。我觉得这样做很糟糕,这种花钱像“犯罪”。小时,我妈在花钱方面给我带来的感觉就是这样的:你有罪。某一天,我突然顿悟了,虽然“我不需要”,但是“我喜欢”“我开心”,我可以为“喜欢”和“开心”买单。我拥有了一个新的花钱思路,挣脱了我妈带给我的束缚和枷锁。从那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其实我物欲并不高,像是大家常说的车子包包鞋子首饰,我都没啥兴趣。但我就是一直在买东西。就像之前在「搬家」那篇文章中说的,我买各种各样的餐具(买了七八套,2-4人用的那种,而我是独居生活),买十几种厨房电器和锅具,却很少做饭;买单反买机械键盘,但几乎从来都不用;买了近十套四件套,甚至隔三差五还想继续买新的……我踏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和我妈指引给我的截然相反的道路。02朋友说,我觉得你花钱的方式很像在报复。我感觉很有道理,我买了一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似乎只是为了对抗我妈灌输的观念。年纪小的时候,我妈给我的感觉是抠门,每每多花了一点“不那么必要”的钱,就总会被念叨被指责。不,我不要过这样的生活,我不要成为我妈这样的人。于是我成了另外一种人。但这是我想要的吗?大家看过「搬家」那篇文章的话,就会知道,经历一番否定又否定之后,我开始认同这种生活方式:如果手里这个东西还很好用,那就不要买新的。因为,「物品真正的价值,在于我们的“使用”。“拥有”是无止境的,而“使用”是很有限的。足够“使用”,就可以了。」对了,前面讲的很多东西,我都出闲置或者寄给我妈或者捐掉了,只留下了足够“使用”的物品。兜兜转转,我仿佛回到了最初我妈那条路上。不过,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我妈当时的消费观,是抠门和吝啬,是尽量不要花钱,哪怕牺牲生活舒适度也再所不惜。——这里不是说我妈的坏话哈,毕竟在那个年代,这样才能生存下来嘛。而我如今持有的消费观,是「极简主义」,它的重点不是少花钱,而是减少生活物品,并且充分使用每一个物品,这样反而能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我认识到:人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东西。看似和我妈一样,其实很不一样。前几年,因为打从心底里不认同我妈,我成了一个大手大脚的人。记得李松蔚老师说过,当一个孩子想着“我不要成为父母那样的人”,并且身体力行的时候,ta已经被父母影响了。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就已然把对方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对方为出发点,把对方当坐标系。但,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怎么想,不是吗?如果我不是为了对抗我妈,不是为了证明那样是错的,是不好的,以我的聪明才智(划掉),以我的性格,或许一早就会走上极简主义的道路。毕竟,我一直都是比较务虚的人,我更能从向内的事物上得到快乐。「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怎么想。」或许大家还无法理解这句话的重要性,我想再打两颗栗子。03前些日子,我写了一篇文章,讲自己小时候经常听到这一类的话:xx现在成绩好,到了高中就不行了,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后劲赶不上男孩子的。有胖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感觉我一直都是挺好强的,初中的时候老师总说女孩子学不好理科,我就一直很耿耿于怀,疯狂学理科,成绩很好。上了高中之后,我其实发现了我特别喜欢文科,而且很轻松就能学好,但我就是很纠结于别人认为女孩子学不好理科这件事,我就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学好理科,证明给那些人看。但因为这个执念吧,我就一直很不快乐,因为放弃了自己所爱的却只是为了证伪一些言论,这样其实也是限制了我的自由。我以为自己是在突破性别的偏见,却还是让自己钻进了另一个笼子。最后我终于想通了,只有活出自己才算是真的突破偏见了吧。是呀,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想,而是你自己怎么想。你不需要向他们证明什么,他们是对的也好,是错的也罢,都不重要。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件事。有胖友跟我说,自己对于化妆打扮一直很矛盾,觉得妆扮自己是在迎合「男性凝视」,但又想变美,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呀,但凡还在考虑「凝视」这件事,无论是迎合还是对抗,都是在以这件你不认同的事为尺度,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那就依然是在为别人而活,依然是在被别人影响。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想。当然,你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如果你最终的选择,和别人告诉你的一样,一定要是经过自己梳理的。就像是我在物品和消费方面的转变,看似结果和我妈相同,其实出发点完全不同。04最后,分享一段话:讨好的意思是,别人要我做的事,我就做。而讨好的反面,不一定是“别人要我做的事,我都拒绝”,反倒是“我想做的事,我就做”。做事主要取决于自己的意愿。这当中自然也包含一些别人要我做的事,没关系,如果正好也是我想做的,就做。但我们说起摆脱讨好的时候,常常误以为是前者,这导致我们把注意力仍旧放在别人的身上,去关注“哪些事是他强加给我的”。因为别人的要求便刻意抵触一件事——这是另外一种把他人放在自己之上。事实上,别人要你做或者不做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想。——李松蔚《5%的改变》//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73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9月看的9部电影和9本书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10月20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10月13日
其他

9月看的9部电影和9本书

电影《末路狂花》剧照共3987字,阅读约需8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写在前面(看过的胖友直接看正文~):我会在每个月末,把自己这个月看的书啊电影啊剧啊动漫啊,汇总起来,大致做一下介绍,大家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去看。这个书单和影单,不系统,不固定在某个领域。
2022年9月29日
其他

我保证,这两点会对你的学习/工作超有帮助

电影《理智与情感》剧照共2102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01>你有没有那种,怎么想都想不明白的问题?花了很多很多时间,持续了很久很久,反复琢磨,再三分析,试图理清楚思路,努力想出一个答案,可是,无论如何就是想不明白。比如说,你在高考或者考研,困住你的问题可能是:这个学习方法对不对?我能不能考上?我的能力真的足以支撑我去这个学校吗?比如说,你如愿以偿去了梦想的学校读研,又开始为这些问题困惑:读研真的有意义吗?学这个专业又有什么意义?好迷茫,之后是继续深造走学术路线呢?还是快点毕业考个公务员稳定一点呢?前面这条路感觉好难呀,可是走后面这条路,又觉得自己很没志向,接受不了这样的自己。比如说,你和恋人分手了,会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沉浸于痛苦之中,从早到晚,脑袋里反复想这些问题:ta为什么那样对我?ta到底有没有喜欢过我?我们到底为什么会分手?那些问题,到底能不能解决?妈呀,写刚才这几段话的时候,我都觉得有些喘不过气。这些问题,真的真的很折磨人,但身处这些情境中的时候,又忍不住一直想一直想,几乎没有一天不想的。然后,很影响很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时候甚至啥都做不了。>其实呀,悄悄告诉大家,上周我不是鸽了嘛,鸽的原因,就是我陷入了「想」的困境。胖友们肯定发现了,我最近两个月的更新很不稳定,因为我已经「想」了两个月啦!有时候感觉稍微想通了,好个几天,然后很快又不通了,继续反复地想。直到这周,我终于悟了。放弃吧,想不明白的。这些问题,根本不是花个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去想明白,就能不再去想的。你要是能想明白的话,早就想明白了,一天甚至半天就能想明白。但凡一个事情,占据你的大脑超过一周,就不要再去想了。需要你反复纠结的事儿,说明它暂时是无解的,你需要把它暂且搁置。而平时,就带着这种不确定性,去生活。而且呀!其实,你之所以需要花那么久的时间去想,之所以「有资格」花那么久的时间去想,就是因为,其实在这个事情上,你并不着急得到一个答案。它还没迫切到需要你这么快给出答案,你才有大把的时间去一直想。是的,不着急的,放一放,没关系的。一周想一次就可以了,这样做是绝对安全的。>当我想明白「这个事情我是想不明白的」,我真的就做到不再去想了,而是每周固定1小时去想,也就是说,它不会再影响我的生活和工作,接下来我会认真稳定更新的。如果你现在也处于反复思虑的困境之中,一直纠结在一个问题上想不明白,试试冷冷这个方法吧!「这个事情我是想不明白的。是不是可以不着急要一个答案?的确是不着急的。没关系的。」02>再说一个与此有些相关的问题吧,有胖友给我留言,问:冷冷,当我需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的时候,总想着可以用最好的状态、最充沛的精力去做。比如学习专业课,有时候觉得有点饿了,就想着吃点甜食吧,回来状态会更好,吃完东西后又有点困了,就想着睡一觉吧,醒了状态会更好,然后一拖再拖,貌似“好状态”永远不会到来……注意,这里是做重要的事才会这样,做没那么重要的事时,就想着“反正没那么重要,随便做做算了”,结果反而取得了不错的结果。这该怎么办呢?我想知道如何找到“好状态”?这位胖友提问的时候,在括号里补充了一句:说不定能为你提供素材。真的为我提供素材了~我刚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没啥想法,只是记在了备忘录里。没过两天,突然意识到,这个选题太绝了!我自己不就是这样的吗?最近在搬家,有很多东西要整理,比如要把闲置的东西拿去卖,要把用不到的物品寄回家,要把看完的书籍出二手……我每天都在搞这些事情,我想着,等我彻彻底底整理好新家,一切井然有序,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了,再开始工作。受这位胖友的启发,我意识到这是我的老毛病了。我希望等一切完美的时候再开始,没有任何人任何事需要我为之分心的时候再开始,我觉得这个时候,我才能全神贯注地去做事,用最好的状态去工作。>平时我也是这样的。如果前一天晚上没忍住熬了夜,第二天早上起来精神不好,我会觉得这样的状态很差劲,不够完美,我要等到明天睡饱觉,精力十足,再去工作。最近其实在为人际关系困扰,我想着,有这个事情烦心,我怎么可能静下心来工作?我要等双方的关系松弛下来,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才能全神投入。还有的时候,前一天晚上没把手机锁在箱子里,第二天起来一玩就是两三个小时,我又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不完美了,算了算了,等第二天状态好的时候,再重新开始吧。啊!!!!!是不是这样,你也是这样的吧?真的是……刚才那位胖友的提问,包括我自己的行为,其实都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定义为“找到好状态”,在一切完美的时候去做事。但我意识到!不是这样的,完全不是。>真正的答案是:不要想着等一切都很好的时候,才能去学习、去工作。事实上,十次学习/工作,有九次都需要在不完美的状态下开始。每一天,我们的生活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起晚了,比如计划被打乱了,比如因为疫情开学推迟了,比如和男/女朋友生气了……真的是几乎每一天呀!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差劲和糟糕。但是,就是要在这样的情形下开始学习/工作,就是要允许自己在状态不好的时候工作。哪怕只能做到70分、60分甚至50分,这样也是可以的。这是最重要的,最最最重要的。状态不好?那就对了,赶紧去学习/工作吧!50分万岁!//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73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分享3点最近的感悟吧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9月29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9月22日
其他

分享3点最近的感悟吧

电影《分手的决心》剧照共2168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分享3点最近的感悟。1>两个月前,也就是7月,我不是断更了快一个月嘛。一开始的几天,是想着放暑假,但是放假并没有让我觉得放松和快乐,状态反而一天比一天更差。每天啥都不想干,玩也玩不开心,睡也睡不踏实。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说:最近状态不好,已经好几天没工作了。我一直在等待状态好起来的那天,结果一直等不来。于是,一直拖着,脑袋被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充斥着。就这样,三周过去了。某个周一,我突然决定坐下来,写点东西,处理点工作。你们猜怎么着?用我7月21日给一位胖友的回复,来概括吧:我本来以为是「因为最近状态不好所以不工作」,结果自从这周一开始工作后,我发现其实是「因为不工作,所以状态不好」。不是因为状态不好所以不工作,而是因为不工作所以状态不好。我把这句话记在了备忘录里,后面每次想偷懒、想逃避、不想行动的时候,都用这句话提醒自己。真的真的真的好管用。这句话其实是万能的,它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类比和替换,比如:不是因为这个事儿难,所以才不去做;而是因为不去做,所以才觉得这个事儿难。不是因为麻烦,所以才不开始;而是因为一直不开始,所以才觉得它很麻烦。反正,每当你遇到一个事儿不想做,觉得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的时候,你就试试把因果关系倒置,然后你会发现,好像就找到解决方法了。如果一直困在前一种假设里,你根本就走不出来。就像是我,觉得是因为状态不好,所以不工作,结果一拖就是快一个月;当我意识到是因为不工作,所以状态不好,我立刻就开始认真工作,状态也立刻就好了起来。大家也可以试试!百试百灵!2>人的痛苦,常常是比较出来的。一旦你开始比较,你就会羡慕别人,就会怀疑自己。这些天常常收到这一类的消息,其实之前已经写过蛮多解决方案,但最近又看到两个新的思路,分享给大家。去年在看书的时候我获得了这样的一个观念:“他人的幸福不会削减我的幸福”。这句话很大程度上抚慰了我。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当我看到别人获得了幸福时,我会用这句话告诉自己,我的幸福并没有因此而削减,感觉自己就能更平静地接受他人的成就了。只是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想法,希望能有所帮助。——一位胖友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我嫉妒别人,只是嫉妒他们的某些方面,而我不可能只拥有我嫉妒的那些东西。我不能只想要那个人的身材、财富或个性。如果要交换人生,我就必须接受对方全部的人生,包括他的反应、欲望、家庭、幸福感、人生观、自我形象等各个方面。你可以接受吗?如果你不愿意与别人进行百分之百的交换,嫉妒就毫无意义。——《纳瓦尔宝典》3>每个月的书影总结,被问到最多的,就是「一个月怎么能看那么多本书?」其实,一般来说,一个月读10本,平均下来每天需要花1小时左右。也就是说,真的花不了太多时间,只是大家没有去做,想象中会觉得做不到。当然,我的读书速度确实算快,但是,这是因为我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练习。还记得吗?我考研的时候,初次接触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看得特别特别慢,尤其是文学理论,一小时能看2页就不错了,就真的是边看书边想哭,因为需要很仔细才能看懂,因为看得太慢怕看不完。但是现在,我读这类书,速度起码翻了20倍呀!没有天生的读书快,也没有天生的写作快。朋友最近在学习文案写作,500字需要写上大半天,我非常诧异,觉得这也太慢了。我自己的写作速度大概是1小时2000字,当然,仅限于初稿,不包括之前的读书、思考、想选题、找素材,不包括之后的修改、完善、排版、起标题。然后我听了一个播客,是孟岩(且慢和有知有行的创始人)和张寒(「人物」的主编)的对谈。张寒说自己做主编之后,很少很少写东西了,已经很久没写了,之前她做了很多年的记者,那时她的手非常快,一天可以出两篇稿子,而现在,朋友喊她写个序,她真不知道怎么写,憋好几天才能憋出来。我当时听到她的经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即使是有多年文字经历的资深记者,在停笔不写一段时间后,也会失去写作这个能力啊!我突然理解了我朋友,也想起自己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这么快的。大家从小白开始的时候,都是很慢很笨拙的,都要一点点地学习、模仿、练习,直到某些能力和思维,成为本能和直觉,才能做到又快又好。如果你现在读书慢,别着急,别气馁。冷冷最开始也是很慢的,边看边想哭可还行,哈哈哈哈哈哈哈。一定要练习,大量地练习,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即使我已经教了大家快速阅读的方法、找选题和写作的方法,也只有你进行了大量的练习,才能真正做到、真正掌握。最后其实上周五是公众号五周年纪念日,往常我都会在这一天写点什么,这次有种“老夫老妻”的感觉,所以就没特意发文。哈哈哈哈。写公众号、做自媒体,是我人生中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还算不错的收入,而且还能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获得极大的价值感。我真的是非常幸运。但其实,当初促使我走上这条路的,不是热爱,不是努力,而是厄运。那会儿我正处在人生谷底,我甚至觉得此生都不会再遇到比那会儿更绝望的日子了。五年前的9月2日,我写下「高冷冷」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并不是踌躇满志地去开启新航路,而是穷途末路的绝处逢生。而且,就此让我实现了从小到大的梦想,拥有热爱,拥有自由。絮絮叨叨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无论你现在如何艰难,无论你以后遇到怎样的困境,一定一定一定不要放弃希望。请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9月啦,秋天快乐!//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73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8月看的8部电影和8本书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9月15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9月8日
其他

8月看的8部电影和8本书

电影《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剧照共3258字,阅读约需6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写在前面(看过的胖友直接看正文~):我会在每个月末,把自己这个月看的书啊电影啊剧啊动漫啊,汇总起来,大致做一下介绍,大家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去看。这个书单和影单,不系统,不固定在某个领域。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我的恋爱观,或者说,我的人生观

电影《和莎莫的500天》剧照共1948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稍微思考了下,还是决定把这篇文章发出来,发在「高冷冷」这里。接下来,我的切入点,甚至我论述的主题,都是恋爱和婚姻,但它的本质,是人生。发在这个讲学习和个人成长的号,再适合不过了。无论你是单身还是恋爱,又或者已婚甚至已育,无论你在读高中还是大学,又或者读研甚至工作,都不妨看看这篇文章,它所讲述的,是我这两年,极为重大的一个转变。01男朋友比我小快4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危险?艰难?不稳定?记得当时在「原来是冷冷女士」这个号的某篇文章,提到这一点,有胖友留言,大意是说,一直觉得冷冷很理性,应该不会选择姐弟恋,毕竟,这种模式很有可能比较艰难。我完全理解这位胖友的想法,也没什么想反驳的地方。不过,其实我做出这种选择的缘由,是基于理性的认知。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奔着找「可以结婚的对象」去的。——这就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的,我此时处于认定自己要结婚的阶段。所以,当时我会有很多“择偶标准”,比如年龄范围,比我大5岁以内或者小2岁以内,比如工作、生活和思想的状态,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也就是说,要给我某种“确定性”。我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也不是急着结婚赶紧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当然要互相喜欢、互相合适才行。但是,既然我期待长久的稳定的关系,我就希望在对方身上可以看到一些“确定性”,这个确定性更多的是指性格,比如沉稳、踏实的心性,比如头脑清晰、有想法有执行力。所以,我会有年龄方面的限制,不是说年纪小就一定不成熟,但概率的确是高出很多的。在那之前,我完全没有考虑过我男朋友,他很可爱很聪明,但的确给人一种小朋友的感觉。我们都只把对方当朋友,偶尔一起吃饭聊天一起玩,但完全不会往恋爱的方面去想。在那之前我好感过两个男生,也是看到了他们身上的确定性,就感觉比较稳重、比较成熟。噢!不是同时好感的,有时间差,总之,没有下文。但在找对象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亲密关系中的“确定性”,是不可求的。02以前我总希望找到一个人,可以和这个人相伴一生,所以会从一些性格方面进行判断,比如对方正直、踏实、努力等等,我觉得如果他有这些品质,或许我就可以拥有长久稳定的关系,得到“确定性”。但我逐渐意识到,其实我们不可能找到确定性。我如何能睿智到跟一个人接触三五个月、一两年、三五年,就能完全了解他是怎样的人,就能预知我们可以共度一生呢?再说了,人是会变的,对方会变,我也会变,关系也是不断变化的。妄想在一开始对一个人、对一段关系做出准确的、一劳永逸的判断,是不切实际的。说起来,我是受我男朋友启发,才慢慢领悟的。哈哈哈,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我这样想是不是会让他伤心。对于感情,对于伴侣,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追求永久的、稳定的、白头偕老的关系,我们常常抱着这样美好的期盼,但是结果却不一定如意。但其实,这不是和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样的吗?我们都希望人生顺顺利利,不要遇到挫折,但现实是起起伏伏起起伏伏起起伏伏;我们希望找到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不用担心收入,不用担心失业,不用担心事业走下坡路,但实际上,我们几乎每一年,都会经受来自工作的捶打。感情也是一样的。接受感情的不确定性,就是接受人生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法逃避这种不确定性。于是我不再寻求确定性。这个时候,我开始感受内心真实的想法,意识到我和弟弟在一起很开心。另外,在找对象的过程中,我还意识到自己很独立,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我都很独立。我自己就拥有充分的安全感和确定性,无所谓他人是怎样的状态。03罗素说:对确定性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一种思维的恶习。《成为波伏瓦》里有这样一段话:波伏瓦身边的人都在谈论着人生选择,比如结婚,但是她们总认为做出这样的选择之后便可以一劳永逸。波伏瓦认为没有什么选择是一劳永逸的,相反,她觉得每一个选择“都处在变化之中,每次我意识到这个选择的时候,我实际上重复了自己的选择”。那天波伏瓦在日记里总结道,婚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道德的,今天的自我怎么能够为明天的自我做选择呢?“长久而稳定的关系”,是无法在最开始作为一种目标去追求、并且得到的,它只会是最终的一种结果。当然,无论是在最开始,还是现在,我都依然期盼长久而稳定的关系。——哈哈哈,此处应该响起背景音:对确定性的追求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一种思维的恶习。(罗素)关于“确定性”的态度转变,是我这两年很重大的一个收获。恋爱和婚姻,不是结局,不是电影的happy
2022年8月25日
其他

