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习与研究

其他

学术观点丨王若菡:文学翻译中的形与神——概念探赜与现代阐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2):133-139.[18]
2024年8月21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邵斌、沈瑩:一枚硬币的两面:《鲁拜集》汉译者的著译互启

shake?”静下了没多久,换了一个开口,这个东西的模样就比较丑陋:“他们笑话我,说是我歪歪扭扭——怎么?陶匠的双手当时在发抖?”
2024年8月16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郑意长: 芳菲难亏,芬犹未沬——楚辞生态意象的翻译对比评析(节选)

摘要:生态批评为楚辞中生态意象的翻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本文首先将楚辞生态意象分为单体生态意象、伴生生态意象及间性生态意象三类,而后本着学术争鸣的精神对许渊冲译本与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进行对照评析,认为:就单体生态意象的翻译而言,自然人格化与生态区域主义能够赋予译文中的意象主体以生态心灵与区域标签;通体性与物质叙事能力则为伴生生态意象翻译带来了新的言说方式,彰显了以物为友的生态翻译美学主张;就间性生态意象的翻译而言,荒野意识与“放弃的美学”能够使译文如实地呈现出原作的自然生态样貌,促使译者与读者放弃自身主体地位,使审美意识外延至天地宇宙之境。关键词:楚辞;生态意象;翻译作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之一,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的重要渊源,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可谓“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楚辞所开创的“香草美人”的美学意象,深入人心。随着生态批评的发展,人们对楚辞又有了全新的认知。据统计,楚辞中出现的各类动植物高达
2024年8月1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左安飞:《红楼梦》在俄罗斯的译介研究(节选)

摘要:《红楼梦》在欧美国家流传的近两个世纪里,俄罗斯无论从欧洲首部《红楼梦》全译本的翻译与出版,还是到“列藏本”的发现与考证,都可谓独领风骚。俄罗斯一大批汉学家及相关领域的学者以其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态度为《红楼梦》的俄译与研究工作贡献了重要力量,推动了“红学”在海外的发展与繁荣,使得《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书愈发厚重。对《红楼梦》在俄罗斯三个重要历史阶段的传播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于了解和借鉴俄罗斯的“红学”研究成果,丰富我国“红学”研究体系以及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在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红楼梦》;俄罗斯;译介;帕纳秀克《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围绕着其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抄本、印本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有关《红楼梦》研究的文章著述更是浩如烟海。正是由于《红楼梦》自身特有的魅力,使得它问世不久后便远渡海外,到目前为止,《红楼梦》已被翻译成
2024年7月28日
其他

李志强:汉学家中国文学英译的整体化评说--《归异平衡--英语世界汉学家的中国故事书写》述评

McDougall)翻译阿城《棋王》时,举出一例误译。原文:棋呆子红了脸,没好气地说:“你管天管地,还管我下棋?走,该你走了。”(阿城,2015:
2024年7月20日
其他

期刊动态丨《中国翻译》2024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年翻译出版的一部汉诗英译选集。本文结合翟理斯的文化身份,借助《翟理斯自传》等一手资料,首次尝试从翻译选材、译诗思想和策略、译诗传播和影响等方面系统研究《古今诗选》。研究发现:《古今诗选》是
2024年7月16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侯健:译者的“摇摆”——论修中诚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编译

aims。翟林奈批评修译文未将“帅”字译出,其实,按照孔安国“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也”和朱熹“三军之勇在人”的注,可知涣散无序是“夺帅”的根本原因,所以,修译文rob
2024年7月14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方梦之:中国译学的主体性和原创性——新范畴、新概念、新表述探源

摘要:新旧世纪之交,我国翻译研究完成了“与国际接轨”,大规模引进告终,进入了自主研究的独立学科阶段。一场生机勃勃的变革来临:在文化自觉和道路自信的理念下,新论迭出、范畴拓展、概念创新,正在着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译学话语体系。本文溯源近一二十年来的新理论、新范畴、新概念、新表述,论述中国译学迅速发展的理据,包括翻译研究机构和组织的指导和推动。关键词:中国译学;主体性;原创性;新范畴;新概念近两三年沉潜于修订拙编《中国译学大辞典》(2011),为我国译学新世纪蓬勃发展所鼓舞,爬梳剔抉,补苴罅漏,忘老之将至不觉年力衰微,乐此不疲。辞典的编写、出版周期长,虽说该书问世于2011年,但所收的词条基本上是上个世纪的,新理不足,已显陈旧,亟待完善。新世纪以降,在文化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感召下,我国学者自主研究蔚起,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性和责任感,新理踵出,涌现出大量新范畴、新概念、新表述具有崭新的原创性和时代感。新世纪的头20年已成为我国译学发展史上最富成果的时期。一、“与国际接轨”之后的创新新旧世纪之交,我国翻译研究完成了“与国际接轨”,大规模引进告终。我国译学进入了自主研究的独立学科阶段。“接轨”不是目的,翻译研究的目的是在国际译学的轨道上前行,立足本土,创新理念,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译学话语体系,从我国大规模翻译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炼新材料、构建新理论,为国际译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方梦之,2021:29)。现今中国不但是世界翻译大国,而且还是一个译学研究大国。我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的发文数名列前茅,正在建构自主的译学话语体系,力争成为世界翻译研究强国。历经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规模引进,我国翻译研究摘下了“落后国际
2024年7月7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许明武、冯慧怡:中国陶瓷典籍西译与陶瓷文化传播