我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时薪的?一篇纯粹的个人职业心得分享

电影《刺客聂隐娘》剧照共2111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不得不承认,我看上去确实有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明明写公众号是自己的主业,可是更新频率奇低,而且几乎不接广告,课程也是一个月才推广一次,整天看些“没用”的书和电影,动不动放个暑假、放个寒假,一两个月不更新……emmm……01虽然大家不是这个行业的,但应该或多或少听说过,做自媒体的人普遍很辛苦很忙碌很焦虑。毕竟,需要自己对自己负全责,没有任何福利保障,每一分钱都要靠自己去挣,多劳多得。而且,它充满着不确定性,每个月的收入都是不固定的,不知道哪天平台的规则就变了,不知道哪天你就没收入了。那我为啥这么自由散漫,这么佛系……当然是因为我家里有钱,写公众号只是我的爱好,随便挣点零花钱呀!没没没,刚才完全是胡说八道,我家可穷了,如果我想在杭州扎根,是要完全靠自己的。好啦,进入正题。为什么我看起来这么自由散漫?一则,我的确不是拼命三郎的性格,对金钱没那么有野心,做事情挑得很,不想做的、不喜欢的,都不做。二则,先打颗栗子吧,去年跟大家说过,我和某平台达成了合作,他们把我的学霸课拿去上架售卖,每个月会把销售额的一部分汇款给我。一直到一年多后的今天,我每个月依然能收到一笔不算多也不算太少的款项,交完房租还有剩一点诶。而我在这期间,什么都不用做。讲到这里,怎么有一种即将植入广告的感觉?大家放心哈,这篇文章完全没有任何营销或者夹带私货,纯粹是个人的职业心得分享。我们继续说回正题,这笔钱可以理解为“被动收入”,但和我们平常说的“被动收入”是很不一样的。它的本质,其实是「一份时间多次售卖」。02什么意思呢?最开始,我花了很多很多时间去做学霸课,投入了很多心思和精力。但后面,除了每周1小时的直播答疑,我就不需要再额外付出任何精力了。我在学霸课上投入的时间,在后面的两三年里,实现了多次售卖。而在此之前呢,我公众号的收入模式是,写3-4篇原创文章,接1个外部广告。在写文章之外,我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跟甲方对接,体验课程或者产品,写广告文案,做“客服”解决有些胖友遇到的问题……大家或许还有印象,那时候我接的每一个广告,单单是体验环节,都需要花费我7天、30天甚至180天的时间。为了维持生计,我需要不断付出更多的时间。这些时间,只能售卖1次,挣到1份收入。但是,有了自己的课程之后,不一样了,我几乎不需要在营收这一块花时间了。只需要专注于创作,去输入,以及输出。为什么一份时间可以多次售卖?它的本质是什么?在好几年前,我跟大家分享过《黑天鹅》这本书中的一组概念,叫做scalable和non-scalable。如果你是糕点师,每多做一个蛋糕,都需要多花费一份时间。你如果想赚更多钱,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蛋糕。这种情形是non-scalable。但如果你是作家,同样是花一年的时间写一本书,你有100个读者,和有10000个读者,所得到的收入是不同的。但是,你花费的时间、付出的努力,是相同的。这种情形就是scalable。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完全理解了哈?03三四年前,我的公众号2-3天更新一次,每个月12篇原创文章+3条广告,现在想想真是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那么勤奋?一则,那个时候刚开始写作,在学习和成长领域,的确有很多能写的、想写的;二则,那个时候刚起步,关注数不多,相当于前文说的,只有“100个读者”,那么为了养活自己,必须多写“几本书”。现在更新频率很低,却可以维持甚至超出当年的收入水平,是因为现在有“10000个读者”,只需要写“1本书”。当然,说实话哈,收入不是决定我更新频率的因素,不然合理的做法应该是继续高频更新。主要还是因为,当年有很多可以写的,现在,学习和成长各方面的话题,我基本都写得差不多了。你看,我是个“讲道理”的公众号,道理或者说底层逻辑,是有限的呀!讲完了就是真的讲完了。在学习和成长这个垂直领域,没有更多的新选题,是必然的。所以,今年一周更新一次,其实决定性的原因,是为了保证每篇的质量,希望每次都能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不想为了更新而更新,要对得起大家的时间。不过我有在拓展新的写作方向,也就是亲密关系、原生家庭、社会议题等等,在「原来是冷冷女士」这个号。好啦,刚好讲到这里,就多说了几句。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04一个产品如果想实现多次售卖,重要的是,它的“复制边际成本为零”。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我从《纳瓦尔宝典》中看来的。纳瓦尔指出:你无法靠出卖时间变富,而是需要调动杠杆。普通人最触手可及的杠杆,是“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想一想我所说的做蛋糕和写文章的区别,大家就明白了。每一个蛋糕,都要花费一定的原料和时间;但是,写文章、做课程,它们的复制边际成本为零。我很幸运,出于偶然和误打误撞,走上了scalable这条路,拥有了不少自由和空间。比如,我可以不单单为金钱去做事,而是首先保证文章的质量,还能看看书、看看电影,放个寒假和暑假;比如,我可以腾出手去做其它探索,像是小红书;比如,我可以有时间,继续做“复制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总之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做想做的事情,不做不想做的事情。所以,我想把这种工作或者说个人职业发展的思路,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带来一点点启发。想一想,结合你自己的实际情况,你能做些什么?哪些事情纯粹是在出卖时间,哪些时间里你付出的努力,可以实现多次售卖?是一直都在做蛋糕?还是偶尔写写文章?//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73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这次我们从谈恋爱说起,聊聊如何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8月25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8月18日
其他

这次我们从谈恋爱说起,聊聊如何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普通人》剧照共1971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或许大家还记得吗?之前我推荐过《我好,你好》这本书,作者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由父母、儿童、成人三个维度组成。我们在跟自己相处,以及跟他人相处的时候,常常是在这3种人格之间切换。01想象这样一个场景,男/女朋友没有及时回复你的微信消息,隔了两小时,ta总算出现了,你生气得不得了,立刻开始输出:你为什么不回我消息?你为什么总是这样对我?这就是我们的「父母人格」在讲话。当遇到一些不那么顺心的事情的时候,「父母人格」的第一反应是指责,是愤怒,是批判对方“你不好”。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男/女朋友没有及时回复你的消息,隔了两小时,ta总算出现了,在这期间你忐忑不安,反复揣测:ta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我是不是话太多了?这就是我们的「儿童人格」在主导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儿童人格」的第一反应是反思自己,是自我怀疑,是苛责自己“我不好”。大家肯定明白了,「父母人格」常常在说“都是你的错”,「儿童人格」往往在想“都是我的错”。但是……问题解决了吗?在这个场景中,无论是一顿发作后的「父母」,还是小心翼翼的「儿童」,他们和对方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吗?他们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吗?「父母」对对方的指责,往往会激起ta的防御,结果关系反而恶化了;而「儿童」的自责,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有些敏感、想太多,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会认为和你相处有点累。还有,最最最关键的是,你自己也很难受,无论是「父母人格」,还是「儿童人格」,你总是很辛苦的。因为他们都带着强烈的情绪,情绪是最折磨人的。那该怎么办呢?别忘了,我们还有「成人人格」。02「成人人格」的特点是:专注于眼下的现实问题,去思考有意义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在刚才这个场景中,「成人人格」会做的,是去掌握更多的信息和事实,比如问对方:干嘛去啦!怎么一直没回我微信呀~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询问和沟通的过程中,不要把矛头指向任何一方,不要指责对方,也不要指责自己。如实描述刚才发生的事情,提出问题,掌握更多的信息。这样就可以了。对方可能会说,刚才在开会,刚才在和朋友吃饭聊天……话讲到这里,你的情绪也便消失了,「父母人格」和「儿童人格」都会偃旗息鼓。我当时看完这本书,跟我男朋友分享,很不好意思地承认:我发现在遇到矛盾的时候,我经常用「父母人格」和「儿童人格」对待你,而你一直都是用「成人人格」回应我。也就是说,我时不时会说“你不好”,但他从来没有讲过我一句。不讲不是因为他对我言听计从,而是因为他觉得“指责”是无意义的。他经常跟我讲的一句话是:你生气之前,可以试着去掌握更多的信息。这也是《我好,你好》里的「成人人格」会做的事情。熟练运用「成人人格」,最简单明确的好处就是,你会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讲到这里,我好像终于把这个玄而又玄的概念,跟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了。试问,谁不想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呢?03刚才怕大家觉得枯燥,是从谈恋爱中如何沟通这个角度进行切入的,但其实,「成人人格」是可以运用在一切场景中的。《我好,你好》中,作者说自己有次坐汽车去伯克利,车上有两位乘客在进行「父母」对「父母」的沟通,他们谈论着汽车是否能准时到达伯克利。乘客1:看来我们又要晚了。乘客2:从来都是这样。乘客1:你见过汽车有准时的时候吗?乘客2:从来没见过。……大家应该识别出来了哈?他们一直在说“汽车不好”,在向外指责和挑剔,所以是「父母人格」。作者说,在这种沟通中完全没有借助现实的信息。那么,「成人人格」会如何做呢?两位乘客一直在交谈,直到乘客3询问司机是否会准时到达伯克利时才停了下来。司机说“会准时,11点15分到达”。作者指出:乘客3和司机之间,属于「成人」对「成人」的沟通,这里没有「父母」的成分(我们怎么可能准时到达伯克利?),也没有「儿童」的成分(我不知道我为什么总是坐上最慢的汽车),这是一种冷静的交流,从这种沟通中获得的是事实。这有没有让你联想到什么?我想到了很多人考研的时候,几乎总在使用「儿童人格」,觉得别人都复习得特别好、学得特别久,就自己整天状态不好、自我怀疑。结果呢,因为这些“我不好”的负面情绪,反而更加学不进去了。但是他们其实并不真正地了解别人,当他们了解到更多事实,知道其实学习8小时已经很不错,知道其实大家都会自我怀疑、起起伏伏,他就会把自己调整到「成人人格」。“原来,我并没有不好,别人也是这样的,我只要继续按部就班学习,就可以了。”04当你因为任何事情产生不好的情绪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我现在是想要指责别人?还是想要指责自己?如果是前者,那就是「父母人格」,ta总在觉得别人不好;如果是后者,那就是「儿童人格」,ta总在认为自己不好。但二者的出现并无意义,只会让情绪更低落,让事情更糟糕。把你的「成人」召唤出来,友好、冷静地去询问、去探索,去掌握更多的事实和信息,去解决问题。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是很棒的一件事。//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73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这次搬家,开启了我人生新世界的大门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8月18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8月11日
其他

这次搬家,开启了我人生新世界的大门

电影《雾都孤儿》剧照共2140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没想到在身为冷冷阿姨冷冷姐姐的年纪,我依然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改变和成长。最近房子到期,要搬家,于是一件一件地收拾家当。收拾的过程,心情低落,不断自责,不断反省。关于物品,关于金钱,关于买东西,关于生活,我想明白了很多很多东西,不夸张地讲,这次搬家真的会开启我人生新世界的大门。想分享的有很多,我逐条讲给大家听吧。01拥有,还是使用?我应该是有近300本纸质书,书是搬家时候最令我头痛的东西,因为它们很重,需要分散到各个箱子之中,方便搬运。而且要认真仔细地安置它们,以防损坏,到了新家,又需要按照原先的类型和顺序,逐本放到书架上。我很讨厌这个过程,认真想了想,意识到我并不需要“拥有”这些书。我知道有些人喜欢收藏书,这是一个专业的事情,有很多讲究,他们能从收藏中获取巨大的快乐。但我不是,我没有这个爱好。有一半以上的书,我的确是为了“拥有”才买的,比如十八册《鲁迅全集》,比如10卷本《王小波全集》,比如村上春树的大半作品。但我现在意识到,其实“拥有”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我真正喜欢的,也一直在做的,是读书,是做笔记,是“使用”这些书和笔记。于是,我把大半书籍,都放到某平台卖掉了。在卖掉之前,逐本翻阅,把其中的笔记拍照存档,之后整理成文字版。那么,这些书在我这里,已经实现了它们的价值。刚才我提出了一组概念,“拥有”,还是“使用”?我发现,我购买的很多东西,都停留在了“拥有”的层面。之前,我觉得我有《鲁迅全集》,真棒!我有机械键盘,真棒!我有单反相机,真棒!但我几乎从未“使用”过它们。事实上,物品真正的价值,在于我们的“使用”。“拥有”,是没有意义的。意识到这一点,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一则,以后很多东西,我只会为了“使用”而购买。比如我会去买二手书,看完之后,再转手卖掉;比如我会去买二手物品,只要它在“使用”方面没有任何折损。以前我不是这样的,我从来不卖闲置,也从来不买别人的闲置。任何东西,我都一定要买新的。但现在我意识到,“使用”才是物品最大的价值,那么很多东西,比如电子产品、电器、书等等等等,是不是别人用过的,其实根本没有关系。二则,我不会再只为了“拥有”而买东西。比如我有好多四件套,甚至隔三差五还想继续买新的四件套;比如我有几十双鞋子,时不时还想继续买新鞋子。类似的物品还有很多,大家肯定能想到的,很多护肤品、化妆品……一半以上甚至一大半的物品,我都没用过、没穿过,根本用不过来。如果没有“使用”它们,“拥有”真的有意义吗?人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东西。“拥有”是无止境的,而“使用”是很有限的。足够“使用”,就可以了。三则,无论花了多少钱,无论一个东西多贵,只要我们充分使用了它,那就不是浪费;但即使是不那么贵的东西,没有使用,那就是浪费。节俭不是吝啬,而是充分发挥物品的价值,发挥金钱的价值;节俭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花的钱、买的东西,要物尽其用,这样节省的还有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毕竟,买东西是很费时间的。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呀。02是不是幻想税?我把我的单反挂到闲鱼上了。三年了,我总算认识到,这是我交的一笔幻想税。买的时候,我想着我要好好学习摄影,拍出很棒的照片。但我几乎没用过这个单反,现在我知道了,我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和热情,再去做好摄影这件事。类似的东西我还买过很多,健身房的年卡、大疆灵眸、烤箱和烘焙用具……我觉得单反代表着一种可能性,会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以为我会去做的,我觉得买了我就会变好。不会的,这只是我的幻想,而花的钱,是我交的幻想税。胖友们,看看你买的东西,有哪些是幻想税?这笔税我们不交也可以的,好吗?赶紧跟我一样,把它们挂到闲鱼上卖掉,或者送给家人/朋友吧,让它到真正会“使用”的人手中,发挥自己的价值。03新的东西并没有意义我一直很喜欢买新的东西,觉得很快乐。我喜欢杯子,就买各种各样的杯子,颜色不同、款式各异;我喜欢漂亮的餐具,于是买了一套又一套碗碟……其它的不想列举了,越写越气。总之,在各个方面,我都是这样的。但我慢慢发现,购买新的东西没有意义。它只在购买的那一刻,以及获得后的几天,会让我开心,然后很快,它就变得和之前的旧物品,再没有任何区别。我使用它的时候,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没过多久,它就会被我遗忘,放在角落吃灰。话说,这和谈恋爱是不是也有些像?是选择一个喜欢的合适的人去经营感情,还是不断追逐新鲜感、不断幻灭?想买新的东西、想换新的东西,都只是一时的情绪和欲望。当然,你也可以只为了这份快乐而买单,可问题是,这些东西会成为你的负担,花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占据你生活的空间。而且,你之后看到的时候,还会觉得懊悔和自责。以至于当时的那些快乐,也不再有意义。不如去把一个东西用足5年、10年吧,只要不影响“使用”,就可以这么做。把物品用完、用坏才买新的,是很棒的一件事。结语好啦,这就是我从这次搬家中学到的东西。收拾东西的那几天,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完全不想说话,半夜睡不着觉,一直在想这个事情。现在好了,我彻彻底底醒悟了。我不是建议大家“节俭”或者“极简主义”,不是让大家用这种观念去束缚自己,而是要真正认识到物品的意义是什么,消费的意义又是什么,然后,你会发现,很多花费和拥有,并没有意义。然后,我们就会主动去过一种简单却足够的生活。//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73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7月看的10部电影和9本书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8月11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8月4日
其他

7月看的10部电影和9本书

电影《飞行家》剧照共3196字,阅读约需6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写在前面(看过的胖友直接看正文~):经常有胖友留言,让我推荐书和电影,而且阅读量和互动数据表明,这类推荐比干货受欢迎。我会在每个月末,把自己这个月看的书啊电影啊剧啊动漫啊,汇总起来,大致做一下介绍,大家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去看。这个书单和影单,不系统,不固定在某个领域。
2022年7月28日
其他

考研成功之后,我比之前更不快乐了

电影《和莎莫的500天》剧照共2256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朋友圈里有一位在清华读书的姐姐,姐姐是工作多年后重新考取的研究生,她已经结婚生子。前几天看到她发了一条动态:早上对娃说,注意听讲,很多快乐都在知识里。他说,你看风多舒服,妈妈也在身边,还想多快乐呀真是的。
2022年7月21日
其他

我找到了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丨冷冷的5月大事记

电影《阿黛尔的生活》剧照共2290字,阅读约需5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写在前面:大事记是一个新栏目,每月一篇,和大家聊一聊我在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做了哪些新的尝试。在讲自己的体验之余,我会分享我的思路、我的心得,希望能真正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去学习,去探索。积极尝试,不断成长。这个月大事记要分享的内容有点特别。01我读研的时候,我妈时不时会跟我讲,谁谁谁刚毕业月薪多少多少,谁谁谁毕业两年后收入涨了多少倍。言语之间尽是期待,期待她的女儿也能达到甚至超出这个水平。那会儿我每每听到这些话,都非常难受,有时候我会忍不住质问我妈:为什么要和我讲这些?为什么一直在和我讲谁谁谁年入几十万?是希望我也能一毕业就这样吗?你这样讲,我压力真的很大。刚毕业的时候,爸妈会拿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对比下来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怎么女儿比别人差那么多?爸妈和他们的朋友都觉得,985本科和北大硕士,不应该比普通学校的工资低啊?可是,专业和专业之间,行业和行业之间,人和人之间,差别比学校大得多呀。大家也可以想象到,中文系是很清贫的专业,赚不到什么钱。毕业前后的那两年,我深深地为之感到困扰,我知道自己根本满足不了爸妈的期待,我也会为同学比我工资高这件事感到焦虑。前两天,我还收到一条类似的消息,A跟我说,自己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B,一直都被双方的家人拿来比较,以前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去年两人毕业找工作,差距变得很明显。A很早就把工作定了下来,B一直在找,一直找到即将离开学校,拿到的offer,工资都远远高于A。A听到这个消息,很纠结很难受,一方面是嫉妒,但又觉得不该嫉妒,因为两人真的是很好的朋友;一方面是不服输、不甘心,希望自己比别人做得好;一方面是恐惧,害怕和B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但A又很讨厌这样的自己,觉得自己不善良,甚至有些阴暗。呼~没有办法的,就是会有这样的感受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是糟糕的人。有这些情绪和想法,真的再正常不过,这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我前文所说,我也有过特别相似的经历,我想,看这篇文章的大部分胖友,也有(或者以后也会有)这样的体验。02但其实,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代表不了特别多,人生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打颗栗子吧,我有个朋友,刚毕业的时候工资2000多,真的是很低,对吧?后来变成了年入大几十万,的确是很高,对吧?工资2000的时候,ta并不知道自己以后能有那么多的收入,当时完全无法看出任何征兆和迹象。这其中,有ta自己的努力在,也有运气的成分在。听起来很酷吧?很励志很鼓舞人。但是这两年,又变得很糟,失业、降薪、暴雷等等等等,大家经常听到的那些残酷的现实,也发生在了ta身上。我自己也是一样的,虽然比我朋友晚了几年才进入职场,但由“不好”到“很好”,由“很好”到“不好”,我也都是经历过的。再看看自己身边的朋友和同学,大都有相似的经历。在学校的时候,刚毕业的时候,我们会以为,第一份工作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人生;我们会以为,如果一开始收入不多,以后的上升空间也很有限;我们会以为,别人一开始比我们工资高,以后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们会以为,如果我们变成了高收入的人,以后会越来越好……这些“以为”,都是错误的。人不会一直待在“低处”,也不会一直留在“高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抱着向上的信念,尽自己的努力,而结果,是我们无法预知的。03在上一篇聊工作的文章里,有胖友问了我一个问题:或许你没有长期坚持一个工作的计划吧,冷冷不担心以后吗?毕竟自媒体是没法一直干到老的。唔,有什么工作,是可以一直干到老的吗?现在这个时代,真的还存在这样的工作吗?我能明白这样的想法,我们很害怕人生中的不确定性。我们希望在年轻的时候找到可以相伴一生的人,希望这段关系不会有变数,不会出现差池,就这样携手到老;我们希望能找到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不用担心失业,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一生衣食无忧。毕竟,我们只是普通人,我们需要生活,所以需要一直有工作,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所谓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个人价值,都是排在这之后的,毕竟,先保证生存,才能谈其它。这是我们最最最基本,也最最最重要的需求。作为一个自媒体从业者,我担不担心以后?当然是担心的,从2018年就在担心了。那会儿我的写作重心还是学习方法,我觉得这个事情无法长久,我总不能到了30岁、40岁,还在写学习方法吧?那会儿我的写作平台是知乎和公众号,我想着公众号能持续存在多少年呢?QQ时代,有QQ空间美文,那会儿我关注了蛮多作者,他们有很多粉丝,文章阅读量很高。可是在我提笔写公众号的时刻,他们已经在网络上消失了。那我呢?我又能写几年公众号呢?3年?5年?10年?如大家所见,2017年到2020年,我在知乎涨了60万关注,而近两年,只有10万。知乎不再青睐学习方法和个人成长,我的账号能获得的流量,越来越少。你看,知乎只能写3年,公众号目前写了快5年,也已经在降低更新频率,18年、19年是一周三更,20年、21年一周两更,今年一周一更。04我们再回头看这个胖友的问题:或许你没有长期坚持一个工作的计划吧,冷冷不担心以后吗?毕竟自媒体是没法一直干到老的。我是有长期坚持一个工作的计划的,我知道自媒体没法一直干到老,但我的工作不是写知乎,也不是写公众号,而是写作;不是输出学习方法,不是分享个人成长,而是生产内容。学习方法没法写一辈子,但我还可以写心理学、写亲密关系、写社会议题,后面这两个方向,就是我的女性号在做的事情;以后我要是结婚生孩子了,还可以分享婚姻、家庭和育儿……知乎和公众号在走下坡路,于是我开始拓展小红书,但其实核心工作依然是“写”。自媒体没法做一辈子,但写作和生产内容,是可以做一辈子的。这也提醒我们,无论在做一份怎样的工作,它有没有提升我们的能力?某种甚至某些可以长久使用的能力。还是说离开了眼前这份工作,我就无法谋生了?我们真正可以追求的,并不是能干一辈子的工作,而是受益一生的能力。人间是游乐场,祝我们玩得开心。//End我会因为这个感悟,减少人生中至少一半的焦虑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2年6月23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我会因为这个感悟,减少人生中至少一半的焦虑