摘要:陶瓷融汇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字、绘画、纹样等多个领域,自古是中外文化沟通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陶瓷典籍记载陶瓷生产发展史与名物制度,为认知中国古陶瓷最详实的史料。19世纪50年代起,陶瓷典籍经翻译走向西方世界,开启海外对中国陶瓷文化系统性认知的新阶段。翻译史视角下的中国陶瓷典籍西译历程考察将揭示各时期以实用、鉴藏、文化为导向的译本,如何发挥地域推介、学科融通、认知建构、文化演进价值,引领西方深入认识中国陶瓷文化,以期对典籍翻译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提供有效借鉴。关键词:典籍翻译;陶瓷文化传播;陶瓷典籍;翻译史0引言陶瓷典籍以文本形式将陶瓷制作工艺、发展历程、品物鉴定方法等内容编排成册,使知识经验与文化精髓保留传承。19世纪中期起,陶瓷典籍被陆续译为英法文西传:法国汉学家儒莲(S.A.Julien,1797-1873)的《景德镇陶录》法译本为中国陶瓷典籍初次走向西方世界;鉴藏家卜士礼(S.W.Bushell,1844-1908)英译《陶说》《历代名瓷图谱》《陶冶图说》等诸部经典陶瓷著作;其后,历史学家及教育工作者佘义(G.R.Sayer,1887-1962)重译《景德镇陶录》并英译《匋雅》。陶瓷文献西传结束西方几世纪以来对中国陶瓷技术的盲目摸索,进入系统性的“技术-艺术-文化”认知新阶段。目前,有关中国陶瓷文献海外传播及其影响的研究成果寥寥,是当下中国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中的重大缺失(陈宁,2019)。专题性典籍翻译史研究有助于厘清中国文化外传的实际文化历程和特点,促进文化互镜互鉴(杨静,2016:111)。陶瓷作为古典科技文明与艺术文化的载体,其专题翻译史研究将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揭示器物文明及其文化交流价值,为典籍西译与中国文化传播提供参考与启示。1中国陶瓷文化与陶瓷典籍中国陶瓷发展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几千年来,陶瓷见证我国先祖物质文明生产创造与发展,寓含手工技艺、民俗、思想等非物质文明传承。陶瓷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依托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在造物与造型过程中以器物形式实现人民对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追求(陈雨前、杨莉莎,2010:95)。陶瓷文化也反映和表现中国文化,以特殊存在形式将绘画、文字、雕刻等艺术文化特质融合;并由陶瓷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生活、审美趣味,映射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陶瓷地域、制度、精神文化等(詹嘉等,2009:206),构成“造物文化丛”(方李莉,2000:422),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在我国对外交流史中,兼具技术文明与艺术审美的陶瓷文化见证东西方文化融合,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发展具有普遍价值,在众多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中有“不可取代的世界级影响”(程云等,2007:239)。陶瓷典籍是陶瓷文化得以传承与传播的重要环节。据载中国陶瓷要籍达二十余本,其中以《陶说》《陶冶图说》《陶记》《景德镇陶录》等甚为全面、参考价值最高(杨静荣,1987)。