《我的解放日志》剧照共2184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今天的文章分为3部分,每一节分享了不同的主题,都是我最近悟到的很重要的东西。一定要看到最后呀!01大家买没买过基金、股票啥的?没买过的话我给大家推荐两个,哈哈哈不是不是,没有广告没有广告。我是从理财投资的角度,想通了一个生活上的事儿,我觉得哈,我会因为这个感悟,减少人生中至少一半的焦虑。大家都知道,理财投资的收益总是在浮动,昨天赚了好多,今天连本金都亏了一部分,明天又赚翻了……人就忍不住经常去盯着这些数字,赚的时候特别兴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有这么多被动收入,也太爽了吧,人生真是充满希望啊!亏的时候非常沮丧,仿佛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心脏上,喘不过气,只觉得完了完了,做啥都提不起劲来……大家也知道,这些都是浮盈浮亏,比如说你有10万本金,周一有200元的收益,你开心坏了,周二亏损100,你失望极了,周三又变成盈利240,你再次快乐起来……两周后,你的账户处于盈利300元的状态,和最初的周一的数额差不多,回到原点。但这两周的时间里,你已经体验了14次的情绪波动,这些即时数据,影响了你每一天的心情。但回头一看,你会发现,这一切根本毫无意义。而你的时间、精力,却真真切切地被消耗了,找也找不回来。这样不是很不值吗?其实,这个思路也可以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我们眼前为之担心的事情,其实都是浮亏,放到一个月后再去看,根本算不得任何什么。这些问题,都是会解决的,这些负面情绪,都是会消失的。嘿嘿,是不是很有道理?现在,每当我为生活、为工作感到焦虑的时候,都会提醒自己“浮盈浮亏”“浮盈浮亏”,然后心情就会平静下来,不再那么担忧和害怕,也就能更好地投入于做事之中。真的对我帮助超级超级大~02或许大家还记得我之前推荐过一本书,《不平等的童年》,里面有个概念叫做“协作培养”,看到的时候我悟了:这不就是我的成长历程中,极为缺失的一块吗?而且,估计大多数胖友都和我是一样的情况。先跟大家讲一讲什么是协作培养哈。它是一种教育儿童的方式,它意味着家长通过讲道理以及发指令的方式跟孩子沟通,而孩子被灌输的观念是:我可以反驳成年人,我同家长、老师、医生等等,可以平等地对话,凡事都可以协商、可以讨论。在协作培养中长大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中会有充分的安全感和优越感,他们的沟通能力会很强,因为他们默认自己有权利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且知道可以通过双方的沟通,来更好地解决问题。我还推荐过《真实生长》这部纪录片,主角是三个性格迥异的高中生。周子其会跑到讲台,跟老师面对面探讨什么是“公共意志”、什么是“人性”,会组织学生内阁,给校长写建议书;而李文婷,觉得一切都应该适应,而不是去挑刺。我想,大部分胖友应该和我一样,高中时候的自己,像李文婷更多一些吧。或许大家会觉得,周子其做的这些事情,只在学生时代有意义,在自由开明的学校有意义,但其实,他所拥有的这种思维,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这种思维就是: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和他人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沟通,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折中的办法。但我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呢?以我自己来说,我非常缺乏沟通意识,我每遇到一件事,都喜欢自己闷头想,习惯于独自解决这个问题,把所有的关节,都在自己这边打通。但其实,明明是可以和对方沟通的,明明会有更好的结果的,让双方都足够满意的结果。不要因为害怕不一致而尽量避免发生冲突,去表达你的需求,去了解你们的不一致,然后沟通出一个结果,这样做真的完全没问题。沟通意识,在一切人际关系中,都非常非常重要。03我朋友看到一篇美容仪的种草文,十分心动,跑来问我:我要不要买这个?这个看起来好棒啊,可以让气色变好,可以抗初老,可以让皮肤变白变光滑。我斩钉截铁:不要买。然后我问了她几个问题:有保证晚上11点之前睡觉吗?有坚持隔天跑步5km,运动出汗吗?一日三餐有按时进食、营养均衡吗?答案自然是:没有;没有;没有。不过,当我问她“晚上还经常吃夜宵吗?”的时候,她说“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于是我跟她讲:你看,你连最基础的、最重要的都没做好,还去搞什么美容仪、什么面膜、什么眼霜、什么燕窝,意义真的不大啊!把饮食、作息、运动、心情这4块做好,就已经成功80%了,在这之后,再去借助科技的力量,才能锦上添花呀。我们真的好容易犯这个错误,总是很焦虑,看到啥好用的方法、好用的东西,都生怕自己错过了。比如说学习,老想找到更好的方法论,什么记忆诀窍、什么复习神器、什么自律的思路……但其实,就把你目前已经知道的东西,去认真落实,你就已经可以做得很好了。比如说健康,我们喜欢关注很多科普类公众号,看到每篇文章,都觉得自己需要,但其实,早睡早起、坚持跑步、坐姿正确等等,这些简单的常识,我们都没有做到。我这半年来不是在做小红书和B站嘛,经常埋头研究平台、研究别人的视频,越研究越焦虑,因为,好像研究不到头,每一个视频,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每打开一次app,都有新的想法。总觉得自己了解得还不够,很难停下来。这样一段时间后,我冷静下来,告诉自己:对我来说,足够用了。方法的多少、值得研究的账号的类型、可以优化的空间等等,都是没有上限的。但每周花1小时,学到的这些,对我来说,足够用了。类比到前文所讲的健康、学习、护肤上面,也是一样的,变好没有上限,但把最基础的东西做好,已经足够用了。呼~应该也会对大家的焦虑,或多或少起到一些缓解的作用。//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70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5月看的10部电影和10本书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6月16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6月9日
其他

5月看的10部电影和10本书

电影《甜蜜蜜》剧照共3090字,阅读约需6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写在前面(看过的胖友直接看正文~):经常有胖友留言,让我推荐书和电影,而且阅读量和互动数据表明,这类推荐比干货受欢迎。我会在每个月末,把自己这个月看的书啊电影啊剧啊动漫啊,汇总起来,大致做一下介绍,大家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去看。这个书单和影单,不系统,不固定在某个领域。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我从工作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丨冷冷的4月大事记

电影《甜蜜蜜》剧照共2157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写在前面:大事记是一个新栏目,每月一篇,和大家聊一聊我在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做了哪些新的尝试。在讲自己的体验之余,我会分享我的思路、我的心得,希望能真正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去学习,去探索。积极尝试,不断成长。4月依然是6篇文章、4个视频、10本书、10部电影。还有,去攀岩了,爬得很开心很顺利,克服了恐高。不过,2月底滑雪时候摔伤的膝盖,本来好得差不多了,攀岩回来又完蛋了。我这次真的老实了。真的。好啦,这个月的大事记,主要分享我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思考,无论你是学生党还是工作党,相信都会对你有所帮助。01做视频之前,我大体是很快乐的,工作不怎么让我焦虑。我没什么野心,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比如金钱、比如社会地位,不太能驱动我。我的底色是务虚,读到一首古诗,看到一篇极好的文章,获得一个有趣的认知,会让我觉得非常快乐。我真的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不断赞叹“好棒啊”“真好啊”,想着“要是每天都能背首诗就好了”“我也要写出像他这样好的文章”“能和人探讨这么好玩的观点可真开心呀”……跟外在的光鲜、世俗的认可比起来,我更能从向内的维度上得到快乐。这是我很幸运的一点,它使我在自媒体这个焦虑的行业中,能够坚持自己的节奏,保持内心的平和。做视频以来,我有些迷失了。因为视频的数据,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我在B站和小红书都有数百万播放量的视频,都有一天涨粉一万的经历,于是我就会生出更多的期待,期待下一个视频也能爆,期待能一直维持很快的涨粉速度。然后进一步生出不切实际的想象,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为百万关注的视频博主?我是不是也能一条视频广告报价10万?于是,我变得很焦虑。因为,我开始追求金钱了。02这样焦虑了大半个月,我突然意识到:不对,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价值观,这不是我真正认可的东西。当我追求钱的时候,我真的无法像别人一样很有动力、很有拼劲,付出努力、克服困难。我不是,我只觉得好痛苦好焦虑,我什么都不想干。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我很喜欢我的工作,写文章、看书、回复留言和消息、做课程,等等等等,每一个环节,我去做的时候,都是很平静很愉悦的。那个时候,我并没有以赚钱为目标。严格来说,是没有只以赚钱为目标。赚钱的优先级,是排在后面的,大家继续往下看就明白了。事实上,我的很多操作,思路都完全是反商业的。比如说,我接的每一个广告,都会从头到尾认真体验一遍,全面了解它的质量和服务,有时需要7天,有时需要一个月,有时需要半年;比如说,我现在几乎不接广告了,因为很难遇到我认可的产品……总之,我给自己设置了很多规则,要照顾读者的感受,要对读者负责,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要做符合读书人身份的事情……讲这些话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有邀功之嫌,所以我只说大家能看到的,其它的就不罗列了。自己默默遵循就还好,说出来真的矫情。打住打住。总之,短暂的迷失之后,我回归了。我当然也喜欢钱,但是没那么喜欢,“没那么喜欢”的意思是,我不愿意只为了赚钱而去做事,如果一件事情我不喜欢、不感兴趣,哪怕能赚很多钱,但我就是没有动力,就是不愿意做。与精神上的快乐相比,金钱带来的快乐,对我来说吸引力太弱了。我认清了自己,我只愿意做我喜欢的事情,只愿意用我喜欢的方式。那,赚不到更多的钱怎么办呢?这一点我并不感到困扰。我想明白了,我有很多其它想要追求的东西,比如,我想每个月看很多书很多电影,我想提升自己的严肃写作的水平,即使这些事情对赚钱来说,没啥帮助;比如,我有很多想要遵守的规则,也就是前文我列举的,我给自己施加的规则;比如,有很多事情我不愿意做……这些都是我不愿意妥协的地方,而我已经得到了这些,我做着我喜欢的事情,我不用做我不喜欢的事情,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呼,想通这些之后,我又是那个快乐的索马里·冷冷了。这就是我最近的心路历程,或许对大家也能有一些启发。不过,4月,小红书的数据依然特别好,貌似我的内容非常适合小红书,这是之前没想到的。本来我更想做好的是B站,但B站最近的几条视频,数据普普通通,不过也都是很正常的播放量,毕竟,学习题材的爆款,可遇不可求。嘿嘿,随缘。03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事儿,尽量去做那种有复利的事情。我自媒体写作的起点是知乎,同时注册了公众号,写学习方法、写心理学,这些文章在知乎取得了蛮不错的成绩,验证了我内容的质量,成为学习领域小有名气的博主。后来我继续在这两条赛道上深耕,做了两套相应的课程,一套学习方法,一套个人成长,之前的一切积累,为此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无论是课程的制作还是售卖,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我现在去做小红书和B站,其实是比其它视频博主省力太多太多的,我不需要绞尽脑汁想选题,不需要搜索枯肠写文案。我只需要把公众号现有的400多篇原创,逐一修改,做成视频,就可以了。大家肯定能够想象,“改”比“写”,简单太多太多了。我只要付出不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在视频平台取得还不错的成绩。这都是之前做的事情,为我带来的“复利”。由此,我可以腾出手来,去做更多的尝试,比如好好写女性号,比如还打算做两个新的……新的什么就不说了,做出来了再讲!有些事情只是出卖自己的时间,挣眼前的钱,没有复利,而且无法随着经验的积累而有更好的发展。但有些事情,是为之后要做的事情铺路,是可以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收入随之增加的,更长远一些。这也是我从自己的工作中,学到的很重要的一个事儿。无论你是在读书,还是已经就业,都可以用这个思路审视一下自己现在的生活,哪些事情值得做,哪些事情不值得,或许会有答案。以上,就是我的4月大事记。人间是游乐场,祝我们玩得开心。//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9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我为什么要考研?我为什么又愿意结婚了?【干货向】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2年5月19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5月13日
其他

我为什么要考研?我为什么又愿意结婚了?【干货向】

电影《阿黛尔的生活》剧照共2137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前几天突然想起一件事,我考研的时候,最大的动力不是提升学历。我选择跨考,不是觉得北大中文系的金字招牌很吸引人,不是觉得读研之后我就可以改变人生轨迹,事实上,我几乎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我不是为了它们而去考研的。当时我畅想的,是这样一个场景: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在中文系读书上课,和同学们谈古论今……对,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我最感兴趣、最能激发我热情的一点。我就是为了这样一种目的,从零开始,完成了我的跨考之旅。01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什么呢?做一件事最强大的动力,必然源自内心,我们应该追寻的,是具体的、个人化的、感性的目标,而不是抽象的、宏大的、社会赋予我们的目标。是不是有点难懂哈哈哈,那我们打两颗栗子吧:高中那会儿,老师拿来激励我们的话,总是很空,“用功读书”“为社会做贡献”“成为民族的脊梁”云云。我们其实真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努力。如果那时候,我们能找到仅仅对个人而言,有价值、有热情的目标,或许这条路会走得坚定很多、清晰很多。如果我考研,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本科学历不够用,是因为考研是一种趋势,是因为这样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这些目标太大太空了,它是整个社会的某种共识,但其实无法真切地打动我。那么我考研的过程中,会常常感到迷茫,我做这一切,真的有意义吗?读了研,这一切就能实现吗?这种目标的意义框架,是社会赋予我们的,其实很容易被消解掉。但如果我所追寻的目标,是在中文系课堂上读书思考,这种基于我个人内心最真实感受的东西,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被消解的,有意义也好、没意义也好,我真的能从中得到快乐,才有源源不绝的动力。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什么是抽象的、宏大的?什么是具体的、个人的?想一想,你高考是为了什么?你考研是为了什么?你在追寻那种真正能打动你的东西吗?02我很喜欢《成为波伏瓦》里的这样一段话:在日记里,波伏瓦叮嘱自己:“不要做德·波伏瓦小姐,要做你自己。不要去追逐外界强加给你的目标,不要去盲从既定的社会结构。对我有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这样就可以了。”说起来,我对结婚的态度,经历了几番转变。几年前,我认定自己是要结婚的。我没有想过为什么,我接受的是社会灌输给我的观点,结婚生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儿。虽然没有认真想过,但我的确希望婚姻长久,持续一生。“没有认真想过”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我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事儿:结婚不就是要白头到老吗?一两年前,我认定自己是要不结婚的。我打定主意不结婚,原因是我觉得结婚没有意义。离婚率越来越高,这个现状有目共睹。我认定,结婚大概率是会离婚的。爱情很容易就会消失,人是会改变的。我不是不相信别人,我是连自己都不相信。我也不确定自己可以爱别人一辈子,虽然我希望如此。今天的我,如何能了解以后的我呢?我这样讲,不是给自己留退路,而是觉得,许诺自己不确定能否做到的事情,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也完全不希望听到别人的承诺,没有意义呀。于是我决定不结婚。不过,我希望拥有专一的、长久的、稳定的亲密关系,这一点是从未改变的。后来我关于结婚的想法又改变了。03我们的社会,把结婚当作目的,大多数人在结婚的时候,都认定会和对方一生一世。只要找到那个对的人,结了这个婚,亲密关系、家庭这个课题,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劳永逸了。我觉得这个事儿概率不太高。当然,的确有部分人可以实现,我自己也认识这样的夫妇,真好呀!我之所以会改变想法,不是因为我相信婚姻了,也不是因为我相信人性了。如果需要的话,我愿意结婚,是因为,我把结婚视作一种手段。心理学上认为,良好的亲密关系由亲密、激情和承诺这三个要素组成。婚姻的确是很庄重很严肃的承诺了,在当前社会,好像找不到比它更强有力的承诺方式了。如果我和对方结婚,那代表着我承诺自己现在很爱他,希望和他有长久稳定的关系,并且愿意在法律、社会的层面上,接受约束和监督,尽己所能去经营这段关系。于我,婚姻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我并没有想追求婚姻,而是想追求良好的亲密关系,追求能让我快乐和幸福的东西。我也不指望婚姻会持续一生,但我会为此而努力,运气好的话,持续一生是我最终会得到的结果。当然,离婚也未必是坏的事情,也并不是失败。人生嘛,重在体验。单身也好、结婚也好、不结婚也好、离婚也好,我都可以过得很好。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我都是一个很独立的人。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盲目相信“人就是要结婚的”,这是被社会观念绑架;如果你没有经过任何个人化的思考,认定“人就是应该不婚不育”,这也是被社会观念绑架。结语通过这3个案例,我要说的是同一个问题。高考也好,考研也好,亲密关系也好,任何选择,都应该经过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再去做决定。社会灌输给我们的观念,我们需要想一想。不是说这些观念不对。考研或者不考研,结婚或者不结婚,生育或者不生育,都完全没有任何对错可言呀!都可以呀!我的意思是,如果最后我们还是去考研了、去结婚了,但已经是按照自己认可的逻辑去做,而不是盲目/被动接受社会的逻辑。不要遵循社会赋予你的意义框架,去追求你内心真正认同的道路,那些具体的、个人化的东西。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这句话真的是苏格拉底说的,不是我之前杜撰出来的苏格拉底·冷冷说的。//End高·苏格拉底·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9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4月看的10部电影和10本书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2年5月13日(周五)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5月5日
其他

4月看的10部电影和10本书

电影《无姓之人》剧照共3107字,阅读约需6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写在前面(看过的胖友直接看正文~):经常有胖友留言,让我推荐书和电影,而且阅读量和互动数据表明,这类推荐比干货受欢迎。我会在每个月末,把自己这个月看的书啊电影啊剧啊动漫啊,汇总起来,大致做一下介绍,大家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去看。这个书单和影单,不系统,不固定在某个领域。
2022年4月30日
其他