宋元时期蒋祈著《陶记》为首部详细记载古代陶瓷工艺史的论著。后清督陶官唐英编《陶冶图说》图文共释,真实而形象地记录陶瓷生产流程,其细节丰富、颇具系统性,令工艺得以传于后世(同上:94)。清人朱琰著《陶说》立足于史却着眼当下,囊括陶瓷研究的工艺、艺术、经济等多视角,是对中国陶瓷的首次全面阐释。蓝浦著《陶录》在前作基础上总结梳理、博采文献,着重精益工艺记载,实用价值较高。《匋雅》则从古董商人切入,丰富陶瓷文化的鉴定与民俗视角考察。上述文本兼顾中国陶瓷文化工艺、艺术各层面,官商民等多视角,构成较为完整的陶瓷文化体系记载。这些典籍自19世纪中期陆续被译为英法文西传,陶瓷文化自此参与西方对中国文化形象认知的建构,并在人类文化发展中产生世界性影响。2中国陶瓷典籍西译历程(一)陶瓷技术西传肇始:实用导向的陶瓷典籍翻译中国陶瓷典籍西传始于1856年法国汉学家儒莲译《景德镇陶录》。儒莲从事中国哲学思想研究多年,汉语言功底深厚,翻译经验丰富。其译《陶录》主要源于社会生产需要:时值欧洲研习中国烧窑技术几世纪却未达满意成效;且各国政府与厂商随工业革命兴起陆续追求陶瓷工业化量产。儒莲(1856:xi)认为此时翻译具有科技使用价值的陶瓷典籍令哲理寓于生产实践,科学哲学服务于实际用途,使汉学研究的意义由理论上升至实用价值。该译本受到法国政府农商部门的资助,双方皆望其对国家陶瓷生产工业化作出实际贡献(同上:iv),且尚未完稿便为诸多西方厂商所关注。儒莲的陶瓷典籍译本实用性特征明显,从其标题《中国陶瓷史及其制作方法》便可窥知一二。正如序言中所强调,他在翻译过程中最重视“科技信息的准确传达”(同上:viii)。儒莲未完整翻译《陶录》,仅保留介绍中国陶瓷生产体系、制造工艺及相关品物技术概念的前七章,删去探讨陶瓷相关文学作品与民间杂说的后三章,并从“对生产制造工艺探讨更为详尽的《陶记》中截取大量有实用价值的内容插入文本”(同上:xix),以扩充译本的科技实用信息含量。他特邀皇家陶瓷工厂资深化学家萨尔威达(A.Salvétat)共同作注,从化学家与烧窑研究者身份切入,分析原料配比与烧制流程,联系生产实践对比中西烧窑差异,依目的语国家生产习惯改写汉语中相对抽象且经验性的技术描述,使之融入西方生产模式,以中西技术融通创造新的工业生产价值。加之厂商在即将完稿时提出对行业指导手册的需求,译者更加坚定“译本应服务于生产用途”(同上:iv),遂在文后添加涵盖576词项的陶瓷专业概念索引,供生产中的信息查阅。译本被赋予较强的检索查考与释疑功能,继而产生工具书属性,令文本实用性进一步加强(何华连,2004:99)。儒莲的陶瓷典籍初译是西方系统性认识中国陶瓷的开端。英国陶瓷研究先驱人物阿尔伯特博物馆馆长伯纳德(Bernard)(1917:45)指出:儒莲译本为西方陶瓷生产的重要参考及研究发展的源头。日后西方涉及陶瓷工艺生产(Monkhouse,1901;Hobson,1915)的研究无不溯源至儒莲译本。(二)陶瓷艺术西传流变:鉴藏导向的陶瓷典籍翻译19世纪后半叶,汉学家及鉴藏家卜士礼翻译《陶说》《陶冶图说》等陶瓷典籍。作为“西方第一中国陶瓷专家”(Monkhouse,1901:1),他旅居中国三十年间考察制窑地、结识本土专家、观览诸多器物、深入研习中国陶瓷器,为大英博物馆等机构及个人收藏近千件中国瓷器。时值西方陶瓷器收藏热潮渐起,儒莲译作在此时内容广度与细节阐述皆显不足(Bernard,1917:45),收藏者们亟需中国本土文献的指导(Hobson,1915:xix)。卜士礼首先翻译其认为最具权威性的陶瓷典籍《陶说》,为当下陶瓷鉴别研究及收藏工作提供参考性书籍(Bushell,1910:vii)。后相继英译《陶记》《陶冶图说》等,进一步联系陶瓷鉴藏研究与实践,望对日后西方陶瓷艺术研究有所启发(Bushell,1896:iv)。卜士礼译陶瓷典籍旨在“纠正先前文献误区,使译本在鉴藏工作中发挥作用”(Bushell,1910:vii)。其常在序言中构建陶瓷领域知识图谱,探讨如何将文中鉴别内容与当时研究进程相结合,使之在实践中焕发新价值。译者极重视鉴别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广泛考据《格古要论》《博古图》等古汉语工艺著作与艺术图典,在大量书证基础上据经历见闻从收藏专业角度分析补充,结合实物及图例论述专业概念。