回答4个读者的问题

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剧照共2195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前几天整理备忘录,发现之前记下来的几个典型的问题,很值得集中分享给大家诶!01有胖友给我发消息:冷冷啊说起来我关注你,取消关注你,再关注你,这个流程已经进行了五六遍。我是我朋友圈里第一个关注你的人,估计也是第一个大力推广你的人。但是,为什么取消关注呢?因为我是一个特别容易嫉妒的人。看到你这么优秀,会利用时间,还能总结出这么多漂亮的方法,我很难把你的优秀当成动力,而是越来越嫉妒。怎样才能摆脱这种无由来的嫉妒呢?怎样才能认清自己、接受自己呢?嘿嘿,傻孩子。我的人生,一点都不值得别人羡慕,更别说嫉妒了。——我不是凡尔赛,而是非常严肃非常认真地跟大家讲这句话。我很明白这种感受,我以前也会这样。大学的时候,在豆瓣上关注了一些人,他们的人生看起来闪闪发光,好羡慕啊……他们或者会拍好看的照片,或者在国外留学、每天都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或者有很棒的技能。人家的生活怎么就那么精彩呢?前段时间我收到一条和文章开头相似的私信,大意是说,明明和冷冷是同龄,可冷冷全网百万关注,写文章、做视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再看看自己,真的很沮丧。我完全可以理解这两位胖友的想法。但是,学历、文章、视频,都只是人的一小小小部分,连十分之一都不是。我只是个普通人,会遇到很多困难,会焦虑,会经常有很大的压力;我也经历过很多很多低谷,这些低谷,真的是大多数人都没经历过的……本来想举几个例子,但我不想卖惨,就不说啦……唔,以前的文章中讲过一点点,那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嘿嘿。哦,其实最近小号的文章也讲过一点点,其实那也只是冰山一角,嘿嘿。我以前最不解的一点是,为什么让我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绝望,初中、高中、大学、读研,这个还没好起来呢,那个又来了,我一度觉得我的人生是一个恶毒的玩笑。最痛苦的时候我写日记: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为了看到出口又失去一切,为了从来都得不到任何东西。啧啧,写得真好,简洁有力。我说的不是考研失败、失恋这种低谷哈,这是人生中正常的挫折。当然,也很痛苦就是了,但不会摧毁我,我不会绝望。呼,我讲这些不是为了比惨哈!只是想在保持体面和克制的前提下,尽量讲得具体一些,这样才能真诚地跟大家讲,我真的不值得羡慕。不过,我这两年过得很好啦,终于过上普通的、快乐的生活啦!大家不用担心哦。然后!我以后也会很好的,因为我,超强大!我刚才不是讲嘛,我大学的时候也会经常很羡慕别人,后面我想通了一件事:任何人的生活,都有我看不到的黑暗的地方,其实几乎任何人,都是不值得羡慕的。然后我就好了。我剖白自己,也是为了告诉大家这一点:羡慕别人是一个伪命题,如果你知晓一个人的全部,你可能会非常庆幸自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综上,我们只要好好过自己的生活,踏踏实实为自己的人生争取,就可以啦!02有胖友问我一个问题,说:我之前对一个朋友撒了谎,隐瞒了自己某些不好的方面,为的是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我很在意自己所隐瞒的事情,一直为此自卑。但撒谎这件事成了我的心结,一直很自责很愧疚。该怎么办?我告诉ta,我今年学到很好的一句话:你有面对真实的自己吗?有没有为了满足某些标准,或者为了迎合他人或自己,进行掩饰或者假装,自欺欺人?或者在犯错误的时候,找各种客观原因,希望糊弄过去?面对真实的自己,因为那就是事实。事实就是你暂时做不好某些事情,事实就是你暂时达不到他人和自己的期待,坦诚这一点,然后才能获取他人的信任,以及自己的释然,才能真实地生活,才能和他人以及自己,建立松弛自然的关系。03一个很好的问题,会因为看别人而被影响怎么办?冷冷,想向你咨询一下,看到舍友每天在图书馆泡着,自己心里会有那么点点的不安和不舒服,该怎么办?虽然我也以【在图书馆效率也不一定高】和【自己在寝室也能好好学习】的理由,劝自己不要太关注别人的动向,可还是感觉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期待冷冷能拨开迷雾,告诉我【如何不再去关注别人在做些什么】。谢谢冷冷!!是这样滴!首先,在寝室你没有好好学习,起码没有足够好好学习,效率不高,所以你才会焦虑室友去图书馆这件事。其次,如果去看别人,是一定会被影响的。我最近也总在看别人,看我的自媒体同行,文章日更?!视频也更新那么勤快?!做了那么多课程和社群?!我……就很焦虑。缓解焦虑的关键,是认真想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明确自己的目标,优化自己的策略,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只要这几个方向都没有问题,那就踏踏实实去做就好了。但即使这样,看别人也依然会被影响,不看又不现实,不如想着能从中学到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看的频率。我会每个月看一次别人,思考一下有没有哪些做事的思路,是我可以参考的。就此收心,继续专注。04我常常收到这样一类私信,和我说:冷冷啊,我已经20多岁了,可还在伸手管家里要钱,没能独立,接下来还要考研、读研,心里十分过意不去,总觉得对不起父母。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来啦!冷冷的3月大事记~

电影《教父》剧照共2345字,阅读约需5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其实这篇文章犹豫了好久要不要发。这几天看到太多上海的消息,心痛、愤懑、不忍、不解。而我这篇文章却在絮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讲述自己取得的一点成长,这是不是“隔江犹唱后庭花”之举?后面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两段话,一段来自陈平原老师:除了力所能及的公益及自保,尽快平静心情,该做什么做什么。吸取我们这一代教训,或三月或两年或十年,不断激动、惶恐与埋怨,等到事情过去了,发现自己一事无成。一段来自李松蔚老师,大意是:不必给自己的快乐强加一个道德约束,觉得这么糟糕的时候,怎么可以让自己快乐?任何时候,快乐都是一份礼物。只要不是拿别人的伤痛取乐,就没关系。你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一点,世界就会好一点。世界好一点,每个人都会好一点。这两段话让我安心不少,决定把这篇文章发出来。————————2022年3月,我都干了些啥?10本书、10部电影、6篇文章、4个视频;B站注销了旧账号,注册了新账号,从零开始,一个月涨粉6.7万;做了一个播放量475万的视频,在热门挂了6天,入选了每周必看;2月底的那次滑雪,摔伤了半月板,整个3月连路都没咋走,嚯嚯嚯嚯,还好医生说没事;……如之前所说,大事记是一个新栏目,每月一篇,和大家聊一聊我在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做了哪些新的尝试,用了怎样的方法,取得了什么成绩。在讲自己的体验之余,我会分享我的思路、我的心得,希望能真正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去学习,去探索。积极尝试,不断成长。0110本书+10部电影+6篇文章书影总结,3月底已经分享过啦。6篇文章,4篇发在了冷冷号,2篇发在了女性号。跟第一次听说这个号的胖友解释一下,女性号的主题是:观念、生活、工作、亲密关系、社会议题等等等等。024期视频成稿+B站6.7万粉丝+1个475万播放量的视频(3月31日晚的数据)应该是2月底,我注销了B站账号“慈祥的高冷冷”,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那个。很多胖友疑惑不解,是时候跟大家解释一下啦~2020年5月,我在这个账号投递了第一个视频,还特意在公众号发文章,说“我去B站做up主了”,让大家去投币去关注。当时那么一嗓子,给我带来了4万+关注,大都是公众号的胖友们在捧场。后面……咳,后面一年半,我几乎没再管过这个号,一直鸽一直鸽。直到2021年末、2022年初,我重新开始做视频,继续在这个账号投稿,但数据一直很差,甚至只有几千播放。与此同时,这些视频在小红书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万赞、几万赞、十万播放、几十万播放,比比皆是。我就很困惑,这是咋了?莫非我的视频更适合小红书,不适合B站?后面我就在想,会不会是因为,B站都是老读者在关注我?大家对我的内容很熟悉,那不就没有动力点开我的视频了?而B站的算法是,根据关注者对视频的反馈,决定是否把它推荐到公共流量池。所以,我的视频死在了第一步,这个旧账号先天不足。要不,我注册一个新的账号,从零开始?数据可能会好起来?我感觉这说得通,但它毕竟只是我的猜想。旧账号好歹已经有4.7万关注,要是重新开始,万一完全没人看呢?毕竟,零启动很难的呀。但我转念一想,如果从零开始做不起来,那就说明我的内容在B站没有市场。依靠老读者捧场,在关注数、播放量上好看些,是没有意义的。我必须能依靠内容实现自增长,才有做起来的可能性。所以,我就果断注销了旧账号。好气好气好气!里面还有之前获得的1000元奖金呢!!我太着急注册新账号了,同时发起了提现和注销,没想到…………心疼了好几天,还我钱啊B站!然后,我注册了新账号,并且在2月28日投稿了第一个视频,3月5日投稿了第二个视频。第二个视频是在3月7日晚上火起来的,然后就上了热门,待了6天,入选了每周必看。嘿嘿,那几天真的好激动啊!收到了上万条评论,大家都在跟我说这个视频对ta的帮助有多大。超开心超感动。有一个让我忍不住姨母笑的:有好多胖友跑来给我发消息,可爱死了:其实新账号最开始发的3个视频,都是旧账号发过的。嘿嘿,整件事情中,我对自己最满意的一点是,我做了正确的决定,果断地注销了旧账号。还是蛮酷的!为我自己鼓鼓掌。对了,小红书的数据依然很好。3月更新了4条视频,见下图,还不错吼!封面图是不是太浮夸了?哈哈哈,花里胡哨的。每个封面图,我大概都要花1-2小时,反复修改,有时候能出二三十个版本。不过,有在变快了,因为我慢慢找准自己的风格了,也熟练了。不过!就像之前跟大家说的那样,我在B站和小红书发布的视频,是用公众号的文章做的,所以老读者们不必特意关注~03一些反思这个月对自己很不满意的一点是,生活方面没啥有趣的尝试,和我摔伤了膝盖有关。胖友们,雪道的终点果然是骨伤科啊!人生中第一次做了磁共振,影像显示我左膝盖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真的吓死了,害怕以后都不能跑步了。我问医生“能好吗”,医生说“好不了”。这这这……沟通之后才明白,医生的意思是这个小损伤会一直在,但没事,不会影响身体的任何机能。这一个月连路都没敢走,整天待在家里。写文章的这会儿,我基本上完全好了,这几天都没疼过了。再休养半个月,五一之后开始跑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现在好像有更多心力去做新的事情了?之前我一直固守在「高冷冷」这个公众号,写心理学、写成长,很少去看外面的世界。别人都在做视频、做社群、做直播、开拓新的道路,只有我在躺平。我的理解是,之前我在通过学习、写文和分享,来治愈自己、抚平内心的冲突,而这半年,我基本上完全好了,不再对内消耗了,可以去开疆拓土了。其实过去这两年,在工作方面,我一直在走下坡路。表面看来,我的公众号阅读量依然很可观,我的收入很稳定,但其实,我在吃老本。当你觉得舒适的时候,觉得不用费力就可以维持一个不错的水平的时候,看似在维持,实则在消耗。学习和工作,不进则退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严肃认真真诚诚恳地提醒大家以我为鉴,危机意识一定要有。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勉。以上,就是我的3月大事记。//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8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真的有点舍不得分享诶,这可是我的独家心得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2年4月25日(周一)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真的有点舍不得分享诶,这可是我的独家心得

《普通人》剧照共2608字,阅读约需5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胖友们!我今天要分享的这个东西,真的真的很棒!我保证你之前没听过,保证对你超有启发。在人际关系、学习、减肥、变自律、谈恋爱、养娃等方面,都会对你很有帮助。我先讲一个故事噢!就是因为这件事,我才想通这个东西的。01上个月,我在某知名平台上传的一个视频火了,在热门榜单上待了6天。这个事情,下篇文章会跟大家详细分享,超开心!这不是上了热门嘛,播放量达到了数百万量级,有很多很多人跑来关注我,还有不少人给我发私信。我没具体数,但300个对话框肯定是有的。我……我几乎一条都没回复……因为我觉得根本回不过来,我没有办法啊……胖友们知道的,公众号的私信和留言,大多数我都会认真回复,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就是觉得我要回复,而且要认真回复,像是跟朋友聊天一样,很自然。不回我会觉得很别扭,有一种朋友给我发微信我却不理的不适感。所以,为啥公众号我就不觉得回不过来?为啥到了B站和小红书等视频平台,我就斤斤计较我的时间和精力了呢?!前两天我突然想通了,听我慢慢道来。做自媒体中的个人IP,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让读者/观众感受到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性格、有情绪、有态度,有优点也有缺点。大家知道的,公众号里的冷冷,很真实、很鲜活、很好玩。我和胖友们的关系很亲近,像是从未谋面却彼此看重的朋友。但在B站和小红书,我就像一个输出方法论的机器人,离关注者很远,他们是看不到「我这个人」的,只能看到「我的内容」。哎,你说,视频平台,明明有声音、有画面,个人的形象理应比文字平台更鲜活呀,我怎么还变成一个智能干货机器人了呢?于是我就在思考,我在公众号是如何与读者建立情感连接的?有哪些做法是可以借鉴的?如果我同步在B站和小红书做这些,问题不就解决了嘛!我稍微捋了捋,大概有:回复留言、回复私信、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坦诚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我想着:行!那我在B站和小红书也挨个照做呗!但是,刚想到这里,我突然间就明白了。我完完全全搞错了,大错特错。02我在公众号做这些事,并不是事先想好的,并不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回复留言和私信也好,在文章中剖析自己的缺点也好,并不是我的技巧和套路,我完完全全是发自本心去做这些的。不好意思大家!我接下来说的话会很矫情呃呃呃呃呃呃,但的确是真实的心路历程,也只有把它们原原本本地分享出来,我才能讲明白这个重要的思路。这样吧,我直接把当时我在备忘录里随手敲的东西,摘录给大家看:重要的是,真心地把他们当作朋友,当作具体的个体,在意他们的感受,给予真诚的回应。你真的把他们当朋友,觉得对他们有帮助,你真的很开心。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对的。你是什么样的人,读者是能感受到的。哦,我明白了,我在公众号上面,投入了多少时间、精力、心思和感情,读者的每一个反馈,我都十分珍惜。会截很多图,收藏起来。是啊,读者是能感受到的。我明白了,都是一样的。好咯!就是这样!也就是说,我回复留言、看到你们发来的消息会笑会眼睛酸,这些都不是技巧、不是手段。我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我把我和读者的关系界定为“朋友”,并且发自内心地珍惜这份联结,于是自然而然有了那些表现,大家觉得我很真诚很可爱、值得信任,进而同我建立了情感连接。但如果反过来,把同读者/观众互动、暴露真实的自己,作为运营的方法,试图得到某种结果,是行不通的。这些都是表象,并不是本质。这是一种伪装,是试图扮演某种人设,进而获得功利的结果。而且我跟你们讲,用不用心,读者/观众是能感受到的。你是出于技巧在做,还是发自本心,你的关注者并不需要任何方法,只凭本能就可辨别。03好吧,真的……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我刚刚开始做B站和小红书,初来乍到,觉得陌生和疏离,我只是在用理性做这个事情,还没有投入过感情。所以,我会计较投入和产出比,觉得做视频可以给我带来流量,但是回复私信不能,所以就不愿意做。但是以后不会了。对我而言,做自媒体,最最最珍贵的一点是,我创作的内容可以切实地帮助别人。看到读者给我发的消息,诉说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发生了哪些改变,以及对冷冷的感谢和喜爱,真的真的真的太快乐了。我想通了一件事,这种快乐的根源,其实是帮助具体的人。大家都听过一句话,“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爱抽象的人”。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在B站和小红书做视频,我想的也是做有价值的内容,帮助别人。但我之前却不肯去回复别人的私信,因为我定义的要帮助的“别人”,是一个抽象的存在。我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值得追求的事情,但其实潜意识里的出发点依然是自己,是为了满足自己,让自己“高尚”。真正的帮助别人,出发点应该是对方,是帮助具体的人,爱具体的人。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在公众号做的事情,也是我之后会在B站和小红书做的事情。读者/观众不是面目模糊的群像,每一个人都是具体的个体。好吧,说实话,我纠结过要不要分享,毕竟这是我做「高冷冷」账号的核心所在,被学走了怎么办!但我转念一想,分享出来也没关系。技巧可以模仿,但本心是学不来的。嘿嘿。04想通这个事儿之后,我突然理解了之前看的书。再打几颗栗子,大家就明白这个思路多有用了。自省后我们承认,内心深处的确觉得儿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所以不论我们多么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其效果都是有限的,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其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此时我们才开始觉悟: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最要紧的不在于言语或行为,而在于本性。言不由衷、虚伪造作的表面功夫很快就会被识破,何以建立圆满的互赖关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与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不会持久。真正的行为上的改变是身份的改变。你可能会出于某种动机而培养一种习惯,但让你长期保持这种习惯的唯一原因是它已经与你的身份融为一体。任何人都可以说服自己去一两次健身房,或者吃一两次健康食品,但是如果你不改变行为背后的信念,那就很难长期坚持下去。我有个朋友减肥超过100磅,她的秘诀就是问自己:“健康的人会做什么?”她一天到晚的生活都会以这个问题为指导。(《掌控习惯》)我之前看到这几段话的时候,觉得有用,但没觉得特别有用。直到我想通自媒体的相关问题,我才发现,天呢,这两位作者给出的方法真是太棒了!学习也好、跑步也好、交朋友也好、谈恋爱也好,这个思路都会很有帮助。结合前面冷冷亲生的栗子,大家应该明白了吧~//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8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上篇文章👇👇👇3月看的10部电影和10本书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2年4月14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4月7日
其他

3月看的10部电影和10本书

电影《卡罗尔》剧照共3186字,阅读约需6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写在前面(看过的胖友直接看正文~):经常有胖友留言,让我推荐书和电影,而且阅读量和互动数据表明,这类推荐比干货受欢迎。我会在每个月末,把自己这个月看的书啊电影啊剧啊动漫啊,汇总起来,大致做一下介绍,大家感兴趣的话就可以去看。这个书单和影单,不系统,不固定在某个领域。
2022年3月31日
其他

我又来分享生活/学习/工作小tips啦!很简单~很有用!

电影《东京教父》剧照共2014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01话说,你们知道不?想让自己多读书,最最最简单的方法,是把书放在自己随时都能看到的地方,比如床头,比如茶几上,比如洗手间……把书放在这些地方,读书这件事就变得非常便利,自然而然地,你就会拿起它,读上一会儿。就是这么简单~诶诶诶或许大家感受不到它的妙处?我打颗栗子吧。之前买了一箱保质期比较长的盒装纯牛奶,结果我老是忘了喝,12盒,1个月了还没喝完。其实准确一点说,很多时候我是记得的,但真的懒得喝。因为它们放在厨房的柜子里,我需要蹲下来,需要打开柜门,还需要拿出来。这也太麻烦了吧……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把它们摆在了餐桌上。立刻马上,我就做到每天一盒了。就有点离谱,喝牛奶也不是啥难事,但因为环节比较多,我却做不到。把它放在随手可得的地方,立刻就变得容易了。《掌控习惯》这本书也有说,培养好习惯的第一定律是“让它显而易见”,比如:➢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我愿称之为沟通技巧天花板!什么叫“正向叙述”?

电影《卡罗尔》剧照共2348字,阅读约需5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前段时间差点在微信上跟人吵起来了。上次跟人吵架应该是6年前,由此可见我的生气程度。注意,是“差点”,也就是没吵。在朋友的劝阻之下,我压制住了情绪,全程跟对方进行了(单方面)非常友好的沟通。事情的起因嘛,我就不说了。常思己过,莫论人非,嘿嘿。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在沟通中,多用正向叙述,尽量不用负向叙述。这个思路超有用,大家暂时感受不到它的妙处甚至听不懂,都是很正常的,别着急,我将用3个小故事把它讲清楚。故事1我的一个女性朋友(这个朋友真的不是我自己!),前段时间谈恋爱了,她性格刚硬,跟男朋友闹矛盾之后,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肆无忌惮地指责对方,控诉对方。结果她男朋友也很生气,当场走掉。事后她跟几个朋友讲述事情的经过,我们一致认为她的反应太激烈了。虽然起初的确是她男友的问题,但只是一件小事,她的暴躁和强硬,把事情放大到了难以收场的地步。事情明明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的。我跟她说:生气也要尽量温和地生气。你的目的不是激怒对方,而是让他感到抱歉,并且去弥补你。但你如果攻击他,他就不觉得愧疚了。她答:是,我似乎总在指责他,即便我的需求是正常的,他也会觉得反感。我应:指责的话,他就只会聚焦于防御了。你只要表现委屈就好了。啧啧,恋爱理论大师冷冷子。我前面讲的“正向叙述”和“负向叙述”,大家现在有没有稍微明白一些?亲密关系也好,朋友也好,家人也好,如果你跟一个人起了冲突、闹了矛盾,你心里很恼火,觉得对方做得不对,这个时候,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发泄情绪、指责对方。但这是不那么好的做法。你指责之后,对方就不认为自己有错了,他会觉得,他已经为他的错误付出了代价,也就是承受你的指责。甚至,更进一步,他还会觉得:你凭什么这么指责我?你这个人好过分!他的愧疚,会转化为愤怒。两个愤怒的人互相指责、彼此抱怨,战争愈演愈烈。情绪是本能反应,但被情绪操控,就会让我们迷失,忘记自己真正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让对方去改正、去弥补,让我们的关系继续维持下去。人的高贵之处在于拥有理性,多用“正向叙述”,不要激起防御。故事2我的一个男性朋友,说他最近在学习拒绝别人,尤其是拒绝同事的不合理要求。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来还原一下场景。同事:有用户反应打不开,这是什么问题你知道吗?我朋友:私聊给xx。(冷冷注:xx是另一个同事)同事:要不要我拉你进一下那个小群?(冷冷注:同事不肯罢休,依然想让我朋友帮ta解决这个问题)我朋友:没必要。噢!忘了讲,这个事情不是由我朋友负责的。我朋友告诉我,之前被这个同事拒绝了好几次,现在自己终于学会拒绝了。大家发现这里的问题没有?就是,我朋友的拒绝太生硬了。他自己也说,正在努力练习柔和地拒绝。咳,在“拒绝别人”这方面,我是实践中的青铜,理论上的王者,当时我跟朋友说:大概就是,多讲点话,比如,这个不是我负责的,联系xx吧,他更清楚这一块~而不是“私聊给xx”“没必要”,这种表达太负向了,不是好的沟通。其实用正向的叙述,同样可以达到拒绝的目的。在此我要声明一下,我并没有觉得我比朋友擅长职场沟通,我的职场经验几乎为0,在下不过偶尔王语嫣(理论大师)附体罢了,在实战中还需要不断练习。事实上,文章开头那个劝我冷静的朋友,和这个故事中的朋友,是同一个人。我的朋友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嘻嘻,得友如此,夫复何求。扯远了。总之,能用正向叙述的时候,就不要用负向叙述。大家是不是理解得更深刻了点?故事3我的一个男性朋友,在哈佛大学的课堂上,说自己的妻子是个优点创造者。哈哈哈哈,好吧,他不是我朋友,我是为了段落之间构成排比,故意用了和前两个故事相似的开头:我有一个x性朋友。其实这个人是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的讲师Tal,他是这么叙述这个故事的:这事发生在Tammy怀孕8个月的时候,胎儿很大了,她说:“Tal,他变得越来越沉了,这真的对我很难,我需要你更多帮助,你需要在家帮我一点小忙。”我说“好的”,我感到很窘迫,觉得自己很不体贴。我说:“抱歉,我能做什么?”她说:“你可以今天下午去帮我买东西,我再也拿不动那些大包小包了。”于是我去了超市,把冰箱塞满了,不仅是买回家,还把它们放进冰箱,因为我觉得很内疚。Tammy看到后说:“太感谢你做的这一切了。”我对Tammy说:“不,我很抱歉要你开口我才做,我早该做了。”她说:“不,我就是爱你这一点,你如此体贴,肯仔细聆听我。”
2022年3月17日
其他

人生中第一个破100万播放的视频丨冷冷的1月和2月大事记

电影《花束般的恋爱》剧照共3071字,阅读约需6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2022年的头两个月,我真的做了好多事情啊!!看了20本书和19部电影,做了7个视频,写了7篇原创文章,假期和周末去滑了4次雪。小红书做出了百万播放量的视频,人生第一次,超开心超激动!!!!1月初在亚布力滑雪,坐缆车到山顶,想从中级道滑下来,结果坡度陡、难度高,我吓崩溃了,路过的大哥伸出援手,背着我滑下去了………………!!!背着我啊!超强……嘿嘿,过去两个月好充实呀,打下刚才那些字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好兴奋,人间真的太好玩啦!我打算开设一个新栏目,每月更新一篇,和大家分享我在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所收获的新的体验和成长。噢!请大家放心,我不是来写流水账的,我的思路是:和大家聊一聊我做了哪些新的尝试,用了怎样的方法,取得了什么成绩,悟出了哪些道理。我把它们分享出来的标准,依然是「对大家有没有用」。作为一个成长博主,以前我总是在教大家方法,现在,我想让大家看到,我是一个以身作则的成长博主,我真的有像我跟大家讲的那样,在认真生活,在积极尝试,在不断成长。我还想借此约束自己,「输出倒逼输入」,每个月都必须去体验、去学习、去探索,而不是把每一天都过成同一天。比如写新领域的文章,比如做小红书和B站,比如找剪辑、学会和别人合作,比如挑战自己去滑雪……我想,这种真实的呈现,比讲道理、讲方法,有用多了。「抽象的方法论更为高效,但具体的细节和故事,更为动人和有力量。」在讲自己的体验之余,我会分享我的思路、我的心得,希望能真正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好啦,正文开始。0120本书+19部电影+7篇文章读书看电影没什么好说的啦,我已经坚持分享一年多了。在开设这个栏目之前,我每个月的阅读量和观影量,是做不到这么大的。真的超级感谢大家的存在!!!7篇文章,5篇发在了冷冷号,另外2篇发在了女性号。做学习博主4年啦,冷冷子长大了,大家也都长大了,我想和大家聊聊其它的,比如社会议题,比如原生家庭,比如亲密关系……((((这个号质量很高的!大家可喜欢了呢!每次留言和点赞都超多!))))——注意,我加了很多括号,我依然是谦虚的冷冷。为了保证你阅读本篇文章的流畅度,我会把女性号放在文章最后。女孩子们记得关注~男孩子们也可以围观一下~4年前,我就想过,我不可能一直分享方法论分享干货,我要保持成长,要找到新的道路。这是我目前找到的另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依然可以帮助他人,实现个人价值。开心。022个视频剪辑+7期视频成稿+1个小红书180万播放量的视频我一直都是个不会跟人合作的人,所有的事情都喜欢亲力亲为,总觉得这样效率更高,各个环节都更可控。我很少很少很少向人求助,凡事都喜欢自己死磕。哎哎哎,害我不浅呐!2020年5月,我做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视频(说是ppt更准确一些),自那之后,断更、拖更,大家也都看到了。我的时间和心力实在有限,一直没能认真去做视频。一年半过去了,直到2021年末,我才福至心灵,想到:咦?为什么我不招视频剪辑,来帮我剪视频呢?这样我不就能同时兼顾写文章和做视频了吗?我跟你们讲哦,在此之前,我真的从来都没有冒出过这个想法。真的超神奇,我活在自己的固有思维里,根本看不到另一种可能性。啊啊啊,要是我有合作和分工意识,真不至于拖了一年半,才开始做视频。大家一定要以我为鉴啊!注意一下是不是在自我设限。我在公众号里找到了两个超级棒的剪辑小伙伴!走出坚持多年的单机模式,跟别人合作。在过去两个月,我一直在学习视频的制作思路,摸索自己的视频风格,反复打磨文案,在录制音频时,努力做到情绪起伏、有感染力(还没有做到特别好,但已经有超级大的改变啦)。啊啊啊,我跟你们讲,虽然文案来自我公众号已有的文章,但我需要按照视频的逻辑,来来回回改接近四五遍,仔细推敲每一句话(其实就是重写);录音频的时候,录一句,回听一句,确定没问题,再继续录下一句,很少有一遍就过的,都是要录三四遍甚至更多的样子。制作一期视频,我花在写文案和录音频上面的时间,大概是写一篇文章的三四倍。两个剪辑小伙伴都超级棒,真的超棒超棒!!!我好幸运能和他们合作。这7期视频就是他们剪出来的,而且发出来的视频,数据很不错!在小红书都有10万左右的播放量,1万左右的点赞。其中一个视频,现在已经180万播放、12万点赞了。啊啊啊超开心!感谢两个超棒的剪辑小伙伴!感谢冷冷子!感谢我们共同的努力!其实这个月,视频方面又有了一个超超超超棒的事情,比小红书的百万播放还要棒,想必已经有不少胖友看到了,嘿嘿,我们下个月再分享~对啦对啦,如果是关注冷冷很久的老读者,不用关注我的视频平台哈,因为这些视频就是用我之前的文章做的,大家都看过~03滑雪4次+被人背着从山顶滑下来+认识了新朋友噢!其实以前我是很排斥这种危险运动的,我胆子小,容易紧张。但后面我爱上滑雪了,不仅仅是好玩,我还从滑雪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它让我真正意识到了「专注」的重要性。我要时刻控制我的注意力,控制身体,控制左脚和右脚,一点都不能走神,不然就会摔跤。后面我看到谷爱凌说「滑雪是控制的游戏」,啊啊啊啊太对了!我们都知道谷爱凌是时间管理达人,学习的时候就认真学习,滑雪的时候就专注滑雪,玩耍的时候就好好玩耍,据她说,她没有灰色地带,做任何事情都是百分百投入。我看到她讲的这句话之后,就觉得:嗯!这太符合滑雪精神了,滑雪一定或多或少锻炼了她的专注力。另外关于滑雪,还有两件好玩的事。一件是文章开头说的,坐缆车到山顶后,我在中级雪道上摔了好几次,有一次后脑勺剧痛,整个人都懵了,如果没戴头盔,我估计要当场仙逝。我不敢滑了,下不来,后面是被人背着滑下去的。那两位大哥超级好,主动提出要帮我,一人帮我拿雪杖,一人背我。太可怕了,坡度陡,坡道长,我趴在那位大哥的背上,飞速往下,连眼睛都不敢睁。太感谢了!!!!!是我不对,我给别人以及我自己添麻烦了……人菜瘾又大。大家千万不要学我,搞这种危险操作。不过,这真的是超有趣超独特的经历…另外一件是,第3次和第4次滑雪,是和我男朋友以及他小区的邻居一起去的。一开始邻居邀约,我男朋友问我要不要和他们一起去,我是立刻拒绝的。emmm,和陌生人一起玩,还是不要了吧。我好紧张。后面我一想,这不是一次挑战自己、做新的尝试的机会吗?这样我下个月的月度汇报,不就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写了吗?于是我就去了。哈哈哈哈哈,大家现在是不是明白我前面说的“输出倒逼输入”的意思了?我男朋友的邻居,真是一个超棒的人。他是70后,和小区里的90后一起玩得特别开心,心态超好超年轻。真的是那种浑然天成的年轻。和他一起玩的两次,我觉得他就是我们的同龄人,聊天的内容啊、讲话的风格啊、对生活的态度啊,太有趣了太可爱了,太有活力和好奇心了。我男朋友跟我讲,邻居和他老婆是模范夫妻。我问模范在哪?他说,这个年纪了两个人还能一起玩得很开心。后来一起吃饭的时候,我男朋友问邻居和他老婆是怎么认识的?邻居说:我看到她了。顿了顿,邻居继续说:我就想认识她。这……好羡慕哦。校园爱情诶,真好,真幸运。邻居的老婆(接近80后)前几年就退休了,儿子在国外读高中,她想念儿子,现在去国外陪他了。我以后要和我孩子一起读书。啊啊啊,希望我老了之后可以成为邻居这样的人。呃,这句话可不能被他看见。我怎么说人家老,没礼貌哈哈哈,一点都不老~超棒的!真好,接触到这样的人,我也有了更多向上的信念。滑雪,和陌生人一起滑雪,对我来说都是新的体验,是我之前不太会去做的事情。做了之后,我好快乐啊!生活果然需要不断尝试新的东西,超有趣的。以上,就是我的1月和2月大事记。人间是游乐场,祝我们玩得开心。//End社会议题丨亲密关系生活丨工作丨家庭我的女性号👇👇👇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8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近期文章:1、2月看的8部电影和10本书2、1小时读100-200页书,需要掌握的3个技巧3、我今年最大的收获之一:一个简单实用的心理模型4、太有用了啊啊啊!一个减少内耗、提高效率的超绝方法!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2年3月17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3月10日
其他

2月看的8部电影和10本书丨春天来了,天气真好,令人愿意活到125岁

电影《红辣椒》剧照共2696字,阅读约需6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前几天滑雪摔伤了,痛得简直精神崩溃。因为需要养伤,所以我没精力写文章,更新就推迟了,你们不要批评我,我可是有正当理由的……快住嘴,我可别继续瞎编了。伤一天两夜就好了九成,不咋痛了。我就是偷懒了,才拖更3天。2月看了8部电影和10本书。电影和剧01《浮生一日》很特别的一部电影,严格来说是纪录片。YouTube发起了一项活动,邀请全世界网民用摄像机记录自己在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的生活。这部电影的视频素材,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时长共计4500小时,剪辑为95分钟的成片。观看各个地方的人,在同一天所做的事情,实在是非常奇妙的观影体验。02《昨天》它讲的是贾宏声的故事,不是那些荣光岁月,而是挣扎和不堪。贾宏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小有名气,称得上年轻有为,1993年他开始接触大麻和软性毒品,这个时候,他也只有26岁而已。他不再接戏,整日待在家里。父母从东北搬家到北京,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不愿让他继续沉沦。你能从电影中直观地感受到,他好痛苦,他好痛苦,这种痛苦没有人能理解,只会被周围的人当成精神病人。我想,或许他只是洞察了人生的本质,那里徒有一片虚无。电影的结尾,贾宏声同世界、同自己和解了;生活中,贾宏声于2010年7月5日下午坠楼身亡,时年43岁。这才是结局。03《红辣椒》omg,这瑰丽奇绝、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整部电影都像是一场盛大的梦境,好神奇啊!竟然还有这样的电影!这样的动画!04《狙击手》好看。呈现了主旋律电影的另一种可能,不谈宏大的主义和精神,而是从细微处着手,真挚动人。05《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前面两个多小时都非常平淡,全靠豆瓣8.9的评分以及豆瓣电影No.206的排名,支撑我看下去。看到后面才感觉到后劲,原来之前讲述的一切,都是伏笔,都是铺垫,都是真实的生活。张震问父亲:“你上次不是跟我说,要相信自己的未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吗?”
2022年3月3日
其他

1小时读100-200页书,需要掌握的3个技巧

电影《侧耳倾听》剧照共1998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或许大家觉得我看书很快,这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是真的,一般来说1小时看120-200页吧。但我也有看得慢的书,最近看了《史蒂夫·乔布斯传》,在我的iPad上显示为720页,我看了10小时,也就是72页/小时的速度,比平时慢一半的样子。这是因为,这本传记讲述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我没接触过的。我很少看科技领域的书,而乔布斯的一生,都在跟硬件、软件、产品、艺术、技术、创新这些名词打交道。所以,我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才能理解内容,速度也便慢下来了。如果我之后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假以时日,肯定是会越读越快的。说到这里,大家或许明白了,阅读速度的提升,是要以大量的阅读经验作为基础的。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阅读量,尤其是某一垂直领域的阅读量,读书是快不了的。不过,阅读量只是前提,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想要快速阅读,的确是有别的技巧可以学习的,而且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技巧。接下来,就让冷冷大王来为大家详细拆解这3个技巧吧。01第一个技巧,你要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孤立的字词中脱离出来,按照语义单元来阅读文章。(克里斯蒂安·格吕宁《快速阅读》)我们就以刚才这句话为栗好了,很多人的阅读习惯,是逐字阅读、逐字理解。虽然读的时候并没有发出声音,但的确是眼球逐字移动,对每一个汉字,都给予了一定的注意力。阅读的时候,脑袋里有那种一字一顿的感觉。现在,我们把这句话进行拆分,那就是:你要学会/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孤立的字词中/脱离出来,按照/语义单元/来阅读文章。你看,其实每一个短语,我们一眼就可以扫完,而且立刻就能理解它的意思。我们不需要逐字阅读,不需要为每一个字都留下充足的时间,而是一个短语顿一下。这里的“顿一下”,是抽象的哦,是阅读时候大脑产生的一种感觉,转瞬即逝。你试试按照语义单元阅读,并且有意识地观察自己阅读的过程,就会明白。刚才我说的比较通俗易懂,用《快速阅读》的专业术语表达,那就是:所谓“语义单元”,指的是由几个字词共同构成的、能表达某个整体意思的词组或短语。阅读高手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快速识别出几个相互关联的字词,找出语义单元,并且下意识地将其看作阅读的最小单位。总而言之,阅读速度快的人,是逐个词组、逐个短语甚至逐个句子,来阅读和理解文章的。02第2个技巧,读书的快慢,不单单是由阅读速度决定,还由理解速度决定。没看懂刚才这句话没关系,我慢慢讲给大家听。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出自《史蒂夫·乔布斯传》:磁铁的吸引力/可以被/精确地聚焦在/一个锥形区域里,这也许可以用于/连接一个/可分离的保护盖。那样,保护盖/就可以覆盖/iPad的正面/而无须/包裹整个设备。唔,每一个语义单元我都不熟悉,虽然也能读懂,但需要慢下来仔细想,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以及这些语义单元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但是,如果是一个比较了解科技领域的人,他的阅读速度可能没我快,但是,他理解这句话的速度,是远远超出我的。当我停下来仔细思考的时候,他已经瞬间领悟了。但是我读心理学、学习方法方面的书,阅读速度和理解速度都是很快的,那些专有名词和逻辑关系等等,我已经很熟悉了,看一眼就能立刻知道它在讲什么。所以大家明白了不?只有当你对某一领域有比较充足的积累,那些术语和基本原理你都很熟悉了,才能做到读书很快。03第3个技巧,学会捕捉重点字词。我有一个朋友看书特别快,速度大概是我的1.5~2倍吧,而且他还理解得很好,他还能记住关键信息,经常拿出来同我讨论。我好沮丧,人家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啊,我索马里·冷冷不是看书小王子(公主?)吗,竟然也有输的时候,这不合理。后面他跟我说,他不是读整句话的,阅读并不需要读一整句话才能理解,只要看关键词,就可以了。当然,的确有些时候,他会错过一些信息,但是很少,不影响对整体的理解。这个思路非常值得参考,事实上《快速阅读》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对重点字词的捕捉,一旦掌握了这种技巧,我们的大脑就会根据关键的信息和逻辑自动组织出整个句子和段落的意思,单个信息点的输入次序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你再试试读一读这段话,是不是只要抓住我标记出来的关键词,就可以基本理解了?不需要逐字逐句阅读的。其实很好理解,大家想一想,我们平时听别人讲话,需要把每个字都听清楚才能理解吗?当然不是!我们非常习惯日常对话了,对方接下来要讲的话,大致是什么方向,如果有某个关键字词,有可能是什么意思,我们心里都是有数的,所以,不需要全部听清楚,就知道ta在讲什么。这就是同样的道理。这就又回到了我在第2条所讲的内容,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对这个领域比较了解,你才能有预判,才能只抓重点字词,就快速理解。同样是我那个朋友,他对心理学了解不那么多,我们都读了《了不起的我》这本书,我读得飞快,做了好多笔记。他读得就比较慢了。好啦,以上就是快速阅读的根本方法啦,提升阅读量和理解速度、按照语义单元阅读、学会捕捉重点字词,这3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捷径可走呀~//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7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一和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近期文章:1、太有用了啊啊啊!一个减少内耗、提高效率的超绝方法!2、1月看的11部电影和10本书3、12月看的11部电影和10本书4、这大概是谈恋爱必考知识点?丨一个重要的沟通方法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2年3月3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2月25日
其他