注补所涉内容包括年代溯源、概念对比及功能拓展等,对器物年代判断、釉色分析等鉴定环节皆有实际意义。鉴于年代鉴定是时下收藏工作最重要的部分(Sayer,1951:xiii),译者行文始终以历史为轴,令读者对陶瓷器的认知不脱离时代特征与断代鉴定需求。且在保留原著编年前提下厘清知识脉络、规划章节内容、细化标题并反映于目录,使译本逻辑结构明晰,便于鉴别中的知识查考。后期,卜士礼对陶瓷器艺术的理解上升至新层面,认为欣赏中国陶瓷器除鉴别年代真伪与品质,更应感悟作品的艺术美学与隐性文化内涵(Monkhouse,1901:xii),翻译重心由陶瓷器鉴定转向鉴赏。他搜集《历代名瓷图谱》等相较于工艺鉴别更重艺术性与欣赏性的珍本,以汉英对照形式,保留古本手抄、绘图与版式,侧边辅以译文、下方添加注释,由图典呈现珍贵原本。其在书中增加实物收藏图片,相较于图文共释更供读者观赏精美陶瓷器,提升译本的艺术价值。卜译陶瓷典籍为日后多年西方以艺术鉴藏为核心的中国陶瓷研究奠定基础:博物馆专家伯纳德(1917:46)认为卜译本是收藏实践的重要参照,对西方陶瓷鉴藏研究启发颇多;陶瓷收藏家达维德(David,1949:165)也在诸多研究考证后肯定卜译本的权威性及艺术参考价值。且卜士礼由鉴定向鉴赏的翻译重心转向使欣赏性颇强的陶瓷典籍受众渐广(Hobson,1915:xix),初步启发西方民众对中国陶瓷的关注。(三)陶瓷文化西传深化:文化导向的陶瓷典籍翻译20世纪50年代,历史学家佘义重译《景德镇陶录》并发表《匋雅》英译本。佘义居中国香港近三十年,期间接触中国艺术文化,对社会制度与风土人情记载并整理,先后发表两部史志。回到英国后,面对中国陶瓷收藏者及学生的需求,强大的责任感令佘义承担起翻译陶瓷典籍的任务(Sayer,1951:xii)。佘译《陶录》源于“百年前儒莲的译本缺乏完整性且精髓部分阐释有失”(同上:xvi),期望通过重译再现前人所忽视的书中历史、地理、典故等文化元素,为西方学者提供工艺鉴定、历史溯源之外的陶瓷研究视角。佘义还翻译了京城古董商陈浏所著《匋雅》,该文献具有通俗性与经验性;陈浏带有批判色彩的叙述及寓历史于文字的风格(Sayer,1958:vii),为读者提供对中国陶瓷的文化、文学视角解读。佘义译陶瓷典籍旨在再现原文本面貌,包括还原文化信息及汉语文献风格(Sayer,1951:xviii)。佘义重视典籍所载陶瓷相关诗文、故事、传说等内容,为此,他特邀多位文化收藏界的中国友人助其考察生僻历史典故等文化信息(Sayer,1958:ix)。译者史家身份也令其对书中人事名物制度尤为关注、多作注补,由是提示与之相关的编年信息。其也在涉及相应朝代及年号的页边添加年份信息,如在论述“宣德年制龙缸窑”时标注“A.D.1426-1435”,即其生产年代,赋予文本史志特征,发挥历史记录与文明传承功能。译者在文后将典籍中的学者、画家、陶艺家、重要地名、书籍等整理成索引,提示可供参考的文献,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文化的路径与启示;也在附录中指出可观赏文内所载陶瓷器及艺术品的展览及画册,展现丰富而通俗的陶瓷文化欣赏路径。因原文的汉语言特征本就是文献不可分割的文化特征(同上:vii),译文正文信息与结构皆极忠实于原文,仅在处理因古汉语单音词及省略现象所导致的信息缺失及衔接问题时作必要补充,并以中括号标示与原文的差异;且一系列文化注补仅通过副文本实现,让读者充分领会汉语言特征及陶瓷文献的文学价值。佘译本引发人们关注中国陶瓷的新视点:其保留原文本风貌,强调其它译本忽视的画家、诗人等审美学元素,益于品读并揭示陶瓷所蕴含的中国文化(Sonin,1952);且其虽科学信息缺乏,但作为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献阅读体验佳(Sullivan,1960:608)。3中国陶瓷典籍西译的文化传播价值翻译促进知识、思想在异质文明间的流动、交融,使器物文化得以在新的时间及空间内获得重生(屈文生,2018:23)。中国陶瓷典籍在不同时代被翻译赋予新的历史特征与价值,将陶瓷文化推介向更广阔的地区与人群,促成多学科领域观照下的陶瓷内涵研究,循序渐进推动西方对中国陶瓷认知的深入,并引领多元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一)地域推介价值中国陶瓷典籍西传发轫于法国,儒莲的《陶录》法译本令其成为西方最先掌握先进烧窑技术的国家。是时欧洲多国制陶研究热情高涨,译本很快向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地传播,十几年内便将源自景德镇的陶瓷生产技术带向近乎整个欧洲。二十年后,服务于大英博物馆的弗兰克斯爵士首先在西译文献中发现中国陶瓷除知识生产外的价值。他在为馆内收藏管理中古世纪史料时注意到中国陶瓷的可收藏性,后与卜士礼、霍布森等人以伦敦为中心开启了蔓延至全欧洲的中国陶瓷收藏热潮。随西方收藏家对中国陶瓷品鉴知识的需求与日增长,卜士礼的一系列译本以科学严谨性服务于学术与鉴藏工作,以欣赏价值吸引专家及大众,虽发表于伦敦,但影响力已远至美洲。包括沃尔特斯(W.Walters)、毕晓普(H.Bishop)、拉梵(W.Laffan)、摩根(J.P.Morgan)在内的最早一批鉴藏中国艺术的美国收藏家们,皆肯定了卜译陶瓷典籍,尤其是《陶说》译本,对启发西方接触并深度认识中国艺术、推动中国陶瓷海外鉴藏工作发展的价值。自此,中国陶瓷在海外形成以伦敦东方陶瓷学会为核心的欧洲陶瓷艺术研究中心,与日益壮大的美洲陶瓷收藏家集群。佘译陶瓷典籍在欧洲的发行更引起民众对陶瓷文化的兴趣,其在相关专业学生及业余爱好者间传播,也带动之后美国、英国、德国等地出版社相继再版先前译本。至今陶瓷典籍译本已走入全球27个国家421家图书馆,电子书形式也已面世赋予文献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与受众面。近年随卜译《历代名瓷图谱》汉英对照本在中国出版发行,其作为陶瓷文化推广与交流的媒介回到文化发源地,发挥文献文物的正史、溯源及文化传承功能,见证陶瓷典籍的西方旅行及其对中国陶瓷文化的跨地域推介。(二)学科融通价值儒莲的陶瓷典籍西译最初带往西方的是烧窑技术。西方研究陶瓷烧制伊始便以化学家为主导,严格依据化学成分与其反应方式配料实验。地缘因素导致的天然原料、胎、釉材质差异,也令中西方烧窑技术沟通仰仗于化学分析。儒莲的翻译、萨尔威达的注解、知名制造商艾贝曼(M.Eblement)的解读及重要学者雅克马特(A.Jacquemart)等人的研究中,对原料及制陶工艺的阐释皆依托于化学学科研究范式,将相异原料悉数替换为化学元素、调配及火候代之以化学反应。西方参照西译陶瓷文献,通过反复化工实验对中国陶瓷器进行模仿复制,精进其制造工艺并试图实现创新(詹嘉,2000:42),即西方吸收中国陶瓷文化的化学学科路径。随着烧窑技术日趋成熟,西方对陶瓷的关注重心逐渐由生产方式转向艺术鉴藏。值此期间卜士礼以鉴藏为导向的译本引领西方陶瓷学术研究的艺术转向,并促成海外陶瓷收藏体系正式建立,令西方的中国陶瓷探索路径正式由化学发展为艺术学科。始于20世纪初的西方第一次陶瓷研究热潮便是基于以《陶说》《陶冶图说》为主的几部译本,如霍布森(Hobson,1915:xviii)所言,卜士礼的论著对西方陶瓷艺术研究有奠基作用。参照其《陶说》译文(《东方陶瓷艺术》收录版本),陶瓷研究从工艺类别及艺术史两个视角分别确立四个分支,日后霍布森、达维德等人延续此体系开启更加细致而完善的研究。自此,中国陶瓷艺术开始被作为一个重要且相对独立的学科分支看待(黄巍锋,2020:123),不再限于技术精进,而拓展至鉴赏层面;相关研究不再是碎片化的考察,而是全面且系统地依照艺术史观及其研究范式开展。同时,卜译《陶说》与《历代名瓷图谱》经删节修改,收录进《中国艺术》“陶瓷”部分,成为阿尔伯特博物馆中国艺术品收藏计划的指导手册(Hobson,1915:xix),引领海外首个中国陶瓷专馆正式建立。后在巴黎赛努奇(Musee
2024年7月5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黄忠廉:基础研究:译学研究之本——兼序三部译学专著