我今年最大的收获之一:一个简单实用的心理模型

电影《潘神的迷宫》剧照共1986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虽然现在才2月份,但我在标题中用了「今年最大的收获之一」这个评语。嗯,一点都不夸张。我特别特别害怕犯错,做任何事情,我都会非常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做得不对。和人聊天的时候,如果哪句话说得不够严谨,我会迅速做补充;和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哪件事处理得不够妥当,我会赶紧解释。但其实都不太紧要,如果我不说,别人压根没注意到哪里有“错”。害,以至于我身边亲近的人,都会跟我讲“这有什么”“这只是小事呀”“我想让你知道,做错事也没关系的”这一类的话。呜呜呜我其实非常清楚自己这个毛病,但是,好难改呀。01小时候我是不被允许犯错的,如果犯错,后果很可怕很严重。这种对犯错的恐惧,根深蒂固,长在我的潜意识里。生气!作为一个成年人,还在被小时候的观念所操控,真是又愤怒又无力。不过,的确有些时候,我能够暂时脱离这个枷锁,那就是当我意识到自己在恐惧,便用理性提醒自己:这是外界灌输给我的观念,它并不是事实,我已经长大了,我是可以犯错的,即使真的犯了错,也并不会有什么灾难性的后果,我不用害怕。诶,这个时候,我就感觉自己解脱了,特别轻松,想说啥说啥,想做啥做啥,像个成年人一样,而不再像一个小孩子。“像个成年人一样,而不再像一个小孩子。”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的玄机?每当我害怕做错事的时候,我就回到了小时候,重新变成了那个满心恐惧的小孩子。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保留着很多儿时的痕迹,我们的思维、观念、行为模式,有相当一部分,是被童年的成长环境塑造的。《我好,你好》这本书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由父母、儿童、成人三个维度组成。为什么会有这三个维度的人格呢?首先,「父母人格」来源于小时候父母灌输给我们的观念和思维,在我们身上被内化。大家平时可以有意地观察一下,当你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内心里、你脑海中的声音,有哪些是你父母曾经对你讲的话?就“犯错”这件事来说,我身上的「父母人格」会说“你不许犯错”“犯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父母人格」讲话的核心内容是“你看,你不好”,他们总是在指责,在愤怒,颐指气使。然后,「儿童人格」呢,就是我们小时候在应对父母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行为准则。就“犯错”这件事来说,我身上的「儿童人格」想的是“我不能犯错”“犯错了我就不是好人了”“犯错的后果太可怕了”。「儿童人格」讲话的核心内容是“你看,我不好”,总是在抱怨,在哭泣,弱小无助。而「成人人格」,是独立思考之后得出的自我意识,ta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和事物的方式,更加平等、理性、客观。就“犯错”这件事来说,我身上的「成人人格」会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要允许自己是一个普通人”。「成人人格」喜欢专注于眼下的现实问题,去思考有意义的解决方案。而「父母人格」与「儿童人格」呢,往往被情绪操控,白白浪费时间和心力,对于解决问题意义不大。02现在大家弄明白父母、儿童、成人人格是怎么回事了吧?《我好,你好》指出,「成人人格」有主见,能够辨别是非,它可以分析「父母人格」制定的规则是否符合现实,也可以察觉「儿童人格」触发的情绪到底有无必要,进而做出自己的判断。或许你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如果一个人的「父母人格」储存的信息和规则,在「成人人格」那里,被认定是可行的、正确的,二者是基本一致的。那么,对他们来说,怎么和别人相处、怎么看待自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纠结,不需要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他们就会有更多精力对外开拓,去学习、去工作,更舒展、更自洽。但如果「父母人格」和「成人人格」的冲突比较多,我们就会经常陷入内耗。「父母人格」和「儿童人格」会一直影响我们,因为它们已经成了我们的本能。我们要花很久的时间,去理清楚到底怎样是对的,努力说服自己,然后才能像个「成人」一样去理性、自洽地生活。依然是“犯错”这件事,我的第一反应可能永远都是儿童的恐惧,父母的规则会一直在暗处虎视眈眈,我所能做的,就是每次都用「成人人格」去检验这些,然后有意识地给自己纠偏,有所改变。0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这套工具的妙处?它把人的心理和思维具象化了,这些原本很含混、模糊的东西,一旦被划定了界限,立刻就能为我所用。比如,之前我知道自己害怕犯错,但只能用感性的方式来安慰自己“没关系”“不用怕”,但我就是无法摆脱这个恐惧,到头来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一再重复之前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我是在一个封闭的小世界里瞎琢磨,自己跟自己较劲。但现在,我可以立刻辨别出,这是「父母人格」和「儿童人格」在作祟,它们已经过时了,我可以相信我的「成人人格」,像个成人一样去思考、去应对。也就是,我抽离出一个更理性更智慧的视角,在高处审视自己、指引自己。你也可以想一想,自己身上有哪些思维,是可以用这个模型进行拆解和分析的。如果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让「成人人格」主导自己,我们身上一定会发生越来越多的改变。2022年,我们都会越来越好的~//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7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一和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近期文章:1、太有用了啊啊啊!一个减少内耗、提高效率的超绝方法!2、1月看的11部电影和10本书3、12月看的11部电影和10本书4、这大概是谈恋爱必考知识点?丨一个重要的沟通方法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2年2月17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太有用了啊啊啊!一个减少内耗、提高效率的超绝方法!

纪录片《浮生一日》剧照共2115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虎年快乐胖友们!我索马里·冷冷如约在大年初七回归了,今天聊点啥呢?噢!(递话筒)请问:你有没有得一种必须整点才能开始学习/工作的病?本打算7点开始学习/工作的,吃饭吃慢了,又回了几条微信,一看时间,7点35了!算了算了,等到8点再开始吧。结果,这25分钟就白白浪费了。类似的症状还有,周一到周三没好好学习,那就从下周一重新开始;这个月眼看就只剩不到10天了,一直都挺萎靡的,那就从下个月的1号从头做人……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可能现在的你,就在为此困扰:寒假本打算好好利用的,结果一直在玩,如今只剩最后几天,算了算了,等开学/开工再说吧……01我想跟你们讲!我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了,啊啊啊以后冷冷和冷冷的胖友们,再也不必为此所困了。首先,请大家记住这一点:无论你从哪天开始,周四也好,周一也好,这个月的23号也好,下个月的1号也好,都是从今天开始;无论你从哪个时间开始,7点35也好,8点也好,都是从此时此刻开始。它们没有实质上的差别。太抽象了是吧,感觉没啥说服力。别急别急,让我们把它讲得通俗易懂一些,是这样的:时间只是一种工具,是我们衡量世界、把握世界的工具,有了时间,我们才能把自己的任务具体化,知道几点开始、几点结束,方便执行。其实,7点、8点、9点……12点,都是人造出来的概念,我们将时间具象化为手机上的数字、手表上的指针,是为了帮助我们学习和工作的,但是,我们却把「整点开始」「学够12小时」,误当成了目的本身,一旦有所偏离,就焦虑得不行。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嘛!它们是「手段」,但并不是「目的」,我们不应该成为时间的奴役。02现在应该理解我的意思了吧?无论从何时开始,都是从此时此刻开始,并没有任何差别,直接开始就可以了。如果你能想明白,并且打从心底接受这一点,你将不再执着于寻找完美的时间点,这会大大节省你的时间,减少你的自我消耗。打颗栗子,以前,如果早上6点还没开始干活,我就觉得今天废了,不完美了,干脆再多浪费点时间吧,然后7点,然后8点,最后拖到11点,我总算开始干活了。这一半天,也真的废掉了。而现在,我尽量不用「时间」去评估自己,早上洗漱、吃饭后,休息一会儿,坐在桌子前,打开电脑,看一眼时间,做下记录,管它是6点34还是7点47,没有关系,无所谓,都一样,我直接开始干活就可以了。我不再有任何心理负担,反而更能随时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了。以前考研时,读书读到中文系某个教授回忆说,顾城不戴手表,他不愿意被表盘上的数字所操控。那时候我不懂,只觉得这人好神奇,现在我懂了。如果可以随时看到时间,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会被影响,衡量自己的效率,琢磨来不来得及,盘算是不是符合预期。所以,现在工作的时候,我是完全不看手机、不戴手表的,甚至电脑也设置了隐藏时钟。只有当我完成了某个任务,打开备忘录进行记录的时候,我才在备忘录顶部看一眼此刻的时间。真的好有用的~大家也可以试一试~03另外,我想和你们分享一句话:仅仅因为你能测量一些东西,并不意味着它们最重要。(《掌控习惯》)!!!!!!!这句话真的太棒了啊啊啊,它治好了我在方方面面的焦虑。以前我写文章的时候,时不时就想看一下过去半小时码了多少字,看书的时候,没一会儿就想知道看这100页书用了多久……我想胖友们应该都有一模一样的毛病,比如做题的时候,比如背单词的时候,是这样没错吧?是啊!多少分钟、多少字、多少页书、多少道题、多少个单词……这些都是容易衡量的东西,但是,它们并不是最重要的。以写文章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半小时码1000个字,不是速度,而是逻辑严谨、言之有物;以看书来说,最重要的不是1小时看100页书,而是引发了多少思考、获取了多少新的认知;以背单词来说,最重要的不是10分钟背了几个单词,而是你记住了多少、会用多少……每一个单词的长短不同、难度不同,每本书的知识密度不同、领域不同,用时间和速度来衡量,压根没意义呀!你们猜,每年考研的时候,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什么?是:学长学姐说要背五遍才行,可我只背了两遍,怎么办?别人到这个时候都复习三轮了,我才刚刚完成第一轮。怎么办?我讲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吧。大学的时候,我看书求快,一本专业课的书,别人才看完三分之一,我已经全部复习完了。我室友有些焦虑,纳闷自己看书怎么这么慢。可是结果如何呢?我只能考80分,室友考90分。我们化学系有一个学霸,她看书超级慢,比我室友速度还慢一半。期末周的时候,她来我们宿舍闲聊,说自己看到了哪一章节,我们一听,觉得安心多了,不着急了。天真!学霸看书的确超级慢,直到考试前人家才刚刚看完。可是,考试才考到一半,人家就交卷了,手插裤兜(没错!那个学霸总是酷酷的),潇潇洒洒走出考场,稳拿专业第一。后来去美国读PhD了。看书看几遍不是关键所在,看书的快慢也不是关键所在。每个人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时间、速度最直观,但并不适合作为统一的标准。同样的,减肥的时候,体重最容易衡量,但那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味执着于体重,会走入不健康减肥的误区,平台期时候还容易焦虑。04无论从何时开始,都是从此时此刻开始,并没有任何差别,直接开始就可以了。仅仅因为你能测量一些东西,并不意味着它们最重要。记住这两点,新的一年祝愿我们都更加平和。//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7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一和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近期文章:1、1月看的11部电影和10本书2、12月看的11部电影和10本书3、这大概是谈恋爱必考知识点?丨一个重要的沟通方法4、一个【让任何事情都变得很简单】的思路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2年2月10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2年2月7日
其他

1月看的11部电影和10本书

电影《天使爱美丽》剧照共3957字,阅读约需8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提前祝大家新年好!!!好久不见,1月看了11部电影和10本书。电影和剧01《蝴蝶效应》重看。《蝴蝶效应》真的很好看!!不然我也不会拉着朋友重看了~男主角发现自己可以回到过去,于是每当他得知自己所爱的人过得不好时,他便选择重回关键的时间节点,改变事件的走向。正如篇名「蝴蝶效应」所预示的那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男主角始终找不到一个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无论哪条道路,总会有人陷入不幸。最后,他选择……02《爱情神话》其实是去年最后一天去电影院看的,
2022年1月27日
其他

12月看的11部电影和10本书

《国王排名》剧照共3809字,阅读约需7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2021年的倒数第二天!12月看了11部电影和10本书。电影和剧01《苦月亮》二流作家讲的二流爱情故事,猎奇、香艳、残酷。男主和女主的爱情在一开始便抵达了巅峰,往后都是下坡路。彼此厌倦、相互折磨,再没有可供持续燃烧的激情。年龄以及阅历有限,未曾经历过很久的亲密关系,分享一段之前看到的话:婚姻最大的魅力其实是在于让人探索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究竟能达成多么深度的连接。在一段有营养的婚姻中,最坚韧的纽带不是爱情,而是兼容和谐的精神世界。因为爱情迟早会在日复一日的熟悉中变得平淡,但深植于内心的认同感才是最珍贵的,并且无法被替代。——《傲骨贤妻》把「婚姻」换成「亲密关系」,或许会更好。02《国王排名》可爱可爱可爱可爱可爱,太可爱辽!非常治愈!我朋友圈好几个人都把头像换成《国王排名》里的波吉王子了。学弟推荐我去看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怎么样怎么样?大家有没有觉得冷冷阿姨年轻了一点?03《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查尔斯经常参加婚礼,但却很清楚自己不属于婚姻,不会向他人许下相许终生的誓言。他和凯瑞互相一见钟情,却由于阴差阳错一直没能在一起。故事的最后,查尔斯向凯瑞「不求婚」:我很爱你,但我知道我不适合婚姻,你愿意一直不跟我结婚吗?凯瑞答:Yes,I
2021年12月30日
其他

这大概是谈恋爱必考知识点?丨一个重要的沟通方法

电影《时时刻刻》剧照共2097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生活中我有一个角色是知心姐姐,朋友们很喜欢跟我倾诉心理和情感上的困惑。唔,好像挺可信的,很适合我嘛。01有个男生朋友,跟我讨论了一年「什么是温柔?」,经常问我「xx,我是不是比刚认识你的时候温柔多了?」这个朋友我们给他取名浩浩,浩浩由于过分理性,感情道路十分坎坷。浩浩也明白: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懂啊,别人只是想要情绪安抚和情感支撑。我表示赞同,我说:其实女生描述自己遇到的问题的时候,想要的不是你帮她解决问题,或者说第一需求不是,首先是要安抚情绪,和她站到同一边,讲一些完全没啥实际作用的话,hah,然后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先反省一下,我在微信跟浩浩聊天的时候,不严谨,我用了「女生」这个代表单一性别群体的词汇,不准确;应该说「有些人」——既包括男性也包括女性——才准确。噢!或许前面再加个「sometimes」更好。浩浩疑惑:讲一些完全没作用的话,那岂不是完全没作用吗???????我一口气发过去……等下,我数数,噢!我一口气发过去15个“哈”,笑死我了,然后说:就是,发“摸摸头”,发拥抱这一类的表情,类似吧。不过前提是对方对你有好感。浩浩表示自己get了,不过他后面的表现,我觉得他依然没有get。哈哈哈哈哈。02话说,胖友们肯定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要么自己是倾诉问题的那一方,要么是被倾诉的那一方。当你是前者的时候,你应该感受过不被理解的痛苦,于是不想再说了;当你是后者的时候,你可能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有一个不会出错的建议给到你,是我从《幸福的婚姻:男人与女人的长期相处之道》(噢!其实这本书适用于一切亲密关系,书名起得太局限了)中学到的:理解先于建议。打颗栗子啊,美剧《良医》里,肖恩的邻居莉亚晚上经常放音乐,影响其他人睡觉,房东过来指责莉亚,莉亚非常生气,跑到肖恩家里表达自己的不满。肖恩说:你晚上可以不放歌,这样房东就不会来讲你了。莉亚更生气了,两个人不欢而散。肖恩跟同事克莱尔说起这件事,克莱尔问:你觉得自己做错了是吗?肖恩答:没有,都是好的建议。克莱尔:肖恩,有时候女性需要建议,而有时候,她们想要的只有支持。肖恩疑惑:我怎么能分辨出来莉亚想要哪个?克莱尔表示:给予支持总是对的。(Err
2021年12月20日
其他

一个【让任何事情都变得很简单】的思路

电影《今夜在浪漫剧场》剧照共1881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很神奇,当我意识到“事情终归是可以很简单的”之后,我学任何东西、做任何工作,都不再发怵了。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是很简单的。01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打颗栗子,以前我码字的时候,时不时的,我会畏惧,怕自己写不出来,怕词不达意,怕写到半道被卡住。虽然这些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而且即使需要顿一顿、想一想,去找到正确的词汇、组织流畅的语句,这也是非常正常且必要的流程,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每次真正开始写之前,我依然会有或多或少的压力,这种压力大概来源于人的本能:对重要的任务和工作,我们就是会严阵以待。说到这里,我可能要凡尔赛了。事实上我几乎没有写不出来的时候,只要我开始写了,这个过程总体来说都是很流畅的,一般来说,1小时我可以写2000字初稿,再花1个小时修改和排版。——阅读、找选题和积累素材的时间另算,厚积薄发;书影总结单单写作就需要10个小时,读书和观影的时间另算。我不是写小说的,也不是写生活类文章的。我的文章注重说理和论证,需要严密的逻辑,需要引用论据,在理论上,它应该是比前两者的写作速度慢一些的。所以,这个写作速度,我很满意了。而且,初稿也好,修改过后的最终稿也好,我在大体上都是满意的——也可能是我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我好像从未写出过废稿,文章发出去之后,反馈一向也都很好——也可能是你们对我要求太低的缘故。好了,凡尔赛完毕。但即使是这样,我在写作之前的“畏惧”,一直都存在。它影响到了我对写作的态度,从内心里,我把它当作一个S级任务,我认定“创作”必然要忍受一些痛苦、克服一些困难,但因为我喜欢写作,我希望锤炼自己的技艺,所以我要努力,要勇敢,要允许自己写出来垃圾,否则连垃圾都写不出来。因此,我会放大写作之前的焦虑,畏惧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少许卡顿。这个时候,我潜意识里的想法大概是:看,我就知道写作这个事情不容易;看,我遇到困难了吧;看,我写不下去了吧。但是,大家还记得吗?我前面讲了的,停下来想一想,几秒甚至半分钟打不出来字,这是非常正常且必要的流程,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因为我把它当作问题了,所以它就成了我的困扰,我把这些停顿当作论据,支撑我的预设:写作这个事情就是很难的。02但我最近从这种自我设限中跳出来了,原因是我看了一本书,叫做《卡片笔记写作法》,书中介绍了一位高产的社会学家卢曼,他特别高产,有多高呢?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但他说:“我只做容易的事情,只在马上知道要怎么写的时候才会写作。”“我从不强迫自己做任何我不喜欢的事情。”这么神奇的吗?莫非他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做学术、写论文毫不费力?出版书籍对他来说,非常容易?还真不是。之所以知道“怎么写”,是因为这块内容所需要的知识点,他在阅读和做笔记的时候,已经积累够了,而逻辑关系,也事先思考清楚了;之所以“从不强迫自己做任何不喜欢的事情”,是因为他知道,如果一个事情他觉得困难,觉得厌烦,那一定是因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卢曼做学术的方式,打开了我的思路,那就是:事情终归是可以简单化的。回想我自己的写作经历,的确,有些文章我写得格外顺畅,一气呵成,后面几乎不需要改;有些文章我多次停顿,再三思考,甚至中途需要去翻阅书籍、使用搜索引擎,补充材料。后一种情况总是令我烦躁:写着写着就断线了,到底能不能写出来啊,我真是太菜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孙悟空烦死了.gif现在我明白了,这是因为写作事先的准备工作我没有做好。从一张白纸或者空白的屏幕开始写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解。(Nassehi,2015)(《卡片笔记写作法》)03如果一个事情看起来很艰难,是不是某些流程和环节你跳过了?你觉得一篇论文很难写,你有就这个主题做足够的阅读吗?有做笔记吗?有积累足够的素材吗?在写之前,有理清行文框架吗?你现在没法一口气跑5公里,你在此之前有跑步经验吗?是不是连一口气走5公里都没试过?正确的思路是第一周先每天走3公里,第二周每天走5公里,第三周每天跑1公里加上走4公里,如此类推……你做不到连续学习10小时,你有长时间学习的习惯吗?你有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持续学习的时长吗?和跑步是一个道理。你看,这样去写论文,这样去跑步,这样去学习,还会难吗?每一天,每一刻,你完成的每一个任务,都是足够简单的。任何事情都应该是简单的,只要你做了充足的准备。一个艰难的任务,是可以拆分为很多环节的,而且是足够简单的环节。你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你没有把基础工作做好。不要太贪心,不要着急,不要想着一步登天。事情终归是可以简单的。你所做的每件事,都应该是简单的。把所有应该做的“简单”的事情做好,就可以完成你的最终目标,也就是那个一眼看上去非常“艰难”的任务。//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6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一和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近期文章:1、学会这一点,学习/工作提高不止3倍效率丨一点都不夸张2、冷冷心得丨我是如何把「不擅长的事」做好的?3、11月看的10部电影和10本书4、每个人都会困惑的3个问题,我终于找到答案了!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1年12月20日(周一)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1年12月16日
其他