的成功经验,探求中国文学文化作品翻译传播的新模式新路径。当下的学术研究似乎存在一种悖论:研究对象离得近,越常见越不受待见,却越离不开,越说不透;离得远,反而说得越多,看似高大上,却不接地气,与实践有
2024年7月3日
其他

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4年第2期目录

科研助力丨《外语与翻译》投稿格式要求投稿丨《外语与翻译》简介及投稿注意事项
2024年6月26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秦思、曹培会 :多元化译者身份与翻译的跨场域建构——以赤松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为例(节选)

摘要:赤松是当下美国主要的中国古典诗歌与典籍译者之一,他的译诗活动独立于汉学研究与诗歌创作界,具有不同于汉学家译者与诗人译者的独特性。同时,他作为隐逸居士、典籍译者以及文旅作家的多元身份也对其译诗活动产生影响,并在其译诗选目、译诗阐释,以及译诗副文本中有所体现。本文认为,赤松翻译作品获得市场的顺利接受与积极评价,正是得益于他通过其多种文化身份搭建了译诗与其他翻译及文学作品间的联系,创造了跨语言、跨文本、跨文体、跨时空的多维对话空间,或可启发建构新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模式。关键词:赤松;译者身份;古诗英译自20世纪初期,中国古典诗歌在美国的译介传播尤为瞩目,主要得益于以艾兹拉·庞德(Ezra
2024年6月24日
其他

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4年第1期目录

相关阅读: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4期目录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3期目录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2期目录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1期目录科研助力丨《外语与翻译》投稿格式要求
2024年4月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4期目录

更多精彩: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3期目录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2期目录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1期目录科研助力丨《外语与翻译》投稿格式要求投稿丨《外语与翻译》简介及投稿注意事项
2024年1月6日
其他

榜单丨国内外语类专业期刊影响因子排名(2023版)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重磅丨2023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正式发布!

2023年11月8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榜单包括98个一级学科,各个学科排名的对象是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所有高校,发布的是在该学科排名前50%的高校,共有485所高校的5053个学科点上榜。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完整排名结果如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指标权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榜单丨翻译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2023年10月)

翻译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2023年10月榜单数据由清博智能™提供说明:本榜单数据由清博智能™定制榜单提供,所监测微信公众号入选标准:①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3期目录

更多精彩阅读: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2期目录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1期目录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百校协办丨第二届“中外传播杯”英语翻译大赛重磅来袭!

参赛须知1.参赛方式参加大赛的师生可在附件中自行下载打印翻译指导材料,将电子版的翻译作品提交按照组别提交作品(要求是
2023年9月28日
其他

第二届“外文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报名开启!

译文提交要求①参赛正式提交的译文中请勿留下任何个人信息,否则匿名评审过程中将被提前淘汰;②上传Word文件命名格式:姓名+手机号+组别和场次,例如(张三-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2023"CTVAAC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挑战赛

Cvtaac中国职业技术能力鉴定中心现面向全国大学生、广大外语词汇学习者、爱好者举办“2023‘CVTAAC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大赛面向全国各高校研究生及本、专科所有年级的学生开放报名。比赛优势如下●参加初赛题目全部从题库抽取,获奖率极高参加初赛第一场,获奖选手九月开学前可拿到证书●参加决赛:有机会申领“外贸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获得免费参与国外游学活动名额扫码即可报名竞赛详细内容竞赛日程表指导单位GLOBAL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2023年第三届《英语世界》杯全国大学生翻译大赛火热报名中!

小红书推广:1、将本次竞赛相关报名图文发至小红书,获得3个点赞以上的可免费或者电子版志愿者证书。使用志愿者个人邀请卡成功邀请队伍报名参赛:1、通过本人邀请卡成功邀请3人(含)以上成功报名参赛---
2023年9月25日
其他

第三届全国高校商务翻译(英语)能力挑战赛火热报名中!

#第三届全国高校商务翻译(英语)能力挑战赛报名火热进行#“‘商务翻译’赛事自开赛以来共计近3W+考生参加,赛事浏览关注总量高达300W+,参与学校共计3000余所,多所高校认定赛事“主办方简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China
2023年9月24日
其他

最后1天丨2023年首届《英语世界》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听力大赛

2023年首届《英语世界》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听力大赛竞赛信息专属资料包已上线!内含大赛试题相关主题文章6篇,领取方式请前往通知公告查看:https://www.saikr.com/vse/Listening23?ces=XB6725
2023年9月22日
其他

最后1天丨第二届国际大学生英语词汇挑战赛火热报名中!