学会这一点,学习/工作提高不止3倍效率丨一点都不夸张

电影《情书》剧照共2103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前几天我去滑雪的时候,悟出了一个超级超级有用的东西,特别想和大家分享。01噢!我和朋友去的室内滑雪馆,就是一个循环滚动的斜坡,可以在上面模拟滑雪。我是一个很胆小的人,直到今天我都没有去考过驾照,因为我容易紧张,我认定自己不适合开车。大家可以想象,滑雪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有多可怕。斜坡一直匀速往上滚动,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太恐怖了。底部有一个保护杆,我一直手不离杆,滑了好久还是啥都不会。朋友让我试着别碰杆,不不不,还是不了;教练跟我说,你想停下的时候,要双脚同时发力,可我总是右脚发力左脚放弃,左脚仿佛不受我控制似的。我摔倒好些次,另外,身体冲出斜坡、双手握住保护杆,被挂住好些次。好惨,又好好笑。朋友滑完10分钟要换我的时候,我说,能不能把时间全给你滑啊?我就在旁边看着行不?好吧,不行,只能上了。滑的过程中,我几乎每隔1分钟就问教练,还有多久?快结束了没?好吧,后面我终于受不了了,把它当作一种煎熬实在太痛苦了,我试试能不能学会吧。我决定不再去想还有多久,不再去担心会不会摔,不再去管我怎么这么笨,我只专注于滑雪本身。我脑子里想着这几个关键词:专注、左脚、右脚……在想停下的时候,我把双脚往两边打开;在发力不均的时候,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左脚,让它往外使劲;在重心不稳的时候,我调整自己的身体……真的,不夸张,就在那短短十几秒内,我学会滑雪的基本动作了!在那之后,我基本上一直没有碰过杆子,想停就停,想前进就前进,再也没摔过。我一点都不怕滑雪了,我觉得滑雪真的好有乐趣,能够专注地控制身体,这种感觉超棒的。02那天晚上,我突然领悟到,原来学会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专注。专注于事情本身,脑子里不必有其他想法。以前,我自然也是知道专注是最重要的,但是,只是理性上的知道。滑雪这件事情,让我在感性上,深刻地领会到了专注的神奇之处。我这才想到,之前的时候,我脑子里一堆乱七八糟的想法,比如我的头发是不是乱了,我是不是要摔倒了,我摔倒了怎么办,我朋友会不会嫌我笨和胆小……我根本就没有专注于滑雪这件事本身。胖友们,下次你可以有意识地观察一下,你做事情的时候,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身体在做一件事,脑子里并行两三件事?比如,一边看书,一边反思自己读书速度是不是太慢了,以及为啥读了却记不住;比如,一边和别人聊天,一边脑子里在想其他的事情;比如,一边看视频,一边看弹幕,并且自己发弹幕……啊!我们真的是在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不专注啊!之前在《爱的艺术》中看到这样几段话:在此时此刻,就一定要把这项活动视为唯一重要的事,而且此刻你的全部身心都应献给它。重要的与非重要的事物都能呈现新的真实,因为你对它们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意味着此时此刻充实地生活,现在做某事时,不考虑下一步要做的事。我看到的时候觉得非常有道理,并且认为很好理解,也很容易做到,但直到我体验了滑雪,我才真正明白“全部身心都献给它”、“呈现新的真实”,到底是什么意思。真的,你一定要像我一样体验一次“真正的专注”,你才能明白它的奇妙。你才会知道,如果你专注了,你的书自然而然会看得更快,你做各种事情都能简洁又高效。03为什么我们会不专注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总是同时扮演“创造者”和“批评者”这两个角色。这组概念我是在《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这本书中看到的,实在是令我受益匪浅。《脱口秀》指出,我们总是让创造性与批判性同时存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一边做事,一边分离出一个人格,在旁边对自己指指点点、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你是不是做得太慢了?你怎么这么笨?你做不到的。你考不上的。别人会怎么想你?……单单是作为创造者去做事,就已经很费神费力了,同时还要分出一部分注意力,去应对自己的批评和质疑,你说这怎么可能把事情做好嘛?看上去好像是从早到晚都在努力,没有玩耍没有娱乐,但其实,你根本没有尽全力啊,因为你有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内耗上面了。《脱口秀》的作者格雷格·迪安给出的解决方法是:你必须在空间上划出两个独立的地方,把创造者和批评者的位置严格分离。在做事的时候,你是一个创造者,绝不允许批评者过来打扰,只要专注于眼前就可以了;在复盘的时候,你是一个批评者,那就放心大胆地去评价和分析自己,整理想法、总结经验,用在之后的“创造”——也就是学习、工作等等——之中。大家如果觉得不好理解,可以回想我在前文讲的滑雪案例:一开始,我是同时作为创造者和批评者去滑雪的,我边滑边审视自己,但后面,我就是一个纯粹的创造者了,我只想滑雪这件事本身,发力、调整重心、前进、后退。大家有没有觉得有一点熟悉?其实,这个方法的底层原理,就是「工作记忆」,但它把这个抽象的概念,落地到了具体的场景之中,并且给出了容易操作的方法。当你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如果浮想联翩,你就告诉自己:现在我只要做创造者就好了,批评者之后再单独出现,是没问题的。一件神奇的事发生了:你的脑子把这两个功能分开对待了。当你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你的大脑最终会明白,让创造者和批评者独立运作,你的效率会提高很多。《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啊!专注真的太神奇了!我已经很期待下次的滑雪了,甚至有点想去考驾照。//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6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一和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近期文章:1、冷冷心得丨我是如何把「不擅长的事」做好的?2、11月看的10部电影和10本书3、每个人都会困惑的3个问题,我终于找到答案了!4、最近学到一个不错的思路,对人际关系和学习都很有帮助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1年12月14日(周二)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1年12月9日
其他

冷冷心得丨我是如何把「不擅长的事」做好的?分享我的亲身经历

需要说明的是,我只是对谈钱这事儿本身感到尴尬,并不是觉得接广告有问题,因为我接广告之前都会从头到尾体验,确定真正有帮助,然后有一说一,给大家提供全面详实的参考。
2021年12月6日
其他

11月看的10部电影和10本书

日剧《非自然死亡》剧照共3658字,阅读约需7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8天没见,想我没?我来啦!11月看了10部电影和10本书。电影和剧01《梅艳芳》我以前的微信ID前半截是Anita,用的就是梅艳芳的英文名。一直都很喜欢这样坚强的女性。我知道梅艳芳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了。后面看过她不少电影,听她的最后一场演唱会。她在台上穿着婚纱唱《夕阳之歌》,“慢歌唱的不是伤心,是唏嘘”;她讲自己的遗憾的时候,也并不悲伤,那是一张倔强、坚毅、不屈的脸。电影拍得像是流水账,故事蜻蜓点水,人物浮于表面。观众共情的,是梅艳芳这个人。芳华绝代,侠骨柔情,真正的巨星,香港的女儿。02《悲情城市》因为对相关的历史背景一无所知,所以这部电影看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悲情城市》以台湾近代历史为背景,呈现了那个时代的群像,时局混乱,人心惶惶。「八岁从树上摔下,跌伤头疼。大病一场,病愈不能走路一段时间。自己不知已聋,是父亲写字告我。当年小孩子,也不知此事可悲,一样好玩。」主人公文清在纸上写下自己小时耳聋的缘由,寥寥数句,节制至极,却充满了悲情。——这部电影的风格,就同这几句话一般。03《伯德小姐》和初恋接吻后,回到家忍不住快乐地跳起来大喊大叫,两人一起躺在草地上互相说“我爱你”,在天上挑一颗星星作为爱情的见证,命名为布鲁斯。但后面却发现初恋是gay,再后面又发现第二任男友是玩咖。家里经济拮据,父亲是好好先生,职场一直失意;母亲强硬,不近人情,动辄对她进行否定与打压,从不肯好好沟通,总是阴阳怪气。“你妈妈是爱你的,只是她不会表达。”“她是刀子嘴豆腐心。”我烦透了这种说辞。爱不是抽象的概念,爱是具体的细节。所以女主角克里斯汀要为自己取名伯德小姐,在一团糟糕的环境中,她还是要坚持自我,不循规蹈矩,努力申请去大城市读大学。Lady
2021年11月30日
其他

每个人都会困惑的3个问题,我终于找到答案了!

电影《一一》剧照共2536字,阅读约需5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嘻嘻,我今天直接更新文章,啥都不说,假装没发生任何事,这样就没人知道我昨天拖更了。试问谁不会夸一句“冷冷你这么这么聪明”呢?/狗头)分享3点关于读书的认知,应该是几乎所有人都会为之困惑的问题:1、大家都说好的书/电影,我却欣赏不了,是不是我自己有问题?2、经典书籍,我却看不太懂,还要不要花时间看?3、好书那么多,哪怕一个月读10本,一年也只能读120本,那么多很棒的书,根本读不完,到底该咋办啊?接下来我们逐个解答。01以前我读书的时候,会担心自己肤浅,这种担心的具体表现是:一本大家评价很好的书,如果我读的时候觉得不喜欢,我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一定是我知识储备不足,或者品味不佳,才会欣赏不了好书。大家知道的,豆瓣这个网站上的豆瓣读书和豆瓣电影,是极好的观影读书指南,因为每本书、每部电影,都已经有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的豆友观看过,并且打了分,还有很多人写了短评或者长评。过去,我每次去标记书和电影,给它们打分的时候,总是会参照豆瓣上现有的分数,与其基本保持一致。但是,从今年开始,我不再这样做了。我喜欢、我觉得好,我就给高分,我不喜欢、我觉得不好,我就给低分。这一点,大家可以从我这几个月推送的书影总结中看出来。还记得吗?以前我在公众号跟大家分享这些的时候,是不打分的。虽然我心里有一个分数,但我对自己不那么自信,又不想违背自己的本心。但是现在我会认真在文章里讲:豆瓣评分8.5,我的评分6.0;豆瓣评分8.3,我保持一致;豆瓣评分6.9,我的评分8.0……8月底的书影总结,有胖友留言:好有勇气,有几本书和几部电影给出的评分,比豆瓣分低好多。嘿嘿,这就是我的成长,我想通了:其实看书看电影,很多时候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我给的分数低,并不代表它不好。书和电影存在客观标准吗?在很多方面自然是存在的,但这个标准并不是用单一的维度去衡量的,它由很多复杂和综合的因素构成。而具体到个人去欣赏的时候,其实喜不喜欢,以及是否有启发、有帮助、有共鸣,真的是千人千面,是很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阅读量不同,审美偏好不同。如果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大多数人都很喜欢,但你不喜欢,并不代表这本书/这部电影不好,也不代表你不懂得欣赏——当然,这种情况也的确存在。这里不存在任何问题。所以我敢于去评价,去表达观点了,在这之后,才能去和别人探讨,才能有进步的余地和空间。02前段时间读毕飞宇的《小说课》,看到他对读不懂的书的态度,觉得十分受益:我和许多人讨论过这本书(《时间简史》),有一句话我问得特别多:“你读得懂吗?”得到的回答令人欣慰:“读不懂。”我很喜欢这个回答,直截了当。迄今为止,我还没有遇上能够读懂《时间简史》的人,可我并没有做这样的询问:“读不懂你为什么还要读?”因为我知道,这样问很愚蠢。读读不懂的书不愚蠢,回避读不懂的书才愚蠢。《时间简史》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没有一次有收获。每一次读《时间简史》我都觉得自己在旅游,在西藏,或者在新疆。窗外就是雪山,雪峰皑皑,陡峭、圣洁,离我非常远。我清楚地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登上去。但是,浪漫一点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登上去呢?再浪漫一点说,隔着窗户,远远地望着它们“在那儿”,这不是很好么?之前我读《玫瑰的名字》的时候,说:其实我看不懂,因为我太菜了,哈哈。都说这本书是学院派小说巅峰,适合有丰厚知识储备的人阅读,需要对中世纪的历史、文化、宗教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最好感兴趣。其实我知道我看不太懂,那我为什么要看还坚持看完呢,因为这本书的名字太美了,我太喜欢了。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是:stat
2021年11月16日
其他

最近学到一个不错的思路,对人际关系和学习都很有帮助

电影《阳光姐妹淘》剧照共2105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我有一个毛病,就是在文字聊天的时候,有时讲到兴头上,表达欲很强,会专注于讲自己的,不去特别在意对方的反馈,也不太会认真关注对方在讲什么,或者给对方机会让对方讲。
2021年11月8日
其他

10月看的10部电影和10本书

电影《成长教育》剧照共3169字,阅读约需6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10月看了10部电影和10本书。这次写的评语和介绍依然比较长,用意在于说清楚每本书/每部电影到底是否值得看,让大家了解自己是否需要。电影和剧01《一一》家庭故事。男主角NJ人到中年,事业上诸多无奈,和初恋分手后再没爱过第二个女人,但当初却是他狠心不见,只因她强迫自己去读不喜欢的电机系;三十年后重逢,解开当年心结,却在初恋表示不如重新开始的时候,敷衍过去,因为他有妻有儿有女。妻子在母亲昏迷不醒后,绝望无措,求助于法师,抛下家庭,上山修道;女儿婷婷读高中,乖巧文静,拘谨守礼,她羡慕邻居家的女儿莉莉,她被莉莉的前男友当成替代品;莉莉桀骜不驯,谈恋爱,换男朋友,和妈妈吵架,甚至和自己的老师发生关系。儿子洋洋,经常被女同学欺负,对这个世界充满困惑,他问NJ“爸爸,我们是不是只能看到一半的事情?”他用相机拍下每个人的后脑勺,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那一半。节奏极慢,剧情平淡,电影呈现的是生活原本的样子,细碎、平实、一地鸡毛,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枷锁之中。02《心迷宫》乡村犯罪故事。也太原汁原味了,这个拍摄背景,房屋、演员、树林、荒山、葬礼等等,超级乡村。甚至让我觉得,像在看纪录片。一个谎言接着一个谎言,人人心怀鬼胎。一环扣一环,层层迷雾,喜欢看悬疑和犯罪类型电影的胖友不要错过。03《成长教育》是去读牛津还是结婚?如果通过恋爱和婚姻,就可以去巴黎,去高级餐厅用餐,去听音乐会,去竞拍艺术品,现在就可以拥有梦想的生活,那用功读书还有意义吗?话说,我有一个特点,就是几乎不把任何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在各个方面对他人都很少依赖。不是与他人隔绝,而是,自己独立了,状态才更松弛,关系才更健康。不抱更多期待,那么得到的都是馈赠。大学时候第一次看这部电影,那时候似乎还没听过「独立女性」这个词语。现在重看,非常有趣,这部电影恰如其名,“成长教育”。04《天才枪手》二刷。超好看的!17年刚上映时候,孩子都看傻了。贫穷的天才少女,帮富二代同学跨国作弊,赚取百万现金,这个设定是不是特别带感!作弊的过程拍得特别惊险,去看去看!05《苏菲的抉择》二战时期,女主角和一双儿女被纳粹抓去集中营,军官让她选择,只能留下一个孩子的性命。一部充满文学气息的电影,关键信息都是通过回忆进行披露。虽然离得如此遥远,但那些伤痛依然无法触碰。06《沙丘》配乐好棒,深邃、神秘、恢弘;画面也很棒,沙漠、飞行、宇宙,视觉盛宴;演员也棒,甜茶好甜,马王(也是海王饰演者)真的好适合扮演心思单纯又忠诚正直的勇士啊!剧情,好像暂时没啥剧情,思考,好像暂时没啥思考。不过,据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是序曲。期待后续。07-《动物世界》豆瓣评分7.2,我保持一致。二刷。男主被朋友坑了,被迫参与一场生存游戏,游戏规则很复杂——因为没有任何规则,连作弊都可以,所以很复杂——要么赢,要么死。故事主线在“命运号”游轮上展开,这里是一个“动物世界”,为了金钱和生存,人可以背弃一切。故事主题先行,人物脸谱化,不过观影体验是很棒的。08-《卡萨布兰卡》豆瓣评分8.7,我保持一致。“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1942年的老电影,奥斯卡最佳影片。故事很简单,但人物的外形气质和电影的氛围很有腔调。09-《被解救的姜戈》豆瓣评分8.8,我保持一致。赏金猎人、南方庄园、奴隶交易、英雄救美……这个讲故事的方式,镜头、音乐、画面等等,好棒啊。作为电影的门外汉,其实我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总之,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观众,但的确被打动了。10-《不速来客》豆瓣评分7.0,我保持一致。看的点映场。剧情很是抓人,随着时间的推进,同一个房间陆续出现新的角色,故事不断反转,种种意料之外。作为一部悬疑片,我觉得蛮好。书01《自深深处》王尔德在狱中给自己曾经的情人波西写信,指责他虚荣、残忍、自私、疯狂索取、从不付出,语气激烈。他痛斥波西毁掉了自己的金钱、艺术、地位和名声,但最后却又问他为何不给自己写信,让他告诉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呜呜呜,是的,他爱他。想起毛姆《面纱》中的一段话:“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他说道,“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为了欣赏你所热衷的那些玩意我竭尽全力,为了向你展示我并非不是无知、庸俗、闲言碎语、愚蠢至极,我煞费苦心。我知道智慧将会令你大惊失色,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样像个傻瓜。我知道你仅仅为了一己之私跟我结婚。我爱你如此之深,这我毫不在意。据我所知,人们在爱上一个人却得不到回报时,往往感到伤心失望,继而变成愤怒和尖刻。我不是那样。我从未奢望你来爱我,我从未设想你会有理由爱我,我也从未认为我自己惹人爱慕。对我来说能被赐予机会爱你就应心怀感激了。”02《局部:伟大的工匠》文艺复兴三百年,只剩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三个名字。他说美术史是“被权力合法化的正版偏见”,他说他要表达自己的“偏见”,于是他绕开大师,讲那些名气不大甚至籍籍无名的“伟大的工匠”。陈丹青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美术的热爱,非常动人。03《快速阅读》核心观点:快速阅读的关键是脱离孤立的字词,按照语义单元来阅读文章。所谓语义单元,指的是由几个字词共同构成的、能表达某个整体意思的词组或短语。我的确是这样读书的,尤其是那些已经掌握一定基础的学科,可以做到迅速了解一句话甚至几句话的意思,并且识别出哪句是重点,要不要做笔记。作者指出,快速阅读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因为大脑的网速极快,普通阅读获取信息太慢,无法完全占用大脑的认知资源,我们就会走神。04《写作是门手艺》不错呀,看到最后,你会发现书名真是恰如其分:写作是门手艺。作者把写作的流程拆解得十分详尽,针对种种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适用于论文写作/说理性写作,推荐。05《江村经济》原来以前的农村是这样的。据说这本书是“社会科学调研”的典范,所以,虽然不懂社会学,但我还是读了《江村经济》,想看看费老是如何做学术的。有个短评很有趣:一般都说这是费老的作品,实际上费老在写这篇的时候还是小费,完整彻底的天才一枚。(@望月封道)以前听过一个说法:厉害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很厉害了。呜呜呜,眼泪流下来。06-得到品控手册这本没有豆瓣条目,是得到app上的一本电子书,9.6w字。推荐推荐推荐!推荐对写作感兴趣的胖友去看,有启发的点超级多,适用于自媒体创作。内容生产的黄金法则,大半都在里面。07-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豆瓣评分8.6。一本讲城市规划的社会学书籍。——为什么我的评价如此简短?好问题!因为我看不懂。那为什么还是要看?写在月初的阅读计划里,不完成不舒服。08-木心《文学回忆录:1989-1994》豆瓣评分9.1,我的评分6.0。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高分,不过也对,高分是他们的“偏见”,低分是我的“偏见”。绝大多数内容都讲得太浅,简单罗列,点到即止;少部分内容有深入探讨,但信马由缰,逻辑混乱。不过,这是在客厅里口述的文学史,而且是讲给一群画家听,又似乎情有可原。(最后这几句是场面话09-张亮《从零开始做运营》豆瓣评分7.4,我的评分6.0。太浅了,举例片面,论证不严谨。不过据说适合入门。10-采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豆瓣评分7.4,我的评分4.0。1小时读完了,没有跳着读,每句话都读了,也基本理解了。看来,我看完《快速阅读》那本书之后,开窍了(但也真的有开窍)。哈哈哈,说正经的,读得快是因为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这是知乎最初兴起的方法论,今时今日,果然已经无法满足我们了。结语2021年还剩最后两个月了,我好慌!!!!!怎么这么快!!!我真的好慌!!!接下来两个月我们都要努力呀。这个月的书和电影,有感兴趣的没?应该有不少是大家看过的吧?下个月我们都要好好读书噢。不多说了,我去干活了!毕竟多打一个字,我的人生就少了0.5秒钟。//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5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一和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近期文章:1、如何拥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这是我全部的诀窍,毫无保留2、分享一个我认为最有用的聊天“技巧”3、对读过的书信手拈来,我是如何做到的?4、这样做,你可以100%完成制订的计划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11月8日(周一)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1年10月31日
其他