#2023年第二届国际大学生英语词汇挑战赛报名倒计时#官方唯一报名通道https://www.saikr.com/vse/IEVCCS2023?ces=XB669201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外语教育研究所官网:https://www.imacauiar.org/
2023年9月22日
其他

重磅赛事丨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NETCCS)

请参赛选手前往大赛题库,使用电脑下载对应组别赛题及翻译专用纸。自行在竞赛详情末端,下载学习翻译指导材料(附件3)3.提交方式(线上提交)将翻译作品手写在专用翻译用纸上,扫描为电子版提交。电子版要求是
2023年9月21日
其他

2023年首届《英语世界》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听力大赛

2023年首届《英语世界》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听力大赛竞赛信息专属资料包已上线!内含大赛试题相关主题文章6篇,领取方式请前往通知公告查看:https://www.saikr.com/vse/Listening23?ces=XB6725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第二届“外文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报名开启!

译文提交要求①参赛正式提交的译文中请勿留下任何个人信息,否则匿名评审过程中将被提前淘汰;②上传Word文件命名格式:姓名+手机号+组别和场次,例如(张三-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权威竞赛】第二届国际大学生英语词汇挑战赛报名倒计时!

#2023年第二届国际大学生英语词汇挑战赛报名倒计时#官方唯一报名通道https://www.saikr.com/vse/IEVCCS2023?ces=XB669201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国际(澳门)学术研究院外语教育研究所官网:https://www.imacauiar.org/
2023年9月19日
其他

榜单丨语言类公众号热度榜(2023年7月)

榜“语言类公号热度榜”以清博大数据网站研发的WCI指数为依据,汇集了280个(最新)语言类公众号的传播数据,每月取WCI指数前100位的成员以榜单形式进行展示。本榜旨在为关注语言类公号热度或活跃指数的网友提供数据参考,不具备任何质量评价功能。入榜公号的遴选采取专业、自愿、开放、动态的原则。公号库每半个自然年更新一次,如欲加入,请给后台留言。如无意参与也请告知,下期定当为您撤除~文本栏目精选2023年7月(07.01-07.31)"语言类公号数据库”中阅读量高且内容精彩的十篇原创热文,以飨读者,点击标题可查看原文。为使内容更加平衡与多元,每号仅取热文一篇,按一月阅读量排序。通讯报道、通知公告、与语言主题无关或难以判断是否为本号原创的推送原则上不收录,已被微信后台处理(删除)的也不收录。1.
2023年8月8日
其他

榜单丨翻译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2023年7月)

翻译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2023年7月榜单数据由清博智能™提供说明:本榜单数据由清博智能™定制榜单提供,所监测微信公众号入选标准:①
2023年8月5日
其他

榜单丨2023软科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排名

2023年6月15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排名包括787个专业,涉及93个专业类、12个专业门类。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是迄今为止覆盖专业数量最多、参评专业规模最大的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名。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专业竞争力评价框架,通过学校——学科——专业三个层次的评价汇总形成对专业的综合评价。排名指标体系设置学校条件、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专业条件5个指标类别,共25项测量指标。“学校条件”考察一所大学的经费收入、师资规模、师资结构、教授授课等学校层面的培养条件,结果用于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学科支撑”考察专业关联学科的水平和实力,一个学科对与其关联密切的专业均有支撑作用;“专业生源”即专业录取新生的高考成绩,反映了该专业的社会声誉和对学生的吸引力;“专业就业”体现了专业的毕业生被社会认可和接纳的情况;“专业条件”考察本专业的模范师生、思政教育、一流课程、优秀教材、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平台基地等专业层面的培养条件以及本专业获得的各种认证和重点建设情况。(查看详细排名方法)英语专业排名结果如下:关于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2023年8月3日
其他

李正栓、滑彦立:毛泽东诗词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 (1981-2021)

1991)。要传播,必然借助翻译。本研究利用可视化工具对毛泽东诗词翻译与传播研究进行直观、形象的描述,以期管窥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总体状况,考察科学合作网络状态,归纳国内研究演进路径、挖掘研究热点。2.
2023年7月23日
其他

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2期目录

更多阅读: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1期目录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2年第4期目录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2年第3期目录学术资讯丨《外语与翻译》2022年第2期目录学术资讯丨《外语与翻译》2022年第1期目录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榜单丨翻译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2023年6月)