如何拥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这是我全部的诀窍,毫无保留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剧照共2288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有人问了我一个很棒的问题:冷冷,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写文章很靠一股劲儿,有一会特别想写某个话题,如果去写就能顺利地写得不错。如果当时有点什么事耽搁了,后面再去写,好像怎么都找不到那种感觉了。写出来自己也不是很满意。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这样,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改善它?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写作究竟是怎样的一件事情?如何才能保证自己做到稳定持续地输出?而且,更有趣的一点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蕴藏在她提问我回答这个过程之中。这样讲可能把大家绕迷糊了,别着急,很快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01我告诉她,我不是靠灵感写作的。所谓的“灵感”当然是存在的,每一篇文章的起始点,的确是我有了一个“灵感”。但“灵感”并不是玄学,不是说我正在吃饭、正在洗澡、正在走路,突然间诗兴大发,或者某天早上特别有创作的欲望,然后倚马可待、出口成章。(害,小时候看成语故事《七步之才》,讲曹植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种天才的故事,真真是害惨我们了)而我刚才所描述的情形,就是文章开头这位胖友对“灵感”的理解,她可能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胖友的看法。我想再强调一遍,“灵感”不是玄学,它不是无中生有。在大部分情况下,它是可掌控的,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主动积累的。那么,接下来,以我最近写的两篇文章为栗,跟大家详细说明如何获得灵感:-《这样做,你可以100%完成制订的计划》的主题是,制定详细、具体、确定的计划,会让我们压力很大,而且无法按部就班完成;更好的做法是,有个大致方向,每天灵活安排所要做的任务。灵感来自我平时学习和工作的切身经历,联系到我之前考研时候的感悟,有了初步的想法。后面我读《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了解到哈耶克的“整体性规划”和“自发秩序”,找到了更深刻的理论支撑,于是成文。-《一个简单实用的沟通小技巧》的主题是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按照他们所熟悉的话语体系和价值观念,进行沟通,才能达成目的。灵感来自我跟我妈电话聊天,另辟蹊径,从命运和福气的角度入手,说服她保持平和,少跟我爸吵架。(我妈如果看到,是不是既欣慰又尴尬,欣慰于女儿从她身上获得灵感,尴尬于大家都知道她和我爸吵架了,哈哈哈哈哈)后面我意识到这可以总结出一个抽象的方法论,用到其它很多沟通场景之中。栗子打到这里就可以了,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那就是:灵感来自我的经历,包括读书,包括学习和工作,包括和人聊天,概而言之,灵感来自我从生活和阅读中所获取的一切信息和认知。那么,想要获得灵感,可行的方法是: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人生阅历,读更多的书,做更多的事情,以及多和人打交道,提升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当我讲“灵感是可掌控的”这句话的时候,前面的限定条件是“大部分情况”下。因为的确有很多时候,你无法清晰地回溯灵感的来处,它不知道怎么就冒出来了,可能来自天赋,可能来自想象力。而这些东西无法确切地把握,也不知道该如何精准地提升。但是,没有关系,只要把握那些我们能把握的就可以了,也就是读更多书、拥有更多人生阅历、思考更多问题。做到这些就足够了。02对于写作来说,有“灵感”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你觉得这个点很棒,很有启发,但可能你几句话就把它讲完了,根本无从扩充。我不是靠“灵感”写作的,“灵感”只是一个引子,它会提供给我一个选题,但我不会有选题之后立刻写。因为这个时候,我可能还没有足够的素材,没有足够可以说的话。我会先把这个选题记在笔记中,之后,在和人聊天的时候,在阅读新书的时候,在翻阅之前看的书和做的笔记的时候,在平时解决生活或者工作中的问题的时候,或者在走路甚至做家务瞎琢磨的时候,我常常会发现和这个选题相关的素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孕妇效应”有些类似,当你买了一辆红色的车,你突然发现马路上到处都是红色的车;当你怀孕了,你突然发现处处都是孕妇。(而我,我走在路上发现哪哪儿都是漂亮姐姐。)这个积累相关素材的过程,并不是刻意的。毕竟,我并不可能知道在某本书的某一章节,刚好可以找到我需要的东西。我只是按照平常的习惯,按部就班地读书、生活和思考,把每个我想到的选题记下来,并且逐步扩充相应的论点和论据。有时缓慢,有时迅速。当我回顾选题库,觉得可以根据某个选题,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的时候,我会开始梳理逻辑、组织语言,完成这篇文章。03只根据自己想写或不想写的主观意愿和感受,来决定要不要写,来判断能不能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因为,这意味着一切都要依仗天降灵光,付出任何努力都没用,那索性不去付出努力了。而且,你无法据此形成稳定的节奏,也便很难对写作产生绝对的信心。如果写作这个事情是不确定的,需要依靠运气和灵感的,那基本可以断言,接近百分之百的作家,都要活活饿死了。写不出来,就要去寻找灵感、积累素材,去提升写得出来的的可能性。就像是你做菜的时候,难道只要有了灵感,有了兴致,就可以做出来吗?不是的,你要有足够的食材和调料,如果没有的话,就去菜市场或者超市购买。即使是那些你认为觉得想写,有的写的时刻,难道你是无中生有,变出了那些灵感和素材的吗?不是的,它们一定是源于你过去的积累,或是从读书得来,或是从生活得来。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你以为你是靠灵感写作的。04如何拥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这就是我全部的诀窍啦,毫无保留。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大量阅读、努力积累、主动思考、稳定输出。既然这么麻烦,为什么还是喜欢看书和写东西呢?哈哈,还记得我之前引用过师姐所说的话么?“我所感兴趣的,是作为知识分子的那样一种上下求索、博学深思的生存方式。”如果你也想写作,希望这篇对你有一点点帮助呀。//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5万关注博主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每周一和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近期文章:1、分享一个我认为最有用的聊天“技巧”2、对读过的书信手拈来,我是如何做到的?3、这样做,你可以100%完成制订的计划4、9月看的11部电影和10本书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1年10月25日(周一)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1年10月21日
其他

分享一个我认为最有用的聊天“技巧”

电影《苏菲的抉择》剧照共1915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朋友说,你极大影响了我找男朋友这件事。我不解,问原因。朋友表示,你理解我,这让我觉得,连朋友都能理解我,为啥男朋友不能理解我?找对象的时候,标准就随之提高了。听到这个答案的我十分失望,我本以为是由于本大王过于聪明,经常给她以智慧的点拨,让她学会了识别和判断呢。呜呜呜,原来是我想多了,眼泪流下来。01“被理解”是比“被爱”还要好的一件事,也更难得。廖一梅在《柔软》中这样写:“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咳,事实上关于这本书,我只知道这么一句话。这说明什么,要想显得博学多才,使劲背金句就对了。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事情,有些不那么顺心如意,生出微妙复杂的情绪和感受。人是神奇的生物,神奇在我们有极为抽象的需求。这些情绪和感受,我们会渴求找到出口,找到共鸣。我们希望有人可以说,如果与之诉说的这个人能懂,我们会觉得获得了理解,那些起起伏伏的思绪,瞬间就被抚平,悄无声息,熨贴无比。但“理解”和“被理解”都是很难的事情,有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答复对方所说的话,不是不关心不在意,只是,不知道讲什么合适,讲什么有用,讲什么会让对方觉得好一些。是吧是吧?你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吧?对着微信对话框,半天不知道怎么回复;眼看着对方在自己面前失落、伤心甚至痛苦,想让ta感受到自己的关切,却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办呢?怎么才能做到与对方共情,让ta觉得被理解呢?可是,你需要苦苦思索这个问题,恰恰说明你不理解呀。有胖友留言:以前说出自己的痛苦的时候,对方第一句就是“我理解你”。那时候觉得终于遇到了懂我的人,后来才知道其实不是的,其实对方并没有理解,只是当下为了敷衍或是「自以为」,实则带着无法言喻的傲慢。后来我也不会直接说“我理解你”。哪怕是沉默,都比这句话来得理直气壮。“无法言喻的傲慢”,贴切极了。ta凭什么觉得可以理解你的痛苦?用话术去回应别人的倾诉,是在假装“理解”,而“假装”一定会被意识到。被意识到的话,对方就会感到被冒犯,觉得自己的痛苦被轻视了。这个事情很有意思的,就个人的体验而言,“痛苦”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痛苦”被尊重,不被小看、不被曲解。在我年少气盛的时候(借口,其实是因为我蠢),把一个朋友拉黑过8个月,就是因为她轻视我的痛苦。02《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这本书里有一个案例,来访者是一个大学老师,她新婚燕尔,罹患绝症,朋友和同事跟她聊天的时候,常常会鼓励她坚持下去,或者让她尝试某种药物。这些话都是出于好心,但并没有让朱莉觉得舒服。心理咨询师问朱莉:“那你希望别人对你说什么呢?”朱莉说:他们可以说‘我为你感到你难过’,也可以说‘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或是‘我感觉自己什么都帮不上,但还是很关心你。’曾经有一个人脱口而出,对我说道,‘我不知道此刻该对你说什么’,那一刻我竟然觉得如释重负!朱莉开玩笑自己要写一本书,书名就叫《垂死之人的言语禁忌:给迷茫的好心人准备的聊天指南》,她说:“人们真诚的、不做作的反应就是最好的反应。”朋友失恋了,你可能无法理解那种感情;朋友生病了,你可能无法体会那种痛苦;朋友在人际关系上遇到了困扰,你可能不明白ta为什么会纠结;……没关系,你不用懂,你不用假装很懂或者自以为很懂,然后贸然给出建议。如果你不懂,不知道说什么,你就老老实实讲“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我一直在”,这样就可以了。03《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的作者是位心理咨询师,大家知道的,心理咨询师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理解来访者,但的确有很多时候他们不理解。作者说:每当在接诊时遇到不知该说什么的时候——对心理咨询师来说这种情形时有发生,只是来访者们不常留意到——我通常有两种选择:我可以保持沉默,直到我更理解当下的状况为止;或者我可以尝试作出回答。但无论我选择怎么做,都必须说真话。必须说真话,否则你就失去了真诚,而真诚是一切因素所要相乘的那个系数,是0或者1。李松蔚老师也是心理咨询师,他说:我教学生共情的时候,让他们不知道怎么共情就说不知道。「我很难想象你现在的感受」,这比假装「我懂你」要好太多。因为事实上你就是不懂。假如他因为这件事对你有失望,这个失望是你们此刻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如此嘛。但你想找一个经典句式,把这一次搪塞过去时,无论你发心如何,你都在欺骗。04我们总希望能学会神奇的沟通技巧,知道在什么时间讲什么话,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但其实真诚才是最重要的,技巧只是辅助。下一次,当朋友不开心,而你不知道如何回应的时候,可以和ta讲:“我没有经历过,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我愿意陪着你。”“我无法真正理解你的感受,但如果你需要我做什么,尽管和我讲。”//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5万关注博主HIT化学本科丨PKU中文硕士————————每周一和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近期文章:1、对读过的书信手拈来,我是如何做到的?2、你一直在给自己设置障碍3、这样做,你可以100%完成制订的计划4、9月看的11部电影和10本书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1年10月21日(周四)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1年10月18日
其他

对读过的书信手拈来,我是如何做到的?

电影《成长教育》剧照共1979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大家平时应该发现了,我在文章中,经常引用某本书中的某段话,在留言区回复留言的时候,也会如此。其实,我在生活中和人聊天的时候,比如微信,比如面对面,比如电话,也经常会“掉书袋”。聊到某个话题,我会想起之前在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看到的相关的东西,然后把它分享给对方。大家应该还会发现,很多时候,我并不是只引用一本书,我能够做到把几本不太相干的书串起来,而这些书分散在不同的领域,是我在不同时间看的,跨度甚至长达好几年。01事情的结果大家已经知道了,这样会显得我阅读量大,能够做到旁征博引,似乎记忆力很好的样子。其实并没有,我也只是一只小菜狗,刚才这几句话,只是借我想象的“大家”之口满足一下我的虚荣心。hah,言归正传,和大家讲一讲我是如何做到的。这是一篇朴素的文章,解决几个朴素的问题:-平时看书的时候,我如何做笔记?-如何从这些书中积累素材?如何整理这些素材?-如何把这些素材做到最大化的应用?比如,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如何应用到写作之中?-如何把不同书上看到的相通的内容串起来,如何锻炼这种联想能力?02首先,看书的时候要做笔记吗?如果你只追求阅读的乐趣,或者只注重锻炼自己的思维和逻辑,那么你的确可以不管细枝末节,只要“得意忘言”即可。但就我个人来说,书中的事实、细节、语句、观点、认知、方法等等,都是我很愿意,也很需要去积累的东西。有效的学习(看书)需要做到这三点:联想、应用、复习。只阅读一遍的东西,我们极大概率是记不住的。那些你记住了的东西,它们一定在你的学习或者生活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了不止一次。——即使你没有重读那本书,但你可能在别的文章中再次看到过,听朋友讲起过,或者你跟别人分享过。所以要做笔记,为之后的整理、复习和应用,做准备。读书的时候,我会把对我有启发的内容标记出来,这里的“有启发”,具体来说包括这样几种类型:有趣的事实信息;新鲜的认知或者方法;可以引发思考的语句;和我之前读的书有呼应的观点;用得精当的词语和句子;单纯觉得作者的这种想法和表达,有点意思,虽然不一定认同。当然,其实我读书的时候,并不会真的带着这些标尺去衡量每一句话。划线的想法和行动,是在瞬间完成的,最简单的准则是:我之后还想看到,我之后会用到。03读书和做笔记,其实都是简单的,难的是读完之后,重要的事情,才真正开始。一般来说,我会把标记下来的内容过一遍,思考每一处是否可以生发出文章的选题,或者作为某个选题的素材。以《了不起的我》为例,它是一本讲自我发展的心理学书籍,我在回顾做过的笔记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两个选题:-“用描述性语言,而不用评价性语言。”——我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以及读过的其它几本书中,与其相通的观点或者案例,最终写成这样一篇文章:写作丨一个重要的技巧:多描述少评价-“受害者心态”,把责任推卸给他人,认为自己的处境是过去造成的。——刚好我之前听播客的时候,想到了“为自己承担责任”这个选题,并且记在了有道云笔记里,看到“受害者心态”这个精当的描述,就把它也放到这个选题相应的文档中;而我在阅读《成为波伏瓦》的时候,也看到了逻辑相同但层面不同的表达:总是用外部环境来解释人们行为的做法。于是,这个选题有了更为充实的素材。从刚才的两颗栗子可以看出,我会从笔记中找到选题和素材,并且会把同一主题的素材进行归类。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我需要温习我之前读过的书,还需要继续读新的书,每当看到或者想到相通的东西,都会将其放到一起。让我把这个过程讲得更详细一点,我的笔记大致是这样的:“为自己承担责任”听播客,张春老师讲的受虐者,只要被动服从就可以了之前看的《人格心理学》有“同一性”这个概念,好像和这个相关,之后找下那本书的笔记,看看具体的阐述《成为波伏瓦》中的那段话也可以用作论据,大意是“总是用外部环境来解释人们行为的做法实在是很可笑”《了不起的我》、幸福课以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都有类似的表述,去把原文找出来,看看如何应用……到这里,这篇文章的素材就非常充实了。后面我把自己的思路整理出来,把这些论据拿来佐证我的观点,写出了一篇大家蛮喜欢的文章:你有力量改变自己,就从现在开始。04能够将不同时间看的不同书上的东西串到一起的关键,有三:一是你要真正地理解这段话,这样你会有深刻的印象;二是你要注意整理,如果觉得这个选题值得写,就记下来;三是你要定时复习,巩固记忆,保持联想,将你的知识储备打通。这样才能保证,你在看到某句话的时候,能够联想到之前看过的东西,为之后要写的某个主题,积累丰富的素材。这样你就可以做到,在平时的生活中,以及写作中,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真正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你所读到的任何一篇文章,可能都来自我数年的积淀和思考,我的学习、我的生活、我的阅读、我的种种……这样看来,写文章可真费劲。创作不易,冷冷叹气。//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5万关注博主HIT化学本科丨PKU中文硕士————————每周一和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近期文章:1、你一直在给自己设置障碍2、这样做,你可以100%完成制订的计划3、9月看的11部电影和10本书4、没那么难,事情比你所想象的,简单得多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1年10月18日(周一)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1年10月14日
其他

这样做,你可以100%完成制订的计划

电影《午夜巴黎》剧照共2374字,阅读约需4分钟;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回想起来,我应该是在考研的时候,养成了制订长期计划的习惯的。那时候时间不是很紧嘛,我希望把每分每秒都充分利用,希望清晰地知道,自己在接下来一个月需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在三个月后要有怎样的复习进度。那么,以结果为导向,我就需要规划好自己每一天具体的行程表,比如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上午干什么,下午干什么,学习多少小时,如此种种。事无巨细,我试图把接下来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我总觉得,这才是正确的方法,因为这样我可以心中有数,知道自己有多少时间可以使用,知道自己每一天要干什么。我给自己制定了许多规则,那么我去遵守这些规则,在相应的时间,直接照着做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必再去想了。多么高效啊,多么节省时间啊。01但那个时候,我就常常失败。我从未完全按照我所想的去生活、去学习,事实上,如果某天能履行我事先所想的一半的准则,就已经很不错了。当我身处于真实的情境之中,我会发现,有很多之前未曾想过的情况发生。比如看书的时候,速度远远达不到我的预期;比如学着学着,强烈怀疑使用的学习方法不适合我;比如休息的时候和别人聊起了天,回过神来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总之,每一天,每一刻,或多或少都是混乱的,和我之前所想象的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完全不同。我觉得或许是自己的问题,是我没能高效学习,是我没能抵制住诱惑,于是时间没被有效利用。但我之前制定的宏伟蓝图,肯定是没问题的。它具体到每个小时,它完整覆盖每一天,直至每个月。整个考研的过程,我都很痛苦,我从来都完不成计划,别说每一天了,每一个小时的计划我都完不成。于是我经常破罐子破摔,每天都觉得自己完蛋了,学着学着就学不下去了,最长的时候有一个多月完全没学习。考研前最后18天,我重新拾起课本,做最后的挣扎的时候,完全没去制订任何计划。我只知道大致的方向,比如要复习哪些内容,要用怎样的方法——是死记硬背还是记忆关键词和逻辑;再比如要睡饱觉,但也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要努力学习,但也要注意放松……我没有再去要求自己必须几点起床或者几点睡觉,也没去计算自己每小时能背多少页书多少个单词,我只管按照事情本来的速度,去完成相应的我需要完成的任务,尽我所能。我不再做整体的、长期的、详细的规划,不必遵守任何规则,不必满足任何标准。我只在当下那个时刻做计划,也只为当下做计划。我所需要做的,只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决定接下来半小时或者1小时的学习任务,并且去执行,就可以了。结果出乎意料,我拥有了考研以来最好的状态。我不再紧绷,按部就班地背完了每一本书,进度完全跟得上。严格来说,我本就没有为自己设置预期,所以从未发生达不到预期的情况。当每一天结束,以及每一周结束的时候,我回顾已经完成的学习任务,会发现,我做得很不错,一切都来得及。非常有趣,当我不再全盘规划,不再事先思考最优的方法和策略,而只在做事情的当下做判断、然后执行的时候,我反而拥有了最优的结果。02遗憾的是,这段经历虽然对我意义重大,但我在当时以及其后的几年里,并没能立刻看出本质规律,以至于今时今日,我在做自由职业的过程中,时不时的,依然困在全盘规划的思路之中。直到最近,我在读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的时候,了解到了哈耶克提出的“自发秩序”这个概念,豁然开朗。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他认为:除了人为设计出来的秩序之外,还存在自然生成的规则、自发演化出来的秩序。这就是自发秩序。哈耶克打了一颗栗子,乡间小路不是事先设计出来的,而是每个人有意识地做出选择,“然后自然叠加形成的”。自发秩序的反面,是整体性规划。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虽然我们对经济学只有粗浅的了解,但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一定不会陌生。计划经济就是“整体性规划”,而市场经济和“自发秩序”相类。计划经济不可行,这一点我们都很清楚。虽然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只是一个很小的系统,但我们依然不可能做到掌握全面的信息,也无法预先制定出精确高效的流程,至于执行,就更不可能了。这种整体性规划的思路,总是带给我们挫败感。单单是制订计划的过程,就已经很艰难了,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以我自己为例,我需要思考:把看书固定在哪个时间呢?是下午3点-4点,还是晚上9点-10点?到底是早上起床后一鼓作气写2000字更好呢,还是拥有随时都可以写的能力更重要呢?我经常反复琢磨这些细节,但从未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每一天都是在摇摆和犹疑中,完成我的学习和工作任务。03为什么我就是无法制订出一个足够好的计划?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整体性规划并不是一个正确的思路,它会给我们带来压力和负担。在制订的时候,你权衡利弊,仔细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但依然不敢相信这就是最优解。要知道,接下来可是要执行3个月呀,一定要是完美的计划才可以啊。而在执行的时候,计划越详细,越确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因为,它会成为一种规则和约束,成为我们希望去达成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并没有遵循客观规律。制订计划的时候,我们预设的环境是真空的、不受任何干扰的;但真实的生活,并非如此。所以,我们才会如此痛苦。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是弄清楚自己的大致方向和总体准则,让自己在每个时刻灵活作出决定,形成“自发秩序”。以读书和写文章为例,以前我倾向于规定自己在早上6点到7点半写文章,下午3点到4点看书,但现在,我的思路是:在上午写文章,并且越早完成越好;在下午看书,或者当作两个艰难任务之间的放松和调剂。只要事先确定大致的任务,以及宽泛的准则就好,具体某个时间点做什么,做完某一个任务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具体执行的那一刻,根据当前的情况,灵活决定就好了。我们不是机器人,不用预先设置精确的程序。过于详细的整体性规划,是一定完成不了的,只会造成负担,带来压力。做此时此刻的决定,做此时此刻的事情,形成自发秩序,就可以了。//End高冷冷来自索马里丨知乎65万关注博主HIT化学本科丨PKU中文硕士————————每周一和每周四14:00更新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如果你想关注的话👇👇👇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你看近期文章:1、9月看的11部电影和10本书2、没那么难,事情比你所想象的,简单得多3、如何通过练习,变成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人?4、你会不喜欢自己的性格吗?这篇可以帮到你喜欢冷冷,不喜欢不行(也行)。下次更新:2021年10月11日(周一)14:00。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或启发,可以点下右下角的赞/在看/WOW(不点也行)。
2021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