翻译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2023年6月榜单数据由清博智能™提供说明:本榜单数据由清博智能™定制榜单提供,所监测微信公众号入选标准:①
2023年7月5日
其他

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3年第1期目录

往期栏目: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2年第4期目录期刊动态丨《外语与翻译》2022年第3期目录学术资讯丨《外语与翻译》2022年第2期目录学术资讯丨《外语与翻译》2022年第1期目录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王振华、吴启竞:转述:对话性与潜在的交际偏误

转述投射他人的言语和观点,对应的主要是背书(endorsement)、承认(acknowledge)和疏离(distance)三个介入系统的次范畴。
2023年4月18日
其他

期刊动态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简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是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学术刊物,现为中文外国语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主要栏目有:语言与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研究、翻译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主
2023年4月5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崔慈行、孙毅:隐喻分形说视域下的类比辞格生成机制新解——兼议汉英类比同异浮现

明类,即比体和本体同时出现,并揭互别,常借“好像、犹如、与……一样”等具有比况含义与功能的譬类词将二者绾合。此类的原型结构如“比体[1]好像本体[1]”。此处,[1]表外显的语言物理载体,即语形(
2023年4月4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覃江华:翁贝托·艾柯翻译思想研究述评

Venuti)的思想进行比较,发现了其相通之处。略有遗憾的是,她未能指出其差异所在,也没有看到艾柯翻译观与其阐释符号学和语言哲学思想的内在关联性和统一性,因而未能全面呈现艾柯翻译思想的理论贡献。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冯丽霞、蓝红军:论许渊冲翻译思想的现代性

2004:20)这意味着彼时中国文化和思想面对的现代性任务,主要是现代转型而非对已有现代性的反思批判。该阶段中国的现代性面临的是如何向现代转型、是否完成现代转型的问题,是一个古今关系处理问题。2.
2023年2月11日
其他

学术观点 | 张德禄、赵静:语法隐喻的话语建构功能探索

4)与直白话语语法结构的判定没有矛盾。也就是说,具有低隐喻性的语法结构,如果与直白话语语法结构的认定不产生矛盾,则一般不认定为隐喻式结构。如AsIarrivedlate,Iwasabsentfor
2023年2月11日
其他

期刊动态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23年第1期目录

关注我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专栏:构式语法研究(特约主持人:石毓智)汉语双宾结构与动补结构的构式同化∣石毓智,吴王姣∣1数据驱动的“V+他/它无指+X”构式研究∣于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杨艳霞、魏向清:基于认知范畴观的机器翻译译后编辑能力解构与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机器翻译译后编辑逐渐成为翻译行业广泛采用的工作模式,译后编辑能力也成为译者能力培养的重要话题。尽管现有研究已对译后编辑能力展开讨论,但作为翻译学研究中的新概念,译后编辑能力与翻译能力、翻译修改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译后编辑能力的结构维度,以及译后编辑人才培养等核心问题尚待系统性讨论。本研究基于认知范畴观,深度挖掘译后编辑能力要素与翻译能力、翻译修改能力要素之间的范畴流转,进而生成译后编辑能力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译后编辑教学建议,以期为译后编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关键词:译后编辑能力;认知解析;结构建构;认知范畴观;教学对策*本文标题及内容以中国知网为准!文献来源:《外语教学》2023年第1期,第90-96页。推送已获编辑部和作者本人授权。引用请以期刊版为准。转发请注明【翻译研究动态】及文献来源。作者简介:杨艳霞,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方向:翻译技术教学、翻译认知、机器翻译译后编辑。;魏向清(通讯作者),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双语词典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基金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2021年度科研招标项目“译后编辑能力发展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CTS202107);江苏省社科应用精品项目“基于人机交互的汉英翻译加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SWC-23);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基于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教学与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ZGWYJYJJ11A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辑:周方衡1.
2023年2月6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庞双子:翻译触发的语言变化实证研究

引起语言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语言接触是很重要的一个动因。有学者称其为“接触引发的语言变化”(contact-inducedlanguage
2023年1月26日
其他

学术观点丨姜亚军:试论我国外语教育的中国特色

试论我国外语教育的中国特色姜亚军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民革陕西省委会副主委,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西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欧美同学会(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副会长,西安欧美同学会(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会长。1988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91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12-2013年作为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访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14年1月任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任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挂职)。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姜亚军教授长期从事于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为教育部“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负责人,陕西省教学团队“英语写作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英语写作”主要参与人。外语教学推荐文章摘
2022年12月31日